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红蛋白

合集下载

运动氧化与疲劳——肌红蛋白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运动氧化与疲劳——肌红蛋白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运动氧化与疲劳——肌红蛋白的作用及其重要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而运动作为一种有效的健康保健方式,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参加。

但是,许多人在运动中往往会感到疲惫和疲劳,影响运动的效果和效果的持续时间。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运动会引起肌肉氧化反应和酸化现象,而肌红蛋白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肌红蛋白的概念及其作用肌红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肌肉蛋白,其主要结构为单体,由1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它的分子量约为17kDa,其颜色为红色。

肌红蛋白在肌肉中的含量占总蛋白的1%左右。

肌红蛋白主要作用是在肌肉中负责氧的储存和输送。

肌肉中的肌红蛋白通过接受来自肺部的氧分子,并将其储存和输送到有氧运动时的肌细胞中。

当人们进行运动时,氧气需要被快速输送到肌肉细胞中,肌红蛋白的存在大大提高了这一过程的效率,减少了氧气的浪费。

此外,肌红蛋白还可以调节肌肉酸碱度平衡,抵抗酸化。

二、肌红蛋白与运动氧化在人们进行运动时,肌肉需要消耗能量,这个能量来源于肌肉中的ATP和肌糖原。

肌肉消耗ATP和肌糖原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代谢废物,包括Lactate和H+等。

这些废物会导致肌肉酸化、氧化等现象。

在肌肉工作的初期,由于尚未耗尽肌肉中的氧分子,肌红蛋白起着重要的运输氧分子的作用。

然而,随着运动的进行,肌肉糖原的分解速度逐渐加快,能量储备逐渐耗尽,肌肉中的氧分子供应不足,导致肌肉发生氧化现象,这个过程也被称为“无氧代谢”。

在无氧代谢的过程中,肌肉产生的氧化废物会堆积在肌细胞内,导致肌肉酸化,最终会影响肌肉的运动能力和耐力,引起疲劳感。

三、肌红蛋白与疲劳通过适当的锻炼训练可以提高肌红蛋白在肌肉中的含量,减少肌肉氧化的程度。

在运动中增加肌红蛋白的含量,可以提高肌肉对氧的利用能力,从而减少无氧代谢的程度,增加有氧运动的效果。

此外,增加肌红蛋白含量,可以抵抗肌肉产生的乳酸和H+等代谢废物,减少肌细胞的酸化程度,延长运动能力和耐力。

肌红蛋白的正常值范围

肌红蛋白的正常值范围

肌红蛋白的正常值范围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肌红蛋白(myoglobin)是一种储存在肌肉中的蛋白质,主要参与肌肉运动时氧气的传递和储存。

通过检测肌红蛋白的浓度,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肌肉损伤和心肌梗塞等疾病。

正常值范围是指在健康人群中,肌红蛋白的浓度处于一个稳定且正常的水平。

本文将从正常值范围的定义、测定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肌红蛋白的正常值范围定义肌红蛋白的正常值范围通常是通过实验室血液检测获得的,正常值的高低会受到测定方法、实验室设备、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成年人中,正常的肌红蛋白浓度范围为25-72 ng/mL。

而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其正常值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

二、肌红蛋白的测定方法肌红蛋白的测定通常使用血液标本,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法(radioimmunoassay)或酶免疫测定法(enzyme immunoassay)等方法进行测定。

在实验室条件下,医务人员将患者的血液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根据仪器的指示进行测定,最后得出结果。

一般情况下,肌红蛋白浓度会在几个小时内得到结果。

三、影响肌红蛋白的因素肌红蛋白的浓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 肌肉损伤:当肌肉受到损伤时,肌红蛋白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浓度升高。

2. 运动:剧烈运动或大强度的体育锻炼都可能导致肌红蛋白浓度上升,这是由于肌肉运动需要大量氧气,肌红蛋白被释放以满足氧气需求。

3. 肾脏功能异常:肌红蛋白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如果肾脏功能异常,肌红蛋白可能在血液中堆积导致浓度升高。

