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厂管理制度
食品加工厂管理规章制度条款7篇

食品加工厂管理规章制度条款7篇食品加工厂管理规章制度条款7篇食品加工厂管理规章制度条款精选篇11、餐饮行业应当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一次性餐用具等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等)的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所购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采购食品原材料必须到许可证照齐全有效、有相对固定场所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订购学生集体用餐(含学生饮用奶)须到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
向固定供货采购食品的,宜签订采购供货合同。
3、应当建立台账(采购记录)。
按格式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持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清单或发票。
4、应当按照产品品种、进货时间先后次序有序整理、保存代购记录及相关资料,记录、票据的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5、采购食品时应进行感观检查,不得采购腐败变质、掺杂掺假、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有毒有害、有异味、超过保质期期限的食品及原料,以及外观不洁、破损、包装标签不符合要求或不清楚、来源不明、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水产及其制品加工食品。
6、未包装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标签要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42、47、48和66条的规定。
食品加工厂管理规章制度条款精选篇21、按照卫生许可审查时功能用房的定位进行食品加工操作,不得随意变更,不交叉使用。
功能用房配备合理、名称统一。
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粗加工间(区)、切配间(区)、烹调间(区)(含蒸煮间)、洗消间(区)(或洗涤间、消毒间)、备餐间(区)。
粗加工间、切配间、烹调间应配有可密闭的干湿垃圾桶。
一个工作单元结束后,及时清除。
2、加工后的原料、半成品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在相应的食品架上(或容器内),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避免污染。
砧板立式存放,做到无霉斑,干爽清洁。
3、生熟食品的加工工具及容器分开使用,并有明显区分标志。
各功能间(区)均有盛物架、刀架。
食品加工公司制度管理规定范本

食品加工公司制度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加工公司的规范化管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食品加工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包括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产品质量检验、储存运输、销售服务等环节。
第三条公司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员工的职责、权限和义务,确保食品加工、销售等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公司应加强食品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第二章原材料采购与管理第五条原材料采购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进行,选择具有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的供应商。
第六条采购的原材料应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感官评定、理化指标检测等。
第七条原材料的储存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做到分类存放、防潮、防晒、防虫蛀、防霉变。
第八条原材料的使用应按照生产计划和工艺要求进行,不得使用过期、变质的原材料。
第三章生产过程管理第九条生产过程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和工艺要求进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条生产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确保设备卫生。
第十一条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应进行监控和记录,包括原料进货、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检验、成品出库等。
第十二条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应立即进行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第四章产品质量检验与管理第十三条产品质量检验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进行,包括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
第十四条产品质量检验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十五条产品质量检验结果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库、销售,并及时进行处理。
第五章储存运输与销售服务第十六条成品储存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做到干燥、通风、避光、防潮、防虫蛀、防霉变。
第十七条成品的运输应使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避免阳光直射、高温、潮湿等不利条件。
食品加工厂质量管理制度

食品加工厂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3)1.1 质量管理目标 (3)1.1.1 质量管理目标的定义 (3)1.1.2 质量管理目标的内容 (3)1.1.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概述 (3)1.1.4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内容 (3)1.1.5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和管理 (4)第二章原材料质量控制 (4)1.1.6 采购计划与需求分析 (4)1.1.7 供应商选择与评价 (5)1.1.8 采购合同管理 (5)1.1.9 原材料验收 (5)1.1.10 原材料储存 (5)1.1.11 原材料质量检验 (5)1.1.12 原材料质量改进 (5)第三章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6)第四章产品质量控制 (7)1.1.13 产品标准制定 (7)1.1.14 质量检验 (7)1.1.15 质量改进原则 (8)1.1.16 质量改进方法 (8)1.1.17 质量改进实施 (8)1.1.18 质量追溯概念 (8)1.1.19 质量追溯体系 (8)1.1.20 质量追溯实施 (9)第五章食品安全控制 (9)1.1.21 概述 (9)1.1.2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 (9)1.1.23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10)1.1.24 概述 (10)1.1.25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主要内容 (10)1.1.26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方法 (10)1.1.27 概述 (10)1.1.28 食品安全处理的原则 (11)1.1.29 食品安全处理的主要任务 (11)第六章质量检验与监测 (11)第七章质量问题处理 (12)1.1.30 概述 (12)1.1.31 质量问题分类 (13)1.1.32 问题发觉 (13)1.1.33 问题分析 (13)1.1.35 问题反馈 (13)1.1.36 加强质量管理 (14)1.1.37 优化工艺流程 (14)1.1.38 提升设备水平 (14)1.1.39 加强供应商管理 (14)1.1.40 加强顾客服务 (14)第八章质量培训与教育 (14)1.1.41 质量意识培训的重要性 (14)1.1.42 质量意识培训内容 (15)1.1.43 质量意识培训方式 (15)1.1.44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的目的 (15)1.1.45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内容 (15)1.1.46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方式 (15)1.1.47 质量技能培训的意义 (15)1.1.48 质量技能培训内容 (16)1.1.49 质量技能培训方式 (16)第九章质量考核与奖惩 (16)1.1.50 概述 (16)1.1.51 指标设置原则 (17)1.1.52 制定考核标准 (17)1.1.53 确定考核周期 (17)1.1.54 收集考核数据 (17)1.1.55 实施考核评估 (17)1.1.56 奖励措施 (17)1.1.57 惩罚措施 (17)1.1.58 奖惩原则 (17)1.1.59 奖惩实施 (18)第十章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18)1.1.60 内部审核的定义与目的 (18)1.1.61 内部审核流程的步骤 (18)1.1.62 内部审核结果的分类 (18)1.1.63 内部审核结果处理方法 (18)1.1.64 改进措施的制定 (19)1.1.65 改进措施的实施 (19)1.1.66 改进措施的评价 (19)第十一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监督 (19)1.1.67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概述 (19)1.1.68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条件及流程 (19)1.1.69 认证后的监督 (20)1.1.70 认证后的维护 (20)第十二章质量管理信息化 (21)1.1.71 系统建设背景 (21)1.1.72 系统建设目标 (21)1.1.74 质量数据分析方法 (22)1.1.75 质量数据分析应用 (22)1.1.76 信息安全概述 (22)1.1.77 信息安全措施 (22)第一章质量管理体系概述1.1 质量管理目标1.1.1 质量管理目标的定义质量管理目标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预期成果,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反映了组织对质量的承诺和追求。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4篇)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与管理1. 设立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并明确其职责和权力;2. 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订和修订相关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并进行内部培训;3. 设立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4. 建立质量安全管理档案,包括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培训记录、检查记录等;5. 定期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
三、人员管理1. 严格落实人员岗前培训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和质量安全知识培训;2. 实行健康体检制度,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3. 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责任和职业道德培训,强调食品质量安全意识;4. 建立奖惩制度,对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工作进行考核,并给予奖励或处罚;5. 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确保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安全。
四、设备管理1. 公司应配备适用的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修保养;2. 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3. 配备符合食品生产加工要求的设备,如温度计、计量器等;4. 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验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原料采购和入库管理1. 配备专门的原料采购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确保采购的原料符合相关标准;2. 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商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3. 对每批原料进行质量检验,并记录相应的检验结果;4. 采用先进的原料入库管理系统,确保原料的准确入库和标识;5. 对不合格的原料及时处理和追溯。
六、生产加工管理1. 根据产品的特性制定相应的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和标准作业规程;2. 确保生产加工过程的严格控制和记录,包括温度、时间、工艺参数等;3. 建立原料使用记录,确保原料的使用数量和追溯;4. 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5. 进行生产环境和设备的消毒和清洁工作;6. 建立产品追溯体系,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食品加工厂管理规章制度细则

食品加工厂管理规章制度细则食品加工厂管理规章制度细则7篇拟定食品加工厂管理规章制度细则真的很难吗?制度具有使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惩恶扬善、维护公平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食品加工厂管理规章制度细则,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食品加工厂管理规章制度细则(篇1)为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查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制定定期或不定期卫生检查计划,将全面检查与抽查、问查相结合,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每天在营业后检查一次卫生,检查各岗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改进,并做好卫生检查记录备查。
