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功能检查法
视功能检查(一)、(

光线斜度 • 马氏杆光线条与灯光目标合在一起说明没
有斜视
6.交替遮盖加三棱镜法
• 为他觉的斜视度定量检查 • 先用交替遮盖法检查出患者存在斜度 • 再用三棱镜中和所出现斜度 • 所用三棱镜度即为患者的他觉斜视度
7.眼球运动的检查
• 单眼运动的检查 • 了解单眼某条眼外肌运动的基本功能及代
偿情况 • 双眼运动检查 • 了解双眼眼球在水平、垂直及旋转方向运
动的协调情况,是否不足或过强 • 集合运动和集合近点测定:双眼异向运动
功能状况的检查
• 正常集合近点为6.5cm,超过10cm而无眼 位异常者说明集合功能不全
9.融合功能检查
• 双眼同时视检查:用于视网膜对应状况以 及感觉融像的检查
• 右红左绿 • 融合范围的检查,了解双眼在水平和垂直
方向运用自身运动性融合机制来保持双眼 单视最大异向运动的范围
•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12 月12日 星期六 1时18 分23秒0 1:18:23 12 December 2020
•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1时18 分23秒 上午1时 18分01 :18:232 0.12.12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2/12/
•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12 日星期 六上午 1时18 分23秒0 1:18:23 20.12.1 2
•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2 月上午 1时18 分20.12. 1201:1 8December 12, 2020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视功能检查方法范文

视功能检查方法范文
一,用人工识别视觉功能的检查方法
1、视力测试:
(1)神经视力检查:检查受检者的瞳孔到底是否有反应,并检查视
神经在反射上的反应,如测量生物电图反应。
(2)视力测试:使用量表或台试,测量视力度数(如“手机的视力”)、视力范围(如“看清楚”)、视野(如“看见图像中的小物体”)等。
2、视色分析检查:
(1)定量测试:使用台试,检测视色缺乏的程度,如Ishihara色盲
测试,康氏色觉分类测试,如:用13对红绿色盘检测视色盲的程度。
(2)定性测试:给受检者看一组散发出不同色光的图片,需要受检
者按照视色受损的程度,把所见颜色和正确的颜色进行对比,以评定视色
受损的程度,如Colour Vision Test(C.V.T)(CVT)。
3、色觉域检查:
(1)色觉域线检查:使用台试,测量色觉域在不同方向上的视觉范围,如Lambert色觉域线检查。
(2)色觉域网检查:使用带有划线的色带和网格,测量受检者的色
觉域,如Toledo色觉域网检查。
4、景深检查:
(1)用测距画笔进行测量,根据受检者手中画笔的移动范围和变化,检测受检者视力的景深,如Sheridan测距画笔检查。
视功能检查流程详解

视功能检查流程详解视功能检查是指通过专业仪器设备对人的视觉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和量化分析的过程。
主要通过对视力、调节能力、眼球运动、眼位、立体视觉等方面的检测,以了解人眼的健康状况和各种视觉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视功能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视觉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辅助措施。
1.病史询问和初步评估:检查前首先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眼镜佩戴情况、以前的视觉问题等。
同时,医生会对患者的眼镜进行初步测量,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视功能检查。
2.视力测量:视力测量是视功能检查的基本内容。
常见的视力测量方法包括使用近、远视力表对患者的视力进行评估。
通过测量患者的视力,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有无近视、远视、散光等问题。
3.调节能力检查:调节能力检查主要是对患者的调节功能进行评估。
通过使用调节仪器,医生可以对患者的近距离调节、远距离调节、眼轴调节等功能进行测量和分析。
同时,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调节灵敏度和调节幅度,以判断患者的调节能力是否正常。
4.眼球运动检查:眼球运动检查是对患者眼球运动功能的评估。
医生会通过让患者追随移动物体的运动或让患者进行眼球运动训练,来观察患者的外眼肌运动情况。
此外,通过眼电图等仪器的使用,还可以测量和记录患者的眼球运动数据,如眼球位置、眼震等。
5.眼位检查:眼位检查是对患者眼球位置的评估。
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球位置、眼球相对位置和移动方向等,来判断患者是否有斜视、偏视等问题。
同时,医生还会对患者的眼位进行定量测量,以了解患者眼球位置的具体偏移程度。
6.立体视觉检查:立体视觉检查是对患者立体视觉功能的评估。
常见的立体视觉检查方法包括立体视觉图形测量、立体视觉颜色测量等。
通过这些检测方法,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立体视觉能力,如立体视觉敏感度、立体视觉深度等。
7.结果分析和诊断:医生在完成视功能检查后,会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比较患者的检查结果和正常值,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视功能异常或视觉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视功能检查方法

