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卡读写操作 SD卡电路
SD卡读写

SD卡读写前言长期以来,以Flash Memory为存储体的SD卡因具备体积小、功耗低、可擦写以及非易失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中。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价格不断下降且存储容量不断提高,它的应用范围日益增广。
当数据采集系统需要长时间地采集、记录海量数据时,选择SD卡作为存储媒质是开发者们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电能监测以及无功补偿系统中,要连续记录大量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以及时间等参数,当单片机采集到这些数据时可以利用SD 作为存储媒质。
本文主要介绍了SD卡在电能监测及无功补偿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方案。
设计方案应用AT89C52读写SD卡有两点需要注意。
首先,需要寻找一个实现AT89C52单片机与SD卡通讯的解决方案;其次,SD卡所能接受的逻辑电平与AT89C52提供的逻辑电平不匹配,需要解决电平匹配问题。
通讯模式SD卡有两个可选的通讯协议:SD模式和SPI模式。
SD 模式是SD卡标准的读写方式,但是在选用SD模式时,往往需要选择带有SD 卡控制器接口的MCU,或者必须加入额外的SD卡控制单元以支持SD卡的读写。
然而,AT89C52单片机没有集成SD卡控制器接口,若选用SD模式通讯就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硬件成本。
在SD卡数据读写时间要求不是很严格的情况下,选用SPI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
因为在SPI模式下,通过四条线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数据交换,并且目前市场上很多MCU都集成有现成的SPI接口电路,采用SPI模式对SD卡进行读写操作可大大简化硬件电路的设计。
虽然AT89C52不带SD卡硬件控制器,也没有现成的SPI 接口模块,但是可以用软件模拟出SPI总线时序。
本文用SPI 总线模式读写SD卡。
电平匹配SD卡的逻辑电平相当于3.3V TTL电平标准,而控制芯片AT89C52的逻辑电平为5V CMOS电平标准。
因此,它们之间不能直接相连,否则会有烧毁SD卡的可能。
出于对安全工作的考虑,有必要解决电平匹配问题。
sd卡数据读写流程

SD卡数据读写流程引言SD卡(Secure Digital Card)是一种常用的存储设备,通常用于移动设备、相机等电子产品中。
在使用SD卡时,数据的读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SD卡的数据读写流程,包括初始化、文件操作和数据传输等环节。
初始化SD卡初始化SD卡是数据读写的第一步,确保SD卡可以被正确地识别和使用。
下面是SD卡数据读写的初始化流程:1.插入SD卡:将SD卡插入目标设备的SD卡插槽中。
2.电源供给:为SD卡提供稳定的电源,通常通过连接电源线或使用内置电池来实现。
3.延时等待:等待SD卡稳定,一般为几毫秒的时间。
4.发送命令:通过SPI或SDIO等接口向SD卡发送特定的命令,以初始化SD卡。
5.接收响应:SD卡将返回初始化成功与否的响应,如果初始化成功,则可以进行后续的数据读写操作。
SD卡文件系统在进行数据读写之前,需要先设置SD卡的文件系统。
常用的文件系统包括FAT16、FAT32和exFAT等。
下面是SD卡文件系统的设置流程:1.格式化SD卡:使用格式化工具对SD卡进行格式化,以清除原有的文件系统和数据。
2.创建分区:根据需求,可以将SD卡分为一个或多个分区,并设置每个分区的大小。
3.创建文件系统:选择合适的文件系统类型,在分区上创建文件系统,并分配文件系统的容量。
4.分配文件表:文件系统会维护一个文件表,记录文件的位置、大小等信息。
在创建文件系统时,会分配一块空间来存储文件表。
5.设置文件权限:根据需要,可以设置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以保证文件的安全性。
SD卡数据读写操作SD卡的数据读写操作包括文件的创建、打开、读取、写入和关闭等。
下面是SD卡数据读写操作的详细流程:1.创建文件:通过文件系统接口,调用相关函数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并指定文件的名称和路径。
2.打开文件:使用文件系统的函数打开已经存在的文件,以便后续的读取和写入操作。
3.读取文件:通过文件系统提供的函数,在已经打开的文件中进行读取操作。