4.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胶囊霉素、利福平等可能影响肌红蛋白的代谢,导致其浓度升高或降低。

5. 年龄和性别: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对肌红蛋白的正常值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

四、结语肌红蛋白的正常值范围是反映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检测肌红蛋白浓度可以及时发现肌肉损伤、心肌梗塞等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定期体检等方式检测自己的肌红蛋白浓度,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肌红蛋白是一种生物分子,在生物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种铁离子蛋白质,能够帮助血液运输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关键。

肌红蛋白这一生物分子有着复杂的结构和功能,本文将从不同方面介绍肌红蛋白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肌红蛋白的结构。

肌红蛋白由四个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都含有一个血红素分子,而血红素则含有一个铁离子。

肌红蛋白在血液中呈现为红色,这是因为血红素的存在。

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能够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肌红蛋白,使其呈现鲜红色。

当氧气被释放出来时,肌红蛋白回到脱氧状态,变得暗红色。

通过这种方式,肌红蛋白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氧供应。

肌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肌肉中,特别是横纹肌组织中。

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肌红蛋白在肌肉收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进行运动时,肌肉收缩需要能源来驱动,而能源就是来源于氧气的。

肌红蛋白的存在使得肌肉能够高效地获取氧气,并将其传递到需要的地方。

同时,肌红蛋白还能够帮助肌肉组织排除产生的二氧化碳,保持酸碱平衡。

这一系列的功能使得肌红蛋白成为肌肉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在肌肉中的重要作用外,肌红蛋白在临床医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知道,当人体缺氧时,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通过检测肌红蛋白的含量,可以判断一个人体内的氧供应是否充足。

如果肌红蛋白含量过低,说明身体缺氧的可能性较大,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而对于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等,肌红蛋白的突变可能会导致病情的加重或病理改变的发生。

因此,通过对肌红蛋白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治疗这些疾病。

此外,肌红蛋白还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是指能够反映生物体内部状态或某种生物过程的物质,因此在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肌红蛋白的含量可以作为衡量一个人体内氧供应水平的指标,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外,肌红蛋白在肿瘤标记物检测中也有应用,通过检测其含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某些肿瘤的恶性程度,进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肌红蛋白检测方法

肌红蛋白检测方法

肌红蛋白检测方法
通常情况下,肌红蛋白可以通过抽血的方式进行检查。

肌红蛋白属于一种含氧结合蛋白,主要存在于心肌、骨骼肌当中,可以用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损伤、骨骼肌损伤等疾病。

通常情况下,进行肌红蛋白检查时,需要对受检者进行抽血,对血液中的肌红蛋白进行检测,可以判断受检者是否存在心肌损伤、骨骼肌损伤等疾病。

如果存在心肌损伤的情况,可能会伴有肌红蛋白偏高的现象。

如果存在骨骼肌损伤的情况,可能会伴有肌红蛋白偏低的现象。

患者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方式进行判断。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平时的护理工作,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也要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否则会增加心肌、骨骼肌的耗氧量,从而加重心肌、骨骼肌损伤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不适的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然后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肌红蛋白参考值的范围

肌红蛋白参考值的范围

肌红蛋白参考值的范围
肌红蛋白参考值的范围:
1、急性期:
(1)小儿:60-200 μg/L
(2)成人:50-200 μg/L
2、恢复性期:
(1)小儿:100-300 μg/L
(2)成人:100-400 μg/L
3、慢性性期:
(1)小儿:90-160 μg/L
(2)成人:40-160 μg/L
急性期的肌红蛋白参考值表示出现严重的内脏病损伤,成人的参考值范围为50-200 μg/L,小儿的参考值范围为60-200 μg/L;恢复性期的肌
红蛋白参考值表示病损伤的状态正在恢复,成人的参考值范围为100-400 μg/L,小儿的参考值范围为100-300 μg/L;晚期的肌红蛋白参考值
表示现有疾病控制得较佳,成人参考值范围为40-160 μg/L,小儿参考
值范围为90-160 μg/L。

