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绝技针刺疗法
详解:最受青睐的6种中医疗法

详解:最受青睐的6种中医疗法
Top1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排第一缓解疼痛者最多
在各种中医治疗手法中,选择针刺疗法的人是最多的,而所治疗的疾病中,疼痛是最主要的。
遇到身体各部位的疼痛,不单是“吃止痛片了事”,为了能彻底地缓解疼痛,不少已对止痛药产生畏惧心理的人选择了针刺治疗。
其实,针刺治疗就是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理论,依据病情选取相应的穴位后,医生用“毫针”等针具刺入经穴以达到调理、治疗的目的。
在刺入后,患者大多会出现酸、麻、胀的感觉,也有些穴位刺入时皮肤会有微痛。
通常,每次针刺时,针都要留在体内二三十分钟。
“有些患者对中医治疗不太了解,觉得哪儿痛了就让我们扎哪儿,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是辨证施治,找到疼痛的根源,然后再对症下针。
”专家解释道。
其他热门针刺疗法
火针在中医门诊,选择火针治疗的多是带状疱疹患者。
火针的针体是特殊的,大多用金属材质制成,并且很耐高温。
治疗时,通过对疱疹周围点刺,可起到祛邪通络的作用,产生较好的止痛效果,并促进疱疹的痊愈。
另外,为了疗效好,医生还会按照病人的情况配合体针、电针、中药,多管齐下。
揭秘金针大师王乐亭教授的绝学:“针刺八式”。

揭秘金针大师王乐亭教授的绝学:“针刺八式”。
展开全文大师王乐亭教授临床针刺手法别具一格、颇具特色,经我整理归纳为八式,现将其手法要诀做一介绍,供针灸界朋友们共同探讨。
针刺八式针刺治疗时都应严格地按照操作规程,正如《素问·针解篇》所说:“手如握虎者,欲其壮也;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
意思是说,持针施术时,手如握虎一样坚定有力,全神贯注,小心翼翼,从不左顾左盼,态度端正,操作谨慎。
(1)轻刺:左手按穴,右手持针,轻轻用力,缓缓捻针入穴。
此式适用于体质比较虚弱的患者。
(2)重刺:左手按穴,右手持针,重用手力,急速刺入穴位。
此式适用于体质强壮或寒证患者。
(3)立刺:又称直刺,针体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
此式主要适用于胸、腹、背部穴位,如三脘、气海、关元、肾俞、肺俞等。
凡直刺,则要求针体直立,站得住,不可有所倾斜或“倒伏”现象。
(4)卧刺:又称沿皮刺,针体与皮肤呈15—25°角刺入后,使针躺倒,贴近皮肤刺入穴内,如曲池透臂臑、丝竹空透率谷、地仓透颊车、头维透曲宾等穴,均用此法。
沿皮刺要求进皮浅,针走皮里肉外很薄,与透刺法是有区别的。
(5)仰刺:将针尖向上刺入穴内,如刺素髎、人中、大迎、廉泉、臂臑、长强等。
(6)俯刺:将针尖向下刺入穴内,如天突、肩髃、巨骨、环跳等。
(7)横刺:将针尖横行刺入(沿水平方向),单刺一穴或贯穿二穴,因此它包括透刺法在内,如阳关透曲泉、合谷透后溪、风池透风池等。
(8)斜刺:将针体与皮肤呈45°角,斜行刺入。
此法适用于骨缝间的穴位,如丘墟、列缺、犊鼻、膝关、商丘以及头面部穴位。
总体来说,针刺虽有八式,但针刺的深度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
一般讲:体胖者,皮厚肉丰、刺之宜深;体瘦者,皮薄肉少,刺之宜浅。
年龄大者宜深刺,年龄小者宜浅刺。
病位深者深刺,病位浅者浅刺。
春夏之际,气血充盛,宜浅刺;秋冬阳弱阴盛,应深刺。
腧穴的位置:头、面、胸、背宜浅刺,腹部、四肢宜深刺。
民间针灸绝技大全

