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成语练习案
中华文化智慧之花——成语

一、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 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
二、成语的特点
1、成语是语言文字的珍品 2、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精华 3、成语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高 考 视 点
1、考查等级: E级,表达应用
2、考查的重点:
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 【解析】“忍俊不禁”就是“笑起来”之意 。 【解读】与成语相同意思的词句在上下文已有 表述,导致语意重复 。 【例】旧中国政治腐败,官吏昏庸,兵连祸接, 致使人民生灵涂炭。
四、自相矛盾
【例4】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 【解析】“拈轻怕重”的意思是只拿轻东西 , 怕挑重担子。 【解读】在运用中,有些成语的意义与句子其他 部分表达的语意前后矛盾 。 【例】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 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
3、涉及的难点:
冷僻的成语、语境中的成语
4、考查题型: 选择题为主
一、望文生义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 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
【解析】“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 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
【解读】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 其意思,导致误用 。 【例】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 令人费解。
五、谦敬错位
【例5】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 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解析】“鼎立相助” 即大力相助,是敬辞, 误用为谦辞 【解读】谦词,只能对己;敬词,只能对别人。 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例】在这里,我就不吝赐教,谈点看法,跟你 商榷。
六、不合语境
【例6】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 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
课时作业4: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一、基础考查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这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他 ________,为他的小舅子——一个抢劫犯罪嫌疑人开脱罪责,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②对于有些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利当作捞钱的工具,在调整使用干部时________,大搞权钱交易的做法,国家应从体制上予以遏制。
③雅虎体育专家批评K教练利用国家队的权力________,牺牲球员们的时间和身体为自己博取利益。
A.假公济私营私舞弊徇私舞弊B.营私舞弊徇私舞弊假公济私C.徇私舞弊假公济私营私舞弊D.徇私舞弊营私舞弊假公济私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现在的家长们常常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因为小小的细节或者一个小问题就大发雷霆,觉得孩子________,根据英国科学家的研究,家长的这种感觉或许是对的。
②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区域经济体之一,京津冀一体化的巨大示范作用是________的,因为它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概念,也绝不是单纯地进行部分产业和企业的转移。
③这座餐厅中心区域位置的墙面和天花用山水画书卷的形式,包房区则运用传统的中式色调及元素,又加入了现代跳跃的彩绘手法,蕴含着________的东方气息。
A.不可理喻不言而喻不可言喻B.不可理喻不可言喻不言而喻C.不可言喻不可理喻不言而喻D.不言而喻不可言喻不可理喻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________。
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________,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③这本侦探小说,构思新颖,________,值得一看。
④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________之处。
A.别具一格不落窠臼匠心独运独树一帜B.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不落窠臼C.匠心独运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D.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匠心独运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卫生厅长评价某些医疗乱象时说,有些医院,从不把想方设法降低老百姓负担的事放在心上,而是________ 想办法赚钱。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六、 敬谦错位
【解读】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 词,只能对人。
