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缺陷分类标准(最新)精编版
软件缺陷分类标准(最新)

软件缺陷分类标准修订历史记录(A-添加,M-修改,D-删除)目录1. 引言 (4)1.1 编写目的 (4)1.2 定义与缩写 (4)1.3 参考资料 (4)2. 软件缺陷分类标准 (4)2.1 问题类型 (4)2.2 缺陷属性 (5)2.3 缺陷类型 (5)2.4 缺陷严重程度 (7)2.5 缺陷优先级 (8)2.6 缺陷状态 (8)2.7 缺陷来源、起源 (9)2.8 缺陷根源 (10)2.9 缺陷产生可能性 (10)1.引言1.1编写目的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软件测试提供确信分类的标准。
本文档说明了问题类型、缺陷属性、确缺陷类型、缺陷严重级别、缺陷优先级、缺陷状态、缺陷修改次数、缺陷原因。
其预期的读者是测试人员、开发人员、开发经理。
1.2定义与缩写1.3参考资料表格1-2 参考资料列表2.软件缺陷分类标准2.1问题类型表格2-1 问题类型表格2.2缺陷属性软件缺陷的属性包括缺陷标识、缺陷类型、缺陷严重程度、缺陷优先级、缺陷状态、缺陷起源、缺陷来源、缺陷原因、缺陷产生可能性。
表格2-2 缺陷属性列表2.3缺陷类型表格2-3缺陷类型列表2.4缺陷严重程度缺陷严重程度:指因缺陷引起的鼓掌对软件产品的影响程度。
2.5缺陷优先级表格2-5 缺陷优先级2.6缺陷状态表格2-6 缺陷状态2.7缺陷来源、起源缺陷来源:缺陷引起的故障或事件第一次被检测的阶段,有需求说明书、设计文档、系统集成接口、数据流(库)、程序代码。
缺陷起源:在团建生命周期中软件缺陷占的比例:需求和构架设计阶段占54%、设计阶2.8缺陷根源缺陷根源:测试策略,过程、工具和方法,团队\人,缺乏组织和通讯,硬件,软件,工作环境等造成上述错误的根本因素,以寻求开发、测试人员可改进的地方。
表格2-8 缺陷原因2.9缺陷产生可能性。
缺陷等级划分规定

缺陷等级划分规定1.缺陷等级划分规范1.1Bug等级种类及定义:Bug等级可分为:致命,严重,一般的,微小的四种.致命(critical):致命的错误,造成系统或应用程序崩溃(crash)、死机、系统悬挂、或造成数据丢失、主要功能组完全丧失严重(major):严重错误,指功能或者特性(feature)没有实现,主要功能丧失,导致严重的问题,或致命的错误声明一般的(normal):不太严重的错误,这样的缺陷虽然不影响系统的基本使用,但没有很好的实现功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次要功能丧失,提示信息不太正确,或用户界面太差,操作时间长等微小的(minor):一些小问题,对功能几乎没有影响,产品及属性仍可使用,如有个别错别字、文字排列不整齐等1.2等级划分步骤:1) 功能方面结合”缺陷发生率”(Exposure Risk)和”影响强度”(Impact Intensity)对Bug进行等级划分.”缺陷发生率”是指在运用产品过程中,出现某个缺陷的频率, 可分为四种:不可避免,经常,偶尔,很少.不可避免(Unaviodable):只要运行系统或应用程序,或者使用软件主要功能,该缺陷就能出现. 经常(Frequent):在使用软件过程中,需要通过几步操作出现,或者是一些不常用的非主要功能的缺陷,或者出现该缺陷的频率在30-70%的.偶尔(Occasional):缺陷出现的前提是通过多次操作或多个步骤,或者缺陷出现的概率在2%-30%.很少(Rare):低频率操作,或者出现的前提是通过N次操作或N个步骤,或者缺陷出现的概率低于2%的.“缺陷影响强度”是指在运用产品过程中,某个缺陷影响产品使用的程度,可分为三种:灾难性,障碍性,干扰性.灾难性(Disastrous):测试执行直接导致系统死机、蓝屏、挂起或是程序非法退出;系统的主要功能或需求没有实现;关键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障碍性(Obstruction):系统的次要功能点或需求点没有实现;数据丢失或损坏。
软件缺陷分类标准

