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趣话]王毂歌诗退无赖

合集下载

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原文及翻译赏析

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原文及翻译赏析

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原文及翻译赏析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原文及翻译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水调歌头·盟鸥辛弃疾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

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

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

废沼荒丘畴昔。

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

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译文带湖是我最爱的地方啊,放眼千丈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翠绿色的镜匣一样,一片晶莹清澈。

我闲居无事,手扶竹杖,脚穿麻鞋,徜徉湖畔,一日里竟然千百次绕湖徘徊。

鸥鸟啊,你既和我缔结盟好之后,就应常来常往,不要再相疑猜。

还有那白鹤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也邀请它一起来。

鸥鸟立于水边苍苔之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绿藻,原来是在偷窥鱼儿,伺机而捕。

可笑你只知盯住游鱼多么痴呆,却不懂我此时举杯的情怀。

昔日这里是破败的池沼荒芜的山丘,今夜已是月色皎洁,清风徐来。

人世间几度欢乐,几度悲哀?河东绿荫尚嫌稀少,还须把杨柳多多来栽。

注释⑴水调歌头:词牌名。

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⑵盟鸥:是活用《列子·黄帝》狎鸥鸟不惊的典故,指与鸥鸟约盟为友,永在水国云乡一起栖隐之意。

李白诗:“明朝拂衣去(归隐去),永与白鸥盟。

”⑶带湖: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北灵山下。

⑷翠奁:翠绿色的镜匣。

这里用来形容带湖水面碧绿如镜。

⑸先生:作者自称。

杖屦(jù):手持拐杖,脚穿麻鞋。

苏辙最有名的一首

苏辙最有名的一首

苏辙最有名的一首《怀渑池寄子瞻兄》宋代·苏澈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怀渑池寄子瞻兄》是宋代苏辙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 年),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闲僧舍,并在寺庙题诗留念。

后来苏辙又路过此地,想起了哥哥,便写下此诗。

赏析:1.首联“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描绘了兄弟二人在郑原上依依惜别的场景,直接点题。

“相携话别”体现出兄弟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分别时的不舍。

一个“怕”字,含义丰富,既写出了对前路漫漫、艰难险阻的担忧,又隐隐透露出对人生无常、前途未卜的恐惧,为全诗定下了略带惆怅的基调。

2.颔联“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这一联紧承首联的分别场景,从空间上进一步描写。

“归骑”指的是诗人自己返程的坐骑,“行人”则指已经远去的兄长苏轼。

诗人骑着马还在寻找大梁的道路,而兄长已经走过了古崤西,通过这种空间上的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兄弟二人渐行渐远,也暗示了人生的聚散离合是如此的不可避免。

3.颈联“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此联转入对过去经历的回忆。

苏辙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虽未到任),所以有“曾为县吏”的经历,他发出“民知否”的疑问,流露出一种对自己在渑池经历的不确定感以及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旧宿僧房壁共题”则回忆起兄弟二人曾经在渑池僧房的墙壁上共同题诗的情景,这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体现出兄弟之间的亲密无间,同时与现在的分别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增添了几分伤感。

4.尾联“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遥想”二字表明诗人对兄长独自前行的牵挂和想象。

