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世界各国军装军服演变发展简史组图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发帖人:打酱油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受客观条件限制,人民军队的军服式样单调、品种单一,基本上只能维持最低的功能需要。
建国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人民解放军军服先后进行了十余次调整改革,是换代最多的军需装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军军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目前已基本实现制式统一化、品种系列化、功能综合化、号型标准化,整体装备水平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0”式军服第一次全军统一服装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开始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很快由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
军队供应方式也由分散的就地筹措、取之于敌,转变为主要依靠国家集中统一供应。
为适应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尽快统一全军服装,以利于全军统一编制、统一指挥。
为此,总后勤部组织专门人员对军服制式进行了研究,结合我军实际,提出军服的式样、颜色、用料,并设计了新的帽徽。
由于当时时间很紧,来不及系统研究,军服式样比较简单。
其中,陆军主要是仿效苏联军队的军服式样,海军参考了国民党军队的军服,空军仿效中山装。
经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亲自审定,1950年1月4日中央军委批准实行新的军服样式,简称“50式”军服。
50式军服是解放后我军第一次全军统一装备、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军服。
统一的军服有利于统一组织生产供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全军整齐划一、统一指挥管理,对于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意义非凡。
50式军服按陆、海、空三军,干部、战士,男军人、女军人,夏服、冬服等区分。
全军干部、陆空军战士夏季均戴大檐帽;陆空军战士夏服上衣为套头式,紧袖口;全军女军人夏服为连衣裙,冬服为列宁服。
陆、海、空军佩带统一制式的“八一”五角星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50式军服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分为不同军种的服装,其中,空军服装样式和陆军基本相同,只是颜色不同;而海军则完全自成体系,与陆、空军完全不同。
涨知识:解放军军服经历15次变迁发展史,一定有你的记忆

涨知识:解放军军服经历15次变迁发展史,一定有你的记忆新中国成立后,军队制服进行了多次变迁,军服款式从简到繁,军服材料从低端到高级,军服功能从单一到完备,军服改革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首要因素就是国家经济实力的整体发展水平,建国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给军服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是军队作战思想与军服设计观念的进步;第三是中国外交发展尤其是军事交流的程度推动了军服改革;第四个因素是现代材料科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前,人民军队军服历经国民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历史阶段。
由于环境所限,绝大部分军服是因陋就简、因地制宜。
1949年1月,在解放战争后期新中国成立之前,军委后勤部开始着手制作统一全军军服款式。
新中国从成立到现在前后进行了15 次军服改革调整,按时间分分别是50式、55式、58式、62式、65式、71式、74式、78式、85式、87式、97式、99式、04式、05式和07式,其中成体系换发的军服有50 式、55 式、65 式、85式、87式以及07式。
下面以时间为轴线,对不同时期的军服变迁进行介绍、分析。
