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印染技术

合集下载

印染新型染色加工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一)

印染新型染色加工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一)

印染新型染色加工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消费者对纺织品品质要求的提升,印染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印染技术,其高污染、高能耗的问题成为了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因此,开发新型的染色加工技术,提高印染品质、降低环境污染已迫在眉睫。

二、工作原理新型染色加工技术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结合纳米技术和生物酶技术,致力于实现高效、环保的染色过程。

1.纳米技术应用:通过纳米材料的使用,改善染料的渗透性和分散性,提高染色的均匀性和速度。

同时,纳米材料能够显著降低染料的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生物酶技术应用:生物酶在染色过程中能够催化染料与纤维的结合,提高染色效果。

同时,生物酶具有专一性,可以针对不同的染料和纤维进行优化,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

3.数字化控制系统:通过数字化控制系统,实现染色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这不仅能提高染色的精度和效率,还能减少人工操作失误,提高产品质量。

三、实施计划步骤1.技术研究:进行新型染色加工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室验证,确定技术的可行性。

2.设备改造:对现有的印染设备进行改造,以适应新型染色加工技术的需求。

3.工艺优化: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对染色工艺进行优化和调整。

4.试点工程:在部分工厂进行试点工程,收集实际运行数据,对技术进行验证和改进。

5.推广应用:在试点工程成功后,对新型染色加工技术进行全面推广和应用。

四、适用范围新型染色加工技术适用于各种纺织品的印染加工,包括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以及涤纶、尼龙等合成纤维。

同时,该技术也适用于对现有印染工艺的改造和升级。

五、创新要点1.纳米技术与生物酶技术的结合:这是新型染色加工技术的核心,通过两者的协同作用,实现了高效、环保的染色过程。

2.数字化控制系统:通过数字化控制系统,实现了染色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染色的精度和效率。

3.环保理念贯穿整个过程:从染料的选择到废水的处理,都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减少了环境污染。

新型染整加工技术

新型染整加工技术

新型染整技术印染行业是纺织品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得行业。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关注,染整行业中出现的一些高新技术,包括喷墨印花、等离子体技术、生化酶技术、微胶囊技术和功能染料等,对它们的作用原理、应用方法、加工特点作了较简单的介绍,并介绍了这些高新技术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价值。

1、喷墨应刷原理:油墨泵以一定的压力,把油墨从喷嘴喷射出来,形成连续的墨流,这股墨流在印刷头中充有高电压的金属管中获得静电,成为排列有序的墨滴流。

调节油墨泵的压力和电压的幅度,以产生尽量多的微墨滴,当墨滴流通过高压电管道时,微墨滴被充电,而大墨滴并不充电。

充电信号一旦去除,被充电的微墨滴,在偏转电极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偏转,形成印刷的油墨束,射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

不充电的墨滴不发生偏转,由油墨系统回收再利用。

同步彩色喷墨印刷机的接口,能接受彩色图象终端、彩色电视机、彩色扫描器送来的色光三原色信息并可存储,也可以由色彩转换器,转换成色料三原色及黑色的信号,再用灰度控制器控制中性灰,经灰度控制器的四种颜色信号,分别送到相应颜色喷头的电极上,控制油墨的喷射量。

应用:喷墨印刷的分辨率很高,印刷质量接近于照片。

因此,喷墨印刷能够制作彩色透明或不透明的图片,也能制作书刊、报纸校样以及彩色图象校样等,如果将喷墨印刷机接于通讯设备,还可进行远距离图文的传输。

由于喷墨印刷机的幅面越来越宽,近年来利用喷墨印刷机制作大幅面的印刷品被广泛地应用于广告宣传画等,因此,喷墨印刷的用途愈来愈广。

2、低温等离子体:概念:低温等离子体是继固态、液态、气态之后的物质第四态,当外加电压达到气体的着火电压时,气体分子被击穿,产生包括电子、各种离子、原子和自由基在内的混合体。

应用:羊毛的等离子体改性:低温等离子体用于羊毛纺织品的研究进行了大量工作,特别是用于改善羊毛织物的防毡缩性,此外,也用于改善它的染色性能和脱脂性能等方面,采用的等离子体可以通过辉光放电或电晕放电等多种方式。

印染新型染色加工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二)

印染新型染色加工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二)