【例1】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 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解析】“鼎立相助” 即大力相助,是敬辞
【例 2】 王厂长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 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 建议。
俗语换成语:
1、打开天窗说亮话 直言不讳
2、赶鸭子上架
3、横挑鼻子竖挑眼
强人所难 吹毛求疵 寡不敌众 祸不单行 欲盖弥彰
4、好虎架不住群狼
5、躲过了风暴又遭 雨
6、此地无银三百两
7、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贪得无厌 劳而无功 因噎废食
顾此失彼
10、井里打水往河里倒
11、衣上有虱,烧棉袄 12、顾了吹笛顾不了捏眼
【解析】“巧夺天工”适用于描述人工作的东 西 , 此 对 象 错 用 于 自 然 景 物 。
【解读】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 导致误用 。
二、望文生义,内涵意义不清
【例 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 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 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
【解析】“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 子里出来到大街上 ,多形容庆祝、欢迎等 盛况 。
校园歇后语(之歌曲)
数学---《神话》 外语---《我更想懂你》 物理---《触电》 化学---《香水有毒》 逃课被老师撞见---《命运》 作弊被抓---《大城(惩)小爱》 挨老师批评---《不要再来伤害我》 被赶出教室---其实《我们都是好孩子》
三、重复赘余
【解读】 与成语相同意思的在句子上下文已有表述, 导致语意重复 。
【例 1】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 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 强人意吗?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学案

第四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给妈妈的一封信无微不至的妈妈:你好!近来是否别来无恙?工作是否日新月异?现在我正在一往无前地学习,同学们羡慕得痛不欲生,我自己也感到不虚此行。
你总批评我滥用成语,我一定再接再厉,不负众望。
祝妈妈万古长青!你自命不凡的儿子小白上点评:“无微不至”是指关心周到,不能修饰妈妈。
“日新月异”一般指国家的事业蓬勃发展,不用于个人。
“一往无前”指不怕困难,奋勇前进,一般不用于学习。
“痛不欲生”指悲痛到了极点,不能用于“羡慕”。
“不虚此行”指没白走一趟,用在这里也不合语境。
“再接再厉”指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努力,意思表达反了。
“不负众望”指不辜负众人的期望,与前文的“滥用成语”一词在表达上也语意不明。
“万古长青”用于已去世的人。
“自命不凡”是指自认为了不起,是个贬义词。
[知识·梳理] 课程内容知识精要一、熟语老大哥:成语1.成语的含义: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后凝固下来的固定短语(词组)。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
2.成语的格式:以“四字格”为主,因为四个字的形式符合“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汉民族审美要求,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便于记忆,灵活多变,能满足各种语法结构的需要。
3.成语的主要来源:(1)来自历史故事;(2)来自寓言故事;(3)来自神话或其他传说;(4)来自古典文学作品。
4.成语的语法结构:(1)并列关系,如“东张西望”;(2)承接关系,如“先斩后奏”;(3)目的关系,如“守株待兔”;(4)因果关树好乘凉”等三、熟语也有“个性”熟语的特点:(1)结构固定;(2)有完整的意义;(3)有各自特殊的形式,如成语一般是四字格,惯用语是三字格[考点·聚焦]本节内容与“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相对应。
本节着重学习熟语中的成语和惯用语及谚语。
熟语在高考中的考查体现为:正确理解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能根据语境正确辨析、使用熟语,而不以考查记忆熟语的意义为重点。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4.4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Word版含解析

第四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一、夯基训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不能打动读....,.败絮其中者。
项,“纸醉金迷”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豪华的环境。
B项,“不谋而合”指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C项,“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D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表很华美,里头一团糟。
就该句而言,“文字……优美”与“金玉其外”可以呼应,但“败絮其中”与“言之有物”则显然不能衔接。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B.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抢购。
..解囊C.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项,“慷慨解囊”一般指豪爽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人,不是自己大把掏钱购物。