50式军服——首次统一军服制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开始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很快由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
中央军委于1950年1月4日批准实行新的军服样式,这是我军第一次统一装备、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制式军服,开创我军拥有军种服装的历史,简称“50式”军服。
款式分为干部、战士、男、女4 种。
在单衣标准方面,干部是开襟式,战士是套头式,女兵为连衣裙,男女均戴大檐帽。
55式军服——第一套军衔服装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全军从当年10月1日开始,着新式军衔服装——“五五”式军服。
这是我军军服史上一次较大的改革,首次突破了我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军衔服分为礼服和常服两类,军衔和勤务识别标志也比较系统,使我军军容仪表有了较大的改善。
55 式军服分常服、礼服两种,所有人员配发常服,校级以上军官加配礼服。
中国军服百年演变史:士兵篇

中国军服百年演变史:士兵篇
中国军服百年演变史:士兵篇
Republic730-头条号 2019/9/414:01
清朝光绪31年(1905年),大清帝国的传统八旗军和新军的士兵军装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图为中华民国革命军和清帝国的新军士兵
1924年直奉大战时期,直军和奉军士兵军装。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民革命军、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以及北伐时期的民国军政府的安国军。
1930年中原大战时期,中华民国北平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士兵军装。
1934年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工农红军和国民革命军。
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军和中央军士兵
1941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和新四军士兵。
1943年汪伪和平建国军和满洲国军。
(两种都是伪军,本来不想发的,但是历史不能更改。
)
1944年滇西缅北战略大反攻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期)和中国驻印军
1948年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民国国军。
1949年共产党在大陆建立政权,解放军和国军
1950年,解放军和国军士兵
1958年,金门炮战时期,解放军和国军士兵
1970年,台海对峙时期,解放军和国军士兵
1984年,台海对峙时期,解放军和国军士兵
1988年,两岸开放时期,解放军和国军士兵
1990年,解放军特种部队和国军特种部队
1996年,台海危机时期的解放军和国军士兵
2005年,解放军和国军士兵
2018年,解放军和国军士兵。
二战德国党卫军军服图册

二战德国党卫军军服图册(1)第1-5师标签:二战德国党卫军军服军事分类:二战各国军服图册2011-02-23 19:20Osprey出版公司军事书Men-at-Arms(MAA)系列第401号:武装党卫军(1)第1到第5师-The Waffen-SS(1)1 to 5 Divisions。
原作者Gordon Williamson,绘图Stephen Andrew,以下是该书的封面:A:战前款黑色常服A1:党卫队队员,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1934年这名在战前执行阅兵或警卫任务的士兵穿基本型黑色常服,领角和领章的边缘都带有黑色和铝质金属色编花的装饰,这是所有的义务役军人都采用的,而这种装饰有时候则作为肩章带来使用。
党卫队的袖标与标准的纳粹党袖标的区别在于后者没有黑边。
警卫旗队制服所呈现出的独特面貌在于它的右领的领章上带有古北欧文字SS而没有其他任何图案或数字,而袖口上的袖带上则带有苏特林(Sutterlin)手写体的“Adolf Hitler”(阿道夫·希特勒)字样。
在阅兵时,他还会系白色的皮腰带、弹药包、刺刀架和一条斜背的肩带。
M1916式钢盔是一战时的老式装备,它被涂成了黑色;士兵的武器则是毛瑟Gewehr 98式步枪。
A2:党卫队二级小队长,党卫军德意志分队,1943年图中的黑色常服的袖带上带有哥特字体的“Deutschland”(德国)字样,右领章上的北欧字母SS旁边带有代表分队的数字1。