民间针灸绝技大全民间针灸绝技一、感冒第一方头疼发烧,鼻流清鼻涕或者鼻塞不通。
取穴,大椎。
手法,用毫针捻转进针,剌四至五分深,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半个小时,每天针一次,一般针一次即可痊愈的。
第二方预防流行性感冒取穴,风池,风门,身柱。
手法,针风池穴,进针六分至一寸深,使有酸麻感,留针30分钟,风门,身柱用艾灸五分钟,隔日针灸一次,连续针灸三次。
第三方流行性感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
取穴,风门,陶道。
手法,先将患者风门,陶道穴的皮肤提起,用三棱针刺一、二分深,使出血。
不留针,不灸二、呕吐第一方主治呕吐不止。
取穴:间使双,中脘,足三里双。
手法:用毫针刺间使穴,向上斜方进针一寸,中脘穴直刺一寸,足三里穴向下方斜刺一寸,用捻针,平补平泻,留针一个小时。
,第二方主治呕吐不止取穴,金津,玉液。
手法,用三棱针刺金津玉液,使出血,妊娠如呕吐剧烈可刺金津玉液有效第三方急性胃肠炎,呕吐不止,口渴。
取穴,双劳宫,双大陵,双内关穴。
手法,先用毫针直刺劳宫穴大棱穴各五分,用泻法,大拇指外捡:留针半个小时。
然后再直刺内关穴一寸,用补法,大拇指向捻。
三、痢疾第一方取穴,奇三取穴法,奇三穴在足府后三分之一稍向内二分处为刺激点,男左女右。
手法,用毫针在刺激点斜向足跟方向进针,刺入五分,约一呼一吸捻针一下,再进针五分,如此三次,热性痢疾用泻法,重刺激,寒性痢疾用补法,轻刺激,留针三十分钟,每日一次,三次可愈。
第二方急性痢疾取穴,中脘,天枢双,足三里双。
手法,用毫针刺中脘穴一寸,夫枢穴五至八分,足三里八分至一寸,均直刺,捻转进针,用平补平泻,留针半个小时,每日一次三次可愈。
第三方痢疾腹痛取穴,大肠俞,小肠俞,足三里。
手法,用毫针先刺小肠俞,大肠俞,后刺足三里,均至有酸麻感时去针,不留针。
轻者一次,重者二至三次即愈。
第四方里急后重,粪便中含有白色粘液。
取穴,尺泽,合谷穴,足三里。
手法,先用三棱针刺尺泽穴放血二至三毫升,再以毫针刺合谷穴,足三里各三分,合谷穴用补法,足三里用泻法,留针捻针一小时,一次可愈。
百年传承太极五行针肌肉一把抓手法历史渊源

百年传承太极五行针肌肉一把抓手法历史渊源频临失传的民间绝技太极五行针肌肉一把抓手法。
在我国辽阔的广大土地上绝大数是农村,在农村有这样一种人很受老百姓的爱戴,他们就是被称为“扎针先生”“捏骨仙”的民间医生,在农村如果你的脚崴了,或者手腕崴了,甚至不小心腰扭伤了,只要找到“扎针先生”“捏骨仙”他们只要在你的疼痛部位摸一摸、按一按、捻一捻、抓一抓,拨啦几下或者扎几针,你的病痛就会马上消失或痊愈。
这就是民间针法手法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民间称之为太极五行针、肌肉一把抓手法。
太极五行针肌肉一把抓手法历史悠久,闻名当地,到现在约有百余年历史,根据我奶奶徐秀真(已故)回忆:她从小就出生在这个太极五行针肌肉一把抓手法世家,她的父母徐全本(已故)、徐靳氏(已故)都是在生产劳动之余给当地的一些患者运用太极五行针肌肉一把抓手法治病。
我奶奶徐秀真从小就和哥哥徐好顺跟随老一辈们认真学习太极五行针肌肉一把抓手法,一招一式,每个细节都牢牢记在心里。
我(王成林)1971年出生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朱砂镇陶庄村。
陶庄村环境优美,空气十分清新,果树遍布整个村庄。
一条小清河环绕整个村庄。
春天陶庄村四周桃花盛开,花香飘逸,仿佛进入世外桃圆的感觉。
王成林从小就受到奶奶(徐秀真)的太极五行针肌肉一把抓手法的熏陶,自幼就跟随奶奶左右,接受她老人家的言传身教。
中学毕业后,爷爷奶奶专门安排我拜师到奶奶侄子徐继前(太极五行针肌肉一把抓手法第三代唯一传人)叔叔门下。
