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窦减压反射
家兔减压反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减压反射的生理机制及其在心血管调节中的作用。
2. 掌握减压反射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分析减压反射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减压反射是一种生理调节机制,通过降低动脉血压来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心脏活动减慢、血管扩张,从而使血压降低。
本实验通过观察家兔在不同条件下的血压变化,分析减压反射的调节作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BL-420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血压换能器、刺激电极、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注射器(5mL、1mL)等3. 实验试剂:3%戊巴比妥钠、0.3%肝素、1:10000盐酸肾上腺素、1:10000去甲肾上腺素、1:1000异丙肾上腺素、0.01%多巴胺、1%酚妥拉明、0.001%乙酰胆碱、0.01%阿托品四、实验方法1. 家兔麻醉:取家兔,称重,用25%乌拉坦麻醉,4ml/kg,耳缘静脉注射。
2. 颈动脉窦插管:将家兔仰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去颈部毛,正中切开颈部皮肤,分离出颈动脉窦,插入动脉套管,并用手术线固定。
3. 血压记录:将压力传感器连接于BL-420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将颈动脉窦动脉套管连接至压力传感器,打开系统,记录血压变化。
4. 减压反射观察:a. 基础血压记录:稳定5-10分钟,记录家兔的基础血压。
b.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刺激:将颈动脉窦动脉套管连接至刺激电极,给予一定频率和强度的电刺激,观察血压变化。
c.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阻断:给予一定浓度的酚妥拉明(α受体拮抗剂)或阿托品(M受体拮抗剂)阻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观察血压变化。
d. 心率观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心率变化。
五、实验结果1. 基础血压:家兔基础血压约为100-120mmHg。
2.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刺激:给予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刺激后,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3.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阻断:给予酚妥拉明或阿托品阻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后,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麻醉常见十大神经反射

麻醉及手术操作很容易刺激脏器内脏神经,导致异常神经反射,引起心跳、血管舒缩及呼吸变化,表现为血压、心率及呼吸改变,严重者甚至出现心博骤停及呼吸暂停。
麻醉药及麻醉中用药又有很多能兴奋或抑制植物神经,从而可促进或抑制这类反射。
因此熟悉这些反射径路,对防治麻醉中有害反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但由于神经反射途径往往极为复杂,很多反射和径路至今尚未认识清楚,不能一一说明。
故只例出常见一些反射。
一、血压感受器反射(主动脉弓及颈动脉窦反射)当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弓受到刺激,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率及血压呈相关改变——M arey氏定理),及此同时,出现呼吸抑制;而当血压下降时,则反射性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回升和呼吸兴奋。
这种由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弓感受血压变化引起反射分别称为颈动脉窦反射和主动脉弓反射,统称压力感受器反射,在正常状态下是使血压保持在较低水平重要机制,因此,又称减压反射。
在浅麻醉状态下,颈动脉窦或主动脉弓受到手术牵拉或压迫时,常可引起减压反射。
在清醒病人甚至导致晕厥。
这在洋地黄化病人更为明显,往往引起血压骤降,脉搏变慢,心律不齐或心搏骤停,呼吸变浅或暂停,有时还出现抽搐等征,临床上称为颈动脉窦综合征,手术时应注意防止。
减压反射反射弧起始于颈动脉窦或主动脉弓膜下压力感受器(其它较大动脉分叉处也有分布)。
颈动脉窦反射传入纤维是舌咽神经颈动脉窦支;主动脉弓反射传入神经是迷走神经心支。
传入纤维进入延髓,止于孤束核,孤束核发出纤维至心-血管中枢,进而引起迷走神经背核及脊髓侧角兴奋或抑制。
减压反射传出神经包括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效应器则是心和血管。
迷走和交感神经共同调节心率和心肌收缩力;交感神经并支配外周血管,调节血压升降。
当颈动脉窦或主动脉弓内血压升高时,冲动传入中枢,引起迷走中枢兴奋,交感中枢抑制,从而导致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而当血压降低时,则引起迷走中枢抑制和交感中枢兴奋,出现相反反应。
又因心-血管中枢和呼吸中枢均位于脑干网状结构内,彼此邻近,所以,心血管反射常及呼吸反射同时发生。
① 减压神经放电实验报告