左领章上带有两块合金方形扣,这代表了使用者的军衔。
准尉的帽子是第一版士官用黑色大盖帽,帽子上带白色滚边和皮制脖带;M1923式“无下颚”骷髅头帽徽和小号的M1929式老鹰加卍字帽徽配在上面。
注意图中的M1933式现役用匕首与军常服和出行服搭配,纳粹党的成员章则系在他的脖颈上。
A3: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上尉),党卫队骷髅旗队上拜恩分队,1936年这名上尉所穿的军官品质的黑色常服上衣的领角和领章上都带有银色编花装饰,右肩上的单条肩章带由整个竖条银色编花绳装饰。
1937-1949国民革命军军服图册

1937-1949国民革命军军服图册A:中国,1937年A1:二等兵,第7集团军第72师,北平至绥远铁路,中国,1937年8月战争早期面对日军的攻击只有少数部队进行了轻微抵抗,第72师就是其中一支。
它的这名士兵穿着经常被描述为“北方中国”部队的军服,其大盖帽是德国式的,使用轻质棉制造,帽顶和脖带为棕色皮革材料。
他的制服和裤子采用与轻质卡其棉稍有不同的面料,绑腿也是同样材质。
士兵配备很轻的装备,其中包括少见的中国早期版本水壶和子弹袋,后者是用于装他的德国MP28-II式冲丅锋枪弹夹的,而MP28-II式冲丅锋枪是国丅民党政府大量装备的一种很重要的武器。
另外他胸前的皮袋子是装冲丅锋枪的装填工具的,并通过背带和腰带固定。
A2:下士,第88师,上海,1937年一些接受过德国训练的国军最好的师,在保卫上海的无用战斗中虽然表现勇敢,却无奈的被消灭,第88师就是这样一支部队。
作为对蒋介石最忠诚的师之一,国丅民党政府同意用有限的资源为它的成员提供良好的服装和装备。
这名士兵戴左侧有青天白日帽徽的德国M35式钢盔。
领章显示他的军衔,胸前部分被遮挡的布制鉴定牌则标注着他所在部队的详细资料、他的服役时间以及他的指挥官。
此外,他的巨大的帆布腰包是用来装他的捷克造ZB26式轻机丅枪的子弹的。
A3:二等兵,第56师,上海,1937年图中士兵的钢盔是一种中国陆军所使用的罕见款式,但在前线它经常能被看到。
略微像“平顶版”的德国钢盔的这种产品较粗糙且形状经常不一致,其中一些在前面有浮雕式的青天白日帽徽。
他左肩斜挎的卷起的毯子实际上是灰棉制造的,并可用于装干粮,而右肩挎的帆布背包可以装一些士兵的个人物品,由于缺乏帆布子弹袋,这个包也可以装他的汉阳88式步丅枪的子弹。
A4:中士,第29军第37师,卢沟桥,1937年7月当抗战爆发时,第29军正驻扎在北平近郊。
这名士兵属于这个军最精锐的部队“大刀队”。
这些大刀手在冲丅锋枪的掩护下潜入日军阵地砍杀了大量敌军,而另外一些部队在投入战斗时则一手持大刀一手持手丅枪。
中国各时期军警服饰大全组图

中国各时期军警服饰大全组图武警/解放军99式(夏)警察05式(常服)警察05式是由99式演变而来,主要区别在警服衬衫颜色由原来的铁灰色统一为浅蓝色。
换装后的浅蓝色长袖制式和内穿长袖衬衣,将佩戴丝织胸徽、警号和深蓝色领带,原铁灰色长袖制式、内穿长袖和短袖制式衬衣及浅灰色领带同时淘汰。
警察05式(夏)武警05式(常服)空三军干部夏服均用棉平布制作,以服装颜色、大檐帽帽徽图饰区分军种。
解放军55式(尉官)55式军衔服装分礼服和常服两类,首次突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
礼服配发校以上军官,在重大礼仪场合和出国访问时着穿,同时还设有海军舰艇尉官礼服和水兵礼服,以及军乐团、仪仗队、文工团、体工队礼服。
解放军55式(将官)解放军58式(尉官)针对55式军服穿用中暴露的问题。
1958年1月和7月对55式军衔服做了部分修改:平时军官着常服时只佩带军衔领章,戴解放帽,便于操练,劳动。
肩章和军官大檐帽只是在节日、集会、出国和外事活动时佩戴。
又称为58式解放军58式(将官常服1)解放军58式(将官常服2)解放军65式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随即废止55式军衔服装,全军干部、战士一律戴解放帽,佩带红五星帽徽和全红领章。
服装用料:夏服为纯棉府绸布、冬服为纯棉卡其布。
而且陆、海、空三军的服装样式和衣料完全相同,只是颜色稍有区别,海军服装为深灰色、空军上绿下蓝。
女军人冬服与所在军种男军人相同,女战士与女干部夏装相同。
解放军74式(士兵)1971年,随着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我军自行研制了涤纶、锦纶、棉花三元混纺布料,这种采用合成纤维纺织品制作的军服,定名称71式服装。
从1973年起陆续装备部队。
71式军服提高了军服牢度,改善了外观,减轻了重量,使我军军容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1974年夏季又为女军人配发了裙子,1975年女军人着夏服时戴无檐帽。
1974年,经过毛泽东同志批准,海军服装又恢复到1965年以前的样式和颜色。
二战英军军服图册(1)西欧和北欧兵人在线

