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的建设与发展课件

合集下载

输血科(血库)建设课件

输血科(血库)建设课件
的生命健康。
THANKS
感谢观看
息的共享和交流。
借鉴三
06 注重质量控制和人员培训,确
保血液安全和服务质量。
06
输血科(血库)建设未 来展望
技术发展趋势
01
自动化技术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科(血库)将实现更高效、精准的血液
存储、检测和管理。自动化设备将替代部分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
减少人为误差。
02
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技术将进一步应用于输血科(血库)管理,实现血液信息的实时更
输血科(血库)建设标准和规范的实施与监督
培训与宣传
对从事输血科(血库)工作的人员进 行培训和宣传,确保其了解和掌 握建设标准和规范。
监督与检查
定期对输血科(血库)进行监督和检 查,确保其符合建设标准和规范的 要求。
持续改进
针对监督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 时进行整改和改进,不断完善和提 升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持续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和外部评审意见,持续改进各项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创新发展
鼓励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推动输血科(血库)的持续发展。
强化沟通与协作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
定期总结与交流
定期组织总结会议和交流活动,分享经验与成果,促进共同进步。
05
输血科(血库)建设案 例分析
范有序。
建设要点和注意事项
安全防护
确保输血科(血库)的安全防护措施到 位,包括生物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 的防护。
质量控制
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血液 储存、检测、发放等各个环节的质量 安全。
信息管理
加强信息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实现血液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

输血科布局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输血科布局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7/12/202 0
----血型鉴定与标本核收处置区
7/12/202 0
----标本贮存与消毒间
7/12/202 0
----出试验区的3道门
7/12/202 0
谢谢!
❖欢迎各位同仁到伊犁观光旅游
7/12/202 0
我院输血科位于:
• 综合外科楼(17层)群楼部分(4层)的2楼 • 毗邻导管室,3楼为重症监护,4楼为手术室 • 与急儿楼、门急诊楼相望且天桥连通 • 输血科清洁区为层流,实验区为送清风 • 整栋楼地下1层设双回路供电系统,遇异常情况自
备电源在8秒内自动启动
7/12/202 0
---- 男值班室
7/12/202 0
----女值班室
7/12/202 0
----办公室
7/12/202 0
----多功能厅
7/12/202 0
❖ 右玻璃墙----监控发血和标本的窗口
7/12/202 0
----监控冰箱状态
7/12/202 0
❖工作结束由缓冲间到生活区----
7/12/202 0
科室工作人员由缓冲间进入----
7/12/202 0
❖临床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通行
7/12/202 0
----血液发放处
7/12/202 0
----标本登记与消防通道
7/12/202 0
由消防门入实验室----
7/12/202 0
❖工作人员由缓冲间进入实验室
7/12/202 0
----交叉配血区
输血科平面图
7/12/202 0
输血科分区







污染区

输血科质量体系ppt课件

输血科质量体系ppt课件
输血科质量体系的建 立
.
输血流程
病人→病情→决定输血(病程记录)→输血知 情同意书(互助献血通知书)→自费项目知情 同意书→血清四项、血型→开输血申请单→ 抽血→送申请单及标本至输血科→输血科签 收→输血相容性检查→准备血液→取血→输 血(记录)→发生输血反应(病程记录)
.
临床输血的管理与技术流程
4.1 组织和管理 4.2 质量管理体系 4.3 文件控制 4.4 合同的评审 4.5 委托实验室的检验 4.6 外部服务和供应 4.7 咨询服务 4.8 投诉的处理 4.9 不符合项的识别和控制 4.10 纠正措施 4.11 预防措施 4.12 持续改进 4.13 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 4.14 内部审核 4.15 管理评审
交流,如诊疗技术的协作、学术交流等。 (四)输血记录及相关资料档案管理保存。 (五)配合医院所在地卫生行政管理
.
六、质量管理
.
关于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
开展室内质控(包括仪器是否能够正常工作、试 剂外观、质量、效期,以及用试剂检测献血者血 型来核查血型、监测试剂质量)。
室内质控:达到的目的是求其精确性。
组 成
输血管理委员会
职 责
指导、管理和监督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
二、 组织和管理
输血科主任、副主任
组 成
输血科行政管理层
职 能
对输血科的质量体系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 确保输血科建立的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
二、 组织和管理
输血科主任为科室第一负责人。 技术管理层和质量管理层隶属于行政管理层。
.
二、 组织和管理
.
质量方针
科学公正 准确高效 诚信满意
.
质量目标
参加卫生部及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其总成绩 立争“优秀“应多于90%,“良好”小于10%,必 须保证合格以上。

