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某电厂2号锅炉热效率性能试验

合集下载

华能海门电厂2号机组锅炉燃烧调整试验

华能海门电厂2号机组锅炉燃烧调整试验
2 2 磨 煤 机 出 口煤 粉 细 度 R 。 别 为 2 . 1 E、F 分 1 7 %、 8 4 、 . 0 、 2 5 、 4 1 , 2 . 5 4 4 1 . 5 1 . 2 除 B磨 煤 机 出 口
表 5 汽温 偏差 和烟 温偏 差
煤 粉 细度 比设 计 值 稍 高外 , 它 煤 粉 细度 均 在 设 计 值 其
表 2 煤 质特 性
2 燃 烧 中心 调 整
在 整套 起 动过 程 中 , 过热 器 减温 水全 开 时 , 如果 中
间点 温度 在正 常 范 围 , 常 调 整 A、 E、 下 两 层 制 通 B、 F
项目
收 到 基 固定 碳 FG / 收 到基 碳 C / 收 到基 氢 H / 收 到 基 氧 0 / 收到基氮 N / 收到基硫 s / 全水分 M ¨ ∞ 文 口 / ;
煤种 和校 核 煤种 外 , 能 单 烧 蒙 托 煤 以及 蒙 托 煤 与 晋 还
北煤 5 : 0 的混 煤 ; 用 等 离 子 点 火 , 留燃 油 O 5 采 保 系 统 , 油 采用 0号 轻 柴 油 。锅 炉 主 要 技术 参 数 见 表 燃 1 煤质 参数 见表 2 j , L。 1
段, 中层 和上层 的二 次 风 在 一定 程 度 上 可 以认 为 是 下
在燃 用设 计煤 种 和 2种 校 核 煤种 时 , 热 汽 温在 过
3 ~1 0 B O 0 MC 再 热 汽 温 在 5 ~ 1 0 B R、 0 0 MC R
负荷 范 围 时 , 保 持 稳 定 在 额 定 值 , 差 不 超 过 ± 5 应 偏 ℃ 。炉膛 出 口同一 标高 烟道 两侧对 称 点 间的烟 温偏 差
E—ma l i: x c eg o g g d y cg c uh n h n @ d k . s.n

发电厂-热效率试验方案(模板)

发电厂-热效率试验方案(模板)

目次1试验目的2试验依据3概述4锅炉设计参数5锅炉性能保证值6试验准备7 试验步骤及运行方式8 测量方法及要求9数据处理及锅炉效率计算10 测试所需的仪器和设备11 测试人员安排连州电厂3、4号机组锅炉热效率试验及空预器漏风试验方案1 试验目的本试验通过BMCR负荷下对锅炉配风方式(一二次风率变化)、运行氧量、Ca/S 摩尔比等参数的调整,寻求较佳的锅炉运行工况,为今后经济运行提供依据。

并在较佳的运行工况下测试锅炉的热效率。

同时,根据多种工况结果总结得到空预器漏风率。

2 试验依据2.1《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GB10184-88。

2.2 哈锅厂《440 t/h 循环流化床锅炉说明书》。

2.3哈锅厂《440 t/h 循环流化床运行说明书》。

2.4连州发电厂3#、4#锅炉有关资料与合同。

3概述连州电厂二期工程3号、4号炉是由哈锅引进技术制造的4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

根据业主与哈锅双方签定合同的明确规定,哈锅提供以设计工况下燃用的燃料和石灰石的性能为基础的锅炉性能保证,因此本试验的目的就是检验与考核该锅炉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否达到合同、设计及有关的规定。

4锅炉设计参数4.1设计煤种、设计石灰石4.1.1煤种电厂燃煤主要来自湖南临武、宜章、嘉禾、白沙等地产的无烟煤以及连州本地产的无烟煤。

湖南煤和连州煤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送入锅炉燃烧。

考虑湖南煤短缺的因素,也可能短期内采用连州本地产的煤。

煤质特性表最大允许粒径为≤7mmd50=0.75mmd<350μm不大于10%4.1.2 点火及助燃用油4.1.3 石灰石石灰石主要来源于附近的连州龙岩头矿区和山塘镇顺头岭矿区,经抽样分析,石灰石成分为:4.1.4启动用砂启动床可以用砂也可以用原有床料,要求控制砂子中的钠、钾含量,以免引起床料结焦。