软件缺陷分类标准
软件缺陷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软件缺陷分类标准:
1. 功能性缺陷:指软件功能无法正常工作或不符合预期要求的问题,如某个功能无法启动、不能正确计算结果等。
2. 易用性缺陷:指软件在用户界面方面存在问题,使用户难以理解、操作或导航。
例如,界面布局混乱、操作流程不直观等。
3. 性能缺陷:指软件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性能问题,如响应时间过长、运行速度慢等。
4. 兼容性缺陷:指软件与其他系统、平台或设备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如不能在特定操作系统上运行、与其他软件不兼容等。
5. 安全性缺陷:指软件存在的安全风险和漏洞,可能被黑客攻击或滥用。
例如,密码泄露、权限控制不完善等。
6. 可靠性缺陷:指软件在长时间运行或高负载情况下出现的故障、崩溃或数据丢失等问题。
7. 可维护性缺陷:指软件代码或结构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使软件难以维护、扩展或修改。
例如,代码冗余、缺乏注释或文档等。
8. 其他缺陷分类标准:根据不同的软件类型和行业特点,还可以使用其他分类标准,如移动应用程序中的交互性缺陷、电子商务网站中的支付缺陷等。
对于软件开发团队来说,合理分类和标记缺陷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提高软件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软件缺陷分类标准

软件缺陷分类标准1. 简介1.1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本公司软件测试提供缺陷分类的标准。
1.2 范围本文档适用于使用RUP的软件项目的软件测试活动以及同行评审活动。
1.3 文档结构第一部分:简介,介绍软件缺陷分类的目的,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以及在本文档中使用的词汇的解释。
第二部分:描述软件缺陷的属性,各种属性的分类。
第三部分:列出本标准使用的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附录1.4 词汇表◆软件缺陷(Software Defect)●软件缺陷是对软件产品预期属性的偏离现象。
它包括检测缺陷和残留缺陷。
◆检测缺陷(Detected Defect)●检测缺陷是指软件在进入用户使用之前被检测出的缺陷。
◆残留缺陷(Residual Defect )●残留缺陷是指软件发布后存在的缺陷,包括在用户安装前未被检测出的缺陷以及检测出但未被修复的缺陷。
◆软件故障(SoftwareFailure)●软件故障是指用户使用软件时,由于残留缺陷引起的软件失效症状。
2. 软件缺陷分类标准2.1缺陷属性缺陷标识(Identifier):缺陷标识是标记某个缺陷的一组符号。
每个缺陷必须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缺陷类型(Type):缺陷类型是根据缺陷的自然属性划分的缺陷种类。
缺陷严重程度(Severity):缺陷严重程度是指因缺陷引起的故障对软件产品的影响程度。
缺陷优先级(Priority):缺陷的优先级指缺陷必须被修复的紧急程度。
缺陷状态(Status):缺陷状态指缺陷通过一个跟踪修复过程的进展情况。
缺陷起源(Origin):缺陷来源指缺陷引起的故障或事件第一次被检测到的阶段。
缺陷来源(Source):缺陷来源指引起缺陷的起因。
缺陷根源(Root Cause):缺陷根源指发生错误的根本因素。
2.2缺陷标识(Identifier)缺陷标识是按照问题的复杂度来排序,类型10~40是比较简单的编码缺陷,类型50~100是比较复杂的设计缺陷。
10 –- 文档:注释、消息需求、设计类文档;20 –- 语法:拼写、标点、打字、指令格式;30 –- 赋值:如声明、重复命名、作用域;40 –- 接口:过程调用、输入/输出、用户格式与其他组件、模块或设备驱动程序、调用参数、控制块或参数列表相互影响的缺陷;50 —打包:由于配置库、变更管理或版本控制引起的错误;60 —数据、函数:结构、内容、逻辑、指针、循环、递归、计算、函数缺陷;70 —用户接口:人机交互特性:屏幕格式,确认用户输入,功能有效性,页面排版等方面的缺陷;80 —性能:不满足系统可测量的属性值,如:执行时间,事务处理速率等;90 –- 标准:不符合各种标准的要求,如编码标准、设计符号等;100 —系统、环境:设计、编译、配置、计时、内存、其他支持系统的问题。
缺陷等级划分