输血医学介绍课件

输血医学介绍课件

输血医学介绍课件xx年xx月xx日•输血医学概述•输血医学的基本知识•输血医学的临床应用•输血医学的科研方向目•输血医学的教育与培训录01输血医学概述输血医学是一门研究血液和血液替代品的采集、制备、储存、输注和临床应用的专业医学学科。

定义输血医学强调血液及其替代品的采集、储存、输注和临床应用,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和要求。

血液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同时也是一种高风险的医疗产品,因此输血医学具有其特殊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特点定义与特点输血医学的发展史早期输血实践早在公元前1500年,埃及人就开始尝试将血液从一只动物转移到另一只动物身上。

而人类最早的输血实践则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意大利的医生首次尝试为一位患者输注了人类的血液。

现代输血医学的诞生1900年,奥地利医生Karl Landsteiner发现了人类血型,标志着现代输血医学的诞生。

此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输血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输血医学的快速发展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临床需求的不断增加,输血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血液储存技术的改进、血液代用品的研究和应用等,使得输血医学更加安全、有效和便捷。

支持高强度治疗现代医学治疗中,许多高强度治疗手段如化疗、放疗、器官移植等都需要输血的配合和支持。

输血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和治愈率。

挽救患者生命对于某些疾病,如严重贫血、出血、失血等,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迅速补充患者失去的血液成分或功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临床急救在急诊医疗中,输血也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措施。

例如在车祸、地震等灾害现场,输血可以迅速控制出血、补充血容量,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

输血医学的重要性02输血医学的基本知识血液的组成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的功能血液具有运输、调节体温、免疫防御、参与凝血和生理代谢等多种功能。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献血献血是指通过采集静脉血液的方式,将血液捐献给需要输血的患者。

《输血科工作汇报》PPT课件

《输血科工作汇报》PPT课件
• 通过移动网络&手机,实时监控血制品库存;医生可实时了解病人情况和备血状 态。
• 建立输血指征微观管理体系,形成输血诊疗临床路径。 • 将与血液中心合作,创造从血管到血管的监控体系。 • 理念提升-有限的血液给需要的病人。
感谢下 载
会诊
库存管理
输血反应单
工作小结
• 输血指征控制-合理使用血制品 1.输血申请单指征预评估体系 2.输血前检验指标提醒 3.红细胞超过10U自动生成电子会诊单 4.输血科接收核查和指征控制
• 输血流程-安全使用血制品 1.环路电子医嘱 2.EDA确认 3.发送调配系统
持续质量改进
• 将目前涉及血制品的四个管理统,四个业务整合入一套系统,一个业务,真正 实现无缝对接,提高监控力度。
医生开具 输血医嘱
执行并且 结束医嘱
准备和发 放血制品
使用EDA和条码技术
检验科数据库 病历
住院医生工作站
护理电子
备血标签
扫描标本
EDA
输血科数据库
输注核对
提血单
备血录入
扫描提血单 用血标签
三.输血电子医嘱执行流程
输血申请
选择备血提血
输血申请
输血指征评估
• 红细胞悬液 • 1)书面报告血红蛋白小于8.5g/dL • 2)大于20%血容量丢失 • 3)体外循环手术预计血红蛋白小于8 g/dL • 4)血红蛋白小于10 g/dL 的放疗或需手术者 • 5)其它 • 新鲜冰冻血浆 • 1)书面报告PT或APTT异常伴出血或需外科手术者 • 2)特定凝血因子缺乏伴出血或需手术者 • 3)输血量大于15单位 • 4)华夫林治疗或抗纤溶治疗伴出血 • 5)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 6)体重小于15公斤的体外循环手术者 • 7)抗凝血酶III,蛋白S,蛋白C缺乏 • 8)服用L-天东酰氨酶前纤维蛋白原缺乏 • 9)换血 • 10)其它

输血科建设标准(完整版).pptx

输血科建设标准(完整版).pptx

精心整理
3
二、输血科的职能及工作范围
• 1. 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安全、 合理、有效用血。
• 2. 负责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确定常规储血 量,根据血站供血的预警信息和医院的血液库 存情况协调临床用血。
• 3. 负责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等工作, 确保血液信息的溯源性。
• 4. 负责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血库负责 输血相容性检测。
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省级以上室间质量评价。 • 10. 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
他任务。
精心整理
5
三、输血科人员设置要求
• 1. 输血科具备输血、检验、医疗、护理等 专业人员(三级医院应配有输血医师), 输血技术人员应毕业于输血医学、医学检 验、医疗、护理等专业;从事输血相关工 作的医师应持有临床医师执业证书,技师 持有临床检验技师资格证或输血技师资格 证,护士应持有护士资格证书和护士执业 证书。
员配置与床位数或与年输血量参考比例为 1:100(床)或1:1000单位(以红细胞成分 计算)。
精心整理
10
• 输血科人员最低设置不少于8人;年用血量1-3 万单位,不少于10人;年用血量大于3万单位, 不少于14人,每增加1万单位增加1人。
• 每增加一个执业地点增加6人;血库专职工作 人员设置不少于3人;编制床位100张以上或年 用血总量500单位以上的人员配置,应增加专 职人员。
精心整理
13
• 2.3输血科(血库)布局符合卫生学要求,内部环境 业务区与办公区分开、污染区与清洁区分开、血标 本接收窗口和发血窗口分开。
• 2.4输血科(血库)实验室建筑与设施符合 《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 2.5输血科(血库)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 在内的医疗流向,最好通过不同的进出通道实现, 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输血的临床应用【输血科】 ppt课件

