高中新课程作业本 生物 必修2-遗传与进化 答案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 第一单元第二讲(答案)

第二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根本技能·问题化]1.解析:选D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YyRr)在进展减数分裂时可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而不是4个,且卵细胞的数量要远远少于精子的数量;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在F1产生配子时起作用,其本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1)提示:A、a与D、d和B、B与C、c分别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其遗传时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提示:④⑤过程。
基因重组发生于产生配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且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故①~⑥过程中仅④、⑤过程发生基因重组,图中①、②过程仅发生了等位基因别离,未发生基因重组,⑥过程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
3.解析:选D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别离,①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别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②和③正确;受精作用时同源染色体集合,④正确;有丝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别离不会导致等位基因别离,⑤错误;同源染色体的别离会导致等位基因别离,⑥正确;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会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⑦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⑧错误。
4.解析:选B A、a和D、d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和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假如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穿插互换,那么它只产生2种配子;由于A、a和B、b 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不一定会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不一定为9∶3∶3∶1。
考点一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与自由组合定律[对点落实]1.(1) (×) (2) (×) (3) (√) (4) (×) (5) (×) (6) (×)2.提示: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F1测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F1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全册课时练习题 精选配套习题,含解析

答案:A
解析:由表可知,不考虑单倍体育种及基因突变的情况下,雌株的基因型为DD+或Dd,不可能有DD这种基因型,所以该植物中控制性别类型的基因型共有5种,A错误;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B正确;基因型为Dd的雌株与基因型为D+d的两性株杂交可获得基因型为dd的雄株,C正确;基因型为D+d的两性株自交,理论上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其中D+D+与D+d表现为两性株,占3/4,D正确。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说明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但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C正确;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只能验证,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故选C。
7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菜豆为一年生植物,三年后,相当于杂合有色花菜豆连续自交3代,则Cc菜豆所占比例为(1/2)3=1/8,CC与cc所占比例相同,均为7/16,故纯合有色花菜豆植株和白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1︰1。
8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后代表现型只有一种无法证明,A错误;
请思考:
(1)根据本杂交实验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性状?为什么?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要求只写出杂交组合)。
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和题型归纳答案解析