系统的学习太极五行针肌肉一把抓手法2年时间,深得徐老师的真传。
徐继前1951年6 月出生于徐屯村。
徐屯村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朱砂镇,受通许县管辖,紧挨东边李砦村,南边前阁村,西南东砦村,东南朱砂村,西边赵庄村,北边王庄村,东北陶庄村。
西北梨岗村,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徐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周朝《世本》。
徐氏堂号;通许徐氏一支始祖讳德, 字聿修, 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开封市通许县朱砂镇徐屯村, 迄今已传二十五世。
中华民间刺血术大全

中华民间刺血术大全三棱针刺血疗法二、刺法针刺前,针具煮沸消毒,针刺部位,常规用75%酒精消毒。
右手拇、食、中指持针,左手拿位患者针刺部位,在某些穴位,需以左手作捏、按、提拿动作配合,便于找准放血点。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下列各种刺法:1.缓刺:用针缓慢地刺入静脉0.5一1分深,随即缓慢放血。
适从于肘窝、腘窝部等处放血。
2.速刺:用针迅速刺进0.5一1分深,挤出少量血液。
适用于四肢末端十二井穴和十宣穴等。
3.挑刺:用三棱针挑破细小静脉,挤出少量血液。
适用于胸背部和耳后等处。
儿童挑疳积,也常用挑刺。
4.围刺:围绕病痛区,肿处四周点刺,一般常配合拔火罐。
5.丛刺:用三棱针在某一较小局部,多次点刺,使之出血。
丛刺多结合拔火罐。
6.散刺:又叫豹纹刺,用于点刺较宽的面积或循经点利,结合拔火罐、运走罐等方法,也可以用手拿提点刺部位出血。
7.顺利:由下向上作斜刺,在放血前可由上到下推至放血点,以除恶血为主。
8.逆刺:由上向下作斜刺,在针刺前可由针刺点向上下推揉,分推血液,然后针刺,以放邪气为主.六、注意事项三棱针疗法针刺时不可过深,出血也不可过多,一般出血后,要用酒精棉球擦揉按压止血。
凡治疗部位都要严密消毒,防止感染。
针刺出血者,可1日或隔日针1次,出血较多时,一周针2次。
针刺出气者,可1日3次,以肤红为度。
并常结合火罐拔吸,以肤湿为度。
第二节梅花针刺血疗法第三节拔罐疗法第二章辨血论第一节辨血五、气血与经络手太阴肺经多气少血;手阳明大肠经气血俱多足阳明胃经多血多气;足太阴脾经少血多气手少阴心经多气少血;手太阳小肠经多血少气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足少阴肾经多气少血手厥阴心包经多血少气;手少阳三焦经多气少血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足厥阴肝经多血少气。
第二节辨血色一、血呈深红色针刺部位出血后,血的色泽为深红色时,从中可以判断,疾病多属于热症。
二、血呈黑红色凡在体表刺出血后,血的色泽为深红色,可分为外伤、内伤辩证。
1、外伤一般是在阿是部。
失传的急救民间疗法:小刀针法挑“羊毛疔”

失传的急救民间疗法:小刀针法挑“羊毛疔”挑“羊毛疔”是一种很有效又广泛流传的“民间疗法”,但在现代医书上很难见到,现代医院里的医生根本不知到“羊毛疔”是什么?甚至认为“不科学”“胡乱来”。
一、幼年在老家记得一个同年。
数日不吃不喝、全身酸困,昏睡在床上。
全家人急的直打转,不断的给祖先、神灵烧香叩头,口中念叨不停,祈求神灵保佑痊愈,可就是不见好转。
窜门的邻居提示:是不是得了“羊毛疔”,用挑“羊毛疔”方法,挑完背部后,又在肚子上挑了一通,挤了几滴血。
睡了一觉.约一小时后就能吃一碗捞面,笫二天便上学去了。
这是我笫一次对挑“羊毛疔”的认识和经历。