以上就是肌红蛋白参考值的范围。

肌红蛋白是一种体内能生新陈代谢,补充细胞营养的蛋白质,对于检
测疾病的活动性和病情的变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正常健康人的肌红
蛋白浓度变化不明显,不同时期的肌红蛋白浓度多数情况下保持在一
定的范围内,上述肌红蛋白参考范围是根据不同时期和有关护理措施
测定出来的,在回收期内是正常变化的,如果出现异常的变化,说明可能发生了严重的疾病变化。

无论是急性期、恢复性期、慢性期,肌
红蛋白参考值的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都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治疗水平,改善病情。

肌红蛋白很低的原因

肌红蛋白很低的原因

肌红蛋白很低的原因
肌红蛋白(myoglobin)是类肌肉蛋白,在肌肉细胞中有大量合成,具有较好的吸氧能力,在人体的肌肉细胞中除存在于葡萄糖代谢和铁代谢外,还可以使细胞更有效地吸收氧气,维持肌肉的正常活动。

因此,肌红蛋白水平在正常情况下应保持适当水平。

临床上,
肌红蛋白的水平可以用来监测心、肝、肾等器官的疾病发生情况,以及肌肉细胞的病理变
化等。

肌红蛋白水平低一般是由于以下原因引起的:
一是肌肉损伤。

由于灰指甲、骨折或肌肉拉伤导致的肌肉损伤,可以引起肌红蛋白含
量下降,进而引起血液中肌红蛋白含量下降。

二是缺乏食物。

维持正常肌红蛋白水平需要饮食充足,饮食不足或熬夜会导致营养素
缺乏,久而久之肾脏功能受损,从而降低肌红蛋白水平。

三是病态变化。

人体内发生病理性变化,如肝肾合并的疾病会引起肝肾功能受损,使
肌红蛋白的合成及其释放受到影响,久而久之会导致血液中肌红蛋白的浓度降低。

四是铁代谢障碍。

铁元素是进行肌红蛋白合成的必要原料,铁元素的缺乏会使人体无
法进行肌红蛋白的释放,从而影响血液中的肌红蛋白浓度。

五是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与肌肉细胞中肌红蛋白有关,甲状腺功能减
退会影响人体肌红蛋白的合成,从而使血液中的肌红蛋白水平降低。

总之,肌红蛋白水平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肌肉损伤、缺乏食物、病态变化、铁代谢障碍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因此,临床应对这些原因按治疗进行干预,恢复正常的
肌红蛋白水平。

肌红蛋白的临床应用评价

肌红蛋白的临床应用评价

肌红蛋白的临床应用评价肌红蛋白(Myoglobin,简称Mb)是一种单位结构的氧结合蛋白,主要存在于心肌和横纹肌内。

作为一种早期被发现的生物标志物,肌红蛋白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肌红蛋白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在疾病诊断、预后判断等方面的潜在价值。

一、肌红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及时准确地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肌红蛋白是心肌损伤后释放到血液中的早期标志物,其浓度的升高可以很快地反映心肌梗死的发生。

临床研究表明,肌红蛋白浓度与AMI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肌红蛋白在肌肉损伤中的应用除了心肌梗死,肌红蛋白在肌肉损伤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在运动员受伤或进行剧烈运动后,肌红蛋白会从受损的肌肉细胞中释放到血液中。

监测肌红蛋白的浓度变化可以帮助诊断肌肉损伤的程度和恢复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

三、肌红蛋白在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肌红蛋白在肾脏中的清除速度较慢,因此在急性肾损伤(AKI)中的浓度升高可以反映肾脏功能的损害。

