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论文

合集下载

装配式建筑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装配式建筑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装配式建筑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讨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以其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备受关注。

作为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装配式建筑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浇筑技术、模板与支撑体系以及施工管理等方面探讨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浇筑技术是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首先,要合理选择混凝土材料,并进行预先试验以确定材料的性能。

其次,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胶比和调整黏稠度,确保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对于大型装配式建筑,可以考虑采用随机挤压或自流平技术,以提高浇注效率并保证混凝土表面质量。

模板与支撑体系是实现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在模板设计方面,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特点进行设计。

模板的材料应选择质轻、耐久且易于安装和拆卸的材料,以提高施工效率。

其次,在支撑体系方面,要保证良好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合理选择支撑材料和配置支撑点,以确保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首先,需要制定严格的施工方案,并安排合理的人力资源和设备。

在现代化装配式建筑中,可以采用数字化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质量控制,进行必要的检测与验收。

关键节点需要进行专业人员监督,并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同时,要保证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确保项目能按时完成。

除了以上提到的浇筑技术、模板与支撑体系以及施工管理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需要考虑到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中。

例如在混凝土搅拌机选型上,要考虑生产能力、出料高度以及混凝土坍落度的可调性等因素。

此外,施工现场的平整度和排水条件也对装配式建筑施工造成影响,需要提前进行施工条件评估。

总之,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合理选择浇筑技术、模板与支撑体系以及加强施工管理,可以提高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效率和质量。

预制装配式建筑论文结构设计论文

预制装配式建筑论文结构设计论文

预制装配式建筑论文结构设计论文摘要:传统的房屋建造方式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而预制装配式建筑将发挥传统混凝土结构建筑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既可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又能满足城市大量居民居住需求、节能环保等。

当然,要想使预制裝配式建筑建设能够达到以上效果,需要在建筑工程建设中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理念,即设计效果与使用效果相结合相结合,模块化设计、多样化设计组合等,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化、合理化的建造,必然能够建成高质量预制装配式建筑。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空前迅速,但是相应的也产生了很多问题。

传统的房屋建造方式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应当高度重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建设。

因为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传统混凝土结构建筑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对其良好的建造,可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满足城市大量居民居住需求、节能环保。

由此看来,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良好,积极强化此类型建筑的设计、施工等方面,对于推动此类型建筑良好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1.预制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前景的分析1.1预制装配式建筑。

或许对很多普通民众来说,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比较陌生的,但对于建筑行业内人士来说却一点不陌生。

因为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的多种优点是传统混凝土结构建筑所无法比拟的,为此建筑行业人士不遗余力的认识、了解和探索此种形式的建筑,并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纷纷进行相关研究与创新,意在逐渐完善预制装配式建筑,使预制装配式建筑有更宽广的应用空间。

相较于传统混凝土结构建筑来说,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的优点是:(1)材料使用方面,预制装配式建筑建设采用工厂批量生产的预制混凝土构建,可以相对自由的分割空间,灵活的改变建筑内部结构。

(2)施工难度方面,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电作业环节,不仅可以大大简化交叉施工难度,同时还提高了建筑施工的安全l生和稳定性。

浅析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

浅析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

浅析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郑莉旋摘要: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具有重要作用,能预防质量缺陷发生、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发挥规范引导作用。

但目前该施工技术应用存在缺陷与不足,为应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落实各项施工技术措施,完善框架结构施工组织设计、重视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方案编制、落实施工技术管理措施,并提高框架结构施工人员素质、加强框架结构现场施工管理工作。

关键词: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0.引言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土木工程的重要结构,其工程质量不仅影响后续施工顺利进行,还关系到整个项目运营安全和使用年限。

为有效保障工程质量,确保施工效果,延长工程使用寿命,落实施工技术,加强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是不可忽视的。

文章探讨分析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作用,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效的技术措施,希望能为框架结构施工的具体工作提供启示与参考。

1.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作用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工程施工不可忽视的内容,为促进施工任务顺利完成,确保工程质量,加强施工管理,落实施工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其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1能够预防质量缺陷发生。