二战英军军服图册(1)西欧和北欧兵人在线二战英军军服图册(1)西欧和北欧Al:国民军,英国,1939年这名年轻的国民军最近刚刚应征加入米德尔塞克团第2营,并按规定配发到0.303英寸口径的SMLE 1号步鎗,那是他父辈一代人在一战时使用的,而今天这种枪仍保留了1914年时的皮枪带。
这名准军人穿采用小号黄铜色“通用服役纽扣”的战前两件式粗斜纹棉布工作服,当旧的库存逐渐用尽后,这种制服将慢慢被新的粗斜纹棉布外衣所取代。
图中的这种衣服直接由军需官提供,多次洗涤后会从烟棕色褪成暗粉色,这类用白布漂色的旧制服当时一直在使用。
米德尔塞克团第2营作为英国远征军的一部分在1939年移师法国,敦刻尔克撤退时他们隶属第3步兵师,D日返回法国时他们作为中型机鎗营一直战斗到德国投降。
A2:下士,皇家骑兵,英国,1939年从1939年的皇家装甲部队构成中我们可以看到,骑兵部队也被吸收在这一新的机械化兵种之中。
当时英国本土部队中的正式骑兵只剩下了两个皇家骑兵团以及皇家苏格兰义勇骑兵队,但在中东和印度还保留有其他骑兵部队。
这名骑马的下士穿1902年版骑兵常服,背1903年版武装背带,戴Mk I式钢盔,腿上是为了保护膝盖而以骑兵部队方式反穿的布绑腿,最后在军靴上,还装着规定规格的马刺。
毒气是战争初期被考虑到的重要威胁之一,因此马和骑手都要接受防毒气训练。
在胸前上部的毒气测试袋翻卷的时候,预示着毒气警报的开始,这时军人就要戴上Mk VI型防毒面具。
此外,马身上的装备包括了1902年版平条马缰绳、1912年版马鞍以及1908年版皮制军刀挂环。
在巴勒斯坦训练的这个团的战马最终在1941年被机械化车辆所取代。
作为装甲车团的第2皇家骑兵团在1942年归禁卫装甲师指挥,并作为第8兵团的一部在1944年6月前往法国,之后的8月它又改归第30兵团指挥直到欧洲胜利日。
A3:上等兵,皇家伯克夏团第1营,英国,1939年在两次大战之间的这一时期,图中这种熨烫平整棱角分明,徽章熠熠生辉的军人制服,追根溯源竟然是一战壕沟战时期的宽松不成形的1902年版军常服。
西方军装发展沿革

西方军装发展沿革古代希腊(BC3000年-BC196年)斯巴达重装步兵的甲胄分为盔、胸甲和胫甲三部分,没有铠甲保护的部分用大型圆盾来辅助。
钟型胸甲由前后二部分构成,表面打铸成胸肌型,左侧以铰链相连,右侧用皮带扣住。
胫甲也采用腿肌造型。
头盔上用黑白马鬃制成翎饰。
上身是短袖束腰长衣,脚下是皮凉鞋。
(右)雅典重装步兵的铠甲是由多层亚麻布重叠成5毫米厚而制成的布甲,其中包括胸甲和甲裙。
以后吸收了亚述人制作铠甲的方式,在胸甲的前后编缀青铜甲片来增加防御力。
重装步兵的主要武器是双矛头长矛,宽刃剑和以木材为芯、内衬皮革、外包铜皮的圆盾。
(左)中世欧洲骑士(4世纪-17世纪)欧洲的骑士时代始于公元900年前后,持续至中世纪结束的1500年左右。
蛮族动乱结束后,法兰克人、凯尔特人、汪达尔人纷纷建立各自的国家。
其中势力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查理继承父位统治法兰克王国时期,开始了大规模地扩张领土战争。
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来维持庞大的军队,于是他将征服的土地划成小块,赐给众多的追随者。
这些封地的小领主形成了欧洲最早的骑士阶层。
公元11世纪,菲利蒲1世的军队基本上以重装骑兵为主攻力。
法兰克骑兵的铠甲是用几层皮革重叠缝制成的短袖造型,表面缀有铁环。
头上是带护鼻的圆锥形铜盔。
下身是绑腿和带马刺的皮靴。
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十字军东征标志着骑士文化黄金时代的到来。
当时十字军被认为是完美的骑士。
从异教徒手中夺回圣地,保护无助的朝圣者,被看成是骑士的最高天职。
骑士的铠甲多为锁子甲。
锁子甲最早在公元前6世纪,由凯尔特人发明,之后被罗马人采用。
十字军东征时,骑士们几乎全部披挂锁子甲。
其重量大约13公斤。
另外,由于长时间被太阳照射,铠甲发热易灼伤皮肤。
为此,骑士们都在外面罩上缝有红十字纹样的白色长袍,头上的圆筒状铁盔上开着横条视孔和用来呼吸的小圆孔。
14世纪以后,为了提高锁子甲的防御力,在胸、臂和腿等容易受到攻击的部分,增加了钢铁板金护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全世界各国军装军服演变发展简史组图
军人着用的制式服装。
亦称军装。
有统一规定的式样、颜色、用料和穿着方式。
主要包括军上衣、军裤、衬衣、军帽、大衣、军鞋、标志符号等。
按着装场合的不同,军服分
为常服、礼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类。
按军种分,有陆军服、海军服、空军服等。
按穿着季节分,有夏服和冬服。
军服有防护、识别和象征三大功能。
军服的式样通常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
简史
中国古代军队出征作战时,穿着具有防御和识别作用的盔甲。
西周以前的铠甲,有皮甲,西周出现青铜甲,战国后期出现铁甲。
战国时期,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用短衣袍窄袖,代替宽松博大的中原服装。
