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民族的早期历史

合集下载

世界文明史小知识_巴比伦之囚

世界文明史小知识_巴比伦之囚

世界文明史小知识—巴比伦之囚巴比伦之囚,指的是公元前586-前538年,犹太人从家乡迦南地被掳走,被囚禁在巴比伦城的历史事件。

这件事对犹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段历史被犹太人自称为“受难时代”。

流亡的犹太民族,逐渐将摆脱苦难的希望寄托在神的身上,并且成为了非常虔诚的民族。

哪怕在以后的历史上经历磨难,犹太民族也都靠信仰的力量挺了过来。

同时,在那个时期,犹太民族也出现了大量的影响他们思想至今的先知们,包括耶利米,以斯拉和尼希米等人,他们的思想是后来犹太文化的根源。

那么,巴比伦之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要想完整了解巴比伦之囚的来龙去脉,我们需要先补充一点犹太民族的早期历史。

犹太民族是西亚的一个非常重要而独特的民族,他们一直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边缘地带。

关于犹太民族的历史,今天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圣经》上所记载的宗教的版本,另一个是考古学家们所揭示的故事。

我们先来说说《圣经》上的版本。

根据《圣经》的记载,犹太人的始祖是亚伯拉罕,他生活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

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因为不能怀孕,就把自己的埃及女仆夏甲送给丈夫做妾,不久后夏甲便怀孕了。

怀孕后,夏甲地位上升,对撒拉处处忤逆。

撒拉心生愤怒,于是苛待夏甲,夏甲不得已逃走。

在旷野,夏甲遇到天使指点,返回亚伯拉罕身边。

夏甲回去后,对撒拉百般顺从,不久后便生下一个孩子,取名为以实玛利。

以实玛利十四岁那一年,撒拉也生下了一个儿子叫以撒。

在以撒断奶时,撒拉却发现以实玛利在戏笑以撒,心中不快。

于是,撒拉就怂恿亚伯拉罕将夏甲母子赶走。

亚伯拉罕虽心中不愿,但上帝却指示他去照做。

于是次日清晨,他给夏甲母子水和一些干粮,打发他们离开。

夏甲带着儿子以实玛利准备重回埃及,却走迷了路,而这时随身携带的水也喝尽了。

夏甲只好让以实玛利在树下等待,自己去找水。

这时天使又出现了,他指引着夏甲发现了一口水井,成功取到了水。

以实玛利喝过那口井里的水后,变得十分强大。

长大后的以实玛利善骑射,成为了阿拉伯人的祖先。

马克思主义者的犹太观-文档资料

马克思主义者的犹太观-文档资料

马克思主义者的犹太观犹太民族是世界上现存的一支古老的民族,其历史可以追溯至耶稣诞生前的公元前13世纪。

这个曾经的游牧民族在历经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等强大帝国的数次入侵、征服与奴役后,离散于欧亚大陆各方。

在囊括整个中世纪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犹太民族并非以国家形态而存在,而是通过固守民族传统与保持犹太人身份认同的方式顽强地寄居在各国当中。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犹太人问题一直是西方世界的焦点问题之一,二战中的惨痛经历更是将犹太民族推向了世界的中心。

当今的西方世界对于犹太人问题依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因这一问题引发的冲突仍时有暴发。

诞生于西方、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没有回避犹太人问题,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主要学派的理论家在各个时期对这一问题的观点进行简要梳理与评述。

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犹太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就出生于一个犹太人家庭,但他却于1843年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一文对犹太人展开了批判。

