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线材轧制过程中常见堆钢事故分析及处理措施
高速线材生产堆钢问题浅析

高速线材生产堆钢问题浅析摘要:高速线材生产成品相对规格比较小,提高产量需要保证机组的高速运行同时保证作业效率。
生产线要尽量避免堆钢问题的发生。
本文对容易产生堆钢的情况以及处理办法进行详细解析。
关键词:高速线材;轧件;堆钢;工艺;导卫;调整引言:高速线材生产线随着装备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升级,生产线的轧制速度不断提高,国内高线高速区设备装备以哈飞工业生产的摩根机型为主。
装备摩根五代精轧机组的生产线最高轧制速度约95m/s,装备双机架减定径机组的生产线最高轧制速度约105m/s。
优良的机械设备保证生产线运行速度高,但是日常现场运行保证效率高、产量高,还需要在工艺方面对事故进行总结、分析经验,以下是对高线容易造成堆钢、影响质量等问题的一些总结,目的在于给行业内提供相应的参考。
一.常见的堆钢现象、影响成品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1.1轧件头部在大压下量轧制时容易出现不均匀变形,头部低温或钢坯有夹渣等原因造成劈头,就会引起堆钢。
应注意控制钢坯头部温度和连铸坯质量。
1.2上一轧制道次轧件尺寸过高或过宽,会使轧件挤在下一道次的入口导卫中受阻堆钢。
这时可以检查轧件头部受阻的痕迹,或者检查导卫入口的碰撞痕迹,作出判断。
来料尺寸过大会在孔型中过充满而产生耳子,造成折叠。
1.3上一道次来料过小充不满孔型,导致轧件与导卫间隙过大,使轧件在该道次进口导卫中受阻引起堆钢。
或者导卫不能正常夹持出现倒钢现象造成轧辊不能正产咬入,头部堆钢。
来料尺寸过小会使轧件来回摆动产生不规则的耳子,引起不规则的折叠。
按照设计工艺孔型要求控制上一道次料形可解决此问题。
1.4入出口导卫中心线与轧辊孔形中心线不一致,造成上下辊磨损不均匀,或者导卫严重磨损部件间隙过大等原因造成的弯头引起堆钢。
在开轧前校正导卫,可以通过样棒辅助或者光照投影来调整。
1.5粗中轧机组利用轧件的高温,增加了轧件的延伸。
预精轧机组保证中间轧件表面质量好,断面公差小而满足了精轧机组来料的要求,保证成品的外形尺寸精度。
高速线材在轧制过程中产生堆钢的原因及处理

高速线材堆钢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摘要:高速线材在轧制过程中有时会产生堆钢现象,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堆钢事故,并结合职工操作、工艺、设备等方面对这些堆钢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高速线材;堆钢;产生原因;措施1前言首钢股份公司第一线材厂生产线设备仿摩根五代轧机设计,国内厂家生产,该生产线最大稳定轧制速度为88m/s。
全线由28架轧机组成,粗、中轧共14架,预精轧4架,为平立交替布置,精轧机10架为顶交45°布置,精轧机后无减定径机组,直接是夹送辊及吐丝机。
产品规格φ5.5—φ16mm,规格跨度较大,同时生产的品种较广。
从目前的生产状况来看,φ6.5mm(包含6.5mm)以下的小规格线材产品因轧制速度快,断面尺寸小等原因,其堆钢事故率远超于其他规格。
本文按照不同轧区分类,介绍了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2导致堆钢的原因分析及措施2.1 粗中轧区域(1-14架)2.1.1 轧件不能顺利咬入下一架次造成堆钢造成此类事故的原因主要有:①轧件前头从上一架次出来后翘头;②上一支的后尾倒钢将出口导卫拉高;③进口导卫开口度调整不合适;④导卫与孔型不对中(轧制线不正);⑤槽孔打滑;⑥轧件尺寸不符合工艺要求;⑦因坯料原因造成的前头劈裂。
