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名词解释
雅趣养生的名词解释

雅趣养生的名词解释
雅趣养生,即养生保健以及健康管理,以雅趣为主要设计思想,指导
并领导维护和提高个人健康状况的健康养生活动,以营造全情投入的享受、舒适的感受,尊重个人的内在需求,全面提升生命实力,增强自身免疫力,达到一切以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养生方式。
雅趣养生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更健康更美好的方式,从现
代健康科学的角度,它同时融合了多种养生的观念,如药物的治疗、营养
调理、穴位推拿等,从中获得身心和谐的养生之道。
雅趣养生更注重心理上的健康,体现在确定个性和自然节奏,树立改
善健康的记忆和生活习惯,把活动调整到自然的节奏中来,达到心理调节,养生心理;精神上的健康则体现在对现象的理解,健康乐观,关注自然,
感受丰富多彩节奏,发现自我心理上的潜在能量;物质上的健康则体现在
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做到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加营养摄入,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重营养素的摄入。
雅趣养生名词解释

雅趣养生名词解释
雅趣养生,也称为健康养生,是一种新兴的中医养生方式。
它把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生活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追求健康、舒适、快乐的生活体验。
雅趣养生以传统中医养生学为基础,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为指导,将养生的概念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力求在保持健康的同时,享受轻松快乐的生活。
雅趣养生,以健康生活为核心,倡导“以体贴心,以心安体”的养生之道。
它把中医的调养思想,结合现代的生活方式,引入现代生活中,形成一种特有的“雅趣养生”理念,使得调养走进了现代都市文明大家庭,使养生不再只是拜金神话,而成为一种健康、愉悦、快乐的生活方式。
雅趣养生注重调整身心,追求健康、舒适、快乐的生活体验,并将养生文化融入到生活当中,以达到健康、舒适、快乐的目标。
雅趣养生注重以内为主,以内助外,以调节身心为基础,关注生活的质量,注重内心的平衡,改善自然环境,塑造自我,增强免疫力,减少抗病质,改善体质,提升生活质量,实现身心的和谐。
雅趣养生的实践原则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度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定期的休息、适当的精神活
动、规律的生活习惯;适度的食补,如用中药温养身体,使身体能够调养,保持身心的平衡;调节心理,如修身养性,放松心情,开阔心胸;科学预防,如增强免疫力、健康检查、控制抗病质,以及正确处理疾病和痛苦。
雅趣养生以健康生活为核心,追求身心和谐,追求健康、快乐、舒适的生活。
它不仅是一种养生之道,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养生文化。
它要求我们在轻松快乐的同时,把养生融入到生活中,让生活充满乐趣,让自己保持健康,享受生活,实现身心的和谐。
中国医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医学史名词解释中国医学史是指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历史。
以下是对一些中国医学史的重要名词的解释。
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医学著作,也是对阴阳五行理论进行系统总结和阐述的一部经典。
该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介绍了许多重要的医学理论和方法。
2.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观念和医学理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和五行所构成的。
阴阳包括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赖的两个方面,而五行则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
3. 针灸: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阴阳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在中国医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4. 方剂学:指中医药中药方的研究和应用。
方剂是指以中药为主要成分制成的药物组合,方剂学研究方剂的组成、功效、应用范围等。
方剂学的发展对于中药学的研究和中医药的临床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5. 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创作的一本中医临床经典之一,被认为是中医学的基础教材之一。
本书系统总结了许多疾病的症状、治疗方法和方剂,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6. 医学院:指中国古代的一种医学教育机构。
医学院是专门培养医学人才的学校,为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和学术交流平台。
7. 养生学:指中国古代关于保健养生的学说和方法。
养生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人们通过调整饮食、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适度锻炼等来保持身心健康。
8. 医药辨证学:是指中医药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病因病机的辨析,以确定治疗方案和药物使用。
9. 中药学:是对中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系统总结和整理的学科。
中药学包括对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对中医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0. 筋络学:是中医学中关于人体脉络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人体经络的走向、分布和作用。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五常:指五行。
2.风气:指自然界的气候。
3.元真:指元气或真气。
4.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泛指外来的致病因素。
5.疢难:指疾病。
6.导引:指自我按摩的一种养生却病疗法。
7. 吐纳:是调整呼吸的一种养生却病方法。
8. 膏摩:用药膏熨摩体表的一种外治法。
9. 未至而至:第一个"至"字指时令,第二个"至"字是指相应的气候变化。
10.阳病:指属外表经络的病证。
11.阴病:指属内部脏腑的病证。
12.五劳:《素问·宣明五气篇》及《灵枢·九针论》均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为五劳所伤。
13.七伤:《诸病源候论·虚劳候》指出七伤为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
14.六极:杨雄《方言》:"极,疲也"。
六极指六种虚损的病证。
《诸病源候论》谓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为六极。
15.谷饪:谷同榖(gǔ谷)。
饪(rèn任),熟食也。
饪指饮食。
16.五邪:指风、寒、湿、雾、饮食之邪。
17.厥阳:厥,逆也。
厥阳即阳气上逆。
18.卒厥:卒同猝。
卒厥,是突然昏倒的一种病证。
其病机阴阳气血逆乱。
19.脉脱:指一时性脉象乍伏不见,多由邪气阻遏,脉中气血一时不通所致。
20.四季脾王:王,通旺。
意指四季之末,即农历三、六、九、十二各月之末十八天,为脾土当令之时。
此处可理解为一年四季脾气都健旺之意。
21.痼疾:指难治的慢性久病。
22.卒病:指突然发生的新病。
二、一、名词解释1.刚痉:是外感痉病的一种以头项强急,口噤,甚则角弓反张,发热恶寒,无汗为主症的疾病。
2.柔痉:是外感痉病的一种以头项强急,口噤,甚则角弓反张,发热汗出而不恶寒为主症的疾病。
中医养生美容名词解释