另一患者自感全身困乏,自云:身如被绳子捆绑一样,发烧、不思饮食已十余天。
经西医多方治疗无效,经挑羊毛疔,彻底痊愈。
这是我对挑“羊毛疔”笫二次认识。
二、“羊毛疔”如何诊断首先是感冒七天出不来汗就可能转成“羊毛疔”.其症状为:头疼、恶心、乏力、心口恋闷,、发烧,、自己感到如用绳子捆绑一样难受,若用手摸其背部,皮肤绷紧有毛刺感觉。
用针屁股(针园头一端)按压皮肤坑凹窝处,久久不起,并在凹里面挑出“羊毛”状物质,并一定要挑断挑完.重症患者须在穴位处用一手姆指和食指将皮肤捏起,另一手拿锋刃(剃头刀片或磁碗打碎锋刃)将皮肤割开小口,再用针挑出羊毛状物,用刀割断,再挑再割,直至本穴处挑净为止。
挑完后挤出少量血液为佳.对于用穴数,[俗称前三后四]。
胸腹部三处,背部四处。
一西医医生的爸爸患本病后儿子给他输液七天,没有进展,挑“羊毛疔”后半小时好转,一小时后痊愈。
特别让人震撼的是:古交镇有一个十七岁王姓男孩,患此病后在本地医院就治,查不出病因病灶,辗转到西安等全国有名的大医院,用尽了所有的先进设备和仪器,光就“CT”、“核磁”做了十余次,亳无结果,化去四万余元。
患者也已被折腾的消瘦神疲,已感生存无望,怕死后火化要求回家。
回来后根椐病情按“羊毛疔”进行了挑治,不一会就感到身体轻松、腹中饥饿便要吃东西,下午开始有精神,一周后基本恢复。
针刺治疗痹症的原理与方法

针刺治疗痹症的原理与方法针刺治疗痹症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也被称为针灸疗法。
它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包括痹症。
针刺治疗痹症的原理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舒缓疼痛和改善痹症症状的效果。
根据中医理论,痹症是由于气血的不畅通、水湿、寒冷等因素在体内困于络脉或关节引发的。
针灸疗法治疗痹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经络穴位刺激法: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经络穴位进行针灸刺激。
经络穴位是中医理论中与人体经络相对应的特定穴位,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整气血的运行,舒缓疼痛。
2. 局部穴位刺激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选择局部穴位进行针灸刺激。
例如,在膝盖痹痛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在膝关节附近的穴位进行刺激。
3. 热疗法:通过将艾灸、热敷等热源与穴位刺激相结合,以达到温热舒筋活络的效果。
热疗法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痹痛治疗,因为热能有舒展经络、活络通血的作用。
4. 按摩推拿疗法:通过对特定部位的按摩推拿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按摩推拿疗法可以舒缓疲劳、改善肌肉僵硬,从而缓解痹痛症状。
针刺治疗痹症的效果因人而异,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一般来说,对于轻度痹症患者,针刺疗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短期内可以明显减轻症状。