C项,“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D项,“磨洋工”的意思为工作时拖延时间,也泛指工作懒散拖沓。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橄榄球联盟年度冠军赛的实况转播在美国是重量级的节目,其收视率傲视群雄,其他同类型的节目只能望其项背....。
B.专家认为,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充耳不闻....,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时作业5: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
B.对手在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作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
C.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
D.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那个年代,农民虽然胼手胝足....地劳作,却不免饥寒交迫。
B.在鱼龙混杂....的好莱坞,派克总是那样谦逊,与人为善,人们提起他都赞不绝口。
C.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写作的高超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体味深刻。
D.望霞亭依山傍水,漱石枕流....,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其间,酝酿出多少有趣的故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文章在对小麻雀的叙述、描写中倾注了强烈的爱憎感情,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读来真是楚楚动人....。
B.李强平时颇为自负。
课时作业13: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第四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古今中外,高举某种远大理想以改造社会的方案可谓不绝如缕....,然而理想常常是越崇高越不容易实现,甚至变成从潘多拉魔盒中出来的妖怪。
②好的课堂,一定是教师引领,学生投入,这样才能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学风。
③萨缪尔·贝克特所写的《等待戈多》属于荒诞派戏剧,“戈多”指西方的上帝,戏剧主题晦涩,让读者不忍卒读....。
④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鲁迅通”,只要让他开设《鲁迅作品选讲》,他会将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分析得头头是道....,让学生沉醉。
⑤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正是有了作者这种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好的文艺作品才能被创作出来。
⑥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要求我们在价值认知层面毫不含糊,因为明辨是非才能立场坚定,激浊扬清....才能彰显社会主流价值观。
A.①②③B.③⑤⑥C.①④⑥D.④⑤⑥解析①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望文生义。
②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跟着怎么做。
③不忍卒读: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④头头是道: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⑤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地探求。
⑥激浊扬清: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坏人坏事,褒扬好人好事。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会议开始,小刘被要求首先发言,他没有话说,却又必须发言,只好搜肠刮肚....,讲了五分钟,便草草收场,下台休息。
②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上映两周以来,虽然口碑一直呈现泾渭分明....的态势,但其票房已超过5亿元,排在国产动画票房亚军位置,仅次于《大圣归来》。
③真是好事多磨。
经历了许多挫折,他的公司终于正式成立了,他也可以安之若...素.了。
④随着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施、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农村被盗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是,我们仍应加强防盗意识。
高中语文第四课第四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学案新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四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学习重点 1.掌握熟语的类型。
2.积累熟语并能正确运用。
引子引用张大千劝酒的故事说明了什么?答:答案熟语是汉语词语的重要组成局部,准确灵敏地运用、活用和化用熟语,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为语言增加文采,而且还能获得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
引子中张大千劝酒的故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阅读“走‘马’观‘花’〞,考虑下面的问题。
1.漫画与成语有何关系?答:答案成语与漫画有相似之处,都言简意赅,用很少的笔墨反映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成语有哪些来源?答:答案(1)来源于古代人们的生活。
如,带“马〞的成语大多与战争有关,因为马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装备〞,古代战争一般少不了它,因此流传下来的与战争有关的带“马〞的成语就非常多,如“兵荒马乱〞“人仰马翻〞“千军万马〞“鞍前马后〞“马革裹尸〞等。
