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城区停车资源的现状调查和合理利用研究

合集下载

对缓解上海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的建议

对缓解上海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的建议

划设计规则 ( 试行 ) 》 , 加上新开发地块稀缺 , 导致整体停车位密度低 于其他地区。二是部分新
建设 施 在实 际建设 中未按 要求 配置相 应 的停 车位 或 配置 了但 挪作 他用 , 将 其 本应 承 担 的停 车功
能推 向社 会 。
作者简 介: 李 晟晖( 1 9 7 8 一) : 理学硕士 , 上海市静安区政府政策研 究室副主任 。
会、 市场资源, 规划设计相配套的资金保障和机制保障。具体做法是: 合理规 划, 增加供
给, 盘 活存 量 , 通过 部 门协 同, 依 托社 区共 治推 广 小 区与楼 宇错峰 停 车 ; 通过 市场 运作 , 运 用科技 手段 。 优化停 车 市场化 管理体制 。
关 键词 :上 海 中心城 区 停 车难
的迫 切要求 。


上海 中心城 区“ 停车难 ” 的基本现状及原因
上海 中心城 区“ 停车 难 ” 问题 , 可以归纳 为供需 总量 、 供应 结构 、 设施 布局 三大矛 盾 。 ( 一) 历 史欠 账造成 停 车设 施 总量缺 口大 据 统计 , 上海 中心城 区停 车位 约 7 8万个 , 缺 口 比例 约 3 2 % 。上海 市第 4次综 合 交 通 调查 结 果 显示 : 中心 城 区夜 间 车辆停放 实 际需求 约 8 7万 辆 , 对 照 国际 城 市建 设 中较 为 合理 的车辆 与停 车位 1 : 1 . 2的配建 比例 , 缺1 3达 3 6 . 4万 个 。分 析 其 原 因 : 一 是 历 史 配 建 标 准 较 低 。 中心 城 区 开 发 建设 早 , 部 分 区域 2 0 0 0年 以前 建 成 的 高层 建 筑 面 积 占房 屋 建 造 总 量 的 5 0 % 以 上 。 当 时 的配 建 指标 主要参 照 公安 部 和 建设 部 联合 颁 发 的《 停 车 场建 没和 管理 暂 行 规 定 》 和《 停 车 场 规

上海市机动车停车配建指标管理政策的探索与思考——国内外发达地区经验总结及启示

上海市机动车停车配建指标管理政策的探索与思考——国内外发达地区经验总结及启示

03 . 0 . 4 O1 . 5
夕 环线以外 、
奇环线以 内 、 、 环线以外
泊位/ 室 居
泊位 / 户 泊位/ 户
0 . 2
03 - 04

8口 耐. 哪 6 托} 3 矗2
甩 - - t , l 1
政策研 究
PI 8熊 l OO E L ̄
表 1 。
同时, 据 《 根 建筑 工程 交通设计 及停车 库
以来 ,对促进建筑工程合理配建机动车停车位 ( 场)设置标准》及 《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设计导 起 到了 良好 的效果 ,从停车设施供给 的角度缓 则 ( 经济适用住房 篇、公共租赁住房 篇)》 , 解 了停车难这一 “ . 现代城 市病”的滋 生。但 同 将上海市住宅分为常规住宅和大型居住社区两 时 ,随着上海城市发展进程 的不断加速 , 目前 个类别 ,各类别中根据项 目所处功能特 性及区 上海市的建设工程机 动车停车配建指标也 出现 位特性分别设定机动车停车泊位配建指标 的下 了区域划分不完善 、用地性质分类较简单、配 限值 ,参见表 2 。 建指标待优化等 问题 ,难 以科学 的引导城市建 22 上 海市现行机 动 车停车 配建指标 管理 中 . 设,难 以体现 “ 公交优先 ”的交通发展战略 , 存在 的问题 无法满足现代城 市交通科学发展 的需要 。 上海市现行 的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配建指 基 于此,本文在对上海市机动车停车配建 指标管理进行梳理和分析 的基础上 ,剖析 目前 上 海 市机动 车 停车配 建 指标 管理 中存 在 的 问 题 ,同时结合对 国内外发达地 区机动车停车配 建 指标管 理相关经验 的总结,对未来上海市机 动 车停车配建指标管理提 出建议 。 标 管理主要采用分 区管理与分类型管理相 结合 的方 式 ,针对 不 同区域 、不 同类 型 的建 筑 工 程,分别制定机动车停车配 建指标 的下限值, 并在建筑 工程前 期设计 、审批 中予 以落 实 。 但随着上海市城市发展进程 的不断加速, 上海市 的建设工程机动车停车配建指标也出现