通过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落实质量管理方法,能指导框架结构现场施工。

促进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管理,严格遵循工艺流程,预防质量缺陷发生,避免存在缺陷与不足,为框架结构质量提高创造条件。

1.2能够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要想提高框架结构质量,落实施工技术并加强施工管理是不可缺少的。

施工单位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对每个施工要点作出明确规定,促进施工人员严格遵循工艺流程施工,进而有利于顺利完成施工任务,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1]即使出现质量缺陷,也能立即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有利于提高框架结构施工质量。

1.3能够发挥规范引导作用。

施工技术对施工发挥指引和规范作用,一般施工单位应该注重采取有效措施,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施工技术措施,避免质量问题发生。

装配式建筑论文(精选论文8篇)-建筑设计论文-土木建筑论文

装配式建筑论文(精选论文8篇)-建筑设计论文-土木建筑论文

装配式建筑论文(精选论文8篇)-建筑设计论文-土木建筑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装配式建筑是集传统建筑业与先进制造业于一体的全新建筑模式,受到现当代建筑行业的极大肯定.装配式建筑经历一系列的发展之后,如今已被广大建筑施工者所用.在环保、节能的同时提高了建筑的生产率,从而维持了建筑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下面是装配式建筑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装配式建筑论文第一篇:装配式建筑设计优化中BIM技术的应用摘要:依托BIM技术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等特点,优化装配式设计方案,有助于推动建筑向着绿色、经济发展。

国家对相关领域的政策支持、BIM相关软件逐渐成熟,为未来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关键词:BIM技术; 装配式建筑; 优化; 发展;由预制构件在工厂制作、施工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的施工不断趋向高效率、高质量,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出现,给建筑的发展又增添了一份新的活力。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能够全面贯通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各个阶段,具有模数化、标准化的技术特点。

1 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特点1.1 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优势1.1.1不同于传统的二维设计的CAD软件,BIM技术相关软件都具有三维的特性,在设计阶段就能通过BIM的三维显示出建筑的效果。

同时,BIM软件能够导入CAD图纸,通过识别CAD,在软件中可以直接完成三维建模,十分便捷。

1.1.2基于BIM软件设计的装配式预制构件能够直接反映出碰撞、安全验算不合格等情况,相比较二维图纸设计,减少了很多验算的时间,也提高了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并且,通过BIM软件能直接优化构件的参数信息,调整碰撞、通过安全验算。

1.1.3在项目的招投标阶段、施工前准备阶段、竣工结算阶段都需要进行项目的工程量计算。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论文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论文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论文浅谈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摘要】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现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整个房地产行业面临着一种现实情况:住宅需求量大、建筑质量有待提高、劳动力成本日益昂贵以及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亟需转变的现实。

因此,住宅产业迫切需要实现标准化、工业化、集约化生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所以装配式住宅得到很多人的推崇和研究。

一、装配式住宅及住宅产业化、工业化的概念所谓装配式住宅,是指按照统一、标准的建筑部品规格制作房屋单元或构件,然后运至工地现场装配就位而生产的住宅。

就是将住宅建筑分成多个单元或构件,其中的主要构成部分( 墙体、梁、柱、楼板以及楼梯等) 均在工厂或工地生产,然后运到工地,采用预制技术将预制混凝土构件在现场进行装配化施工建造。

住宅产业化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去全面改造传统的住宅产业,使住宅建筑工业生产和技术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住宅工业化其实就是住宅的生产方式(或者是技术手段),是运用现代工业手段和现代工业组织,对住宅工业化生产的各个阶段的各个生产要素通过技术手段集成和系统的整合,达到建筑的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形成有序的工厂的流水作业,从而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提高寿命,降低成本,降低能耗。