(2)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马不仅在战争中担任主要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得非常普遍,因此,一些与生活关系亲密的成语也流传了下来,如“走马观花〞“走马上任〞“青梅竹马〞等。
另外,马身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我们的祖先据此还创造了许多与“马〞有关的成语,如“马不停蹄〞“龙马精神〞等。
(3)来自古代寓言、历史故事。
这样的成语一般都包含着一个详细的内容,大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它的出处,也称为典故。
如“指鹿为马〞“倚马可待〞“风马牛不相及〞等。
1.如何定义成语?其特点是什么?答:答案成语是人们长期使用后凝固下来的固定词组。
成语一般采用“四字格〞形式,保存古汉语词汇、语法、修辞等特点。
2.如何定义惯用语、歇后语、谚语?请根据特点给它们分别分类。
答:答案熟语家族中的兄弟姐妹有很多,较常用的是惯用语、歇后语和谚语。
(1)惯用语,指有特定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
按词性分:动词性惯用语,如“走后门、碰钉子〞等;名词性惯用语,如“马后炮、定心丸〞等。
按褒贬分:含贬义的惯用语(占大多数),如“开倒车〞等;含褒义的惯用语(占少数),如“主心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练习案同步检测一、基础运用1.下列关于成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成语是熟语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它是人们长期使用后凝固下来的固定词组。
B.成语都是“四字格”形成的原因有:四音节符合汉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体现了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C.成语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
D.成语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修辞等特征。
2.下列关于熟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惯用语、歇后语、谚语都属于熟语家族。
B.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一般由两部分构成,有点像猜谜语,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或说明,像谜底。
C.谚语是在民间流传的反映生产和生活经验,有深刻寓意的语句。
D.惯用语都有特定的本义,显得很形象。
二、表达交流3.将下面带序号的句子分别组成语意连贯的两段话并分别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
①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②二曰怨天尤人,牢骚满腹③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④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⑤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⑥四曰泰然处之,尽力而为⑦一曰心灰意冷,逆来顺受⑧三曰见心明志,直言疾呼4.以下两份报道中“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一谚语使用得是否正确?“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是什么意思?(1)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儿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经济适用房登上舞台之日起,价格优势,就使其始终处在“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特殊地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训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胡悦在全省宣传部长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使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叫得响传得开,努力开创“十二五”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B.“国八条”,明确表示尚未采取住房限购措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在2月中旬之前,出台住房限购实施细则。
杭州各城区二套房认房又认贷,认证流程大同小异。
C.美国白宫国宴厅是白宫第二大厅,精致典雅,富丽堂皇。
以其华丽的装饰和精致的餐具著称。
厅中的设计与装饰均采取19世纪初叶英国摄政时期的风格。
桌椅家具全为橡木所制,可同时宴请上百位宾客,是举行国宴的地方。
D.“绿家公司”一名司机在莒南县板泉收费处拒交费用强行闯卡,莒南县公安局依法传唤涉案违法人员后,马绿家到板泉派出所聚众堵门、打砸,将涉案违法人员抢走。
“绿家公司”声名显赫的恶行,引起了当地警方的关注。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近年影响力有所下降的奥斯卡似乎有意重返大众视野,在提升提名影片的票房收入方面,今年的奥斯卡明显比2009年、2010年都更给力。
奥斯卡似乎想一雪去年《拆弹部队》拿奖后依然趋之若鹜之耻。
B.《非诚勿扰》嘉宾乐嘉更新了自己的微博:会为自己没有多说半句可以开启嘉宾心灵的话而懊恼,会为自己在节目中潸然泪下而再次感动,会将每一次看节目的感悟用于下次的录制。
C.6名老教授,岁数加在一起超过400岁,最大的今年已83岁。
他们硬是凭着自己的一股“牛劲”,把一名在校内纵横驰骋的“长江学者”拉下了马。
不为别的,就因为跟学术造假“过不去”。
D.《刘心武续〈红楼梦〉》从曹雪芹《红楼梦》的八十回开始写起,在共二十八回的篇章里,刘心武步步映照前八十回的伏笔,力图恢复曹雪芹后二十八回原笔原意。