监测肌红蛋白的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状况,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一些研究还表明,肌红蛋白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指标之一。

四、肌红蛋白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除了上述几个方面,肌红蛋白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也有一定的潜力。

例如,在心血管疾病、创伤、手术等方面,肌红蛋白的浓度变化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关联。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肌红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诊疗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肌红蛋白作为一种早期释放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肌红蛋白浓度的监测和评价,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做出诊断、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肌红蛋白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肌红蛋白_精品文档

肌红蛋白_精品文档

肌红蛋白肌红蛋白是一种在动物及人类身体中广泛存在的蛋白质,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肌红蛋白的结构、功能和相关研究的进展。

一、肌红蛋白的结构肌红蛋白是一种结构相对简单的蛋白质,其分子量相对较小,通常为17-19 kDa。

它由一个单一的多肽链组成,这个多肽链上包含了8个α螺旋结构,其中两个α螺旋在螺旋末端相连形成一个环状结构。

这个环状结构的形成使得肌红蛋白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

二、肌红蛋白的功能1. 氧气运输:肌红蛋白是一种与氧气结合能力很强的蛋白质。

在肌肉组织中,肌红蛋白能够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肌红蛋白,从而促进氧气在肌肉组织中的运输和利用。

这种能力使肌红蛋白在长时间运动或高海拔环境下的肌肉氧供中起到重要作用。

2. 维持氧化还原平衡:肌红蛋白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可以在细胞内稳定维持氧化还原平衡。

这种能力使得肌红蛋白在细胞代谢和抗氧化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3. 肌肉功能调节:肌红蛋白在肌肉收缩和弛缩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能够与肌动蛋白结合,促进肌肉细胞收缩,从而实现肌肉功能的调节。

三、肌红蛋白的研究进展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肌红蛋白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以下是最近几年来肌红蛋白研究的主要方向:1. 人工合成肌红蛋白:研究者们尝试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来制备肌红蛋白。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肌红蛋白的产量,并为进一步研究肌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便利。

2. 肌红蛋白在疾病中的作用: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肌红蛋白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肺癌、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肌红蛋白的异常表达与病理发展密切相关,这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3. 肌红蛋白的应用:由于肌红蛋白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和稳定性,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人员将肌红蛋白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例如,利用肌红蛋白的抗氧化能力和氧气运输能力,可以开发出新型的氧化还原剂和氧传递载体,用于治疗疾病和改善生物材料的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

