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第一单元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与保健
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卫生保健

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卫生保健学前儿童是指3-6岁之间的儿童,这个阶段是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以及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是他们的身体机能还不完全发育,特别是内脏器官。
例如,他们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还不如成年人成熟,对于环境中的病菌更加敏感。
此外,学前儿童的骨骼和肌肉系统也在不断发育,需要更多的营养和运动来促进生长。
为了确保学前儿童的健康,卫生保健十分重要。
首先,定期接种疫苗是预防儿童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百日咳、麻疹、流感等疾病的发生,保障儿童的健康。
另外,儿童的营养摄入也要得到重视,他们需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来促进身体发育。
合理的膳食安排和多样化的食物选择是确保儿童获得充足营养的关键。
除了合理的营养摄入,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还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疾病预防。
个人卫生是指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刷牙、洗澡等。
这些习惯可以帮助儿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并培养良好的卫生意识。
同时,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能够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疾病的预防也是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
学前儿童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肠胃疾病和传染病,如感冒、腹泻、水痘等。
在预防疾病方面,家长和保育人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长可以加强儿童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育人员可以对孩子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此外,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定期消毒和隔离患病儿童也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对于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卫生保健,我们应该关注他们身体机能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运动,以促进健康成长。
我们还需要注重疫苗接种、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疾病预防。
通过全面的卫生保健措施,我们可以保障学前儿童的健康,为他们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保育要点说明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保育要点说明学前儿童是指3至6岁之间的儿童,这个阶段是儿童生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对于他们的保育和教育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说明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和保育要点。
一、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1.身体发育:学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迅速,每年平均增长6-8厘米,在这一阶段得到适当的营养非常重要,以促进正常的身体发育。
此时,儿童的骨骼、肌肉和器官也在不断发育壮大。
2.神经系统发育:学前儿童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处于极度敏感的发育期,儿童的大脑细胞密度增加并产生更多的突触连接。
这个时期的儿童对感官刺激非常敏感,他们需要充分的感官刺激和体验,以促进脑力发展。
3.运动发展:学前儿童的运动能力逐渐增强,他们可以掌握简单的大肌肉运动,如走路、跑步和跳跃。
此外,他们也开始在手指控制方面有所进展,可以进行一些精细的动作,如握笔、剪纸和系鞋带等。
4.感官发展:学前儿童的感官器官逐渐成熟,他们对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刺激的敏感度不断提高。
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强,这是他们学习和探索世界的重要动力。
5.牙齿发育:学前儿童的乳牙开始逐渐换成恒牙,这个过程一般从4岁开始,持续到6岁左右。
在这个时期,儿童的口腔卫生非常重要,正确的刷牙和均衡的饮食可以保护他们的牙齿健康。
二、学前儿童的保育要点1.提供均衡的营养:学前儿童需要充足的能量和营养,以支持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大脑发育。
他们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保育者需要确保提供多样化的健康食物,鼓励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提供安全和适宜的环境:学前儿童需要在一个安全和适宜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保育者应该确保幼儿园或家庭保育场所的安全性,注意儿童防滑、防摔和防火,以及使用符合儿童安全标准的玩具和设备。
3.提供适当的感官刺激:学前儿童对于感官刺激非常敏感,他们需要充分的感官刺激和体验,以促进大脑发育。
学前儿童生理特点与保健

【解析】(1)幼儿的骨头与成人骨头在成分上有明显不同。成人骨头中无机盐约占三分之二,有机物约占三分之一,所以比较硬,不易弯曲。而幼儿骨头里无机盐和有机物各占二分之一,所以幼儿的骨头韧性强,硬度小。如果把成人的骨头比喻成干树枝,幼儿的骨头就像娇嫩的青枝。一旦发生骨折,由于幼儿骨头最外层的骨膜较厚,有韧性,就有可能发生折而不断的现象。就好像鲜嫩的柳枝折断后,外皮还连在一起。“青枝骨折”常因为骨骼的良好弹性而多不完全断裂,按摩伤处时骨折的凹陷感不明显,由于断骨对周围组织的刺伤力较小,所以疼痛不如骨头完全断裂时明显,伤肢还可以做些动作,常容易被忽视。(2)可从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专业素养等方面说说你的启发。
1.易疲劳 儿童肌肉成分中水分较多,蛋白质、脂肪、无机盐较少。 儿童肌纤维细,肌肉的力量和能量储备都不如成人,易疲劳。但由于新陈代谢旺盛,供氧充足,故疲劳也易消失。2.发育水平不一致 儿童各肌肉群的发育是不平衡的。大肌肉先发育(如上臂,前臂肌发育较早),小肌肉(手指和腕部肌肉)后发育。
为什么只是拉了一下,笑笑的桡骨就会脱位呢?