输血的临床应用【输血科】  ppt课件
Page 26
四、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
(三)输血后紫癜:输血一周后出现瘀斑、瘀点、黏膜出血、 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出现内脏和颅内出血。
(四)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常在输血后30-60分钟内突然 寒战、发热、干咳、哮喘、呼吸急促窘迫、紫绀,伴有血 压下降、休克、肾功能衰竭。
(五)肺微血管栓塞:临床表现为突然烦躁,极度呼吸困难, 严重缺氧。
1.原因:较复杂,主要是抗原抗体反应,发生率3% 1)过敏体质者对血中蛋白质过敏 2)受血者多次输入血浆制品,产生抗血清抗体 2.临床表现
只输入几毫升血液或血浆后就会出现皮肤瘙痒或荨麻疹,严重时出现气管痉挛、 血管神经水肿,表现突然发生喘鸣、咳嗽、呼吸困难、面色潮红、腹痛腹泻、 神志不清、过敏性休克,可危及生命。 3.治疗 1)反应严重者立即停输血,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0mg 2)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者:应适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预防 1)有过敏史者: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 25mg或氯雷他定10mg和 静脉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 2)多次输血者:可输洗涤红细胞 3)过敏体质者不宜献血
冰冻红细胞 新鲜冰冻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
冷沉淀 新鲜机采血小板
浓缩血小板
悬浮在血浆中的红细胞 移去上层血浆,加入添加剂
反复用生理盐水洗涤 20%甘油,-120℃保存 全部凝血因子,丰富的血浆蛋白 凝血因子Ⅴ和Ⅷ因子部分失去活性 因子Ⅷ和因子XⅢ、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数≥2.5×1011个 血小板数≥2.4×1010个
名称 感染性休克 充血性心衰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枸橼酸盐中毒 高血钾血症
非免疫因素 细菌感染 输注过多或过快 多次输血(100次以上) 输大量抗凝血 输大量储存血
Page 23
四、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

输血科布局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输血科布局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输血科的基本建设
❖伊犁州友谊医院
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4.19.2.2
❖【C】
❖ 输血科的房屋设置远离污染源,靠近手术室 和病区,采光明亮、空气流通,布局应符合卫生 学要求,污染区与废污染区分开,至少应设置血 液入库前的血液处置室、血液标本处理室、储血 室、发血室、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值班室和 资料保存室。
---- 男值班室
7/12/202 0
----女值班室
7/12/202 0
----办公室
7/12/202 0
----多功能厅
7/12/202 0
❖ 右玻璃墙----监控发血和标本的窗口
7/12/202 0
----监控冰箱状态
7/12/202 0
❖工作结束由缓冲12/202 0
输血科分区







污染区


生活区




7/12/202 0
公共通道大厅
7/12/202 0
❖ 输血科的3个人流、物流通道
7/12/202 0
❖ 工作人员入口
7/12/202 0
卫生间及鞋柜
7/12/202 0
❖ 由此前行依次为
7/12/202 0
7/12/202 0
----血型鉴定与标本核收处置区
7/12/202 0
----标本贮存与消毒间
7/12/202 0
----出试验区的3道门
7/12/202 0
谢谢!
❖欢迎各位同仁到伊犁观光旅游
科室工作人员由缓冲间进入----
7/12/202 0
❖临床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通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检验室
新生儿溶血病(HDN)三项试验诊断意义
直抗 游离 放散
结论

