其中:Na2O 1.0~2.0%K2O 2.0~3.0%砂子粒度:最大粒径≤0.6mm0~0.13mm 5%0.13~0.18mm 5%0.18~0.25mm 35%0.25~0.6mm 55%启动床用原有床料最大粒径不超过3mm。

2021年电站锅炉(G2)司炉证 考试题库 复审考试题库 最新完整版 含答案 速查手册

2021年电站锅炉(G2)司炉证 考试题库 复审考试题库 最新完整版 含答案 速查手册

2021年电站锅炉(G2)司炉证考试题库复审考试题库最新完整版含答案1、水冷壁污染越严重,则污染系数越小。

()(×)2、进入磨煤机,用于干燥和运输煤粉的空气称为一次风。

()(√)3、气温调节的方法主要分为烟气侧调节和蒸汽侧调节。

()(√)4、锅炉对流受热面传热计算的基本方程是传热方程和热平衡方程方程。

()(√)5、锅炉连续运行小时数是指锅炉两次被迫停炉进行检修之间的运行小时数()(√)6、热偏差系数是偏差管焓增与平均管焓增之比。

()(√)7、高参数以上锅炉中省煤器通常是非沸腾式的。

()(√)8、钢球磨煤机储仓式制粉系统包括热风送粉系统和乏气送粉系统。

()(√)9、锅炉房输入能量为锅炉房燃料带入能量,不包括锅炉房电能。

()(×)10、锅炉防腐包括运行锅炉的防腐和停用锅炉保养两项工作。

()(√)11、当锅炉压力、水位、温度或燃烧不正常时,可以进行交接班。

()(×)12、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详细测试是为评价工业锅炉在实际运行参数下能效状况或者进行节能诊断而进行的热效率测试。

()(√)13、水冷壁的作用:把水加热蒸发成饱和蒸汽。

()(√)14、消烟就是使大量的未燃尽炭粒和可燃气体在炉膛内充分燃烧,没有未燃尽的炭粒排出锅炉。

()(√)15、发电锅炉热损失最大的一项是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16、油的燃点是保持连续燃烧的最高温度。

()(×)17、过热器热偏差主要原因:吸热不均和流量不均。

()(√)18、锅炉是由锅炉本体和辅助设备组成的,连接管道、炉墙和构架属于辅助设备。

()(×)19、一般情况下,锅炉烟道漏风不会影响排烟热损失。

()(×)20、空预器空气水平通过,烟气竖直通过的原因是烟气中有杂质,对空预器有损坏,烟气对流传热系数>空气,要提高空气的对流传热,要横略。

()(√)21、运行不正常的蒸汽疏水阀排向大气的是呈浅清色而很急的蒸汽。

锅炉效率检测报告 cma

锅炉效率检测报告 cma

锅炉效率检测报告一、引言锅炉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热能转换装置,其效率直接关系到能源的利用率和环境保护。

因此,对锅炉的效率进行检测和评估显得十分重要。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锅炉效率的检测,分析锅炉的热能转换效率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锅炉的能源利用效率。

二、方法与实验2.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锅炉的各项参数,计算出锅炉的热效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2.2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收集锅炉相关信息,包括锅炉型号、出力、燃料种类等;2.测量锅炉输入能量:通过测量燃料的质量和燃烧热值,计算锅炉输入的能量;3.测量锅炉输出能量:测量锅炉的蒸汽输出量,计算锅炉输出的能量;4.计算锅炉热效率:根据测量结果和公式,计算锅炉的热效率;5.分析和评价:根据计算结果,对锅炉的热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2.3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锅炉型号锅炉出力(吨/小时)燃料种类燃料质量(吨)燃烧热值(MJ/吨)蒸汽输出量(吨/小时)热效率ABC-123 10 煤 2 28 9 80%三、分析与讨论3.1 锅炉热效率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得出,ABC-123型号的锅炉热效率为80%。

