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三、十四章复习学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复习教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复习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复习教案(2013年沪科版)淇滨区第一中学活页教案—九年级物理九年级物理班执课教师:执课时间:年月日课题第十三章复习教案课时安排1第1课时教学课型新授课□实(试)验课□复习课□实践课□其他□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3、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之改变。
4、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5、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及热量的单位——焦耳。
6、了解比热容概念、符号及单位。
7、会查比热表。
能根据水的比热大这一特性解释一此有关的简单现象。
8、根据比热容能进行热量的计算。
9、能根据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10、知道热机的概念,了解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
11、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的异同点。
12、能表述内燃机各个冲程的工作状态和能量转化。
13、知道内燃机工作进有废气污染,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内能与什么有关?比热容的含义及相关的热量计算。
热机的工作过程热值的含义及计算热机效率的含义及计算。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含义及相关的热量计算。
热机效率的含义及计算。
课前准备课件,练习题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知识梳理温度与内能1.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定义:表示物体的。
单位: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
(2)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使用方法:A、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B、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
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
2.物体的内能(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而具有的,以及分子之间的总和。
(2)物体的内能与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
(3)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是。
3.热量及热传递(1)热量:物体通过的方式所改变的。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十四章复习精编版

末页
考点二 内能
1. 内能 ( 1 ) 内 能 : 构 成 物 体 的 所 有 分 子 , 其 热 运 动 的 _ _ _动_ _能_ _ _ _ 与 _分__子__势__能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单位:内能的单位是___焦__耳___,符号为___J___,各种形式能量 的单位都是__焦__耳____。 (3)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___内__能___。物体温度降低时 内能___减__少___,温度升高时内能___增__加___。另外,内能还和物体内部分 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有关。 【温馨提醒】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而内 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内 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8.(2014河南)用相同的加热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同
时加热,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由数据比较两种液
体的比热容( A )
A. c甲 > c乙 B. c甲 = c乙 C. c甲 < c乙 D. 无法确定
目录
上一
下一页
末页
9.(2015威海)有关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 B. 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 C.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吸收热量 D. 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目录
上一
下一页
末页
【变式训练 1】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煮粽子时, 粽叶的香味进入到米中是一种_______扩_现散象;在剥粽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 章节复习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章节复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表述分子动理论的根本观点2.理解的概念3、能运用关系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2.知道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利用比热容概念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2.能结合实例说明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等。
3.能正确表述能量守恒定律;能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Q=cm(t2-t1)、Q=mq的公式,并能利用公式熟练的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区分内能、热量、温度的不同四、教学过程第1节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力和力;分子之间有_______。
2.扩散: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不同物质之间都可以发生现象。
3.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有关,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所有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考点透析【例1】我国的民谚、俗语和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在以下的几条民谚、俗语和诗词中,能够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 )A.潭清疑水浅B.坐井观天,所见甚少C.墙内开花墙外香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变式题1】泉城四季,风景迥异,无论是一朵花、一个麦穗,还是一粒沙、一片雪花……世间万物皆由大量分子组成,以下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运动的是( )A.春,微风拂过,花香袭人B.夏,暖风阵阵,麦浪翻滚C.秋,狂风乍起,黄沙漫天D.冬,寒风凛冽,漫天飞雪练习:20xx年1月29日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禁止在中幼儿园内吸烟〞等禁令。
因为吸烟有害健康,只要有人吸烟,旁边的人就会闻到烟味,这是由于(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间有引力第2节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和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同一物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此外,内能还与物体质量、种类、结构、状态有关。
初三物理十三章十四章教案

授课人授课时间课时计划 1课题分子热运动课型新授/复习/讲评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②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③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②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③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重点难点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难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教法学法及教学资源教法:实验讲授教师准备:电脑课件、香水、气体扩散实验装置、烧杯、热水、冷水、分子引力实验装置、分子的弹簧模型、两片玻璃片、筷子、弹簧测力计、细绳学生准备:钢笔水、笔学生自主活动1、根据要求完成讨论。
水分子间有相互吸引的引力。
2、回顾本节学习内容,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及其应用。
