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凝血功能的监测课件
凝血指标解读 ppt课件

阴性:
1.正常人 2.原发性纤溶 3.DIC晚期
APTT、PT、TT、纤维蛋白原定量 1.仅有APTT延长
提示内源性途径因子异常:尤其是 Ⅷ、IX、XI
不能用正常血浆纠正:提示抗Ⅷ 、 抗IX抗体存在
APTT、PT、TT、纤维蛋白原定量
2.仅有PT延长
提示外源性因子异常(FII、V、VII、X) Vitk缺乏 严重肝病 延长不被正常血浆纠正: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
[意 义]
BT长短主要受血小板因素和血管壁因素的影响 BT延长
血小板明显 <50109/L 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或药物
影响(如阿斯匹林、潘生丁) 血管壁异常: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综合:血管性假性血友病(VWD)、DIC
[意 义]
BT缩短
① 某些严重高凝状态或血栓性疾病 ② 心梗、脑梗、DIC高凝期
[参考值] 30-45秒(或与正常对照相差5秒以内) >正常对照10s以上者 延长 <正常对照5s以上者 缩短
[意 义] 与CT意义相同
延长:
1. 主要检测内源性途径的凝血因子缺陷 (如Ⅷ、Ⅸ、Ⅺ/血友病甲、乙、丙)
2. 其次检测第二、三阶段因子,如凝血 酶原、纤维蛋白原
3. 严重肝病、DIC. 4. 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 5.普通肝素应用的首选监测指标
缩短:
高凝状态(hypercoagulation state) (脑血栓、心梗、DIC高凝期)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PT)
[参考值] QUIK法:11-13s
[意 义] 缩短:
高凝状态(hypercoagulation state)
凝血功能监测

第四章凝血功能监测实验室的监测指标能够为出凝血障碍的患者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并可定量动态的监测病情的变化。
临床上,对怀疑有出凝血障碍的病人一般先进行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其他实验室检查酌情进行。
现将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分述如下:一.检查血管壁和血小板相互作用的试验1.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指皮肤被刺破后出血至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
主要反映血小板是否能够迅速粘附、聚集并形成微血栓以堵塞受损伤的血管。
正常值Duck法:〈4min,IVY法:0.5~6min。
BT延长,表明有血管壁的严重缺陷(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和(或)血小板数量或质量存在缺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尿毒症等),但血友病病人的BT 正常。
2.毛细血管脆性实验(capillary fragility test,CFT)又称束臂实验,用血压计袖带对上臂加压充气,使上臂毛细血管受到一定的压力并根据受压部位新出现出血点的数量判断毛细血管的脆性。
正常值:男性0~5个,女性0~10个。
本法简单,但特异性较差,对于一些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也会呈阳性反应。
二.检查血小板的实验1.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BPC)指单位容积的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指标。
正常值:(100~300)×109/L。
若低于正常值则表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果BP C≤50×109/L,应想到大量输血或合并DIC的可能。
2.血块收缩时间(clot retraction time,CRT)实验取静脉血1ml置于小试管内,将其密闭并静置于37℃的水中至血液凝固,并记录血块开始收缩到完全收缩的时间。
正常值:开始收缩时间为0.5~1h,完全收缩时间为18~24h。
若CRT延长表明血小板减少和(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3.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hromboglobin,β-TG)测定当血小板被激活时,约70%的β-TG由血小板内释放到血浆中。
透析凝血ppt课件

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正常值约为11-14秒。
纤维蛋白原(Fbg)
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正常值约为2-4g/L。
评估方法
血液凝固试验
通过观察血液在不同条件下的凝固情况,评 估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检测
检测血液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含量,评估 血液高凝状态。
血小板计数和功能检测。源自通过透析凝血治疗,患者体内的 毒素和多余水分能够被有效清除 ,从而减轻肾脏负担,缓解病情
。
透析凝血治疗还能纠正电解质紊 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维持机体内
环境的稳定。
透析凝血的原理
透析凝血的原理基于半透膜的选择性透过作用,利用小分子物质与大分 子物质透过膜的速度不同,从而实现血液净化的目的。
在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液流经透析器内的半透膜,小分子物质如尿素 、肌酐等通过半透膜进入透析液中,而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细胞等则
使用适当的管路和连 接方式,建立血液的 体外循环。
透析凝血的步骤
步骤三:血液透析 通过透析器进行血液与透析液的物质交换。
清除血液中的毒素、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透析凝血的步骤
步骤四:凝血检测 在透析过程中定期检测血液的凝血状态。 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抗凝剂的用量。
透析凝血的步骤
01
步骤五:结束透析
02
透析凝血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透析凝血概述 • 透析凝血过程 • 透析凝血的并发症 • 透析凝血的监测与评估 • 透析凝血的未来发展
01 透析凝血概述
透析凝血的定义
透析凝血是指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扩 散、对流和吸附等物理方式,将血液中 的有害物质和多余水分排出体外,同时 补充必要的电解质和营养物质,以维持
凝血机制的监测和DIC