热效率是指锅炉转换输入能量为有用输出能量的比例,其数值越高表示能源利用效率越高。

3.2 热效率评价根据锅炉热效率的评价标准,80%的热效率处于较高水平。

但仍存在改进的空间,下面是对该锅炉热效率的评价:1.优点:热效率高,能源利用效率较好,符合能源节约和环保要求。

2.不足之处:仍存在一定的能源浪费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热效率。

3.3 提高热效率的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锅炉优化设计:优化锅炉的燃烧系统、换热系统和控制系统,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2.燃料选择:选择更高热值的燃料,提供更多的燃料能量输入。

3.废热利用:合理利用锅炉排出的废热,如余热回收、余热发电等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某锅炉反平衡热力试验,测试结果

某锅炉反平衡热力试验,测试结果

某锅炉反平衡热力试验,测试结果某锅炉反平衡热力试验是一种重要的测试方法,用以评估锅炉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以及热效率。

本试验是在锅炉正常运行条件下,通过改变锅炉的负荷和工况等参数,对锅炉进行适应性调整和性能测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试验的目的。

反平衡热力试验主要是为了测试锅炉在不同负荷和工况下,是否能够稳定工作,并达到设计要求的热效率。

通过这个试验,我们可以评估锅炉在运行过程中的性能表现,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

试验的过程需要准备一系列的设备和工具。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测试锅炉的实物和附件,包括燃烧器、管道系统、水泵等。

其次,还需要准备一台适合用于测试的热力机械设备,如测功机、煤质分析仪等。

最后,还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记录表和试验方案。

在试验开始前,我们需要对试验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

首先,检查锅炉的运行状态和参数是否正常,如燃料供给、空气供给、水位、压力等。

其次,检查和清洁相关的管道和附件,并确保良好的密封性。

最后,对热力机械设备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测试的准确性。

试验开始后,我们按照试验方案逐步进行。

首先,我们通过改变锅炉的负荷和工况参数,如燃料供给、空气供给和水位等,对锅炉进行适应性调整。

然后,我们通过测试设备对锅炉的热效率、燃烧性能等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和分析各项参数,并及时调整试验条件。

在试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锅炉的燃烧不稳定、热效率不达标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以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和性能表现。

试验结束后,我们会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我们会对锅炉的热效率、燃烧程度和烟尘排放等进行评估,以判断锅炉的性能表现。

然后,我们会对试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总的来说,某锅炉反平衡热力试验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通过这个试验,我们可以对锅炉的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同时,也可以为锅炉的优化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方法与要求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方法与要求

一、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方法与要求
2)测试期间锅炉工况应保持稳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锅炉出力的最大 允许波动正负值应符合图2-1要求;
注:1折算蒸吨相当于1t/h或者0.7MW 图2-1 最大允许的出力炉的压力允许波动范围: A设计压力小于1.0MPa时,测试期间内压力不得小于设计压力的 85%; B设计压力为1.0Mpa~1.6MPa时,测试期间内压力不得小于设计 压力的90%; C设计压力大于1.6MPa并且小于或者等于2.5MPa时,测试期间内 压力不得小于设计压力的92%; D设计压力大于2.5MPa并且小于3.8MPa时,测试期间内压力不得 小于设计压力的95%。 ③过热蒸汽温度允许波动范围 A设计温度为250℃,测试实测温度应控制在230℃~280℃之间 B设计温度为300℃,测试实测温度应控制在280℃~320℃之间 C设计温度为350℃,测试实测温度应控制在330℃~370℃之间 ④蒸汽锅炉的实际给水温度与设计值之差宜控制在+30℃至-20℃ 之间。如超过此范围,应按现行标准的要求对测试效率进行折算。
一、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方法与要求
2、测试人 员 测试工作负责人员应当由具有测试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测试 过程中的具体工作人员不宜变动。 3、测试仪器、仪表 (1)测试使用的仪器、仪表均应符合测试标准所规定精度要求 ,在检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并由具备法定计量部门出具的检定合 格证或检定印记; (2)按照测试大纲中测点布置的要求进行安装。
一、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方法与要求
(三)锅炉定型产品热效率测试 1、定义、目的、判定指标 (1)定义:锅炉定型产品热效率测试是指为评价工业锅炉产品 在额定工况下能效状况而进行的热效率测试。 (2)目的:锅炉定型产品热效率测试是鉴定锅炉产品能效状况 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能效测试考核锅炉的各项热工性能技术 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是否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是锅炉 制造单位是否可进行批量生产的条件。 (3)判定指标:目前通过评价锅炉热效率、排烟温度、排烟处 过量空气系数能效指标,作为锅炉产品是否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的基本能效指标。对于TSG G0002-2010《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 程》中未涉及的燃料(如稻壳、秸秆等)的锅炉评价方法为,各单 项指标按照TSG G0002-2010《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要求, 锅炉热效率值应达到锅炉设计值要求。

