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发酵豆粕

合集下载

益生菌发酵豆粕制备生物活性饲料的研究

益生菌发酵豆粕制备生物活性饲料的研究

益生菌发酵豆粕制备生物活性饲料的研究一、引言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对于优质饲料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豆粕饲料在营养成分和消化吸收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益生菌发酵豆粕制备的生物活性饲料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益生菌发酵豆粕的原理益生菌发酵豆粕是利用特定的有益微生物,如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对豆粕进行发酵处理。

在发酵过程中,益生菌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分泌多种酶类,如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将豆粕中的大分子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等分解为小分子的多肽、氨基酸、寡糖等易于动物消化吸收的物质。

同时,益生菌在发酵过程中还能产生一些有益的代谢产物,如有机酸、维生素、抗菌物质等。

这些代谢产物不仅可以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风味,还能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三、益生菌的选择与作用(一)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能够有效地分解豆粕中的蛋白质和淀粉。

同时,芽孢杆菌还能产生芽孢,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稳定性,在饲料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不易失活。

(二)乳酸菌乳酸菌能够产生乳酸,降低发酵体系的 pH 值,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此外,乳酸菌还能产生细菌素等抗菌物质,增强动物肠道的屏障功能,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三)酵母菌酵母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能够提高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

同时,酵母菌还能产生醇类、酯类等风味物质,改善饲料的适口性。

四、发酵工艺的优化(一)发酵条件发酵温度、湿度、时间和通气量等条件对发酵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适宜的发酵温度为 30-40℃,湿度为 60%-70%,发酵时间为 3-5 天,通气量根据发酵设备和益生菌的种类进行调整。

(二)接种量益生菌的接种量直接关系到发酵的速度和效果。

接种量过少,发酵启动缓慢;接种量过多,可能会导致益生菌之间的竞争和资源浪费。

一般来说,接种量为 5%-10%较为适宜。

(三)底物组成豆粕的粒度、含水量和营养成分等也会影响发酵效果。

发酵豆粕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

发酵豆粕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

发酵豆粕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
发酵豆粕作为一种饲料原料,其营养价值评定涉及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于发酵豆粕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
1. 营养成分分析:发酵豆粕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其营养成分发生变化,如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

与普通豆粕相比,发酵豆粕的氨基酸总和与粗蛋白含量有显著提高,而粗脂肪含量显着下降。

这些变化有助于增加蛋白原料的饲用价值。

2. 抗营养因子和有毒物质:豆粕中的某些抗营养因子和有毒物质会影响其营养价值。

发酵豆粕经过微生物发酵后,这些物质的含量会降低,从而提高豆粕的饲用效率。

例如,发酵豆粕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含量会降低,这有助于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

3. 生物菌群数量:发酵豆粕中的生物菌群数量也会影响其营养价值。

适量的有益菌群可以改善豆粕的消化吸收率和营养价值。

例如,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菌可以使豆粕中的蛋白质更易被动物消化吸收。

4. 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挥发性盐基氮是评价豆粕新鲜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发酵豆粕中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可能会升高,这会影响其营养价值。

因此,在评定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指标,如营养成分、有害物质含量等。

总之,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评定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通过合理的评定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从而为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发酵豆粕的制作方法

发酵豆粕的制作方法

发酵豆粕的制作方法发酵豆粕是豆粕的一种特殊制作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豆粕营养价值和使用效果。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发酵豆粕的制作方法。

一、准备材料和设备需要准备的材料有豆粕、发酵剂和清水。

设备包括一个盆、一个容器和一个压力桶。

二、制作发酵剂制作发酵剂需要准备大豆和纯净水。

先将大豆浸泡在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水倒出,用切碎器打成浆状,最后把打好的豆浆放在锅中加热煮沸,稍等一下,离火冷却。

三、制作发酵豆粕首先将豆粕取出放在盆里,按照原料的比例加入发酵剂和适量清水后搅拌均匀。

在盆的表面撒一层干燥的玉米面并用手压实,然后盖上塑料膜,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

