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宿迁的自然地理面纱
揭开宿迁的自然地理面纱PPT课件

11
沂河
.
淮河
12
.
4.河流湖泊
湖泊
骆马湖:沂河注入,江苏省四大湖泊之一,湖
面260平方公里,库容量为9亿立方米
洪泽湖:淮河注入,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水
面面积为1597平方公里,容积30.4亿 立方米
13
骆马湖
.
洪泽湖
14
.
洪泽湖的形成原因
地形:位于黄淮海平原,以平原为主,平均海 拔低(约为35米);地势平坦,地形起 伏小,相对高差小。
土壤:褐土,宿迁市的泗洪县; 砂姜黑土(具有颜色较暗的黑土层和含 有砂姜的砂姜层而得名),宿迁市的宿 豫、泗阳和沭阳等县。
6
. 7
.
3.气候类型
8
.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 冷干燥.雨热同期.年降 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 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 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气
其一(自然原因):地壳断裂形成凹陷 其二(客观原因):黄河夺淮入海达700年之久 其三(人为原因):大筑高家堰(洪泽湖大堤)
也是决定性因素
15
.
5.生物植被
本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植被为温带落 叶阔叶林;本区域内植被主要为意杨,故被誉 为全国“意杨之乡”;因湖泊而存在面积广阔 的湿地,水生生物种类众多,如银鱼、青虾、 螃蟹等,宿迁泗洪县还被原国家农牧渔业部命 名为“中国螃蟹之乡”。
多变.
9
.
宿迁:暖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
年均气温14.2℃ 夏季高温 冬季寒冷 四季分明
降水
年均降水量910毫米; 受夏季风影响,降水 季节变化大且年际变 化大,集中于7、8月 的雨季
宿迁市某道路建设用地地质环境特征与地质灾害防治

宿迁市某道路建设用地地质环境特征与地质灾害防治摘要:宿迁市位于砂土(粉土)灾害易发区,本文通过分析地质环境条件并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做出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对宿迁市建设用地安全性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质环境砂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治措施1工程概述拟建道路工程项目位于宿迁市苏宿工业园,距离市区约8km,起于S324,止于天柱山路,全长1670m,红线宽34.1m,占地面积51254m2。
拟建项目主要包含道路、桥梁、排水、绿化等工程。
根据可研报告及类似工程分析,拟建道路、管线工程等需进行基坑开挖,开挖深度一般不超过3m,桥梁多采用桩基础。
2地质环境特征2.1气象、水文宿迁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2℃,年平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291小时。
光、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气候较温和。
宿迁市地处于淮河、沂沭泗流域的中下游,南面临洪泽湖,北面接骆马湖,承接上游的来水,故有“洪水走廊”之称。
宿迁市有两大水系,即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
淮河水系的面积为4225.6km2,沂沭泗水系的面积为4329.4km2;其中洪泽湖水面的面积为1248.0km2,骆马湖水面的面积为222.0km2。
2.2地形、地貌特征宿迁地势较平坦,土地肥沃,水系交错。
故黄河、京杭大运河、淮河、等8条大河穿境而过,洪泽湖与骆马湖两大淡水湖分位于市境南北。
宿迁地形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北部骆马湖以东构造剥蚀丘陵为鲁南丘陵延伸,峰山为区内最高点;北部其余地段属沂沭河冲积平原,南部为黄泛冲积平原。
按照地貌的类型,可以划分为构造剥蚀残山丘陵、侵蚀堆积岗地及冲积平原三种地貌类型。
2.3地层岩性宿迁市地层隶属于华北地层区,区内前第四纪地层除白垩系王氏组见零星露头外,其余均被第四系松散层覆盖。
2.3.1前第四纪地层主要有元古界宋山片麻岩(花岗岩)、太古界~下元古界海州群、中生界上白垩系王氏组、下白垩系青山组、新生界上第三系宿迁组。
历史形态下的宿迁文化发展

