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有用的竹子

合集下载

大班有用的竹子教案

大班有用的竹子教案

大班有用的竹子教案1教案一:竹子的故事活动目的1、通过大胆设想、实践操作发现竹管的最佳连接方法,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2、通过实验活动,了解竹子的特性,产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3、分工合作,有初步的团队精神。

活动准备1、长短粗细不同的竹管若干,水桶3个,杯子3个,石头、砖块若干;2、双面胶、玻璃胶、即时贴、各种纸张、保鲜膜、橡皮泥、布条、麻绳、橡皮筋、铅丝、塑料瓶、一次性杯子、周转箱、脸盆、饮料瓶、医药箱、标志牌、抹布等,3、幼儿反穿衣;4、记录板、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一、开展讨论,提出设想教师提出“竹子到底能不能运水”“怎样才能用竹子运水”等问题,让幼儿讨论,提出自己的设想。

二、根据设想,验证操作(幼儿分组实验如何用竹子运水,一段时间后,实验无太大进展。

)师可以用什么工具帮助竹子呢?(马上有幼儿想到用一个个板凳并排放做地基,再将竹子放在板凳上。

竹子之间如何连接成了要解决的问题,第一轮实验后,幼儿发现脸盆里还是没有水。

幼儿开始议论、检查、寻找原因…)这里一定要连接好!用双面胶试试。

师:“你们知道水怎样就会流动?”(教师启发幼儿意识到成功运水的关键所在。

)幼:“老师,水是不是应该从高处往低处流呢?”师:“你们试试看吧!”(于是,幼儿又搬未了积木、板凳,加高竹子的一端。

运水终于成功了。

)师:“不过,运过去的水似乎太少了。

”(教师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究影响运水的其他因素。

)幼:“我们已经往竹子里倒了很多水了!”师:“那么检查一下有没有别的问题。

”(运水实验后,幼儿记录了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交流结果,体验成功1、请各组幼儿派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实验过程。

2、大家讨论哪一组的方法最好。

我们是这样连接的。

四、开拓思路,后继延伸师为什么竹子能运水?竹子还能做些什么呢?(教师留下问题,让幼儿作进一步的探究。

)2教案二:有用的竹子活动目标:1、让幼儿认识竹子,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及竹子的用途。

2、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大班科学教案竹子与竹制品

大班科学教案竹子与竹制品

大班科学教案竹子与竹制品大班科学教案:竹子与竹制品一、引导活动1. 导入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图片、视频或故事,向孩子们介绍竹子和竹制品的概念,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老师可以问孩子们一些问题,如:- 竹子是什么植物?竹子的特点有哪些?- 竹子可以用来做什么?你们见过哪些竹制品?二、理论知识解释1. 介绍竹子竹子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属于禾本科植物。

竹子的茎是中空的,这使得它轻而坚固。

竹子有很多品种,它们的高度、直径和颜色各不相同。

2. 竹子的特点竹子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生长迅速: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有一些品种每天能够长高几厘米。

- 密度轻:由于竹子的茎是中空的,使得其整体密度很轻,可以制作轻便的器具。

- 强度高:尽管竹子很轻,但它的强度却非常高,比许多木材更坚固。

3. 竹子的用途竹子可以用于制作许多不同的产品,这些产品被称为竹制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竹制品:- 竹篮:竹子编织的篮子,通常用来装水果、蔬菜和其他物品。

- 竹制家具:竹子可以制作桌椅、床和其他家具,因为它既轻便又坚固。

- 竹丝纸:竹子的茎可以制成纸张,用于书写和绘画。

- 竹笛:竹子可以雕刻成吹奏乐器,如笛子。

- 竹制玩具:竹子可以制作各种玩具,如竹蜻蜓、竹筹码和竹拼图。

三、实践活动1. 参观竹林带领孩子们到附近的竹林参观,观察和感受竹子的生长环境。

2. 制作竹篮将竹子切割成适当的长度,然后教孩子们用细竹条将它们编织成篮子的形状。

让孩子们亲自体验一下竹制品的制作过程。

3. 制作竹笛使用一根较长的竹子,教孩子们如何将竹子雕刻成笛子的形状,并吹奏出音乐。

四、总结反思1. 回顾请孩子们回顾一下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包括竹子的特点和竹制品的用途。

2. 思考引导孩子们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 为什么竹子是制作家具的好材料?- 你觉得竹制品有哪些优点和特点?3.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孩子们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情。

大班主题教案《竹》含反思

大班主题教案《竹》含反思

大班主题教案《竹》含反思大班主题教案《竹》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探索竹对我们生活所起的贡献,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竹,了解竹的生长过程和用途,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主题《竹》含反思教案吧。

产生背景:竹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但它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各样的竹竿、竹担、竹筐、竹席子等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

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就连诗人画家也把竹做为他们常常赞颂的对象。

可见竹的情节无所不在。

当孩子们从观察竹子到寻找生活中竹的用途的时候,他们睁大了双眼,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好奇的热情。