减压神经放电实验2012级临七3班廖梦宇2012021320一、实验原理: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carotid sinus-arotic arch baroreceptor reflex):即压力感受性反射(baroreceptor reflex),亦称为降压反射(depressor reflex)。
动脉压力感受器是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外膜与中膜之间的一些裸露的神经末梢,可以感受血管壁的牵张度,反应血压的变化。
来自压力感受器的冲动通过传入神经窦神经传导到舌咽神经,通过主动脉神经加入迷走神经,在家兔该神经则游离的较长,称为减压神经,传入神经进一步传导冲动先到达孤束核再与心血管中枢联系。
减压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它在平时经常起作用,使动脉血压维持在比较恒定的水平。
二、实验目的:1、观察减压神经传入冲动的发放特征。
2、动脉血压变动时与减压神经传入冲动发放的相互关系。
三、实验步骤:1.麻醉和固定(1)麻醉:25%乌拉坦溶液(1g/kg), 4ml/kg注射部位:耳缘静脉注意:①速度----缓慢!!!②原则:“一快,二慢,三看看(观察)”观察:肌张力、角膜反射(2)仰卧位固定2. 手术(1)颈部剪毛,颈正中切口约5~7cm,(2)用止血钳纵向钝性分离颈部肌肉,(3)分离一侧减压神经血管神经鞘:颈总动脉、迷走、交感和减压神经。
分离出一段的减压神经(长约3~5cm),清除附着的脂肪或结缔组织;加温石蜡油以防止干燥,穿线备用。
3.引导把已游离的减压神经轻轻悬挂在引导电极上。
注意:勿过度牵拉4.仪器调试引导电极连接于BL420实验系统。
打开计算机,从BL420实验系统主界面的“实验模块”→“循环实验”→“减压神经放电”,开始记录。
四、观察项目:1. 记录正常减压神经冲动特征并监听声音。
2. 夹住未插管的颈总动脉15~20秒,观察减压神经冲动、监听的声音的变化。
3. 牵拉插管一侧颈总动脉15~20秒,观察减压神经冲动、监听的声音的变化。
《人体解剖学》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

《人体解剖学》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颈动脉窦颈动脉窦(英文:internal carotid sinus),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位于平甲状软骨上缘处。
其管壁的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末梢膨大,在电镜下呈若干层的椭圆形结构,一般称为压力感受器,与血压调节功能有关。
中文名颈动脉窦外文名internal carotid sinus位于平甲状软骨上缘处又名压力感受器感受器压力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管壁的机械牵张。
如动脉血压升高,动脉管壁被扩张至一定程度时,感觉神经末梢兴奋而发放神经冲动。
在一定范围内(动脉血压60~18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千帕),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频率与动脉管壁的扩张程度成正比,即动脉血压愈高,动脉管壁被扩张的程度也愈高,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频率也愈高,所以从感受器的性质,它是血管壁牵张感受器。
压力感受器对搏动性的压力变化比非搏动性的压力变化更敏感,此特点与正常机体内动脉血压的搏动性特点是相适应的。
在主动脉弓、胸部升主动脉及颈总动脉等的管壁中都有压力感受器,在颈动脉窦管壁内的称为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sinus-baroreceptor)血压增高时兴奋,可反射式引起心跳减慢,末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颈动脉窦位置确切位置颈动脉窦,其体表位置位于颈部外侧的中部,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的水平,在颈动脉搏动最明显的地方。
具体确定方法为:让病人取仰卧位,头略向后转,先找到颈动脉,它位于下颔角下方,胸锁乳突肌的内侧与喉部甲状软骨外侧之间。
摸到搏动的颈动脉后,然后把手指移到甲状软骨上缘部位,此处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分叉处,即为颈动脉窦的位置。
参考资料[1] 颈动脉窦综合征.。
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