情景引入
206块
附着于骨的横纹肌
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结合
运动系统的概念
1.骨
成年人全身的骨一共有206块,这206块通过连结组成骨骼。根据骨的形态可把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骨的基本构造
不活动连结:脑颅骨之间的连结半活动连结:椎骨前方椎体间的连结。活动连结: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等。
第一章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演示文稿

第一章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演示文稿学前儿童是指3-6岁的儿童,是儿童发展阶段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儿童身体和脑部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
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卫生保健需要我们重视和关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首先,我们来介绍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
一、身体发育特点:1.身高和体重增长较快,快速发育。
2.肌肉、骨骼和关节的发育较为脆弱,容易受伤。
3.儿童腹部的肌肉和内脏器官比例较大,消化功能较弱。
二、脑部发育特点:1.脑部神经细胞的链接和发育是最为迅速的时期。
2.脑部皮质神经元的增长和分化进一步促进了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3.脑部的发育对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环境刺激对脑部形成和功能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感觉器官发育特点:1.儿童的视力发育不完善,对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观察能力较低。
2.听觉器官的功能逐渐成熟,可以对声音进行辨别。
3.触觉和嗅觉器官的敏感度较高。
了解了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卫生保健措施,以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一、饮食保健:1.合理安排儿童的饮食结构,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2.多给儿童适量的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3.避免给儿童食用过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过多的糖分和盐分。
二、睡眠保健:1.保证儿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至少10小时以上。
2.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空气清新,避免儿童吸入有害气体。
3.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三、运动保健:1.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加儿童的运动量,促进肌肉和骨骼的发育。
2.为儿童提供安全的运动场所和器材,避免受伤。
3.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合理规划运动项目。
四、个人卫生:1.教会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洗手、刷牙等。
2.保证儿童的环境卫生,定期清洗被褥、玩具等。
3.避免与有传染性疾病的人接触,保持室内通风。
通过采取这些卫生保健措施,可以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和脑部的发育,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提高学前儿童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及保育要点1—概述

整体发育、神经、淋巴、生殖系统的发育(五)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密切联系(六)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各自的特点四、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一)先天因素1.遗传因素通过各种方式的基因传递,子代可以显现亲代的各种形态、功能、性状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征,这就是个体的生长潜力。
2.非遗传因素先天非遗传因素影响,主要来自母体对胎儿的影响。
(二)后天因素1.营养:营养丰富且平衡的膳食能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反之,营养缺乏的膳食不仅会影响发育,而且会导致疾病。
2.体育锻炼和劳动:经常进行锻炼和劳动可以提高身体的综合素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免疫力,缓解精神压力,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健康水平。
3.生活制度在合理的生活制度下,学前儿童的生活有规律、有节奏,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身体各部分活动与休息适度,营养消耗也能得到及时的补充,这将有利于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
4. 疾病: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受各种疾病的直接影响,影响程度决定于病变涉及的部位、病程的长短和疾病的严重程度等。
