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养生(实用中医养生指南)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养生大全

二十四节气养生大全

二十四节气养生大全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分别为春雨惊春清谷天、XXX夏暑相连、秋处XXX降、XXX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养生也非常重要,下面为您整理了各节气的养生方法。

立春时节养生着重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

春属木,与肝相应。

在春季养生方面,主要是护肝。

可以选择柔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进行食疗配方,以达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立春的饮食药膳应以“升补”为主,如首乌肝片、虾仁韭菜、珍珠三鲜汤等,可以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温中益气。

雨水时节的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

可选择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惊蛰的饮食原则是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

也可以适当选用补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此外,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也有助于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如水萝卜、辣椒、甜椒、苦瓜、蒜苗、白菜薹、红菜薹、甘蓝、菜花、西兰花、芥菜、芥兰、菠菜、萝卜缨、木耳菜、香菜、苋菜、芦笋、白薯叶、山楂、鲜枣、酸枣、蜜枣、黑加仑、沙棘、柑橘、刺梨、番石榴、桂圆、荔枝、木瓜等。

春分时节,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是春之半。

养生方面,可以多食用调血补气、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补品,如人参、枸杞、燕窝、鹿茸、花粉等。

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清淡食物,如莲子、百合、桑葚、芡实、山药、糯米、豆类等,以养护身体。

春分节气是一个阴阳平衡的时期,人们的保健养生也应该保持这种状态。

例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应该添加葱、姜、酒、醋等温性调料。

而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应该搭配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的目的。

春分时节适宜的膳食包括白烧鳝鱼、杜仲腰花、大蒜烧茄子等,这些食物有补虚损、降血压、凉血止血的功效。

清明节是一个万物清洁明净的时期。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大全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大全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大全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助阳生发,激发生命原动力养肝重在疏泄:中医学五行还认为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瘀滞不畅而成疾。

养肝要戒怒,因此在立春时节,要力戒暴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

雨水:谨防寒湿,养肝莫忘调脾胃防湿邪,不伤脾胃:春季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但人体在这雨水的长期“滋润”下,不仅浑身会感到黏腻、不舒服,往往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这是由于脾胃受到湿气困扰所引起的。

《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

惊蛰:排毒祛邪,警惕肝病的侵扰平衡作息,调养饮食起居:惊蛰时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精神、饮食、起居的调养。

《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

春天早睡早起,慢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通达。

提高疾病预防意识:惊蛰时节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又是疾病多发的时期。

因而,这一节气中必须做好一些疾病的预防工作。

由于春季与肝相呼应,养生不当则易伤肝,要重点保护肝脏。

春分:天门开户,顺势养阳正当时加强运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是说人体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阴阳状况,除了保障脏腑、气血、精气等器官生理运动外,也要保持脑力、体力和体育运动的和谐一致,达到“供销”关系的平衡。

春分时节,春光明媚、百花盛开,是到郊外踏青运动的好时候,可在这个时节与亲朋好友结伴出行,增强体质。

清明:踏青越野,与自然同气相求警惕过敏:花粉的传播程度跟湿度、温度和风速有很大关系,春暖花开时节,气温高、空气干燥、风速大,花粉的扩散量就大。

所以,在春天花粉扩散的高峰期,特别是在大风或天气晴好的日子,有花粉过敏症的人应减少外出。

二十四节气养生

二十四节气养生

二十四节气养生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时间系统,根据太阳运行的轨迹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等分的节气。

每个节气都与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在传统中医养生理论中,每个节气都有相应的养生方法,帮助人们调整身体和心理状况,保持健康。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二十四节气养生的相关知识。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此时,正是人们保养身体的好时机。

春季养生的关键是“祛寒”,因为寒气容易侵袭人体,导致感冒等疾病。

可以选择一些温性食物,如姜、蒜、辣椒等来增加体内的阳气。

此外,多运动也是春季养生的重要部分,可以选择户外活动,如晨跑、散步等,享受春天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

随着春天的过去,夏季的炎热来临。

在夏季养生中,最重要的是保持清凉。

夏季高温容易引起中暑和脱水,因此要多喝水,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此外,适量的运动也是夏季养生的关键。

可以选择一些清凉的运动,如游泳、太极拳等,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降温。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这个时候,天气变凉,人们需要增强体质,以抵抗秋季容易引起的感冒和气候变化。