汉时期,军队除用甲胄外,还有赤黄色絮衣及红色裤子。
南北朝时期,步兵着锦缎或野兽皮制作的裤褶,紧而窄小,长与膝齐。
唐代有将帅用袍、军士用袄之分。
宋朝军服有步军服装和马军服装之分,春衣、冬衣也有不同。
如步军春衣有皂绸衫、白绢汗衫、白绢夹裤、紫罗头巾、蓝黄搭膊、白绢衬衣、麻鞋;步军冬衣有皂绸绵披袄、黄绢绵袄、白绢绵袜头裤、紫罗头巾、蓝黄搭膊、麻鞋。
马军用绯绢勒帛取代蓝黄搭膊,冬衣增加白绢夹袜头裤,其余与步军同。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和1909年(宣统元年),分别制定了陆军和禁卫军的军服式样。
陆军服装分礼服和常服,礼服上衣为蓝色,裤子是黑色。
冬夏常服均为青灰色,对襟,军官四个口袋,士兵两个口袋,同样颜色的大檐帽。
禁卫军军服,夏季为土黄布料,冬季为瓦灰呢料。
古罗马军队的军人主要是着用白色衣服和盔甲,并在头盔上带有不同颜色的羽毛,以识别各军团。
1670~1672年,法军推行制式服装。
18~19世纪军服式样、颜色不断变化,
其中有过单纯注重式样,而实际使用很不方便的情况。
如欧洲不少国家的军队戴熊皮圆筒帽,穿燕尾服,扎白十字带,穿高腰长筒靴。
这种华丽的军服到19世纪中叶达到高潮。
随着火器的改进,这些国家的军队不得不改变那些对实战没有任何益处的军服。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军服颜色注重战时的保护作用。
1880年,英国驻印度的军队着用土黄色军服。
不少国家军服为灰色、茶色或绿色。
1895年,英军首次着用草绿色军服。
1905年,日军把战时穿的黑色军服改为土黄色。
在此期间有的国家把军服分为平时穿的和战时穿的两种。
1898年,美国陆军的军服分为礼服和野战服两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多数交战国的军队穿着具有保护色的野战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军首先使用三色迷彩服,后来美军装备了四色迷彩服。
80年代,世界上通用五色迷彩服,平时则着用常服或礼服。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军服的作用日益向着功能综合和特殊防护方向发展。
如作训服由单色改为伪装迷彩色,并将成为具有防火、防雨、防寒、防热、防侦视和透气性好、穿着舒适的多功能野战服。
注重研究特种工作服。
军服用料,
多采用化纤混纺或纯化纤织物及絮料,以减轻服装重量。
军服的结构,采用多层次配套,使其具有良好的防寒保暖性能和调节性能。
对常服、礼服主要是改进外观和穿着的舒适性,同时注重经济性和服装号型。
中国的军品收藏现状
现在,国军事爱好者们的水平和“口味”是越来越高了。
最初,军事杂志上的一幅武器大幅彩色插页就可以让他们爱不释手。
后来他们就不满足于仅仅通过平面的图片来欣赏他们所喜爱的武器和各种装备了,这时他们大多是以制作军事模型的方式来“解渴”的,因为制作模型可以让他们立体地了解和欣赏各种武器装备。
而现在,那些“假东西”又不能满足他们了,所以一些军事爱好者们又将目光转移到军品收藏上来。
因为军品都是货真价实的“真家伙”,其中有些甚至经历过战争中血与火的洗礼,见证过国家的兴衰和历史的变革。
所以军品的收藏除了可以更加真实、全面地了解各种装备以外,还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军品,顾名思义,就是一切与军事有关的物品。
它包含的围非常广泛:大到航空母舰、洲际导弹;小到军服纽扣、领章帽徽等等。
当然这些东西不可能都成为军事爱好者们的收藏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不同,军品收藏的围也有着相当大的区别。
目前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
区在军品收藏方面已经比较兴盛和正规,尤其在政策比较宽松的国家,比如美国,军品的收藏是非常的火爆,而且收藏品的容也是极为丰富:不仅常见的军服、头盔以及各种徽章有人在收集,甚至各种以前作战用的重型武器装备(坦克、火炮、飞机等)也有不少保存在私人收藏家手中。
例如美国就有一位叫赫伯特·英尼特的坦克及装甲车收藏家。
他从在美军的旧军品拍卖会上买到一辆二次大战用过的坦克开始,陆续收藏了多达二百多辆各式各样的旧坦克和各种装甲车辆。
其中一些因为发动机还可以运转并可以正常行走,以致好莱坞的导演常上门来借用。
在国外,军品收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我们从国外的电影中就可以看到:很多贵族的家中往往会列一些刀剑、长矛等冷兵器以及金属铠甲等,来显示其家族的显赫地位。
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外的军品收藏逐渐地向平民化发展,而且规模越来越大。