对于续写《红楼梦》,刘心武说这是他蓄谋已久的事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4.(2010年高考江西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B.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C.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D.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5.(2010年高考辽宁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
B.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C.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
D.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渡过难关。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8题。
“做俯卧撑”这种说法,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修辞效果。
做俯卧撑就是做俯卧撑。
它通常用于体育课或健身房,语义单一,见词明义,既说不上别出心裁,也听不出弦外之音。
然而,偏偏就是这个老实巴交的“俯卧撑”,2008年7月1日之后大红大紫。
不但在网络上铺天盖地,而且在平面媒体上也风起云涌。
“河边的俯卧撑”现身于“魔兽世界”。
“三个俯卧撑”俨然成了现代典故。
“你‘俯卧撑’了没有”之类的大标题,见于一家家报纸的版面……一个并不具有流行价值的言语形态,突然之间流行开来——这就是我所说的语言的“俯卧撑”现象。
那么,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呢?留心一下当代语文生活,你也许便能找到答案。
它一般应该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和传播技术有关。
不仰仗强势传媒,不借助现代科学,“俯卧撑”是“撑”不起来的。
比如前两年到处都能听到“××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其实是《天下无贼》里的台词。
没有冯小刚这部大片的风靡,“后果”再怎么“严重”,也不会受到如此青睐。
至于“俯卧撑”,则显然和网络有关。
当第一个“俯卧撑”的帖子在网上出现后,一小时内便获得了十万以上的点击量,呈现出“井喷式”的状况。
而且,一人呼,万人应,一人贴,万人跟,“俯卧撑”一词立刻跃居网络词语的榜首。
蝴蝶扇动一下翅膀,便能形成一场热带风暴,这就是网络的威力。
第二,和社会心态有关。
网民中确实不乏好“戏”之徒,哪里有“戏”往哪里凑,以营造气氛为己任。
所谓“俯卧撑”现象,说穿了不过是大众参与的一场语言游戏。
它追求的是娱乐的效果,而不是思考的深度;是语言的趣味,而不是应用的方案。
比如今年年初的“艳照门”事件,艳照在网上传开以后,公众为之震撼,人们陷入了道德的思考,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
谁知就在这时,某电视台播出了一则采访镜头,记者问路人对“艳照门”的看法,被采访者脱口而出:“我是出来打酱油的。
”这不经意的一句话,犹如一声棒喝,大家顿时醒悟过来,发觉自己原来也是“打酱油的”。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于是,绷紧的弦松弛下来,你打酱油,我打酱油,“打酱油的”走遍全国,严肃的气氛为之一扫。
“俯卧撑”一词流行以来,曾推出一批名人“俯卧撑语录”,什么“我撑故我在”、“俯卧撑已经做了三下了,胜利还会远吗?”、“做自己的俯卧撑,让别人去说吧”、“世界上本来是没有路的,做俯卧撑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类“恶搞”更使“俯卧撑”的娱乐效果达到了最大化。
第三,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引爆点。
只有当这一“点”为万众瞩目时,才有可能获得瞬间传播开来的爆发力。
“俯卧撑”本身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是由贵州发生的少女李树芬溺水事件引爆的。
好端端的一个女孩儿,夜深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到桥上散心,最后竟投河身亡。
这一事件扑朔迷离,自然吸引了公众的关注。
2008年7月1日,当地有关部门就此事召开新闻发布会,“俯卧撑”就是在这次会上提出来的。
据有关部门介绍,李树芬曾两次提出投河,第一次被同学刘某劝止。
“刘见李树芬心情平静下来,便开始在桥上做俯卧撑。
当刘做到第三个俯卧撑的时候,听到李树芬大声说‘我走了’,便跳下河中……”在当时的特定背景下,“俯卧撑”这一词语,一定给关心溺水事件的人们留下了特别的印象,所以,当这天晚上有人拈出“俯卧撑”三字做文章时,就像烈火遇到了干柴,立即形成了燎原之势,一“撑”而不可收。
不少原来“打酱油的”,都转而投身于“做俯卧撑”。
这时“俯卧撑”已不再是指体育运动,它具有了“超然物外”“与我无关”“无可奉告”等等越来越多的引申意义。
由此可见,“俯卧撑”现象不单纯是语言现象,它还包含着社会内容。
在调侃的姿态后面,有着耐人寻味的心情故事。
6.下列不属于语言的“俯卧撑”现象的一项是()A.在奥运会女足总结会上,足协主席谢亚龙认为女足身体肌群中最需要训练的是“叉腰肌”,可姑娘们并不知道这个肌肉部位在哪里,但“叉腰肌”却从此在网络上流行起来。
B.“山寨”一词据说源于广东方言,最初以“山寨手机”之名闯入我们的视野,其后,山寨家电、山寨明星、山寨建筑等层出不穷。
C.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林嘉祥涉嫌猥亵女童案的视频在网络上曝光后,“我是北京来的”也一夜飙红网络,成为一些官员狂妄嚣张的代名词。
D.自2008年6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商品零售场所也开始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
“限塑令”也成为广为人知的一个词语。
7.从原文看,下列对语言的“俯卧撑”现象有关内容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的“俯卧撑”现象指的是一个并不具有流行价值的语言形态突然之间流行开来的形象。
B.语言的“俯卧撑”现象和传播技术有关,其中网络的威力最大,就像蝴蝶扇动一下翅膀,便能形成一场热带风暴一样。
C.语言的“俯卧撑”现象的产生与网民中的好“戏”之徒是分不开的,他们哪里有“戏”往哪里凑,以营造气氛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