处理措施:①针对轧件翘头需要检查上下辊径及磨损情况、传动部件连接处的间隙、进出口导卫高低的一致性;②合理的调整进口导卫开口度及与轧辊之间的距离;③新换槽孔辊缝设定过小,对轧机辊缝做适当调整或重新打磨槽孔;④对轧机辊缝做适当调整;⑤认真检查坯料,加长1#剪剪切前头长度。
2.1.2轧件咬入后机架之间堆钢主要原因:①人为原因造成轧制速度、轧辊直径等参数设定不正确;②换辊或槽孔后堆拉关系调整不合适;③钢坯温度波动太大;④因电控原因造成的某架轧机突然升速或降速;⑤主控台操作工在调整轧机转速时调错转数或架次;处理措施:①正确的设定轧制速度、辊径、合理的调整轧机间堆拉关系。
高速线材在轧制过程中产生堆钢问题的分析及处理

() 辊径、 1 辊缝设 定 错误 引起 堆 钢 ; () 导 卫不 对 中引起 堆钢 ; 2 () 粗 、 轧张力 过大 , 件 在预 精轧 “ 3 中 轧 甩
尾” 引起 堆 钢 ;
( ) 由 于 油 气 不 足 或 没 有 油 气 引 起 烧 导 卫 4 堆钢 ;
一
() 换 辊 、 1 换槽 后 由 于辊 缝设 定 不 当 引起 轧
件 尺 寸不 当引起 堆钢 ;
机 组共 1 0架 , 4 。 为 5顶交 型 布置 。本 文 分析 了高 速
线 材 生 产 过 程 中一 些 典 型 堆 钢 事 故 的产 生 原 因 , 并 提 出减 少堆 钢事 故 的相应 控 制措 施 。
解决办 法 :
() 由于 吐丝 管 磨损 严 重 , 丝 管将 要 磨穿 2 吐
时 表现 为 吐丝 线环 混乱 不 规则 ,严 重 时钢 的 头部 卡在 吐丝 管 中 ;
() 换 辊 时准确 设 定 辊 缝 , 确测 算 辊 径 和 1 正
速度 2 认 真检 查调 整 , 导 卫对 中 ; ) 使 3 规范料 型 , ) 消除粗 中轧张 力过 大现象 ;
速引 起堆 钢 ;
21 粗 中轧 区 . 211 轧 件头 部堆 钢 .. ( ) 换 辊 、 槽 后 轧 槽 的 摩 擦 力 过 小 , 使 1 换 致 轧件 头部 打滑 ;
( ) 轧 件 头部 出某 机 架 后 翘 头 导致 不 能 顺 2
利 咬入 下 游机 架 或 头 部顶 导 卫 ,引 起该 类 事 故 的 原 因 主要 有 进 口导 卫 底 座松 动 、轧 机 孔 型没 有 完 全对 中 、 料 头 部 尺寸 超 差 、 出 口导 卫 没有 安 装 来 进 对 中等 ; ( ) 轧 槽或 导槽 中有 异 物 ; 3
高速线材常见事故处理

常见事故分析概述:生产过程中的堆钢原因及处理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堆钢的事故。
调整工应经常不断地、定时地对轧件尺寸、堆拉关系、轧件表面、扭转角度、导卫的使用情况、冷却水等进行检查。
堆钢可分为头部堆钢、中部堆钢和尾部堆钢。
所有的堆钢从现象上看是一样的,但产生原因却有所不同。
一、什么是头部堆钢,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现象:头部堆钢是指轧件头部未进入下一架轧机之前就发生的堆钢现象。
原因:(1)、由于上道次轧件尺寸不符合要求(过高或过宽)引起轧件挤在该道次进口导卫中受阻而堆钢,事故发生后要对轧件头部进行测量,观察轧件头部受阻的痕迹,做出判断,并对前一道次乃至前若干道次的辊缝作调整。
另外,由于轧槽磨损而引起轧件的尺寸变化,应相对地缩小各架的辊缝。
一般来说,椭孔的磨损较快,方或园孔的磨损较慢。
所谓“两次椭一次圆”,实践告诉我们,缩小椭孔辊缝见效快,缩小圆孔辊缝轧机稳定时间长,应视情况而定。
(2)、由于钢坯头部在大压下量轧制时的不均匀变形,头部低温或冶废、夹杂等都可能形成“劈头”,或者上一根遗留下大片翘皮在进口导卫中而引起堆钢。
(3)、由于扭转导卫磨损严重或固定螺丝松动,致使轧件扭转角度不对,而引起堆钢。
只需观察轧件头部正反对角两侧有被进口导卫挤压之痕迹就可以判断。