在文中他批判了犹太民族“唯利是图”的本性。

马克思指出,犹太的世俗基础是实际需要,自私自利。

犹太的世俗偶像是做生意,他们的世俗上帝是金钱……在他们眼里,整个大地都是交易所;而且他们确认,在这块土地上,他们除了要比自己邻居富有而外,没有别的使命[1]。

也正因此,《论犹太人问题》一文长久以来被西方社会中的部分人群看作是反犹主义的檄文,马克思本人也因此被自己族群当中的部分人所诟病。

然而,本文的写作目的并非仅仅在于批判犹太民族性中的贪婪因素,写作本文的前提是因青年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鲍威尔早先发表了两部作品《犹太人问题》及《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在这两本书中鲍威尔一如青年黑格尔派的一贯主张,将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归结为纯粹的宗教问题、纯粹的精神领域问题,认为一切人,包括犹太人只需通过放弃宗教信仰的方式即可获得真正的解放。

马克思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全面批判,在文中他首先区分了犹太问题在欧美各国的不同发展状况,他指出,在德国,犹太问题是神学问题;在立宪的法国,犹太问题是个宪政问题,是个政治解放不彻底的问题;只有在北美合众国,犹太问题才失去了神学的意义,成了真正的世俗问题。

中国古代的犹太教与犹太人

中国古代的犹太教与犹太人

不同点:犹太教为一神教,道 教为多神崇拜
相互影响:道教对犹太教的信 仰和仪式有一定影响
犹太教对道教的接纳:部分犹 太人信仰道教
犹太教与儒教的关系
犹太教传入中国后,受到儒教的影响,逐渐融入了中国文化。
犹太教与儒教的道德观相似,都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
犹太教与儒教的礼仪规范相互借鉴,例如犹太教借鉴了儒教的祭祀仪式。
中国古代的犹太 教与犹太人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
目录
壹贰叁肆伍陆

犹 人 中 俗教中 的教中 史教中

太 的 国 的国 关与国 记的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 生 古 信古 系其古 载文古

的 活 代 仰代 他代 献代


犹 与犹 宗犹 与犹


太 习太 教太 历太
单击此处 添加章节标题
犹太教的传入
犹太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农业:部分犹太人也从事农 业,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
等地区
犹太人的文化交流
犹太教与儒家文化的交流 犹太人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犹太人在中国的艺术贡献 犹太人在中国的科学成就
犹太人的社会地位
犹太人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他们主要生活在开封等城市。
在中国历史上,犹太人曾经是一个重要的民族群体,他们在文化、商业和宗教等领域都有所贡献。
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互动:在历史上,犹 太人和穆斯林在中东地区共同生活,互相 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现代关系:在现代 社会中,犹太人和穆斯林在很多问题上 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但也有一些共 同关注的问题和合作的可能性。
犹太教与道教的关系

犹太人的文化传承和历史地位

犹太人的文化传承和历史地位

犹太人的文化传承和历史地位犹太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民族群体,他们的文化历史深远,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迦南时期。

犹太人的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文化体系,它涵盖了很多方面,包括宗教、文学、艺术、哲学等等。

犹太人通过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将这些文化元素传递下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

而犹太人的历史地位也因此得到了相应的肯定和认可。

犹太文化的核心是宗教信仰。

犹太人相信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和支配者,他们通过法律和道德规范来遵循上帝的旨意,同时认为上帝会带领他们到达乐土。

犹太教的经典《塔木德》是犹太文化的核心,其中包括了犹太教的神学、哲学、法律、历史、民俗等众多方面的内容。

塔木德是犹太文化的经典,也是犹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宗教信仰,犹太文化还涵盖了广泛的文学、艺术和音乐等领域。

早期的犹太文学以《圣经》和《塔木德》为代表,这些文学作品对现代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犹太人也在文学领域表现出色,如法国的马塞尔·普鲁斯特、英国的乔治·伯纳德·肖和俄国的艺术家马尔科·夏加尔等。

犹太文化在艺术领域也有显著的成就,犹太人是19世纪的法国印象派和20世纪的美国当代艺术的主要创作者之一。

音乐方面,犹太人是欧洲古典音乐界一支重要的力量,贡献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瓦格纳、马勒等。