缺陷严重级别定义:o最高级--导致运行中断(应用程序崩溃),预期的功能没有得到实现,测试工作无法继续进行等. o紧急---事件非常重要,并且需要马上给予关注.o高级---事件是重要的,并且应该在紧急的事件处理之后尽快得到解决.o中级---事件是重要的,但是由于解决问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所以可以用较长的时间解决. o低级---事件不重要,可以在时间和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再解决.o建议性缺陷.更为详细的划分如下:A类——严重错误,包括:o由于程序所引起的死机,非法退出o死循环o导致发生死锁o数据通讯错误o严重的数值计算错误B类——较严重错误,包括:o功能不符o数据流错误o程序接口错误o轻微的数值计算错误C类——一般性错误,包括:o界面错误(详细文档)o打印内容、格式错误o简单的输入限制未放在前台进行控制o删除操作未给出提示D类——较小错误,包括:o辅助说明描述不清楚o显示格式不规范o长时间操作未给用户进度提示o提示窗口文字未采用行业术语o可输入区域和只读区域没有明显的区分标志o系统处理未优化E类——测试建议(非缺陷)软件公司对软件缺陷级别的定义不尽相同,一般可以分为4种:1. 致命(fatal):致命的错误,造成系统或应用程序崩溃(crash)、死机、系统悬挂、或造成数据丢失、主要功能组完全丧失2. 严重(critical):严重错误,指功能或者特性(feature)没有实现,主要功能丧失,导致严重的问题,或致命的错误声明3. 一般的(major):不太严重的错误,这样的缺陷虽然不影响系统的基本使用,但没有很好的实现功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次要功能丧失,提示信息不太正确,或用户界面太差,操作时间长等4. 微小的(minor):一些小问题,对功能几乎没有影响,产品及属性仍可使用,如有个别错别字、文字排列不整齐等Bug严重程度定义:致命(Critical)BUG:执行直接导致系统死机、蓝屏、挂起或是程序非法退出;系统的主要功能或需求没有实现。
缺陷等级划分规定

缺陷等级划分规定1.缺陷等级划分规范1.1Bug等级种类及定义:Bug等级可分为:致命,严重,一般的,微小的四种.致命(critical):致命的错误,造成系统或应用程序崩溃(crash)、死机、系统悬挂、或造成数据丢失、主要功能组完全丧失严重(major):严重错误,指功能或者特性(feature)没有实现,主要功能丧失,导致严重的问题,或致命的错误声明一般的(normal):不太严重的错误,这样的缺陷虽然不影响系统的基本使用,但没有很好的实现功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次要功能丧失,提示信息不太正确,或用户界面太差,操作时间长等微小的(minor):一些小问题,对功能几乎没有影响,产品及属性仍可使用,如有个别错别字、文字排列不整齐等1.2等级划分步骤:1) 功能方面结合”缺陷发生率”(Exposure Risk)和”影响强度”(Impact Intensity)对Bug进行等级划分.”缺陷发生率”是指在运用产品过程中,出现某个缺陷的频率, 可分为四种:不可避免,经常,偶尔,很少.不可避免(Unaviodable):只要运行系统或应用程序,或者使用软件主要功能,该缺陷就能出现. 经常(Frequent):在使用软件过程中,需要通过几步操作出现,或者是一些不常用的非主要功能的缺陷,或者出现该缺陷的频率在30-70%的.偶尔(Occasional):缺陷出现的前提是通过多次操作或多个步骤,或者缺陷出现的概率在2%-30%.很少(Rare):低频率操作,或者出现的前提是通过N次操作或N个步骤,或者缺陷出现的概率低于2%的.“缺陷影响强度”是指在运用产品过程中,某个缺陷影响产品使用的程度,可分为三种:灾难性,障碍性,干扰性.灾难性(Disastrous):测试执行直接导致系统死机、蓝屏、挂起或是程序非法退出;系统的主要功能或需求没有实现;关键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障碍性(Obstruction):系统的次要功能点或需求点没有实现;数据丢失或损坏。
软件缺陷分类标准(最新)

软件缺陷分类标准修订历史记录目录1. 引言 (3)1.1 编写目的 (3)1.2 定义与缩写 (3)1.3 参考资料 (4)2. 软件缺陷分类标准 (4)2.1 问题类型 (4)2.2 缺陷属性 (4)2.3 缺陷类型 (4)2.4 缺陷严重程度 (6)2.5 缺陷优先级 (8)2.6 缺陷状态 (8)2.7 缺陷来源、起源 (9)2.8 缺陷根源 (9)2.9 缺陷产生可能性 (10)1.引言1.1编写目的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软件测试提供确信分类的标准。
本文档说明了问题类型、缺陷属性、确缺陷类型、缺陷严重级别、缺陷优先级、缺陷状态、缺陷修改次数、缺陷原因。
其预期的读者是测试人员、开发人员、开发经理。
1.2定义与缩写1.3参考资料表格1-2 参考资料列表2.软件缺陷分类标准2.1问题类型表格2-1 问题类型表格2.2缺陷属性软件缺陷的属性包括缺陷标识、缺陷类型、缺陷严重程度、缺陷优先级、缺陷状态、缺2.3缺陷类型2.4缺陷严重程度缺陷严重程度:指因缺陷引起的鼓掌对软件产品的影响程度。
2.5缺陷优先级2.6缺陷状态2.7缺陷来源、起源缺陷来源:缺陷引起的故障或事件第一次被检测的阶段,有需求说明书、设计文档、系统集成接口、数据流(库)、程序代码。
缺陷起源:在团建生命周期中软件缺陷占的比例:需求和构架设计阶段占54%、设计阶2.8缺陷根源缺陷根源:测试策略,过程、工具和方法,团队\人,缺乏组织和通讯,硬件,软件,工作环境等造成上述错误的根本因素,以寻求开发、测试人员可改进的地方。
2.9缺陷产生可能性表2-9 缺陷产生可能性。
软件缺陷等级标准