5. 环境(1)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励他们积极向上,保持愉快的生活状态,促进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
(2)地理和气候环境:在地理和气候环境的影响下,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形成了北方和南方的差异。
季节对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春季身高增长较快,秋季体重增长较快。
小结并布置作业举例说明、图示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1.()表现为全身各组织、各器官、各系统的大小、长短及重量的增加。
2.()是机体的质变过程,比较复杂,不能用度量衡测量出来。
3.简述学龄前期儿童的特点及保健要点。
4.简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课后反思:。
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测试卷-(1)

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这一学科的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该学科研究对象是学前儿童,特别是幼儿(正确答案)B.该学科研究对象是各年龄段的人们C.该学科研究目的是保护与增进幼儿心理健康D.该学科研究目的是保护与增进幼儿生长发育2.生物体的组成方式从简单到复杂的排列顺序是 [单选题] *A.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系统(正确答案)B.系统一组织一器官一细胞C.系统一器官一组织一细胞D.细胞一器官一组织一系统3.长骨骼需要的原料和条件是 [单选题] *A.钙、磷、维生素D、营养和阳光(正确答案)B.钙、铁、维生素D、营养和阳光C.钙、铁、维生素C、营养和阳光D.钙、磷、维生素C、营养和阳光4.婴幼儿皮肤的特点为 [单选题] *A.保护功能差,调节体温的功能差,滲透作用强(正确答案)B.保护功能差,调节体温的功能强,滲透作用强C.保护功能强,调节体温的功能差,滲透作用强D.保护功能强,调节体温的功能强,滲透作用弱5.关于右脑半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具有潜意识功能,主要通过情感和形象来表达内心世界(正确答案)B.具有显意识功能,主要通过情感和形象来表达内心世界C.具有潜意识功能,主要通过语言和逻辑来表达内心世界D.具有显意识功能,主要通过语言和逻辑来表达内心世界6.一生中身长和体重增长最快的阶段为 [单选题] *A.婴儿期B.幼儿期C.青春期D.胎儿期(正确答案)7.儿童在6岁时,脑重相当于成人脑重的 [单选题] *A.25%B.50%C.90%(正确答案)D.99%8.婴幼儿共有乳牙20个,最先萌出的恒牙又称 [单选题] *A.六龄牙(正确答案)B.门牙C.虎牙D.尖牙9.婴幼儿出生时腕骨全部为软骨,腕骨全部钙化大约在 [单选题] *A.13岁左右C.6岁左右B.8岁左右D.10岁左右(正确答案)10.正常小儿腋下测得体温为 [单选题] *A.36~37.4℃C(正确答案)C.36~38.4℃CB.35~37.4℃D.35~36.4℃11.小儿刚吃奶、吃饭以后,测体温应在 [单选题] *A.10分钟后B.20分钟后C.30分钟后(正确答案)D.40分钟后12.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组成。
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学前儿童是指3-6岁的幼儿,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成长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卫生保健需要得到重视。
以下是对这个话题的一些探讨。
一、生理特点1. 体型和生长状态学前儿童的体型和生长状态发生了很多变化。
如果从身高和体重来看,该年龄段的儿童体型朝着正常方向发展。
此外,他们的骨骼和肌肉也在逐渐强壮。
2. 消化系统和营养需求在学前儿童的消化系统方面,他们的肠胃比较敏感,需要注意饮食卫生。
为了维持健康成长,孩子需要得到充足的营养。
平衡的饮食和每天三餐的保证,都是孩子健康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3. 免疫功能和疾病问题学前儿童的免疫功能还未完善,需要加强抵抗病毒和细菌的能力。
因此,在孩子生活的环境卫生与健康方面要格外注意,以避免病毒感染或食源性疾病。
此外,儿童的视力、听力、言语和认知等方面还在发育中,需要得到相应的关注和教育。
二、卫生保健1. 生活习惯养成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于学前儿童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这包括日常生活、饮食和卫生习惯等。
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们需要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2. 疫苗接种根据我国疫苗接种规划,针对一些重要疾病,孩子需要接种疫苗。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疫苗接种过程中感到异常情况或疫苗部位发生剧烈疼痛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3. 安全教育为避免家庭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需要给孩子相应的安全教育。
例如,交通安全、火灾、自然灾害等。
还需要告诫孩子不要轻易接受保健品广告的诱惑。
4. 环境卫生环境的卫生和健康对于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保障幼儿园和家庭的环境卫生,定期消毒,防止传染病的流行。
总之,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卫生保健需要得到重视。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付出不少的努力和关注。