他认为兄长独自踏上旅程,其中的滋味必然是寡淡的,“佳味少”既体现了对兄长的关心,也从侧面反映出兄弟二人感情深厚,习惯了相互陪伴,一旦分离便觉得不适应。

最后一句“无方骓马但鸣嘶”,以马的鸣嘶来烘托诗人内心的惆怅和不舍。

獬豸的诗句

獬豸的诗句

獬豸的诗句38首诗词1周五声调曲征调曲二-【南北朝-庾信】淳风布政常无欲。

至道防人能变俗。

求仁义急于水火。

用礼让多于菽粟。

屈轶无佞人可指。

獬豸无繁刑可触。

王道荡荡用无为。

天下四人谁不足。

诗词2晦日陪侍御泛北池-【唐代-岑参】春池满复宽,晦节耐邀欢。

月带虾蟆冷,霜随獬豸寒。

水云低锦席,岸柳拂金盘。

日暮舟中散,都人夹道看。

诗词3湘中寓居春日感怀-【唐代-齐己】江禽野兽两堪伤,避射惊弹各自忙。

头角任多无獬豸,羽毛虽众让鸳鸯。

落苔红小樱桃熟,侵井青纤燕麦长。

吟把离骚忆前事,汨罗春浪撼残阳。

诗词4送迁客-【唐代-齐己】天涯即爱州,谪去莫多愁。

若似承恩好,何如傍主休。

瘴昏铜柱黑,草赤火山秋。

应想尧阴下,当时獬豸头。

诗词5和陈翃郎中拜本府少尹兼侍御史献上侍中因呈同院诸公-【唐代-卢纶】金印垂鞍白马肥,不同疏广老方归。

三千士里文章伯,四十年来锦绣衣。

节比青松当涧直,心随黄雀绕檐飞。

乡中贺者唯争路,不识传呼獬豸威。

诗词6九日送人-【唐代-司空曙】送人冠獬豸,值节佩茱萸。

均赋征三壤,登车出五湖。

水风凄落日,岸叶飒衰芜。

自恨尘中使,何因在路隅。

诗词7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唐代-戎昱】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诗词8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唐代-储光羲】昆明滨滇池,蠢尔敢逆常。

天星耀鈇锧,吊彼西南方。

冢宰统元戎,太守齿军行。

囊括千万里,矢谟在庙堂。

耀耀金虎符,一息到炎荒。

蒐兵自交趾,茇舍出泸阳。

群山高崭岩,凌越如鸟翔。

封豕骤跧伏,巨象遥披攘。

回溪深天渊,揭厉逾舟梁。

玄武扫孤蜮,蛟龙除方良。

雷霆随神兵,硼磕动穹苍。

斩伐若草木,系缧同犬羊。

馀丑隐弭河,啁啾乱行藏。

君子恶薄险,王师耻重伤。

广车设罝梁,太白收光芒。

边吏静县道,新书行纪纲。

剑关掉鞅归,武弁朝建章。

龙楼加命服,獬豸拥秋霜。

邦人颂灵旗,侧听何洋洋。

京观在七德,休哉我神皇。

天津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即事感怀类

天津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即事感怀类

古代诗歌阅读:即事感怀类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北塘避暑【注】[宋]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此诗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扣题,交代避暑的时间、地点,次句表现诗人在幽静环境中的飘逸超尘之感。

B.颔联写诗人并不借助管弦消遣,而沐浴清风,悠然自得,摆脱了尘寰的炎热和烦恼。

C.颈联借“水鸟得鱼”“岭云含雨”,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一近一远,情理兼备。

D.尾联诗人因酒已喝尽,酣然入梦;梦中醒来,感时伤怀,眼前无限江山,徒惹伤感。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是()A.诗人身处环境幽静、清风拂面的林塘,以沐浴清风自娱,悠然自得,乐观旷达。

B.诗人以水鸟得鱼自享其乐、岭云含雨来去自由为喻,表达了知足常乐、不计得失的思想。

C.诗人借酒消愁,抒怀以天下为己任,心忧家国的强烈责任感。

D.具有超凡脱俗、清廉高洁的气度。

尾联以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来衬托自己的高洁。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作答。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①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春回大地,暖阳让肥沃的土壤复苏,春水流淌潋滟生辉,新阳、野水作为典型意象,突出春的季节特点。

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而“胡不归”又巧妙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

辛弃疾《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宋·辛弃疾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