软件缺陷等级标准按照CMM5中定义的规范,BUG一般分致命,严重,一般和提示。
致命是严重影响产品的BUG,比如操作手册的错误,需求的错误等。
严重是产品中使功能无法实现的BUG,比如某个功能无法运行,GUI长时间僵死没有响应。
一般是某个BUG的发生,只影响了一个功能,而其他功能可以正常运行。
提示就是一些GUI的问题,或者友好性的问题。
更为详细的划分如下:A类—严重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1.由于程序所引起的死机,非法退出2.死循环3.数据库发生死锁4.因错误操作导致的程序中断5.功能错误6.与数据库连接错误7.数据通讯错误-----------------------------------------------------------B类—较严重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1.程序错误2.程序接口错误3.数据库的表、业务规则、缺省值未加完整性等约束条件-----------------------------------------------------------C类—一般性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1.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定义、含义是否一致)2.打印内容、格式错误3.简单的输入限制未放在前台进行控制4.删除操作未给出提示5.数据库表中有过多的空字段-----------------------------------------------------------D类—较小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1.界面不规范2.辅助说明描述不清楚3.输入输出不规范4.长操作未给用户提示5.提示窗口文字未采用行业术语6.可输入区域和只读区域没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E类—测试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缺陷分类标准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 引言 (4)
1.1 编写目的 (4)
1.2 定义与缩写 (4)
1.3 参考资料 (4)
2. 软件缺陷分类标准 (5)
2.1 问题类型 (5)
2.2 缺陷属性 (5)
2.3 缺陷类型 (6)
2.4 缺陷严重程度 (10)
2.5 缺陷优先级 (12)
2.6 缺陷状态 (12)
2.7 缺陷来源、起源 (13)
2.8 缺陷根源 (14)
2.9 缺陷产生可能性 (15)
1.引言
1.1编写目的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软件测试提供确信分类的标准。
本文档说明了问题类型、缺陷属性、确缺陷类型、缺陷严重级别、缺陷优先级、缺陷状态、缺陷修改次数、缺陷原因。
其预期的读者是测试人员、开发人员、开发经理。
1.2定义与缩写
表格1-1 定义与缩写
1.3参考资料
表格1-2 参考资料列表
2.软件缺陷分类标准
2.1问题类型
表格2-1 问题类型表格
2.2缺陷属性
软件缺陷的属性包括缺陷标识、缺陷类型、缺陷严重程度、缺陷优先级、缺陷状态、缺陷起源、缺陷来源、缺陷原因、缺陷产生可能性。
表格2-2 缺陷属性列表
2.3缺陷类型
缺陷种类:根据缺陷的自然属性来划分。
表格2-3缺陷类型列表
2.4缺陷严重程度
缺陷严重程度:指因缺陷引起的鼓掌对软件产品的影响程度。
表格2-4 缺陷严重程度
2.5缺陷优先级
表格2-5 缺陷优先级
2.6缺陷状态
缺陷状态:是指缺陷通过一个跟踪修复过程的进展情况。
表格2-6 缺陷状态
2.7缺陷来源、起源
缺陷来源:缺陷引起的故障或事件第一次被检测的阶段,有需求说明书、设计文档、系统集成接口、数据流(库)、程序代码。
缺陷起源:在团建生命周期中软件缺陷占的比例:需求和构架设计阶段占54%、设计阶段占25%、编码阶段占15%、其他占6%。
表格2-7 缺陷来源、起源
2.8缺陷根源
缺陷根源:测试策略,过程、工具和方法,团队\人,缺乏组织和通讯,硬件,软件,工作环境等造成上述错误的根本因素,以寻求开发、测试人员可改进的地方。
表格2-8 缺陷原因
2.9缺陷产生可能性
表2-9 缺陷产生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