为更好的保持温度和湿度,可以将盆放在被子里。

发酵时间一般为2-3天左右。

四、压缩和干燥发酵后的豆粕会有一定的变化,呈棕黄色、高温、香气浓郁的状态。

接下来需要使用压力桶将豆粕压实,使其表面光滑。

压缩时需要注意力度的掌握,过轻会让豆粕发酵不足,过重会让其失去原本的食用价值。

经过压缩后,将豆粕放置于通风好的地方自然晾干,直到干燥。

这个过程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调整,避免干燥不充分或是过度。

五、储存发酵豆粕制作完成后,需要将其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

要注意避免湿气和高温,同时要注意储存时间,避免过长时间储存而导致质量下降。

六、使用方法发酵豆粕可以与其他动物饲料混合使用或是直接掺入饲料中。

使用时根据不同动物、不同饲养阶段的营养需求进行适量加入。

如此,一份善良的发酵豆粕就制作完成了。

不同的发酵剂、适量的搭配以及精益求精的制作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其营养价值和使用效果。

这种方法制作的豆粕具有优良的蛋白质含量,易消化吸收的特点,可供各类养殖业使用,是养殖业的必备饲料。

发酵豆粕中微生物影响

发酵豆粕中微生物影响

发酵豆粕中三种微生物的功能发酵豆粕又名生物肽,生物豆粕,生物活性小肽,大豆肽,它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最大限度地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有效地降解大豆蛋白为优质小肽蛋白源,并可产生益生菌、寡肽、谷氨酸、乳酸、维生素、UGF(未知生长因子)等活性物质。

目前常见的发酵豆粕中的微生物一般为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微生物在发酵豆粕以及对动物本身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乳酸菌乳酸菌在豆粕中通过发酵产生有机酸、特殊酶系,能刺激组织发育,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理功能免疫反应等具有促进作用。

1、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机体生长。

乳酸菌的正常代谢可以在机体内为宿主提供可以利用的必需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还可以提高矿质元素的生物活性,进而达到为宿主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的目的。

2、改善胃肠道功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动物的整个消化道在正常的情况下都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因其作用不同分为三类,有共生性类型、致病性类型和中间性类型,乳酸菌就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调整肠道内菌群的平衡状态,进而改变肠道内的环境,是宿主恢复抵抗力。

3、改善免疫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能明显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达到天然自动免疫的作用。

他们还能刺激腹膜巨噬细胞诱导产生干扰素、促进细胞分裂。

所以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4、抗菌作用乳酸菌对一些腐败菌和低温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防治腹泻、肠炎等。

二、枯草芽孢杆菌在豆粕发酵的过程中会闻到有氨的气味,因为枯草芽孢杆的蛋白酶活力较强,能把大豆粕中的蛋白质分解为短肽和氨基酸,枯草芽孢杆菌在氨基酸代谢中有脱羧作用产生有机氨,这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能产生的酶的活性较强,另外它还有以下重要作用。

1、拮抗致病微生物,改善体内外生态环境枯草芽孢杆菌进入机体后能显著降低肠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使机体内的有益菌增加、有害菌减少,净化体内外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2、产生多种消化酶芽孢杆菌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使其产生多种消化酶的一个重要体现,这一点在枯草芽孢杆菌上尤其突出。

发酵豆粕的益处

发酵豆粕的益处

发酵豆粕的益处
1、易吸收利用:豆粕经益生菌发酵水解,产生大量具有独特生理活性功能的活性肽。

分子量低于5000的小肽混合物为产品的主要成分,易消化、吸收快、抗原性低,有效刺激肠道内有益菌的增殖,调节体内微生态菌群的结构,增加整个消化道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分解、合成、吸收和利用。

2、防病:本品中大量的高效益生菌在动物体内可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保持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处于平衡、稳定状态,避免肠道疾病发生。