然而,犹太人的历史就像他们的文化一样,既丰富又复杂。

起初,犹太人是一个小篇幅的民族,他们生活在以古巴比伦为中心的中东地区的沙漠中,过着游牧的生活。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犹太人扩展了自己的领土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国。

然而,最终他们的国家被完全摧毁,犹太人被流放到世界各地,成为了一个流散民族。

这个灾难性的事件在犹太人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后来的历史中,犹太人经历了许多迫害和歧视,包括在欧洲的大屠杀和战后的恢复时期。

然而,尽管受到磨难,犹太人并没有放弃他们的信仰和文化,他们继续坚持传承自己的文化和宗教。

犹太人民族的历史演变与遭遇

犹太人民族的历史演变与遭遇

犹太人民族的历史演变与遭遇犹太人民族是一个古老而又不断发展的民族,它的历史演变充满着辉煌和遭遇。

今天,我们将一起回顾犹太人的历史变迁,探索这个民族不断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原因和奋斗。

起源与初期历史犹太人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和丰富历史的民族,他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约圣经中的亚伯拉罕。

据传,犹太人民族是由亚伯拉罕的后代所组成的,他的儿子以撒和孙子雅各都承袭了这个职责。

雅各的儿子犹大则成为了犹太人民族的始祖。

在早期的历史中,犹太人传承了独特的宗教和文化传统。

他们遵守着上帝的命令,并且保护着犹太经典——塔纳克的教义。

在这个时期内,他们先后被埃及的法老压迫和巴比伦王朝所称王。

但是,尽管他们遭受了许多困难和压迫,犹太人民族仍然能够坚持他们的信仰和文化。

这种坚韧性让他们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民族,拥有不屈不挠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中期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犹太人民族开始经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在公元前70年,罗马终于攻占了犹太的首都——耶路撒冷,破坏了第二座聖殿。

这使得犹太人民族开始经历受到严重的打击和认同危机。

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犹太人民族不断受到罗马、波斯、阿拉伯、拜占庭和奥斯曼土耳其等多个外来势力的控制。

但即使如此,犹太人民族依然坚守着他们的信仰和文化,不断发展壮大。

独立运动和现代历史20世纪初时,犹太人民族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危机中。

他们受过的苦难和迫害使得他们开始发起独立运动并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改革。

这场运动最终推动犹太人民族在1948年成立了以色列国家,后者成为了他们的家园和堡垒。

成立以色列国家,不仅让犹太人民族体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文化形态,同时也是新历史的开始。

今天的犹太人民族正在继续发展和成长。

身处现代社会,他们面临着战争、种族和宗教矛盾等挑战。

但是,犹太人民族依旧保持着自己最重要的特质——不屈不挠的勇气和坚定的信仰。

正是这种基础的能力和品质,让他们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展壮大至今。

总结犹太人民族的历史演变和遭遇充满了无法评估的幅面和深度。

从《摩西十诫》看犹太文化

从《摩西十诫》看犹太文化

从《摩西十诫》看犹太文化在阿拉伯半岛和地中海海岸之间有一肥沃的狭长地带,这片约旦河东岸的土地有广袤平原和秀美的景色,时常勾起人们的遐想,这即是犹太民族的诞生和祖居之地——巴勒斯坦。

犹太人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900年,强大的埃及帝国兵锋所至,迫使美索不达米亚的移民来到此处,移民中的一员亚伯拉罕成为了犹太民族的创始人(事实上古兰经也以亚伯拉罕为阿拉伯人的祖先)。