凝血因子
因子Ⅰ: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是凝血系 统中的一“中心”蛋白质,在凝血酶作用下, 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血浆浓度 2.0-4.0g/L,半衰期90小时。 Ⅱ:凝血酶原,prothrombin,150200mg/L,(VitK)凝血酶原活化后变成具有蛋 白水解活性的凝血酶。半衰期60小时
Figure 1. Initiation of the coagulation protease cascade by the TF· FVIIa complex. TF is a transmembrane glycoprotein that localizes FVII/FVIIa to the cell surface. The substrates FIX and FX are proteolytically cleaved by FVIIa to form proteolytically active FIXa and FXa.
凝血机制的监测及DIC
一.概述
出血是ICU危重病人的常见病。 在有危重基础疾病的病人,如严重外伤, 感染及恶性肿瘤,常有凝血功能障碍。
出血障碍涉及范畴
凝血及纤溶障碍, 血小板功能障碍, 血管完整性障碍。
正常的止血过程
血管的止血功能 血小板 凝血途径 抗凝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凝血因子
Ⅸ:血浆凝血激酶,hemophilia B(血友病B) 血浆 凝血活酶成分plasma thromboplastin component, /Christmas因子,3-4mg/L,(Vitk),半衰期12-24 小时 因子Ⅸ的作用是在凝血过程中酶解激活因子Ⅹ使其活 化为因子Ⅹa。 在正常人的血浆中,因子Ⅸ是以酶原形式存在,不具 备酶解活性,它只在被激活转为因子Ⅸa,并要在钙存 在条件下,于磷脂膜表面与因子Ⅷa形成复合物(因子 Ⅸa •因子Ⅷa )。因子Ⅸ被激活转为Ⅸa 过程通过因 子Ⅺa或因子Ⅶa •组织因子复合物对Ⅸ中特定肽键的 裂解,并需要钙参与。
凝血功能的检测和解读

4. 抗凝血机制
• 细胞抗凝机制:巨噬, 单核细胞吞噬凝血过 程中物质
• 抗凝系统:AT-Ⅲ, 肝素辅助因子Ⅱ
• 蛋白C/蛋白S系统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检测)
血小板的监测 1。 血小板数量,血小板相关的免疫球蛋白 2。血小板功能的监测
血块退缩,血小板黏附
1、血小板计数(plt count)
[正常值](100-300)×109/L
➢ [临床意义] ➢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增多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再障、急 性白血病、 MDS等;
➢ 5) 促使血块收缩(血栓收缩蛋白) ,形成稳固血栓
3. 凝血系统
• 11个经典因子I-XIII(FVI=Va) பைடு நூலகம்分子量激肽原(HMWK)和前激肽释放酶(PK)
• 除(Ca++)外,均为蛋白质。大多数由肝脏 产生。
• II、VII、IX、X 合成依赖于Vitk, 称Vitk依赖因子
凝血活酶 生成期
化疗后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紫癜,骨髓异常增生和骨髓纤维 化
血小板
• 血小板数量: • 血小板〈50*109/L,有出血倾向; • 血小板〈20*109/L,可有明显出血; • 血小板〈10*109/L,可致严重的致命出
血。 • 血小板〉400*109/L,出现血栓。
血小板输注的阈值
人为的血小板减少血症; • 适当标本静止和人工计数器的计数会导
致血小板计数增多; • 枸橼酸和EDTA-收集的标本血小板的差
凝血功能检查指标解读PPT课件

