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组织学绪论
组织学01绪论与上皮

上皮组织有极性
游离面
侧面
基底面
上皮组织结构特点
游离面 细胞核 基底面 结缔组织
二、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
类型和结构:
按细胞层次和垂直切面上的形状进行分类。
1.单层扁平上皮:
(1)内皮(endothelium):
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间皮(mesothelium):
外分泌腺上皮模式图
混合 腺泡 分泌管
浆液 腺泡 粘液 腺泡
(1) 浆液性细胞:
LM: 核: 形态;位置: 胞质:基部;顶部:
EM: 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膜包分泌颗粒
具有蛋白质分泌细胞的典型超微结构特点。
浆液性细胞透射电镜图
(2)粘液性细胞:
LM: 核: 形态;位置: 胞质:基部;顶部:
膜蛋白
2.中间连接/粘着小带
电镜下 细胞间有间隙, 内含丝状物, 细胞膜胞质面 附有致密物和 细丝
功能 粘着作用
紧密连接 中间连接
桥粒
中间连接透射电镜图 ——中间连接
中间连接示意图
3. 桥粒/粘着斑(desmosome)
位于: 中间连接深部 电镜下:
细胞间有间隙, 内含丝状物, 中间有致密中间线, 细胞膜胞质面有 张力细丝附于附着板
缝隙连接
缝隙连接结构模式图
相邻两细胞间间隙
连接点
柱状颗粒
6个亚单位
细胞连接透射电镜图
连接复合体
—————紧密连接
—————中间连接
————桥粒 ———缝隙连接
(三)基底面:
1.基膜(basement membrane):
上皮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间的薄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绪论)

4. 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标本观察 理论来源于实践,科学的理论能指导实践。
组织学的实验,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借助显微镜 观察切片标本。学习正常的组织结构是为进一步 学习病理组织改变打基础的,要认真观察各种微 细结构及其比邻关系。
⑶ 涂片:将游离的细胞直接涂在玻片上染色,
如血液涂片。
⑷ 铺片:将疏松结缔组织、肠系膜等撕成薄
片,铺在载玻片上。
⑸ 磨片:将骨、牙等硬组织切割成片后再磨成
薄片。
3. 其它常用特殊染色法
⑴ 镀银染色:如将神经组织切片标本浸泡在硝酸银 溶液中,可将神经元染成棕黑色或棕黄色。
若将网状组织切片标本浸泡在氢氧胺银溶液中, 再经5%甲醛液还原,能将网状纤维染成黑色,胶原纤 维呈褐色。
(hematoxylin –eosin staining),简称H-E染色法。
苏木精为碱性染料,它的盐溶液带阳电荷, 能将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和胞质中的核糖体染成紫 兰色。伊红为酸性染料,它的盐溶液带阴电荷, 能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的成分染成红色。
※何谓嗜碱性和嗜酸性? 组织中的某些结构,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
图10 免疫组织化学原理模式图
⑶呈色情况与
观察: ① 常用的荧
光素是异硫氰酸荧 光素发出黄绿色荧 光,四甲基异硫 氰酸罗丹明发出橙 红色荧光。 (见图1—4)
② 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它的底物是3,3′-二氨基联苯胺(DAB) 和H2O2。HRP能使DAB氧化形成棕黄色产物。
图:原位杂交(地高辛标记) 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弹性蛋白mRNA,胞质呈综黄色。
组织学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1、组织学(histology):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组织(tissue):由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人体有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3、石蜡切片术(paraffin sectioning):是一种常见的组织玻片的制作方法。
其步骤为:取材和固定→脱水和包埋→切片和染色→封片4、组织化学术(histochemistry):为应用化学、物理、生物化学、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的原理或技术,在组织切片中定性、定位地显示某种物质的技术。
第二章上皮组织1、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细胞间质构成的动物的基本组织,被覆在机体体表,或衬于机体内中空器官的腔面,以及体腔腔面。
依功能和结构的特点可将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
2、极性(polarity):细胞的不同表面在结构与功能上有明显的差异。
3、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覆盖在机体内外表面或中空性器官腔面的上皮组织。
4、腺上皮(glandular):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组织。
5、内皮(endothelium)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6、间皮(mesothelium)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7、杯状细胞(goblet)形似酒杯,底部狭窄,含深染的核,顶部膨大,充满分泌颗粒。
8、腺(gland)以腺上皮为主的器官。
7、外分泌腺(exocrine gland)分泌物可经导管到达体表或器官体腔的腺体。