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们需要共同合作,以更好地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
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与保健

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与保健学前儿童是指3到6岁之间的孩子,是儿童发育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和生理发展将奠定他们未来健康成长的基础。
以下是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及相应的保健方法:1.快速的身体增长:学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非常迅速。
他们每年可以长高约5到7厘米,体重增加4到5公斤。
为了保证他们健康的发育,要提供充足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饮食应多样化,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并且避免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
2.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明显的发展。
他们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例如走路、跑步、跳跃等。
为了促进他们的运动发展,可以给孩子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和活动,例如踢球、跳绳、爬山等。
3.发展中的感官系统:学前儿童的感官系统在这个阶段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官开始变得更加敏感。
为了保护他们的感官系统,要避免过度暴露于噪音、强光和有害的化学物质等。
同时,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体验,例如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听不同类型的音乐等。
4.语言和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和认知能力也在这个阶段快速发展。
他们能够掌握和使用越来越复杂的语言结构,并开始理解和运用抽象的概念。
为了促进他们的语言和认知发展,要给予他们良好的语言环境,与他们进行交流和对话,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
5.社交和情绪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交和情绪发展在这个阶段也非常重要。
他们开始与其他孩子接触,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
同时,他们也开始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并学会了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为了帮助他们的社交和情绪发展,要给予他们机会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共情能力。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特点包括快速的身体增长、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感官系统的发展、语言和认知发展、社交和情绪发展等。
为了保护他们的健康和促进他们的发展,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运动、保护感官系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社交和情绪能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要求
(一)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带着问题来听课。
(二)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
(三)上课期间一律不许使用手机。
(四)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养成主动探索问题的习 惯。
(五)课后及时复习所学内容,有疑难问题及时提出。 (六)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七)及时反馈意见及建议。
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与保健
(三)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保育要点
(1)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加强适宜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4)严防异物进入呼吸道 (5)教育幼儿以正确的姿势活动和睡眠 (6)保护幼儿声带
• 课堂讨论:
• 为什么不要让幼儿玩扣子、玻璃珠等小物件,更 不能放入口中?
• 幼儿吃果冻时要注意什么? • 为什么国家对果冻的外形尺寸有严格的标准? • 幼儿呼吸道入异物时该如何处理?
血液循环。
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管的分类及主要特点
动脉
动脉管壁厚、弹性强、血液流速 快。分布在身体内较深部位。
静脉
静脉管壁薄、弹性较小、血液流速慢。 分布在身体内浅表部位。
二、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血液循环系统的特点
1. 学前儿童血液的特点 2.生理 方面,有很多明显的变化。人一出生 虽然就已经具有人体的基本结构和生 理功能,正如俗语所说:“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但幼儿并不是“成人” 的缩影,他们有其独特的生理特征。
关健词:
一、运动系统 二、呼吸系统 三、循环系统 四、消化系统 五、泌尿系统