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和题型归纳答案解析1 某植物的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下列杂交组合一定可以达成目的的是( )A. 抗病株感病株B. 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C. 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 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答案】B【解析】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①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②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代为显性性状。
故选:B。
1 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基因(和)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自交产生的性状表现类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亲本中黄果的基因型是B. 中白果的基因型为和C. 由图中③可以判定白果为显性性状达标检测1××××××——例题1A a F 1F 1F 2aa F 1AA AaD. 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答案】B【解析】A、③白果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白色是显性性状,所以亲本中黄果的基因型是,A正确;B、亲本白果的基因型为,黄果的基因型为,所以白果的基因型为,B错误;C、由③出现性状分离可知白果是显性性状,C正确;D、中白果基因型为,中黄果()占;白果()也占,中黄果自交得到的全部是黄果, 中的白果自交得到的中,黄果:白果,所以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D正确。
故选:B。
1 玉米的甜粒与非甜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用杂合非甜粒亲本杂交,去除中的甜粒植株,让非甜粒植株自交,则中非甜粒与甜粒植株的比例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由亲本为杂合非甜粒,杂交后代出现甜粒知,非甜粒为显性性状,甜粒为隐性性状,设这对性状由基因、控制,让非甜粒植株自交,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而自交发生性状分离,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即、、三种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是、、,三种基因型之比为,所以中非甜粒与甜粒植株的比例是。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课后题答案和提示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问题探讨1.粉色。
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
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
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1.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
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
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
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不会。
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基础题1.B。
2.B。
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019统编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二、三章章节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章末检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欲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下列可选用的材料是( )A.百合花药B.马蛔虫受精卵C.蝗虫的精子D.蛙的血细胞2.(2019·江苏泰州中学高二下期中)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四分体B.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C.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四分体D.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3.(2018·全国Ⅲ,4改编)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Ⅰ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四分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四分体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4.(2019·江苏徐州一中月考)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一个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该细胞上一分裂时期含有染色单体C.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D.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5.(2018·四川成都树德中学期中)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配子染色体组成多样性的唯一原因B.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C.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6.(2019·常州一模)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表示与该分裂有关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1曲线可表示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B.由图2可知该二倍体动物应为雄性个体C.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的基因可与染色体②或③上的基因发生自由组合D.图2中的甲、丁细胞分别对应图1中的A~B、B~C段7.果蝇的红眼基因(W)对白眼基因(w)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
2019统编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四、五章章节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章末检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山东高一期中)正常情况下,密码子种类、反密码子种类、tRNA种类、rRNA中碱基的种类分别是( )A.64、64、61、4 B.64、64、64、4C.64、61、61、4 D.64、61、61、52.(2019·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对转运RNA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每种转运RNA能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B.每种氨基酸只有一种转运RNA能转运它C.转运RNA转运氨基酸到细胞核内D.转运RNA能识别信使RNA上的密码子3.下列与核酸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RNA的生物一定含DNAB.含DNA的生物一定含RNAC.含RNA的细胞器一定含DNAD.含DNA的活细胞一定含RNA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由DNA转录而来B.转录结束后该DNA区段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5.(2018·辽宁高二期末)如果一个人由于基因不正常而缺少酪氨酸酶,那么这个人就不能合成黑色素,从而表现出白化症状,该实例说明了( )A.白化病是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线性关系C.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基因通过控制酶合成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6.(2018·四川双流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密码子能编码多种氨基酸B.一种密码子能与多种反密码子碱基互补C.病毒和细胞结构的生物各用一套遗传密码D.密码子只存在于mRNA上7.细胞正常分化的结果是( )A.增加细胞总表面积和蛋白质种类B.赋予不同种类细胞特异的蛋白质及其结构和功能C.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导致水、酶、色素的含量均增多8.科学研究表明,细胞中核糖体通常不是单个执行功能,而是构成多聚核糖体(如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详细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 2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2页
(2)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二)旁栏思考题 1.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不复制。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位置,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末期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 染色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的位置。末期细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
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得细胞两极 各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从而使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为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等行为。
上述过程可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这样再通过以后发生的两性配子结合成合子的受精作用,就能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
(三)想像空间
不一样。受精过程中,仅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而精子的头部除了细胞核外,只含极少量的细胞质。而细胞质中线粒体含 少量 DNA(植物细胞质中的叶绿体也含少量 DNA),对生物的遗传也有影响。
(四)实验
1.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 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2《遗传与进化》课本练习答案与提示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 1 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问题探讨 1.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 粉色。 2.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 传观点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 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 1.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 DD∶Dd∶dd=1∶2∶1,彩球 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 3∶1。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 10 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 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对 10 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 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 3∶1 的结果。但证明某一 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 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 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 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 基础题 1.B。 2.B。 3.(1)在 F1 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在 F1 形成配子时, 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 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 1∶1。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即在 F1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2。 4.(1)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 拓展题 1.(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 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2.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 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 例如,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 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 3.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结论的。19 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而假说—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 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 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
必修2 《遗传与进化》课后作业试题及答案

必修2 《遗传与进化》课后作业试题及答案共95道题,每题1分,共95分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2.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3.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4.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遗传互不干扰。
() [单选题] *A.是(正确答案)B.否5.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 [单选题] *A.是(正确答案)B.否7.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
() [单选题] *A.是(正确答案)B.否8.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9.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关系。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位于X、Y上的基因,其遗传与性别有关,但不是都与性别的形成有关10.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但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11.DNA两条单链不仅碱基数量相等,而且都有A、T、G、C四种碱基。
()[单选题] *A.是(正确答案)B.否12.在DNA的双链结构中,碱基的比例总是(A+G)/(T+C)=1。
() [单选题] *A.是(正确答案)B.否13.DNA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分别独立进行的。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14.在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是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的,所以DNA的复制也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