8、内分泌腺(endocrine gland)分泌物进入血液的腺体。
9、腺泡(acinus):泡状腺、管泡状腺分泌部。
10、浆液性细胞(serous cell):核为圆形,位于细胞偏基底部,基底胞质呈强嗜碱性染色,顶部胞质含许多嗜酸性的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
11、黏液性细胞(mucous cell):核扁圆形,居细胞基底部;除在核周的少量胞质嗜碱性外,大部分胞质几乎不着色,成泡沫或空泡状。
组织学和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第一章组织学绪论本章重点:1、掌握:组织学、石蜡切片术、光镜结构、嗜酸性、嗜碱性、HE染色法和超微结构的概念2、了解:常用的研究方法一、组织学的内容和意义1、组织学概念: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2、组织学研究水平: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
3、组织(1)构成: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2)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二、组织学技术简介1、光镜技术石蜡切片术: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5 ~10 µm 厚)、染色、封片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使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着红色嗜酸性:组织细胞中的结构与酸性染料亲和力强者称为嗜酸性.嗜碱性:组织细胞中的结构与碱性染料亲和力强者称为嗜碱性.光镜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细胞结构2、电镜技术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组织细胞的结构.第二章上皮组织本章要点: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及分类;被覆上皮的分类,各类的分布及功能(掌握)熟悉: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的功能意义了解: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的结构特点一、概述:(一)上皮组织的特点1、上皮组织由大量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2、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3、基底面附着于基膜4、上皮组织内大多无血管5、上皮组织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二)分类与功能分类:1、被覆上皮-分布于体表,体内管、腔、囊的内表面2、腺上皮-构成腺体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二、被覆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特点:表面光滑,利于液体流动,减少器官间磨擦分布:内皮: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间皮:心包膜、胸膜、腹膜其它:肺泡、肾小囊2、单层立方上皮特点:细胞呈立方形(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圆居中分布:甲状腺滤泡、肾小管3、单层柱状上皮特点:细胞呈柱状(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长圆形、位于基底部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等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特点: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核位置参差不齐;细胞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基膜明显分布:呼吸道5、复层扁平上皮又称复层鳞状上皮特点:表层细胞呈扁平状;中层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基底细胞矮柱状,有增殖能力;基底面凹凸不平分布:皮肤表皮-角化口腔、食管和肛管-未角化6、变移上皮特点:细胞为多层,细胞形状和层数因器官功能状态不同而异分布: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三、腺上皮和腺腺上皮: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腺:以腺上皮为主构成的器官腺的分类:(1)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如汗腺、唾液腺(2)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释入血液,如甲状腺外分泌腺由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组成四、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游离面—微绒毛、纤毛侧面—紧密连接、黏合带、桥粒、缝隙连接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1、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功能;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2、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功能3、紧密连接: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侧面顶端。