处理方法为调整滚动扭转导卫开口度,是固定式扭转导卫应更换。
(4)、由于上道进口导卫磨损严重(或固定螺丝松动),上道次来料过小,致使轧件与导卫间隙过大,造成头部倒钢,使轧件在该道次进口导卫中受阻而引起堆钢。
处理方法:检查上道次轧件尺寸,更换上道次进口导卫。
(5)、滚动进口导卫也可能缺油,造成辊环烧坏。
夹持辊严重磨损,夹持辊表面粘铁,调节开口度的固定螺丝松动等引起头部倒钢。
(6)、轧件弯头也可能造成下道不进,引起堆钢。
弯头可能是进出口导卫中心线与孔型中心线不直,轧件在行进过程中不断地被强迫改变方向所致。
也可能是上、下轧辊磨损不均匀,或者传动部件间隙过大,造成上下不同步而引起弯头,另外,上、下轧辊辊径不同,从而造成线速度不同,亦可引起轧件弯头。
棒线材轧制常见堆钢事故及处理措施

棒线材轧制常见堆钢事故及处理措施一、粗中轧区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1、轧件咬入后机架间堆钢故障原因:(1)轧制速度、轧辊直径设定不正确;换辊(槽)后张力设定过小。
(2)钢温波动太大。
(3)轧辊突然断裂。
(4)由于电控系统原因引起某架轧机的电机突然升速或降速。
处理措施:(1)准确设定轧制速度、辊径和张力。
(2)保温待轧,通知加热炉看火工。
(3)更换断辊。
(4)检查电气系统。
2、轧件头部在机架咬入时堆钢故障原因:(1)轧件尺寸不符合要求。
(2)轧槽中有异物或打滑。
(3)导卫安装不良、磨损严重或导卫中夹有氧化铁皮等异物。
(4)坯料内部存在分层、夹杂或冶废等缺陷引起的轧件“劈头”。
(5)上、下辊径不同、磨损不均匀或不同步造成的轧件头部弯曲。
(6)头部钢温过低造成的咬入困难或头部开裂。
(7)轧机机架刚性不好,轧制过程中存在跑偏现象。
(8)坯料“脱方”严重。
(9)轧件出粗轧机架后翘头导致不能顺利咬入下架次或头部冲导卫,简单来说就是翘头。
处理措施:(1)对轧机辊缝作适当调整。
(2)检查、清理或打磨轧槽。
(3)检查、清理、调整或更换导卫。
(4)认真检查坯料。
(5)检查传动部件间隙或更换轧辊。
(6)改善出钢条件。
(7)对轧机机架进行加固;检查锁紧缸的工作状态。
(8)杜绝不合格钢坯入炉。
(9)认真检查前一架次进口导卫是否松动,导卫松动使轧件咬入箱型孔后受到进口导卫的压力,使轧件下部受压较大,导致下部延伸变大而造成翘头,最终未能顺利咬入轧机而堆钢。
3、轧件卡在机架内造成堆钢故障原因:(1)由于钢温过低或轧制速度过高而引起电机过载跳闸。
(2)发生设备或安全事故时紧急停车。
处理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处理。
二、预精轧区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1、机架间堆钢故障原因:(1)辊径、辊缝设定错误。
(2)导卫安装不准确,导卫被堵塞或被冲掉。
(3)粗、中轧张力过大,轧件在预精轧“甩尾”。
(4)轧机或辊箱轴承烧,导致次架次料型变化。
(5)压下装置自锁性能坏,在轧制时因振动,料型产生变化。
关于高线轧钢常见堆钢事故及处理措施

关于高线轧钢常见堆钢事故及处理措施【摘要】在社会整体创新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的背景下,我国钢铁生产行业迅猛发展。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钢铁产品需求,生产过程中就要做好各项细节处理工作,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提高生产质量。
高线轧钢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极易产生事故。