4根线单片机读写SD卡

还记得刚才说的那 6 字节命令格式吗?【1 字节】(0x40+命令序号)+【4 字】节参 数+【1 字节】CRC 校验码。套用这命令的格式,我们得到如下 SD 卡比较常用的命令串。 读 SD 卡 0 扇区的命令串:{0x51,0x00,0x00,0x00,0x00,0xff};
写 SD 卡 1 扇区的命令串:{0x58,0x00,0x00,0x02,0x00,0xff};
七、 驱动程式
文末了,在本文的文件夹中,有我已经写好的 SD 卡读写驱动。供大家学习使用,程序 写的比较简单。
SD_MMC.C 的文件里有 3 个函数:1、初始化 SD 卡,2、读 SD 卡指定扇区,3、写 SD 卡指定扇区。
初始化 SD 卡函数 SD_INIT():它使 SD 卡进入 SPI 模式并复位。读 SD 卡指定扇区函数 sd_read(),函数的入口是 4 字节 SD 卡地址,用了 unsigned long 数据类型,如果函数返回 1 表示操作成 功,返回 0 则表示操作失败。写 SD 卡指定扇区函数 sd_write(),方式和读 SD 卡指定扇区一样。
SD 卡复位的命令串:{0x40,0x00,0x00,0x00,0x00,0x95};
SD 卡进入 SPI 模式的命令串:{0x41,0x00,0x00,0x00,0x00,0xff};
五、 数据传送
当 SD 卡接收到“读” 命令后,SD 卡会在 MISO 线上回应命令(0x00),其后 SD 卡再向单片机,发送 1 字节的起始字节(0xfe),紧接着发送连续的 512 字节数据。在发送 完这些数据后,还有 2 个字节的 CRC 校验码,也是紧接着发送的。同样,单片机通过 MOSI 线向 SD 卡发送“写 SD 卡” 命令后,单片机需要先读取 SD 卡向 MISO 线上传送的回应数 据(0x00)。当接收到回应后,单片机就可以先发送 1 个字节的起始字节(0xfe)。随后,单 片机再发送 512 字节的 RAM 数据。最后再加上 2 个字节的 CRC 校验码。不过,SD 卡默认 是不对数据进行校验的。也就是说,2 字节校验码可以是任意数据,但一定要发送的。发完 这 515 字节个数据后,SD 卡会又有一个 5 位的回应数据(二进制:XXX00101B)。表示数 据已经写入完毕。
sd卡数据读写流程

sd卡数据读写流程一、概述SD卡是一种常用的存储设备,应用广泛。
在进行SD卡数据读写操作时,需要了解其基本流程及相关细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SD卡数据读写流程。
二、准备工作1. 确认SD卡类型: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SD卡类型,如标准SD卡、Mini SD卡、Micro SD卡等。
2. 准备读写设备:需要使用支持SD卡的读写设备,如读卡器、手机、相机等。
3. 系统环境:根据不同操作系统选择相应的驱动程序和开发工具。
三、初始化SD卡1. 电源接口:将SD卡插入读写设备中,并接通电源。
2. 查找CMD线:通过CMD线查找到SD卡,并发送复位命令。
3. 发送初始化命令:发送初始化命令后,等待SD卡响应并返回状态码。
四、读取CID和CSD寄存器信息1. 发送CMD10命令:通过CMD10命令可以获取CID寄存器信息。
2. 发送CMD9命令:通过CMD9命令可以获取CSD寄存器信息。
五、设置Block长度1. 发送CMD16命令:通过CMD16命令设置Block长度,即每次读取或写入的字节数。
六、数据传输1. 读取数据:发送CMD17命令,指定读取的起始地址和读取的Block数量,等待SD卡响应并返回数据。
2. 写入数据:发送CMD24命令,指定写入的起始地址和写入的Block数量,等待SD卡响应并写入数据。
七、结束操作1. 发送CMD12命令:结束操作前需要发送CMD12命令,以停止多块传输。
2. 断开电源:操作完成后需要断开SD卡电源。
八、注意事项1. SD卡在进行读写操作时需要保持稳定的电压和供电。
2. 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各种状态码及其含义。
3. 合理选择Block长度可以提高读写速度。
以上就是SD卡数据读写流程的详细介绍。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
SD卡的结构原理和基本读写操作方式

SD卡的结构原理和基本读写操作方式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SD Memory Card ( Secure D ig ita l MemoryCard)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着重对SD 卡的命令字和操作流程进行介绍。
接着研究了三星32位嵌入式处理器S3C2410与SD 卡硬件接口电路及其对SD卡的基本读写操作方式。