历史形态下的宿迁文化发展宿迁,位于江苏省中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
宿迁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这些因素让宿迁成为了一个文化荟萃的地方。
1. 宿迁的历史背景宿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夏朝时期,当时宿迁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部落社会。
在商周时期的东周时期,宿迁属于邳国,此后先后归属于吴、楚、齐、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等不同的政权。
在明清时期,宿迁是扬州府的一个州县。
宿迁的历史背景极为丰富,它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这也是宿迁最独特的地方。
2. 宿迁的地理位置宿迁位于淮河南岸,东接江苏、浙江两省的交界处,西临安徽、河南两省。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
宿迁市境内有淮河、徐淮运河、京杭大运河三条河流交汇,河流入海口距离南方最近,是扬州地理文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宿迁的地理位置,为它发展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宿迁文化的特点(1) 农耕文化:宿迁的历史文化与农耕文化密不可分。
古代的宿迁,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收入,淳朴的农民文化贯穿了整个历史发展。
在近年来的城市化进程中,部分农民文化得以保留和延续。
(2) 民间传统文化:宿迁土音戏、蟹脚灯、摆手舞等民间文化形态积淀久远,不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它们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3) 文化遗产:宿迁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如永定历史文化名城、洋旅故居、秦淮八艳陶塑、闾丘露风堂等,这些文物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文物,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4) 现代文化:宿迁是一个文化发展快速的城市。
城市文化代表现代化的文化特点,包含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商业氛围、生活方式、科技创新等各方面内容。
总之,宿迁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历史的积淀和地理位置的优越,而宿迁独特的文化特点,在当今时代依然非常重要。
宿迁文化的发展是深化文化交流和传承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够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让宿迁这座城市更加美好。
宿迁市简介2011

宿迁简介2011目录前言 (2)魅力宿迁 (3)历史文化 (3)基本概况 (4)地理环境 (5)自然资源 (6)宿迁经济 (6)气候资源 (7)气温 (7)降水 (7)日照 (7)历史沿革 (7)行政区划 (8)沭阳县 (8)泗阳县 (9)泗洪县 (9)宿豫区 (9)宿城区 (9)宿迁经济开发区 (10)湖滨新城 (10)宿迁工业园区 (10)省际交流 (11)历史名人 (11)宿迁精神 (15)经济建设 (17)宿迁特产 (17)宿迁旅游 (18)重点院校 (27)对外交往 (28)中文名称:宿迁外文名称:Suqian别名:下相、宿豫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华东下辖地区:宿城区等2区3县政府驻地: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南湖路1号电话区号:0527邮政区码:223800地理位置:江苏省北部面积:8555平方公里人口:531.53万人(2009年)方言:中原官话气候条件:暖温带季风性气候著名景点: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机场:徐州观音机场火车站:沭阳站车牌代码:苏N市花:紫薇、桂花市树:槐树、杨树联合国环保节能新型示范城市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集体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创业之城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历史文化宿迁境宿迁市内发现的长臂猿化石,距今1000多万年,是亚洲迄今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之一;在淮河岸边,5万年前便有先人临水而居,称为“下草湾人文化遗址”。
相传夏、商、周三代,古族徐夷在此生息。
公元前113年,泗水王国在此建都,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
秦代置下相县,东晋设宿豫县,唐代宗宝应元年改称宿迁至今。
霸王举鼎宿迁风光秀美,景观众多。
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宿迁,赞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
宿迁,“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中国城市效益竞争力十强” 、“2008中国最佳旅游品牌目的地”、“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品牌中国金谱奖”、“旅游城市新锐品牌”,被评为“2009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品牌名城”。
我的家乡--宿迁-PPT课件-文档资料