如果想要避免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就要总结发生各类故障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为后续加快我国钢铁行业发展速度奠定基础。
本文从高线轧钢常见的堆钢事故及原因入手,展开阐述,针对如何做好堆钢事故处理工作进行全面探讨。
【关键词】高线轧钢;堆钢事故;处理方法;钢铁生产【引言】钢铁行业是保证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提高钢铁生产效率和质量过程中,积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不仅要满足生产不同类型钢铁产品生产要求,也要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线轧钢过程中极易产生堆钢事故,具体包括粗中轧区事故、预精轧区事故、精轧区事故。
为了避免产生严重损失,需要总结各种事故的发生原因,并要落实与之对应的处理工作,保证生产的钢铁产品性能和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1粗中轧区事故发生原因和处理要点1.1轧件咬入后机架堆钢事故发生的原因较多,受到轧件咬入这项因素的影响发生故障,具体原因包括:电控系统无法高效运行导致发生故障,后续也会使轧机电机突然出降速或是升速;换辊之后受到不合理设置张力因素的影响,使轧辊产生断裂问题;钢温变化的幅度比较大;没能科学合理设置轧辊辊缝;轧制速度不达标,过快或是过慢等都会引发故障。
在明确这些原因之后,技术人员就要做好自身本职工作,既要做好预防工作,也要选用针对性措施处理故障。
比如:细致检查电气系统,及时发现系统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轧辊产生断裂问题,操作人员就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保证第一时间完成轧辊更换工作,达到预防发生轧件咬入后机架的事故[1]。
对钢温进行严格管控,并且要在钢温处于稳定的状态之后及时通知加热炉火工。
高速线材常见事故处理

高速线材常见事故处理常见事故分析概述:生产过程中的堆钢原因及处理生产过程中经常可以碰到一些堆钢的事故。
调整工应经常不断地、定时地对轧件尺寸、堆上拉关系、轧件表面、改变角度、导卫的采用情况、冷却水等展开检查。
堆钢可以分成头部堆钢、中部堆钢和尾部堆钢。
所有的堆钢从现象上看看就是一样的,但产生原因却有所不同。
一、什么就是头部堆钢,产生原因就是什么,如何化解?现象:头部堆钢是指轧件头部未进入下一架轧机之前就发生的堆钢现象。
原因:(1)、由于A847次轧件尺寸不符合要求(过低或过阔)引发轧件挤到在该道次进口导卫中中断而堆上钢,事故出现后必须对轧件头部展开测量,观测轧件头部中断的痕迹,作出推论,并对前一道次乃至前若干道次的辊缝并作调整。
另外,由于轧槽磨损而引起轧件的尺寸变化,应相对地缩小各架的辊缝。
一般来说,椭孔的磨损较快,方或园孔的磨损较慢。
所谓“两次椭一次圆”,实践告诉我们,缩小椭孔辊缝见效快,缩小圆孔辊缝轧机稳定时间长,应视情况而定。
(2)、由于钢坯头部在大压下量合金钢时的不能光滑变形,头部低温或冶废、夹杂着等都可能将构成“劈头”,或者上一根遗留下大片翘皮在进口导卫中而引发堆钢。
(3)、由于扭转导卫磨损严重或固定螺丝松动,致使轧件扭转角度不对,而引起堆钢。
只需观察轧件头部正反对角两侧有被进口导卫侵蚀之痕迹就可以推论。
处置方法为调整翻转改变导卫开口度,就是固定式改变导卫应当更改。
(4)、由于上道进口导卫磨损严重(或固定螺丝松动),上道次来料过小,致使轧件与导卫间隙过大,造成头部倒钢,使轧件在该道次进口导卫中受阻而引起堆钢。
处理方法:检查上道次轧件尺寸,更换上道次进口导卫。
(5)、翻转进口导卫也可能将缺油,导致辊环损坏。
滚轮辊轻微磨损,滚轮辊表面粘铁,调节开口度的紧固螺丝收紧等引发头部好像钢。