1 引言SD卡( Secure DigitalMemory Card)是一种基于Flash的新一代存储器,它着重数据存储的安全、容量和性能,是许多便携式电子产品如数码相机、手提电话, PDA 等理想的外部存储介质。
2 SD的基本概念2. 1 SD的通信协议SD卡系统可以在两种通信协议下工作: SD协议和SP I协议。
用户可以在硬件初始化时自由选择SD卡系统的通信协议。
对于特定的硬件电路,用户只需使用一种通信协议即可。
本文根据笔者的硬件,仅讨论最常用的SD协议。
2. 2 SD数据传输方式SD支持两种数据传输方式: 1 - bit方式(标准总线)和4- bit方式(宽总线)。
在1 - bit方式下,数据仅仅在数据线0(DAT[ 0 ])上传输。
在4 - bit方式下,数据在4 根数据线(DAT[ 3: 0 ])上同时传输。
在4 - bit数据传输方式下,最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0Mb / sec。
表1列出了在两种方式下SD接口信号的定义。
上电后,缺省状态下系统工作于1 - bit方式。
在SD卡处于传输状态时,用户可以自由地更改为1 - bit或4 - bit方式。
2. 3 SD 通信原理SD总线是一个星型的总线结构,系统中允许有一个主控器,最多可达十个从设备( SD卡)。
在系统初始化时,主控器分别为每一个设备分配一个设备地址,此后主控器就可以根据此设备地址独立操作该设备。
SD总线通信是基于命令和数据位流的,每一个数据流都包括一个起始位和一个结束位。
每一个SD命令表征一个卡操作的开始。
SD命令由命令线(CMD)进行传输。
SD卡的读取(SPI)

SPI模式下MCU对SD卡的控制及操作命令一、前言SD 卡有两个可选的通讯协议:SD 模式和 SPI模式 SD 模式是SD 卡标准的读写方式,但是在选用SD 模式时,往往需要选择带有SD 卡控制器接口的 MCU,或者必须加入额外的SD卡控制单元以支持SD 卡的读写然而,大多数MCU都没有集成SD 卡控制器接口,若选用SD 模式通讯就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硬件成本。
在SD卡数据读写时间要求不是很严格的情况下,选用 SPI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因为在 SPI模式下,通过四条线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数据交换,并且目前市场上很多MCU都集成有现成的SPI接口电路,采用 SPI模式对 SD卡进行读写操作可大大简化硬件电路的设计二、硬件电路实现以NXP的LPC2210 ARM7MCU为例,下图是周立功开发的实现板电路这里,将LPC2210MCU的SPI0用于SD卡的控制和数据读写。
对SPI0的两个数据线加了上拉电阻以便于MMC卡兼容。
卡供电采用了可控方式,通过GPIO口控制MOS管对其进行供电。
卡检测电路也使用GPIO口实现。
通过读GPIO口数据,检查卡是否写保护和完全插入。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周立功的说明书,百度文库里边有三、SD卡物理接口我们看到的SD卡一包如下所示,包含9个引脚和一个写保护开关:其引脚定义如下:注:1. S:电源;I:输入;O:推挽输出;PP:推挽I/O。
2. 扩展的DAT线(DAT1 ~ DAT3)在上电后处于输入状态。
它们在执行SET_BUS_WIDTH命令后作为DAT线操作。
当不使用DAT1 ~ DAT3 线时,主机应使自己的DAT1~DAT3线处于输入模式。
这样定义是为了与MMC卡保持兼容。
3. 上电后,这条线为带50KΩ上拉电阻的输入线(可以用于检测卡是否存在或选择 SPI 模式)。
用户可以在正常的数据传输中用 SET_CLR_CARD_DETECT(ACMD42)命令断开上拉电阻的连接。
单片机读写SD卡分析陈

单片机读写SD卡分析一、开篇二、硬件电路三、SPI操作1.初始化2.读3.写四、SD操作1.初始化2.读3.写五、FAT文件系统六、总结三、SPI操作1、SPI总线简介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总线系统是一种同步串行外设接口,它可以使MCU与各种外围设备以串行方式进行通信以交换信息,20世纪80年代由Motorola 首先在其MC68HCXX系列处理器上定义的。
SPI接口主要应用在EEPROM,FLASH,实时时钟,AD转换器,还有数字信号处理器和数字信号解码器之间。
SPI总线系统可直接与各个厂家生产的多种标准外围器件直接接口,该接口一般使用4条线:串行时钟线(SCLK)、主机输入/从机输出数据线MISO、主机输出/从机输入数据线MOSI和低电平有效的从机选择线SS(有的SPI接口芯片带有中断信号线INT、有的SPI接口芯片没有主机输出/从机输入数据线MOSI)。