降压反射的过程是:动脉血压升高,引起压敏反射,降低心率,降低周围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降压反射的意义在于保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
降压反射主要用于动物实验中,可以将颈动脉窦与循环系统的其余部分隔离开来,但仍通过鼻窦神经与中枢保持联系。
在此准备中,人为改变颈动脉窦区域的灌注压力会引起全身动脉压的变化,并绘制压力敏感的反射功能曲线。
降压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会引起压敏反射,从而减慢心率,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和血压。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觉反射动脉血压升高时,会引起压力感觉反射,其反射作用是减慢心率,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和降低血压。
因此,这种反射曾经被称为降压反射。
(1)动脉压力传感器: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称为动脉压力传感器。
动脉压力传感器不直接感测血压的变化,而是血管壁的机械拉伸程度。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动脉壁伸展的程度增加,并且压力传感器发出的神经冲动也增加。
在一定范围内,压力传感器的输入脉冲频率与动脉壁的扩张程度成正比。
在心动周期中,随着动脉血压的波动,窦神经的传入冲动频率相应地发生变化。
(2)传入神经和中枢连接:颈窦窦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构成了颈窦神经。
窦神经连接舌咽神经,进入延髓,并与孤束核中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连接。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在迷走神经干内行走,然后进入延髓,到达孤束核。
兔子的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纤维形成束,与迷走神经一起被称为主动脉神经。
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冲动到达孤束核后,它可以通过延髓的神经通路抑制腹侧延髓C1区的血管运动神经元,从而削弱交感神经活动。
与延髓中的其他神经核以及脑干其他部位的一些神经核(如脑桥和下丘脑)结合,其作用是减弱交感神经活动。
另外,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到达孤束核,然后与迷走神经的背核和歧核接触,从而增强了迷走神经的活动性。
(3)反射作用: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增加,并且通过中枢机制,心脏迷走神经张力增强,心脏交感神经张力和交感血管收缩张力减弱。
心血管反射的特点

心血管反射的特点
心血管反射包括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和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等,下面重点介绍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降压反射)。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是调节血压相对稳定的负反馈机制,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使血压下降;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使血压回升。
1.动脉压力感受器:动脉压力感受器是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该压力感受器并不是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而是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的变化。
2.传入神经和中枢联系: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组成颈动脉窦神经。
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进入延髓。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行走于迷走神经干内,然后进入延髓,到达孤束核。
3.反射效应: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通过反射使心迷走紧张加强,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其效应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动脉血压下降。
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使迷走紧张减弱,交感紧张加强,于是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血压回升。
4.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的
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使动脉血压不致发生过大的波动,因此,在生理学中常将动脉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称为缓冲神经。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调节及生理意义

1 刘 建 林 等 著 . 天 性 冠 状 动 脉 心 腔 瘘 的 外 科 治 疗 西 安 医 4 先 科 大学学报 ,0 0;1( ) 8 2 0 2 2 :1 5 1 郭世 文, 守 勋, 昌厚 著 . ro 5 刘 谢 A l n d—C i i h r 畸形 的诊 断 与 a 外 科 治 疗 .西 安 医 科 大 学 学报 ,0 0 2 4 : 8 2 0 ;1( ) 3 3 1 刘 建 林 等 著 . 染 性 心 内膜 炎 的 外 科 治 疗 . 安 医 科 大 学 6 感 西
动脉 血 压在 生理 范 围 内波 动时 最敏 感 的 一种 压力 调节 反 射 , 维持 动 脉血 压 的 稳 定 有 非 常 重 要 的意 义 。这 对
一
pesr, P , 刚 能 引 起 体 循 环 MA 反 射 下 降 0 rsueT ) 指 P .
6 Kp 7 a时 的 IP 值 ; 4 饱 和 压 (au ai rsue S () strt n pes r, o
1 路 海 军 等 著 . 良 的上 唇 星状 皮 瓣 矫 正 双 侧 上 唇 裂 术 后 鼻 7 改 唇 畸形 3 2例报 告.西安医科大学 学报 ,0 0 2 3 :2 6 2 0 ;1( ) 7 1 宋 厂 义 等 著 .O 敷 贴 器 三 次 疗 法 治 疗 皮 肤 疣 13例 临 8 9 0 床 分 析 . 安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0 0 2 3 8 西 2 0 ;1( )2 6 1 赵振 蒙等 著 . 年人溃疡病 穿孔 外科 治疗 体会 .河 北 医科 9 老 大学学报,2 0 2 5 : 7 0 0;1( ) 2 3
1 窦 内压 反射 常 用 的观 测指 标
减压反射的过程及意义