B282-组胚实验-组织学实验-组胚学知识点

第1章组织学绪论名词解释:组织学,组织,四大基本组织,超微结构组织学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的研究技术:1光镜技术(细节),2电子显微镜技术(细节),3组织化学术(分类),4放射自显影技术,5图像分析术,6细胞培养术和组织工程重点掌握内容:1四大基本组织,2HE染色的基本原理第3章上皮组织名词解释:上皮组织,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半桥粒,缝隙连接,基膜,质膜内褶,连接复合体,腺上皮,内皮上皮组织的分类以及功能:1被覆上皮特点、上皮类型、主要分布、功能,2腺上皮的分类,外分泌部的一般结构(导管部,分泌部:腺泡类型),3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的特点以及功能游离面(微绒毛、纤毛、糖衣)、紧侧面(密连接、中间链接、桥粒,缝隙连接)、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重点掌握内容:1.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2.被覆上皮的分类依据及类型,3.上皮特殊结构的名称与功能。
第4章固有结缔组织名词解释: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组织液、分子筛、组织液、趋化性结缔组织特点、分类(狭义、广义)、来源(一)疏松结缔组织(LCT) 1.特点 2.(1)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2)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3)基质成分以及功能(二)疏松结缔组织1.分类,2.特点(弹性组织为主)(三)脂肪组织1.分类,2.特点(四)网状组织1.分布、2.分类、3.功能重点掌握内容:1.CT的分类;2.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类型;3.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光镜(LM)、电镜(EM)结构,肥大细胞的LM结构以及它们的功能;4.LCT纤维的种类以及特点;5.分子筛的结构以及功能问答题:1.被覆上皮根据什么分类?可分为多少种类型?2.上皮游离面、侧面、基地面分别有何特殊结构?有何作用?3.浆液性细胞胞质在HE染色中常嗜什么染色性?为什么?4.何为内分泌部、外分泌部,外分泌部由什么构成?5.试简述成纤维细胞的电镜结构以及功能6.试简述结缔组织的分类7..试简述浆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以及功能第5章血液和淋巴名词解释:血液,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同源细胞群,骨板重点内容:1.红细胞(RBC)的LM、EM的特点,结构和功能;2.网织红细胞(RET)的特点;3.白细胞(WBC)的分类依据和类型;4.五种白细胞的LM结构和功能;5.血小板(PLT)的功能。
组织学绪论

甲基绿-派若宁反应同时显示DNA与RNA
甲基绿-派若宁反应
三、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 2.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断面与立体的关系 4、建立动态变化的概念 5、善于总结,掌握规律
其他的组织学研究技术作为自学内容
自主学习
网络课程
海南医学院首页
自主学习
组织学与胚胎学 精品课程
苏木精:为碱性染料
使细胞核和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称嗜碱性
伊红:为酸性染料
使多数细胞的细胞质着粉红色,称嗜酸性。
名词解释
嗜碱性: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嗜碱性。 嗜酸性:易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嗜酸性。 中 性:与碱性或酸性染料亲和力都不强称中性
嗜碱性 嗜酸性
名词解释
嗜铬性:细胞经重铬酸盐处理后呈棕褐色,称嗜铬性
PAS阳性
原理: 多糖
PA 氧化
醛
Schiff
试剂
紫红色沉淀
酶类:
将具有酶活性的组织放入特定底物的溶液中孵育,
底物被酶水解或氧化为初级反应产物,再用捕捉 剂捕获该产物,形成镜下可见的有色沉淀物。
神经元ACP酶阳性
脂类:
苏丹Ⅲ染色,呈红色
锇酸固定染色,呈黑色
苏丹Ⅲ染色
锇酸固定染色
核酸: 福尔根反应显示DNA
组织(tissue): 由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是构成器官的基本成分。 细胞外基质:包括纤维、基质和体液。
细胞
组织
纤维 细胞间质
基质
组织的类型(四种)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组织 神经组织
组织按一定方式组合构成器官。
若干功能相关的器官构成系统。
中空性器官 器官
实质性器官
中空性器官:管壁结构是分层的,学习时由 内向外分出管壁各层的结构。
01组织学绪论PPT课件

7.细胞培养术(cell culture) • 把从机体取得的细胞在体外模拟体内的条件 下进行培养;培养组织块或器官则称组织培 养术或器官培养术。 • 用于研究细胞、组织的代谢、增殖、分化、 形态和功能变化,各种理化因子对活细胞的 影响。 • 培养条件:营养、生长因子、pH值、渗透压 O2和CO2浓度、温度,控制污染。 • 用相差显微镜观察。
扫描电镜图,血细胞
3.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术
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和细胞化学 (cytochemistry)术是用化学或物理反应原理 显示组织或细胞内某种化学成分,并对其 进行定位、定量及其相关功能的研究。将 该技术应用于游离细胞的样品,则称细胞 化学术。