城市停车难的现象及解决办法

城市停车难的现象及解决办法

新乡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系课程论文(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城市停车难的现象及解决办法摘要:停车难诱发了不少车主的乱停车行为反过来乱停车行为也加剧了停车难问题。

“停车难”紧跟“行车难”已成为当前困扰很多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又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关键词:停车难;停车治理。

一、城市市市区停车难的现状随着汽车在百姓生活中的普及,机动车辆数量增多,机动车停车难问题开始显现出来。

在很多城市的行政单位、商务办公场所、饭店宾馆、餐饮娱乐场所、车站码头、电影院、医院、风景名胜景区、公园、商业购物中心、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要么没有停车场,要么就是车位始终不够用。

不少车主为了找一个停车位常常开着车在一个地方接着一个地方的找。

要是到了周末,很多的公共场所就更难找个车位。

由于停车问题的不到解决,机动车辆乱停放问题也随之增加。

可以说,停车难诱发了不少车主的乱停车行为反过来乱停车行为也加剧了停车难问题。

“停车难”紧跟“行车难”已成为当前困扰很多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又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停车的现象比较普遍,使得停车场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一些车主安法制观念、公德意识淡薄。

有的车主为图方便在停车场门口上随意停车,甚至把车停在了通道上;还有的些车主只顾自己停车,往往一个车占了一个半车位,留给其他车主的半个车位,让后来的其他车主停也不是不停也不是。

长时间占用公共资源,造成乱停乱放车辆的现象较为严重。

很多这样的乱停车行为,不仅影响城市交通,也加剧了停车难问题。

二、造成城市市区停车难的原因(一)、硬性规定没有得到落实,停车车位特别是公共停车位严重不足。

国家建设部曾对城市停车场与建筑占地面积的比例作了硬性规定:办公楼每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要建2.5至4.5个停车泊位,商场每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要建2至2.5个停车泊位,普通住宅每100户要有10个停车泊位。

但政府部门对有关市政法律和法规的落实程度不高,对建筑行业的监管上存在漏洞。

上海城市停车问题的对策研究

上海城市停车问题的对策研究

22 主要 存 在 问题 22 1 停 车泊位 严重 短映 , . 供需 失

随着 新世 纪上 海 经 济 持 续 健 康 快 速发 展 及 加A 啪 后 私 人 购 车 高 峰期
与城 市 急剧 扩大 的停 车 位需 求 相 比. 市 公 共 停 车 位 映 口大 、 建停 车 城 配 位 不 足 = 19 99年 市 区机 动 车 为 7 o万 辆 , 路 外 公 共 停 车 泊 位 总 量 约 2万 而
立和完 善 与 城 市社 会 经 济 发展 相 适 应
建停车场被挪作它用 . 进一步加剧 了停
的城市停车系统 , 十分紧迫和必要。
12 尽 快 改 善 停 车 供 给 状 况 , . 是 适 应城 市机 动交通 快速 发 展 的要 求