对于重度痹症患者,针刺疗法可以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但可能需要长期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针刺治疗痹症应该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在进行针刺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放松身体,遵守医生的指导并配合配合完成治疗过程。
总之,针刺治疗痹症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达到舒缓疼痛和改善痹症症状的效果。
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应该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一代针灸大师的八大针法绝技

⼀代针灸⼤师的⼋⼤针法绝技⼀、郑毓琳总结的针刺⼋⼤绝技郑毓琳根据《针灸⼤成》载“⾚凤迎源”、“青龙摆尾”、“苍龟探⽳”、“⽩虎摇头”、“龙虎交战”等按动物形象描述的补泻⼿法,结合临床,不断揣摩,不断实践,总结出了⼋种临床针刺补泻⼿法,即⼆龙戏珠、喜鹊登梅、⽼驴拉磨、⾦钩钓鱼、⽩蛇吐信、怪蟒翻⾝、⾦鸡啄⽶、⿏⽖刺法⼋种⼿法。
1.⼆龙戏珠系指施针时操作⼿法似耍龙灯时⼆龙戏珠⼀样动作,故名⼆龙戏珠。
操作⽅法:施针时使针刺感觉分两条线传导,包围眼珠为⽬的。
如针刺太阳⽳时,左⼿⾷指紧按⽳,右⼿持针速针或捻转进⼊⽳,针到⼀定深度,得⽓后,针尖先向上眼睑的⽅向提插或捻转,使热胀或凉胀的感觉传到上眼睑,⾄⽬内眦处,再使针尖向下眼睑的⽅向提插或捻转,使热胀或凉胀感觉传到下眼睑,⾄⽬内眦处,包围起眼珠。
此法⽤于针太阳⽳治疗⼀切眼病。
虚证⽤热补法;实证⽤凉泻法。
2.喜鹊登梅系指施针时操作⼿法似喜鹊在梅树枝上歌舞,头尾上下活动⼀样动作,故名喜鹊登梅。
操作⽅法:虚证⽤热补法,实证⽤凉泻法。
3.⽼驴拉磨系指施针时操作⼿法似⽼驴拉磨⼀样的动作,故名⽼驴拉磨。
操作⽅法:施针时⽤推盘⼿法(与古法盘针术相似)。
如针头维⽳时,左⼿⾷指紧按⽳,右⼿持针速刺或捻转进⼊⽳,得⽓后,将针提到⽪下,似推磨⼀样的推转针体,可连续推转⼏次。
热补法推转9次,推转的⾓度⼩;凉泻法推转6次,推转的⾓度⼤。
此法针头维⽳治疗头痛,针期门⽳治疗肝⽓郁滞,针章门⽳治疗痞块。
虚证⽤热补法,实证⽤凉泻法。
4.⾦钩钓鱼系指施针的操作⽅法似游鱼吞饵,与鱼钩上提的动作⼀样,故名⾦钩钓鱼。
操作⽅法:施针时⾏⼩提抖术。
如针膻中⽳,得⽓后,右⼿拇、⾷、中三指持针柄向前捻转多些,即得滞针现象,此似游鱼上钩吃⾷⼀样;右⼿持针柄,提着滞针的肌肤微微的拉抖⼏次。
补法连拉9次,泻法连拉6次。
此法针阳⽩、颊车、太阳治疗⼝眼㖞斜,针膻中、中庭治疗肝郁⽓滞、胸痹。
5.⽩蛇吐信系指施针时操作⼿法似⽩蛇吐信⼀样,⽤两枚针齐刺⼊⽳位中,故名⽩蛇吐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绝技针刺疗法-民间神奇的秘方验方偏方传奇(转)《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十人九痔,五口之家必有一腰痛,这些经常挂嘴边的谚语,足以说明痔疮和腰痛的普遍性和高发率,说起痔疮,很多人都深有体会,这两种病,虽然不是说明大病,但很难缠,往往伴随患者一生,可是有一个穴位,能够同时治疗这两种病,这个穴位就是在任督二脉的交汇点--龈交穴。
龈交穴在人上唇内与牙龈的系带上,如果这个穴位上有一个像小米粒般大小的小白点,则预示我们,可能我们身体有两种病同时存在,一个是痔疮,一个是腰痛。
国内有很多资料对这种望诊有过详细的报道,通过望唇诊断痔疮的诊断率为百分之87,其实检查方法很简单,用左手或右手拇食二指翻起患者上唇,注意唇内正中于牙龈交界处的唇系带,有形状不同、大小不等的小滤泡及小白点的,此人就极有可能患有痔疮或腰痛。
