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卡引脚 电路图及工作原理介绍

合集下载

SD卡引脚及spi模式基本操作过程

SD卡引脚及spi模式基本操作过程

SD卡引脚及spi模式基本操作过程注:S:电源供给I:输入O:采用推拉驱动的输出PP:采用推拉驱动的输入输出SD卡SPI模式下与单片机的连接图:SD卡支持两种总线方式:SD方式与SPI方式。

其中SD方式采用6线制,使用CLK、CMD、DAT0~DAT3进行数据通信。

而SPI方式采用4线制,使用CS、CLK、DataIn、DataOut进行数据通信。

SD 方式时的数据传输速度与SPI方式要快,采用单片机对SD卡进行读写时一般都采用SPI模式。

采用不同的初始化方式可以使SD卡工作于SD方式或SPI方式。

这里只对其SPI方式进行介绍。

SPI方式驱动SD卡的方法SD卡的SPI通信接口使其可以通过SPI通道进行数据读写。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采用SPI接口的好处在于,很多单片机内部自带SPI控制器,不光给开发上带来方便,同时也见降低了开发成本。

然而,它也有不好的地方,如失去了SD卡的性能优势,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用SD方式,因为它提供更大的总线数据带宽。

SPI接口的选用是在上电初始时向其写入第一个命令时进行的。

以下介绍SD卡的驱动方法,只实现简单的扇区读写。

1)命令与数据传输写命令的例程:C程序//-------------------------------------------------------------------------向SD卡中写入命令,并返回回应的第二个字节//-------------------------------------------------------------------------unsignedchar Write_Command_SD(unsignedchar*CMD){unsignedchar tmp;unsignedchar retry=0;unsignedchar i;//禁止SD卡片选SPI_CS=1;//发送8个时钟信号Write_Byte_SD(0xFF);//使能SD卡片选SPI_CS=0;//向SD卡发送6字节命令for(i=0;i<0x06;i++){Write_Byte_SD(*CMD++);}//获得16位的回应Read_Byte_SD();//readthefirstbyte,ignoreit.do{//读取后8位tmp=Read_Byte_SD();retry++;}while((tmp==0xff)&&(retry<100));return(tmp);}初始化SD卡的初始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进行了正确的初始化,才能进行后面的各项操作。

STM32外设SDIO应用之SD卡

STM32外设SDIO应用之SD卡

STM32外设SDIO 应用之SD 卡一、SD 原理及内部结构SD 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 )是一种为满足安全性、容量、性能和使用环境等各方面的需求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存储器件,SD 卡允许在两种模式下工作,即SD 模式和SPI 模式。

1、SD 卡内部及引脚示意图:2、SD 模式及SPI 模式引脚名称P i n 3P i n 8P i n 7P i n 6P i n 5P i n 4P i n 2P i n 1P i n 93、Micro SD 引脚示意图及模式区别:二、SD 模式1、STM32的SDIO 适配器原理框图:注:R1b与R1格式相同,但可以选择在数据线上发送一个繁忙信号。

收到这些命令后,依据收到命令之前的状态,卡可能变为繁忙。

主机在收到此响应时应当检测忙状态。

R7中可接受的电压范围定义如下:6、部分命令详解CMD8用于初始化符合物理规范2.00版本的SD存储卡。

当卡处于空闲状态时,CMD8才是有效的。

该命令有两种功能:a.电压检测:检测卡是否能在主机提供的电压下工作b.扩充现有的命令及响应CMD8能通过重新定义某些现有命令的保留位,增加其新的功能。

ACMD41就是被这样被扩展后用于初始化高容量SD存储卡。

其中电源电压定义如下:当卡处于空闲状态,主机应当在发送ACMD41前发送CMD8。

在参数段,电源电压段是主机提供的电压值,而检测模式段可以是任何数值。

若主机支持卡的工作电压,卡会把接收到的电源电压及检测模式数值在命令响应中原样返回给主机。

若主机不支持卡的工作电压,卡不作响应并停留在空闲状态。

分是高容量卡(SDHC)还是标准容量卡(SDSC)。

7、SD卡寄存器SD卡寄存器有:卡识别寄存器(CID),相对卡地址寄存器(RCA),驱动级寄存器(DSR),特殊数据寄存器(CSD),SD卡配置寄存器(SCR),工作状态寄存器(OCR),SD状态寄存器(SSR),卡状态寄存器(CSR)。