目 上 城 停 系 的 状 问 海 市 车 统 现 殛 题
的 即将到来 . 交通需求 将显著增 加. 停
车设 施 的水 平 直 接 影 响 到 城 市 的交 通 运行 效率 和生活 环 境 品质 , 车 设施 的 停 过度短映、 布局 不合 理 和管 理 不 规范 ,
生活质量, 提高 生产 成本 阻碍社会经 济的正常发展, 其危害不言而喻 如果
维普资讯

上 海城 市停 车 问题 的对 策研 究
刘 冰


苎 塑
要 针对 上搏市停事位癯缺、 停车蛹 布局 不合理 、停车难 “ 乱停车” 等同矮 文囊破 了蘸停车需 求而提供停 车设 施 的工 车 程观蛊 总结 了其她 隰家和地 区的瘟功经验和教训, 需求原雕 、 从 靛卑 原则、 系统 琢列、 法制 原崩 和市场 琢剡出发 , 对 捧车 ^麓的葡置栝准、 噩 趣摸 布局、 建设、 管理等坷题提 出具件 的解决对策。

上海市物业管理区域车位管理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上海市物业管理区域车位管理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上海市物业管理区域车位管理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应该包括对上海市物业管理区域车位管理费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简要介绍。

可以参考以下内容:概述: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人口数量和车辆拥有量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给城市交通和停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管理城市的交通流量和车位资源,上海市引入了物业管理区域车位管理费的制度。

物业管理区域车位管理费是指由政府或物业公司向车主收取的一种费用,用于管理和维护停车场、停车设施和停车管理所需的支出。

这项费用旨在通过经济手段调控车位资源的使用,并提供良好的停车环境和服务。

上海市物业管理区域车位管理费的引入可以追溯到几年前,当时城市停车资源短缺和停车管理混乱已经成为市民生活的普遍问题。

此费用的引入为城市停车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进步。

物业管理区域车位管理费的征收标准由政府或物业公司制定,通常是按照不同地区和停车场的位置、大小、使用率等因素进行分类和定价。

费用的征收可以通过线下收费和线上缴费两种方式进行,使车主可以方便地缴纳费用。

上海市物业管理区域车位管理费的实施对于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提高交通管理效率,改善市民停车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如何合理制定和使用这项费用,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停车管理系统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上海市物业管理区域车位管理费的定义、作用以及收费标准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重要性进行分析。

此外,我们还将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以期能够为上海市的停车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上海市物业管理区域车位管理费的概念和作用。

然后我们将详细分析上海市物业管理区域车位管理费的收费标准。

最后,我们将总结上海市物业管理区域车位管理费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八章 车辆停放调查

第八章  车辆停放调查

三、调查方法 采用人工调查方法 步骤: 1、编码 每个街区和主要停放点编一个识别编码。可同OD调查同 一使用。见P187图8-1。 2、调查实施 路边调查:包括车位数的位置、数量、停放方式及临时 停车、禁止停车(或限停时间)的位置;所有数据均以实 地丈量为难;在估计路边给定距离内提供的停车车位数 时,美国采用以下标准: 平行停放 7m/车;斜角停放 4m/车;垂直停放 3m/车; 上海采用小汽车(路内停放)车位面积A0=15.7m2
二、调查范围 中心商业区调查:应包括周围的次级商业、零售点和业 务办公楼以及边缘区;由现场勘测确定停车设施实际可 能扩大范围 (机动车一般以150m为界,自行车以50m为 界); 交通集散中心可选择自然边界划定在河流、铁路或主要 干线(沿线土地利用出现变化) 典型停放吸引点,包括路外社会停车场、专业停车场和 大型公共建筑、文体场馆配建停车场:其调查界限由现 场实际情况决定; 一条主要路线停车设施应包括沿横向街道100-150m距离 内。当干线上限停、禁停时,这些区域内正是路边停车 者的潜在停放点;
二、调查表
1、间断调查表 不记号:了解一天中 高峰停车需求量与 各时段变化; 记号:获得机动车的 停车持续时间和停 放点上的周转率。 2、间断调查的巡回观 测时间间隔的选定 与调查精度有关系: 从是否能测到的角 度将各种停放车分 为五种形态:
一般情况下,观测间隔时间越长,漏测(D)率越高, 精度越低。故可用试调查法,用延停车数作为控制指标, 计算漏测率。 2、连续调查:记车号和记车号加询问调查,见表8-7。 注意: (1)调查区段大小取决于停放车辆数量和观测记录的承受 能力,一般1名调查员时,区间长度不宜大于I00m(出入 口不宜太多)停车车位数应小于30-40辆。 (2)开始与终止停放时间从调查员手表读取; (3)记车号与询问并用时,要简化访问内容,重点是到达 前出发地点、去向地点、停放后至出行目的地步行距离、 停放目的等几项。询问宜选在离开时进行,拒绝率较低; 步行距离往往通过询问步行时间按1min行60m换算。

