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比较
躯体化障碍的特征是存在一种或多种躯体症状

躯体化障碍是躯体形式障碍中较常见的一类亚型。
它是一种可以影响到多系统的具有多种症状的精神障碍。
躯体化障碍有过许多名称,其研究历史也非常复杂。
4000年前古埃及人首次描述了此综合征,并将其称为“癔症”。
他们认为该障碍源子宫的自然移位,并尝试通过将“游走的子宫”拖回原位来治疗这种疾病。
1859年,Briquet在巴黎的一所医院里观察了430以多种躯体症状为主的患者,将其称为“癔症”,在1951-953年间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确立了癔症涉及多个系统的念。
在其专著中进一步将癔症定义为在缺乏器质性病变的前下出现的多种戏剧性的和过分的躯体不适。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心理学家认为,自我防御机制在癔症转换症状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这种机制“心理能量”被转换成躯体症状。
随后Steke1首次提出了躯体化的概念,认为这一概念等同于Freud的转换概念[1]。
病因和发病机制躯体化障碍的病因学机制尚不确定,不同研究从生物、心理、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了探索。
遗传学因素躯体化障碍具有家族聚集性特点。
研究显示,患者女性一亲属中约20070达到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
躯体化障碍的家聚集性可以受到遗传、环境因素或两者共同的影响。
寄养子究发现,若是女性在3岁前被寄养,并且其养父母有酗酒或反社会的问题,她们罹患躯体化障碍的风险增加5倍。
随着寄养父母社会地位的不同,寄养子罹患躯体化障碍的风险也会相应改变[2]。
生物学因素早期的“癔症性”信息处理理论认为,患者大脑对信息的加工缺陷导致了许多临床症状,这种缺陷可能是躯体化障碍患者及其生物学亲属躯体不适、症状无明确定位的精神状态和病理性赘述及一些社会、人际关系、职业功能受损等的基础。
神经心理实验结果提示躯体化障碍患者注意和记忆功能缺陷。
功能性神经影像学研究进一步发现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一些特点,如双侧额叶对称性功能缺陷,优势大脑半球的功能障碍抑郁障碍患者更严重(亦见诸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非优势半球前部的功能障碍比后部的严重等。
浅谈抑郁症躯体化症状之失眠的中西医认识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年6 月第38 卷 S1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une 2018, Vol.38·342·张佳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200021摘要:[目的]探讨《黄帝内经》望诊仪应用于结、直肠类疾病患者辨证施护的效果。
[方法]将150例结、直肠疾病患者采用信封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运用《黄帝内经》望诊仪,采集观察组的面部信息、大肠区的数据,运用配对样本t 检验的统计方法,对观察组的普通参数及红外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参考客观数据结合常规手段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对照组75例仅采用常规手段进行辨证施护。
[结果] 二周后观察组的普通差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结直肠疾病组的红外差值亦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 <0.05)。
[结论]运用《黄帝内经》望诊仪可获得客观、准确的定量数据,为结直肠类疾病患者的辨证施护及效果提供数据支持,较常规手段辨识度更高,更易掌握。
关键词:黄帝内经;结直肠类疾病;辨证施护结直肠疾病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包括结直肠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等,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医学检测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目前结直肠疾病患者的辨证施护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等常规手段,且因护理人员经验、能力参差不齐,而易出现偏差。
《黄帝内经》理论是中医四诊研究的核心[1]。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 [2]。
《难经》:“望而知之谓之神” [3]。
本研究运用《黄帝内经》望诊仪采集结直肠疾病患者的面部特征信息,通过仪器分析得到定量结果,结合常规手段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马小真1 林媛媛2* 张国庆31山东中医药大学(经十路校区) 山东 济南 250014 2潍坊市中医院 山东 潍坊 2610413潍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医院 山东 潍坊 261205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抑郁状态或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睡眠障碍也成为抑郁状态下最普遍的病态表现形式。
抑郁与躯体症状

度洛西汀 60 mg/d (n=241)
安慰剂 (n=248)
度洛西汀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
获得临床治愈的可能性 (2项研究汇总分析)
更高临床治愈率
预测临床治愈的可能性 (%) 临床治愈的可能性 (%)
50
†
40
†
30
*
20
0 0 1 2 3 4 5 67
89周
*
p≤0.05 vs placebo † p≤0.005 vs placebo
B
多数患者,获得临床症状缓解者
起始剂量 60mg/d
江开达等,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症状的临床应用指导建议,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2,31(9):520-536
五、小结
1.躯体症状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群
2.抑郁与躯体状况的四种关系 3.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