用药后4~14d,BPC↓<(50~100)×109/L或 BPC较基础值↓≥ 50%者;然而以前接受过肝素治疗 者再次接受肝素可更快BPC↓,即导致肝素诱导的血小 板↓/血栓形成。
11
一期止血缺陷(血管壁-血小板型止血缺陷)
12
【临床评估】
BT影响因素多,操作复杂,且无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差异较大,不能作 为高凝状态、术前出血风险和术后出血的评估指标。不作为常用筛检试验,
6
(一)BT和BPC检测
BT是指皮肤被刺破后自然出血到自然止血所经历的时间
(min),反映毛细血管结构/功能以及血小板数量/功能异常 的试验。>9min为延长。
BPC是指单位容积(L)全血中所含血小板的数量,反映循环
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界定为(100~300)×109/L。
7
BT临床应用
BT长短主要受血小板因素和血管壁因素的影响
纤溶系统缺陷
5
血栓与止血常用检测项目
• (一)出血时间(BT)、血小板计数(BPC) •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 • (三)凝血酶时间(TT) • (四)纤维蛋白原(Fg) • (五)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 • (六)抗凝血酶Ⅲ(ATⅢ) • (七)血栓弹力图(TEG)
17
APTT、PT缩短:
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脑血栓、心梗、DIC高凝期。 必须指出,APTT和PT的特异性差 若患者的APTT和PT的检测值多次均<参考范围低限时,只能认为患者可能存在高 凝状态,不能判断有血栓形成。
APTT、PT缩短:
若患者的APTT检测值>对照值10S, PT检测值>对照值3S,才有临床意义,反映凝 血因子缺乏/抗凝物质存在。
常见凝血项目检测及临床意义ppt幻灯片课件

– FIB水平升高
• 炎性综合征,糖尿病,肥胖,血栓性相关性疾病。
15
D-Dimer
• 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FnDPs) • 继发性纤溶特有代谢产物,反映凝血与纤溶激活的标志物。 • 生理性:抗血栓; • 降解纤维蛋白/原; • 降解凝血因子( FV、FVIII、FX、FVII、FXI、 FXIII); • 病理性:症和低(无)纤 维蛋白原血症;
2、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DIC、原发性纤溶亢进、 肝病阻塞性黄疸和维生素K缺乏症;
3、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口服抗凝剂如肝素和抗凝 血因子抗体Ⅱ、Ⅴ、Ⅶ、Ⅹ抗体。
二、PT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 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三、口服抗凝剂的检测: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过程 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11
TT
• TT是一评估纤维蛋白形成过程的检测项目,TT同 样也是一用于补充PT和APTT的筛选实验。
• 原理:在预定量凝血酶作用下,正常血浆会在有 限的和稳定的时间内发生凝固。
12
TT
• TT延长表示 – FIB异常 • 质量(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 数量: – 先天性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 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肝病,DIC); – 存在肝素、水蛭素; – 存在FDP。
透析凝血ppt课件