安逸的生活并不长久,饥荒最终又迫使犹太人流浪到了埃及,并沦为了农奴。

约公元1445年,摩西带领着犹太人获得了解放和新生,进发并最终回到了他们的“伽南之乡”。

摩西出埃及的事迹被《圣经旧约》详细记载,在西奈的旷野中,摩西为其孤独的族人制定了一套律法,即《摩西法典》,其中最重要者便是《摩西十诫》。

犹太人认为《十诫》是神圣伟大的神谕,通过“上帝的手指”刻在石头上传示后人。

这些法律具有法律上的、宗教上的和道义上的特点。

《摩西十诫》对于犹太人文化心理特征的形成居功至伟,已然融入犹太民族的生命之中。

以现代的眼光看,犹太文化也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文化的起源之一,故此,《摩西十诫》的意义也就不局限于犹太民族。

以下,我就此经典文本为基点,试窥犹太文化之一斑。

《十诫》的头两条,确立了犹太人一神论和不崇拜偶像的文化心理特征。

第一条称:“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由此,犹太人从早期多神论的信仰中摆脱出来,确立起上帝的绝对而超越的权威。

这种思想随后被基督教所继承,并影响了整个西方文明和法律的概念。

(按塞西尔·罗斯的论证,犹太人的上帝应该叫“雅赫维”,而非基督教讹传的“耶和华”)第二条不仅巩固了上帝的超自然能力,并告谕人们不应寻求俗世万物和人自身作为崇拜的偶像。

这不仅表现出犹太民族性格的内敛性和独立性,而且与西方反犹主义的兴起也有很大关联。

如“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戒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的表述,说明犹太文化固执自己信仰的排他性,“中介性客民”的文化性格也势必难以融入其它社会之中,这易形成与其它文化的对立。

以色列的古代希伯来王国犹太民族的起源

以色列的古代希伯来王国犹太民族的起源

以色列的古代希伯来王国犹太民族的起源古代以色列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年左右。

据古代文献和考古学研究,犹太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

一、起源和早期历史犹太民族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希伯来人,他们是古代中东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

根据圣经记载,希伯来人最早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亚伯拉罕,他是古代的一位父祖式人物。

亚伯拉罕及其后裔定居在迦南地(即现在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形成了犹太人的先民。

二、出埃及与摩西时代约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被埃及法老奴役,他们领袖摩西带领犹太人民逃离埃及,开始了他们的长征。

犹太人穿过了红海,经过西奈山,在旷野中长时间流浪。

在这个时期,摩西领导下的以色列人接受了上帝颁发的十诫,并开始了他们与上帝的特殊关系。

三、迦南地与希伯来王国约公元前12世纪后期,犹太人进入了迦南地,迦南被他们称为应许之地。

在这个区域,犹太人逐渐形成了犹大部落和以色列部落两大王国。

这两个王国在地缘政治和宗教信仰上有所不同,但都以以色列人为基础。

四、大卫王朝与撒罗满圣殿公元前10世纪,大卫成为以色列国王,并建立了大卫王朝。

他的儿子撒罗满在位时,修建了位于耶路撒冷的圣殿,成为犹太民族的新的宗教中心。

大卫王朝的繁荣时期是犹太国家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五、分裂与异族统治公元前930年,大卫王朝分裂为以色列王国和犹大王国。

这一分裂使得以色列内部陷入动荡不安的境地。

此后,犹太民族历经数个王朝和异族统治,包括亚述帝国、巴比伦帝国、波斯帝国和希腊化时期的犹太赫兹非拉王国。

六、耶路撒冷圣殿的毁灭与流散公元70年,罗马帝国摧毁了耶路撒冷圣殿,结束了犹太民族在迦南地的国家独立。

这一事件被视为犹太民族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犹太人被驱逐,流散到世界各地。

七、现代犹太国家的建立犹太人的流散持续了几个世纪,直到19世纪末,由于犹太民族主义的觉醒和锡安主义的兴起,犹太人开始寻求建立自己的国家。

在20世纪,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联合国的支持,以色列国家于1948年宣布成立,标志着犹太民族的复兴和现代国家的诞生。

犹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犹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犹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的历史悠久而且复杂。