由于军品的种类和数量巨大,一个收藏者是不可能做到什么都收藏的,因此国外的军品收藏者早已形成了各自的专业收藏围,他们做到了非常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收藏。
有按照国家和时代来收藏的,比如二战德军、二战美军和越战美军等等。
也有专门收藏某类军品的,比如有专门收藏老式战斗机的,有专门收藏古典枪支的,有专门收藏火炮的,有专门收藏各种刀剑的,有专门收藏手榴弹的,有专门收藏各种头盔的等等,可谓术有专攻;而且还
经常举行大型的军品收藏交流及展卖活动,比较著名的如日本的黑洞军品展等等。
反观我们国家的军品收藏,也就是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军品收藏热也不过仅有六、七年的时间。
相对而言,我国在相关的法律方面又比较严格,从而限制了中国军事爱好者的军品收藏围,比如按照我们国家的法律规定:公民个人是不能拥有武器的。
所以在我国就不可能出现收藏火炮、军用飞机、坦克以及枪支的私人收藏家。
但是即便如此,由于军品所包含的容非常广泛,在这个领域中,军品收藏爱好者还是会很有作为的。
再说收藏军品也不一定非要去收那些冷血的杀人武器,其实在军品中也有很多温情的东西,比如军功章、奖章等,既与军事相关又是工艺品,具有相当高的欣赏价值,而且每一个奖章的背后都蕴涵着一位优秀军人的奉献、牺牲、荣誉和成就。
一些军用装备,比如电台、望远镜和指北针等等都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科技发展的水平。
即便是那些在一般人眼中似乎没有多少科技含量的军服、军鞋、背包等各种装具,其实每一件里面都不知饱含着多少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比如军用电台:它质量的优劣、性能的高低对战争的胜负、士兵的生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军用电台大都是采用当时最为优秀的元件和工艺、最可靠的设计再加上严格的质量管理造就的。
我军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装备的各种军用电台即便在今天看来,其优异的做工还是
令人叹为观止的。
在GPS等现代设备没有被使用之前,望远镜和指北针等就是确定自己位置的重要工具。
由于要应对战场上的各种恶劣环境和情况,军用望远镜和指北针都要经过严格的测试,才能投入使用。
不然一旦在激烈的战斗中发生故障,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现在很多喜欢野外生存活动的人都很喜欢使用退役的军用望远镜和指北针。
他们看中的就是这些东西优异的质量和极高的可靠性。
目前在国际军品收藏市场上以美国、德国和俄罗斯(包括前联)等国家的军品较为热门,而我们国家的军品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但我认为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以前我们国家比较封闭,对于军品的管理更是非常严格,爱好者们几乎没有可能收藏到太多的军品。
随着我国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有些过去私人不可能拥有的东西,也逐渐成为了军事爱好者们的藏品。
比如前面提到的军用电台,以前是绝对不可能进入寻常百姓家里的,而现在由于军用通讯技术的革新,这些老式的电台不会对国家的和安全构成危害,所以就可以被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也叫“火腿”——HAM)和军品爱好者使用和收藏。
现在已经有一些国外的军品收藏者们开始关注中国的军品了,我本人就接触过不少这样的发烧友们,他们或来向我购买,或来与我交换藏品,互相交流收藏心得。
非常有趣的是有些美国的老兵,曾经在战场上和我军直接交过战,他们对于中国军队英勇作战的精神非常崇拜,甚至是有些恐惧。
或许正因为这样,中国军品对于他们来说有着很浓厚的神秘色彩,促使他们收藏和研究中国军品。
此外,国外的军品收藏者们开始采购中国军品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目前中国军品暂时还没有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热点,因而其价格还比较低,有些东西甚至还远远低于它们的成本价。
一旦这些军品成为了大热门,那么其价格恐怕就极有可能大幅度上
扬,所以已经有很多军品的经销商看准了这一点,在大量采购。
另外,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收藏中国军品的队伍中来,这也是造成近年来国军品价格不断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可以说现在收藏中国军品正是大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