为什么说这么高发的痔疮和腰痛,能通过一个小点就可以准确判断呢?其实唇系带白点诊断痔疮的道理并不复杂,只要熟悉经络运行,就能明白其中的内涵,因为痔疮生于肛门内外,于任督二脉有密切关系,督脉起于长强穴,终于唇带龈交之处;任脉起于会阴(回阴为任督交汇之处),以上至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间,终于上下唇之承浆,所以肛门有痔疮这,自然可以反映到唇系带上。
民间绝技针刺疗法-民间神奇的秘方验方偏方传奇(转)在过去,很多人只是通过这个方法来诊断痔疮,并没有从中引申出治疗的方法,只是按照常规的外科枯痔疗法或常规的肛肠手术治疗,患者要忍受极大的疼痛,非常痛苦。
早年在京郊访道时,在民间遇到一位远近闻名治疗痔疮的高手,我曾亲眼看到他为患者治疗痔疮,效果确实神奇,他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就是捏起上唇,用三棱针刺破龈交穴上的小白点,少则一到两次,多则三五七次不等,大部分患者有严重痔疮的患者经他治疗后都有很大程度的缓解,有的人痔疮治愈后,常年不愈的腰痛也随之康复了,此人在当地享有很大的名气,每日门前车水马龙,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我当时向这位高手请教时,费了很大力气,同他交换了一些治疗颈椎病的绝招,他才将这个方法告诉了我,学会后,我和他开玩笑,这个1+1大于2啊,咱们都学到一招了,皆大欢喜啊!其实说破了,这个方法一点都不神秘,就是道家医学里诊即为治的原则,不过这也是我多年后才悟到的,正常人龈交穴这个位置是没有小白点的,有小白点则表明体内相应的部位有淤阻,淤则不通,刺破这个小白点,其实也是这个道理,用针刺破小白点,挤出小白点里的黏液,刺破后使其恢复常态,很多病人也就相应而愈了。
在临床上,我也屡次使用这种方法,治疗痔疮和腰痛,可以说是屡收捷效,不过在使用当中,也可以对此方法作一些变通,自己在家,没有三棱针的时候,可以用经过酒精消毒后竹牙签将小白点刺破,效果和三棱针事一样的。
不管是刚患上痔疮和腰痛的新患者,还是常年不愈的痔疮腰痛的患者,这个方法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其实后来把这种方法重点放在了腰痛上,经年不愈的慢性腰病,比如腰椎盘突出、腰肌劳损等,也可以寻找龈交穴,发现有小白泡了,除了常规的用委中穴、肾腧穴治疗以外,也可以用针刺破的方法,治疗起来如虎添翼,效果非常明显。
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多患者把我当做专治腰病的专家,让我哭笑不得,其实只要大家学会了这个小方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家庭医生,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这才是上工之道。
中医知识痔疮是一种很难缠的慢性病,发作起来患者很痛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避免患痔疮的最好方法,中医将造成痔疮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种:1 饮食不节:饮食不节容易使体内生湿积热,湿热下注到肛门,使肛门充血灼痛,引发痔疮。
2 劳累过度:久坐则血脉不行,久行则气血纵横,淤血流注肛门而生痔疮。
3 便秘:久忍大便,大肠积热,也是痔疮发病的一个原因。
四千元换来根治牛皮癣秘方癣乃顽症,牛皮癣乃顽症之顽症,治愈极难,根治更难。