• 平衡高效的5-HT/NE再摄取抑郁剂 • 抑郁症的一线用药 • 显著改善抑郁伴随疼痛的躯体症状
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比例高
一项国际性研究显示: 1146例抑郁症患者中,躯体症状是69%患者自诉的唯一就诊原因[1] 另一项研究显示: 76%抑郁症或焦虑症患者具有“躯体表现”(躯体主诉)[2]
1.Simon GE,et.al.Engl J Med 1999;341:1329-1335 2.Kirmayer LJ.et.al.Am.J.Psychiatry 1993;150:734-741
综合 医院
门诊患者
住院患者
门诊患者中具有 抑郁的比例达到 9-20%
住院患者中多达 四分之一到三分 之一的患者伴发 抑郁
季建林. 中国医学论坛报 1997;24(41):14
常见慢性躯体疾病伴有抑郁表现
躯体化障碍诊断详述

躯体化障碍诊断详述*导读:躯体化障碍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躯体症状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可有多种症状同时存在,表现为各种不适或疼痛。
病人可能已长时间四处求医,均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证据,甚至手术探察也一无所获。
但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可导致社会功能缺损。
主要临床类型如下:1.躯体化障碍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 disorder)又称Briquet综合征。
躯体化障碍的特征是存在一种或多种,经常反复变化的,可涉及身体任何系统和器官的躯体症状,其中许多无法用医学来解释,经各种医学检查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解释其躯体症状,常导致患者长期反复就医和显著的社会功能障碍。
常起病于30岁以前,病程持续至少2年以上,大多数临床常见症状为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和疼痛,如头痛、腹部不适、其他部位疼痛、头晕、心悸、其他焦虑症状、便秘或腹泻(肠激惹综合征)、抑郁或焦虑等。
这些患者的处理比特定的、孤立的躯体症状困难得多。
另外,也可因对自己健康有特定的、反复的担心而出现生理(躯体的)主诉。
躯体形式障碍见表1。
躯体化障碍患者有多种、反复和频繁变化的躯体症状许多年。
有些情况下患者完全沉浸在躯体症状的体验中,他们不愿意将疾患和心理因素相联系。
因此,精神科的诊断是没有帮助的。
患者的经治医师在处理这种情况时将起关键作用。
经治医生可以限制患者进一步做检查和药物治疗,提供限时的、有规律的约诊,对出现的新体征和症状合理处理。
躯体化障碍的病程和预后未知。
然而,对躯体症状和心理痛苦之间的联系无法认识和处理不当,会使患者反复去许多医师和专家处就诊,接受过多种药物治疗,甚至损伤性医疗检查及手术。
因此,对此问题缺乏认识,并继续进一步转诊给专家,对个人和医疗保健系统都造成很大的浪费。
躯体化障碍最常见的症状可归纳为以下4类:(1)疼痛:这是一组经常存在的症状。
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概述部分旨在对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简要的介绍和概括。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特点是患者表现出多种体征和症状,但无法通过医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找到明确的生理学或病理学解释。
这种疾病可以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躯体化障碍的定义和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我们将探讨躯体化障碍的流行病学数据,并深入研究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是医生诊断该疾病的重要依据,它有助于医生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并设计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最后,我们将对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对该疾病的研究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篇长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的理解,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用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我们也呼吁医学界加强对躯体化障碍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本质和机制,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讨论和分析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1. 引言:首先,我们会在引言部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介绍躯体化障碍的基本定义和特征,以及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2. 正文: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为三个小节来详细探讨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
首先,我们将介绍躯体化障碍的定义和特征,以便读者对此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其次,我们将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探讨躯体化障碍的发病率、患病人群的特征以及相关风险因素,使读者对其现实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我们将讨论目前被广泛采用的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包括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等系统,深入分析其构成要素和具体要求。
3. 结论: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概括其核心内容和主要特点。
此外,我们也会展望未来关于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的研究方向,探讨可能存在的改进和创新之处。
躯体化与抑郁焦虑症