自从3000多年前亚伯拉罕离开他的家乡迁往迦南地以来,犹太民族就开始了他们漫长的历程。

犹太民族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阿拉伯半岛,他们最初居住在境内的荒漠之中,是一个半游牧半种植的民族。

公元前二千年左右,亚伯拉罕率领他的家族离开迦南地,经过长期漫长的旅途之后抵达了埃及。

在那里,犹太人经历了一段惨痛的奴隶生涯,但他们最终成功逃脱了埃及的束缚,返回了迦南地。

自此以后,犹太人的历史就逐渐分成两个主要的历程,即犹太国度和犹太散居。

公元前11世纪,犹太王国在以色列和犹大两块土地上建立,但是在公元前两个世纪后,又被外国入侵者摧毁。

这也是犹太人被迫进行散居的开端。

他们遍布全世界的角落,逐渐形成了一个在文化、社会、宗教及政治等方面都极具独特性的群体。

犹太文化主要是基于犹太教的宗教和社会实践,但它不仅影响了犹太人本身,而且也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

犹太教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犹太文化,但是犹太人在许多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文学方面,犹太民族创造了一些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这些作品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犹太文献。

例如,塔木德、圣经和其他经文都在犹太民族的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塔木德是犹太法律、儒家思想和哲学的核心,在犹太民族的历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在音乐方面,犹太民族创造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其中包括莫扎特和巴哈。

犹太音乐不仅有着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而且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犹太人的历史和宗教。

在科学方面,犹太民族也取得了许多杰出的成就。

他们在数学、天文学、医学和其他科学领域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是犹太民族的代表之一,他在理论物理学领域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