SD卡引脚 电路图及工作原理介绍

SD卡引脚 电路图及工作原理介绍

SD卡引脚电路图及工作原理介绍SD卡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使用非常广泛,时下已经成为最为通用的数据存储卡。

在诸如MP3、数码相机等设备上也都采用SD卡作为其存储设备。

SD卡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使用,是因为它价格低廉、存储容量大、使用方便、通用性与安全性强等优点。

既然它有着这么多优点,那么如果将它加入到单片机应用开发系统中来,将使系统变得更加出色。

这就要求对SD卡的硬件与读写时序进行研究。

对于SD卡的硬件结构,在官方的文档上有很详细的介绍,如SD卡内的存储器结构、存储单元组织方式等内容。

要实现对它的读写,最核心的是它的时序,笔者在经过了实际的测试后,使用51单片机成功实现了对SD卡的扇区读写,并对其读写速度进行了评估。

下面先来讲解SD卡的读写时序。

(1)SD卡的引脚定义:SD卡引脚功能详述:引脚编号SD模式SPI模式名称类型描述名称类型描述1 CD/DAT3 IO或PP 卡检测/数据线3#CS I 片选2 CMD PP 命令/回应DI I 数据输入3 V SS1S 电源地VSS S 电源地4 V DD S 电源VDD S 电源5 CLK I 时钟SCLK I 时钟6 V SS2S 电源地VSS2 S 电源地7 DAT0 IO或PP 数据线0 DO O或PP 数据输出8 DAT1 IO或PP 数据线1 RSV9 DAT2 IO或PP 数据线2 RSV注:S:电源供给I:输入O:采用推拉驱动的输出PP:采用推拉驱动的输入输出SD卡SPI模式下与单片机的连接图:SD卡支持两种总线方式:SD方式与SPI方式。

其中SD方式采用6线制,使用CLK、CMD、DAT0~DAT3进行数据通信。

而SPI方式采用4线制,使用CS、CLK、DataIn、DataOut进行数据通信。

SD方式时的数据传输速度与SPI方式要快,采用单片机对SD卡进行读写时一般都采用SPI模式。

采用不同的初始化方式可以使SD卡工作于SD方式或SPI方式。

sd卡(驱动)工作原理分析完整版

sd卡(驱动)工作原理分析完整版

sd卡工作原理分析侯会明2005-11-22 一CPU相关,ssio的连接和设置 (2)1 硬件初始化,ssio的相关配置 (2)1) 端口功能选择寄存器——GPCTL (2)2) 端口模式寄存器——GPPMA,GPPMB,GPPMC,GPPMD,GPPME (2)3) 同步SIO控制寄存器——SSIOCON (3)4) 同步SIO状态寄存器——SSIOST (3)5) 同步SSIO测试控制寄存器——SSIOTSCON (4)6) 同步SIO收发缓冲寄存器——SSIOBUF (5)7) 同步SIO中断申请寄存器——SSIOINT (5)8) 同步SIO中断使能寄存器——SSIOINTEN (5)2 CPLD片选 (6)3 第三步,ssio收发字符相关 (6)二数据包的封装与命令协议相关 (6)1 sd卡指令数据包 (6)2 sd卡命令索引表 (7)3 命令回应repond (10)1) R1模式 (10)2) R2模式 (11)3) R3模式 (11)三命令的控制与实现 (12)1程序中调用的sd卡命令 (12)1) 命令响应函数——UCS_DRSD_niCommandRespond (12)2) sd卡驱动程序初始化——UCS_DRSD_giSdIdentify (13)3) 读sd卡操作函数 (15)4) 写sd卡操作函数 (15)四sd卡的配置信息和相关结构体 (16)1卡识别寄存器——CID(card identification register ) (16)2卡特性寄存器——CSD(card specific data register) (17)一 CPU 相关,ssio 的连接和设置1 硬件初始化,ssio 的相关配置1) 端口功能选择寄存器——GPCTL地址:0xB7000000功能描述:这个寄存器配置各组GPIO 的管教原始功能或者第二功能;CPU 可以对这个寄存器进行读/写访问;复位后的默认值是0x0000。