二、PC技术与PCF技术国内万科集团住宅规模建造技术起源较早,属于国内相关研究的试点,在探索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其在几年时间里,先后向日本和台湾建筑企业学习,目前已经形成两项核心技术,其一是PC技术(precast concrete),此项技术重点应用在全预制类混凝土构件上,比如楼梯、阳台、内隔墙板与空调板等部位;其二是PCF技术(precast concrete form),该技术又名混凝土预制模板应用技术,重点应用在混凝土预制剪力墙叠合楼板及外墙模板上,而建筑结构的其余部位,依然采取支模现浇法,像部分位置的内隔墙、内部系统剪力墙、电梯井等位置,采取支模现浇是合适的。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论文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论文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论文摘要:新里城b04地块4#楼项目从预制、现浇组合结构实施效果来看,整体工期明显缩短,每平米劳动力用量明显降低,由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明显降低,同时外墙渗漏问题基本杜绝。

关键词:高层建筑;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吊装;连接构造1工程概况和预制构件结构形式1.1工程概况新里城b04地块4#楼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中环线内,北靠川杨河及沿河高压走廊,东至浦三路,南临高清路,西侧为盛苑路。

该工程总建筑面积10200m2,地下一层,地上18层,层高为2.93m,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54.98m。

1.2结构形式本项目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外墙采用180厚剪力墙和85厚(含面砖)预制构件外墙模组合而成,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竖向及水平受力均由剪力墙承担。

预制阳台板、楼梯、空调板采用工厂预制完成,吊装就位后,为建筑产品直接使用。

1.3外墙建筑装饰外墙预制装配式构件和预制构件外墙模的外墙面选用230×60mm 外墙饰面面砖,在外墙装配前由工厂化生产完成。

外墙面砖有由供应商按成品标准,通过特殊转角砖和非整砖的工厂化处理和制作后,在预制构件成品制作时,采用与构件后粘贴、固定形式,与预制板构件连接在一起,无需另行安排现场面砖铺贴施工,避免了现场外墙湿作业和外墙施工粉尘的产生。

外门窗采用断热型系列铝合金门窗,门窗框在外墙装配前,在加工厂内安装、预埋等。

2预制构件生产预制构件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为:模具清理→涂抹脱模剂→模具拼装(塑钢窗安放)→保温板安放→钢筋骨架安放→安装预埋件及保护层垫片→吊模安装、五金件固定→隐蔽工程验收→混凝土浇捣成型→带模蒸养→脱模吊运→翻身标识→转运上架存放→外观检验→喷刷涂料→出厂检验→装车出厂。

现对其主要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2.1模具制作与组装根据不同构件形状,模具分为底模、内、外侧模、吊模等四部分,均为可拆、可移螺栓连接方式,具有足够刚度和精度,模板组装定位准确,操作方便。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工程施工技术优点论文.doc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工程施工技术优点论文.doc

理,粘贴材料,抹浆等,这些工作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装配式建筑在进行保温的同时就完成了预制外墙的处理,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

1.3减少资金投入装配式建筑结构生产集中,材料统一运抵施工现场,构件加工生产及运输安装都能够实现流程式作业,技术要求不高,大多都是重复性工作,因而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成本,并且由于操作简便容易执行,因而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加快施工进度。

因而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无论是从资金角度考虑,还是从人力及物料角度来说,装配式建筑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1.4优化工程质量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集中进行构件加工,再经过统一验收及协调后,再进行高精度的安装和施工。

这种建筑形式能够很好的利用钢筋,提高了钢筋材料的利用率,且建筑精度更高,操作更加简便。

较之传统建筑施工,装配式建筑还具有结构件模板及钢筋加工更加简单,现浇更加快捷、合理,确保构件质量,提高了建筑整体质量和性能,另外,由于不同构件的加工精度较高,尺寸和设计保持一致,因而在安装的过程中也很少会出现误差,安装空隙小,基本上不会出现渗漏的情况,在零件制造的过程中,还能够对构件的性能进行全面的检测,确保构件的各项性能(耐火性、防潮性能等),对于开展高质量的建筑施工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1.5性能优越装配式建筑施工在本质上式对不同结构构件进行装配和组合,在组装的过程中,由于其结构构件精度较高,因此保障了结构的整体强度及抗震性能,从而提升了建筑物的稳定性能。

另外,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加工的过程中就已经应用了保温材料,因此在完成构件装配工作后,便具备很好的保温效果,并且也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装配式建筑主要组成部分就是钢筋混凝土,安装过程中应本着刚柔并济的原则,基于构件具有极强的热胀冷缩性能,因而能够很好的适应较小的形变量,延长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

