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影像诊断X线和CT表现和要求
常见肺炎的影像诊断1

病理变化:
镜下不同的发展阶段,病变的表现和严重程度不 一致。早期病变的细支气管充血、水肿,表面附 着粘液性渗出物,随病情进展,病变支气管、细 支气管几周围肺泡腔出现中性及红细胞、脱落的 上皮细胞,周围肺组织充血,可有浆液渗出,部 分肺泡过度扩张;中性粒细胞渗出增多时,支气 管及周围肺组织破坏,呈完全化脓性炎症改变。
(3)灰色肝样变期 第5—6天,病变肺叶仍 肿大,充血消退,由红色转为灰白色,称 灰肝期。肺泡腔内渗出的纤维素增多,相 邻肺泡纤维素丝连接成网,纤维素网中有 大量中性粒细胞,肺泡腔毛细血管受压, 肺泡腔内红细胞几乎很少见到。此期渗出 物中不易检出细菌。
大叶性肺炎
灰色肝样变期 肺泡腔内充满渗出的纤维素及中性粒细胞, 箭头示相邻肺泡腔内纤维素经肺泡间孔互相连接.
支气管树整体观
右主叶支气管 右上叶支气管
右中叶支气管
气管 左主支气管
左上叶支气管
左下叶支气管
右下叶支气管
支气管树
支气管肺段
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的全部肺组织总 称支气管肺段,它是构成肺的形态学和功能学的 基本单位。
通常左右肺各有10个肺段。有时因左肺尖段与后 段、前底段与内侧底段支气管共干,此时左肺只 有8个支气管肺段。
大叶性肺炎
病变肺叶肿胀,色灰黄, 质实如肝.
(2)红色肝样变期 第3—4天,肿大的肺 叶充血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面灰红, 似肝脏外观,故称此。此期肺泡腔内充满 纤维素及大量红细胞,间杂少量中性粒细 胞和巨噬细胞,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 细胞吞噬、崩解后,形成含铁血黄素随痰 液咳出,致使痰液呈铁锈色。病变波及胸 膜时,引起纤维素性胸膜炎,发生胸痛, 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
CT表现 一侧或双下肺多发渗出性病灶,呈 斑片状模糊影。
慢性肺炎的X线与CT诊断(附19例分析)

的作用 ,浸润性导管癌在 MRI上表现为 T W/呈 低或等信号 , L 上肿瘤 的信 号多为高 信号 ,MR/ 增 强时 ,病灶 呈 明显 强 化 ;当病灶周 围有脂肪组织包绕 时 ,则其 在 MRI上轮 廓清 晰 , 若 病灶周 围是腺 体组织 时 ,则 其轮廓 不清。在影像学 上表 现 为肿块时 。且肿块有分 叶 ,边缘有 毛刺 ,病灶 在 CT、MRI增 强 时有强化 ,诊断上并不 困难 。 3.2 肿块伴恶 性钙化型 恶性钙化 是浸润 性导管癌 常见 的 征象。文献报道影 像学上 钙化的发生 率为 30% ~50% ,病 理 学检查更高 】。在 x线 片上 表现为 肿块 内出现 泥沙样 或 簇 状钙化 ,由于 CT与 MRI对肿块 内微小钙 化显示 不如 x线 敏
4 徐开野 ,唐敖荣 ,何子元 ,等.乳 腺疾病 影像 诊 断与治疗学 [M].上 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87—138.
5 鲍润贤.乳腺钙化 的 x线 研究 [J].天津 医药 杂志 ,1981,9(10):
584.
6 贾振英 ,吴凯 ,简钟,等.乳 腺癌 x线一病理对照 研究[J].中华 放射 学 杂 志 ,1980,14(4):243.
根据 乳腺浸 润性 导管癌 主要影像 学表现 ,对其 进行诊 断 肿块影 ,而仅仅表 现为泥沙样或簇状钙化 ,且伴有局部腺体结
分型 :单 纯肿块型为 52例 ,肿块 伴 恶性钙化 型 为 43例 ,恶 性 构紊乱 ,此时应从 钙化 的形 态 、分布及 排列方 式等方 面人 手 ,
钙化伴 局部腺体结 构紊乱 型为 8例 ,单纯局部 腺体结构紊 乱 并结合 CT及 MR/ 检 查 ,综 合 分析 。对 于诊 断上存 在 困难 而
200268 —124.
