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页4]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页4]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页4](2)引导学生观察“书橱”里陈列的文具。

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

这个“.”是小数点。

这个点很重要,举例说明:售货员阿姨粗心地把笔记本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写错了,把3.50元写成了0.35元,会造成什么结果?写成35.0元呢?2、小数的读法。

(2)教师范读。

板书:16.85 读作:十六点八五。

(5)读一读。

三、课堂活动四、巩固练习五、作业设计1、找小数。

2 3.2 0.02 1.00 50 5.0 18.01 0.7 1.112、填空。

2元1角= 元7元5角2分= 元50元5角= 元2元5角1分= 元51元2分= 元1角5分= 元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橱窗里陈列的文具。

(同桌交流,请个别学生汇报)同桌互相说一说每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

(3)学生独立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

(课本2页,同桌互相核对,教师同意结果)(4)认识这些小数。

(1)学生自己先试试读读。

(3)学生自己读。

(4)读一读。

0.02 0.31 0.50 2.4 10.33 8.05 20.00 4.1351、课本第2页的“试一试”。

2、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3题1、课内作业。

(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2、小黑板作业。

板书设计元、角、分与小数像3.50,1.06,16.85,0.50,8.0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16.85 读作:十六点八五。

8角= 元5分= 元3元5角= 元。

1、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是教学成功的前提保证。

2、学生对小数的读法掌握比较好。

存在问题:1、对于如6元5分=()元有困难。

2、应强化小数的十位上有0的表示方法。

措施: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个别指导。

课题2. 货比三家教时一1 (2)学习目标: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比简单小数大小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I).doc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I).doc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I)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教案1 数学教学进度表数学学科三年级周次月/日教学内容时实际进度3月26 P2买文具P6买书 4 完成 2 9--13 P8寄书P11实践活动4 完成 3 620 P12轴对称图形P18平移和旋转4 完成 4 2327 P19练一练P22欣赏与设计 4 完成3/ 304/3 P24找规律P26住新房 3 完成 6 610 P27练一练P29电影院 4 完成7 317 P30练习一P3练一练 4 完成8 2024 P36旅游中的数学P41练一练 4 完成9 27/1 P42量一量P46试一试 3 完成0 48 P47铺地面P2实践活动 4 完成 1 11 P3分一分(一)P7练一练 4 完成 2 822 P8比大小P64练习三2 完成3 229 P6实践活动P68整理与复习(二)3 完成4 6/1 P69比一比P73猜一猜 4 812 P74摸球---P80总复习 3 6 19 总复习 4 7 2226 复习 4 8 6/297/3 复习9 6--10 复习说明清明一天五一一天端午节一天年段总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必须的运算(包括估算)。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除法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学习目标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3.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教学方法:画图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要点: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

12×3= 20×4= 24×4=36÷9= 48÷4= 72÷6=二、导学新课1.创设“分桃子”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板书:分桃子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汇报在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关注学生能否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图中有多少个桃子?”“68中的6表示图中的那部分?8呢?”2.提出问题: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3.解决问题。

(1)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列算式:68÷2=(2)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出示要求: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口算除法该如何计算?学生汇报:口算:竖式计算:请你根据刚才口算的过程,鼓励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

交流展示各自的竖式,结合前面分物的过程,说一说,竖式每步表示的意思是什么?(1)和(2):先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0,就是60÷2=30;再把余下的8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根,就是8÷2=4;30+4=34,商34表示每只猴子各分到34个桃子。

(3):就是把口算的方法简单的:“安装”了过来,碰到不能平均分的情况就无法表示了。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页3]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页3]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页3]5二对称,平移和旋转。

1、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2、认识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简单图形及平移后的图形。

1、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2、认识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简单图形及平移后的图形。

5三乘法1、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法则并能准确计算。

2、能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1、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的计算方法,经历估算过程,解释算法过程。

3、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四面积1、认识面积与面积单位。

2、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运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计一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五认识分数1、分数的意义和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1、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4、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

7六统计与可能性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

2、能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1、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交换想法。

3、能列出简单事件发生的结果,知道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4七总复习综合复习面积轴对称,平移旋转以及小数乘法等知识。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回顾经历梳理及思考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2课题1买文具教时一1 (1)学习目标: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页9]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页9]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页9]过程与方法教师活动一、基础练习1、口算。

二、专项练习2、列竖式计算。

1、课本第7页的第3题“森林医生”。

2、课本第7页的第4题。

三、巩固练习五、作业设计学生活动0.5+0.1 0.2+0.3 1.1+1.5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相互检查;派代表回答结果。