2016-6-上海市贯彻《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

2016-6-上海市贯彻《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
(四)加强规划用地保障。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停车设施建设用地项目,可以划拨方式供地;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同一地块上只有一个意向用地者的,可以协议出让方式供地。鼓励土地复合开发利用,新增土地供应需配建一定比例公共停车位的,可以将相关停车设施建设、管理等要求纳入土地出让合同,或在划拨决定书中明确,实施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鼓励存量建设用地改建项目,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公共停车位,研究按照规划要求设置的公共停车位面积,可不计入经营性建筑面积,对于采取底层架空层设置停车位的,可不计入经营性建筑面积,不收取土地价款;纳入经营性建筑面积的,采取存量补地价方式办理用地手续。存量建设用地权属涉及多个权利人的,需取得相关权利人同意。鼓励利用公园、绿地、高架桥荫、无法独立开发土地、人防工程、高压线地下空间、既有未利用空间等,建设社会停车设施,研究提高公园、绿地地下空间占地面积的上限标准。对于城市更新、功能搬迁等腾出的土地应规划一定比例预留,用于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相关部门分层办理规划和土地手续,投资建设主体依据相关规定取得停车设施的产权。(责任单位: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委、市绿化市容局、市民防办、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电力公司、各区县政府等)
2016年6月27日
本市贯彻《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基础〔2015〕1788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加快城市停车场建设近期工作要点与任务分工〉的通知》(发改基础〔2016〕159号),结合本市实际,现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实行以“配建为主、公共为辅、道路为补”的停车泊位供给结构。重点支持停车矛盾突出的住宅小区、医院、学校等及周边公共停车设施、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P+R)等公共停车设施建设。

城市中心区地下停车系统规划探讨

城市中心区地下停车系统规划探讨

城市中⼼区地下停车系统规划探讨⽂章编号:167320836(2005)0320343204城市中⼼区地下停车系统规划探讨Ξ陈志龙1,姜 毅1,茹 ⽂2(1.解放军理⼯⼤学⼯程兵⼯程学院,南京 210007;2.杭州市钱江新城管委会,杭州 310000)摘 要:中⼼区交通拥堵、停车困难是世界许多⼤城市共同⾯临的问题,我国城市中⼼区的地下停车设施利⽤率普遍不⾼。

