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复习要点第三章
838食品微生物学课后重点习题解析

838食品微生物学课后重点习题解析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讲了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食品微生物的发展与展望。
共6个考点后2个为重要考点,前4个一般考点,本讲考点在考研中基本上会考一道简答题或者论述,名词解释可能会考到。
2.考点概述(1)微生物的特点,相关名词解释(2)微生物与食品行业的关系(3)食品微生物的发展与展望3.复习思路及目的(1)掌握微生物含义(2)熟悉食品微生物学研究范围(3)微生物与食品行业的关系本章课后习题解析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答案要点】微生物是指肉眼看不到、需借助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一群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答案要点】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应用的科学。
3.食品微生物学【答案要点】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与食品有关微生物的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和安全控制的科学。
二、简答题。
1.简述微生物的基本特点【习题解析】一定要答全面【答案要点】(1)体积微小、比表面积大。
(2)生长旺盛,繁殖快。
(3)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4)适应性强,代谢途径多,易变异。
2.简述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习题解析】考到的可能性很大【答案要点】与食品生产、食品安全有关的微生物特性,如何更好地利用有益微生物生产食品及改善食品质量,防止有害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食物中毒,不断开发新的食品微生物资源。
3.为什么说巴斯德和科赫是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人【习题解析】回答上二人的贡献即可。
【答案要点】巴斯德:通过令人信服的曲颈瓶实验,揭示了腐败的本质。
主要贡献:否定“自然发生学说,建立胚种学说;巴氏消毒法;接种疫苗预防疫病。
科赫的主要贡献:1.细菌分离纯化技术2.培养基制作与染色技术,创立了显微摄影、悬滴培养及染色等一整套微生物研究方法。
3.提出了著名的柯赫法则:①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中发现,不存在于健康个体中;②可自原寄主获得病原微生物的纯培养;③纯培养物人工接种健康寄主,必然诱发与原寄主相同的症状;④必须自人工接种后发病寄主再次分离出同一病原的纯培养。
食品微生物学 第三章微生物的生理 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的生理
(1)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纯菌种接 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中,在最适条件下培养,在培养过程 中定时测定细胞数量,以细胞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 坐标,可以画出一条有规律的曲线,这就是微生物的生长曲 线(growth curve)。生长曲线严格说应称为繁殖曲线,因 为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等都以细菌数增加作为生长指标。 这条曲线代表了细菌在新的适宜环境中生长繁殖至衰老死亡 的动态变化。根据细菌生长繁殖速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四个 时期(见图3-1)。
微生物的生理
第三章
微生物的生理
3.1 微生物的营养 3.2 微生物的生长 3.3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3.4 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的生理
3.2 微生物的生长
3.2.1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 质,并转化为细胞物质的组分和结构。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 了异化作用,使个体细胞质量和体积增加,称为生长。单细 胞微生物,如细菌个体细胞增大是有限的,体积增大到一定 程度就会分裂,分裂成两个大小相似的子细胞,子细胞又重 复上述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加,称为繁殖。单细胞微生物的 生长实际是以群体细胞数目的增加为标志的。霉菌和放线菌 等丝状微生物的生长主要表现为菌丝的伸长和分枝,其细胞 数目的增加并不伴随着个体数目的增多而增加。
微生物的生理
(4)比浊法 在细菌培养生长过程中,由于细胞数量的 增加,会引起培养物混浊度的增高,使光线透过量降低。在 一定浓度范围内,悬液中细胞的数量与透光量成反比,与光 密度成正比。比浊管是用不同浓度的BaCl2与稀H2SO4配制成 的10支试管,其中形成的BaSO4有10个梯度,分别代表10个 相对的细菌浓度(预先用相应的细菌测定)。某一未知浓度 的菌液只要在透射光下用肉眼与某一比浊管进行比较,如果 两者透光度相当,即可目测出该菌液的大致浓度。 如果要 作精确测定,则可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在可见光的450~ 650nm波段内均可测定。
第三章食品的热处理与杀菌

(2)热处理前细菌芽孢的培育和经历
生物有抵御周围环境的本能。食品污染前腐败菌 及其芽孢所处的生长环境对他们的耐热性有一定 影响
在含有磷酸或镁的培养基种生长出的芽孢具有较 强的耐热性;在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环境 中培养芽孢的耐热性很强;在高温下培养比在低 温下喂养形成的芽孢的耐热性要强
因此,弄清罐头腐败原因及其菌类是正确 选择合理加热和杀菌工艺,避免贮运中罐头腐 败变质的首要条件。
1. 食品pH值与腐败菌的关系
各种腐败菌对酸性环境的适应性不同,而各种食品 的酸度或pH值也各有差异。