三、各岗负责人应跟随检查、指导,严格从业人员卫生操作程序,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卫生操作习惯。
四、单位卫生管理人员每周 1-2 次全面现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五、建立加工操作设备及工具清洁制度,各岗位相关人员按规定开展清洁工作,使场所及其内部各项设施随时保持清洁。
用于食品加工的设备及工具使用后应洗净,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进行消毒(推荐的场所、设施、设备及工具的清洁计划见附件5),清洗消毒时应注意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
六、应建立加工经营场所及设施维修保养制度,并按规定进行维护或检修,以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七、品加工经营场所内不得存放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物品,各项设施也不得用作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用途。
八、用化学消毒的设备及工具消毒后要彻底清洗。
已清洗和消毒过的设备和工具,应在保洁设施内定位存放,避免再次受到污染。
九、食品加工操作的设备及工具不得用作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用途。
十、食品用具、容器、包装材料应符合有关卫生标准,无毒无害,便于洗刷、消毒、保洁。
十一、用具每天班前、班后要清洗、消毒一次,运行过程要有序、保持清洁、无污垢、见本色。
食品加工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加工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加工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通用10篇)在现实社会中,制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想学习拟定制度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食品加工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食品加工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一、对采购的食品及原料认真验货,做好登记,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保存。
二、收集索证材料,分类存档,登记台帐。
三、食品及原料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食品库房内不得存有非食品、个人物品、药物、杂物及亚硝酸盐、鼠药、灭蝇药等有毒有害物品。
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及原料,拒收入库。
四、货架上应对每类每批食品严格标明采购日期、产品名称、产地、规格、生产日期及最终保质时限,做到帐、卡、物相符,挂牌存放,并做到先进先出。
五、存放的食品及原料应有包装,并标明产品名称,定型包装食品应贴有完好的出厂标识。
禁止存放无标识及标识不完整、不清晰的食品及原料。
六、经常检查所存放的食品及原料,发现有霉变或包装破损、锈蚀等感官异常、变质时做到及时清出,清出后在专用区域内落地另放并标明“不得食用”等字样,及时销帐、处理、登记并保存记录。
七、保持仓库内通风、干燥,做好防蝇、防尘、防鼠工作,仓库门口设防鼠板,仓库内灭鼠使用粘鼠板,不得采用鼠药灭鼠。
食品加工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2一、仓库基本管理:1、产品必须码放在垫板上,不允许产品直接接触地面(包括散装产品),产品摆放要做到“三齐”,堆码整齐、码垛整齐、排列整齐,不得出现混放或错放现象。
产品必须要集中码放,一种产品必须码放在一排或并排二排,不能相隔另一种产品或过道码放。
2、仓库每种产品要有物料卡,对每类每批产品在物料卡上严格标明采购日期、产品名称、产地、规格、生产日期及最终保质时限,做到帐、卡、物相符,挂卡存放。
3、库房码放产品必须留出进出货通道,码放垫板产品离顶部和墙壁不得小于30CM,食品库房内不得存有非食品、个人物品、药物、杂物及亚硝酸盐、鼠药、灭蝇药等有毒有害物品。
食品加工厂规章制度5篇

食品加工厂规章制度5篇食品加工厂为了维持良好的生产秩序,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食品的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订相关管理制度。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食品加工厂规章制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食品加工厂规章制度篇1目的:为了维持良好的生产秩序,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订以下管理制度。
范围:适应于生产车间全体工作人员。
一。
车间生产管理制度1、我厂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应接受健康检查,并取得体检合格证者,方可参加生产。
2、从业人员上岗前,要经过卫生培训教育,方可上岗。
3、上岗时,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止污染食品。
3.1进车间前,必须穿戴整洁统一的工作服、帽、靴、鞋,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并要把双手洗净。
3.2直接与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接触的人员不准戴耳环、戒指、手镯、项链、手表。
不准浓艳化妆、染指、喷洒香水进入车间。
3.3手接触赃物、进厕所、吸烟、用餐后,都必须把双手洗净才能进行工作。
3.4上班前不许酗酒,工作时不准吸烟、饮酒、吃食物及做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3.5操作人员手部受到外伤,不得接触原料和成品,经过包扎治疗戴上防护手套后,方可参加不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
3.6不准穿工作服、工作鞋进厕所。
3.7工作期间不得擅自离开车间。
3.8生产车间不得带入或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如衣物、食品、烟酒、药品、化妆品,手机等。
4、进入生产加工车间的其他人员(包括参观人员)必须穿指定工作服,方可进入车间。
5、有毒有害物管理:洗剂、清毒剂、杀虫剂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均应有固定包装,并在明显处标示“有毒品”字样,贮存于专门库房或柜橱内,加锁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6、上班时,物料员须及时把物料备到生产线,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运作流程操作,不得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
7、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得挤坐在一起,不得说笑谈天,交头接耳。
操作时必须按要求工作,同时必须自觉做好自检与互检工作,如发现问题并及时向质检及车间主任反映,不可擅自使用不良材料以及让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必须严格按照品质要求作业。
食品加工厂标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食品加工厂的生产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厂所有生产、检验、销售、售后服务等部门。