印染新型染色加工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消费者对纺织品品质要求的提高,印染技术作为纺织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其技术优化与升级对于提升纺织品附加值及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印染技术由于工艺流程长、能耗大、污染严重等问题,已不能适应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因此,开发新型染色加工技术,提高印染品质和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成为纺织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工作原理新型染色加工技术基于生物酶工程、纳米技术及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旨在实现高效、环保的印染加工。

其工作原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酶工程的应用:利用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优化传统印染工艺中的化学反应,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纳米技术的应用:通过纳米材料对染料的载体作用,提高染料的上染率和鲜艳度,同时增强纺织品的抗磨损性能。

3.信息技术的引入: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实施计划步骤1.技术研究与开发: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包括生物酶的选择与优化、纳米材料的制备及表面改性、信息技术集成与应用等。

2.实验验证: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新型染色加工技术的效果进行验证,确保技术的可行性。

3.中试推广:选取部分企业进行中试,进一步验证技术的工业化潜力,同时收集反馈,优化技术。

4.推广应用:在取得良好效果后,进行大规模推广,促进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适用范围该技术适用于棉、麻、丝、毛等各类纺织品的印染加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同时,对于不同品质、颜色和图案的纺织品,可以通过调整生物酶、纳米材料和信息技术等参数,实现个性化的定制需求。

五、创新要点1.生物酶工程的引入:打破了传统印染工艺依赖于大量化学试剂的局面,实现了生物酶在印染工艺中的应用。

2.纳米材料的应用:将纳米材料引入印染工艺,提高了染料的上染率和鲜艳度,同时改善了纺织品的性能。

3.信息技术的集成: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到印染工艺中,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

印染低盐或无盐染色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一)

印染低盐或无盐染色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一)

印染低盐或无盐染色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印染行业面临着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减少环境污染,印染行业亟需开发一种低盐或无盐染色技术。

本方案旨在为印染行业的产业结构改革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二、工作原理本方案涉及的印染低盐或无盐染色技术主要通过改进染料和助剂的配方,以减少盐的用量或完全替代盐。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优化染料配方:通过选用高效、环保的染料,如活性炭、酞菁等,减少对传统无机盐(如氯化钠)的依赖。

2.创新助剂设计:开发新型助剂,如离子液体、有机溶剂等,以实现盐的替代或减少盐的用量。

3.工艺流程再造:对染色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如采用微波、超声波等新型染色方法,缩短染色时间并降低能源消耗。

三、实施计划步骤1.实验室研究:在实验室环境中,对优化后的染料和助剂进行性能测试,验证其可行性。

2.中试阶段: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中试规模的生产线,进一步验证技术的工业适用性。

3.推广应用:经过中试阶段的验证后,将技术推广至实际生产线,并进行长期运行测试。

4.产业化推广:在确保技术成熟并获得市场认可后,进行大规模产业化推广。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各种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以及涤纶、尼龙等合成纤维的染色加工。

五、创新要点1.采用了新型环保染料,具有高上染率、低污染的特点。

2.开发了新型助剂,实现了盐的替代或减少用量。

3.通过工艺流程再造,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能源消耗。

4.本方案为印染行业的产业结构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六、预期效果1.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盐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2.提高产品质量和染色效率,满足市场需求。

3.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4.为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推动力。

七、达到收益通过本方案的实施,企业将获得以下收益:1.减少生产成本:由于减少了盐的用量或完全替代了盐,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成本。

2.提高产品质量:使用新型环保染料和助剂,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染色效果。

印染行业的十二项新技术简介

印染行业的十二项新技术简介

印染行业的十二项新技术简介
1、无水染色技术正在完善
主要优点是无水、无需助剂、无需烘干、染色时间短、无需后处理。

2、彩色激光转印凸显个性化
主要优点是印刷速度快,没有印刷起定量的限制。

3、喷射印花正在兴起
主要优点是生产周期短,图案处理灵活,不需要制版,有利于环保。

4、微波远红外染色适宜化纤
主要优点是染色时间短,节约能源,织物色牢度、色泽提高。

5、超声波印染有望突破
主要优点是可加速织物湿加工的速度,改善织物质量,节约能源,优化环境。

6、新颖的爆震波染色技术
主要优点是高浓度、低浴比、减少污水排放。

7、无纸转移印花等待推广
主要优点是降低成本,避免造纸的环境污染,无废水排放。

8、天然糊料印花节水显著
主要优点是用水量少,易清洗,易降解,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9、纳米涂料技术方兴未艾
主要优点是色浆触变性良好,涂料色浆透网性和印制花纹清晰度改善,色牢度提高。