不能证实为HDN

可疑为HDN

可疑为HDN

证实为HDN

证实为HDN

证实为HDN

证实为HDN

证实为HDN
输血检验室
贫血: 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贫血的检测 溶血性贫血的检测 血红蛋白异常所致溶血性贫血检测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测
输血检验室
溶贫:红细胞膜缺陷
常见疾病: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3、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PNH)
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相关试验:1、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
2、酸溶血试验(Hams Test)
3、糖水溶血试验
4、热溶血试验
5、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输血检验室
溶贫:红细胞酶缺陷 常见类型:
1999 NAT IND(HIV、HCV),
2004血小板微生物
上海 1964 ALT, 1972 HBsAg, 1990恢复梅毒,
1992 HCV、HIV
中国输血简史
1918 中国人血型报告, 刘瑞恒等, 上海 1921 协和医院试行输血, 1932供血者登记,体检 1944 军医暑血库在昆明成立, 冻干血浆支援抗日,
输血检验技术的发展
1907 Reuben Ottenberg
定律
观察血型遗传符合孟德尔
1908 Moreschi 设计抗球蛋白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可见
1925-1947 Landsteiner, Levine等
发现MNSs 和P 血型
1939/40 Landsteiner, Wiener等
输血文献
1951《输血与血库》
甫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肖星
1963《输血及血液学》附刊
天津输血研究所
1977《输血及血液学》创刊

中国医学科学院
1978《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
中华医学会
输血文献
1988《中国输血杂志》 卫生部、中国输血协会
1999《临床输血与检验》 安徽卫生厅、输血协会
2000《临床血液杂志·输血与检验》 华中科技大学
输血检验的建设
实验室的建设 人员结构 业务范围 业务设备 临床咨询
实验室的建设
贮血室 输血检验室 值班室
HLA实验室 HIV初筛实验室
交叉配血发血室 微机室 物品库房
血细胞分离室 主任办公室(质量控制室 )
人员结构
数量:三甲医院:7人以上;三乙 及二甲医院:5人以上;二乙医院3 人以上。
1667年
动物与人输血
法国 Denis
输血医学的发展
1818年
人与人输血
英国James Blundell
1900 年
发现ABO血型
奥地利 Karl Landsteiner
1915年
发明抗凝剂
意大利 Richard Lewisohn
输血相关科技的发展
1940 Cohn发明血浆级分 1941血浆用于珍珠港伤员 1943 Elliott发明采血用真空瓶, 采1300
易见龙 1947 南京中央医院血库成立, 用冷藏箱保存全血 1948 中国人Rh血型, Rh(-)率1.9%, 易见龙和
周衍椒 1953 沈阳中心血库,向志愿军供血、器材。
中国输血简史
1978 国务院批准实行公民义务献血 1984 卫生部颁布《献血体格检查参考标准》 1990 组建成立“中国输血协会” 1985 卫生部建立血型参比实验室, 上海 1998《献血法》实施
输血科的建设与发展
输血医学的发展 输血检验的建设 临床输血研究 临床输血新技术
输血医学的发展
h
1628年
血液循环系统
美国 William Harvey 发现
1665年
动物与动物输血
英国 Richard Lower “生命 的复苏”
1、红细胞无氧糖酵解通路(EMP)中酶缺陷:丙 酮 酸激酶(PK) ;已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 (PEK)等9种酶缺陷。
2、红细胞磷酸戊糖旁路(HMP)中酶缺陷:6-磷 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 酶(6GPD)等。 相关试验:1、自体溶血试验
2、红细胞G6PD活性定量测定 3、丙酮酸激酶活力测定
输血检验室
HBV-M Anti-HIV1/2 Anti-HCV TP-Ab
输血检验室
HDN产前:ABO及RhD血型 IgG抗 A(B)检测 ≥1:64有临床意义 ≥1:256有HND的可
能 HND产后: ABO及RhD血型
Coombs Test 游离 Test 放散 Test
资格:具有相应卫生技术资格并注 册,具有培训或学术交流证书。
业务范围
贮血室
提供临床需要的各种成分,
淀等)
(洗涤红细胞、冷沉
交叉配血发血室
方法(盐水、酶、
抗 人球、凝聚胺、微柱凝胶等)
输血检验室
输血/手术前检测;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溶血性贫血病的检测;
疑难血型因子检测;不规则抗体检测等。
万U 1943 Loutit和Mollison研制ACD, 使用至
今 1950 Walter和Murphy研制塑料袋 1953 冷冻离心机促进成分分离
输血相关科技的发展
1960 Solomon和Fahey 报告单采术 1962 Pool分离Ⅷ因子,用于治疗血友病 1970 向全部无偿献血转化 1979 CPDA-1, 全血/红细胞保存期35天 1983 红细胞添加液, 红细胞保存期42天
发现Rh血型。
1943 Beeson 报告输血传播肝炎
输血检验技术的发展
1945 Coombs, Mourant和Race
发明抗人球蛋白试验
美国 1947梅毒, 1971 HBsAg, 1985 HIV-1,
1987 HBcAb+ALT, 1989 HTLV1 G1,
HIVp24,
1990 HCV, 1992 HIV-1/2, 1996
输血检验室
人体外因素:
√血型不合输血 √新生儿溶血 √ 药物、化学、物理、感
染 相关试验:
√直接、间接Coomb′s
Test
√冷溶血试验 √冷凝集试验 √冷热溶血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