故医家有“内不治喘、外不治癣”之说,足见此病之顽固,患者之可怜。
笔者一佛友患此症,医院跑遍,花钱无数,病情未减。
偶闻无棣乡下有祖传治疗牛皮癣者,四千元可根治,遂往,果两月而愈。
乃知其法极简,效果极好,成本为零,其家祖辈皆以此术积德行善,概不收费,到此辈却贪心无厌,只知靠祖宗敛财,而不知为子孙积德也!佛友痊愈后,同病相怜,慈悲为怀,遂以此法(挑治疗法)免费为他人治疗,治愈多例,效果皆好。
与余磋商,反复权衡,现决定在网上公开此术,济世利人,以期扶中医于既倒,救患者于倒悬,扬正气于华夏,播福泽于四海,岂不美哉!医乃仁术也,岂曰小补哉!因此疗法简便易行,无副作用,不花一分钱,根治多种病。
故最宜积德行善,最忌乘人之危,昧心敛财。
济世利人者,功德无量,子孙兴旺;欺世损人者,自断善根,殃及子孙。
岂不闻,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诸君勉乎哉!一针根治牛皮癣,万金难买慈悲心。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脱苦轮!庚寅桂月莲台居士了悟子谨识一、针挑疗法根治牛皮癣(身边实例,强烈推荐)针挑疗法也称挑治疗法、针刺疗法、挑病筋、截病根疗法,是用针在人体的腧穴、敏感点或一定部位挑刺,使皮肤微微出血,流出组织液,或挑出、挑断皮内纤维状物质(此即病根所在,淤塞经络,气血不通,导致疾病丛生;而健康人则没有,一挑即出血),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简易外治疗法。
它由远古的砭刺法和络刺发展而来,是通过刺激皮肤经络,使脏腑得到调理的一种物理刺激疗法,具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解除瘀滞的功效。
此疗法历史悠久,操作简便,安全根治,无副作用,适应症广,疗效显著。
可有效治疗胃脘痛、腹痛、胸胁痛、腰痛、肩凝痛、落枕、坐骨神经痛、痔疮、疳积、急性结膜炎、痤疮、淋巴结结核、癫痫等疾病。
1、治疗牛皮癣的取穴在背部大椎穴与肩胛骨内侧所组成的三角区内(两肩背部),重点是夹脊与膀胱经上寻找反应点,反应点特点:略突出于皮肤,小米粒大,压之不褪色的小红点(如果没有小红点,就直接在两肩背部用针挑刺,患者一般不出血,皮下有白丝丝,一一挑断)。
2、操作将小红点或病区用针刺破,再挑断皮肤内的白色纤维(只有病人才有,且不出血,微痛),出血就停止,再挑其它病点。
每次左右肩背各挑刺3-5个点,挑完后用涂碘酒消毒,一般不必敷盖纱布。
每隔7天挑治一次,选点不同。
一般3次即可见效,两月痊愈。
顺便透露一个秘密:患有痔疮的人,在脊背下方靠近脊椎的地方肯定有小红点,用针挑破皮肤,里面有很多白丝丝,那就是罪魁祸首,沉住气,一一挑断,出血为止,三次即可痊愈!本人刚刚治好!痔疮患者背部第七颈椎至第五腰椎两侧可见一种痔点,似丘疹样,稍突起,灰白或暗红色,压之不退。
有时点上还生长一根毛。
也可以同时出现几个点。
找到痔点后,可用粗针挑破痔点,挑出白色纤维样丝状物数十条,但很少出血。
挑治法对内痔效果更好。
【附录1】挑治法根治痔疮、麦粒肿、颈淋巴结核挑治痔疮取腰骶部之大小如米粒,呈灰白、暗红、棕褐或淡红色,高起皮肤的丘疹,部分病人在上述区域内没有痔点,则可取大肠俞、次醪;颈淋巴结结核取肩胛区小米粒大的压之不退色的红色“结核”点,左侧有病挑右侧,右侧有病挑左侧;麦粒肿找肩胛区内小米粒大、高出皮肤、淡红色、压之不退色的丘疹,左眼病挑右侧,右眼病挑左侧。
在患者背部、腰骶部寻找红色或暗红色,压之不褪色,米粒大小的血疹样点作为挑治点,右手持针与皮肤水平表面成30度角刺入皮下,然后由浅向深逐层挑出、挑断皮下白色筋膜纤维。
每次治疗2~3个部位,挑尽后,涂碘酒消毒,适当休息。
效果不明显者,隔3-5天再行挑治。