⽂章从解决中⼼区静态交通⼊⼿,提出了地下停车系统的概念,针对地下停车系统的形成条件、布局形态、选址及管理措施等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中⼼区;地下停车系统;规划中图分类号:T U984.11+3 ⽂献标识码:AProbe into the U nderground P arking System in Dow ntow n Areas of CitiesCHE N Zhi2long1,J I ANG Y i1,RU Wen2(1.Engineering Institute o f Engineering Corps,P LA Univ.o f Sci.&Tech.,Nanjing210007,China;2.Management committee New Qianjiang CBD o f Hangzhou City,Hangzhou310000,China)Abstract:N owadays many big cities in the w orld encounter the same problems of traffic jam and the difficulty in park2 ing.In China,the underground parking system in downtown areas of cities is generally not su fficiently used.In this paper, starting with s olving the problem of the parking in downtown areas,the concept of underground parking system is put forward and the forming conditions,lay out,site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of the underground parking system in downtown areas are investigated.K eyw ords:downtown areas;underground parking system;program城市中⼼区交通拥挤,停车困难是世界许多⼤城市共同⾯临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城区公共停车资源的现状调查和合理利用研究近年来,随着上海市城市机动车拥有量的迅速增长,“停车难”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它不仅严重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发展,也制约着市区特别是中心城区在招商引资、楼宇经济等功能方面的提升和改善。

因此,停车资源的优化利用已不仅仅是综合交通整治的一部分,而更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同时,这也必将是一个从设施建设到管理完善、从法规制定到意识普及的长期过程。

本文将试图从“构筑一个功能布局,建立一个诱导系统,完善一个调控机制”这三个方面,对我区停车系统的运作进行一个初步的分析和建议,简单地概括成“三个一”。

一、构筑一个功能布局黄浦区作为上海老牌的经济中心,在交通机动化的今天,同国内外相比,停车设施水平已经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状态,难以适应国际大都市核心区发展的要求。

从现有停车设施的使用可以看出,由于黄浦区是一个较早的建成区,各类公用设施的形成有其特定历史背景,造成目前停车设施布局在满足现代交通均匀性要求上的先天不足。

因此,为配合我区的旧区改造和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从规划角度“优化停车布局选点、平衡区域功能需求”,使有限的停车设施资源能够发挥更广泛的服务作用。

(一)目前我区公共停车资源的供给总量同全市一样,黄浦区停车设施按照停车场的用途可以分为自用停车场和公用停车场。

自用停车场主要是指不对外开放的配建停车设施;公用停车场则由公共停车场、路外临时停车场、对公众开放的配建停车场和路内停车点组成。

据2002年“黄浦区交通整治规划研究”报告中所反映的资料,我区内现有停车泊位总量约为14183个,其中路外公用停车位约7784个、路外自用场库停车位5423个、路边停车泊位约976个。

(具体分布如下表:)——分街道各类停车设施状况表:注:广场地区自用停车场是指市府大楼停车场。

另据2003年黄浦区交通综合整治办公室(陆管所)的资料反映,目前我区的公共停车场主要是路外停车(固定注册的停车场库)和路内停车(占用道路停车)。

其中路外停车在本区有停车场(库)82户,总面积318162平方米,共有泊位7690只;路内停车原有属市交巡警总队批准的机动车停车点有37处,共有停车泊位976只,近期经区交通综治办整治撤销了无证停车位约842只,今后拟将通过进一步整治把路内停车位控制在200只左右。

综上所述,考虑到统计误差、道路整治、临时停车及自用场库吸纳部分公用流量等变动因素,目前我区的公共停车泊位实际提供能力大约在8000~10000只左右。

(二)目前我区停车资源的需求总量黄浦区是一个老的建成区,原先的公用设施配建标准较低,按照《上海市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场库设置标准》(DBJ08—7—96)的要求,我们以办公用房每200平方米需1只泊位,商业用房每400平方米需1只泊位计算。

我区现有的423万平方米办公用房、135万平方米商业用房,应该需配建停车泊位约24525只,其中办公泊位21150只、商业泊位3375只。

而如果我们进一步以2001年《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上“十五”期间的目标值来看近二年的需求总量,其中关于到2005年市中心区停车泊位目标值是路外公共停车位约28000只。