第三条我厂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保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第四条我厂应加强员工食品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食品安全知识水平,确保员工具备食品安全操作技能。
第五条我厂应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六条生产计划1. 生产计划应根据市场需求、库存情况、生产能力和原材料供应等因素制定,确保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生产计划应包括生产品种、生产数量、生产时间、生产设备、原材料需求等信息。
3. 生产计划应由生产部门负责人审核,报厂部批准后执行。
第七条生产过程管理1. 生产过程应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2. 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采购、验收、储存、使用等环节,确保原材料质量。
3. 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行。
4. 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保持生产现场整洁、卫生。
5. 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员工操作规范培训,确保员工操作规范。
第八条生产记录1. 生产记录应包括生产日期、生产批次、生产数量、生产人员、设备运行状况等信息。
2. 生产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便于追溯。
3. 生产记录应由生产部门负责人审核,报厂部备案。
第三章检验管理第九条检验部门应设立专门检验人员,负责产品检验工作。
第十条检验部门应制定检验计划,确保产品在出厂前进行检验。
第十一条检验内容应包括:1. 原材料检验:检验原材料的质量、数量、规格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2. 生产过程检验:检验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生产操作等。
3. 成品检验:检验成品的质量、数量、规格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加工厂
生产车间管理制度
目的:为了维持良好的生产秩序,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订以下管理制度。
范围:适用于生产车间全体工作人员。
一、早会制度
1.员工每天上班必须提前10分钟到达车间开早会,不得迟到、早退。
二、请假制度
1.如特殊事情必须亲自处理,应在2小时前用书面的形式请假,经主任与相关领导签字后,才属请假生效,不可代请假或事后请假(如生病无法亲自请假,事后必须交医生证明方可)否则按旷工处理。
2.杜绝非上班时间私下请假或批假。
3.员工每月请假不得超过两次,每天请假不得超过两人。
三、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1、车间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换衣、理发、不得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
2、进入车间必须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头发不得外露;工作服和工作帽必须保持清洁且每天必须更换。
3、不得将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和饰品(如手表,首饰等)带入车间。
4、进入车间应洗手消毒,工作过程中按规程洗手;车间内严禁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和生产无关的杂物。
5、车间内严禁饮食、吸烟和随地吐痰。
6、未经允许非加工人员不得进入加工车间;经有关部门同意后,必须达到加工人员的要求后方可进入。
7、新参加工作的生产人员,必须经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生产人员患有有碍食品的传染性疾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
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或手有外伤等情况,必须立即调离食品加工岗位并妥善治疗。
8、车间生产人员和进入车间的其他有关人员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洗手:
⑴、开始工作之前
⑵、上厕所以后
⑶、处理被污染的原材料之后
⑷、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其他活动之后
⑸、在从事操作期间也应勤洗手
9、生产车间内接触食品的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必须采用无毒、无异味、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制作。
表面应光滑、无凹坑、缝隙。
车间内禁止使用一切竹木工器具和容器。
10、车间内必须有用于工器具和固定设备消毒的设施,并保持齐全有效,设施本身及使用过程中不得对食品产生不良影响。
11、在工作前后及工作中必须按规定进行清洁、消毒(要有记录)。
所用的清洁消毒方法应有效又不影响食品的卫生。
用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时,检查消毒剂的配制记录及使用条件,连续使用的消毒剂,定期检查其浓度。
用热水消毒时,水温应达到80℃以上。
12、加工操作台、机械设备、工器具应经常清洗,不得有锈蚀,并保持清洁,经消毒处理后的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必须再用水彻底冲洗干净,除去残留物后方可接触产品。
13、生产车间和其它场所的废弃物,必须随时清除,并及时清理出厂,废弃物存放的容器及场地应及时清洗消毒。
14、车间工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须经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15、同一生产现场内不得同时生产两种类别的产品,也不得同时加工影响车间卫生或产品质量的副产品。
16、车间内只能存放有少量即将使用的空罐。
空罐只能装填产品,任何时候不能
盛放有其他物品,以免误入生产线造成质量事故。
清洗车间时,必须移开或遮蔽好生产线上的空罐,以免沾污。
17、每天工作结束后(或必要时),必须彻底清洗加工场地的地面、墙壁、排水沟,必要时进行消毒。
18、生产车间和其他有关工作场地内应保持清洁,不得堆放杂物,地面不得出现大规模的积水现象,生产中的废弃物应随时清理和清除。
19、车间内的更衣室、挂靴间、洗手消毒间等,应经常进行清洗及消毒,保持其清洁。
20、车间周围应定期或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以防止害虫滋生,车间使用杀虫剂时,不得污染食品,并尽量避免污染设备,工器具和容器,使用杀虫剂后应彻底清洗干净,除去残留药剂。
21、厂房、设备、排水系统、废物排放系统和其他机械设施,必须保持良好状态。
在正常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修。
车间应做到整洁、空气新鲜。
无明显水汽、积水。
四:食品设备设施维护制度
1.应当定期检查维护食品加工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用后是否及时清理并保持清洁。
2.应当定期检查食品贮存、陈列、消毒、保洁、设施是否完好无损、是否保持清洁。
3.应当定期检查食品保温、冷藏、冷冻设施温度是否符合要求,温度显示是否准确。
4.应当定期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5.应当定期检查、维修.保养要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