银鱼形体纤细,明莹如 银,无鳞软骨,肉嫩味 美,具色、香、味于一 体,实属鱼中极品。冷 冻保鲜银鱼远销各省市。 “金梅牌““太湖牌 “冷冻保鲜银鱼获江苏 省优质产品称号。并远 销日本、东南亚各国
1.
2. 3. 4. 5.
6.
“黄狗”猪头肉:由民间名师黄德 (诨名叫黄小狗) 始创,人称“黄狗”猪头 肉,已有200多年历史。其肉色泽红润,香味浓郁,肥肉酥烂,精肉鲜香,味 纯而正。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品尝此肉,大为赞赏。又有“乾隆老汤”之雅 称。 宿迁五香大头菜:因放有小茴香、花椒、丁香、八角、桂皮等5种香料,故称。 明代末年开始生产 乾隆贡酥:乾隆贡酥是叶家烧饼的别称,得名于1757年,乾隆二下江南之时 宿迁黄花菜:花大肉厚,粗壮整齐,长短均匀,色泽淡黄,干而光泽,紧实 柔软,久煮不烂,微带脆感。有大菜、大鸟嘴、大黄壳等优良品种。 宿迁宿晓红葡萄:俗名小黑葡萄。为我国古老优良酿造葡萄品种。小黑葡 萄的栽培,最早见于1901年的《宿迁县志》上,当时洋北半壁店 (今船行) 一 带多处连片棚架栽培 宿迁铁球山楂:又名麻球,产于黄河故道沿线、马陵山麓的支口、蔡集、 皂河乡一带,1570年前后 (明代) 即有栽培。果实圆,色红,味酸甜。
宿迁位于江苏省北部,介于 北纬33°8—34'25,东经 117°56'—119°10'之间, 属于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 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 区。宿迁是世界生物进化中 心之一,也是人类起源中心 之一,被誉为地球上的“生 命圣地”
1. 2.
3.
4.
楚霸王项羽 虞姬 杨泗洪 彭雪枫
字羽(特别注意一下 项 羽本名籍 字羽),下相 (今江苏宿迁)人。楚 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 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 家,中华史上最强武将! 中国军事思想“勇战” 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 霸王。
宿迁市地理真题答案解析

宿迁市地理真题答案解析宿迁市位于中国江苏省北部,是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这个以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而闻名的城市,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宿迁市地理真题解析,将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个城市的地理特点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一、宿迁市的地理位置宿迁市地处苏中平原东南边缘,位于江苏省与山东省接壤的地带,东经116°28'至117°15',北纬33°10'至34°33'之间。
它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距离南京市约200公里,离上海约350公里。
作为连云港市的邻近城市,宿迁市也享有便利的交通和物流优势。
二、宿迁市的自然地理环境1. 地势和土地利用宿迁市地势较为平坦,属于江淮平原的一部分。
其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整体上呈现出高原、丘陵、低洼三种不同的地貌。
宿迁市的土地资源丰富,农田面积较大,可供农业生产的土地比例较高。
2. 气候特点宿迁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气温适宜,是旅游和居住的理想场所。
三、宿迁市的水资源宿迁市地处淮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市区内有多条河流纵横交错,如淮河、宿河、母子河等,为宿迁市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水资源支持。
这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也为农业和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四、宿迁市的农业和产业发展1. 农业发展作为江苏省的农业大市,宿迁市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水稻、玉米和蔬菜等。
近年来,宿迁市还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工业发展宿迁市的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产业是宿迁市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宿迁市还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提升了工业发展水平。
宿迁乡土地理知识点总结

宿迁乡土地理知识点总结
宿迁,简称宿,古称下相、宿豫、钟吾等,江苏省辖地级市,位于长三角北翼,江苏省北部,是长三角北翼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处徐州、连云港、淮安中心地带,是江苏省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辐射的重要门户城市,是徐州都市圈、江淮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一带一路节点城市。
截至2021年10月,宿迁下辖2市辖区3县,总面积8555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宿迁市常住人口为4986192人。
2021年,宿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19.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
宿迁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曾是钟吾国都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华夏文明之脉、江苏文明之根、淮河文明之源、楚汉文化之魂”之称。
宿迁是酒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中国白酒之都称号,洋河、双沟两大名酒出产于此。
宿迁坐拥骆马湖、洪泽湖两大淡水湖,大运河、古黄河、淮沭新河等众多河流镶嵌其间。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驻跸于此,赞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
宿迁是首批12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2020年10月,宿迁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宿迁古黄河公园作文