(1)首先,读懂题意。

(2)解决问题。

1、计算。

(1)10.2+1.3 (2)5.4+2 (2、解决问题:魔方一个3.20元;小皮球一个2.10元;足球一个35.50元。

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小皮球共多少元?板书设计口算0.5+0.1 0.2+0.3 1.1+1.5 4.5+1.4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课题轴对称图形教时二1 (7)学习目标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学习重点认识对称现象,绘制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教师活动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带的纸,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平面图形。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

(如图1)二、认识对称图形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

(出示课本上剪纸图)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

对称有什么功能呢?(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4、猜一猜,剪一剪。

(课本12页的下半页部分)5、看一看,说一说。

考察学生是否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把图形分为对称图形和非对称图形两类。

出示图形三、课堂活动1、课文第13页“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2、课文第14野“试一试”的第1、2和3题。

四、巩固练习1、课内外作业。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除法1 分桃子教学内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除尽)。

(教材第2~3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除尽)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除尽)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除尽)的计算方法总结出竖式的计算格式和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课件播放“狐狸分饼”的故事。

有两只小狗为了分一个饼吵了起来。

小花狗说小黑狗手里的饼多,可小黑狗不同意。

狐狸碰到了说“我来帮你们分饼”。

于是狐狸把较大的那块饼咬了一口,问:“现在饼一样多吗?”两只小狗不同意。

于是狐狸又把较大的那块饼咬了一口,问:“现在饼一样多吗?”这样几次,饼被狐狸吃完了,两只小狗目瞪口呆。

(1)现在有个分桃子的任务,你们想想怎么分。

(课件播放,出示“分桃子”情境图,学生阅读)(2)同学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指名回答)明确:一共有6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2只猴子;问题是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二、学习新课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各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计算方法。

这些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分一分,算一算。

(1)列式。

思考:该怎样列式呢?明确:68÷2。

(2)尝试计算。

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可以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也可以算一算。

小组活动:学生有的用小棒代替桃子分,有的在练习本上计算,有的……分完后小组交流分的方法,汇报小组活动结果。

一组:用小棒代替桃子。

10根小棒一捆,每只猴子分到3捆,又分到4根,也就是每只猴子可以分到34个桃子。

二组:口算。

先算60÷2=30,再算8÷2=4,30+4=34,所以68÷2=34。

三组:列竖式计算。

可能出现的竖式算法如下:提问:第一个竖式下面有两个0,可以吗?明确:可以,但没有必要,只要写一个0就可以了。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一、提出问题(出示主题图)师:元旦到了。

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

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

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二、探讨交流请同学们说一说:(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2)12×3表示什么意思?(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

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

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

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

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类评价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页12]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页12]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页12](3)游戏规则。

两个轮流投掷硬币,分别移动棋子。

如果硬币正面朝上,棋子可以平移一格或二格;如果硬币反面朝上,则原地不动。

教师巡视指导,或参与活动。

三、选用作业小黑板上的作业。

四、作业设计1、“五星级”对应的练习。

2、口算书对应的练习。

学生活动(1)分别说一说“向()平移()格;(2)你是怎样观察的?移一移:根据以上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移动棋子。

让学生2人一组,开始游戏。

(1)分组。

一般2人一组或4人一组。

(2)学具准备。

一组一个棋盘,2个棋子(猫和鼠),一枚硬币。

(4)学生开始游戏活动游戏结束,让学生结合游戏结果说一说,猫究竟有没有必胜的策略。

板书设计练习课我把棋子先向东平移2格,再向南平移3格,最后向西平移5格。

学生活动有较高的热情,个别学生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在本课中学生在学习平移的方向和移动的格子数时,以“学生”向左右前后的移动为之,效果非常之佳。

课题欣赏与设计教时二1 (11)学习目标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通过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图案的美,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让学生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教师活动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会看到一些美丽的图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观察图案的特征?如:某商品的商标图案,三星级酒店的标志等。

二、揭示课题1、这些美丽的图案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是由很简单的图形构成的。

那么,这些图案是怎么制作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

2、板书课题:欣赏与设计。

三、讲授新课1、出示课文的第一个紫荆花图案。

(1)欣赏:这个图案漂亮吗?它有什么特征?想知道它是如何得到的吗?(2)制作过程:先出示1个“花瓣”;然后加一个“花瓣”在第1个的位置,通过旋转到第2个位置上;依次类推得到第3、4、5个“花瓣”。

(3)提出问题:观察整个图案,想一想,它是怎样得到的?)2、出示“奥运标志”的五环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
年段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必须的运算(包括估算)。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新课标第一网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本学期教学设想
设想: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步骤:一:循序渐进训练、培养问题意识。

二:精心设计内容、激发问题欲望。

三:创设问题情境、产生问题意识。

四:创设疑惑机会,尝试发现问题。

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写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
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进行一位小数的简单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第五单元“认识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
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数值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四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顷),
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
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以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4、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三个较大的实践活动外,还在正文或练习中提供了如下的实践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