3、提高饲料利用率:本品富含多种微生物酶类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可补充机体内源酶不足,加强了营养物质的消化,提高动物对饲料蛋白质和能量的利用率。

4、促生长:本品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乳酸、维生素、氨基酸、未知促生长因子等,具有特有的发酵香味,适口性好,增加动物的采食量。

乳酸还可调节幼畜肠道PH值,节省饲料中酸化剂的费用,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

发酵豆粕概述

发酵豆粕概述

蛋白饲料研究1 发酵豆粕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殖生产国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饲料原料特别是蛋白质原料的需求大国。

我国饲料工业生产中蛋白质饲料资源的严重不足,鱼粉等高品质动物蛋白原料主要依赖国际进口,而目前全球性鱼类资源的日趋减少直接导致鱼粉价格直接上涨。

尽管鱼粉被行业内人士认为是最优质的蛋白原料,但受其价格影响,鱼粉在饲料中的使用比例还是趋于下降,动物蛋白价格高涨使得人们将视线逐渐转向了植物蛋白,通过生物技术的使用以及酶制剂在饲料原料生产加工中的广泛应用等,积极寻求一种新的替代品,使低质的蛋白原料转化为高质的蛋白原料。

豆粕作为一种质量稳定的植物蛋白原料,一直是饼粕消费的主体,加之动物性蛋发酵豆粕概述北京科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姚 琨 李富伟 李兆勇摘 要 豆粕是畜牧业中的优质植物蛋白原料,且氨基酸组成合理,但其中存在的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畜禽对豆粕的吸收和利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发酵豆粕一方面可以降解大分子蛋白质生产小肽,同时生成多种微生物及酶、酸、维生素、大豆异黄酮等多种活性因子;另一方面可以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

结合近几年发酵豆粕研究进展以及市场动态,主要从发酵豆粕的研究意义、特点、制备工艺、品质评价、饲喂效果,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

关键词 发酵豆粕;抗营养因子;营养价值 Abstract Soybean meal is the excellent vegetable protein raw material with reasonabl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inthe animal husbandry, but many inherent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impede its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in livestock .Fermented soybean meal is fermented by microorganisms, and on one hand, macro molecule protein can be degraded into small peptide, and at the same time fermented soybean meal can product many active factors which are many microorganisms,enzyme, lactic acid, vitamin and soybean isoflavones, and so 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can be effectively eliminated, and finally the fermented soybean meal with higher nutritional value can be obtained .The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preparation technology, quality evaluation, feeding result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were totally overviewed.Keywords fermented soybean meal;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nutritional value中图分类号:S816.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14(2011)12-0032-07 通讯作者:姚琨。

发酵豆粕脲酶活性、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和大豆抗原的测定研(精)

发酵豆粕脲酶活性、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和大豆抗原的测定研(精)

发酵豆粕脲酶活性、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和大豆抗原的测定研究彭辉才1粱明振1’张宏福2(1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广西南宁530005;2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海淀区100094摘要:豆粕中最主要的抗营养因子是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和大豆抗原;本试验对8种发酵豆粕进行测定,前两者含量极低未检出。

用SDS-PAGE凝胶电泳定性检测大豆抗原中的B一伴大豆球蛋白(B--Conglycinin和大豆球蛋白(Glycinin,6种条带模糊,抗原消失,结果表明,生物发酵是一种有效的钝化抗营养因子的方法。

关健词: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13一伴大豆球蛋白大豆球蛋白测定发酵豆粕指是通过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对原料豆粕进行发酵处理后的产物。

发酵过程中可产生蛋白酶、非淀粉多糖酶和植酸酶等多种酶活,其目的就是消除抗营养因子,把大分子量的大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寡肽、小肽,从而增加水溶性,提高消化率,利于动物消化吸收。

这些酶把纤维类物质分解为糖,部分糖被转化为乳酸,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使豆粕转化成高营养价值的功能性饲料。