1000MW二次再热锅炉受热面设计特点及

1000MW二次再热锅炉受热面设计特点及

1000MW二次再热锅炉受热面设计特点及汽温调整试验研究匡 磊(广东大唐国际雷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摘 要:某厂1000MW二次再热π型锅炉,属于国内首创,其设计运行经验正在逐步累积。

二次再热锅炉相对于一次再热锅炉增加了一组高温受热面,形成过热系统、一次再热系统和二次再热系统格局。

锅炉在二次再热塔式炉经验的基础上提高了一次再热器、二次再热器总面积,具有更合理的受热面热面分配,同时强化了烟气再循环对过热器和再热器热量分配能力。

根据该锅炉燃烧系统情况及特点,探讨锅炉氧量、SOFA风门开度、再热烟气挡板调节、再循环风量等运行参数对蒸汽温度的影响,找出了锅炉合理的运行方式。

关键词:1000MW;锅炉;二次再热;燃烧系统0 引言与一次再热机组相比,二次再热机组锅炉热力系统更为复杂[1],高温受热面壁温容易产生偏差,出现汽温难达标现象,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锅炉出口处的蒸汽温度比设计值低会使汽轮机装置的热效率下降,促使机组的煤耗升高,降低经济效益,温度进一步降低时还会加剧汽轮机末级叶片的水滴侵蚀等情况发生[2]。

本文以某厂百万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2号锅炉为研究对象,探讨二次再热π型锅炉在设计过程中进行的系列优化的特点,以及投入运行后一次风速、锅炉氧量、SOFA风门开度、磨煤机组合、燃烧器摆角、尾部烟气挡板、再循环风量等因素[3-4]与主、再热蒸汽温度关系,通过冷热态一次风调平、热态参数优化,保证了机组在各负荷下汽温达到设计值,在保障设备安全的情况下提高了机组运行经济性。

1 锅炉设备系统概况某厂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研制开发的10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锅炉。

该锅炉为超超临界变压运行,带内置式再循环泵启动系统的直流锅炉。

该炉为π型锅炉,布置有八角燃烧器,双切圆燃烧,尾部双烟道;炉内采用螺旋管圈水冷壁,三级过热器,两级再热器。

过热器系统为三级布置,分别为分隔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均布置在炉膛上部,采用煤水比进行温度粗调,一、二级减温水细调;再热器系统采用烟气再循环、尾部烟气挡板和燃烧器摆动的组合方式调温。

某电厂#1、#2机组脱硫性能试验措施

某电厂#1、#2机组脱硫性能试验措施

某电厂#1、#2机组脱硫性能试验措施某热电有限公司#1、#2机组烟气脱硫装置性能试验措施(A版/0)批准:审核:编制:目录1 试验目的 (1)2 试验依据 (1)3 试验项目 (2)4 试验条件 (2)5 试验前准备 (3)6 试验仪器 (3)7 试验方法 (4)8试验工况安排 (6)9 试验组织与分工 (6)10安全措施 (7)附表性能考核试验进度安排 (8)1 试验目的通过对某发电有限公司#1、2机组烟气脱硫装置的性能检测,评价烟气脱硫系统性能保证值是否能够满足《某热电有限公司#1、2机组2×71.5MW烟气脱硫技改工程性能考核试验技术协议》等考核指标的要求。