个月中应用了卫生服务
仅一半重性抑郁症患者用过抗抑郁药,20%只用 了抗焦虑药
因此,要鼓励病人就医,医生要提高治 疗技术
WHO 15合作中心跨国研究显示
❖ 综合医院就诊者中,诊断有心理障碍者 平均达24%,其中半数为抑郁症和心境 恶劣障碍。
1999年在法国有代表性的232位精神科医生和935位患者中对最常的15种抗抑郁药进行的调 查表明:赛乐特®在抗抑郁药中的地位无可动摇。
获得的支持率(%)
医生对好或最好疗效/耐受性抗抑郁药的支持率
70
60.1%
60
54.5%
50
42.9%
42.3%
39.7%
40
30
20
10
0
赛乐特® 氟西汀
舍曲林 万拉法新 西酞普兰
躯体化与抑郁/焦虑症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赵仁亮
应激是现代人类重要的致病因素
应激和素质相互作用导致
心理生理疾病
心理障碍
适应不良行为
酗酒
吸毒
自杀
精神病 攻击行为
欧洲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 (2003)
对21185成人进行6个月调查,获得下列结果: 1/7 的人一生中会患一种心境或焦虑障碍,但大
(严和骏,肖世富等 1996)
躯体化的描述性定义
躯体化是指一种体验和表述躯体不适与 躯体症状的倾向,这类躯体不适和症状 不能用病理发现来解释,但患者却将它 们归咎于躯体疾病,并据此而寻求医学 帮助。一般认为,这种倾向的出现是针 对心理社会应激的反应,这些应激反应 是由对个人具有个别意义的刺激性生活 事件或境遇所造成的。
怎么分清是身体不舒服和抑郁症的躯体化反应

怎么分清是身体不舒服和抑郁症的躯体化反应一、背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现代职业的压力,许多人经常感到身体不适,包括头痛、肌肉疼痛、胃痛、恶心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许多健康问题的标志,例如疲劳、感染或疾病。
同时,抑郁症也会引起身体不适的躯体化反应,如感到疼痛、胃痛、头痛和肌肉紧张等。
因此,许多人很难分辨身体的不适和抑郁症的躯体化反应之间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如何区分这两种情况,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身体不适和抑郁症的躯体化反应的区别1.持续时间身体不适的症状通常持续一段时间。
如果您经常感到头痛、胃痛或肌肉疼痛等,可能是由于某种健康问题引起。
抑郁症的躯体化反应通常发生在时间更长的情况下,通常持续数周或数月。
这些症状可能会在一分钟内出现,也可能在各种时间出现,但持续时间较长,很难通过药物或治疗方法改善。
2.症状严重程度和特征身体不适的症状可能会有不同的症状。
例如,头痛可能会感觉钻痛或压力,胃痛可能会在消化过程中出现,而肌肉疼痛可能会在运动后感到不适。
抑郁症的躯体化反应的症状通常更加明显和持久,并伴随着一些特定的症状,如疲劳、失眠、食欲减少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数周或数月,即使您处于放松状态,也会持续存在。
3.身体健康状况如果您感到身体不适,您的身体检查可能会证实您是否存在某种健康问题。
例如,如果您感到头痛,医生可能会询问您是否患有偏头痛或高血压,并为您开具适当的药物。
抑郁症的躯体化反应可能会出现在身体完全健康的人们身上。
这些症状通常是心理问题的结果,而不是身体问题。
三、治疗方法1.身体不适针对身体不适,您应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确定是否有一些存在的健康问题。
一旦确定了原因,医生可能会为您开具药物并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以帮助您缓解症状。
2.抑郁症的躯体化反应对于抑郁症的躯体化反应,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是可行的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通常是与一位注册或获得授权的心理学家或治疗师进行,他们可以帮助您学习如何管理抑郁症症状,并提供心理支持来帮助您应对抑郁症。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一、疾病概述躯体形式障碍是指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即使有时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不能解释症状的性质、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先占观念。
这些身体症状被认为是心理冲突和个性倾向所致,但对病人来说,即使症状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心理冲突密切相关,他们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
患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
二、疾病分类神经症、精神科三、病因及发病机制1.个性特征研究发现,此类患者多具有敏感多疑、固执、对健康过度关心的神经质个性特征。
他们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躯体不适及其相关事件上,导致感觉阈值降低,增加了对躯体感觉的敏感性,易于产生各种躯体不适和疼痛。
患者内向、孤僻,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身体变化十分关注,具有自恋倾向的价格特征,可能成为躯体形式障碍发病的人格基础。
具有敏感多疑、易受暗示、性格内向的人,在患躯体疾病时易出现短暂性躯体形式障碍。
2.神经生理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存在脑干网状结构滤过功能障碍。
个体一般不能感受人体内脏器官的正常活动,因为它们在网状结构或边缘系统等整合机构中被滤掉了,以保证个体将注意力指向外界,而不为体内各种生理活动所纷扰。
一旦滤过功能失调,患者的内激感增强,各种生理变化信息不断被感受,久而久之这些生理变化就可能被患者体会为躯体症状。
3.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父母对疾病的态度、早年与慢性疾病患者生活在一起是发生躯体化障碍的易患因素。
躯体化障碍和疑病症成人患者的症状常常是他们儿童期所看到的患慢性疾病家属的症状模式。
儿童早期的疾病、童年期受到父母过度的照顾和保护或缺乏照顾都有助于成年后躯体化障碍的形成。
由于躯体症状较精神疾病易于为别人接受,所以患者更趋向于将心理症状归为躯体原因。
另外,医生通过对症状的治疗或用所谓时髦的诊断名称,不恰当地强化了患者对身体疾病的认识等,也会导致躯体形式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比较
发表时间:2017-05-04T16:35:01.4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作者:王传鹏