BCC调节反应
全矫屈光不正,眼前放置±0.50D交叉圆柱镜,40CM看近交叉视标 卡,询问被测者看到的十字交叉线是横线清还是竖线清。横线黑+正 片,调节滞后;竖线黑+负片,调节超前。注意事项:不开近用灯, 测量由0到±0.50,时间不超过15S,只问清晰度,不管颜色,标明± 号。
检查目的
最大调节力 NRA:调节放松的能力 PRA:调节紧张的能力
调节速度 调节使用的精准程度
正视眼看眼前33cm,应刺激1/0.33=3D。3D——调节使用的正好, 调节反应正常;2D——调节用的少,调节滞后;4D——调节用的 多,调节超前。
集合灵活度
全矫屈光不正,用棱境反转拍(3▲和12▲)看小动物竖尺,先放3 ▲,问看到几个竖列,翻转到12▲,问看到几个竖列,从1个竖列变 为2个为一次,记录一分钟内能看多少个来回,超过15次为正常。
AMP调节幅度(移近法)
全矫屈光不正,40CM处盯着下动物竖尺视标E(或最好近用视力上一 行单个视标),往眼前移动,直到视标持续模糊为止,再退回到清晰 点停止,记录此时的距离。如20CM,计算公式为:D=1/0.2 M =5D , 此时调节幅度为5D
NPC集合近点 正负相对调节 Flipper调节灵活度
全矫屈光不正,40CM处盯着小动物竖尺,往眼前移动,看到注视物 由1个变成2个的时候,记录一下此时的距离,有眼镜的在此数值基础 上+2.7CM,没有眼镜的+1.5CM,即为集合近点。
全矫屈光不正,用±2.50D的反转,看40CM处20/30的视标卡(快速 检测法)正相对调节<-2.50D,调节不足,调节不持久;负相对调节 <+2.50D 调节过度,放松不下来
视功能检查法范文

视功能检查法范文
1、正常视力检查:是指受试者以把一定距离的其中一特定标准字号
的字或符号能视觉识别的能力。
根据检查结果,将正常视力分为单眼视力、矫正视力、比较视力、双眼视力和视力表等。
2、配镜检查:是指受试者感知到的改善视力水平,通过给受试者戴
上特定的眼镜或接受其他效果的治疗改善视力。
3、视物检查:是指受试者识别其中一视野范围内的物体或图像,它
可以帮助评价视觉系统的视野范围和清晰度。
4、眼轴长度检查:是指测量眼睛的长度,是评估眼睛结构的非常重
要的检测方法。
5、眼压检查:是通过检测眼泪室镜室压力的测量,来评估眼部疾病
的风险和病理损伤。
6、视动检查:是评价受试者眼球及其肌肉的运动能力及功能状态的
诊断技术,包括追踪运动、对视运动和调节运动等。
视功能检查流程图

视功能检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一、视功能检查流程:二、视功能检查的控制要点:(一)远距离部分的检查:1.同时视、融像功能检查:(配合Worth四点视标)R=红片,L=绿片。
双眼应能同时看到全部四点视标为正常,(R应看到垂直向上棱形和下方圆形视标,L应看到水平向两绿色十字视标。
)若只能看到两点或三点为单眼抑制,若能看到五点为复视。
2.立体视功能检查:(配合二、四立体视视标)R=135偏光,L=45偏光。
二视标R应看到上右下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L应看到下右上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双眼应看到点线分割的单竖线,并根据竖线上凹下凸延缓做出判断。
(上凹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内斜视;下凸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外斜视。
)四视标应依次按上、右、下、左线条与中央点相比,根据凸起情况作定量分析。
若上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若右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2,;若下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5,;若左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0,。
(一般情况下,瞳距越大,立体视锐越小,所获得立体视范围越大。
)3.影像不等功能检查:(配合水平、垂直对齐试验视标)R=135偏光,L=45偏光。
R应看到上、右半框和中央圆点,L应看到下、左半框和中央圆点。
双眼观察水平、垂直对齐视标是否有框差。
(对齐视标每相差一框,影像不等超7%,反复几次都差一框即为影像不等。
)4.眼位检查:4.1弥散圆(十字环形)视标:R=红片,L=绿片。
观察弥散圆(十字)视标分离情况,可用相反方向棱镜量值直至视标回归原位。
(其中,十字环形视标可参考量值:十字位移在内圈内约为1△,位移至内圈约为2△,位移至外圈约为3△。
)4.2马氏杆及点光源视标:R=水平马氏杆,L=“0”。
双眼应看到点与竖线的分离情况。
点线重合眼正位,竖线在点的右方(内隐斜);竖线在点的左方(外隐斜)。
R=垂直马氏杆,L=“0”。
双眼应看到点与横线的分离情况。
横线在点的上方(下隐斜);横线在点的下方(上隐斜)。
视功能检查的方法