10、电化学染色有利环保
主要优点是节约化学药剂,水耗极少,污染减少。

11、生物酶处理技术日趋普及
主要优点是整理效果永久,加工对环境污染低。

12、等离子在前处理中优势明显
主要优点是非常干净,能量有效利用率和处理均匀性很高。

本文由中国标识网收集整理,更多信息请访问标识商学院。

纺织行业智能化纺织印染技术方案

纺织行业智能化纺织印染技术方案

纺织行业智能化纺织印染技术方案第一章:智能化纺织印染技术概述 (2)1.1 智能化纺织印染技术发展背景 (2)1.2 智能化纺织印染技术发展趋势 (3)第二章:智能设计系统 (3)2.1 设计软件选型与定制 (3)2.2 设计流程智能化优化 (4)2.3 设计数据管理与分析 (4)第三章:智能生产管理系统 (5)3.1 生产计划与调度 (5)3.1.1 生产计划编制 (5)3.1.2 生产调度优化 (5)3.2 生产过程监控与优化 (5)3.2.1 生产过程实时监控 (5)3.2.2 生产过程优化 (5)3.2.3 质量管理 (5)3.3 生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6)3.3.1 数据采集与处理 (6)3.3.2 数据分析与应用 (6)3.3.3 决策支持系统 (6)第四章:智能印花技术 (6)4.1 数字印花技术 (6)4.2 喷墨印花技术 (7)4.3 印花过程智能化控制 (7)第五章:智能染色技术 (7)5.1 染色工艺智能化优化 (7)5.1.1 工艺参数优化 (7)5.1.2 工艺流程优化 (8)5.2 染色设备智能化升级 (8)5.2.1 设备自动化升级 (8)5.2.2 设备智能化改造 (8)5.3 染色过程监控与质量控制 (8)5.3.1 过程监控 (8)5.3.2 质量控制 (8)第六章:智能后整理技术 (8)6.1 后整理工艺智能化优化 (8)6.2 后整理设备智能化升级 (9)6.3 后整理过程监控与质量控制 (9)第七章:智能仓储与物流系统 (10)7.1 仓储管理系统 (10)7.1.1 系统概述 (10)7.1.2 系统架构 (10)7.1.3 系统功能 (10)7.2 物流配送系统 (10)7.2.1 系统概述 (10)7.2.2 系统架构 (11)7.2.3 系统功能 (11)7.3 仓储物流数据分析与优化 (11)7.3.1 数据分析 (11)7.3.2 优化策略 (11)第八章:智能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 (12)8.1 质量检测设备智能化升级 (12)8.2 质量控制过程优化 (12)8.3 质量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12)第九章:智能化纺织印染安全与环保 (13)9.1 安全生产智能化管理 (13)9.1.1 安全生产概述 (13)9.1.2 智能化监测与预警 (13)9.1.3 智能化应急处理 (13)9.1.4 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 (13)9.2 环保生产智能化优化 (13)9.2.1 环保生产概述 (13)9.2.2 智能化节能减排 (13)9.2.3 智能化资源循环利用 (13)9.2.4 智能化环保管理 (14)9.3 环保监测与预警系统 (14)9.3.1 环保监测系统 (14)9.3.2 环保预警系统 (14)9.3.3 环保信息平台 (14)第十章:智能化纺织印染项目实施与推广 (14)10.1 项目规划与实施 (14)10.2 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 (14)10.3 项目评估与持续改进 (15)第一章:智能化纺织印染技术概述1.1 智能化纺织印染技术发展背景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纺织行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与机遇。

环保印染新技术介绍

环保印染新技术介绍

环保印染新技术介绍各国科学工作者经过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一些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新工艺和新设备被开发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印染业的环保水平。

1、超声波印染技术超声波是一种频率超出人类听觉范围的声波,具有机械效应、热效应和空腔效应,超声波弹性振动具有分散、脱气及扩散功能。

使用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的振动可以粉碎染液中的染料粒子,增加洗涤剂的表面活性,改善乳化液和胶体溶液的安定性,在染整工艺中如退浆、煮练、漂白、水洗和染色中使用,可提高化学药剂的扩散速度,活化和加快反应进行。