发酵豆柏可替代日粮中血浆蛋白粉、鱼粉、肠膜蛋白和乳清粉等动物性饲料原料,可替代日粮中控制腹泻的预防性抗生素,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畜禽养殖对动物性饲料原料的依赖,杜绝动物性饲料原料所带来的疾病传播,提高养殖业的安全与效益。

大豆的抗营养因子有蛋白酶抑制因子(protease inhibitors,大豆凝集素(SBA、大豆抗原、非淀粉多糖(NSP、植酸(phytic acid、单宁、大豆寡糖、脲酶、.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致甲状腺肿因子、生氰糖甙等。

这些抗营养因子会导致人和动物胰腺肿大、过敏反应、生长缓慢、日粮养分利用率下降以及其他一些不良生理反应。

本试验测定起主要抗营养作用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及大豆抗原中的大豆球蛋白和B一伴大豆球蛋白。

1材料与方法1.1腮酶的测定脲酶活性测定参照国标GB8622--88执行。

活性发酵豆粕

活性发酵豆粕

活性发酵豆粕(生物活性菌体蛋白)介绍第一部分豆粕为什么要发酵【豆粕发酵的目的】一、破坏豆粕中抗营养因子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低聚糖、凝集素、植酸、脲酶等抗营养因子,在发酵过程中通过微生物作用、酶及发酵产生有机酸的作用,使得抗营养因子被降解或者钝化,从而得到破坏。

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的危害(综述)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IT,抑制生长。

大豆中最重要蛋白类抗营养因子,约占大豆蛋白6%,IT通过对胰蛋白酶的抑制,引起胰腺肥大和增生,甚至产生腺瘤,引起动物生长抑制。

2、大豆凝集素(SBA),影响消化吸收及免疫抑制:脱脂豆粕中约含3%,难以完整吸收进入血液,引起红细胞凝集,在消化道中损坏小肠壁粘膜结构,影响多种酶的分泌,对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有严重的抑制作用,凝集素也对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抑制动物生长。

3、低聚糖,胃肠胀气因子:豆粕富含棉子糖与水苏糖等低聚糖,人和动物不能消化这些低聚糖,结果它们进入结肠被细菌发酵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氢,少量甲烷,从而引起肠道胀气,并导致腹痛、腹泻、肠鸣等。

4、脲酶:影响蛋白吸收利用,是豆粕类蛋白原料质量重要影响因素。

5、植酸:与饲料原料中的磷结合,形成难于被动物消化吸收的植酸磷,降低动物对磷的消化吸收。

6、非淀粉多糖(NSP):是植物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难以被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水解,能在消化道形成粘性食糜,降低饲料脂肪、淀粉和蛋白等养分营养价值。

7、酚类化合物:大豆中酚类化合物如单宁可以与蛋白质如赖氨酸、甲硫氨酸相结合,使蛋白质的利用率降低。

二、消除豆粕蛋白的抗原性豆粕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在发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降解而使其失去抗原性。

大量研究表明,豆粕中存在的抗原物质能引起仔猪等幼龄动物的肠道过敏--损伤,进而引起腹泻。

已证实,引起断奶仔猪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是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

三、降解大分子蛋白质,形成易吸收的小肽蛋白豆粕中主要组分11S 和7S 是大分子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50K D 和180K D,通过发酵酶解,被降解为可溶于水的小分子氨基酸及小肽,利于动物的吸收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发酵豆粕(生物活性菌体蛋白)介绍第一部分豆粕为什么要发酵【豆粕发酵的目的】一、破坏豆粕中抗营养因子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低聚糖、凝集素、植酸、脲酶等抗营养因子,在发酵过程中通过微生物作用、酶及发酵产生有机酸的作用,使得抗营养因子被降解或者钝化,从而得到破坏。

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的危害(综述)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IT,抑制生长。