3、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课前预、复习预习新课第一节学情分析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引导,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出发,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有关知识。
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板书设计一、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2、实验探究: 3、分子间作用力教学过程自主教案(一)创设情境拿一瓶香水打开盖,学生闻到香味。
师问:“香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引导学生回答出“分子。
”师问:“那你们看到香水分子了吗?为什么看不见呢?”引导学生回答出“分子很小。
”师问:“小到什么程度,谁知道?谁能描述?可以看书回答?”学生描述分子。
师问:“你们闻到香味了吗?香水在瓶子里,你怎么会闻到?(怎么会到你的鼻子里?)”引导学生回答出“分子运动”并板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十四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的复习课。
第十三章主题为“内能”,包括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式、比热容的概念以及热机的工作原理等内容。
第十四章主题为“电流”,包括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内能的概念和改变内能的方式,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以及热机的工作原理。
2. 让学生掌握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式、比热容的概念以及热机的工作原理;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比热容的概念以及热机的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投影仪;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热能为切入点,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热能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 知识点复习:(1)内能:引导学生复习内能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内能的内涵。
(2)改变内能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比热容:引导学生复习比热容的概念,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热机:引导学生复习热机的工作原理,理解热机效率的概念。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进行讲解和分析。
4. 随堂练习:针对复习的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点复习:(1)电流:引导学生复习电流的概念,理解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2)电路:引导学生复习电路的组成,理解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之间的关系。
(3)欧姆定律:引导学生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理解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内能的应用综合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内能的应用综合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内能的应用。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热机、热效率、比热容、热量计算以及生活中的热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热机、热效率的概念,掌握热机的分类和特点。
2. 掌握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了解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3. 能够运用热量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热机、热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
2. 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热量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播放设备。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热机、热效率、比热容和热量计算等概念。
2. 讲解:(1)讲解热机和热效率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热机的分类和特点。
(2)复习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公式进行计算。
(3)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热量计算公式,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的应用热机定义:热机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分类:内燃机、外燃机、蒸汽机等。
特点:高效率、高功率、环保等。
热效率定义:热效率是指热机输出的功与输入的热的比值。
计算公式:热效率 = 输出功 / 输入热比热容定义: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
计算公式:比热容 = 热量 / (质量× 温度变化)热量计算公式:热量 = 比热容× 质量× 温度变化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热机、热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一种物质的质量为0.2kg,比热容为4.2×10^3 J/(kg·℃),升高10摄氏度,求所需的热量。
答案:1. 热机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其分类有内燃机、外燃机、蒸汽机等。
初三物理第13、14章综合复习

教师王秀梅科目物理学生时间教学内容第13、14章综合复习教学目标1、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热现象。
2.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2、了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物理意义。
会应用比热容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热机的定义,掌握热机的构造热机工作的过程中的四个冲程及其能量的转化过程。
了解热效率的定义,及提高热效率的方法。
掌握燃料的热值,并会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及热效率的定义重点考点1、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热现象。
2.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2、比热容的定义,单位,物理意义。
会应用比热容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热机工作的过程中的四个冲程掌握燃料的热值,并会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及热效率的定义教学实施过程一、考核复习(每题10分,共100分)1.在封闭的场所里,只要有人吸烟,场所内的其他人就会闻到烟味,从而损害他人健康。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场所里烟雾弥漫属于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表____________ 。
2、生活中有许多关于热现象的例子。
烤熟的山芋香气扑鼻,该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压紧后会粘在一起,需要用一定的外力才能将它们拉开,该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
3、快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由于汽车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车轮会发热,这是因为增加了车轮的内能。
4.寒冷的冬天,对两手呵气,手会感到暖和,这是通过增加手的内能;两手互相搓搓,手也会感到暖和,这是通过增加手的内能。
5.在如图1所示的情景中,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A.晒太阳B.擦火柴C.冬天搓手D.滑滑梯6.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可以观察.这是因为活塞压缩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升高,达到硝化棉的,使硝化棉燃烧,这个实验说明,7、如图10-1所示,在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然后再向密闭的瓶内打,当塞子跳起来时,瓶内会出现雾,这是因为瓶内的空气推动瓶塞时,内能,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中考物理 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二章复习导学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学案