肺炎影像学诊断

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影像表现
两肺多同时累及,且以两下肺明显
实变含气支气管征均为下肺 胸膜下多发小结节或小扇形的磨玻璃、不均 质棉絮状密度,且纵膈窗显示为蜂窝状是其 特点
衣原体肺炎
老年患者中,浸润可能分布更广;胸腔积液少见。50% 的患者胸片在4周内改善。20%的患者需胸片改善需超过 9周。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
肺炎克雷伯杆菌
当克雷伯杆菌感染肺实质时,表现为非节 段性分布的均匀实变影。空气支气管征常 见。据了解,肺炎克雷伯杆菌特别趋于产 生大范围实变阴影, 导致肺叶扩大,形成 叶间裂膨出征。常见肺脓肿形成、胸腔积 液和脓胸。肺炎克雷伯杆菌性肺部感染也 可表现为支气管肺炎的特点,特别是当院 内感染发生时。
肺炎的治疗
6.厌氧菌:首选青霉素联用克林霉素或甲硝唑。 7.支原体、百日咳杆菌、衣原体,选用大环内酯类 抗生素。 8.真菌:首选氟康唑。 疗程:一般用至热退和主要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后3-7 天。肺炎链球菌7-10天,流感嗜血杆菌14天左右,葡萄 球菌3-4周,支原体、衣原体2-3周,真菌性肺炎1-2个 月。 三、氧疗 四、对症治疗
肺炎链球菌
偶尔,肺炎球菌性肺炎可表现为局灶性结节或肿块, 常称为“球形肺炎”。罕见空洞和脓肿形成。50%或 更少的患者可合并胸膜疾病、胸腔积液或脓胸。胸部 CT 常表现为小叶含气实变影、周围实变的磨玻璃样 影、分叶阴影、3 ~ 10mm 界限不清的小叶中心型结 节、支气管壁增厚及光滑的小叶间隔增厚。。
间质性肺炎
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沿支气管分布或散在分布的小斑
片状实变及磨玻璃影,或部分融合成片
肺炎链球菌
肺炎球菌性肺炎在胸片上呈典型的气腔肺炎,有侵犯 到胸膜的实变影,常可见空气支气管征,肺体积无缩 小。肺炎球菌性肺炎也可见斑片状、多灶性实变影, 符合支气管肺炎,罕见的是伴有含气实变的间质性改 变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引言:肺部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以及如何进行鉴别诊断,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肺部问题。
一、影像学诊断方法1. 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见且最经济实惠的肺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X射线在人体组织内的吸收程度不同,可以获得肺部结构和异常变化的信息。
对于一些表现典型的肺部疾病,如寻常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等,X线胸片具备良好的识别能力。
2. CT扫描CT扫描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三维图像,相较于X线胸片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可以清晰显示出血管、气道和结构细节。
对于复杂或需要更详细信息的情况下,CT扫描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在进行鉴别诊断和评估肺实质病变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3. 磁共振成像(MRI)MRI通过核磁共振原理生成高分辨率图像,对某些与X线或CT扫描相互补充的情况下尤为有益。
例如,MRI对于肺部间质性纤维化和特定肿瘤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受成本和时间限制,MRI并不常用于一般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二、肺部疾病常见影像学表现1. 肺炎肺炎是最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之一,其胸片和CT表现多种多样。
在胸片上可以观察到感染区域出现密度增高、模糊边界、浸润阴影等特征;而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信息,显示出感染区域内液体积聚、束粒中心性分布等特点。
2. 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洞形成以及弥漫性病灶。
X线胸片可以显示出局部或弥漫性的增白影,而CT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结核球、干酪样坏死性改变等。
3. 肺血栓栓塞症(PE)PE是由肺动脉主干或分支阻塞所引起的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
在胸片上,肺动脉扩张和右心室增大是提示PE的特征;而CT扫描则显示了血栓断面图像,对于诊断和评估PE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三、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1. 肺癌与结核肺癌和结核在影像学上具有一些相似的特点,如空洞形成、淋巴结增大等。
肺炎的X线表现和鉴别诊断

目录
• 肺炎的X线表现 • 肺炎的鉴别诊断 • 肺炎的X线诊断标准 • 肺炎的X线检查方法 • 肺炎的预防与治疗
01