在艺术方面,犹太民族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犹太人的艺术多以抽象和象征为主,表达出对生命和人性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犹太民族的绘画、雕刻、服装和建筑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nemohistory 《聖經》:希伯來人摩西 弗洛依德:《摩西与一神教》,埃及人摩西 Assmann:“记忆中的人物”摩西 “异端法老”埃赫纳吞 以加密的方式隐藏在人们的记忆里 Mnemohistory: 区别历史人物与记忆人物 区分事实史与记忆史 解读人们“为何”会如此记忆
• 定义: • “不像一般意义的历史,记忆史并不如此关注过去, 而是关注过去如何被记忆……记忆史并不是历史的对 立,而是历史的一个分支……” • “现在是由过去所萦绕,而过去则被现在所塑造、发 明、再发明与再建构……这必然包含了传送与接收的 动作,但是更多涉及了文化记忆的动力……” • “历史实证主义的任务是区别记忆中的历史元素与神 话元素,并区隔保有过去的元素与形成现在的元素。 相对地,记忆史的任务在于分析传统中的神话元素, 并发现其隐藏的动机。”
分裂:以色列王国 北方的10部落,贸易,城市生活 公元前722年,为亚述征服 “失踪的以色列10部落” 犹太王国 南方的2部落,牧民与农民 新巴比伦王国,“巴比伦之俘” 波斯的附属国,重返耶路撒冷 亚历山大及托勒密王朝的附属国 罗马的附属国 公元70年,罗马灭以色列,犹太人散居各地 犹太教:公元前12—2世纪,希伯来文,共39卷
而记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对于一个文化或集体来说,文化记忆 (cultural memory)需要通过重建其过去来为自己确定一个身份 身份 (shaping an identity by reconstructing its past)。这个身份,将是 一个不同于其它文化或集体的身份,因此在确定这个身份的过程 中,很自然地会有一种分别与脱离的意识。照此推论,那么解读 记忆的关键,就在于由文化记忆确定的身份。 由于这个身份确定的初衷和过程,记忆便具有了两重功效: 其一,“memory of conversion”。意即,身份的确定是通过压倒或脱 离一段已不再属于自己的过去来实现的(Conversion defines itself as the result of an overcoming and a liberation from one’s own past which is no longer one’s own)。如《圣经》中关于出埃及的记载。 埃及和埃及的一切,都是作为一个永远不可以再回归的过去而被 记忆的。以色列的存在,是以反对偶像崇拜等一系列与埃及相反 的戒律为标志而得到确认的。 其二,“destructive memory”。正是由于这种分明的界线,因而也使 得界线之中的身份变得很脆弱。一旦关于埃及的历史被重新发现, 那么以色列相反于埃及的这个身份就会受到动摇,埃及与以色列 之间那种明晰的界线,也会渐渐消失。
一神与多神并存 一方面埃及以神祗数目之多,体系之庞杂著称;另一方面,他们 的信仰中又似乎自始至终都存在着一个“God Almighty”――“selfexistent, immortal, invisible, eternal, omniscient, almighty, and inscrutable”。这段描述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旧约》中以色列人的 神。但二者毕竟不是一样的。众神与这位最高神的关系,可以简 单解释成众神是由这个最高神产生出来的,是最高神的化身 (transformation),或者说是他的一种“形态”、“变化” 。 一神教与埃及的传统观念,本不应是那么敌对的。
摩西与“出埃及记”:痛苦的转折,创伤的回忆 记忆史个案研究示例
取材: 《旧约》 “出埃及记” 斐洛(Philo of Alexandria)(20 BC--): On the life of Moses 约 瑟 夫 ( Flavius Josephus) (37--100AD?): Jewish Antiquities Eusebius of Caesarea(260--340AD): Preparation for the Gospel Midrash /
• 四百年石碑(400-Year Stele) 拉美西斯二世为了纪念其父塞提一世所立。上面的浅 浮雕刻的是拉美西斯二世在向塞特神献酒,而画面上 的塞特神,身上穿的是亚洲风格的服饰,是亚洲神 Baal的形象。碑文开头提及该家族执政第400年。 拉美西斯家族的祖先来自喜克索斯王室,为了表示政 权的连贯性而立此碑。这个碑文的重要性在于,它显 示出喜克索斯时代与拉美西斯二世立碑的时间相距四 百年。而根据《出埃及记》记载,以色列人从约瑟开 始定居埃及,到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中间间隔 四百三十年(出12:40)。