组织化学术: 组织中的某种结构成分与所加试剂发生化 学反应、并呈现某种颜色,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体外培养的平滑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肌动蛋白)
8. 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 将组织学和材料学相结合,利用组织细胞
培养术在体外模拟构建机体组织或器官的技 术。
正在构建的有皮肤、软骨、骨、肌腱、骨 骼肌、血管、角膜等;其中以组织工程皮肤 较为成功,已成为商品用于治疗烧伤、皮肤 静脉性溃疡等疾病。
1)普通光学显微镜切片标本的制备方法
• 石蜡切片术(paraffin section): 取材、 固定、脱水、包埋、切片、脱蜡和 染色、封片。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染色法):
嗜碱性(basophilia):苏木精为碱性染料,可使 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和胞质内的核糖体等结 构染成紫蓝色, 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 为嗜碱性。 嗜酸性(acidophilia):伊红为酸性染料,使细胞 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染成粉红色,易被 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酸性。 中性
第1章 组织学绪论

第1章组织学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表述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B.细胞是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C.细胞外基质是非细胞的产物,它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微环境D.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细胞间质)构成组织E.多种组织构成器官2、以下对组织学染色的表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有的生物样品是无色透明,难以在镜下观察,故要对组织切片染色B.最常用的是酸性苏木精和碱性伊红染色法,简称HE染色C.酸性苏木精可将细胞核染为蓝色,碱性伊红可将细胞质染成粉红色D.碱性苏木精可将细胞质染为红色,酸性伊红可将细胞核染为蓝色E.碱性苏木精可将细胞核染为蓝色,酸性伊红可将细胞质染成粉红色3、以下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组织细胞成分若被碱性染料所染,称为嗜碱性B.组织细胞成分若被碱性染料所染,称为嗜酸性C.组织细胞成分若对两种染料均缺乏亲和力,则为嗜中性D.组织细胞成分若被酸性染料所染,称为嗜酸性E.组织细胞成分伊红所染呈红色4、对透射电镜样品制备的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透射电镜样品制备经过取材、固定、包埋、切片、电子染色等B.取材要新鲜,一般是经戊二醛、四氧化锇双重固定,石蜡包埋C.取材要新鲜,一般是经戊二醛、四氧化锇双重固定,树脂包埋D.用超薄切片机切成超薄切片,用重金属盐醋酸铀、枸橼酸铅进行电子染色E.电子染色与光镜染色不同,它不产生颜色差别,只产生明暗反差5、被苏木素染色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B.粗面内质网C.滑面内质网D.高尔基复合体E.微体6、关于组织的构成,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细胞间质)B.纤维和基质C.细胞和纤维D.细胞外基质(细胞间质)和体液E.细胞和组织液7、酶组织化学的显色原理主要是:A.酶直接显色B.酶底物直接显色C.酶与底物结合而显色D.酶与捕获剂结合后显色E.酶底物的分解产物与捕获剂结合而显色8、显示组织及细胞内多肽和蛋白质的最佳方法是:A.免疫细胞化学术B.同位素示踪术C.PAS反应D.Feulgen反应E.HE染色法9、光镜分辨率约为:A.0.2μmB.0.2nmC.2nmD.2μmE.以上都不是10、关于组织培养术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取胚胎的某器官原基或器官的一部分进行培养,称器官培养B.对细胞的首次培养,称原代培养C.细胞增殖后,对新增殖的细胞进行的培养,称传代培养D.经长期培养而成的细胞群体,称杂交瘤E.用单细胞培养而建成的某种纯细胞群体,称细胞株11、关于冷冻蚀刻复型术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组织块用液氮快速冷冻B.在低温下用钢刀将样品劈开C.在凹凸不平的断裂面上喷镀合金膜和炭膜D.用次氯酸等将组织腐蚀掉E.将凹凸不平的金属复型膜压平后置于电镜下观察12、电子显微镜术的染色剂通常用:A.苏木精和伊红B.异硫氰酸和吖啶橙C.醋酸铀和柠檬酸铅D.生物素和卵白素E.苏丹和油红13、关于扫描电镜术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用于观察组织表面的立体结构B.组织不需要固定C.要将组织置于真空镀膜仪内干燥D.在标本表面喷镀碳膜和合金膜E.可在荧光屏上扫描成像14、下列那种方法可用石蜡包埋切片作为实验材料?A.冷冻割断术B.流式细胞术C.细胞融合术D.免疫细胞化学术E.细胞培养术15、对细胞内某种酶进行定量分析,宜选用下列那种方法?A.扫描电镜术B.原位杂交术C.HE染色法D.显微分光光度定量术E.细胞培养术16.光镜下观察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厚度一般是A.100umB.50umC.5-10umD.1um左右E.0.1-0.5um17.透射电镜下观察的组织切片厚度一般是A.50-80nmB.5-10nmC.1-2nmD.100-500nmE.1um左右18.观察体外培养细胞首选的显微镜是A.一般光镜B.倒置相差显微镜C.相差显微镜D.暗视野显微镜E.偏光显微镜19.PAS反应是检测组织内的A.核酸B.脂类C.蛋白水解酶D.