根据腐败菌对不同pH值的适应情况及其耐热性, 罐头食品按照pH不同常分为四类:低酸性、中酸 性、酸性和高酸性
不过在低酸性食品中尚有存在抗热性更强的平 酸菌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它需要更高的杀菌 工艺条件才会完全遭到破坏。
另外,由于中酸性食品的杀菌强度要求与低酸 性食品的要求相同,因此它也被并入低酸性食 品一类。
食品严重污染时某些腐败菌如酪酸菌和凝结芽 孢杆菌在pH低于3.7时仍能生长,因此pH3.7 就成为这两类食品的分界线。
①低酸性食品胀罐时常见的腐败菌大多数属于
专性厌氧嗜热芽孢杆菌,如嗜热解糖梭状芽孢杆 菌,它最适生长温度为55℃,温度低于32℃生长 很缓慢,因此只要温度不高,就不会迅速繁殖, 但一旦处于高温条件下,就会导致罐头腐败变质。
厌氧嗜温芽孢菌,如肉毒杆菌、生芽梭状芽孢杆 菌等。
②酸性食品胀罐时常见的有专性厌氧嗜温芽孢杆菌如巴 氏固氮芽孢杆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等解糖菌,常见 于梨、菠萝、番茄罐头中。
③高酸性食品胀罐时常见的有小球菌以及乳杆菌、明串 珠菌等非芽孢菌。
(2)平酸败坏
①现象:外观正常,内容物变质,呈轻微或严重酸味, pH可能可以下降到0.1-0.3。
食品微生物学 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微生物: 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可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的种类: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微生物的特点1. 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2.繁殖快,个体长不大3.物种多,分布广,食谱杂4.适应性强,易变异5. 观察和研究的手段特殊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微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安东·列文虎克巴斯德柯赫食品微生物学: 是专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及其在一定条件下与食品工业关系的一门学科。
食品微生物学的任务: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作用有害微生物对食品的危害及防止第二章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细菌(bacteria):是一类个体微小、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基本形态分为:球状---球菌杆状---杆菌螺旋状---螺旋菌其中以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螺旋菌较少。
革兰氏染色法⏹染色程序:丹麦医生革兰细菌涂片→草酸铵结晶紫初染→鲁哥氏碘液媒染→乙醇(或丙酮)脱色→番红复染⏹染色结果:兰紫色——G+菌红色——G-菌革兰氏染色的机理质粒: 一种自我复制、稳定遗传和表达的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环状DNA分子)⏹糖被: 某些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覆盖在细胞壁外的一层疏松透明的粘液状物质⏹类型:(1) 微荚膜: <0.2um(2) 荚膜:有明显的边缘。
(3) 粘液层:没有明显的边缘(4) 菌胶团:菌体连为一体。
⏹糖被主要功能有:①保护菌体→→②贮藏养料。
③表面吸附作用。
④作为透性屏障。
⑤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
⑥堆积代谢产物。
糖被与生产实践的关系鉴定菌种提取葡聚糖—“代血浆”胞外多糖:黄原胶用于石油开采菌胶团用于处理污水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高度折光,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食品微生物复习要点第三章

食品微生物三、微生物的营养个代谢名词解释生长因子:是某些微生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微量的特殊有机营养物,这些物质在某些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必须在培养基中加入。
简单扩散:营养物质通过分子的随机运动透过微生物细胞膜上的小孔进出细胞。
其特点是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不需要消耗细胞生物能。
促进扩散:由渗透酶促进的扩散称为促进扩散。
主动运输:营养物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是逆浓度梯度地被“抽”进细胞内的,因此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渗透压,还需要代谢能量。
基因移位:在微生物对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运输方式。
这种方式除具有主动运输的特点外,主要是被转运的物质改变了本身的性质,有化学基团转移到被转运的营养物质上面去。
光能自养:利用光能为能源,以二氧化碳或可溶性的碳酸盐作为唯一的碳源或主要碳源。
以无机化合物(水、硫化氢、硫代硫酸钠)为氢供体,还原二氧化碳,生成有机物质。
光能异养:以光能为能源,利用有机物作为供氢体,还原二氧化碳,合成细胞的有机物质。
化能自养:其能源和碳源都来自于有机物,能源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ATP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碳源直接取自于有机碳化合物。
培养基:是指经人为配制而成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N比:是指培养基中所含C院子的摩尔浓度与N院子的摩尔浓度之比。
生物氧化:是指细胞内一切代谢物所进行的氧化作用。
发酵:如果电子供体是有机化合物,而最终电子受体也是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氧化过程称为发酵作用。
好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道德生物氧化过程。
厌氧呼吸:以无机氧化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底物水平磷酸化:异化作用的中间产物高能磷酸转移给ADP,形成ATP。