大豆中最重要蛋白类抗营养因子,约占大豆蛋白6%,IT通过对胰蛋白酶的抑制,引起胰腺肥大和增生,甚至产生腺瘤,引起动物生长抑制。

2、大豆凝集素(SBA),影响消化吸收及免疫抑制:脱脂豆粕中约含3%,难以完整吸收进入血液,引起红细胞凝集,在消化道中损坏小肠壁粘膜结构,影响多种酶的分泌,对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有严重的抑制作用,凝集素也对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抑制动物生长。

3、低聚糖,胃肠胀气因子:豆粕富含棉子糖与水苏糖等低聚糖,人和动物不能消化这些低聚糖,结果它们进入结肠被细菌发酵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氢,少量甲烷,从而引起肠道胀气,并导致腹痛、腹泻、肠鸣等。

4、脲酶:影响蛋白吸收利用,是豆粕类蛋白原料质量重要影响因素。

5、植酸:与饲料原料中的磷结合,形成难于被动物消化吸收的植酸磷,降低动物对磷的消化吸收。

6、非淀粉多糖(NSP):是植物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难以被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水解,能在消化道形成粘性食糜,降低饲料脂肪、淀粉和蛋白等养分营养价值。

7、酚类化合物:大豆中酚类化合物如单宁可以与蛋白质如赖氨酸、甲硫氨酸相结合,使蛋白质的利用率降低。

二、消除豆粕蛋白的抗原性豆粕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在发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降解而使其失去抗原性。

大量研究表明,豆粕中存在的抗原物质能引起仔猪等幼龄动物的肠道过敏--损伤,进而引起腹泻。

已证实,引起断奶仔猪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是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

三、降解大分子蛋白质,形成易吸收的小肽蛋白豆粕中主要组分11S 和7S 是大分子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50K D 和180K D,通过发酵酶解,被降解为可溶于水的小分子氨基酸及小肽,利于动物的吸收利用。

S是蛋白质超速离心机组份分离时的单位,1S=1/1013秒。

豆粕蛋白应用超速离心分离方法进行分离分析,按照沉降模式,可分为2S、7S、11S和15S 共4个主要的组份,它们的比例成分为9.4%,43%,43.6%和4.6%,7S、11S含量达86%以上。

研究表明,蛋白质在消化道的吸收大部分是以小肽形式被吸收。

小肽蛋白,可以通过肠道粘膜直接吸收,转运速度快、吸收速率快、不易饱和;不存在与氨基酸吸收竞争,还能促进游离氨基酸的转运;小肽吸收耗能低,节省能量。

四、形成各种有益发酵产物豆粕发酵一般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农业部批准安全菌株,产品发酵后往往含有较高数量的有益菌及有机酸、酶、维生素等代谢产物。

1、产生大量活性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沙门氏菌、致病大肠杆菌,可有效预防雏禽黄白痢及成禽顽固性拉稀;粪便细腻、干燥、成形、不稀,粪便残留饲料颗粒少。

2、发酵产生大量的乳酸、醋酸等有机酸,具有酸化剂功效:抗腹泻:乳酸含量高达3%以上,可维持和改善动物肠道健康,促进消化吸收,抑制腹泻。

提高采食量:具有独特的发酵醇香酸味,诱食性极佳,改善饲料风味,增加动物食欲,长期使用养成嗜好,提高动物采食量,促进生长。

酸化剂功能:代谢产生酸化剂-乳酸、醋酸,饲粮不必另行添加饲料酸化剂,降低饲料成本。

3、代谢产生酶、维生素,提高饲料利用率:益生菌在体内代谢分泌产生蛋白酶等多种酶、B组维生素,改善机体代谢,促进动物消化吸收。

五、畜禽健康与环保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益生菌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激活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不但显著提高蛋鸡血清中新城疫Hl 抗体水平,而且还能显著增加血液中淋巴细胞比例和白细胞吞噬指数,从而增强了蛋鸡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或替代部分抗生素,具有营养和提高免疫力的双重作用。