1,痔疮:在患者背部第七颈椎至第五腰椎两侧可见一种痔点,似丘疹样,稍突起,灰白或暗红色,压之不退。
有时点上还生长一根毛。
也可以同时出现几个点。
找到痔点后,可用粗针挑破痔点,挑出白色纤维样丝状物数十条,但很少出血。
挑治法对内痔效果更好。
2,麦粒肿:在患者肩胛区内,可找到粟粒大、高出皮肤、淡红色、压之不退的小皮疹,挑法如挑痔点一样。
左挑右,右挑左。
一般挑后一日即可痊愈。
3,颈淋巴结核:在患者脊柱两侧、肩胛骨下角以上,可找到结核点,挑法同上。
左挑右,右挑左。
一般挑后数日内可以消散。
【附录2】用针挑疗法根治慢性前列腺炎针挑疗法又名“截病根法”,是在一定部位用消毒三棱针或普通大号缝衣针挑断皮下纤维组织,或挑破皮肤挤压出血,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此疗法疗效好,简便易行。
(1)挑治部位:取腰骶部之皮肤疹点或敏感点。
疹点的特征为形似丘疹,稍突于皮肤,小米粒大小,颜色多为灰白、暗红、棕褐或淡红色,压之不褪色。
反应点与痣色素斑应鉴别。
如找不到疹点时,也可选取与前列腺有关的穴位,如肾俞、长强等穴位挑治。
每次挑2~5个点。
(2)挑治方法:挑治部位确定后,局部皮肤用碘酒、酒精消毒,术者右手持三棱针或缝衣针,左手捏起挑治点,将针斜刺入皮肤,然后抬高针尖并用力挑出、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状物质,全部挑尽为止。
针挑时,略觉疼痛,一般不出血或略有出血。
如疼痛难忍,可用0.5%普鲁卡因1~2毫升进行局麻后挑治。
挑后常规消毒即可,创口深者可以消毒纱布固定。
【附录3】挑治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挑治疗法能消除或减轻腰背痛等临床症状,改善脊柱关节功能活动,无副作用,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较理想的方法。
1、取穴:颈、背、腰部的膀胱经、华佗夹脊穴、督脉共7条线的穴位。
2、操作:采用挑针或三棱针,选好穴位,常规消毒,将针横刺刺入穴点的皮肤,将针尾压低,针尖翘起,将皮内的浆液性白色纤维挑断,或让纤维缠在针体上拉出,提高针体做左右摇摆、上下提拉等动作,然后挑断,如此直至把针口周围的纤维全部挑完为止。
一般先取膀胱经穴,由下往上顺序挑治,然后取华佗夹脊穴,最后取督脉穴。
如疼痛较甚,应先取疼痛部位相应的穴位或阿是穴。
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
挑筋疗法的机制主要是对五脏六腑经气输注之处的膀胱经的背俞穴,华佗夹脊和阳脉之海督脉穴的皮层进行挑治,通过“自控调节系统”一方面起到扶正祛邪,调整脏腑阴阳平衡的整体作用;另一方面起起到通督脉,化痰祛瘀,推动气血运行的局部作用。
有研究结果表明:挑筋背俞、华佗夹脊、督脉穴有减轻和消除炎症,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作用。
治疗不同疾病的挑治部位1、痔疮挑治点:痔点一般散布在背部第七颈椎至第五腰椎、两侧腋后线的范围内,多见于中、下部,靠近脊椎。
呈丘疹样,针帽大小,稍突起,略带色素,多为灰白、暗红、棕褐、浅红色,压之不褪色,有的点上可长一根毛,但须与痣、毛囊炎、色素斑等区别开。
痔点寻找困难时,可用两手在病人背部磨擦,观察痔点的出现。
若同时出现两个痔点,选其明显的一个,痔点越靠近脊柱、越靠下,效果越好。
此外,也可行穴位挑治,可取关元俞、大肠俞、气海俞,也可在第三、四、五腰椎0.5寸处挑治,每次挑一对穴位。
2、麦粒肿挑治点:在病人患眼对侧的肩胛区内,找到粟米大、高出皮肤、淡红色、且压之不褪色的小皮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