2试验依据DL/T998-2006《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性能验收试验规范》DL/T986-2005《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性能检测技术规范》HJ/T179-2005《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石灰石/石灰-石膏法》DL/T5196《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计技术规范》GB/T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13223-200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L414-2004 《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GB/T5484-2000《石膏化学分析方法》GB/T5726-2000《建材用石灰石化学分析方法》DL/T469-2003 《电站锅炉风机现场试验》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J122-88《工业企业噪声噪声测量规范》GB/T13931-2002《电除尘器性能试验方法》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某热电有限公司#1、2机组2×71.5MW烟气脱硫技改工程性能考核试验技术协议》3 试验项目1)脱硫装置处理烟气量;2)原、净烟气中SO2浓度及SO2脱除效率;3)原、净烟气中HCl、HF、SO3的浓度及其脱除效率;4)脱硫装置进、出口的烟尘浓度及其脱除效率;5)脱硫装置净烟气温度;6)除雾器出口雾滴含量;7)脱硫装置运行压降;8)脱硫装置的电耗量;9)脱硫装置的水耗量;10)脱硫装置石灰石耗量;11)石膏品质分析化验;12)石灰石品质化验;13)保温设备表面温度;14)作业场所噪声;15)作业场所粉尘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某电厂2号锅炉热效率性能试验摘要:通过对锅炉二次风配风方式、运行氧量等参数的调整,掌握锅炉热损失的分配,寻找影响锅炉热效率、空预器漏风等技术指标的因素,为今后经济运行提供依据。

关键词:锅炉;热效率;性能试验1 前言广东某电厂2号机组于2004年4月进入商业运行,机组的运行状况良好,根据新机组性能验收试验要求,于2004年6月22日至2004年6月26日对2号锅炉进行热效率调整试验,2004年6月27日至2004年7月14日对2号锅炉进行热效率验收考核试验。

2 设备概况广东某电厂两台600MW机组锅炉由上海锅炉厂生产,型号为SG-2026/17.5-M905。

是一次中间再热控制循环汽包炉。

采用单炉膛、平衡通风、П型、露天布置,全钢架悬吊构架,固态排渣。

炉膛宽度19558mm,深度16940.5mm,炉顶标高73000mm。

炉前布置三台低压头炉水循环泵,炉后布置两台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

除尘器采用二室四电场的电除尘,共有两台。

烟风系统中有引风机两台、送风机两台、一次风机两台、火检冷却风机两台、密封风机两台,其中一次风机、送风机为轴流式动叶可调风机,引风机为轴流式静叶可调风机。

锅炉采用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每台锅炉配有六台HP983型中速磨煤机,五台磨煤机运行可带锅炉BMCR负荷,一台备用。

燃烧器是四角切圆燃烧摆动燃烧器,每台磨煤机有四根煤粉管连接至炉膛同一层煤粉喷嘴。

每角燃烧器设有三层启动及助燃油枪,共12支。

过热器的汽温调节主要采用喷水减温调节,再热器的汽温调节主要采用燃烧器摆动及过量空气系数调节,另在再热器进口管道上装有事故喷水装置。

锅炉设计燃料分析特性见表1,主要设计参数见表2。

表1 锅炉设计燃料分析特性表2 锅炉主要设计参数23 试验目的3.1 调整试验目的:通过对锅炉二次风配风方式、运行氧量等参数的调整,掌握锅炉热损失的分配,寻找影响锅炉热效率、空预器漏风等技术指标的因素,为今后经济运行提供依据。

3.2 热效率验收试验目的:在调整试验的基础上,以较经济的运行工况下,测定在额定负荷下的锅炉热效率、空预器漏风等技术指标,检验和考核技术指标是否达到合同、设计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4 试验所采用的标准4.1 《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电力部文件电综 [1998]179号。

4.2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GB10184-88。

4.3 《Fired Steam Generators Performance Test Codes》,ASME PTC4.1(1998年版)。

4.4 《Air Heater Performance Test Codes》,ASME PTC 4.3。

4.5 2号锅炉有关资料。

4.6 合同及技术协议的相关资料。

5 试验条件及试验过程简况5.1 按合同规定,本次热效率性能验收试验的标准采用《Fired Steam GeneratorsPerformance Test Codes》,ASME PTC4.1(1998年版)。