肺炎的X线表现
早期X线表现
肺纹理增粗
由于炎症刺激,早期X线表现为肺 纹理增粗,这是肺炎的常见表现。
肺实质浸润
炎症细胞浸润肺实质,导致肺实质 密度增高,X线表现为片状或斑片 状阴影。
特殊类型肺炎的诊断标准
支原体肺炎
X线检查可见肺部出现斑片状阴 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或清 晰,以双下肺明显。
病毒性肺炎
X线检查可见肺部纹理增粗、模 糊,可能出现磨玻璃样改变。
军团菌肺炎
X线检查可见肺部出现斑片状或 大片状实变影,密度增高,边 缘模糊。
衣原体肺炎
X线检查可见肺部出现斑片状阴 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或清 晰,以双下肺明显。
04
肺炎的X线检查方法
正位胸片检查
正位胸片是肺炎诊断的基本检查 方法,能够显示肺部的基本病变,
如炎症、浸润、实变等。
正位胸片可以观察到肺部纹理的 改变,如增粗、紊乱等,以及肺 部实质的改变,如斑片状、大片
状阴影等。
正位胸片对于发现肺部病变的部 位、范围和程度有一定的帮助, 但分辨率相对较低,对于一些细
胸腔积液
X线检查可见胸腔内出现液体 密度影。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肺部病变广泛
肺实变
胸腔积液增多
肺门淋巴结肿大
X线检查可见肺部病变广 泛,累及多个肺叶或肺
段。
X线检查可见肺部出现大 片状实变影,密度增高,
边缘模糊。
X线检查可见胸腔内液体 密度影增多,且可能伴
有胸膜增厚。
X线检查可见肺门淋巴结 肿大,边缘清晰或模糊。
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准确性分析

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准确性分析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其临床表现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病症相似,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就支原体肺炎在影像学中的特点和诊断准确性进行分析。
一、影像学特点1. X线胸片检查X线胸片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有效诊断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在胸片上的表现多为肺炎样改变,包括斑片状模糊阴影、小叶间隔增厚、结节状病灶等。
这些改变一般呈对称性分布,多见于双侧下肺野。
2. CT扫描CT扫描在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其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肺部实变阴影,双侧下叶和后侧段是最常受累的区域。
该实变阴影可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实性球状阴影或斑片状阴影。
CT扫描还可以帮助排除其他与支原体肺炎相似的疾病,如肺结核、真菌感染等。
二、诊断准确性分析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点虽然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现有研究表明,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可以提高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准确性,但也存在部分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正常或不典型。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影像学诊断支原体肺炎应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另外,支原体肺炎的早期影像学表现较为非特异性,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相似,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
因此,在早期疑似支原体肺炎的病例中,可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辅助诊断,如支原体抗原检测、支原体DNA检测等。
除了影像学检查外,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测也是支原体肺炎的重要诊断手段。
临床表现上,患者常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实验室检测方面,支原体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等可以帮助诊断支原体肺炎。
综合上述影像学特点及诊断准确性分析,为了提高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准确性,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必要时采用其他辅助检查手段,如支原体DNA检测等,以确保最准确的诊断结果。
总结起来,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肺炎样改变,包括斑片状模糊阴影、小叶间隔增厚和结节状病灶等。