SD卡原理及内部结构

SD卡原理及内部结构

1、简介: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是一种为满足安全性、容量、性能和使用环境等各方面的需求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存储器件,SD卡允许在两种模式下工作,即SD模式和SPI模式,本系统采用SPI模式。

本小节仅简要介绍在SPI模式下,STM32处理器如何读写SD卡,如果读者如希望详细了解SD卡,可以参考相关资料。

SD 卡内部结构及引脚如下图所示:SD卡内部图.JPG 2、SD卡管脚图:SD卡图.JPG3、SPI模式下SD各管脚名称为:sd 卡:SPI模式下SD各管脚名称为.JPG注:一般SD有两种模式:SD模式和SPI模式,管脚定义如下:(A)、SD MODE 1、CD/DATA3 2、CMD 3、VSS1 4、VDD 5、CLK 6、VSS2 7、DATA0 8、DATA1 9、DATA2(B)、SPI MODE 1、CS 2、DI 3、VSS 4、VDD 5、SCLK 6、VSS2 7、DO 8、RSV 9、RSVSD 卡主要引脚和功能为:CLK:时钟信号,每个时钟周期传输一个命令或数据位,频率可在0~25MHz之间变化,SD卡的总线管理器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产生0~25MHz 的频率;CMD:双向命令和回复线,命令是一次主机到从卡操作的开始,命令可以是从主机到单卡寻址,也可以是到所有卡;回复是对之前命令的回答,回复可以来自单卡或所有卡;DAT0~3:数据线,数据可以从卡传向主机也可以从主机传向卡。

SD卡以命令形式来控制SD卡的读写等操作。

可根据命令对多块或单块进行读写操作。

在SPI模式下其命令由6个字节构成,其中高位在前。

SD卡命令的格式如表1所示,其中相关参数可以查阅SD卡规范。

4、MicroSD卡管脚图:MicroSD卡管脚图.JPG5、MicroSD卡管脚名称:MicroSD卡管脚名称.JPGSD 卡与MicroSD卡仅仅是封装上的不同,MicroSD卡更小,大小上和一个SIM卡差不多,但是协议与SD卡相同。

SD原理及内部结构

SD原理及内部结构

1、间介:SDxx (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 )是一种为满足 XX 、容量、性能和使用环境等各方面的需求而设计的 一种新型存储器件,SDxx 允许在两种模式下工作,即 SD 模式和SPI 模式,本 系统采用SPI 模式。