在立秋养生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红枣、龙眼等,帮助调理身体。

此外,秋季天气干燥,容易导致皮肤干裂,因此要多喝水,保持皮肤的湿润。

随着秋季的深入,冬季逐渐来临。

在冬季养生中,最重要的是保暖。

冬季气温低,容易导致感冒和关节疼痛等问题。

需要注意穿衣保暖,尤其是腹部和脚部。

此外,冬季还可以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姜汤、羊肉等,帮助增强体内的阳气。

除了根据季节调整养生方法外,二十四节气还与人体器官有关。

比如,在谷雨这个节气里,人体的胃肠功能最旺盛,所以要适当调整饮食,多吃蔬菜和粗粮,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而在大寒这个节气里,人体的肾功能最旺盛,可以多吃一些壮阳的食物,如海鲜和豆制品,有助于提升体力和免疫力。

总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

通过根据节气调整饮食、作息和运动,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心健康,提高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则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则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则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为基础,以我国东经120度为准,划分为24个等分时段。

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征和天文现象,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起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养生法则。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1.积极运动:春季阳气生发,天地间万物回春,是进行各种有氧运动的好时机。

适宜选择慢跑、跳绳、太极拳等活动,增强体质。

2.注重饮食:春季气候湿润,脾胃易受伤。

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少食生冷食物,增加食物中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

3.调理肝脏:春季为肝脏活动最旺盛的时候,要合理调理肝脏。

可以食用一些具有调理肝脏功能的食物,如山楂、苦瓜、薏米、甜瓜等,避免饮酒过度。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1.饮食清淡: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容易出汗过多,容易导致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流失。

适当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鱼虾等,多饮白开水和粥类。

2.避免暴晒:夏季阳光直射强烈,容易导致中暑。

外出时要注意做好防晒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3.多吃瓜果:夏季是水果丰收的季节,水果富含维生素和水分,有利于清热解渴。

适量多吃西瓜、苦瓜、黄瓜等瓜果,补充水分和营养。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1.运动锻炼:秋季天气凉爽,适合进行户外运动,如登山、徒步、打球等。

适当增加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2.锻炼呼吸系统:秋季干燥的气候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可进行深呼吸、呼吸操等锻炼,增加肺活量,保护呼吸系统健康。

3.调理肺脏:秋季是肺脏最旺盛的季节,可以食用一些滋润肺部的食物,如橙子、百合、银耳等,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保持温暖:冬季气温低,人体易受寒冷侵袭。

应注意保持室内外的温暖,穿着合适的衣物,避免受寒感冒。

2.合理饮食:冬季是人体需求热量较高的季节,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度进食高热量的食物。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第一步气——风(大寒,立春,雨水,惊蛰),第二步气——热(春分,清明,谷雨,立夏),第三步气——火(小满,芒种,夏至,小暑),第四步气——湿(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第五步气——燥(秋分,寒露,霜降,立冬),第六步气——寒(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一立春助阳生发(2月3-5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宜:多梳头,清热解毒,补阳气;忌:吹风,刺激性食物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养阳助生发。

补阳气的葱,蒜,芽菜(豆芽,香椿,姜芽),韭菜(补肝阳)等生发性食物。

立春吃芽菜少放醋或不放醋,少放肉或不放肉。

果汁等酸味具有抑制收敛作用的少吃。

芽菜中可放一些姜丝中和其寒性,宜凉拌,煮汤为佳。

猪血是养血的,韭菜炒鸡蛋是补肝肾,益气血的美食。

韭菜炒猪肝,气血不足,健忘失眠的人宜多吃。

阴虚有热,患疮疡的人最好不要吃。

还可以多吃芥菜,鸡肝,鸭血,红枣等温性食物。

青色主肝,可以多吃菠菜,芹菜。

酸味入肝,会导致肝功能偏亢,损伤脾胃。

不吃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适量运动有好处。

头痛发热伤于风,按摩食疗得健康。

在六淫病邪中,风是致病的首要因素。

防风食物——天麻,可制作天麻(20克)炖鱼头。

梳头也将风邪拒之门外。

风池穴,风府穴。

春来痔不来,春去痔无踪。

痔疮是肠胃内热蓄积而成。

多吃时令菜。

菠菜泡红酒,田螺水汁,提肛运动三法可治痔疮。

立春水痘发病高,清热解毒是关键。

“百草回芽,百病发作”。

可选用金银花甘蔗汁。

甘蔗,入肺经,胃经,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能。

解毒祛湿方:新鲜马齿苋30克捣烂成汁,荸荠粉20克,加入适量冰糖,倒入开水搅拌均匀。

荸荠,性寒味甘,入脾,胃经,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生津止渴,利尿化湿的功效。

多吃稀粥,米汤,面条,白菜,芹菜,菠菜,胡萝卜汁,绿豆海带汤,新鲜水果。

是月食地黄粥以补虚。

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

宜减咸酸增辛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

勿冒冰冻,勿极温暖。

早起夜卧,以缓形神。

勿食生葱,损人津血。

24节气与养生保健

24节气与养生保健

24节气与养生保健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保健智慧。

它们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等长的时间段,每个节气在时间和气候上都有独特的特点。