2、改善肉蛋品质:减少抗生素使用,不仅促进畜禽生长,而且由于体内大量有益的微生物作用,促进了肉蛋品质的改善。

3、清除粪尿恶臭,改善环境:益生素分解动物粪便中的亚硝酸盐、氨气、三甲胺和硫化氢等,除臭效果显著,致病菌含量下降,减少消化道、呼吸道发病机会。

4、脱霉解毒:活性生物制剂在体内代谢分泌多种酶,可分解及减少霉菌毒素和饲粮抗营养因子在体内蓄积。

针对性的玉米霉变效果更佳。

六、发酵产生高活性有机微矿复合发酵可产生有机钙、有机铁、有机锌等有机微矿,利于动物消化吸收,促进畜禽生长及生产。

主要发酵产物有乳酸钙、乳酸亚铁、及乳酸锌。

第二部分发酵豆粕的生产一、豆粕发酵原料配方原料:46%蛋白高蛋白豆粕,含量不低于95%;菌种:酵母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益生元: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单糖等;微矿(铁、钙、锌)。

第三部分豆粕发酵的质量评判一、豆粕发酵的质量评判,包括四部分1、感官评判包括色泽、气味、粘度。

2、常规理化分析包括蛋白含量、水分、TCA-N、灰分、酸度。

3、非常规理化分析包括有益活菌数、SDS-PAGE 电泳、挥发性盐基氮、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脲酶活性。

4、深度分析包括低聚糖(水苏糖和棉籽糖)、抗原定量、大豆凝集素、全氨基酸组成分析、蛋白酶活性、尿素氮等。

具体如下:(一) 感官评判:色、香、味和粘度1、色:豆粕在一定温度下经过发酵、脱水、干燥后颜色变深,国内外优质的发酵豆粕应为棕黄色。

如果颜色浅而与豆粕一致,有可能发酵不彻底或掺入其他浅色蛋白原料。

2、香、味:发酵豆粕(干燥的发酵豆粕加适量的水煮开后)有很强且愉快的酒醇酸香气,无氨臭;口尝略有酸涩味。

3、粘度:豆粕发酵越彻底粘度越大。

粘度过大影响干燥效率,干燥的发酵豆粕按1∶1 —2 加水调和后亦粘手。

(二)常规理化分析:蛋白含量、酸度、TCA-N、水分1、蛋白含量:评判蛋白原料重要指标,国标要求豆粕添加量95%以上。

干基发酵豆粕蛋白可达到48%.2、酸度:豆粕发酵产生乳酸、醋酸,酸度应大于2%,过低则可能发酵程度不足,过高发酵控制不当而产氨。

采用滴定法测定,简单快速。

3 、酸溶蛋白--小肽(TCA-N 肽氮):即可溶性小分子蛋白质含量,可采用三氯乙酸法测定。

发酵豆粕中T C A - N 含量大概在8% — 12%(相对于所含蛋白质的比例)。

含量过低则发酵降解程度不够,如果含量大于15%,粘度过高,产品干燥困难。

4、水分:干燥后发酵豆粕,水分低于13%,易于包装、运输及饲料添加。

湿态发酵豆粕,系发酵结束前适度脱水,富含益生菌等大多发酵活性物质,直接饲喂效果优于干态发酵豆粕。

但有包装、运输及添加限制。

有条件规模养殖场饲用较多。

(三)非常规理化分析:包括有益活菌数、SDS-PAGE 电泳、挥发性盐基氮、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脲酶活性1、益生菌活菌含量干燥后的发酵豆粕,主要存活的是少量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耐热、耐干燥能力差,基本无活菌存在。

发酵较好、干燥温度适当的发酵豆粕,其芽孢杆菌数量超过106CFU/g。

湿态发酵豆粕,实为富含活菌的菌液,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活菌均可较长时间存活,活菌含量达109 CFU/g,易于畜禽肠道微生态平衡。

2、蛋白酵解度(SDS-PAGE 电泳检测7S和11S蛋白)7S 和11S 蛋白是豆粕中免疫原性最强的大豆抗原蛋白,占大豆籽实总蛋白的65%—80%,也是大豆中主要的抗原蛋白,此项检测测定豆粕发酵程度。