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 我们制作的卤菜烤鸭等小吃肉类产品,为什么成品出锅后容易变黑?除了在加工技术上作些工作,也必须要了解原料肉质的特性,方能做到随心所欲的控制产品的颜色。肉产品变 黑主要是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这两种蛋白质在高温下变性了!熟肉中的高铁血红素催化肌肉脂类迅速氧化。铁和铜离子能促进脂肪氧化和酸败。1,新鲜肉的颜色: 肉色是肉质的重要外 观条件,它反映了肌肉生理、生化和微生物学的变化,肉色的深浅取决于肌肉中的色素物质肌红蛋白(Mb,约占70%一80%)和血红蛋白(Hb,约占20%一30%)的含量,肌红蛋白的 含量越高,肉色就越深。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受动物种类、肌肉部位、运动程度、年龄及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如新鲜兔肉肌红蛋白的含量为0. 2mg/g,家禽肉为0.2一1. 8mg/g, 猪肉为0.6-4. Omg/g,羔羊肉为2.0一6. Omg/g,牛肉为3.0-10. Omg/g,故牛羊肉肉色最深呈深红色,猪肉鸡肉次之,而兔肉接近白色。鸡腿肌中肌红蛋白的含量是胸肌的5一10倍, 所以前者肉色发红,后者发白。肉色亦受外界光照和氧化的影响,肌红蛋白中的亚铁离子能与氧结合生成氧合Mb,肉色呈鲜红色,若肉在空气中放置长久,氧合Mb被氧化为正铁 Mb,肉色为褐色。2,各种肉的颜色以及煮熟的肉的颜色综述: 肌肉的化学组成 肌肉的化学组成依动物种类,性别,年龄,部位,营养状态,饲料,季节及屠宰方法而有不同,其中水分和脂肪变动较大。 成年哺乳动物的典型肌肉在宰后僵直后分解前的化学组成如下(LAWRIE,1975;;GRAESER ET AL.,1981). 成年哺乳动物宰后僵直后的肌肉化学组成 -------------------------------------------------------------------------------成分 占湿重的% -------------------------------------------------------------------------------1.水分 75.0 2.蛋白质 19.0 (1)肌原纤维蛋白质 11.5 (2)肌浆蛋白质 5.5 (3)结缔组织和细胞器 2.0 3.脂肪(包括中性脂肪,磷脂,脂肪酸,脂溶性物质) 2.5 4.碳水化合物(乳酸,糖原,葡萄糖,糖酵解中间产物) 1.2 5.各种可溶性非蛋白氮 1.65 6.可溶性无机物 0.65 7.维生素 ` -------------------------------------------------------------------------------(LAWRIE,1975;GRAESER ET AL.,1981) 上述各种成分中以肌肉蛋白质最重要。它不仅是人类优质食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而且是活体肌肉收缩的物质基础。在宰后由肌到肉的转变过程中,肌肉蛋白质发生许多复杂的变化。 为了理解肌肉蛋白质在宰前,宰后和加工处理中的作用,必须了解肌肉蛋白质的基础化学以及它在肌肉和肉的特性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肌肉的含氮部分 肌肉蛋白质根据其在细胞内的位置分为三种: 1/原纤维蛋白质(MYOFIBRILLAR PROTEIN):组成收缩细胞器; 2/肌浆蛋白质(SARCOPLASMIC PROTEIN):包括细胞内所有的代谢酶(线粒体内或游离于胞浆内的),肌肉色素蛋白质-肌红蛋白(MYOGLOBIN),肌细胞核和溶酶体(LYOSOME)等; 3/结缔组织蛋白质(CONNECTIVE TISSUE PROTEIN):位于肌纤维外的细胞外基质,对生活肌肉有支持和强固作用,最终与肉的嫩度有关。 1.肌原纤维蛋白质 这类蛋白质大约占肌纤维蛋白的一半以上。在肌原纤维蛋白质中,肌球蛋白(MYOSIN)占55-60%以上,肌动蛋白(ACTIN)占20%左右。此外还含有其它蛋白质。 1/ 肌球蛋白。 分子用金属原子喷涂后刚好可用电镜观察,外观如火柴杆,每分子有两个难以分开的头.肌球蛋白经胰蛋白酶(TRIPSIN)处理可分为两条重链肌球蛋白(HEAVY MEROMYOSIN,HMM) 和4条轻链肌球蛋白(LIGHT MEROMYOSIN,LMM).重链肌球蛋白用木瓜蛋白酶(PAPAIN)处理还可再分为两个亚片段,木瓜蛋白酶可用作肉的嫩化剂.片段-1由肌球蛋白分子的两个活 性头构成,具有结合肌动蛋白和水解ATP的能力。