1.6节约能源传统建筑的能源消耗非常高,而装配式建筑在能源消耗方面则大大的降低,譬如,利用传统施工方式,建筑施工现场需应用振捣设备,在材料焊接过程中会用到电焊设备,材料运输需借助塔吊,施工过程中还要应用到大量的照明设备,而采用装配式施工技术之后,极大的降低了这些方面的能耗。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应用。

它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还能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就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进行论述与分析,重点探讨其特点、应用领域以及发展前景。

一、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1.1 精密度高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精密设备和模具进行生产,保证了构件尺寸的精确度和一致性。

1.2 施工速度快相比于传统的现场浇筑施工方式,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无需等待混凝土硬化时间,可以直接进行组装安装。

这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缩短了整个项目周期。

1.3 资源节约由于预制构件是在工厂里生产完成后再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的,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现场施工所需材料的浪费,并且减少运输中的能源消耗。

1.4 质量可控由于预制构件在工厂内进行生产和质量监控,可以实现对每个构件的质量进行全面把控,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二、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领域2.1 住宅建筑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技术在住宅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将结构体系和墙体分离,可以灵活地进行空间布局,并且提高了建筑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2.2 商业建筑对于商业建筑来说,时间是利润。

采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技术可以大幅缩短施工周期,快速完成项目交付。

同时,由于其精准的尺寸控制和优异的质量表现,也非常适合商业建筑内部空间布局多变的需求。

2.3 公共设施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公共设施领域,如学校、医院、体育馆等。

这些建筑对于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要求较高,采用预制构件可以确保建筑的整体质量,并且快速完成施工。

三、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有限,传统的施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

而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短、施工效率高、质量可控等优势,正逐渐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论文摘要:新里城b04地块4#楼项目从预制、现浇组合结构实施效果来看,整体工期明显缩短,每平米劳动力用量明显降低,由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明显降低,同时外墙渗漏问题基本杜绝。

关键词:高层建筑;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吊装;连接构造1工程概况和预制构件结构形式1.1工程概况新里城b04地块4#楼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中环线内,北靠川杨河及沿河高压走廊,东至浦三路,南临高清路,西侧为盛苑路。

该工程总建筑面积10200m2,地下一层,地上18层,层高为2.93m,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54.98m。

1.2结构形式本项目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外墙采用180厚剪力墙和85厚(含面砖)预制构件外墙模组合而成,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竖向及水平受力均由剪力墙承担。

预制阳台板、楼梯、空调板采用工厂预制完成,吊装就位后,为建筑产品直接使用。

1.3外墙建筑装饰外墙预制装配式构件和预制构件外墙模的外墙面选用230×60mm 外墙饰面面砖,在外墙装配前由工厂化生产完成。

外墙面砖有由供应商按成品标准,通过特殊转角砖和非整砖的工厂化处理和制作后,在预制构件成品制作时,采用与构件后粘贴、固定形式,与预制板构件连接在一起,无需另行安排现场面砖铺贴施工,避免了现场外墙湿作业和外墙施工粉尘的产生。

外门窗采用断热型系列铝合金门窗,门窗框在外墙装配前,在加工厂内安装、预埋等。

2预制构件生产预制构件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为:模具清理→涂抹脱模剂→模具拼装(塑钢窗安放)→保温板安放→钢筋骨架安放→安装预埋件及保护层垫片→吊模安装、五金件固定→隐蔽工程验收→混凝土浇捣成型→带模蒸养→脱模吊运→翻身标识→转运上架存放→外观检验→喷刷涂料→出厂检验→装车出厂。

现对其主要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2.1模具制作与组装根据不同构件形状,模具分为底模、内、外侧模、吊模等四部分,均为可拆、可移螺栓连接方式,具有足够刚度和精度,模板组装定位准确,操作方便。