大致可以判断我区近阶段公共停车泊位需求量约在20000~25000只左右;也就是说现有供给量的缺口约在10000~15000只左右。

(三)主要问题分析1、全区的共性问题(1)停车需求激增,供求矛盾突出。

一般认为,只有当区域的公共停车位达到机动车辆总数的15%~20%时,才能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以上海为例,已建成的公共区域停车位占机动车拥有量和民用汽车拥有量的比例分别仅为7%与10%,配建停车位占机动车拥有量和民用汽车拥有量的比例稍好也不过22%与29%,可见供需总量矛盾仍很突出。

特别是我们黄浦作为中心城区,现有的机动车辆已达 2.37万辆,而从上面估算的缺口100%的供需总量来看,更有着紧迫的供需矛盾,而且这种矛盾将随着上海城市机动车不断增长而日益尖锐。

预计我们每年至少要新建约700个停车位,才能逐步解决区域内停车难的供需矛盾。

(2)停车库利用效率不高。

以我区为例,几年前投资1.7亿元建设的人民广场地下停车库,主要是考虑到广场周边占道停车严重、交通极度拥挤等原因,但建成后经营惨淡,年亏损200万元左右,停放率一度仅有5%~10%,营业收入有时甚至连水电费开支都不够,而附近道路上却仍存在大量“合法”停车。

其他的有一些停车场由于经营困难,不得不转而经营其他娱乐项目,有的停车场甚至拿出一半面积搞“副业”,极大地影响了其他投资者的积极性。

(如下表)——区内主要地区大型公共停车场利用率情况表:(3)占路停车比重大,动态交通受影响。

目前我区路内停车现象严重,经有关统计,占路停车后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平均为33.5%,即三分之一以上的道路通行能力被占用。

这进一步降低了我区本已不宽裕的行车速度,极大地影响了运营效率。

同时,这些停车的车辆在道路上任意进出,相当于道路上又增设了大量的出入口,不但干扰了正常的车辆和人流运行,还产生了大量的安全隐患。

尽管近来我区交通综治办加大了对区内占路停车的整治力度。

到年底完成清除路内停车场50%的目标,但由于我区停车资源绝对量的不足以及不同利益机制的驱使,改变我区路内停车比例较高的状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停车设施功能结构设计考虑不足,不利人性化发展。

我区的交通集散点较多,如人民广场、外滩、豫园等。

这些区域是我市城市文明的窗口,公共设施服务的水平也是地区形象的标志之一,但这些地区周边停车场泊位在功能结构的设计上考虑不足,相对来说小型车泊位较宽裕,而大型车停车泊位总量少、分布散、规模小,如人民广场和外滩;有的地下停车库说是能停大巴,但高度不够,因为现在很多旅行社用的都是高厢的空调车,根本进不去。

另外我区还有很多大商场虽有地下车库,但是都不相联,进出即显得局促也不方便,如南京路步行街的很多商厦,试想游客楼上楼下地跑着停车后,谁还有力气与心情去购物。

2、区域的特性问题(1)外滩地区(东、南以黄浦江为界,北临苏州河,西至河南路-人民路):主要问题一是外滩滨江区缺乏大型客车停泊地,来此的旅客就近上、下车很不方便,附近只有黄浦公园和友谊商店有近20个大型客车泊位,远远不能满足大客流的停车需要。

二是在中山东一路、圆明圆路、虎丘路、宁波路等支马路被默认为“正式”停车场,这些非法停车点既有损黄浦形象,又造成安全隐患。

三是天津路一带业已形成的“众市、应民、欣龙”等持牌停车点,受地段、场地限制,即便是小车也不能进出自如,停车环境象“螺丝壳”。

(2)人民广场地区(东起云南路-浙江路,西至重庆北路,南抵金陵路-延安路,北到凤阳路-厦门路):主要问题一是缺乏大型车泊位,附近仅武胜路的上海博物馆和南京路上国际饭店有近25个大型车泊位,使得游客在人民广场、南京路步行街、外滩的游览线路既无法衔接,又费时费力。