六、内分泌系统 七、生殖系统 八、皮肤 九、神经系统 十、感觉器官
5. 肺:弹力组织发育差,间质发育旺盛,血管丰富,充 血较多而含气较少。
(二)呼吸运动的特点
(1)呼吸量少,频率快
不同年龄的呼吸频率
年 龄 新生儿
呼吸频率 (次/分) 40~44
1~3岁 25~30
4~7岁 10~14岁 成人 22左右 20左右 16~18
(2)呼吸不均匀
学前儿童年龄越小,呼吸的节律性越差,往往是深 度与表浅的呼吸相交替,这与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第一课 运动系统
一、什么是运动系统 •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
骨连接、肌肉 • 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
保护、支持、造血等
全身骨骼(前面观) 全身骨骼(运动观)
niè gōng
点击播放视频
féi jìng
quán
fù zhí zhǐ
• 二、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
• (一)骨骼
• 1.骨骼生长迅速。
1. 学前儿童血液的特点
血量相对比成人多,年龄越小,比例越大, 约为体重的9-12%。(成人7-8%)
血浆含水分较多,含凝血物质较少。 白细胞吞噬病菌能力较差,发生感染容易扩散。 血液循环量增加很快,容易发生贫血。
2. 学前儿童心脏的特点
心脏相对大于成人。 心排血量较少。 心率快。新生儿140/min,3-7岁85-105/min。
第三课 循环系统
一、什么是循环系统
• 组成:包括血液循环(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 功能:循环系统的功能是运输氧气、营养物质、激素、二
氧化碳和其它代谢产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和 体温的恒定。
• 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
连续的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脏、
血管和血液三个主要部分。
•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 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
(二)肌肉 1.肌肉容易疲劳 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
(三)关节和韧带 1.关节窝较浅,周围韧带较松 2.足部肌肉、韧带还不结实
关节模式图
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健
课堂讨论
1、为什么要从小教育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为什么 要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2、为什么幼儿不易发生骨折? 3、为什么幼儿骨受伤后,恢复较快? 4、为什么人到一定年龄(20—25岁左右)不再长个子? 5、为什么要让幼儿多到户外活动?你能说出哪些理由? 6、为什么幼儿园没有写字的任务? 7、为何幼儿较易掌握粗大动作,不易掌握精细动作?
第二课 呼吸系统
一、什么是呼吸系统(点击播放视频) 鼻 咽
1. 呼吸道 喉 气管和支气管 左肺分两叶
2. 肺 右肺分三叶
二、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
(一) 呼吸器官的特点 (二) 呼吸运动的特点
(一) 呼吸器官的特点
1. 鼻腔:相对短小,鼻腔狭窄,黏膜柔嫩,富有血管。 2. 咽:耳咽管较宽、短,而且平直,易并发中耳炎。 3. 喉:喉腔狭窄,黏膜柔嫩,富有血管和淋巴组织。 4. 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和软骨柔软,缺乏弹性 组织,黏膜富于血管,黏液腺分泌黏液少,纤毛运动差易 感染而发炎肿胀,引起呼吸困难。
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
• 1.合理营养,从小预防动脉硬化。适当增加含蛋白质、 铁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预防贫血。注意合理的膳食,减 少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2.经常适度锻炼。要避免长时间的剧烈活动及要求憋气 的活动。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结束时做整理活动。剧烈 运动时不可立即停止,以免造成暂时性贫血。剧烈运动后 不宜马上喝大量开水,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运动时出汗 太多,可喝少量的淡盐水。
3. 学前儿童血管的特点
管径粗,毛细血管丰富。 血管比成人短。 血管壁薄,弹性小。 血压低。
(二) 学前儿童淋巴系统的特点
• 学前儿童淋巴结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屏障 作用较差,到12、13岁时,淋巴结才发育 完善。
• 小儿的淋巴系统发育较快。淋巴结的防御 和保护机能比较显著。易患扁桃体炎(4-10 岁)。
优选第一单元学前儿童生理发育 特点与保健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学科特点
•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学科特点:涉及的知 识领域较广,包括解剖学、生理学、营养学、 心理健康、环境卫生学、遗传学等诸多领域 和学科,所包含的各学科的内容都与学前儿 童的健康有紧密的关系,体现了该学科的综 合性、多元性、应用性的特点。
骨是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幼儿的骨骼比较柔软,软骨多。骨膜的内层细胞,在幼年时
期能形成新骨,使骨不断地伸长、增粗。大约到20~25 岁左右,骨化过程完成。
• 2.骨骼柔软易弯曲
骨的化学成分与成人不同
有机物 无机盐
成人 1/3
2/3
幼儿 1/2
1/2
• 3.腕骨未完全钙化
• 4.骨盆尚未长结实
• 5.脊柱的生理弯曲还未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