本小节 仅间要介绍在SPI 模式下,STM32处理器如何读写 SDxx 如果读者如希望详细了解 SDxx,可以参考相关 资料。

SD xx 内部结构及引脚如下图所示:VDDDAT2 CMDCLKDATOCD/DAT3 InTeTface driver DAT1OCR[31:2] |O 01X127:0]jnterfaoecon^olJe rSCRffiSzOl K*RjCA(15:0] DSR[1?O] 窑ps Memor,1' core interfacereset2、SDxx官脚图:5-1 4MINl "川0 25M1NonruxyEqSDxx内部图JPGo HM rj1.1MINI切P05 I I 1095 S 76 CLLVSIDATDDA'zlxln炉磊」—t」l!'日kflfl-4FUrpn-ibl?General Ta <er^n<e +0 15SDxx .JPG3、SPI模式下SD各管脚名称为:sd卡:SPI模式下SD各管脚名称为JPG注:般SD有两种模式:SD模式和SPI模式,管脚定义如下:(A)、SDMODE、CD/DATA3 2、CMCB、VSS14、VDD5、CLK6、VSS2 7、DATA0 8 DATA1 9 DATA2(B)、SPI MODE 1 CS2 DI 3、VSS 4 VDD 5 SCLK 6 VSS2 7、DO8 RSV 9 RSVSD xx主要引脚和功能为:CLK时钟信号,每个时钟周期传输一个命令或数据位,频率可在025MHz之间变化,SDxx的总线管理器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产生0〜25MHz的频率;CMD双向命令和回复线,命令是一次主机到从xx操作的开始,命令可以是从主机到单xx寻址,也可以是到所有xx;回复是对之前命令的回答,回复可以来自单xx或所有xx;DAT〜3:数据线,数据可以xx向主机也可以从主机传向xx。

SD卡电路介绍和维修指导

SD卡电路介绍和维修指导

SD卡电路介绍和维修指导我们经常接触的内存卡,一般有四种:SD卡、miniSD卡、microSD卡、T-Flash(TF)卡。

尺寸上,这四种卡从左至右,越来越小;使用功能上,这四种卡几乎没有区别。

TF卡大小和microSD卡一样没有区别。

SD卡上的表面一些数字定义如下图:从上图可以看出CLASS 2:能满足观看普通MPEG4、MPEG2的电影、SDTV、数码摄像机拍摄;CLASS 4:可以流畅播放高清电视(HDTV),数码相机连拍等需求;CLASS 6:满足单反相机连拍和专业设备的使用要求;CLASS 10:全新的Class 10超越了高清视频录制性能需求。

另外我们在卡表面也会看到SD、SDHC、SDXC的标识,这个标识的含义如下:SD: 最大支持2GB。

SDHC: SD High Capacity. SD2.0发布的规范,容量2GB ~ 32GB,采用FAT32(FAT16最大只能到2GB)。

SDXC: SD eXtended Capactiy. SD3.0发布的规范,容量2GB ~ 2TB,采用exFAT(vista的新文件系统)。

支持UHS-1。

下面是介绍常用的micro SD卡的脚定义:SD卡有多个信号脚(VDD、VSS、CMD、CLK、DATA0~3),具体如上图所示,下面是信号脚介绍:脚位定义:VDD(VREG_L11_2P285):电源输入管脚,电流最高可达到800MA,所以PCB检查时注意线宽。