二是人民广场地下停车库的利用率低下,缺乏醒目的引导标志,引导的线路也缺乏人性化考虑,大型车如停进去,初来的游客出来也找不到北。

(3)南京路地区(东起外滩,西至成都路高架,南抵九江路-江阴路,北到滇池路-天津路-凤阳路):主要问题一是如宁波路、山东路、汉口路等边、支马路上,占路停放车现象严重,(目前经交通综合整治后情况有所改善)。

二是为南京路步行街游客服务的临近大型停车场不多,似乎仅有浙江路的世纪广场南侧有近10个大型客车泊位。

(4)豫园地区(人民路、中华路-方浜路以内):主要问题是目前大型车泊位看似不缺,但现在三牌楼路和河南南路的停车场地均利用待建工程的场地临时利用,而现在在建的鄂尔多斯地下停车场据反映设计时对大型车停泊考虑不足(仅有25个),同时停放空间也较小,这样中长期如何解决就有待进一步考虑。

(四)功能布局的优化整合1、指导思想与原则我区停车功能布局完善的指导思想宜采取“限制占路停车、达标配建车库、保障重点地区”的方针。

(1)明确路外停车(停车场库)为主的原则,严格控制占路停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同时可适当利用时间与空间的位差,有效协调路内、外停车互补式发展。

(2)在兼顾道路交通压力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尽快达标停车设施,重点是要保障五大功能区域的停车需求,突出与区内经济发展与资源运用有效结合。

(3)优化选址、节约用地,鼓励立体机械式公共停车场库的建设,合理提高新建商办楼宇的停车配建标准;并充分利用市场、行政等手段促进各类停车设施向社会开放。

2、当前措施与建议(1)为适应我区经济发展以及交通整治的配套需要,建议区府落实专门机构统筹规划停车问题。

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要求城市道路的总面积与公共停车总面积之比为8:1~9:1,而我国约为100:1,因此公共停车设施规划方案的设置,应既能体现对停车用地控制的要求,又能适应市场经济对停车设施的需求,还要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优化和改善预留空间。

因此,我们应该在与市级部门的道路、交通、枢纽规划相协调的前提下,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编制“黄浦区停车场地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停车场地建设长期性和超前性,对停车问题的总体规划、分片规划、详细规划做专题研究,尽可能地满足我区一二十年内对居住、办公、商业、旅游等“行得通、停得下”的要求。

(2)在当前重点地区停车需求偏紧的情况下,加强政府对停车场库建设投入的引导,一方面政府可在辟出“黄金库位”招标吸引各方投资建车库,同时配以政策扶持,为停车设施建设“开源引资”;另一方面政府也可在必要时,适当进行一些预算投入,如结合区内目前大量进行的绿地建设,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搞停车泊位,尽量使巨额的绿化前期投资发挥更大的效应,建设时如果一方出资不足,可以多元投资,政府再适当补贴,还要努力营造一种“看到绿化就想到停车”的公众概念,增强停车引导的辅助效果。

(3)在加强路边违章停车整治的同时,实施路内停车的动态管理,可以利用道路车流低谷期以及支线道路的剩余空间,分时分段地动态泊车。

比如建议在晚间车流量低的时候,允许车辆在非主干道上停车,可从晚6点或9点开始;或结合我区“羊肠小道”多的特点持证停放,以缓解短期内供需矛盾突出状况。

在管理方式上可借鉴国外的“咪表控制”,减少管理成本,收入的费用还可以用于道路维护,以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

(4)大力发展立体停车。

停车设施的建设中应采用各种形式的立体停车库,采用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

国外现在普遍采用的大型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库一次可停放80~100辆车,我国目前大中城市停车库总和还不到发达国家一个城市的总量。

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占地省、建设方便,噪音和振动较小,对环境影响小,汽车存放在建筑物内或钢结构框架内,不会遭损坏和被盗,非常适合我区寸土寸金、地价高昂的特征,因此以高科技装备解决停车问题将是我区交通资源整合的必由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