2、纳米涂料技术涂料印花因其工艺简单、仿色准确、无需水洗、符合环保要求而在染整行业广泛应用,此类产品在国外的比重已超过了50%。

然而,涂料印花也存在花纹清晰度差、色牢度及日晒牢度较低、手感偏硬等缺陷。

在进行涂料印花时,只要添加0.3%纳米级硅基氧化物,即可获得很好的效果。

色浆触变性良好,涂料色浆透网性和印制花纹清晰度明显改善,膜的强度、弹性、耐磨性和耐水性增加,从而提高了相关的色牢度。

3、电化学染色精漂技术德国Krantz公司推出了电化学染色机(ElectrochemicalReductionDyeingEquip-ment),当采用还原、靛蓝、硫化等染料进行染色时,可以不采用传统工艺所使用的烧碱、保险粉等药剂,而是通过电化学方法,将染浴介质回用,使得上述染料还原。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节省了80%的化学药剂,水耗几乎为零,大大减少污染。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发明的电化学装置,主要用于无污染的精练与漂白。

其基本原理是电极的阴极释放碱液,进行漂白与丝光,而阳极则产生酸,以中和残余的碱,可以杜绝废液的排放。

4、生物酶煮练和整理技术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用于对各类织物进行煮练和整理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同时,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像传统使用的碱产生有害副产品,排放也不会污染环境。

各类的酶有不同的用途:“淀粉酶”特别适用于色织布退浆;“蛋白酶”适用于羊毛的防毡缩整理和丝绸的酶精练;“纤维素酶”可用于靛蓝牛仔服的酶洗和棉、Tencel、粘胶、黄麻、亚麻及其混纺织物的生物整理;“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混合使用可去除棉织物上的棉籽壳并提高白度。

印染加工新技术

印染加工新技术

新型印染加工技术绿色染整加工已经成为我国纺织行业关注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关于绿色染整工艺的研究和开发浪潮高涨,一些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新工艺被开发出来,极大的提高了印染业的环保水平。

本文对此进行简要介绍。

1生态前处理工艺1.1冷轧堆前处理工艺常规的前处理需要经过退浆、煮练、漂白和丝光等工序,工序长,耗能多,加工时间长。

采用高效前处理助剂,适当增加助剂的浓度。

采用高效设备加工,可以大大缩短处理时间,并能减少助剂和水的用量。

目前较为常用的是冷轧堆前处理工艺。

冷轧堆工艺是指在室温条件下将退浆煮练漂白合并成一道工艺的前处理工艺方法,它解决了常规煮练工艺中经常产生的折子、卷边、擦伤、纬斜等疵点。

在常温条件下,将碱和双氧水、稳定剂、精练剂等混合的处理浴对布进行浸轧,上卷,然后包裹密封在室温下堆置。

工艺流程短、设备少,结构简单、投资不大,室温能源消耗少。

采用此工艺可以节约三分之一以上的能源和时间,减少三分之二的污水量。

1.2生物酶前处理技术生物酶是一种无毒、环境友好的生物催化剂。

生物酶用于染整加工业具有很多优越性:(1)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无毒无害;(2)处理需要的条件(温度、pH值等)较温和;(3)用量较少;(4)反应后释放的酶可以进一步催化另一反应;(5)处理产生的废水可以生物降解。