[导读] 对于躯体化障碍而言,是一种典型的临床并发症,而且多数病患表现为躯体各部分出现不适或者疼痛感。
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山东淄博 255100
摘要:目的对比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的临床特征表现。
方法择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就医的病患82例,所有病患均通过ICD-10诊断进行评估,则按照诊断结果分为躯体化障碍44例,抑郁症38例,然后将44例躯体化障碍病患作为本次研究的A组,而38例抑郁症病患则作为本次研究的B组,检测各组临床特征,包含头疼、四肢疼痛、胸口痛、肢体麻痹或肌无力、吞咽障碍、健忘症、情绪不稳、反应缓慢、自卑自责、自暴自弃等等,同时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典型特征及特征差异。
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各组临床特征对比
方面,A组病患无论在头疼、四肢疼痛、胸口痛、肢体麻痹或肌无力、吞咽障碍等躯体症状频率表现方面均大于B组病患,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健忘症、情绪不稳、反应缓慢、自卑自责、自暴自弃等情绪症状表现方面,A、B两组病患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头疼、四肢疼痛、胸口痛、肢体麻痹或肌无力、吞咽障碍等躯体症状是区分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的主要依据及典型特征,而且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属于两类不同的疾病。
关键词:躯体化障碍;抑郁症;临床特征表现
对于躯体化障碍而言,是一种典型的临床并发症,而且多数病患表现为躯体各部分出现不适或者疼痛感,而且目前临床研究尚未将其与抑郁症的并非完全联系起来,而且躯体化障碍病患的躯体症状频率表现要远远大于抑郁症病患,而其他情绪特征方面,两者则无差异性,则可以据此推断躯体化障碍本身属于隐匿性抑郁症。
而就此,我院主要针对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来院就医的病患82例进行积极诊治,且获得显著进展。
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就医的病患82例,所有病患均通过ICD-10诊断进行评估,则按照诊断结果分为躯体化障碍44例,抑郁症38例,然后将44例躯体化障碍病患作为本次研究的A组,而38例抑郁症病患则作为本次研究的B组。
其中A组病患44例,包含男性13例,女性31例,年龄范围为25-69岁,平均年龄(41.1±2.4)岁,患病周期为2~26个月,平均周期为(12.8±2.1)个月,文化程度为小学文化12例,初高中文化14例,大学及以上文化18例;而参考组病患38例,包含男性11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为24-67岁,平均年龄(40.9±2.1)岁,患病周期为1~23个月,平均周期为(13.1±1.8)个月,文化程度为小学文化11例,初高中文化12例,大学及以上文化15例。
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病患无论在年龄、患病周期、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3]。
1.2 研究方法
通过问询调查的方式,获取病患的相关信息,包含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行为与认知、发病时间、病情持续时间及家族史等相关内容,同时制定指导语句,并且在僻静的环境且病患情绪稳定、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进行问询,而且间隔几日后,再次进行问询相关症状调查内容,病患只需要确认是否存在以上症状,同时以统计学方法处理以上相关数据,并且统计存在各个临床症状的人数及计算躯体症状频率[4]。
1.3 排除标准
本次调查研究将排除以下几类病患类型,即1、具有慢性器质性躯体病症的病患;2、存在抑郁、焦虑、疑病、精神分裂等严重精神类病症的病患;3、不配合治疗或者装病的病患。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 13.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真实原始数据及平均数据表示,即(x±s)表示,并通过t检测;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则通过χ2检验,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各组临床特征对比方面,A组病患无论在头疼、四肢疼痛、胸口痛、肢体麻痹或肌无力、吞咽障碍等躯体症状频率表现方面均大于B组病患,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健忘症、情绪不稳、反应缓慢、自卑自责、自暴自弃等情绪症状表现方面,A、B两组病患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详细资料如下表一:
3.讨论
就目前而言,无论是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两者都表现出一定的临床症状共通性,而两者是否存在关联性,则需要进一步求证。
而本次研究则将躯体化障碍视为隐匿性抑郁症,而且将其的典型症状与抑郁症进行对比,而通过对比结果显示,两种病症隶属不同类型,无显著共通点 [5]。
特别是根据本次研究显示,躯体化障碍病患在躯体症状频率表现方面较抑郁症病患更加显著,而其他情绪类症状表现方面则
无明显差异,由此可知,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属于两类不同的疾病,无显著关联性。
参考文献:
[1] 李品军周海云.抗抑郁药物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1(13);33-34.
[2]李学,张俊红.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作用[J].山东医药,2013,50(03):69.
[3]范秀凤,郭澄.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J].中国药师2013,14(10):1528-1529.
[4] 曾昭祥刘琳郭军等.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17(03):191-192.
[5]中华医学会精神利一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3(04):10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