CLK:系统时钟信号,从上图可知在识别模式CLK是400KHz,在高速传输模式是50MHz。

CMD:命令/回复。

DATA0~3:数据信号,单根线可以传输200MHZ。

VSS:参考地。

DET_SD:热拔插脚,根据卡槽分高有效或者低有效,需要去看卡槽规格书确定此脚插入后状态。

电路上面信号脚串22R是为了防信号反射,以及防干扰。

具体参考电路图如下:SD卡出现不良问题如何维修,1、排除SD卡本体问题,可以换用不同卡试一下。

SD卡引脚及spi模式基本操作过程

SD卡引脚及spi模式基本操作过程

SD卡引脚及spi模式基本操作过程(摘自网络)对于SD卡的硬件结构,在官方的文档上有很详细的介绍,如SD卡内的存储器结构、存储单元组织方式等内容。

要实现对它的读写,最核心的是它的时序,笔者在经过了实际的测试后,使用51单片机成功实现了对SD卡的扇区读写,并对其读写速度进行了评估。

下面先来讲解SD卡的读写时序。

SD卡的引脚定义SD卡引脚功能详述:引脚编号SD模式SPI模式名称类型描述名称类型描述1 CD/DAT3 IO或PP 卡检测/数据线3#CS I 片选2 CMD PP 命令/回应DI I 数据输入3 VSS1 S 电源地VSS S 电源地4 VDD S 电源VDD S 电源5 CLK I 时钟SCLK I 时钟6 VSS2 S 电源地VSS2 S 电源地7 DAT0 IO或PP 数据线0 DO O或PP 数据输出8 DAT1 IO或PP 数据线1 RSV9 DAT2 IO或PP 数据线2 RSV注:S:电源供给I:输入O:采用推拉驱动的输出PP:采用推拉驱动的输入输出SD卡SPI模式下与单片机的连接图:SD卡支持两种总线方式:SD方式与SPI方式。

其中SD方式采用6线制,使用CLK、CMD、DAT0~DAT3进行数据通信。

而SPI方式采用4线制,使用CS、CLK、DataIn、DataOut进行数据通信。

SD方式时的数据传输速度与SPI方式要快,采用单片机对SD卡进行读写时一般都采用SPI模式。

采用不同的初始化方式可以使SD卡工作于SD方式或SPI 方式。

这里只对其SPI方式进行介绍。

SPI方式驱动SD卡的方法SD卡的SPI通信接口使其可以通过SPI通道进行数据读写。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采用SPI接口的好处在于,很多单片机内部自带SPI控制器,不光给开发上带来方便,同时也见降低了开发成本。

然而,它也有不好的地方,如失去了SD卡的性能优势,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用SD方式,因为它提供更大的总线数据带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D卡引脚电路图及工作原理介绍SD卡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使用非常广泛,时下已经成为最为通用的数据存储卡。

在诸如MP3、数码相机等设备上也都采用SD卡作为其存储设备。

SD卡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使用,是因为它价格低廉、存储容量大、使用方便、通用性与安全性强等优点。

既然它有着这么多优点,那么如果将它加入到单片机应用开发系统中来,将使系统变得更加出色。

这就要求对SD卡的硬件与读写时序进行研究。

对于SD卡的硬件结构,在官方的文档上有很详细的介绍,如SD卡内的存储器结构、存储单元组织方式等内容。

要实现对它的读写,最核心的是它的时序,笔者在经过了实际的测试后,使用51单片机成功实现了对SD卡的扇区读写,并对其读写速度进行了评估。

下面先来讲解SD卡的读写时序。

(1)SD卡的引脚定义:SD卡引脚功能详述:引脚编号SD模式SPI模式名称类型描述名称类型描述1 CD/DAT3 IO或PP 卡检测/数据线3#CS I 片选2 CMD PP 命令/回应DI I 数据输入3 V SS1S 电源地VSS S 电源地4 V DD S 电源VDD S 电源5 CLK I 时钟SCLK I 时钟6 V SS2S 电源地VSS2 S 电源地7 DAT0 IO或PP 数据线0 DO O或PP 数据输出8 DAT1 IO或PP 数据线1 RSV9 DAT2 IO或PP 数据线2 RSV注:S:电源供给I:输入O:采用推拉驱动的输出PP:采用推拉驱动的输入输出SD卡SPI模式下与单片机的连接图:SD卡支持两种总线方式:SD方式与SPI方式。

其中SD方式采用6线制,使用CLK、CMD、DAT0~DAT3进行数据通信。

而SPI方式采用4线制,使用CS、CLK、DataIn、DataOut进行数据通信。

SD方式时的数据传输速度与SPI方式要快,采用单片机对SD卡进行读写时一般都采用SPI模式。

采用不同的初始化方式可以使SD卡工作于SD方式或SPI方式。

这里只对其SPI方式进行介绍。

(2)SPI方式驱动SD卡的方法SD卡的SPI通信接口使其可以通过SPI通道进行数据读写。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采用SPI接口的好处在于,很多单片机内部自带SPI控制器,不光给开发上带来方便,同时也见降低了开发成本。

然而,它也有不好的地方,如失去了SD卡的性能优势,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用SD方式,因为它提供更大的总线数据带宽。