以生物酶取代烧碱进行前处理,可大幅度减低排出废水中的COD值,经实验结果表明,由19000mg/L降到800mg/L,同时可减少10%的烧碱用量。

1.2.1生物酶退浆生物酶应用于染整工业最早是从织物退浆开始的,目前仍然是去除织物上淀粉浆料的重要方法。

染整加工退浆的淀粉酶主要有α-淀粉酶、β-淀粉酶等,使用温度50~70℃,pH=6~7左右。

目前用于退浆的淀粉酶主要向高温高效方向发展。

高温淀粉酶不仅可以提高退浆效率,而且可以同时去除混合浆料中的PVA 等化学浆料,简化工艺流程,减少污水排放。

1.2.2生物酶精练棉织物精练的主要目的就是去除棉织物的天然杂质,为后续染色、印花、整理加工创造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湿度较高时毛织物易折皱,消除形成折皱的作用力后 折皱仍会保留下来;
传统的抗皱整理方法:将毛织物在一定湿热条件下处
理一定时间,再通过在纤维上形成交联或树脂沉积,将 热处理的效果固定下来使其回复性提高。
当织物再次遇水或蒸汽压烫后便会消失,并且树脂处理
的毛织物会失去原有的手感风格。
2021/2/2
22
3.影响防缩抗皱整理的主要因素
的-NH2、-SH、-OH等形成化学键交联的PU
及树脂混合物,包括分子间形成交链键和能自身缩
聚形成网状高聚物覆盖在纤维表面的多种树脂的
混合物,以限制羊毛大分子的移动,同时再添加高
效柔软剂,以降低羊毛纤维之间的摩擦阻力,提
供或增加羊毛的弹性恢复功,,从而达到提高织物
2021/2抗/2 皱性能之目的。
24
2021/2/2
23
(3)由于羊毛纤维表面张力很低,而一般树脂的表面 张力都很高,使得树脂难以渗透到纤维内部并形成 牢固的化学键交联。
防止方法:
(1)剥去羊毛表面鳞片;
(2)强化剥鳞后的洗涤;
(3)用具有较低表面张力的整理剂进行抗皱整理。
从此思路出发,先氧化剥鳞再进行抗皱整理。
整理剂可选择具有交联性质,能与羊毛纤维大分子上
1.分析与讨论
2021/2/2
7
一、羊毛纤维结构特征
2021/2/2
8
1.1羊毛纤维截面示意图
2021/2/2
鳞片层
9
2021/2/2
10
鳞片层 皮质层 细胞层
2021/2/2
羊 毛 鳞 片
11
处理后的羊毛鳞片
2021/2/2
12
1-2羊毛纤维结构形态
2021/2/2
13
1.3 羊毛大分子内形成的 螺旋卷曲构型支链
3.1鳞片对整理剂进入的影响因素:
(1).鳞片层中含有疏水性的、并对化学药剂具 有很强抵抗能力的类脂物质,它的存在对纤维 起保护作用,使一般的抗皱整理剂难以渗透到 纤维内部,不能与纤维形成牢固交联。
(2)选用的树脂不具备与羊毛纤维形成牢固交联 的基团,如用于纤维素纤维抗皱整理的树脂就 不适用于毛织物抗皱整理。
❖ [5] 韦海林.混纺呢绒染整工艺路线探讨[J]甘肃轻纺科技,1994(2):
23-25.
❖ [6] 薛迪庚.织物的功能整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 [7] 荫怡芬.精纺毛织物机可洗整理的探讨[J].纺织科学研究,2002,(1):27.
❖ [8] 蒋少军,吴红玲.羊毛衫机可洗工艺技术的探讨[J].中国商,2002,(5):31.
9-11 ❖ [23] 新型水系聚氨酯抗静电剂的制备和应用朱建平,印染助剂1998(4)16-
18 ❖ [24] 自交联型防水透湿水性聚氨酯织物涂层剂的研制,马访中 吴燕萍 华载文
《印染助剂》2002(6);17-20
❖ [25] Jackson MB etal.,An Approach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Isoyanate-Terminated Prepolymers. Anal.Chem.1972,44(6);1074. [26] Rushforth MA etal. 13-The Curing of Sirolan BAP Treatments on wool Fabrics. J. Text. Inst. 1980.7l (3);121 [27] 丁伟峰等,水溶性聚氨酯的制备.聚氨酯工业,1991,(3);13 [28] 何蓉蓉等,水性聚氨酯羊毛防缩剂的研制及应用,杭州化工,1991,(4):1 2[02291/]2/张2 勇力,羊毛衫防缩剂MH的合成及应用.安徽化工,1990,(3);31 5
2021/2/2
18
纤维素纤维的形态结构(对照)
棉纤维的形态结构

腰子型
麻纤维的形态结构
竹 节
2021/2/2
end19
蚕丝结构和性能(与羊毛对照)
蚕丝形态结构、超分子结构、分子结构示意: (SCAN)
形态结构 分子结构β-折叠链
蚕丝组成:丝素70~80%,丝胶20~30%,其他杂质:少量。
与羊毛区别:1、组成-C、H、O、N,硫很少。
低pH值时:
高pH值时:
pH内>pH外
酸碱浓度高、 或盐多时,内外pH一致。pH内<pH外
-NH3+
-COO-
H+
OH-
2021/2/2
21
2.羊毛纤维防缩及抗皱机理
由多种氨基酸以一定顺序通过酰胺键连接起来;
在蛋白质大分子上含有等当量的氨基和羧基;
蛋白质中的多肽链在空间按一定的几何形态折叠和卷
曲,并依靠主链及侧链上的各种基团相互作用,如氢键、 盐键、二硫键和疏水基等维系。
2021/2/2
3
其它参考文献
❖ [1] 吕淑霖.毛织物染整[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2.
❖ [2] 上海毛麻纺织工业公司.毛纺织染整手册[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
1983.
❖ [3] 上海市毛麻纺织工业公司.毛织物染整[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
1987.
❖ [4] 陶乃杰主编.染整工程[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1.
❖ [9] 张善.高级丝光防缩绒线的工艺设计及生产实践.上海毛麻科技,