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

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

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

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

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

注释1.渥洼:指代神马。

唐韩琮《公子行》:“别殿承恩泽,飞龙赐渥洼。

”2.奏草:奏章的草稿。

《汉书·朱云传》:“ 云上书自讼,咸为定奏草,求下御史中丞。

”3.龙蛇:指书法笔势的蜿蜒盘曲。

4.钱流地:形容理财得法,钱财充羡。

语出《新唐书·刘晏传》:“诸道巡院,皆募驶足,置驿相望,四方货殖低昂及它利害,虽甚远,不数日即知,是能权万货重轻,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自言如见钱流地上。

”5.双成:指董双成。

董双成,女,籍贯浙江,神话人物。

商亡后于西湖畔修炼成仙,飞升后任王母身边的玉女。

王母与汉武帝相会时,便是由董双成在一旁奉上蟠桃——这也是董双成的职责之一,替王母掌管蟠桃园。

6.弄玉:秦穆公之女。

箫史者,秦穆公时人,善吹箫。

穆公女弄玉好之,公妻焉。

弄玉日就箫史作凤鸣,感凤来止,一旦夫妻同随凤飞去。

《列仙传》7.绿华:萼绿华者,自云是云南人,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

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羊权家,授权尸解药,并诗一篇,火浣布手巾一方,金玉条脱各一枚。

《真诰运象》8.帝所: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

《列子周穆王》9.西北净胡沙:唐李白《永王东巡歌》其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10.日边:喻朝廷。

翻译赵介庵人才非凡,声名惊动了朝廷。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当年给皇帝掌理过制诰诏书,颇有文采,落笔万言,如走龙蛇。

能赐福于人民,他把春天般的温暖带来人间。

江山都等老了,他青春长驻,鬓发还象乌鸦羽毛一样乌黑。

像刘晏那样会理财,使江南富庶,如钱流遍地,席间且不管这些,还是痛饮赏菊吧!欣赏着歌舞,敬赵介庵一杯美酒:望你象倾江倒海一样痛饮,祝你长寿。

古诗《怨歌行》(作者曹植)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诗《怨歌行》(作者曹植)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怨歌行曹植[魏晋]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标签抒怀、乐府、悲愤译文做国君既不容易,做臣下实在更难。

当忠信不被理解时,就有被猜疑的祸患。

周公辅佐文王、武王,“金縢”功绩不灭永传。

一片忠心辅助周王室,管叔、蔡叔反大造谣言。

周公待罪避居洛阳地,常常是老泪纵横长流不干。

天帝动怒降下大灾难,雷鸣电闪卷地狂风猛又寒。

拔起了大树吹倒庄稼,上天的威严不可触犯。

成王感悟身穿礼服开金縢,寻求上天震怒降灾的根源。

周公忠信大白天下,成王感动伤心悲叹。

我真想奏完这支乐曲,可是这首乐曲又悲又长。

今日大家一起共欢乐,希望别后不要把它遗忘。

注释良:实在。

《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

”为此二句所本。

显:明白,懂得。

见:被。

疑患:猜忌。

周公,即姬旦,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

曾辅佐武王建立周朝,制礼定乐。

武王死,成王继位,年幼,以周公辅政。

金縢:指用金属捆封起来的柜子。

刊:削除,磨灭。

指周公请求代武王死之功不可磨灭。

二叔:指管叔姬鲜和蔡叔姬度,成王的二位叔叔。

流言:指管、蔡二叔散布的周公要篡位的谣言。

待罪:等待惩罚。

东国:东都洛阳,周公在流言起来的时候,到东都洛阳避居。

当时曹植的封地在东方,东国一语也有隐喻诗人自己之意。

泣涕:流泪。

流连:接连不断。

皇灵:上天之灵。

动变:感动而生变。

古人认为天人之间有感应,这是说周公的遭遇感动了上天。

震:打雷。

偃:倒下。

秋稼:禾。

干:触犯,抗拒。

素服:指没有文绣的衣服,古时祭天时所穿。

端:原由,原委。

事既显:指发现了周公愿以身代武王死的策文。

乃:于是。

哀叹:指周成王大为感悟,悲叹不已。

“吾欲”四句:系诗末之套语,与诗旨无关,为合乐所加。

竟:终。

赏析该篇诗人用周公赤心为国,竭忠尽智辅佐周武王周成王,结果仍遭流言毁谤,并被周成王所疑的历史故事,感叹自己尽心王室,志欲为国立功,不但心愿未遂,反而遭受种种打击迫害的不幸与无奈。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翻译、解析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翻译、解析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宋代:陈亮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译文不见南方的军队去北伐已经很久,金人就胡说中原的人才已一扫而空。