减压反射的过程及意义
减压反射是一种生理反应,当人体处于高海拔、高压力环境下,身体会出现一系列自我保护的生理反应,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降低内部压力,减轻身体不适。
减压反射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呼吸加深、心率加快、血压降低和肌肉松弛。
首先,呼吸加深可以增加氧气供应,帮助身体适应高海拔环境。
其次,心率加快可以提高心脏的排血能力,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动性,从而降低血压。
接着,血压降低可以减少心脏的负担,降低心脏病发生率。
最后,肌肉松弛可以减轻身体的紧张感,缓解压力,提高心理抵抗力。
减压反射在高海拔、高压力环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身体适应环境变化,减轻身体不适,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减压反射还可以缓解压力、提高心理抵抗力,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减压反射是一种重要的生理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促进减压反射的发生,提高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水平。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动脉窦减压反射
【目的要求】
1.学习游离颈动脉窦的方法。
2.观察窦内压升高所引起的减压反射。
【基本原理】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是减压反射的感受器,如果将颈动脉窦游离出来,不参与血液循环,仅保留神经的联系,则可通过人工灌流的方法以改变窦内压力作为刺激,观察减压反射。
【动物与器材】
家兔、常用手术器械、止血钳(6 把)、动脉夹、记纹鼓或记录仪、电磁标、水银检压计(2 支)、20ml 注射器、气管插管、动脉套管及导管、三通管、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300u/ml 肝素溶液、2%普鲁卡因溶液。
【方法与步骤】
1.手术按常规麻醉动物后背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切开颈部皮肤,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按实验24 方法)。
分离右侧颈总动脉直到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参见图4-17)。
在颈动脉窦头端用线结扎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自基部结扎。
在同侧颈总动脉中部进行双结扎后从中间剪断。
颈总动脉的近心端插入动脉套管并连接水银检压计(按实验24 方法),记录动脉血压;其远心端插入另一支动脉套管,经三通管与另一水银检压计相连。
用注射器通过三通可向窦内注入生理盐水,同时观察检压计,记录所加压力的大小(管道内充满生理盐水)。
分离左侧颈总动脉,穿线备用。
2.安装记纹鼓或记录仪,自上而下将血压记录、窦内压记录及刺激标记三只笔尖对齐,并使之密切接触鼓面。
记录正常血压曲线。
3.实验观察
(1)提起左侧颈总动脉,用动脉夹阻断血流,记录血压变化。
待出现明显变化后,移去动脉夹,记录血压变化。
(2)用注射器增加右侧窦内压力,记录血压变化与加压数值(每次加压20mmHg),找出压力变化最敏感的范围。
(3)用2%普鲁卡因溶液浸润颈动脉窦区,3—5min 后,再增加窦内压力,记录血压变化。
将实验结果填入表4-5。
分析各项结果,找出动脉窦最敏感的压力变化范围。
【思考题】
1.颈动脉窦加压为什么会使血压升高。
2.普鲁卡因处理后,窦内加压时有何变化?为什么?
3.讨论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
表4-5 家兔动脉窦加压对血压的影响
实验观察实验前血压(mmHg) 实验时血压(mmHg)
正常血压(mmHg)
阻断左侧颈总动脉血流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窦
内
加
压
mmHg
普鲁
卡因
处理
后窦
内加
压
(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