(6)、轧件弯头也可能造成下道不进,引起堆钢。
弯头可能是进出口导卫中心线与孔型中心线不直,轧件在行进过程中不断地被强迫改变方向所致。
新高线精轧机组常见堆钢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新高线精轧机组常见堆钢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推荐单位:股份轧钢厂棒线分厂所在岗位:轧钢工徒弟姓名:指导老师:新高线精轧机组常见堆钢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股份轧钢厂棒线分厂摘要:高速线材精轧机组发生的堆钢事故按照轧件的轧制过程分,可分为头部堆钢、中部堆钢及尾部堆钢。
而按照事故原因分则可细分为很多类别。
本文就是对新高线精轧机组曾出现过的堆钢事故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产生堆钢事故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以期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业率。
关键词:高速线材精轧机;堆钢;预防一、前言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股份轧钢厂棒线分厂新高线精轧机组采用的是摩根式顶角交替45°悬臂式轧机。
其中,前5架为φ230辊大辊径轧机,后5架为φ170辊小辊径轧机。
精轧机组作为高速线材轧制的最后一道工序,对于成品的尺寸及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精轧机组也是轧线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机组,因此,研究精轧机组的事故原因并加以预防,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业率有着很强的积极意义。
二、事故分析及预防i.3#飞剪余条堆钢正常轧制过程中,造成3#飞剪处余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钢温不均匀;二是粗中轧堆钢轧制,使得红条中间大,头尾小。
当红条轧至中间时,可能会造成余条,降速不及时会造成堆钢。
预防方法:1. 钢温尽量加热均匀,避免同一支钢坯各段出现较大的温差;2. 合理调节各机架的张力。
粗中轧最好处于微张力轧制状态,这样既能保证成品尺寸,也能防止余条堆钢,同时,由于新高线的活套未启用,因此,18#要处于拉钢轧制状态。
ii.辊环爆裂堆钢辊环爆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 辊环材质不合格;2. 辊环冷却不到位。
预防措施:点检轧机时检查各架轧机的冷却水管接头是否完好,冷却水管是否正对轧槽,冷却水管是否固定牢。
iii.锥套碎堆钢锥套碎裂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 锥套未安装到位;2. 来料尺寸过大;3. 辊缝设置过小。
其中,后两点都会使得锥套的受力过大而使锥套碎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线材轧制过程中常见堆钢事故分析及处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9-05-21T10:27:45.02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作者:王建荣
[导读] 减少堆钢事故要从分析事故原因入手,及时找到故障点,总结经验,为以后的生产提供帮助。