模具制作精度要求高,几何尺寸偏差必须控制在设计要求允许范围内,其长度、宽度及高度允许偏差为2mm,对角线允许偏差3mm,侧模、底模平整度允许偏差1mm。

钢模到厂后,根据工艺布置图放置到指定位置,底模安装到位后,用高精度水准仪测量标高,标高差值控制在1mm之内,经调整后固定。

模具组装应按先内后外、先底后面再吊模顺序组装。

与混凝土接触的模具面清理后须涂脱模剂,模板间缝隙需要用双面封胶粘贴,防止漏浆。

2.2保温板制作hr保温装饰板的生产主要工艺是xps板与硅钙板进行复合。

由于硅钙板原板平整度、表面等原因,需辊涂uv底漆进行处理。

xps板需进行打孔,安装锚固件圆盘。

为保证hr保温装饰板与混凝土层的机械连接,在本系统中,采用特制的锚固件,一头连接保温板,另一头锚固于混凝土中。

为增加混凝土与挤塑板的黏结力,在背贴的xps板表面必须进行开槽处理,槽宽5mm,深5mm。

2.3塑钢窗固定与安装采用预制外墙时需事先预埋门窗外框,与钢模进行固定和安装。

窗扇安装前应进行有关性能的见证取样检测,安放前应确认塑钢窗规格,检查有无损伤,放置好后,待钢模板及钢筋骨架放好后,将其锚固铁皮按要求折弯。

窗外框与钢模组装时,防止外框受到混凝土浇筑力挤压导致变形,先将制作好的带限位块的护框钢支撑放置在钢模下模板上,然后再将外框平放其上,外框与钢支撑中间采用7mm木板隔开,避免外框与钢支撑直接硬性接触。

窗外框的安装如图1所示,其中,在塑钢窗外框与钢架支撑间放置木条,使塑钢窗外框与铁架支撑柔性接触,在上、下支撑时,避免两者之间直接接触造成外框损坏。

2.4构件起吊脱模与翻身混凝土浇筑后待养护到一定时间,检测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21mpa)时,方可起吊脱模。

起吊须使用具有足够刚度的横梁式吊具,保证吊点垂直、平稳,严禁硬撬、斜拉,造成构件损坏。

墙板须立式存放,脱模起吊后需平放搁置在专用翻身架上翻身90°立起,如图2所示。

搁置前须将翻身架上的4块活动垫板移至适合该板搁置位置,并在墙板底部装上保护支脚。

翻身架是固定在摆渡平车上的,翻身后,开动摆渡平车至室外,由门式起重机将墙板吊运到划定区域存放。

3预制构件吊装施工3.1吊装机械选择根据预制构件的最大起重量、塔式起重机布置位置、最重构件与塔式起重机布置位置的距离等相关参数,本工程最重构件起重量为3.5t,最大起重距离为45m,结合相关塔式起重机说明书,选择4台f0/23b型、4台h3/36b型、1台qtz125型和1台jl150型塔式起重机。

3.2 现场起吊3.2.1 起吊本工程设计单件板块最大重量3吨,采用132hc和st60/15塔吊吊装,为防止单点起吊引起构件变形,采用钢扁担起吊就位。

构件的起吊点应合理设置,保证构件能水平起吊,避免磕碰构件边角。

构件起吊平稳后再匀速移动吊臂,靠近建筑物后由人工对中就位。

3.2.2 预埋吊点本工程预制外墙板吊点采用预埋接驳器,吊装时拧入专用吊具作为吊钩。

3.3测量定位预制装配式结构定位测量与标高控制是一项重要施工内容,关系装配式建筑物定位、安装、标高的控制,针对工程特点,采取先控制提供的坐标系统,引测、逐渐控制。

平面控制采用网状控制法,施工方格控制网,垂直控制采用每层设置4个引测点。

根据工程主楼建筑的平面形状特点,通过地面上设置的控制网,在建筑物的地下室顶板面上设置垂直控制点,形成十字相交,组成十字平面控制网,并避开每层的柱、梁、墙,且点之间不被核心筒、柱等预留钢筋挡住视线。