如下述反应磷酸烯醇丙酮酸+ADP 丙酮酸+ATP氧化磷酸化:利用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合成ATP的反应。
光合磷酸化:利用光能合成ATP的反应。
试述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1、水分结合水细胞物质的组成成分,是微生物细胞生活的必要条件游离水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的溶剂及生化反应的介质2、碳源物质被微生物用来合成各种代谢产物3、氮源物质是微生物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成分4、无机元素是微生物细胞结构物质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和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完整版)微生物学第三章酵母菌

假菌丝:藕节状的细胞串 真菌丝:竹节状的细胞串
任何细胞上的蒂痕仅一个, 而芽痕有一至数十个, 根据它的多少还可测定 该细胞年龄。
(single-cell protein,SCP)。 ➢在医药方面-生产酵母片、核黄素、乳糖酶、脂肪酶、
氨基酸、细胞色素c、B族维生素等。
维
假 丝
生 素
酵 母
B2 产 生
菌
3.重要的科研模式微生物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1996年,第一个 完成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真 核生物。
液泡:是单层膜包围的一种细胞器 线粒体:是两层单位膜包围的一种细胞器 微体:由单层膜包裹的小球形细胞器
线粒体电镜图
微 体 电 镜 图
三、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无性繁殖
酵母菌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
芽殖:各属酵母菌都存在
裂殖:Schizosaccharomyces(裂殖酵母菌)
酵 无性 母
节孢子:Geotricum(地霉属)等
等疾病。
二、酵母菌细胞的形态和构造
酵母菌细胞直径一般约是细菌 的10倍,是典型的真核微生物。
细胞大小:(2.5~10) m×(4.5~21) m
酵母菌细胞形态
圆形、椭圆形 球形、卵形、梨形 圆柱形、腊肠形
酵母菌的细胞形态
酵 母 菌 的 细 胞 形 态
酵母菌细胞构造的模式图
(一)细胞壁
假酵母(拟酵母):只有无性繁殖过程。 真酵母:无性繁殖+有性繁殖。
(一) 无性繁殖
1. 芽殖(budding)
最常见的一种繁殖方式,成熟 细胞长出一个小芽,母细胞的细胞 核分裂成两个子核,一个随母细胞 的细胞质进入芽体内,当芽体接近 母细胞大小时,自母细胞脱落成为 新个体,如此继续出芽。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复习大纲(2014)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大纲(生工专业)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的概念、基本类群。
2.掌握微生物的特点,能够结合具体实例,从正反两方面理解微生物基本特点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利与弊。
3.微生物具有个体小、代谢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为何一般液体培养时,细菌细胞浓度仅达108个/ml左右?4.食品微生物学的概念、特点、研究内容与主要任务。
5.了解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概况。
6.谈谈列文虎克、路易氏·巴斯德与柯赫对人类的贡献。
7.简述发酵食品倍受青睐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需细看)1.了解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类型,重点掌握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中主要类型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理特征。
2.食品上常见的有益细菌有哪些?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如何?举出3种利用细菌生产的发酵食品来(生活中你已经接触到的)。
3.食品上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有哪些?根据它们的生物学特性谈谈其对食品的危害。
4.食品上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有哪些?根据已有知识谈谈其中的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对食品的利与弊。
芽孢杆菌对食品的利与弊。
5.食品上常见的酵母菌有哪些?不同属各自具有哪些典型的生理特点?6.食品上常见的霉菌有哪些?它们有何典型的形态和生理学特征?谈谈它们在食品工业中的利与弊。
第三章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及其控制1.食品污染、食品污染的类型、常见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
2.了解土壤、水及空气中存在的微生物类型。
3.目前我国采用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作为水污染的指示菌,了解我国饮用水标准的规定。
大肠菌群包括了哪几个属?4.了解空气中微生物的来源、分布及主要类型。
掌握1-2种检测与去除空气中微生物的方法。
5.何为条件致病菌?内源性污染(第一次污染),外源性污染(第二次污染)?6.掌握微生物消长的概念,了解食品中微生物消长的一般规律。
根据已有知识,结合一个实例分析微生物在食品中的消长情况。
7.简述如何控制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第四章微生物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1.食品腐败变质概念。
食品微生物学 第三章微生物的生理 第四节微生物的代谢

第三章
微生物的生理