其主要特点包括:可以同时发出和接受串行数据;可以作为主机或丛机工作;发送结束中断标志;写冲突保护;总线竞争保护。
图1是SPI总线架构示意图。
图1 SPI 总线架构基本特点:1.同步2.串行3.全双工4.非即插即用5.一主多从更多细节:1.同步时钟有主控芯片产生,每个时钟传输一位数据2.数据在传输前,首先要进行并转串,才能用一条线传输3.两条数据线,一条输入、一条输出4.主从双方有关于SPI传输的先验知识,如比特顺序、数据长度等5.数据传输有主控芯片发起,每次只与一个从芯片通讯SPI是一种同步全双工的通讯接口,每个时钟在两条数据线上各传输一比特数据。
SPI接口的一个缺点:没有指定的流控制,没有应答机制确认是否接收到数据。
工作模式:原理上讲,串行传输是按位传输方式,只利用一条信号线进行传输SPI由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模式:主模式和从模式 1).主模式将Master的数据传送给Slave,8位数据传送,传送完毕,申请中断2).从模式从控制器从SIMO引脚接收串行数据并把数据移入自身移位寄存器的最低位或最高位。
单片机读写SD卡电路设计

单片机读写SD卡电路设计单片机读写SD卡电路设计【摘要】本文设计了单片机读写SD卡电路,从硬件设计到软件实现的过程。
本文以STC32为例,描述了设计工作原理,并给出连接图和程序。
【关键字】SD卡单片机1引言安全数码卡,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快闪记忆器的新一代记忆设备,它被广泛地于便携式装置上使用,例如数码相机、个人数码助理(外语缩写PDA)和多媒体播放器等。
2SD卡SD卡就是SecureDigitalCard--安全数码卡,是由日本松下公司,东芝公司和美国SANDISK公司1999年8月共同开发研制的,具有大容量,高性能,尤其是安全等多种特点的多功能存储卡。
3系统设计方案系统硬件组成本设计硬件电路采用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RS232—HOST(单片机)—SD 卡。
其中单片机采用流行的stc32,降低生产成本,串行接口RS232为标准3线制。
由稳定电压器供给5V电压,单片机通过SPI总线:时钟、输入、输出、片选4个I/O接口控制SD卡的读写操作。
由于SD卡的供电电压为3.3V,所以我采用了LM317对SD卡提供3.3V的电压。
SD的输入输出电压电平是3.3V的,而单片机的4个I/O接是5V的TTL电平,所以采用了74LVX4245电平转换驱动芯片,对SD卡的数据传输进行驱动。
当上电后,直接给单片机提供5V工作电压,通过LM317电压转换给SD卡提供3.3V工作电压。
单片机通过复位键对SD卡进行读写控制,单片机对SD卡不断发出数据,同时SD卡的DataOutI/O接口把数据发送给单片机。
实现单片机对SD卡的一次读写操作。
4系统程序设计4.1SD卡模态选择SD卡在工作时有两种总线模式:SD总线模式和SPI总线模式。
两种模式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D卡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使用非常广泛,时下已经成为最为通用的数据存储卡。
在诸如MP3、数码相机等设备上也都采用SD卡作为其存储设备。
SD卡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使用,是因为它价格低廉、存储容量大、使用方便、通用性与安全性强等优点。
既然它有着这么多优点,那么如果将它加入到单片机应用开发系统中来,将使系统变得更加出色。
这就要求对SD卡的硬件与读写时序进行研究。
对于SD卡的硬件结构,在官方的文档上有很详细的介绍,如SD卡内的存储器结构、存储单元组织方式等内容。
要实现对它的读写,最核心的是它的时序,笔者在经过了实际的测试后,使用51单片机成功实现了对SD卡的扇区读写,并对其读写速度进行了评估。
下面先来讲解SD卡的读写时序。
(1)SD卡的引脚定义:SD卡引脚功能详述:SD卡SPI模式下与单片机的连接图:SD卡支持两种总线方式:SD方式与SPI方式。
其中SD方式采用6线制,使用CLK、CMD、DAT0~DAT3进行数据通信。
而SPI 方式采用4线制,使用CS、CLK、DataIn、DataOut进行数据通信。
SD方式时的数据传输速度与SPI方式要快,采用单片机对SD卡进行读写时一般都采用SPI模式。
采用不同的初始化方式可以使SD卡工作于SD方式或SPI方式。
这里只对其SPI方式进行介绍。
(2) SPI方式驱动SD卡的方法SD卡的SPI通信接口使其可以通过SPI通道进行数据读写。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采用SPI接口的好处在于,很多单片机内部自带SPI控制器,不光给开发上带来方便,同时也见降低了开发成本。