一条粗丝约由400个肌动蛋白分子组成,以中央为界各有一半肌动蛋白分子头分别朝向肌节两侧的Z-线,粗丝全长约1.5UM.活性头沿粗 丝每隔一定距离突出.粗丝中部加粗是由于此处存在M-线蛋白质(M LINE PROTEIN),这就是电镜下的M-线.在更高倍下, 可见到横桥。 2/肌动蛋白 是由单股多肽链构成的球形蛋白.分化中的骨骼肌含有2-,B-,r-肌动蛋白质三种.随着肌肉发育,后两种蛋白质下降,2-肌动蛋白成为唯一存在的蛋白质。球状肌动蛋白(G-ACTIN)在生 理盐浓度中聚合成丝状肌动蛋白,可与肌球蛋白相互作用,为生物运动产生机械能. 3/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含2-,B-两个亚单位.原肌球蛋白分子与肌动蛋白分子的结合按1:7,与肌钙蛋白(TROPONIN)分子按1:1结合. 4/肌钙蛋白,在细丝上呈周期性分布,与原肌球蛋白结合,能把Ca++的敏感性传至肌 动球蛋白(ACTOMYOSIN)的ATP酶.它有三个亚单位:肌钙蛋白C(TROPONIN C,TN-C),1分子有4 个钙结合部位;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能在ATP存在时抑制肌动-肌球蛋白的反应;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T),是结合原肌球蛋白的成分,使整个肌钙蛋白以40NM周期沿细 丝的全长定位. 5/辅肌球蛋白(ACTININ),是调节肌动蛋白物理状态的蛋白质,它分为:2-,B-,r-,eu-ACTININ四种. 6/次要的调节蛋白质(MINOR REGULATORY PROTEIN),能调节肌丝的丝状特性.包括上述的辅肌球蛋白和M-,C-,F-,I-蛋白质. 7/肌丝蛋白质(FILAMENT PROTEIN),与肌原纤维蛋白质不同,在肌原纤维和肌细胞结构中提供机械连续性,包括连接蛋白(CONNECTIN 或 TITIN),支架蛋白(SKELETIN或 DESMIN), 和Z-蛋白(Z-PROTEIN)几种.
定义
肌肉中运载氧的蛋白质,由153个氨基酸残基
组成,含有血红素,和血红蛋白同源,与氧 的结合能力介于血红蛋白和细胞色素氧化酶 之间,可帮助肌细胞将氧转运到线粒体。 肌肉特有的色素物质,就象血红蛋白使血液显 红色一样,肌红蛋白使肌肉呈红色,而平滑肌不 含肌红蛋白而呈白色
肌红蛋白的本质和功能
肌红蛋红蛋白血症”患
者后,记者昨天对我市各大医院进行了调查,发现市一院急诊收治过一名疑似 病人。 据该院急诊科的李医生回忆,患者是名女性,22日凌晨三四点钟来院,当时 呕吐、腹泻,背痛明显。经检查肌酶,发现其血液中肌红蛋白高达700个单位, 而正常值为11.1-57.1个单位,如此高的肌红蛋白说明她的肌肉出现了溶解。为 防止患者出现急性肾衰竭,李医生当即将她收治留观,因症状不是特别严重,对 症处理并大量补液后,患者很快康复出院。据其称,发病前,她吃了小龙虾。李 医生介绍,她以前从未见过因吃小龙虾而引起此类病例。 市三院泌尿外科主任朱喜山介绍,“肌红蛋白血症”很正常,大多是由挤压、 外伤、电击等因素造成肌肉损伤引起,药物中毒也会造成,但因吃小龙虾而导致, 他还没见过。他称,肌红蛋白血症是因肌细胞被破坏,使得肌肉细胞中的内容物 被释放到血液中,这些内容物包括大量的肌红蛋白,由于肌红蛋白需通过肾脏排 出体外,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严重者可造成急性肾衰竭。 据报道,吃小龙虾之所以会引起“肌红蛋白血症”,最大的嫌疑就是洗虾粉。 市二院一名医生告诉记者,洗虾粉中很可能含有对肌肉有损伤的化学物质,而小 龙虾生长环境较脏,用了洗虾粉后,其外表看起来就会很漂亮,色泽也会更光鲜。 为此,他提醒市民,颜色特别光艳的小龙虾还是少吃为好
检测
潜血试验法
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可使过氧
化物分解释放出新生态的氧,后者氧化底物 邻甲苯胺变成邻联甲苯胺。颜色由黄色-草绿 色-深蓝色的变化 硫酸铵沉淀法 单克隆胶体金
肌红蛋白临床意义:
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 诊断的早期最灵敏的 指标 。但特异性差 ,骨骼肌损伤、创伤、肾功能衰 竭等疾病 ,都可导致其升高。Myo 阳性虽不能确诊 AMI ,但可用于早期排除 AMI 诊断的重要指标 ,如 Myo 阴性 ,则基本排除心肌梗死 ,还可用于再梗死的 诊断 ,结合临床 ,如 Myo 重新升高 ,应考虑为再梗死 或者梗死延展。 创伤,挤压综合症 阵发性肌红蛋白尿 原发性肌肉疾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