SPI接口的选用是在上电初始时向其写入第一个命令时进行的。

以下介绍SD卡的驱动方法,只实现简单的扇区读写。

1)命令与数据传输1. 命令传输SD卡自身有完备的命令系统,以实现各项操作。

命令格式如下:命令的传输过程采用发送应答机制,过程如下:每一个命令都有自己命令应答格式。

在SPI模式中定义了三种应答格式,如下表所示:字节位含义1 7 开始位,始终为0 6 参数错误5 地址错误4 擦除序列错误3 CRC错误2 非法命令1 擦除复位0 闲置状态字节位含义1 7 开始位,始终为0 6 参数错误5 地址错误4 擦除序列错误3 CRC错误2 非法命令1 擦除复位0 闲置状态2 7 溢出,CSD覆盖6 擦除参数5 写保护非法4 卡ECC失败3 卡控制器错误2 未知错误1 写保护擦除跳过,锁/解锁失败0 锁卡字节位含义1 7 开始位,始终为0 6 参数错误5 地址错误4 擦除序列错误3 CRC错误2 非法命令1 擦除复位0 闲置状态2~5 全部操作条件寄存器,高位在前写命令的例程://-----------------------------------------------------------------------------------------------向SD卡中写入命令,并返回回应的第二个字节//----------------------------------------------------------------------------------------------- unsigned char Write_Command_SD(unsigned char *CMD){unsigned char tmp;unsigned char retry=0;unsigned char i;//禁止SD卡片选SPI_CS=1;//发送8个时钟信号Write_Byte_SD(0xFF);//使能SD卡片选SPI_CS=0;//向SD卡发送6字节命令for (i=0;i<0x06;i++){Write_Byte_SD(*CMD++);}//获得16位的回应Read_Byte_SD(); //read the first byte,ignore it.do{ //读取后8位tmp = Read_Byte_SD();retry++;}while((tmp==0xff)&&(retry<100));return(tmp);}2)初始化SD卡的初始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进行了正确的初始化,才能进行后面的各项操作。

在初始化过程中,SPI的时钟不能太快,否则会造初始化失败。

在初始化成功后,应尽量提高SPI的速率。

在刚开始要先发送至少74个时钟信号,这是必须的。

在很多读者的实验中,很多是因为疏忽了这一点,而使初始化不成功。

随后就是写入两个命令CMD0与CMD1,使SD卡进入SPI模式初始化时序图:初始化例程://-------------------------------------------------------------------------- 初始化SD卡到SPI模式//-------------------------------------------------------------------------- unsigned char SD_Init(){unsigned char retry,temp;unsigned char i;unsigned char CMD[] = {0x40,0x00,0x00,0x00,0x00,0x95}; SD_Port_Init(); //初始化驱动端口Init_Flag=1; //将初始化标志置1for (i=0;i<0x0f;i++){Write_Byte_SD(0xff); //发送至少74个时钟信号}//向SD卡发送CMD0retry=0;do{ //为了能够成功写入CMD0,在这里写200次temp=Write_Command_SD(CMD);retry++;if(retry==200){ //超过200次return(INIT_CMD0_ERROR);//CMD0 Error!}while(temp!=1); //回应01h,停止写入//发送CMD1到SD卡CMD[0] = 0x41; //CMD1CMD[5] = 0xFF;retry=0;do{ //为了能成功写入CMD1,写100次temp=Write_Command_SD(CMD);retry++;if(retry==100){ //超过100次return(INIT_CMD1_ERROR);//CMD1 Error!}}while(temp!=0);//回应00h停止写入Init_Flag=0; //初始化完毕,初始化标志清零SPI_CS=1; //片选无效return(0); //初始化成功}3)读取CIDCID寄存器存储了SD卡的标识码。