在每个节气中,人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的方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本文将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六个节气中,探讨二十四节气与养生保健的关系。

一、春季养生保健春季养生保健的重点是调养肝脏。

从清明到立夏的六个节气,春季的阳气不断上升,养护肝脏很重要。

此时,可以多食鲜嫩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芹菜、苹果等,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另外,还可以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注意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对肝脏的伤害。

二、夏季养生保健夏季养生保健的重点是消暑。

从立夏到大暑的六个节气,气温逐渐升高,对人体的影响较大。

在这个时候,可以多食用清凉利水的食物,如绿豆、西瓜、黄瓜等,以清热解毒,降低体内湿气。

此外,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食油腻,防止消化不良。

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防止中暑。

三、秋季养生保健秋季养生保健的重点是润肺养肺。

从白露到立冬的六个节气,气温逐渐下降,而此时大多数人容易出现肺部问题。

因此,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应多食用可以润肺的食物,如梨、蜂蜜、百合等,以滋养肺部,预防秋燥。

此外,还可以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增强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四、冬季养生保健冬季养生保健的重点是保暖。

从立冬到小寒的六个节气,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容易受寒冷的侵袭。

在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增加衣物的穿着,多喝热水等方式来保暖。

此外,还应注意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此外,冬季的空气干燥,可以适量补充水分,同时多吃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以增强免疫力。

总结起来,二十四节气与养生保健息息相关。

在每个节气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的方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如在春季养护肝脏,夏季消暑,秋季润肺,冬季保暖等。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被誉为中医学的圣经。

其中关于节气养生法的记载,是我国古代智慧医学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黄帝内经中关于二十四节气养生法的内容,并探讨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一、立春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2月3日或4日。

立春之后,春天正式开始,大地渐渐复苏。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立春这一天人体的阳气开始升发,是一个适宜运动的时机。

人们应该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晨练、散步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二、雨水雨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

这个时候气温回升,降雨增多,空气湿度较高。

据黄帝内经的记载,雨水这一天人体的脂肪代谢开始加速,较适宜进行适量的减肥运动。

此外,由于气候潮湿,人们应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注意保持身体干燥,防止感冒和湿疹等疾病的发生。

三、春分春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3月4日或5日。

春分之后,昼夜时间相等,天气逐渐转暖。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春分这一天人体的阳气达到最旺盛的时刻,此时适宜进行身体锻炼,如打太极拳、跑步等。

同时,还可以多食用一些温补的食物,如韭菜、鳗鱼等,以补充体力和提高免疫力。

四、清明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在清明时节,大地万物开始生长,春光明媚。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清明这一天人体的肝气达到高峰状态,应该注意调养肝脏。

可以通过艾灸、按摩或食用一些具有护肝作用的食物,如茅台酒、牛奶等,以维护肝脏的健康。

五、谷雨谷雨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4月19日或20日。

春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而谷雨之后阳气达到高峰状态。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谷雨这一天人体的消化功能最好,应该合理安排饮食,以充分利用食物的养分。

同时,还可以食用一些具有健脾胃作用的食物,如山药、香菇等,促进消化吸收。

六、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5月4日或5日。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一、立春:提升气机,预防感冒立春,是中国农历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阳气开始升发的时候。

此时,中医养生注重祛寒保暖。

由于气温的波动,人体容易感受寒冷,因此多喝温热的饮料,如姜汤、红糖水等,有助于驱寒。

此时也是养生调理的好时机,多进行各种运动,提升气机,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

二、雨水:活血祛湿,预防疼痛雨水节气,气温回升,湿气逐渐增加。

中医养生强调舒筋活络,祛湿排毒。

在饮食方面,可多选择具有温补的食材,如生姜、大蒜等,有助于活血祛湿。

此时容易出现风湿、关节疼痛等问题,可以通过适当加强锻炼,如散步、太极等,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三、春分:均衡饮食,调理气血春分节气,昼夜平分,阴阳力量处于平衡状态。

中医养生鼓励均衡饮食,调理气血。

在饮食方面,可适度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免疫力。

此时也是调理肝脏的好时机,多进行舒缓身心的活动,如瑜伽、冥想等,有助于放松紧绷的神经,平衡情绪。

四、清明:排毒养肺,预防过敏清明节气,是春季的重要节气,也是进入阳明之气的时候。

中医养生强调清肝明目,排毒养肺。

此时可以选择一些清淡清爽的食物,比如绿叶蔬菜、水果等,有助于清除体内毒素,减轻肝脏负担。

同时,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肺功能,预防过敏症状。

五、谷雨:调理脾胃,增加营养吸收谷雨节气,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万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中医养生注重调理脾胃,增加营养吸收。