透析中凝血的危害
• 凝血造成患者失血,影响透析的充分性!
2
Part 1
血液高凝状态 无肝素透析 抗凝不足 血流量不足,管路不畅 管道或透析器内混有空气 超滤量过高
凝血 原因
3
Part 2 透析中凝血的监测
一、外 观 二、压 力
4
体外循环凝血征象
一、血液发黑 二、透析器有阴影或黑色条纹 三、血液迅速充满传感器 四、透析器动脉端口出现血凝块 五、动静脉壶变硬,张力变大 六、血泵声音改变
5
体外循环压力
透
析
器
泵后压增高,跨膜压冲顶 峰或严重负压,静脉压也
凝 呈负压
血
静 脉 壶 静脉压明显增高,甚至超 凝 出最高值,血泵停止转动 血
6
处理方法
轻度凝血 追加抗凝剂用量 提高血流速度 严密监测体外循
环凝血变化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art 4 透析中凝血的预防
重在预防!
8
预防方法
一、避免透析时血流速度过低 二、全面评估,合理选择和应用抗凝剂 三、正确设置治疗参数 四、及时处理报警 五、加强透析中凝血状况的监测 六、定期监测血管通路及肝素泵运行情况
9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交流PPT
13
(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 1.方法(Quick一期法) 血浆中加入过 量的组织凝血活酶(人脑或兔脑悬液) 和ca离子,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PT即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 是检测外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常用 的筛选试验。
• 2正常参考值 以测定秒数表示:兔 脑悬液10-12s;人脑悬液:10-11.6s. 超过正常对照值3s为延长。
三、纤溶系统的筛选试验
• (一)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
方法 优球蛋白中含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和纤溶酶原
激活物等,但不含纤溶酶抑制物。血浆经过离心除去 纤溶抑制物,在优球蛋白沉淀缓冲液中加钙或凝血酶 使其凝固。在37℃下观察凝块完全溶解所需要的时间。
正常参考值 加钙法:90-120min;加凝血酶法:88336min。
• 止血机制包学括习交初流PP期T 让血和二期止血。 2
一、血管及内皮的止血功能
血管的止血功能
• 内皮细胞的止血与促栓功能 。
• 中层和外层的胶原 在血管受损时 暴露。作用于血小板使血小板聚 集。
• 组织因子 组织受损时产生的组织 因子可启动外源血液凝固而治病。
• 4血管收缩
学习交流PPT
3
二、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 正常参考值 显微镜法—直接计数法: (100—300)x109 /L 。
学习交流PPT
10
二、凝血因子的筛选试验
• (一)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
• 凝血时间是指离体静脉血液发生凝固所需要 的时间。主要反应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功能的 情况,是检测内源性凝血系统的试验方法之一。
•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硅藻土法:正常值 90-130s。较为敏感本法临床上主要用于体外 循环中肝素剂量的监测,转机期间,ACT维持 在460—600s;白陶土法检测,使用抑肽酶 ACT时间不受影响);鱼精蛋白中和后近似恢复 到生理值。
出凝血功能的监测
学习交流PPT
1
第一节 正常的止血机制
• 正常情况下,血液以液体动态形式流 通全身.当血管损伤时发生凝固反应。
• 生理情况下人体有极为完善的止血机 制,液态血液与固态血液凝块则是由 这一机制所控制。
• 正常止血是一种防御机制,是保护外 伤后血管完整性的一种修复反应。
• 参与人体凝血过程的因素包括血管、 内皮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凝血 因子等。
学习交流PPT
14
(四)凝血酶时间(TT)
• 方法 在血浆中加入凝血酶溶液后 测定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 正常参考值 16一18s,超过正常 对照值3s为延长。
• 临床意义 TT延长见于体内肝素 浓度增高,体外循环后鱼精蛋白 中和不全凝物质存在;低纤维蛋 白原血症;FDP增多等。
学习交流PPT
15
学习交流PPT
11
(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1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
• (1)方法: 在贫含血小板血浆中, 加入适量的部分凝血活酶磷脂悬液(血 小板代用品),为血液凝固提供丰富的 催化表面,在ca离子作用下观察血浆 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是检测内源凝血 系统情况的试验之一。
• (2)正常参考值: 60—80s,超过正 常对照值10s以上为延长。
临床意义
• (1)优球蛋出溶解时间缩短: 表明纤溶活性增强。 常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 (2)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 表明纤溶活性减低。
常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学习栓交流塞PPT性疾病。
16
第四节 血管内皮细胞及 血小板的实验室检查
一、内皮细胞标记物-Weibel—Palade小 体测定
• 它的功能是储存和生产血管性血友病 因子(vWF)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
学习交流PPT
12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 (1)方法: 37℃下,用活化剂(白陶土、硅 藻土等)激活因子XI、XII,以部分凝血活酶脑 磷脂悬液代替血小板提供凝血的催化表面,在 ca离子参与下,观察贫含血小板血浆凝固所需 要的时间。是检测内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常 用的筛选试验。
• (2)正常参考值: 37士3.3s,受检者的测定 值较正常对照值延长超过10s以上才有病理意 义。
• 一、血管壁和血小板的筛选试验
• 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 出血时间是指皮肤被刺破后从出血到出血自然 停止的时间。是反映血管壁通透性、脆性和血
小板数量、功能的试验。主要反映血小板能否
粘附和聚集在受损的血管壁,形成微血栓的功 能;也是反映血栓形成初期,血管壁-血小板相 互作用或前列环素I2与血栓烷A2之间平衡的试 验。
抗凝因子的作用
抗凝因子在抗凝功能中发挥更重要的 作用。主要有三个体系:抗凝血酶-III; 蛋白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学习交流PPT
7
• (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其主 要作用是将沉积在血管内外的纤维蛋白 溶解。
学习交流PPT
8
第三节 出血功能实验室检查 的筛选试验
• 正常参考值 ①Duke法:1-3min(不敏感);②
Ivy法:0.5—6min(不敏感);③出血时间测定
器法:2-9min(不精学确习交)流。PPT
9
• (二)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
• 正常机体循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呈 相对稳定状态;但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情 况下,血小板数可减少或增多。血小板 计数是反映血小板生成与血小板消耗(破 坏)之间动态平衡的试验。
血小板的止血机制 • 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止
血与血栓形成。血小板在这些生 理或病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血 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等活性相 关。
学习交流PPT
4
第二节 血液凝固
• 血液凝固简称凝血。是血液由液 体状态转为凝胶状态的过程。
• 凝血系统包括凝血和抗凝两个方 面,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是正常 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液体呈流动状 态,防止血液丢失的关键。
学习交流PPT
5
一、凝血机制
• 凝血是由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 杂的生理学过程。
• 凝血因子:13个 • 凝血过程:
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 途径
学习交流PP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二、抗凝机制
• 分为细胞和抗凝因子两部分 细胞的抗凝功能
血管内皮细胞有抗栓功能。
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可以清除进入血液 循环的促凝物质,具有抗凝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