当场大事,只手可了,毕竟我还是万夫之雄。

我们堂堂汉使必能完成使命,哪能像河水永远东流那样,年年向金廷求和?这次遣使往贺金主生辰,是因国势积弱暂且再让一步,终须发愤图强,战而胜之,获彼王之头悬于藁街。

那本就是我汉族所有的国土,尧、舜、禹那些先祖都曾今生活在那片土地。

那里总有几个有骨头,以向异族俯首臣称为耻的!万里河山充斥着金人游牧民族的腥膻之气,千古以来,英雄们所发挥的浩然正气,几时才有人能和他们的精神相通呢!金国的命运用不着多问,宋王朝的国运如赤日之在中天,必将获得最后胜利。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陈亮的友人章森,字德茂,当时是大理少卿,试户部尚书,奉命使金,贺金主完颜雍生辰(万春节)。

大卿:对章德茂官衔的尊称。

使虏:指出使到金国去。

宋人仇恨金人的侵略,所以把金称为“虏”。

北群空:语出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指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

当场只手:当场大事,只手可了。

毕竟还我万夫雄:毕竟我还是万夫之雄。

我:指章德茂。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我们汉使哪肯年年去朝见金廷。

得似:哪得能像。

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且去再拜你一拜,将来必将把你抓到我们的国家来。

穹庐: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圆顶毡房,这里借指金廷。

藁街:汉朝长安城南门内给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2024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之《赠刘改之秀才》

2024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之《赠刘改之秀才》

赠刘改之秀才①陆游君居古荆州②,醉胆天宇小③,尚不拜庞公④,况肯依刘表⑤?胸中九渊蛟龙蟠⑥,笔底六月冰雹寒⑦。

有时大叫脱乌帻⑧,不怕酒杯如海宽。

放翁七十病欲死⑨,相逢尚能刮眼看⑩。

李广不生楚汉间⑪,封侯万户宜其难!注释①刘改之:即刘过(1154—1206)。

他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小陆游30岁,刘过“少有志节,以功业自许,博学经史百氏之文,通古今治乱之略,至于论兵,尤善陈利害”,与陆游、辛弃疾、陈亮颇有交谊。

然而,他却淹蹇科场,只是一个布衣游士。

②古荆州:指今湖北襄阳。

刘过曾寓居其地。

③天宇:天空。

④庞公:庞德公,东汉末年著名隐士,居襄阳鹿门山。

《后汉书·卷八三·庞公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

居岘山之南。

”注:“《襄阳记》曰:‘诸葛孔明每至德公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

”’⑤刘表:字景升,东汉末任荆州刺史。

《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从父)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

”⑥九渊:水的最深处。

《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

”⑦六月冰雹寒:比喻刘过文笔变幻莫测。

⑧乌帻(zé):黑色的头巾。

⑨放翁七十:陆游这一年六十九岁,说七十是举其成数。

⑩刮眼看:即“刮目相待”之意。

犹如说“另眼相看”。

典出《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吕)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⑪李广:汉代名将,雄才大略,屡败匈奴,数立战功,却生不逢时,终老未得封爵。