糖类E.抗原20.光镜组织切片和电镜组织切片A.均为超薄切片B.均用化学染料染色C.均可制冷冻切片D.均为固定组织E.均可摄彩色照片21.扫描电镜是主要用于观察A.生物膜内部结构B.细胞器的内部结构C.组织和细胞的表面结构D.细胞内的多糖E.细胞核内的结构22.组织的分类是根据A.细胞的数量和密度B.细胞排列的型式C.细胞的代谢特点D.细胞外基质的组成E.以上均不对23.扫描电镜术不同于透射电镜术的一点是A.组织勿需固定B.勿需制备超薄切片C.是以激光扫描标本D.不在荧光屏上显像E.可观察活细胞24、不属于冷冻切片的特点是:A.用树脂快速包埋B.组织块可不固定C.制片较迅速D.细胞内酶活性保存较好E.可制厚0.1μm的切片25、HE染色细胞呈强嗜酸性,细胞内不可能丰富的是:A.线粒体B.粗面内质网C.溶酶体D.滑面内质网E.粘原颗粒26、欲原位检测细胞中某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变化,可采用:A.组织培养术B.石蜡切片C.冷冻切片D.原位杂交术E.免疫组化术27、欲原位检测细胞中某基因翻译水平的表达变化,可采用:A.组织培养术B.石蜡切片C.冷冻切片D.原位杂交术E.免疫组化术28.透射电镜术中的组织块和组织切片A.组织块大小与光镜术的相近B.组织块用戊二醛,四氧化锇等固定C.组织块石蜡包埋D.切片用染料染色E.切片置在玻片上于电镜下观察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根据样本数目的多少 低密度芯片(< 200点) 中密度芯片(200~600点) 高密度芯片(> 600点)
2.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 肿瘤组织芯片 正常组织芯片 单一或复合组织芯片 特定病理类型组织芯片
本章小结
组织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四部分。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基础。细胞之间非细胞形态 的物质,称为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由细胞产生,参与构成细胞生存的微环境,起支持、联 系、营养和保护细胞的作用。许多形态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结合而形成的细 胞群,称为组织。每种组织都具有某些共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相关的功能。组织分为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称为基本组织。器官是从几种不同组织发育分化和相互结合形 成,许多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在一起构成系统,如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等。
小肠HE染色光镜图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其他染色方法与特殊显微镜观察法
小脑浦肯野细胞镀银染色光镜图
免疫细胞化学、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图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二)电镜技术
透射电镜术(TEM):电子束穿透样品产生物像,观察细胞内外平面超微结构,如线粒体、溶酶体、纤毛、 微绒毛等。分辨率约为0.2nm。
扫描电镜术(SEM):电子束在标本表面扫描产生物像,观察细胞、组织和器官表面的立体细微结构, 如红细胞形状、神经元突起等。分辨率约为2nm。
纤 毛
子宫内膜柱状细胞纤毛透射电镜图
人血细胞扫描电镜图 E.红细胞;G.粒细胞;M.单核细胞;L.淋巴细胞;P.血小板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三)组织化学术
HeLa细胞相差显微镜图(周莉 图)
实验中的组织工程耳(曹谊林 图)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六)组织芯片技术
组织芯片是将组织标本,按不同的设计需求,有序地集成在固相载体上所形成的组织微阵列, 再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原位PCR等各种组织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芯片中的组织进行 检测。
组织芯片的分类
组织学的内容和意义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组织学(histology):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细胞(cell):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如上皮细胞、淋巴细胞 等。 组织(tissue):许多形态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群,如上皮组织、结缔 组织等。 器官(organ):胚胎发育早期由几种不同组织发育分化和相互结合形成,如胃、淋巴结等。 系统(system):许多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在一起构成的器官群,如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
平面和立体结构关系示意图
四
常用组织学技术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一)光学显微镜技术
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观察组织切片, 是组织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
光镜可放大1000倍左右,分辨率为0.2μm。
光镜观察:石蜡包埋组织切片 通过取材、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脱蜡、染色、 透明等步骤制成。