肺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7天 12天
26天 39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天 15天
30天
4.X线表现:
肺纹理增重,模糊, 局限或广泛的的片状模糊影像, 常为磨玻璃密度,也可为肺实变密度,可按或不 按肺叶及肺段分布。肺段或大片阴影。 可位于肺野的内带、中带和外带。 单发或多发,中下肺野多见。
4. CT表现
男,53岁,03-10-14受雨淋,17日发热39.5度,WBC6000-5000,
•H5N1甲型禽流感患者
•图b为图a 5天后胸片,显示病变进展较快,双肺全部 受累,为ARDS。
(1)临床表现最为严重时,如病人的精神状况及体温,白细胞
计数等指标较高时,肺部影像最为严重和广泛。
(2)当临床状况好转时,肺部影像也减轻。
(3)但也有报道肺部影像正常及病变较轻者而死亡的病例。
(4)在病变吸收过程中, 影像的吸收时间迟于临床症状的 改善时间,即临床表现已经明显 好转,肺内仍然可见异常影像 (与一般的肺炎相似)。
在单侧或双侧肺弥漫性浸润,呈大片 状毛玻璃样影及肺实变影像,其内可见含气支 气管征。
病变后期为双肺弥漫性实变影, 少数可合并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
•住院第五天咳嗽、气短,胸片表现为双下肺斑片状肺浸润病灶(图A)。 •24小时后,肺炎快速进展,表现为双肺弥漫性肺炎,符合ARDS表现,患者死亡(图B)。
肺炎的影像诊断和 鉴别诊断
•急性肺炎鉴别。
•根据X线及病理大体形态,肺炎分为 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 炎。
X线平片对于肺炎的价值
可确定肺内有无病变, 可确定病变的部位 可确定病变的范围, 了解病变的动态变化, 了解有无合并症, 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
•肺炎的病原诊断需根据临床及病 原学检查,
肺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3.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
发病初期: 肺内有小片状影像,呈磨玻璃密度,可 单发或多发。 进展期: 病变范围扩大,为大片状或两肺多发、弥 漫性病变,病变密度增高。可合并ARDS, 出现两肺弥漫实变阴影。
实用文档
吸收期: 一般在发病2~3周后,阴影范围减小,密 度逐渐减低。有的病人虽然临床症状明显 减轻或消失,X线胸片已恢复正常,但 HRCT检查肺内仍可见浅淡的磨玻璃密度影 像,可维持较长时间。
(4)在病变吸收过程中,影 像的吸收时间迟于临床症状的改 善时间,即临床表现已经明显好 转,肺内仍然可见异常影像(与 一般的肺炎相似)。
实用文档
二、 人禽流感肺炎的鉴别诊断
需要鉴别诊断的肺炎: 1.细菌性肺炎: 肺炎双球菌肺炎, 军团菌肺炎 2 .病毒性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 流感肺炎 3.支原体肺炎
实用文档
(一) 细菌性肺炎
1.细菌性肺炎的一般影像表现 (1) 阴影按肺小叶、肺段或肺叶分布。 (2) 经抗菌素治疗2周左右明显吸收。 (3)特殊的X线表现:两肺多发大片状、肿块
状或多发结节状影像,X线鉴别诊断困难, 需要做CT检查除外其他疾病。
实用文档
2.肺炎双球菌肺炎
大叶性肺炎的表现: 早期: 淡片状模糊阴影,或仅可见局限 的肺纹理增强,部分病人胸片正 常。
3.病变部位
病变影像位于两侧肺部, 上、下肺野均可有病变。病 变大部分时间表现为两肺弥 漫性分布。
早期表现
早期表现为肺内局灶性实变, 呈局限性片状影或散在散在絮状 阴影,可累及肺叶、肺段或肺小 叶。
进展的病例
重症患者肺内病变进展迅速,短期内内病 灶迅速进展增大,
在单侧或双侧肺弥漫性浸润,呈大片状毛 玻璃样影及肺实变影像,其内可见含气支气管 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胸膜病变:表现为胸腔积液征。
CT表现
➢ 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结节状密度增高阴影。 ➢ 阻塞性肺气肿。 ➢ 空洞性病变。 ➢ 胸腔积液。
双肺野内、中带纹理增粗、模糊
双肺纹理弥漫性增粗,可见多发大小 均匀的小斑片影
支气管肺炎。 CT 肺 窗 像 ( A ) 见双下肺沿支 气管走行片状 密度增高影, 纵隔窗像(B) 见气道通畅
X线表现
➢ 充血期: 无异常或仅见病变区肺纹理增强,透 光度减低或呈磨玻璃样。
➢ 肝变期:肺实变呈大叶性或占据大叶大部分的 密度增高均匀一致阴影,有时在大叶内可见含 气支气管影像。不同部位大叶阴影形状不同。
➢ 消散期:大叶阴影密度减低不均匀,呈散在斑 片状阴影。
CT表现
➢ 斑片或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形态 与肺叶或肺段相同。
根据病因种类、病变部位、病变
性质、病变范围和临床经过的不同, 肺炎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病因分类:感染性肺炎(如细菌、病毒、 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原虫等),过敏 性肺炎,物理及化学因素引起的肺炎。
按显微镜下的病变部位分类:肺泡炎、间 质性肺炎。
按病变性质分类:如浆液性炎、纤维素性 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坏死性炎。
➢ 病灶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含气之支气管影。