参考译文刘君居于古代荆州之地,醉胆之大连天空都显得小了。

连庞德公不值得你去拜访,更加不可能去依附刘表了。

胸中文采如同九渊之龙蟠,下笔犹如六月下起了冰雹。

有时甩去头巾而饮酒高呼,比海还大的酒杯也不害怕。

我已经七十岁了身体多病,与君相逢对你却刮目相看。

李广没有生于那乱世之中,所以没有机构封为万户侯。

赏析: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歌行体的七言古体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趣话]王毂歌诗退无赖
阅读天地
0107 0856
王毂歌诗退无赖
唐末湖北宜春诗人王毂,曾官至尚书郎中,他未进入仕途之前,就以擅长写诗而驰名文坛。

他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诗,是他写作的咏史诗《玉树曲》,此诗说:陈宫内宴明朝日,玉树新妆逞娇逸。

三阁霞明天上开,灵鼍振擂神仙出。

天花数朵风吹绽,对舞轻盈瑞香散。

金管红弦旖旎随,霓旌玉佩参差转。

璧月夜满楼风轻,莲舌泠泠词调新。

当行狎客尽居禄,直谏犯颜无一人。

歌舞未终乐未阕,晋王剑上粘腥血。

君臣犹在醉乡中,一面已无陈日月。

圣唐御宇三百祀,濮上桑间宜禁止。

请停此曲归正声,愿将雅乐调元气。

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是写南朝陈后主因纵情声色而亡国之事。

据史载,南朝陈后主因宠爱张贵妃、孔贵妃诸人,曾建了临春、结绮、望仙之阁,让她们居住。

阁以沉檀香木建成,用金玉、珠翠装饰,香闻数里,朝日初照,日映后庭。

陈后主还命诸贵人、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选其艳丽者配上新曲,让宫女演唱。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玉树后庭花》。

而王毂的诗以《玉树曲》为题,也就是以此来写陈的灭亡的。

诗中描写了陈后主内宫的华丽建筑,写了内宫饮宴的歌舞场面。

就在歌舞未终之时,晋王(杨广,后为隋朝的统治者)兵到,陈朝君臣还在醉梦之中,就成了俘虏,陈后主的半壁江山就易姓归隋了。

诗中“君臣犹在醉乡中,一面已无陈日月”,就是说这层意思。

诗中最后是以此规劝当时唐代的统治者,应该禁止那些靡靡之音,振兴雅乐,培植国家的元气。

由于王毂这首《玉树曲》以史为鉴,颇有意义,同时也写得颇为华丽流畅,因此这首诗就广为传播开来,同时也使王毂的声誉大增。

特别是其中的“君臣犹在醉乡中,一面已无陈日月”,两句更为脍炙人口,几乎是妇孺皆知。

这首诗是在王毂还没有登进士第的时候写的,由于此诗使他名声大振,也就帮了他的大忙。

一天,王毂从街上走过,他举止态度很有点轻狂,这一下恼了几个无赖,他们抓住王毂,捺倒在地就打,王毂很吃了些苦头。

他此时急中生智,大声喊道:“不要无礼,你们认识我吗?我就是写作‘君臣犹在醉乡中,一面已无陈日月’这首诗的人!”众无赖本不认识王毂,听说他就是王毂,一个个面有惭愧之色,放开手,忙说:“对不起,对不起。

”马上溜走了。

王毂也就免于再受殴打。

两句诗帮王毂解了围,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说明,好诗人人喜爱,特别是好的句子,更是为人们乐于吟诵,即使是无赖之辈,他们也会受此感化,这也是诗歌的力量。

这个故
事,在宋代流传颇为广泛,宋黄彻的《□溪诗话》和宋苏轼的《渔樵闲话录》将王毂被打写成了是无赖殴打王毂的好友,王毂去救,宋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则写成是王毂自己被打。

无论被打人是谁,这个故事都说明了王毂的诗名在当时的影响。

∙(0106 142109)
∙ (0106 141745)
∙ (0105 100232)
∙ (0105 091144)
∙(0105 090545)
∙(0104 124942)
∙(0104 123317)
∙(0104 122909)
∙(0103 084153)
∙(0102 1458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