然而,它也有不好的地方,如失去了SD卡的性能优势,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用SD方式,因为它提供更大的总线数据带宽。
SPI接口的选用是在上电初始时向其写入第一个命令时进行的。
以下介绍SD卡的驱动方法,只实现简单的扇区读写。
1)命令与数据传输1. 命令传输SD卡自身有完备的命令系统,以实现各项操作。
命令格式如下:命令的传输过程采用发送应答机制,过程如下:每一个命令都有自己命令应答格式。
在SPI模式中定义了三种应答格式,如下表所示:写命令的例程://----------------------------------------------------------------------------------------------- 向SD 卡中写入命令,并返回回应的第二个字节//-----------------------------------------------------------------------------------------------unsigned char Write_Command_SD(unsigned char *CMD){unsigned char tmp;unsigned char retry=0;unsigned char i;SPI_CS=1; //禁止SD卡片选Write_Byte_SD(0xFF); //发送8个时钟信号SPI_CS=0; //使能SD卡片选//向SD卡发送6字节命令for (i=0;i<0x06;i++){Write_Byte_SD(*CMD++);}//获得16位的回应Read_Byte_SD(); //read the first byte,ignore it.do{ //读取后8位tmp = Read_Byte_SD();retry++;}while((tmp==0xff)&&(retry<100));return(tmp);}2)初始化SD卡的初始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进行了正确的初始化,才能进行后面的各项操作。
在初始化过程中,SPI的时钟不能太快,否则会造初始化失败。
在初始化成功后,应尽量提高SPI的速率。
在刚开始要先发送至少74个时钟信号,这是必须的。
在很多读者的实验中,很多是因为疏忽了这一点,而使初始化不成功。
随后就是写入两个命令CMD0与CMD1,使SD卡进入SPI模式初始化时序图:初始化例程://-------------------------------------------------------------------------- 初始化SD卡到SPI模式//-------------------------------------------------------------------------- unsigned char SD_Init(){unsigned char retry,temp;unsigned char i;unsigned char CMD[] = {0x40,0x00,0x00,0x00,0x00,0x95}; SD_Port_Init(); //初始化驱动端口Init_Flag=1; //将初始化标志置1for (i=0;i<0x0f;i++){Write_Byte_SD(0xff); //发送至少74个时钟信号}//向SD卡发送CMD0retry=0;do{ //为了能够成功写入CMD0,在这里写200次temp=Write_Command_SD(CMD);retry++;if(retry==200){ //超过200次return(INIT_CMD0_ERROR);//CMD0 Error!}}while(temp!=1); //回应01h,停止写入//发送CMD1到SD卡CMD[0] = 0x41; //CMD1CMD[5] = 0xFF;retry=0;do{ //为了能成功写入CMD1,写100次temp=Write_Command_SD(CMD);retry++;if(retry==100){ //超过100次return(INIT_CMD1_ERROR);//CMD1 Error!}}while(temp!=0);//回应00h停止写入Init_Flag=0; //初始化完毕,初始化标志清零SPI_CS=1; //片选无效return(0); //初始化成功}3)读取CIDCID寄存器存储了SD卡的标识码。
每一个卡都有唯一的标识码。
CID寄存器长度为128位。
它的寄存器结构如下://WYF:16字节*8位= 128位它的读取时序如下:与此时序相对应的程序如下://------------------------------------------------------------------------------------读取SD卡的CID寄存器16字节成功返回0//-------------------------------------------------------------------------------------unsigned char Read_CID_SD(unsigned char *Buffer){//读取CID寄存器的命令unsigned char CMD[] = {0x4A,0x00,0x00,0x00,0x00,0xFF};unsigned char temp;temp=SD_Read_Block(CMD,Buffer,16); //read 16 bytesreturn(temp);}4)读取CSD //WYF:共16字节,128位CSD(Card-Specific Data)寄存器提供了读写SD卡的一些信息。