宿迁古黄河公园作文在宿迁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之中,藏着一片宁静而迷人的绿洲——古黄河公园。
它就像一位娴静的女子,静静地守望着岁月的流转,等待着人们去揭开它那神秘而美丽的面纱。
我第一次踏入古黄河公园的时候,是一个阳光正好的周末午后。
那时候,我心里还装着一周工作的疲惫,只想找个能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没想到,这个不经意的选择,竟让我与古黄河公园结下了不解之缘。
走进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敞的林荫大道。
道路两旁的树木高大而挺拔,像是两排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土地。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仿佛是大自然在地上绘制的一幅幅抽象画。
我沿着这条大道慢慢地走着,脚下的石板路发出轻微的“咯吱”声,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它的故事。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片开阔的草坪。
草坪上的草儿嫩绿嫩绿的,就像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
孩子们在草坪上嬉笑玩耍,放风筝的、踢足球的、追逐打闹的,欢笑声此起彼伏。
我看到一个小男孩,大概五六岁的样子,手里拿着一个彩色的风筝,在草地上欢快地奔跑着。
他的小脸因为兴奋而涨得通红,嘴里不停地喊着:“飞起来啦,飞起来啦!”他的爸爸在后面跟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简单的画面,就是生活中最美好的瞬间。
再往前走,就是古黄河了。
河水缓缓地流淌着,波澜不惊,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安静地回忆着往昔的岁月。
河面上波光粼粼,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无数颗星星落入了河中。
河边种着一排垂柳,柳枝随风飘舞,就像姑娘的长发轻轻摆动。
我走到河边的长椅上坐下,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着河水流动的声音,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的温柔。
这一刻,我的心变得无比宁静,所有的烦恼都仿佛被这温柔的风带走了。
沿着河边漫步,我发现了一座小巧的石桥。
石桥的栏杆上刻着精美的图案,虽然有些地方已经被岁月侵蚀,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湛工艺。
我小心翼翼地走上石桥,从桥上往下看,河水在桥洞下流淌而过,发出潺潺的声响。
站在桥上,我看到远处有一艘小船缓缓驶过,船头的船夫悠然自得地划着桨,船尾坐着几位游客,正欣赏着两岸的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自然灾害
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降 水集中多暴雨
旱
地处平原地区,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
涝
淮河等河网密布,雨季时汇
水面积广
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泥
灾
沙淤积严重,导致河床湖床
抬高,且洪泽湖缺乏天然入
海河道
害
THANKS
其三(人为原因):大筑高家堰(洪泽湖大堤) 也是决定性因素
5.生物植被
本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植被为温带落 叶阔叶林;本区域内植被主要为意杨,故被誉 为全国“意杨之乡”;因湖泊而存在面积广阔 的湿地,水生生物种类众多,如银鱼、青虾、 螃蟹等,宿迁泗洪县还被原国家农牧渔业部命 名为“中国螃蟹之乡”。
补充: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以意杨为主的木材成片林133万亩, 活立木蓄积量达700万立方米
淡水资源:水域面积达350余万亩,有洪泽湖、 骆马湖等淡水湖泊
矿藏资源:主要为非金属矿藏,有石英砂、蓝 晶石、水晶、磷矿石以及黄砂等
意杨
6.自然灾害
生物灾害
由于自然及人为原因,本区域树种较单一,多为意 杨树,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从而使得当针对意杨 树的虫灾爆发难以受到有效的自然制约。所以本区 域内往往会发生较严重的虫灾,造成树木大量死亡, 破坏生态环境。
土壤:褐土,宿迁市的泗洪县; 砂姜黑土(具有颜色较暗的黑土层和含 有砂姜的砂姜层而得名),宿迁市的宿 豫、泗阳和沭阳等县。
3.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 冷干燥.雨热同期.年降 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 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 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气
多变.
宿迁:暖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
年均气温14.2℃ 夏季高温 冬季寒冷 四季分明
揭开宿迁的自然地理面纱
——江苏宿迁的自然地理简介
宿迁
1 地理位置 2 地形土壤 3 气候类型 4 河流湖泊 5 生物植被
6 自然灾害
1.地理位置
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 相对位置(海陆位置)
绝对位置
经度:117°E~119°E 纬度:33°N~35°N
相对位置
2.地形土壤
地形:位于黄淮海平原,以平原为主,平均海 拔低(约为35米);地势平坦,地形起 伏小,相对高差小。
沂河
淮河
4.河流湖泊
湖泊
骆马湖:沂河注入,江苏省四大湖泊之一,湖
面260平方公里,库容量为9亿立方米
洪泽湖:淮河注入,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水
面面积为1597平方公里,容积30.4亿 立方米
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湖
洪泽湖
洪泽湖的形成原因
其一(自然原因):地壳断裂形成凹陷
其二(客观原因):黄河夺淮入海达700年之久
降水
年均降水量910毫米; 受夏季风影响,降水 季节变化大且年际变 化大,集中于7、8月 的雨季
4.河流湖泊
河流
淮河:全长1000公里,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 沂河:全长574公里,流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 京杭大运河(中段) 黄河古道(古黄河):为黄河夺淮入海所成,
故知宿迁亦属黄泛带,属于黄淮海 平原,是黄河泛滥和淮河冲积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