浇捣顶板混凝土时,在相交点各设置固定引测点(留设孔),浇筑混凝土完毕放线后,依据固定引测点测量放线。

每块预制构件进场验收通过后,统一按照板下口往上1000mm弹出水平控制墨线;按照板左右两边向内500mm各弹出两条竖向控制墨线。

预制墙板、阳台板、楼梯控制线依次由轴线控制网引出,每块预制构件均有纵、横两条控制线,并以控制轴线为基准在楼板上弹出构件进出控制线(轴线内翻200mm)、每块构件水平位置控制线以及安装检测控制线。

构件安装后楼面安装控制线应与构件上安装控制线吻合。

3.4预制构件吊装、接缝处理和连接固定每层构件吊装顺序沿外立面逆时针方向逐块吊装,不得混淆。

预制墙板之间的水平缝和垂直缝均采用柔性材料和微膨胀水泥砂浆进行填塞。

水平缝采用双面胶条,在墙板吊装之前,将需粘贴胶条部位清扫干净,以免影响胶条的黏结。

胶条粘贴到位后,再进行墙板吊装。

当两块墙板吊装完成固定牢固后,两者之间的垂直缝先用海绵条进行填塞,再在两面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塞实、抹平。

初步定位利用下部墙板的定位卡和待安装墙板的定位螺栓来完成,由于定位卡、定位螺栓均在工厂安装完成,精确度较高,因此初步就位后预制构件的水平位置相对比较准确,后面只需进行微调即可。

构件标高通过精密水准仪进行复核,构件垂直度调节采用可调节斜拉杆。

预制构件吊装完成并验收合格后,须及时进行构件与构件间的连接,使吊装构件形成一个整体,增加其稳定性。

4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的连接4.1预制构件4.1.1预制外墙板形式与数量4.1.2预制阳台板形式与数量本工程预制阳台板尺寸为4810×1520。

4.1.3预制空调板形式与数量⑴尺寸:580mm×435mm×222mm⑵尺寸:830mm×435mm×222mm4.1.4预制楼梯形式与数量本工程预制楼梯数量为6块/层。

4.2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的连接4.2.1预制墙板与现浇部分的连接外墙板的拼缝采用现浇混凝土剪力墙、梁连接。

预制构件安装完毕后进行现浇剪力墙、梁、板机构的施工。

预制外墙板与现浇剪力墙连接采用预留接驳器形式。

4.2.2预制阳台板与现浇结构的连接阳台板采用预制形式,阳台板预留锚固钢筋伸入梁、板内,与现浇混凝土浇捣成一体。

4.2.3空调板与现浇结构的连接空调板预留锚固钢筋伸入剪力墙内,与现浇砼浇捣成整体4.2.4预制楼梯与现浇结构的连接预制楼梯与现浇休息平台采用预留锚固钢筋的形式连接,锚固钢筋长度为600mm4.3连接施工本工程外墙板的拼缝采用现浇混凝土剪力墙、梁连接。

预制构件安装完毕后进行现浇剪力墙、梁、板结构的施工,在外部先把预制墙板构件制作装配完毕后,再剪力墙钢筋装绑扎就位。

就位时与预制构件插筋相碰,采用预制墙板预留接驳器,待剪力墙筋施工后,再放入锚筋(与接驳器连接)。

剪力墙筋与下部的纵向钢筋采用电焊压力焊或机械连接的方式,并按50%错开留设纵筋。

由于预制板内侧模板无法进行有效的固定,利用预制墙板预埋接驳器,与穿墙螺丝连接,操作人员在建筑物内进行模板的固定。

预制构件锚筋与柱、梁的钢筋相碰是难免的,因此预制构件锚筋除在剪力墙位置采用接驳器后放置外,在梁部位按先放预制墙板在绑扎钢筋的顺序进行,使钢筋能顺利绑扎,尽量不对预制构件锚筋进行弯曲。

5结语新里城b04地块4#楼项目从预制、现浇组合结构实施效果来看,整体工期明显缩短,每平米劳动力用量明显降低,由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明显降低,同时外墙渗漏问题基本杜绝。

参考文献:[1](gb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规范》[2]栗新.工业化预制装配式(pc)住宅建筑的设计研究与应用[j].建筑施工,2008,30(3):201—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