其中的一些单元可以由用户重新编程。
具体的CSD结构如下:读CSD的时序:相应的程序例程如下://-----------------------------------------------------------------------------------------读SD卡的CSD寄存器共16字节返回0说明读取成功//-----------------------------------------------------------------------------------------unsigned char Read_CSD_SD(unsigned char *Buffer){//读取CSD寄存器的命令unsigned char CMD[] = {0x49,0x00,0x00,0x00,0x00,0xFF};unsigned char temp;temp=SD_Read_Block(CMD,Buffer,16); //read 16 bytesreturn(temp);}4)读取SD卡信息综合上面对CID与CSD寄存器的读取,可以知道很多关于SD卡的信息,以下程序可以获取这些信息。
如下://-----------------------------------------------------------------------------------------------//返回// SD卡的容量,单位为M// sector count and multiplier MB are inu08 == C_SIZE / (2^(9-C_SIZE_MULT))// SD卡的名称//-----------------------------------------------------------------------------------------------void SD_get_volume_info(){unsigned char i;unsigned char c_temp[5];VOLUME_INFO_TYPE SD_volume_Info,*vinf;vinf=&SD_volume_Info; //Init the pointoer;/读取CSD寄存器Read_CSD_SD(sectorBuffer.dat);//获取总扇区数vinf->sector_count = sectorBuffer.dat[6] & 0x03;vinf->sector_count <<= 8;vinf->sector_count += sectorBuffer.dat[7];vinf->sector_count <<= 2;vinf->sector_count += (sectorBuffer.dat[8] & 0xc0) >> 6;// 获取multipliervinf->sector_multiply = sectorBuffer.dat[9] & 0x03;vinf->sector_multiply <<= 1;vinf->sector_multiply += (sectorBuffer.dat[10] & 0x80) >> 7;//获取SD卡的容量vinf->size_MB = vinf->sector_count >> (9-vinf->sector_multiply);// get the name of the cardRead_CID_SD(sectorBuffer.dat);vinf->name[0] = sectorBuffer.dat[3];vinf->name[1] = sectorBuffer.dat[4];vinf->name[2] = sectorBuffer.dat[5];vinf->name[3] = sectorBuffer.dat[6];vinf->name[4] = sectorBuffer.dat[7];vinf->name[5] = 0x00; //end flag}以上程序将信息装载到一个结构体中,这个结构体的定义如下:typedef struct SD_VOLUME_INFO{ //SD/SD Card infounsigned int size_MB;unsigned char sector_multiply;unsigned int sector_count;unsigned char name[6];} VOLUME_INFO_TYPE;5)扇区读扇区读是对SD卡驱动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