中医养生美容名词解释一、中医养生美容简介中医养生美容是指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来达到保健、延缓衰老、改善面容等美容目的的一种养生方式。
中医强调身心的平衡和整体的和谐,通过调理气血、滋养肌肤、调整内外环境等综合手段,使人们的面容更加健康、美丽。
二、名词解释2.1 气血气血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人体内的气和血液。
气血的充盈与运行对人的健康和美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血不足会导致面色暗黄、肤色不均等问题,因此调养气血是中医养生美容的重要环节。
2.2 阴阳阴阳是中医学中的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概念,阴指的是消极、阴冷的性质,阳指的是积极、热燥的性质。
人体内的阴阳平衡对于美容保健至关重要,阴阳失衡会导致肌肤色素沉着、皱纹增加等问题。
2.3 经络中医学认为,人体内有一套经络系统,通过经络可以联系内外,调节气血运行。
经络在中医养生美容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刺激经络的运行,可以改善肌肤质量、促进新陈代谢。
2.4 穴位穴位是人体经络上的特定点位,中医学认为在这些穴位上可以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来调节身体的功能。
在中医养生美容中,使用穴位按摩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提升肌肤弹性,达到美容的效果。
2.5 药膳药膳是将中药和食材结合起来烹饪制作的食物,具有保健养生的功效。
在中医养生美容中,药膳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求来调配,通过食用药膳可以改善面部肤色、提升皮肤光泽。
2.6 精油精油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浓郁香味和特殊功效的液体,可以用于按摩、皮肤护理等方面。
在中医养生美容中,使用精油可以促进皮肤的再生、舒缓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2.7 推拿推拿是一种利用手法在人体表面施加压力以调理身体的疗法。
在中医养生美容中,推拿可以通过按摩面部、刺激经络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改善皮肤弹性,具有美容的效果。
2.8 内外修养中医养生美容强调内外修养的平衡。
内修养包括调理饮食、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作息等;外修养包括定期护理肌肤、按摩、保持良好的环境等。
200个中医名词解释大全

200个中医名词解释大全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
其中,有许多特定的术语和名词,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对于深入了解中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200个中医名词的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中医学知识。
一、中医理论篇1. 阴阳: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事物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2. 气:气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元素,是构成人体及自然界的最基本物质。
3. 血:指的是人体内部循环的液态物质,具有营养组织和输送养分的作用。
4. 活血化瘀:指的是调节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消除体内淤血和瘀血。
5. 痰湿: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理体质,指的是体内湿气积聚而引起的症状。
6. 火热: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理体质,指的是体内阳气过盛而引起的症状。
7. 平和:指身体健康、气血调和,没有任何异常的状态。
二、四诊方法篇8.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等来判断疾病的方法。
9. 听诊:通过听取患者的呼吸音、心跳声等来判断疾病的方法。
10. 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部位等来判断疾病的方法。
11. 切诊: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疾病的方法。
12. 脉象:指的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疾病的方法。
13. 脉证:指的是根据脉搏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的证候。
三、经络学篇14. 经络: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内部的特定通道,与脏腑组织相连。
15. 经脉:人体内部通过气血输送营养物质的通道,在经络系统中起重要作用。
16. 经气:在经络中流动的气血,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17. 穴位:指的是人体表面上穴位所在的部位,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18. 刺激: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刺激穴位来调节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四、中医诊断篇19. 辨证: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等来确定疾病种类。
20. 证候:指的是不同疾病下的特定症状和病理变化。
21. 十四经脉:人体内部主要的经络,有着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
居家康养名词解释