用《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GB 10184-88》对锅炉低位热效率进行复核计算(不涉及合同考核,仅作为机组效率参考)。

5.2 试验条件5.2.1热效率性能验收试验时锅炉燃用的煤种为设计煤种,试验期间锅炉带额定电负荷(600MW)。

5.2.2 热效率性能验收试验前,锅炉运行持续时间已大于72小时,正式试验前的12 小时中,前9小时锅炉负荷不低于试验负荷的75%,后3小时锅炉已维持试验负荷。

5.2.3 试验期间保持锅炉各参数的稳定,参数稳定范围为:锅炉负荷:额定蒸汽流量±3%;主汽温:531 ℃~546 ℃;主汽压:额定蒸汽压力的±2%;再热汽温:531 ℃~546 ℃;给水温度:271±10℃。

5.2.4 试验测试期间,锅炉运行人员不改变氧量、过热汽温、再热汽温、过热汽压、再热汽压、炉膛风箱压差、燃烧器摆角等参数设置,锅炉不吹灰,不打焦,不排污,试验前后汽包水位相同。

5.2.5 锅炉热效率考核试验期间锅炉投入协调控制系统,空预器密封装置投自动。

5.3 试验过程简况5.3.1 在试验前校对空预器入口烟温、空预器入口氧量、空预器出口烟温。

5.3.2 在性能验收试验前,先进行了热效率调整,完成配风方式、氧量等因素的变化对热效率的影响,燃烧器摆角由于有一个角无法调整,因此没有进行燃烧器摆角的调整。

此时的原煤样品、飞灰样品、炉渣样品由电厂化验,其结果仅用于《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GB10184-88计算的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q4)、排烟热损失(q2)及作为参考的锅炉热效率。

煤粉细度按设计的最佳煤粉细度预先已调整到位,一、二次风配比保持设计的份额。

5.3.3 由于在DCS上直接修改氧量偏置作用不明显,后来又直接在DCS的送风画面直接改变风量,进而改变氧量。

因此氧量变化的工况是工况2、3、4及工况9、10。

测试时间为1.5小时。

5.3.4 二次风以正三角形(工况5)、均匀形(工况6)、缩腰形(工况7)、倒三4角形(工况8)等配风方式为变化因素。

测试时间为1.5小时。

5.3.5 热效率性能验收试验共进行了两次测试,每次测试时间为4小时。

此时的原煤样品、飞灰样品、炉渣样品由广东发电用煤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化验,其结果用于ASME PTC4.1计算的高位发热量热效率。

5.3.6 完成100%负荷、75%负荷、50%负荷的试验。

测试时间为2小时。

此时的原煤样品、飞灰样品、炉渣样品由广东发电用煤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化验,其结果用于ASME PTC4.1计算的高位发热量热效率。

6 试验结果与评价6.1 二次风配风方式对热损失的影响二次风配风调整试验共进行了正三角形、均匀形、缩腰形和倒三角形四种配风方式,配风方式对热损失的影响如下表3。

表3 二次风配风方式对热损失的影响在上述四种配风方式中,正三角形配风的热损失最小,缩腰形配风次之,均匀形和倒三角形配风的热损失都比较多。

不同的配风方式对煤粉充分燃烧影响不大,对排烟温度有一定的影响。

炉膛温度的测量显示,不同的配风方式下,锅炉燃烧稳定,无火焰偏心的现象。

锅炉的轻微烟温偏差也是在允许的范围内。

对于神华煤(高挥发份、低灰分),它属于易燃且稳燃的煤种,即使在不同的很小。

配风方式下,都能充分燃烧,其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q4单以热效率的角度来分析,正三角形配风的锅炉热效率是最高的,倒三角形配风的热效率最低,但热效率最高的与最低的相比也就相差0.075,差别不大。