此时可以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绿豆汤等,有助于增加营养吸收。

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适量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调整脾胃功能,增强体质。

六、立夏:养肝护肝,预防肝病立夏节气,代表着初夏的开始,也是肝脏开始兴旺的时候。

中医养生强调养肝护肝,预防肝病。

此时可以选择一些养肝的食物,如黄花菜、山楂等,有助于肝脏排毒和调节功能。

同时,注意保持情绪稳定,远离压力和焦虑,有助于维持肝脏的健康。

七、小满:清热降火,防止口干舌燥小满节气,气候已经进入夏季,温度开始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至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冬季养生
小寒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03
起居常 识
04
运动养 生
05
饮食调 养
06
精神调 护
药膳养 生
冬季养生
小寒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冬季养生
大寒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03
起居常 识
04
运动养 生
05
饮食调 养
06
精神调 护
药膳养 生
冬季养生
大寒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药膳养 生
夏季养生
大暑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03 秋季养生
秋季养生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秋季养生
立秋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03
起居常 识
04
运动养 生
05
饮食调 养
06
精神调 护
药膳养 生
秋季养生
立秋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秋季养生
处暑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03
起居常 识
04
运动养 生
03
起居常 识
04
运动养 生
05
饮食调 养
06
精神调 护
药膳养 生
春季养生
雨水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春季养生
惊蛰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03
起居常 识
04
运动养 生
05
饮食调 养
06
精神调 护
药膳养 生
春季养生
惊蛰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春季养生
春分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03
起居常 识
04
06
精神调 护
药膳养 生
冬季养生
小雪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冬季养生
大雪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03
起居常 识
04
运动养 生
05
饮食调 养
06
精神调 护
药膳养 生
冬季养生
大雪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冬季养生
冬至
节气概
01

运动养
04

养生要
02

饮食调
05

起居常
03

精神调
06

药膳养 生
冬季养生
饮食调 养
06
精神调 护
药膳养 生
夏季养生
夏至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夏季养生
小暑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03
起居常 识
04
运动养 生
05
饮食调 养
06
精神调 护
药膳养 生
夏季养生
小暑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夏季养生
大暑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03
起居常 识
04
运动养 生
05
饮食调 养
06
精神调 护
秋季养生
霜降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04 冬季养生
冬季养生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冬季养生
立冬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03
起居常 识
04
运动养 生
05
饮食调 养
06
精神调 护
药膳养 生
冬季养生
立冬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冬季养生
小雪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03
起居常 识
04
运动养 生
05
饮食调 养
05
饮食调 养
06
精神调 护
药膳养 生
秋季养生
处暑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秋季养生
白露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03
起居常 识
04
运动养 生
05
饮食调 养
06
精神调 护
药膳养 生
秋季养生
白露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秋季养生
秋分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03
起居常 识
04
运动养 生
05
饮食调 养
06
04
运动养 生
05
饮食调 养
06
精神调 护
药膳养 生
夏季养生
小满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夏季养生
芒种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03
起居常 识
04
运动养 生
05
饮食调 养
06
精神调 护
药膳养 生
夏季养生
芒种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夏季养生
夏至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03
起居常 识
04
运动养 生
05
运动养 生
05
饮食调 养
06
精神调 护
药膳养 生
春季养生
春分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春季养生
清明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03
起居常 识
04
运动养 生
05
饮食调 养
06
精神调 护
药膳养 生
春季养生
清明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春季养生
谷雨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03
起居常 识
04
运动养 生
05
饮食调 养
精神调 护
药膳养 生
秋季养生
秋分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秋季养生
寒露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03
起居常 识
04
运动养 生
05
饮食调 养
06
精神调 护
药膳养 生
秋季养生
寒露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秋季养生
霜降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03
起居常 识
04
运动养 生
05
饮食调 养
06
精神调 护
药膳养 生
感谢聆听
06
精神调 护
药膳养 生
春季养生
谷雨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02 夏季养生
夏季养生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夏季养生
立夏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03
起居常 识
04
运动养 生
05
饮食调 养
06
精神调 护
药膳养 生
夏季养生
立夏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夏季养生
小满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03
起居常 识
目录
01. 春季养生 02. 夏季养生 03. 秋季养生 04. 冬季养生
01 春季养生
春季养生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春季养生
立春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03
起居常 识
04
运动养 生
05
饮食调 养
06
精神调 护
药膳养 生
春季养生
立春
按摩导 引
防病提 醒
春季养生
雨水
01
节气概 述
02
养生要 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