究竟发生了什么? 从对Manetho和《圣经》的对比中也可以清楚感觉得到:在《圣经》 中 ,埃 及人是 施虐 者和压 迫者 ,是崇 拜偶 像的魔 法师 ;而 在 Manetho这个希腊化时期的埃及祭司的笔下,“犹太人”则被说 成是麻风病人、不洁者、甚至罪犯。埃及与以色列之间的这种相 互敌意已表露无遗。然而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开始的? “阿玛尔纳经历”(Amarna experience)。阿玛尔纳是否让埃及人回 忆起了300年前喜克索斯人的入侵?那么他们会不会在记忆中有意 无意地将二者联系在一起?正如阿斯曼所说,这段被官方记载排 斥在外的记忆,成为了一个流动的记忆,可以被安置在任何一个 时代,任何一个地点,任何一群人身上。于是,阿玛尔纳经历 ――混乱、无序――喜克索斯人――亚洲人--犹太人,所有这 些时空交错的记忆便在不知不觉间融合来区分历史和神话的观点。 对他来说,“只要历史被回忆、被叙述、被使用,亦 即,被织入现在的框架中,历史就变成了神话。”同 时,“记忆并不只是对过去事实的储存,而是持续不 断的重构想像的工作。换句话说,过去不能被储存, 而是必须被加工处理(process)和协调 (mediate)……” 反向记忆(counter-memory),是指一种记忆,在其中有 一些元素是在官方记忆中被刻意遗忘的。 反向宗教(counter-religion),与主流宗教处处对立;埃 及视公牛与公羊为神圣的象征(其分别代表奥赛利斯 与阿蒙),但犹太教却宰杀羔羊与公牛作为献祭。 埃赫那吞是否就是摩西?圣经中摩西的形象是否就是 一个被遗忘的法老的一种转化?
拉美西斯二世的“上下埃及之王” 拉美西斯二世的“上下埃及之王”名:wsr m3ct rc stp n rc “拉神的公正是强大的,拉神选择的人 ” “拉神之子”名:rc-ms, mr-amn 拉神之子” 拉神之子 “拉神所生,阿蒙所爱之人”
河中弃婴: 河中弃婴: 萨尔贡 (Sargon of Akkad)统治巴比伦时期 (约2,340-2,284 B.C.),现存最早的文本写于 1,700 B.C. 逃往米甸: 逃往米甸 《辛努海的故事》
History turns into myth as soon as it is remembered, narrated, and used, that is, woven into the fabric of the present History became legend. Legend became myth
Merneptah(1224-1214 BC )
摩西:
• • • • • 希伯来文: môšeh,“从水里拉出来”(出2:10) 古埃及文:msi,「孕育」(to give brith),名 词是「孩子」(ms)。 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 拉美西斯二世(Rameses II)名字中也有ms, 他的名字本意就是「拉神之子」
上古世界的cosmotheism 上古世界的 这些神之所以能够相互被认同和等同,从而成为“国际的神” (gods are international),首先是由于他们在功能(functions)上 的相似,如生殖、降雨、还有太阳神。许多神的名字又都往往与 其特性或神话中的经历有关。因而一个地区的神很容易和其他地 区的神发生联想,从而使人们相信,大家信奉的神是共同的,只 是名称不同而已。 另一个原因则与古代世界的条约制定和国际法有关。这一传统最典 型的是古代两河流域(Mesopotamia)。当时订立完条约后,需要 对神起誓作为保证,而条约的结尾,往往就是一串神的名字。作 为见证者,这些神自然得是立约双方都认可的才行。也就是说, 双方的神在 职责和头衔 上必然会有 一致和相通 。于是,intercultural theology就与inter-national law联系在了一起。 “the names of the nations”,就是指古代文献在提到某一个神,如伊 西斯(Isis)时,会列出各个不同民族和地区对她的称呼,或者说, 列出这个神“在各种声音和各种方言中”的表达
关于摩西所传的宗教 首先,宗教内部的分离:埃及的传统宗教其实有两种,大众的和神 秘的。大众信仰的宗教并不是真正的宗教,真正的宗教和知识被 一个小圈子里的人封闭住了(按照Warburton的理论,这种封闭是 以只有少数人能读懂的象形文字为手段的)。而最重要的是:这 两种宗教是不一样的,甚至相反的!Budge在他的书中也提到 “the educated classes in Egypt at all times never placed the ‘gods’ on the same high level as God”。阿斯曼称这种现象为分割的宗教 (split religion),虽然分割,但还是在一个宗教内部。 阿斯曼认为,摩西就属于这个掌握了神秘知识的小团体,而他所传 的宗教,就是脱胎于这个小圈子里的神秘宗教。然而他所传给犹 太人的,并不是“the True religion”,因为他碰到了与埃及传统宗 教同样的问题:以大众的理解能力,并不适合于向他们揭示真正 的宗教,但又不能宣传任何假的宗教。于是就需要一种变通,变 通的方法就是信仰的单纯力量,和严格的戒律。
古代东方文明
第十讲 多神时代到一神时代的转折: 犹太民族的早期历史
犹太人的早期历史
位置:地中海东南岸 希伯来人的国家: 公元前1800:居住在两河南部的乌尔 公元前1600:埃及 公元前1300:摩西,“出埃及记” “士师时代”(公元前1230--1020):占领迦南 两个部落联盟,以色列(北)、犹太(南) 公元前1020—1000:扫罗为王,与“腓力士丁人”的战 争 公元前1000—960:大卫为王,都耶路撒冷,统一两部落 公元前960—935:所罗门为王,大兴土木,东方的奢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