因此,我们决定与幼儿一起探访我们身边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竹。

开展准备:1.家长资源,请家长协助收集各种竹制品,关于竹的资料和图片。

2.利用社区资源,联系幼儿社会实践的场所:公园、竹器店等。

3.墙面布置一些与竹有关的画、图片及幼儿绘制的画和制作的手工艺品。

4.区角布置一些关于制作竹玩具的工具,布置竹制品展示角。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竹》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竹,了解竹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2.引导幼儿探索竹对我们生活所起的贡献。

3.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活动内容记录:1.社会:《参观竹林》、《参观竹器店》2.语言:《谈话:节节高》《谈话:竹子的生长过程》《故事:小猫钓鱼》《表演:熊猫一家》3.科学:《妙用竹竿》《竹篾制品》《竹——浑身都是宝》《有用的筷子》《笛声悠悠》4.计算:《数竹筏》《测量》《高矮长短比较》《5以内的加减》5.美工:《绘画:竹子》《吹画:翠竹》《竹叶贴画》《制作:风筝》《制作:扇子》《欣赏:竹篾制品》6.音乐:《熊猫咪咪》《牧童短笛》《扇子舞》《欣赏:筷子舞》7.体育:《竹高跷比赛》《跳竹竿》《骑竹马》《放风筝》8.家园开放日:《调查:有用的竹竿》《班会:竹子发布会》《亲子游戏:跳竹竿舞》《品尝:竹筒饭和竹笋菜》活动具体开展过程:活动一:《社会实践:参观竹林》设计思路:方案活动的第一天,教师带幼儿参观了附近公园的竹林,一片青翠的竹林呈现在幼儿的眼前。

幼儿园大班竹子教案

幼儿园大班竹子教案

幼儿园大班竹子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1.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物理特性及其用途;2.掌握剪纸、塑形、拼图等艺术技能;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4.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幼儿的保护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竹子、剪刀、彩纸、胶水、瓶盖、餐巾纸等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幼儿们观察、描述竹子并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这根竹子长得真直,是不是可以做成管子?”,“这根竹子没有树叶,为什么?”2. 掌握知识接下来教师简单讲解竹子的生长环境、物理特性及其用途,让幼儿初步了解竹子。

同时,可以借助图书或视频,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竹子。

3. 制作艺术品让幼儿们自由发挥,利用给定的材料制作竹子艺术品。

例如,利用瓶盖制作竹子的关节;利用餐巾纸制作竹的枝叶等。

4. 回顾让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制作的艺术品进行展示。

同时,引导他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以确保他们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四、教学评估教师将根据幼儿制作的艺术品和平时表现来评估其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借助问答、考试等方式来评估幼儿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延伸教材课后,可以带领幼儿采集环境中类似的植物,并与竹子进行比较,以加深他们对竹子的认知。

同时,可以在课程后继续深化幼儿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珍爱自然的重要性,并倡导他们从小保护环境。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让幼儿们去了解、认识和喜欢竹子,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动植物习惯。

同时,通过动手制作艺术品,让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024年大班《竹》教案及反思

2024年大班《竹》教案及反思

2024年大班《竹》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教材《幼儿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中“美丽的植物”章节,详细内容为“竹”主题。

通过对竹子的认识,让幼儿了解竹子的生长特点、用途以及与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竹子的基本生长过程、种类和用途。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知。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爱护之情,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竹子的生长过程、种类和用途。

教学重点:观察、表达、合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竹子实物、图片、视频、PPT、故事书。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内的竹林,让幼儿观察竹子的外形、颜色等特征,引导幼儿自由表达对竹子的认识。

2. 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竹子实物、图片,让幼儿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种类和用途。

(2)播放竹子生长的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例题1:竹子有哪些部分组成?例题2:竹子有哪些用途?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学具,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竹子,并进行展示。

5.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竹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竹子的生长过程2. 竹子的种类3. 竹子的用途4. 爱护自然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竹子,并介绍它的特点。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竹子是毛竹,它高大挺拔,叶子翠绿,可以用来做家具、造纸等。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了解竹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对竹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大班用竹子手工运动教案

大班用竹子手工运动教案

大班用竹子手工运动教案教案标题:大班用竹子手工运动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竹子(足够数量,每个幼儿至少一根)2. 剪刀3. 色彩纸4. 胶水5. 彩色笔6. 图片或视频素材(关于竹子手工的示范作品)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竹子手工制作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幼儿们介绍竹子手工的魅力和乐趣。

2. 引导幼儿们观察竹子的形态、特点和用途,并询问他们对竹子的了解和想法。

活动过程:3. 分发竹子给每个幼儿,并向他们解释竹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给幼儿们展示一个简单的竹子手工示范,例如制作一个小船或一个花瓶。

5. 引导幼儿们按照示范的步骤进行操作,鼓励他们动手尝试制作自己的竹子手工作品。

6. 在幼儿制作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作品。

7. 鼓励幼儿们在制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用色彩纸、胶水和彩色笔等材料进行装饰。

总结活动:8. 邀请每个幼儿依次展示自己的竹子手工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困难。