建议采用缩腰形配风方式运行,它与锅炉的设计思想(均匀配风)接近,对稳定燃烧更有利,且该配风方式的热效率也较高。

6.2 氧量对热损失的影响空预器入口氧量调整试验的调整范围为3.0~4.6%(在空预器入口实际测量的数据),氧量对热损失的影响如下表4。

表4 氧量对热损失的影响从上表可以看出,氧量3.0~3.5%区间较为合适,在此区间的热损失q2+q4比较小,相应的热效率会较高。

炉膛温度的测量显示,锅炉燃烧稳定,无火焰偏心的现象。

锅炉的轻微烟温偏差也是在允许的范围内。

从锅炉设计的燃料燃烧角度来分析,它要求的空预器入口氧量在3.5%左右的区间,此时的过量空气系数约1.2。

这主要是考虑到炉膛里的空气浓度场有分布不均匀,需要增加一定裕量的空气,维持炉膛里各处都能有足够的空气支持燃料的充分燃烧,而又不致于带来无谓的排烟热损失。

建议空预器入口氧量维持在3.0~3.5%区间,此时空气量既满足燃烧的需要,又能减少热损失。

6.5 热效率验收与考核值考核前的准备试验的部分参数为:投入CCS协调控制,电负荷604MW。

第一次热效率测试的部分参数为:投入CCS协调控制,电负荷603MW。

测试时间4小时。

第二次热效率测试的部分参数为:投入CCS协调控制,电负荷599MW。

测试时间4小时。

热效率计算标准:采用ASME PTC 4.1(1998年版)计算高位发热量热效率。

计算干烟气热损失、氢产生水蒸汽热损失、燃料中水份热损失、空气中水分热损6失、未完全燃烧热损失、表面辐射及对流散热热损失、不可测量热损失,共7项热损失。

空气预热器漏风指标用漏风率计算,计算标准为ASME PTC 4.3。

不可计量热损失取100%ECR工况时其值为0.3%;表面辐射及对流散热损失取100%ECR工况时其值为0.17%;灰渣比例: 飞灰85%, 炉渣15%。

参考基准温度:22.6℃, 基准相对湿度: 81%;空预器进口风温取风机出口风温的风量加权平均值,风量取DCS显示数据。

具体参数见下表5。

表5 热效率验收试验参数表第一次热效率测试的结果为89.96%,第二次热效率测试的结果为89.95%,两者相差为0.01%,符合试验的要求(两次试验效率值偏差不大于1%),故此次热效率测试的结果为两次热效率测试的算术平均值,即89.96%。

与考核值89.24%相比,能满足设计要求。

A侧的排烟温度测试结果为两次测试的算术平均值,即135.14℃;B侧的排烟温度测试结果为两次测试的算术平均值,即135.37℃;与考核值132℃相比,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A侧空预器漏风率为两次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即5.57%。

B侧空预器漏风率为两次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即5.48%,满足设计的要求(≤6%)。

炉膛温度的测量显示,锅炉燃烧稳定,无火焰偏心的现象。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锅炉热效率,用《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GB 10184-88》对锅炉低位热效率进行计算,其低位热效率不涉及合同考核,仅作为机组效率参考。

热效率的结果为两次试验平均值,即锅炉低位热效率为94.38%,修正后的锅炉低位热效率为94.23%。

表6为汇总表。

表6 用《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GB 10184-88》计算锅炉低位热效率6.6 不同负荷下的锅炉热效率完成100%ECR、75%ECR、50%ECR等不同负荷下锅炉热效率测试,这些负荷下的热效率不涉及厂家考核值,仅仅是对锅炉有一个完整的热效率曲线。

热效率计算标准: 采用ASME PTC 4.1(1998年版)计算高位发热量热效率。

空气预热器漏风率计算标准:ASME PTC 4.3。

不同负荷的热效率及漏风率见表7。

表7 不同负荷下锅炉热效率及空预器漏风率从上表可看出,随着负荷降低,锅炉热效率比额定负荷时要高,但空预器的漏风率比额定负荷时增大。

炉膛温度的测量显示,在各个负荷段下,锅炉燃烧稳定,无火焰偏心的现象。

7 试验结论7.1 锅炉热效率测试的结果为89.96%。

与合同考核值89.24%相比,能满足设计要求。

7.2 A侧的排烟温度为135.14℃;B侧的排烟温度为135.37℃;与考核值132℃相比,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7.3 A侧空预器漏风率为5.57%,B侧空预器漏风率为5.48%。

与合同考核值6%相比,满足设计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