在保证提取液蛋白质浓度一致的条件下,可以定性检查发酵豆粕中7S 和11S 蛋白的降解情况。

注:很多厂家宣称其发酵豆粕是“零抗原”或者“无抗原”,标称抗原含量低于1mg/kg,这不符合实际情况。

低量抗原蛋白的存在所产生的刺激作用对动物的健康成长是有好处的,毕竟发酵豆粕的使用还是以动物的幼龄阶段为主,在以后的生长阶段还是以豆粕作为主要的蛋白原料。

所以发酵豆粕应该以“低抗原”更为合适。

3、挥发性盐基氮--氨发酵豆粕中挥发性盐基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发酵温度过高,氧气供给不足,蛋白质分解过度而产生氨。

挥发性盐基氮过高往往导致发酵豆粕产品产生氨臭味、酸度较低、适口性变差,严重时会导致动物中毒。

发酵豆粕中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小于50mg /100g。

(四)深度分析:包括低聚糖(水苏糖和棉籽糖)、抗原定量、大豆凝集素、全氨基酸组成分析、蛋白酶活性、尿素氮等。

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目前普遍采用酶化学方法检测,国内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大概在2000T I U / g 左右,优质发酵豆粕可以达到400TIU/g 以下。

2、低聚糖(胀气因子)主要是棉籽糖和水苏糖:能够导致动物胀气、腹泻,影响养分消化吸收。

发酵豆粕中的低聚糖检测可以采用薄层层析进行定性分析,定量检测可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3、大豆凝集素:能够引起免疫反应,导致肠壁损伤。

大豆凝集素可以采用红细胞凝集反应进行定性比较分析。

二、发酵豆粕国家标准(2013) NY/T 2218-2012 饲料原料发酵豆粕农业部(第1773号)公告饲料原料目录 --发酵豆粕(编号12.1.1)强制性标准:粗蛋白质、酸溶蛋白、水苏糖、水分。

注,强制性标准内容产品标签中必须标示。

三、发酵豆粕检测附件一发酵豆粕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绿萌公司供样)粗蛋白≥50% 小肽(1000d以下)≥10% 乳酸≥3.5% 水分≤10% 钙 0.5-0.54% 总磷≥0.74% 枯草芽孢杆菌≥0.2亿/克蛋白酶≥150 粗脂肪≤5.0% 粗纤维≤3.0% 无氮浸出物≤28% 粗灰分≤6.0%猪消化能(kcal/kg)3980 猪代谢能(kcal/kg)3600猪净能(kcal/kg)2320 禽代谢能(kcal/kg)2570鱼消化能(kcal/kg)3200 奶牛净能(kcal/kg)1090第四部分绿萌发酵豆粕--- 蛋白肽一、【包装及规格】【包装】:塑编覆膜及PA/PE高强度呼吸膜双层包装。

【规格】:20kg/袋二、【包装特点】1、PA/PE高强度呼吸膜。

是一种专用发酵袋,其关键技术在于应用了一种保证微生物高活性的生命呼吸装臵――“呼吸膜”--单项排气阀,它能使微生态活菌在包装袋内能长期保持其生长代谢高活性。

原料发酵后就密封包装,发酵过程可在包装袋内继续进行。

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达到设定压力以后通过发酵袋呼吸膜排出,但是外界的空气始终不能进入包装袋内。

发酵袋的单向的排气装臵确保了包装袋内的无氧和无杂菌污染的环境,不仅保证了微生物的活性,同时也保证了产品能长期储运。

发酵袋袋体由坚韧耐穿刺PA/PE七层共挤复合膜制成,加装独特单向排气装臵,既可解决发酵产品在储运过程中涨袋、破袋等技术难题,又可解决杂菌污染问题。

2、覆膜塑编外包装,耐磨、避光、防划损,解决储运过程包装破损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