9. 引导幼儿们讨论竹子手工的乐趣和挑战,总结他们在这个活动中学到的技能和经验。

10. 对幼儿们的努力和创造力给予肯定和赞扬,并鼓励他们继续尝试更多的竹子手工作品。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们在家中继续制作竹子手工作品,并带到学校与同伴分享。

2. 组织竹子手工展览活动,让幼儿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家长参观。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表现。

2. 评估幼儿对竹子手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通过幼儿的作品展示和讨论,评估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反思: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学习兴趣。

大班科学竹子本领大教案

大班科学竹子本领大教案

大班科学竹子本领大大班活动设计:竹子本领大者:刘婷婷(上海市金山区庄行幼儿园)活动目标:1、大胆交流竹子的各种功用,感知竹子用处大。

2、学习初步的分类方法,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各种竹制品:筷子、簸箕、菜板、扁担、竹篓、竹篮、牙签等,各种竹制品上都贴有标签;“货架”三只,上面贴有标签。

四、活动过程:1、导入:师:“前几天,小朋友们出去找春天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小竹笋长大后就是非常有用的竹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竹子的本领。

”2、交流调查表: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用竹子做的?请幼儿以小组调查的方式交流调查表,第一组调查的是厨房用具:(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厨房用具菜板蒸架……第二组调查的是农用工具:(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农用工具扁担竹篓……第三组调查的是生活用品及其他:(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生活用品及其他席子牙签……3、除了以上小朋友刚刚说的之外,你还知道竹子可以做什么东西?请幼儿补充说明,(如窗帘、茶具、工艺品等)(幼儿没有说到的也可有老师补充)师小结:竹子的本领真大,像扁担、畚箕、竹篮、牙签、席子、坐垫等等,都是用竹子做的。

4、开竹制品商店:师:“今天我们教室里也来了很多竹制品朋友,让我们也来开一家竹制品商店,好不好?”请幼儿将竹制品按要求分类摆放:(各竹制品上贴有标签,如菜板贴上101,就将菜板放到厨房用具柜的101处)5、师小结,结束本次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拆装圆珠笔活动目标:1认识各种圆珠笔,知道圆珠笔的用处。

2、通过观察、拆装圆珠笔、绘制安装说明书等形式,感知圆珠笔的构造,掌握安装的步骤。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将拆下来的原件、放在筐子里,对拆装活动有兴趣。

活动准备:1、师生提供收集各种圆珠笔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一支圆珠笔,人手一个小筐子。

3、在黑板上画一张《圆珠笔统计表》(附统计表)。

活动过程:一、玩一玩——感知圆珠笔的多样性。

——教师:你带来的圆珠笔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不同?(比较圆珠笔的粗细、长短。

幼儿园大班《竹子》多篇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竹子》多篇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青青竹子活动目标:1、寻觅和采集竹子、竹制品,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用处。

2、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竹子的外形特征,丰富对竹子的认识。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事先带幼儿到竹林里去玩。

2、物质准备:在操场上布置“竹林场景”、“竹子小展馆”中展示师幼共同采集的竹子和竹制品的实物或者图片、教育挂图、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1、以“到竹林去郊游”引入,参观竹林。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好吗?来到一片竹林,大家可以去看一看这些竹子长得怎么样、摸一摸什么感受、闻一闻什么味道?)2、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竹子: (集中讨论,提问幼儿)(1)看一看:竹子长得怎么样?它由哪些部份组成?(2)摸一摸:竹子的杆、枝、叶分别有什么不同的感觉?(3)闻一闻:竹子有什么气味?(4)敲一敲:敲敲竹子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的竹子,听听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5)说一说: A、竹子的哪些部位可以用来做成食品?(竹叶和竹笋) B、谁最喜欢吃竹叶?(熊猫) C、熊猫长什么样子呢?(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很可爱,身子胖乎乎的,尾巴很短,皮毛很光滑,头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

它头上长着一对黑耳朵,还有两个圆圆的黑眼圈,大熊猫最喜欢吃新鲜的竹叶和竹笋) D、谁喜欢吃竹笋?(人们,可以做成竹笋肉汤、竹笋饭、竹笋炒肉片……)3、幼儿自由参观“竹子小展馆”,要求幼儿轻拿轻放。

(我们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不少竹制品,老师把它布置成“竹子小展馆”,请小朋友们去看看这些竹制品有什么用?)4、引导幼儿交流与分享:你拿了什么竹制品?它有什么用? (提问个别幼儿)5、根据竹制品的用途将竹制品分类摆放。

这么多的竹制品,可以怎么分?(每一个幼儿拿一件竹制品,按日常生活用的竹制品、竹乐器、竹玩具、竹工艺品……进行分类)6、用竹乐器为熟悉的儿歌、歌曲伴奏,进一步感受竹乐器的音色和表现美。

(1)请个别幼儿快板朗诵《春风吹》。

(2)全班幼儿用竹乐器为歌曲《郊游》伴奏。

美术活动:漂亮的竹片活动目标:1、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扩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