每一个卡都有唯一的标识码。

CID寄存器长度为128位。

它的寄存器结构如下:名称域数据宽度CID划分生产标识号MID 8 [127:120]OEM/应用标识OID 16 [119:104]产品名称PNM 40 [103:64]产品版本PRV 8 [63:56]产品序列号PSN 32 [55:24]保留- 4 [23:20]生产日期MDT 12 [19:8]CRC7校验合CRC 7 [7:1]未使用,始终为1 - 1 [0:0]它的读取时序如下:与此时序相对应的程序如下://------------------------------------------------------------------------------------ 读取SD卡的CID寄存器16字节成功返回0//------------------------------------------------------------------------------------- unsigned char Read_CID_SD(unsigned char *Buffer){//读取CID寄存器的命令unsigned char CMD[] = {0x4A,0x00,0x00,0x00,0x00,0xFF};unsigned char temp;temp=SD_Read_Block(CMD,Buffer,16); //read 16 bytesreturn(temp);}4)读取CSDCSD(Card-Specific Data)寄存器提供了读写SD卡的一些信息。

其中的一些单元可以由用户重新编程。

具体的CSD结构如下:名称域数据宽度单元类型CSD划分CSD结构CSD_STRUCTURE 2 R [127:126] 保留- 6 R [125:120] 数据读取时间1 TAAC 8 R [119:112] 数据在CLK周期内读取时间2(NSAC*100)NSAC 8 R [111:104] 最大数据传输率TRAN_SPEED 8 R [103:96] 卡命令集合CCC 12 R [95:84] 最大读取数据块长READ_BL_LEN 4 R [83:80] 允许读的部分块READ_BL_PARTIAL 1 R [79:79] 非线写块WRITE_BLK_MISALIGN 1 R [78:78] 非线读块READ_BLK_MISALIGN 1 R [77:77] DSR条件DSR_IMP 1 R [76:76] 保留- 2 R [75:74] 设备容量C_SIZE 12 R [73:62] 最大读取电流@V DD min VDD_R_CURR_MIN 3 R [61:59] 最大读取电流@V DD max VDD_R_CURR_MAX 3 R [58:56] 最大写电流@V DD min VDD_W_CURR_MIN 3 R [55:53] 最大写电流@V DD max VDD_W_CURR_MAX 3 R [52:50] 设备容量乘子C_SIZE_MULT 3 R [49:47] 擦除单块使能ERASE_BLK_EN 1 R [46:46] 擦除扇区大小SECTOR_SIZE 7 R [45:39] 写保护群大小WP_GRP_SIZE 7 R [38:32] 写保护群使能WP_GRP_ENABLE 1 R [31:31]保留- 2 R [30:29] 写速度因子R2W_FACTOR 3 R [28:26] 最大写数据块长度WRITE_BL_LEN 4 R [25:22] 允许写的部分部WRITE_BL_PARTIAL 1 R [21:21] 保留- 5 R [20:16] 文件系统群FILE_OFRMAT_GRP 1 R/W [15:15] 拷贝标志COPY 1 R/W [14:14] 永久写保护PERM_WRITE_PROTECT 1 R/W [13:13] 暂时写保护TMP_WRITE_PROTECT 1 R/W [12:12] 文件系统FIL_FORMAT 2 R/W [11:10] 保留- 2 R/W [9:8] CRC CRC 7 R/W [7:1] 未用,始终为1 - 1 [0:0]读取CSD 的时序:相应的程序例程如下://----------------------------------------------------------------------------------------- 读SD卡的CSD寄存器共16字节返回0说明读取成功//-----------------------------------------------------------------------------------------unsigned char Read_CSD_SD(unsigned char *Buffer){//读取CSD寄存器的命令unsigned char CMD[] = {0x49,0x00,0x00,0x00,0x00,0xFF};unsigned char temp;temp=SD_Read_Block(CMD,Buffer,16); //read 16 bytesreturn(temp);}4)读取SD卡信息综合上面对CID与CSD寄存器的读取,可以知道很多关于SD卡的信息,以下程序可以获取这些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