酒钢集团榆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兰州 730021
摘要:高速线材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设备等问题造成堆钢,影响轧线的机时产量、坯耗、动力能源指标,造成设备损坏。
本文就轧制过程中的常见堆钢事故结合现场工艺和设备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为以后的生产提供帮助。
关键词:张力;导卫;废品箱;导槽;活套;飞剪
1.简介
某公司高速轧机线材生产线生产的产品规格:φ6.0~14.Omm。
轧机共28架,为全连续布置,其中粗轧机6架、中轧机6架、预精轧机6架、精轧机一6架,精轧机二4架,钢坯经粗轧机组轧制后1#飞剪切头、尾,中轧机组轧制6个道次,然后(中轧后设2#飞剪用于事故碎断)进入预精轧机组中继续轧制4~6道次,之后,经预精轧机组后水冷箱进行控制冷却,按不同钢种进行温度控制,然后,经飞剪切头后,进入精轧机组中轧制,根据不同成品规格,轧件在精轧机组中分别轧制4~10个道次,最终轧制成为要求的产品断面。
轧线孔型系统除粗轧6架采用无孔型轧制,其余均采用椭-圆孔型系统。
粗、中轧机组间采用微张力控制轧制;在预精轧机组前、后以及预精轧机组各机架间设有水平活套和垂直活套,可实现活套无张控制轧制;精轧机组一、精轧机组二各机架间以及精轧机组一和精轧机组二之间实现微张力轧制。
2.堆钢原因分析
2.1粗轧区域堆钢事故分析
粗轧区域由于采用平立交替平辊轧制,且钢坯断面积较大,相对比较稳定,堆钢事故比较少。
粗轧堆钢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导卫影响:导卫松动或导卫底座松动、移位造成轧件翘头不能顺利咬入下一道次,或导卫掉落直接堆钢;(2)换辊换槽:换辊换槽后由于轧件打滑而堆钢,孔型高度设定超差或张力设置不当造成堆钢;(3)由于钢温过低造成断辊而堆钢。
预防措施:
(1)轧制过程中岗位工要加强巡检,及时紧固导卫及导卫底座固定螺栓,控制好料型尺寸,减少由于料型不规则和尺寸严重超差对导卫的冲击;
(2)换辊换槽后及时对新槽进行打磨,增加轧件和轧辊的摩擦力,按照要求设定孔型高度,主控台岗位做好换辊换槽速度调整;(3)加热炉按照工艺要求控制好出钢温度,严防低温钢。
2.2 中轧、预精轧区域堆钢事故分析
中轧7-14采用平立交替布置的闭口式二辊轧机轧机,15-18架采用平立交替悬臂辊轧机。
中轧、预精轧主要堆钢原因:(1)料型不符合标准导致轧件头部挤在下一道次入口导卫处堆钢,钢坯头部变形不均匀,头部温度低及头部有夹杂等缺陷等造成轧件劈头堆钢;
(2)滚动导卫开口随轧件磨损变大倒钢造成料型急剧变化,张力失控而堆钢;导卫处遗留前一根钢的翘皮导致下一根钢受阻堆钢;(3)轧件弯头:轧制线不对中,轧件在活套进出口、空过管碰弯头等堆钢,一般侧弯是由于进出口导卫和孔型不对中造成,上下弯的原因大概有三种:一是进出口导卫和孔型不对中造成,二是孔槽磨损不均导致上下辊工作辊径不一致,三是传动部件间隙大造成咬入瞬时上下辊速度不一致;
(4)张力设定不当,实际处于堆钢轧制状态,轧件依靠前机架的微张力维持轧制,当尾部离开前机架时突然失去张力而堆钢;(5)该轧线有10架和11架之间、11架到12架之间,从主控台力矩反馈看没有堆钢,但实际已经堆钢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轧件断面尺寸比较小,当机架间拱钢时对力矩的影响不大,所以,从主控台力矩画面看不出张力变化或张力变化很小。
预防措施:
(6)轧制过程中根据孔槽磨损情况及时调整辊缝,保证料型在标准范围内。
加热炉原料工做好入炉钢坯的质量把关,粗轧岗位工发现头部低温钢或头部缺陷钢坯用1#飞剪手动切除;