各 肺 叶 大 叶 性 肺 炎 示 意 图
右肺中叶大叶性肺炎
右肺下叶大叶性肺炎
右肺上叶大叶性肺炎
肺段性大叶性肺炎
大 叶 性 肺 炎
右 下 叶
治疗后
大叶性肺炎
右肺中叶大叶性肺炎。 肺窗像示右肺中叶片状密度增高影
右肺上叶背段肺炎 肺窗像示右肺下叶背段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显而体征少。
X线表现
➢ 病变广泛,常累及两肺门区及中下肺野。 ➢ 肺纹理增粗、模糊并交织呈网状,可伴有小点
状阴影。 ➢ 肺门轻度增大,结构源自糊。 ➢ 细小支气管阻塞可引起弥漫性肺气肿或肺不张
表现。 ➢ 消散较实变性炎症慢,慢性病例可导致肺间质
纤维化。
CT
较少应用,可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及斑片样密度 增高阴影,可发现肺不张及肺气肿病变。
右肺下叶后基底 段肺炎。示右下 肺后基底段片状 密度增高影。A, 肺窗像;B,为 纵隔窗像
完全大叶性实变
大叶性肺炎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实变起自肺叶外周、 紧邻胸膜,然后向肺野中心扩散。
抗炎后复查病灶基本吸收
肺炎球菌性大叶肺炎
F/20Y 高热
鉴别诊断:
– -- 肝变期:与肺结核、中央型肺癌的肺不张以 及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相鉴别。
– --消散期:与肺结核鉴别。
临床病史、实验室资料以及某些特征性影 像表现。
支气管肺炎
又称为小叶性肺炎,多见于儿童和老年 人或身体虚弱的病人。
病理改变
多来自链球菌、葡萄球菌及肺炎双球菌的 感染。或者为急、慢性传染病、消耗性疾 病,儿童可并发于百日咳、麻疹、猩红热 等。
细菌侵入支气管系,引起气管、支气管的 炎症,逐渐向肺泡扩展,形成以小叶、腺 泡为单位的炎症,故称为小叶性肺炎。渗 出物为大量白细胞及吞噬细胞。当炎症逐 渐好转,渗出物逐渐吸收而痊愈。
①充血期(发病后1 2—24小时):肺泡壁毛细 血管扩张,肺泡腔内有少量渗出液。
②红色肝变期(发病后2—3天):肺泡腔内充 有纤维素及大量红细胞。
③灰色肝变期(发病后4—6天):肺泡腔内出 现大量白细胞。
④消散期(发病后7一l 0天):白细胞溶解,纤 维素性渗出物逐渐被吸收。
如果治疗及时、恰当,大叶性肺炎可在 2周左右明显或完全吸收;如治疗不及时或 不充分,病变可延迟吸收,甚至演变为肺 脓肿。
临床表现
➢ 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极度衰弱的患者或为 手术后并发症。
➢ 临床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可有咳嗽、呼吸困难、 发绀及胸痛。
➢ 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链球
菌。
X线表现
➢ 肺纹理增强,边缘模糊。 ➢ 斑片状、结节状密度增高阴影,沿支气管分布。
病灶多位于两肺下野内带。 ➢ 阻塞性肺气肿表现。 ➢ 空洞:化脓菌感染易出现“肺气囊”,表现为薄
急性间质性肺肺炎、间质纤维化
间质性肺炎
慢性间质性肺炎
诊断、鉴别诊断
间质性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平片,肺纹理 增多,边缘模糊,网状及小点状阴影与肺气肿 并存为其主要特点。间质性肺炎的X线表现与 其他原因引起的肺间质性病变(如尘肺、组织 细胞病X、结节病等)相似,应注意鉴别。
肺炎性假瘤
X线表现、大体病理均酷似肿瘤,镜检 属于炎性增生,或与炎症结局相关的病变。 大多数假瘤源于机化性肺炎,或是一种延迟 消散、不消散的肺炎。命名甚多,如组织细 胞瘤、黄色瘤、成肌纤维细胞瘤、浆细胞肉 芽肿、假性淋巴瘤等。
按病变范围分类: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 炎、肺段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 Lobar Pneumonia
临床表现
➢ 多发生于青壮年。 ➢ 病原菌多为肺炎双球菌(95%)。 ➢ 临床表现起病急,以突发高热寒战、胸痛、咳嗽、
咳铁锈色痰为主。 ➢ 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病理变化
大叶性肺炎根据病变的发展可分为四期:即
肺炎影像诊断
X线和CT表现和要求
肺炎系指发生于肺实质或肺间质的炎 症性疾患。
生物性致病因子、过敏以及物理、化学 因素均可引起肺炎,其中以生物性致病因 子中的细菌所引起的肺炎最为常见。
生物性致病因子的感染途径可为气源 性、血源性或淋巴源性,在肺内沿支气管 肺泡系蔓延。病变可以腺泡、肺小叶、肺 段或肺叶为单位。
病理改变
细菌或病毒感染(前者多见)→支气管炎→支 气管壁→支气管周围→肺间质→水肿、淋 巴细胞浸润
炎症→间质内的淋巴管→淋巴管炎和淋巴 结炎
终末细支气管炎症→部分或完全性阻塞→ 局限性肺气肿或肺不张
病理为肺间质的浆液渗出及炎性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小儿较成人多见, 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气急及发绀,症状明
小叶中心细支气管增厚
支气管肺炎—树丫征
诊断、鉴别诊断
➢ 根据病史及X线表现诊断不难,但在极度衰弱 的老年病人,机体反应力低,体温可不升高, 白细胞总数也可不增多,应予以注意。
➢ 支气管肺炎主要依靠X线检查,CT检查可用于 判断病变内有无空洞及胸腔积液,是否合并肺 脓肿以及脓胸。
间质性肺炎 InterstitialPneumoni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