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是苏木精(hematoxylin)和伊 红(eosin)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
谢谢观看
(五)细胞培养术和组织工程
细胞培养术(cell culture)是把从机体取得的 细胞在体外模拟体内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的技术。 对贴壁培养的细胞需用相差显微镜观察,也可用 显微录像或显微摄影连续记录细胞的生长过程。
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是用细胞培 养术在体外模拟构建机体组织或器官的技术,旨在 为器官缺损患者提供移植替代物。
本章小结
组织学研究是随着研究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在组织学的学习中, HE染色是最常用染色方法之 一。苏木精是碱性染料,使细胞核染成蓝紫色,伊红是酸性染料,将细胞质染成红色。对酸性染 料亲合力强者,称嗜酸性;对碱性染料亲合力强者,称嗜碱性;与两种染料的亲合力均不强者, 称中性。在形态学观察中,分辨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通常人眼分辨率为0.2mm,光镜的分辨 率为0.2μm,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分辨率分别是0.2nm和2nm。组织学技术种类繁多,作为 医学生要了解这些组织学研究技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应用化学、物理、生物化学、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技术,与组织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 的技术,能在组织切片定性、定位地显示某种物质的存在与否、以及分布状态。
免疫组化与免疫细胞化学原理示意图
免疫细胞化学(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光镜图 示细胞内化学成分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四)图像分析术
1. 应用数学和统计学原理对平面图像进行分析, 获得立体的组织和细胞内各种有形成分的数量、体积、 表面积等参数。
正置生物光学显微镜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HE染色法
嗜碱性(细胞核) 嗜酸性(细胞质)
苏木精:碱性染料,能将细胞核染成蓝紫色, 伊红:酸性染料,将细胞质染成红色。
苏木精 细胞核 蓝紫色 嗜碱性(basophilia) 伊红 细胞质 红色 嗜酸性(acidophilia) 若与两种染料的亲合力均不强者,称中性(neutrophilia)
2. 测量组织化学染色切片,根据染色深浅而提供 该物质含量的相对数值。
3. 根据连续的组织切片应用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 以获得微细结构的立体模型,这部分内容称为体视学 (stereology)。
计算机三维重建图像 示胰腺部分结构:动脉(红色);静脉(蓝
色);导管(黄色);胰岛(紫色)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肌组织
结缔 组织
小肠中不同组织光镜图
二
组织学发展简史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组织学的发展历程
1665年英国物 理学家 Hooke“看见” 细胞
1801年法 国人 Bichat“看 见”组织
德国学者 Schleiden和 Schwann于 1838—1839年 创立细胞学说
20世纪初至 中期多种特 殊显微镜用 于组织学研 究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基本组织(primary tissue)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组织 神经组织
这4种基本组织有机组合为器官。
细胞 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由细胞产生, 参与构成细胞生存的微环境。支持、联系、营养和保护 细胞的作用,影响细胞的分化、运动、信息沟通。
20世纪以来,组织
20世纪40年代,
电子显微镜问 学与多学科相互渗
世,使人类对 透,形成了许多相
生命现象结构 互渗透的新兴交叉
基础的认识, 深入到更微细 的境界。
学科,如系统生物 学、组织工程学、 机能组织学等。
三
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1.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通过细胞、组织、器官的平面结构观察,建立对 立体结构的认识,树立整体结构的概念。 2.注意形态与功能的统一 每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是它们行 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基础。 3.从静态结构了解动态变化 生活的细胞和组织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应从 切片中所见某一时刻的静态形象结构理解其动态变化。 4.纵横联系深化认识 从基本组织至各器官系统都是阐述有机体整体不 可分割的部分,许多内容应前后关联,相互印证。
第1章
组织学绪论
作者 : 钟近洁、李继承
单位 : 浙江大学医学院
目录
一、 组织学的内容和意义的内容和意义 二 、组织学发展简史 三、 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四、 常用组织学技术
教学要求
掌握 组织学定义与研究内容;HE染色的基本原理。
熟悉 组织学研究常用技术;组织学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