0.25D,直至患者报告视标变模糊而且持续 保持模糊为止。退回+0.25D,记录数值。
负相对调节NRA
• 注意:如果老视患者观察此距离时,视标 为模糊像,应先检测BCC,再测此值。
• 正常值:+2.25~+2.50. • 检测是否过矫
调节反应BCC
调节幅度AMP
• 人眼通过增加晶状体屈光度的办法,来完 成看清近处物体的要求,这种在看近处物 体时晶状体屈光度增加的现象,叫做调节。 人类调节力的大小因年龄、身体状况而各 有不同。调节力的减弱,意味着调节范围 的减小、调节近点的远移,使观察近处物 体的清晰度越来越低,严重影响患者的阅 读需求。所以调节功能的正常与否 ,直接 影响着被检者的视觉质量,使调节功能的 测定成为视功能检查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判断患者调节力的大小最常用的指标为调 节幅度。
• 恢复点:视网膜侈开逐渐减少,患者又能 运用辐辏系统达到双眼单视。
远距水平融合范围的测定
• 远视力全矫,正确的瞳距 • 先BI,后BO • 单个比最佳视力好一行的视标 • 双眼前放置棱镜,0位于垂直,箭头指向0。 • 以2∆/s的速度加入棱镜 • 记录视标模糊、变成2个和恢复成1个的数
值。
近距水平融合范围的测定
• 再测双眼。
调节幅度AMP
• 2、移远法:屈光不正全矫,照明,单眼, 将近用视力表至于患者的近点以内,患者 注视最好视力上一行视标,将近用视力表 逐渐向顾客移远,直到报告视标清楚,记 录到眼镜平面的距离,该距离的倒数为调 节幅度。(结果偏低)
调节幅度
• 3、负镜片法:矫正双眼屈光不正,拉下近 用视力表杆固定近用视力表盘于40cm,打 开近用视力表,保证良好的照度。患者的 近用瞳距,遮盖左眼,检查右眼。瞩患者 注视视力表中最好视力上一行的视标 ,在 患者眼前以-0.25D为一档缓慢增加负镜片, 直到患者所看的视标变模糊,而且持续模 糊不能恢复清晰为止,记录增加的负镜度 数。调节幅度等于增加的负镜度数绝对值 加上由40cm处的视标所促发的2.5D的调节 量。
视功能检查法

精选版课件ppt
30
视功能检查
视野
病理性视野
1. 向心性视野缩小 常见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晚 期、球后视神经炎(周围型)、周边视网膜脉络膜炎等。还 有癔症性视野缩小,色视野颠倒、螺旋状视野收缩等现象。
2.偏盲 以注视点为界,视野的一半缺损称为偏盲。 它对视路疾病定位诊断极为重要。
(1)同侧偏盲:多为视交叉以后的病变所致。有部分 性、完全性和象限性同侧偏盲。部分性同侧偏盲最多见, 缺损边缘呈倾斜性,双眼可对称可不对称。上象限性同侧 偏盲,见于颞叶或距状裂下唇的病变;下象限性同侧偏盲, 则为视放射上方纤维束或距状裂上唇病变所引起。同侧偏 盲的中心注视点完全二等分者,称为黄斑分裂,见于视交 叉后视束的病变。偏盲时注视点不受影响者称为黄斑回避, 见于脑皮质疾患。
视标的种类,常见的有“E”形,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 还有Landolt带缺口的环形视标,儿童使用简单图形等。
精选版课件ppt
4
视功能检查
视力
国际标准视力表 国际标准远视力表和我 国徐氏设计的近视力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普遍 地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是以E字为视标,其 笔划宽度与间隔均为1分视角,视标E的边宽为 5分视角,缺口宽度为3分视角,视标排列共12 行,视标的递增率为调合级数,视力为等差级 数(0.1~1.0),以小数记录。
交替遮盖试验 单眼患病时,可以发现患眼:遮盖患眼时患儿无 反应,遮盖健眼时患儿则躁动不安,并试图移去 或躲避遮盖物。
• 注意事项
幼儿合作性差,上述方法不能对其视力进行精确检查,仅可初步 了解其视力状况
VEP可提供客观性检查结果
精选版课件ppt
20
视功能检查
视野
视野定义及分类 视野(visual field)指眼向正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