2001.(1):17-23
❖ [10] 何新杰。毛织物的丝素整理剂防缩整理 .毛纺科技,2000,(2):34-36
❖ [11] 林子务,刘菁,叶文祥等.毛织物的防毡缩整理.广西纺织科

技,1998,27(2):24-27
❖ [12] 贾秀平.羊毛纤维的防缩及染色.北京纺织,21(6):37-39,
2021/2/2
羧基离解放出
质子【H+】
羰基
14
1.4羊毛纤维基本性质
2021/2/2
15
1.5羊毛纤维化学性质
2021/2/2
16
2021/2/2
17
纤维素分子结构式
结构特点:
1) 环上三个—OH,反应活性点
2) 环间—O—,酸分解之,碱稳
3) 链端:有一隐-CHO,M低还原性
4) 链刚性,H-键多,强度高
印染技术蛋白质纤维染整-源自-羊毛织物整理2021/2/2
1
蚕丝纤维染整

(机织物、针织物 )
❖ 蛋白质纤维染整

羊毛纤维染整

(机、针织物绒线、毛衫)



2021/2/2
2
主要参考书目:
❖ 1.蛋白质纤维制品的染整 周庭森等 纺织出版社 ❖ 2.染整工艺(第二册)沈淦清 高等教育出版社 ❖ 3.毛纤维新型整理技术 姚金波等 中国纺织出版社 ❖ 4.毛织物染整理论与实践 孔繁超等 纺织出版社 ❖ 5.毛纺织技术 北京毛纺织研究所 ❖ 6.毛和仿毛产品染色与印花 滑钧凯 纺织出版社
❖ [13]《聚氨酯树脂》李绍雄 朱吕民编著P579
❖ 2[01241/]2/2聚氨酯型芳香微胶囊整理剂的研制及其应用,曹虹霞 高来宝《全国 4

后整理五届论文集》
❖ [15]《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陆彬编著1998 p206
❖ [16] USP5656701/1997/8/12 ❖ [17]《聚氨酯胶粘剂》李绍雄 刘益军 编著/1998 P219 ❖ [18]《聚氨酯树脂及其应用》李绍雄刘益军 编著/2002 P399 ❖ [19] 水溶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在丝绸整理上的应用,刘建薪 华载文《印染》
2001/第3期;36 ❖ [20] 聚氨酯防水透气涂层织物的进展,王炜 华载文,《印染》98年第10
期;47 ❖ [21]高耐静水压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织物涂层剂的研制,李海北等《印染助
剂》2004(1)45-47 ❖ [22] 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和应用,姜炜、解如阜、张钧,印染助剂1989/3;
2021/2/2
2、β-折叠构象多,无∝-螺旋构象,结晶与非晶。 20
蛋白质性质
﹡蛋白质两性性质:
H+3N-P-COOH OH- H2N-P-COOH OH- H2N-P-COO-
H+ H+3N-P-COO- H+
等电点:蛋白质分子上正、负电荷数量相等时溶液的pH值, 不会向电极移动。羊毛的~: 4.2-4.8, 桑蚕丝的~:3.5-5.2。等电 点时纤维溶胀、溶解度最低。
3.2羊毛鳞片毡缩及其防缩示意图
毡缩形成
填充防缩剂
2021/2/2
羊毛纤维相互 之间的移动,
导致毡缩; 加入助剂可 达到防缩目的
25
羊毛织物整理
一、羊毛纤维
1.结构特征:
2.防缩及抗皱机理
3.影响防缩抗皱整理的主要因素
4.纤维热性能:
二、羊毛织物的常规整理过程
1.毛织物的湿整理
2.毛织物的干整理
3.羊毛服装耐久性褶皱的处理
420.2羊1/2/2 毛织物整理及其测试方法
6
三、羊毛整理用PU的基本性质
1.结构特征: 2.应用基本条件及效果: 四、PU整理及其交联理论研究 五、其它工艺因素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