3.1 微生物的营养 3.2 微生物的生长 3.3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3.4 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的生理
3.4 微生物的代谢
代谢(metabolism)是微生物细胞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 物质交换的过程,即微生物细胞不停地从外界环境中吸收适 当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内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并储存能量,这 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物质基础,同时它又把衰老的细胞和不 能利用的废物排出体外。因而它是细胞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 的总和。由于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保证的微生物的生长繁 殖,如果代谢作用停止,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也就停止。因此 代谢作用与微生物细胞的生存和发酵产物的形成紧密相关。 微生物的代谢包括微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两部分。
微生物的生理
第四阶段: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丙酮酸。这一阶段包括 以下两步反应:
① 2-磷酸甘油酸在烯醇化酶的催化下生成磷酸烯醇式丙 酮酸。
反应中脱去水的同时引起分子内部能量的重新分配,形 成一个高能磷酸键,为下一步反应做了准备。
微生物的生理
②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丙酮酸激酶的催化下,转变为 丙酮酸。
GDP+ Pi GTP 琥珀酰CoA 琥珀酸硫激酶 琥珀酸 + CoASH
琥珀酰CoA在琥珀酸硫激酶的催化下,高能硫酯键被水 解生成琥珀酸,并使二磷酸鸟苷(GDP)磷酸化形成三磷酸 鸟苷(GTP)。这是三羧酸循环中唯一的一次底物水平磷酸 化。
微生物的生理
⑥琥珀酸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成延胡索酸
FAD
FADH2
琥珀酸
NAD+
NADH +H+
苹果酸
草酰乙酸
苹果酸脱氢酶
TCA循环的总反应式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微生物
三、微生物的营养个代谢
名词解释
生长因子:是某些微生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微量的特殊有机营养物,这些物质在某些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必须在培养基中加入。
简单扩散:营养物质通过分子的随机运动透过微生物细胞膜上的小孔进出细胞。
其特点是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不需要消耗细胞生物能。
促进扩散:由渗透酶促进的扩散称为促进扩散。
主动运输:营养物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是逆浓度梯度地被“抽”进细胞内的,因此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渗透压,还需要代谢能量。
基因移位:在微生物对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运输方式。
这种方式除具有主动运输的特点外,主要是被转运的物质改变了本身的性质,有化学基团转移到被转运的营养物质上面去。
光能自养:利用光能为能源,以二氧化碳或可溶性的碳酸盐作为唯一的碳源或主要碳源。
以无机化合物(水、硫化氢、硫代硫酸钠)为氢供体,还原二氧化碳,生成有机物质。
光能异养:以光能为能源,利用有机物作为供氢体,还原二氧化碳,合成细胞的有机物质。
化能自养:其能源和碳源都来自于有机物,能源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ATP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碳源直接取自于有机碳化合物。
培养基:是指经人为配制而成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N比:是指培养基中所含C院子的摩尔浓度与N院子的摩尔浓度之比。
生物氧化:是指细胞内一切代谢物所进行的氧化作用。
发酵:如果电子供体是有机化合物,而最终电子受体也是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氧化过程称为发酵作用。
好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道德生物氧化过程。
厌氧呼吸:以无机氧化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底物水平磷酸化:异化作用的中间产物高能磷酸转移给ADP,形成ATP。
如下述反应
磷酸烯醇丙酮酸+ADP 丙酮酸+ATP
氧化磷酸化:利用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合成ATP的反应。
光合磷酸化:利用光能合成ATP的反应。
试述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1、水分结合水细胞物质的组成成分,是微生物细胞生活的必要条件
游离水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的溶剂及生化反应的介质
2、碳源物质被微生物用来合成各种代谢产物
3、氮源物质是微生物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成分
4、无机元素是微生物细胞结构物质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和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
物质。
5、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
微生物常用的碳源和氮源物质有哪些?
碳源物质有机碳源物质糖类、葡萄糖、蔗糖
无机碳源物质二氧化碳或可溶性碳酸盐
氮源物质空气中的分子态氮
无机氮化合物铵态氮、硝态氮和简单的有机氮化物
有机氮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
生长因子包括哪些物质?和微量元素有何区别?