居家康养名词解释
居家康养是指在家中进行的一系列康复、养生和疾病预防措施,旨在帮助患者或老年人在家中维持健康和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居家康养的名词解释:
1. 康复:通过运动、理疗、康复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身体
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2. 养生:通过良好的饮食、睡眠、运动、休闲等方式,预防疾
病并促进身体健康。
3. 疾病预防: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接种疫苗、筛查等措施,预
防常见疾病的发生。
4. 护理:指提供日常生活、健康监测、药物管理等方面的照顾
和帮助。
5. 安全:指在家中采取措施,防止老年人或患者发生跌倒、烫伤、被盗等意外。
6. 社交:指帮助老年人或患者维持社交活动,减轻孤独感和抑
郁情绪。
7. 心理健康:指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预防和治疗老年人或患
者的心理问题。
8. 远程医疗:指通过网络等远程通信技术,让医生与病人进行
医疗咨询和诊疗,方便患者在家中获得医疗服务。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居家康养名词解释,通过居家康养的综合措施,可以帮助老年人或患者在家中维持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病名词解释中医

病名词解释中医
中医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医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
中医认为疾病是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因此治疗方法需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下面对一些中医名词进行解释和拓展:
1. 病:中医认为疾病是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包括身
体内部的失衡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病字由“病”和“丙”组成,意味着疾病是由丙火太过或不及引起的。
2. 中药:中药是中医最基本的治疗工具之一,是由天然植物、
动物和矿物等原料熬制而成。
中药具有疗效明显、副作用小、安全等优点,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针灸:针灸是中医最具特色的治疗方法之一,是通过针刺人
体穴位来调节和改善身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针灸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4. 推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外治疗法,是通过手法按摩和刺激
人体穴位来调节和改善身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推拿具有疗效明显、副作用小、安全等优点。
5.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
调节身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方式来促进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中医是一种综合性的医学体系,强调“治未病”,即通过预防、
保健和治疗等方式来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
推拿、中医养生等,具有疗效明显、副作用小、安全等优点,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名词解释
1 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
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暧,由暖转暑。
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建立在阴阳互根规律基础之上的养生防病的积极措施。
2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和养生方法的一门实用性学科。
3顺应四时指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必须要遵循一年四季的气候及一日四时天气的变化规律。
4疾病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因子作用于身体使之发生形态结构改变、功能代谢紊乱和精神、社会适应异
常的状态
5清静无为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
6“归真返朴”: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归真返朴”
7养生保养生命,即根据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在整个生命过程,综合协调多种能够保养身体、防御疾病、延缓衰老的手段或方法,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自觉的保健活动
8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形式的病理过程或功能障碍。
9邪气是一切致病的因素。
10五行的制化五行之间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克制的现象,维持和促进事物的协调和发展变化。
4衰老就是机体性成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显示的由机体某个或某些器官的老化和组织的改变,而导致
形态、功能、抵抗力和适应性等各方面退行性变化
15健康精神上、生理上、社会生活上的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衰弱
16起居有常主要是指起卧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并合乎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常度。
17医学模式
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18正气
是泛指人体的抗邪能力,包括脏腑气血阴阳,经络之气,阴精及津液等基本物质及生理功能。
19心理年龄
是指由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人的主观感受的老化程度。
20形神共养
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养,使得形体健壮,精神充沛,二者相辅相
成,相得益彰,从而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
23情志
是人对其所感受到的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要求而产生的内心体验与意志过程24体质
是指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上和心理,生理功能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25禀赋
系指父母授予子女的天资与体质。
26气质
是指人体在先后天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的特征。
27元气
元气又称原气、真气、真元之气。
是人体中最原始、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30生命
是生物大分子(糖、蛋白质和核酸)的存在形式,由物质、信息、能量三种基本要素组成的综合运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复制和对内外环境选择性反应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