(7)轧制过程对导卫要勤检查、勤调整,保证导卫开口度符合料型要求,发现导卫有拉翘皮的情况及时处理;(8)发现进出口导卫偏离轧制线或轧件有翘头迹象要及时停机检查、处理,对孔槽磨损不均的轧辊要及时换槽。
如果传动部件存在间隙由设备组及时处理;
(9)由于粗中轧采用轧机力矩和电流作为微张力控制的依据,自由力矩受轧件头部钢温、料型的影响,所以,微张力控制存在误差。
对于断面比较大的轧件影响不大,对于断面比较小的轧件影响比较大。
主控台岗位工要合理设置各机架间的张力,对于10架和11架之间、11架到12架之间的张力应要求中轧岗位工观察轧件的尺寸来判断张力的大小,配合主控台做好张力调整,如果轧件离开前一架后尺寸变大则说明前一机架和该机架间存在张力,根据轧件尺寸变化程度判断张力的大小。
2.3精轧区域堆钢事故分析
精轧机组共10架,为45°顶交型布置,其中精轧一6架,后设废品箱,精轧二4架,后设废品箱,吐圈直径3.018米。
精轧区域由于轧件速度快、轧件尺寸小,受导卫磨损、导槽磨损、吐丝管磨损、冷却水阻力、设备运行参数、设备故障的影响,堆钢的原因比较复杂。
轧机内机架间堆钢主要原因是辊缝设置不合理、轧件冲出口或导卫轮烧损倒钢造成;精轧一后废品箱堆钢主要是由于精轧一和减定径之间的张力过小。
大部分的堆钢集中在减定径成品机架后的废品箱,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2.3.1 吐丝机吐约0-10圈堆钢(实际情况根据现场生产工艺情况):
(1)水冷段气动阀、电器控制元件故障、轧件头尾信号未断开,造成常流水,轧件头部受阻堆钢;
(2)成品架出口插件和废品箱导槽、废品箱模块、减定径后水冷箱前段回复导槽不对中,使轧件运行的直线轨迹偏移,轧件受阻废品箱堆钢;
(3)夹送辊头尾信号未断开、夹送辊加持状态设置错误、机械故障造成轧件头部被夹持致废品箱堆钢;哑铃管松动移位造成轧件头部受阻堆钢;
(4)吐丝管磨损严重或吐丝管吹扫未起作用留氧化铁残渣,轧件在吐丝管受阻废品箱堆钢;
2.3.2 吐丝机吐约11-25圈堆钢:
(1)水冷段导槽及回复导槽不对中、磨损严重,使轧件抖动大,水冷开启后阻力加大而堆钢,夹送辊进出口导卫与夹送辊孔槽不对中或磨损严重,轧件运行过程中阻力大堆钢;
(2)水冷段水压分布不均、水压过大轧件阻力大而堆钢;
2.3.3 轧件中尾部堆钢:
(1)精轧二和吐丝机、夹送辊的速度不匹配,张力过小或过大;
(2)导槽、模块磨损或松动,水压波动轧件抖动大。
2.4活套处堆钢:
(1)活套扫描器信号丢失,活套处雾气大或灰尘遮挡信号;
(2)活套推动气缸漏气、机械故障使活套起套、落套不到位;
(3)张力调整不当、料型控制不稳定起大套或轧件拉断;
(4)活套起套、落套延时设置不合理,导致提前起套或落套过早。
2.5飞剪处堆钢:
(1)剪切超前率设置太小导致轧件弯头,超前率过大使切头飞溅到导槽内,剪子未回到原位;(2)转折器位置不正确,剪刃磨损或上下剪刃不匹配;
(3)1#飞剪、2#飞剪切头尾过长卡在导槽内,3#飞剪切头过短卡在导槽;
(4)电气故障致轧件中间飞剪动作,飞剪停不下来。
3结语
在高速线材的实际生产过程中造成堆钢事故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大多数情况有以下三个原因:(1)岗位工技能水平低下,未及时发现事故发生的前兆;
(2)设备、控制系统等出现故障;
(3)岗位工操作失误。
减少堆钢事故要从分析事故原因入手,及时找到故障点,总结经验,为以后的生产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强十涌,等.高速轧机线材生产第2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2] 翁宇庆,等.轧钢新技术3000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型材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