生长因子主要是指一些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等特殊有机营养物。
生长因子是有机营养物,微量元素是无机
比较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机制的异同
1、单纯扩散:营养物质通过分子的随机运动透过微生物细胞膜上的小孔,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自发扩散的运输方式。
2、促进扩散:营养物质在渗透酶(载体)的参与下,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的运输方式。
3、主动运输:营养物质在渗透酶(载体)的参与下,由ATP提供能量,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方式。
4、基团转位:具有主动运输的特点,并且被转运的的物质改变了本身的性质,有化学基团转移到被转运的营养物质上面去的运输方式。
比较如下:
运输方式相同点是否需
要能量是否需
要载体
转运物质是
否发生改变
方向
单纯扩散对营养
物质的
吸收方
式否否否高向低
促进扩散否是否高向低
主动运输是是否低向高
基团转位是是是低向高
划分微生物营养类型的依据是什么?简述微生物的四大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的要求是无机碳化合物还是有机碳化合物把微生物分成自养型和异养型微生物两大类;又根据微生物生命活动中能量的来源不同,将微生物分为两种能量代谢类型,一种是利用营养物质降解产生的化学能,称为化能型微生物;另一类是吸收光能来维持其生命活动,称为光能型微生物。
将碳源物质的性质和代谢能量的来源结合将微生物分为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4种营养类型。
光能自养型:利用光能为能源,以二氧化碳或可溶性的碳酸盐作为唯一的碳源或主要碳源。
以无机化合物为氢供体,还原二氧化碳,生成有机物质。
化能自养型:能源来自无机物氧化所产生的化学能,利用这种能量去还原二氧化碳或者可溶性的碳酸盐合成有机物质。
光能异养型:以光能为能源,利用有机物作为供氢体,还原二氧化碳,合成细胞的有机物质。
化能异养型:能源碳源都来自于有机物,能源来自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A TP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碳源直接取自有机碳化合物。
培养基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并举例
根据营养成分的来源划分:①天然培养基、②合成培养基、③半合成培养基
根据物理状态划分:①液体培养基、②固体培养基、③半固体培养基
根据用途划分①加富培养基、②选择培养基、③鉴别培养基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1、符合微生物菌种的营养特点
明确培养基的用途,营养物质要求,营养成分的比例适当
2、适宜的理化条件
PH值,缓冲物质(磷酸盐类、碳酸钙),渗透压
什么叫生物氧化?比较三种生物氧化类型
指细胞内一切代谢物所进行的氧化作用
有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称为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以无机氧化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称为无氧呼吸。
发酵:如果电子供体是有机化合物,而最终电子受体也是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氧化过程称为发酵。
呼吸类型是否需氧最终电子受体产能量相同点
有氧呼吸是分子氧高生物氧化的方式无氧呼吸否无机氧化物低
发酵否有机化合物低
微生物产生ATP的方式有哪些?
利用光能合成A TP的反应,称为光合磷酸化。
1、光合磷酸化的能量转化
利用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合成A TP的反应,称为氧化磷酸化。
2、底物水平磷酸化
3、电子传递磷酸化
微生物利用葡萄糖进行分解代谢的途径有哪些?每一代谢途径的特点和生理作用如何?
1、EMP 主要是为微生物代谢提供能量、还原剂及代谢的中间产物
2、HMP 不是主要产能突进,而是为细胞的生物合成提供供氢体等,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在微生物的代谢中占有重要地位。
3、ED 是糖类的一个厌氧降解途径
4、PK
简述微生物对淀粉、纤维素、果胶质的分解过程,各有哪些酶的参与?
淀粉液化性淀粉酶纤维素C1酶果胶质果胶脂酶
糖化形淀粉酶CX1酶半乳糖醛酸酶
β—淀粉酶CX2酶
糖化酶纤维二糖酶
异淀粉酶
微生物分解氨基酸的脱氨方式有哪几种?试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1、氧化脱氨
2、还原脱氨
3、水解脱氨
4、减饱和脱氨
5、氧化—还原偶联脱氨
列表比较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的异同
乳酸发酵相同点产物产生乳酸途径菌属
同型产生乳酸的发酵
途径乳酸2分子A TP EMP途径双球菌属链球
菌属等
异型乳酸乙醇二氧
化碳等A TP 磷酸解酮酶途径
(PK途径)
肠膜明串球菌
短乳杆菌等等
肽聚糖的生物合成分哪几个阶段?
1、在细胞质中合成
2、在细胞膜中合成
3、在细胞膜外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