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二章热和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课标》要求1、物质的结构(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2、内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2)了解内能的概念。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5)了解热量的概念。
(6)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量守恒(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3)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4)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5)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3)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4)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5)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二、[中考要求]:中考考点清单考点一分子热运动1.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影响因素: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1)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相互渗透的现象叫扩散。
(2)扩散在气体、液体和固体间都能发生,但扩散的程度不同。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还表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考点二内能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体、液体、气体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2、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
3、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③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4、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5、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2)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6、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7、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
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
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8、热量计算公式:Q吸=cm(t-t0) Q放=cm(t0-t)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知识点总结
1、内能的利用方式:⑴利用内能来加热(热传递);从能的角度看,内能的转移过程。
⑵利用内能来做功;从能的角度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热机: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蒸气机——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
3、内燃机:将燃料燃烧移至机器内部燃烧,转化为内能且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内燃机。
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4、内燃机工作过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单位:J/kg,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2、热值公式:Q=mq或Q=Vq(其中m为燃料的质量,V为燃料的体积,q
为燃料的热值)。
火箭常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大,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3、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公式:η=W有用/ Q总= W有用/qm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1)使燃料充分燃烧(2)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
失 (3) 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第一类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注:本两章考试分值大概在三十分左右,考试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多个)、填空题(多个)、实验题(1个: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计算题(1个:比热容、热值综合计算)。
公式:热量计算公式:Q吸=cm△t =cm(t- t0)
Q放=cm△t=cm(t0-t)(其中t是指末温,t0是指初温)热值公式:Q放=mq或Q放=Vq(其中m为燃料的质量,V为燃料的
体积,q为燃料的热值)
热机的效率公式:η=W有用/ Q总= W有用/qm
全真模拟:
1、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炒菜时,满屋飘香
2.在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B、烧水时,水逐渐变热;
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
D、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
3、下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时各种冲程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做功冲程的是()
4、下面关于汽油机与柴油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汽油机与柴油机使用的燃料不同
B.柴油机采用压燃式点火,汽油机采用点燃式点火
C.柴油机气缸顶部有个喷油嘴,汽油机气缸顶部有个火花塞
D.柴油机与汽油机除使用的燃料不同外,在构造上完全相同
5、水的比热容较大,生活中,我们常用水来加热或散热,例如:冬天常用热水袋取暖,把质量为2Kg,温度为900C的热水装入热水袋中,到温度降为300C的时侯,这些水放出了_______J的热量;如果用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沙来取暖,沙会冷得_______________(填“快些”或“慢些”)
6、利用内能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和________.日常生活中生火煮饭是通过
________的方式利用内能的,而喷气式飞机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利用内能的.
7、太阳能热水器具有安全、节能、经济和环保等优点,当它吸收太阳能后,水的温度将会升高,这是通过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某太阳能热水器盛有l00kg水,若
=4.2×103J/(kg·℃)]。
水温由20℃升高到70℃,则水箱里的水吸收了_____J的热量[c
水
8、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_____ (选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4)该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敏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质量/g 升温10℃ 所需时间/s 升温20℃ 所需时间/s 升温30℃ 所需时间/s 沙子
30 64 89 124 水 30 96 163 220
(1)在此实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
(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___(选填“水”或“沙子”)升高的温度更高;
(4)下列事实能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的是_________
A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
B .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C .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
D .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
10、 光明中学锅炉房每天要将3t 水从20℃加热到100℃,问:
⑴这些水要吸收多少热量?[水的比热容为()34.210/J kg C ⨯⋅︒]
⑵“西气东输”实现后,可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来烧水,设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出热量的75%被水吸收,学校每天因烧水要消耗多少体积的天然气?(天然气的热值738.410/q J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