本质:肌红蛋白=一条多肽链+一个辅基多肽链:由1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辅 基:亚铁血红素辅基 分子量:16 700 功能:在肌肉中有运输氧和储氧功能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 形状:呈紧密球形 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上的疏水侧链大都在分子内部,亲水侧链多位于分子表面,因此其水溶性较好。 三级结构 有8段α-螺旋区 每个α-螺旋区含7~24个氨基酸残基,分别称为A、B、C…G及H肽段。 有1~8个螺旋间区 肽链拐角处为非螺旋区(亦称螺旋间区),包括N端有2个氨基酸残基,C端有5个氨基酸残基的非螺旋区, 处在拐 点上的氨基酸残基 Pro, Ile, Ser, Thr, Asn等 极性氨基酸分布在分子表面 内部存在一口袋形空穴,血红素居于此空穴中 血红素是铁卟淋化合物,它由4个吡咯通过4个甲炔基相连成一个大环,Fe2+居于环中。 铁与卟啉环及多肽链氨基酸残基的连接:铁卟啉上的两个丙酸侧链以离子键形式与肽链中的两个碱性氨基酸侧链上 的正电荷相连。血红素的Fe2+与4个咯环的氮原子形成配位键,另2个配位键1个与F8组氨酸结合,1个与O2结合,故血 红素在此空穴中保持稳定位置。 这种构象非常有利于运氧和储氧功能,同时也使血红素在多肽链中保持稳定。但是过量运动、劳累、阳光辐射、空 气污染、吸烟、农药等会产生过量的自由基。自由基,化学上也称为“游离基”,是含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团。由 于原子形成分子时,化学键中电子必须成对出现,因此自由基就到处夺取其他物质的一个电子,使自己形成稳定的物质。 在化学中,这种现象称为“氧化”。体内活性氧自由基具有一定的功能,如免疫和信号传导过程。但过多的活性氧自由 基就会有破坏行为,导致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损坏,而肌红蛋白是富氧链蛋白,更容易遭到自由基的攻击。遭到自由 基的攻击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如心脏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和肿瘤,与肌红蛋白被氧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此外, 更多活性氧自由基,使核酸突变,这是人类衰老和患病的根源。 抹香鲸肌红蛋白三级结构于来源于它的食物链密切相关。抹香鲸的食物为主食大型乌贼、章鱼、鱼类而乌贼、章鱼 主要吃虾、蟹、等甲壳类动物和鱼类。根据2008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科学家弗朗西斯科· 布达(Francesco Buda)教授和 他的实验小组成员,通过精确的量子计算手段发现熟透的虾、蟹、三文鱼为代表鱼类等呈现出诱人的鲜红色的原因,是 因为虾、蟹、三文鱼为代表鱼类等都富含虾青素(英文称astaxanthin,简称ASTA),熟透的虾、蟹、三文鱼为代表鱼 类等的天然红色物质就是虾青素。因为三级结构肌红蛋白是抹香鲸在深海生存的必要条件,抹香鲸热衷于大型乌贼、章 鱼、鱼类等的食物不是它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必须要摄入更多的虾青素,以保证肌红蛋白三级结构稳定而不被氧化。 与大王乌贼拼得你死我活,其本质就是互相争夺对方的虾青素资源,以利于自己能够在深海中长期生存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