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形式特点
对联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对联必须具备以下特点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以形神兼备、意境深远、语言工整、韵律优美等特点而被广泛传承和喜爱。
下面是对联必须具备的一些特点:一、形神兼备:对联作为文学艺术形式,首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形式美,即在字形组合上要求工整、和谐、协调。
字形组合要遵循对称、平衡的原则,上下联的字形要相近,左右联的字形要对称。
同时,对联还应有一种隽永的美感,使人看了之后能够产生艺术的享受。
二、意境深远:对联在字面上的意思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联句之间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意境。
好的对联应该能够给人以启迪,使人们产生共鸣,引发思考。
比如,“秋风不尽长江叹,天地一声雷万响”这样的对联,通过对天地自然现象的描绘,将人们的情感与之融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三、语言工整:对联在语言上要求精炼、简洁、凝练,用字要规范、得体。
每个字的选用都要注重意义的表达和音韵的和谐,使得对联的语言具有韵味和美感。
同时,对联的字数也要求一致,上下联一般为四个字,左右联则根据需要可以有所变化。
四、韵律优美:对联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必须具有一定的音韵美感。
对联的字音和声调要协调一致,形成和谐的旋律。
字音可以采用平仄相间的方式,使得对联具有丰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这样的对联,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和享受。
五、意境与对仗:对联的两句之间应具备对仗的关系,即联句之间的意境要互为补充、互为协调。
上下联、左右联之间要形成一种对比、呼应或联想的关系,使得对联的意境更加深远、丰富。
六、神韵与情感:对联的每一个字都应该表达一种含蓄的情感,通过对万象自然、人生哲理的描写和抒发,使得对联具有独特的神韵。
好的对联应该能够打动人心,引发人们对人生、世界的思考。
总而言之,好的对联必须具备形神兼备、意境深远、语言工整、韵律优美等特点。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有较高的水平,才能够成为精致的文学艺术品,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对联的特点分类张贴方法

对联的特点分类张贴方法一、对联的特点1. 对仗工整对联的特点之一是对仗工整。
对联的句子要求前后呼应,也就是说前一句和后一句在语义、音韵和字数等方面都要能对称呼应。
这要求对联作者在创作时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和用词的精准度,使得句子前后呼应,达到形式完美的效果。
2. 言简意赅对联的特点之二是言简意赅。
对联要求句子简洁明了,要表达的意思要精准而又凝练。
这要求对联的作者在创作时要注重言辞的简洁,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意思,做到“一词万断,一语千秋”。
3. 韵味浓厚对联的特点之三是韵味浓厚。
对联要求句子的语言要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要求对联作者在选词和构句时要留意韵律,将韵律感融入句子中,使得句子具有音乐性和美感。
4. 寓意深刻对联的特点之四是寓意深刻。
对联要求句子要有深刻的寓意,要能够表达出哲理和情感。
这要求对联作者在创作时要注重寓意的表达,使得句子能够引人深思,启发读者。
5. 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对联的特点之五是传统和现代相结合。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既要继承传统的风格和特点,还要融入现代的思想和内容,使得对联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取得平衡,让对联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对联的分类方法对联的分类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划分,可以从形式、内容和风格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1. 根据形式分类(1)对仗方式的分类:对联可以根据对仗的方式来分类,有等式对仗、交互对仗、揭示对仗等不同的对仗方式。
(2)字数的分类:对联可以根据字数的多少来分类,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八言等不同字数的对联。
(3)韵式的分类:对联可以根据韵式的不同来分类,有平水韵、仄仄平平仄仄平等不同的韵式分类。
2. 根据内容分类(1)题材的分类:对联可以根据题材的不同来分类,有描写自然的对联、表达情感的对联、传达哲理的对联等不同题材的分类。
(2)气氛的分类:对联可以根据气氛的不同来分类,有欢乐的对联、节庆的对联、祝福的对联等不同的气氛分类。
对联的形式特点

对联的形式特点对联的形式特点联这种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其基本特征是“对”,要求形式整齐、音节和谐、节奏对称。
以下几种形式的可谓妙趣横生。
一、缺字联:就是上下联各缺一字,对联的真正含义就隐含其间春节前夕,郑板桥和苏州知府一同外出巡游,见南门街一户人家贴了一幅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郑板桥眉头紧锁,赶紧买了衣服、肉、粮食前去扣门,见这家一贫如洗。
主人收了礼物后,千恩万谢。
在回来的途中,知府忙问他怎么知道这户人家的根底。
郑板桥笑道:“人家大门上不是明写着吗?你看,十个数字,就是缺一(衣)少十(食)嘛!”同学们,你能说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仪廉”这幅讽联的真正含义吗?二、拆字联:就是如字谜一样,把一个汉字拆成几个部分,组成对联一个官家小姐立志嫁一个有才学的人。
她出的上联是:“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一二句分别拆“寺”、“诗”,且末句古诗的最后一字与首句末字同。
几年之后,广东才子林大钦赴京赶考,读到《孟子》中的“斧斤以时入林”,忽然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曰:‘斧斤以时入林’。
”二人终成连理。
再如下面的新婚联:“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子居左,女居右,人间配定好人。
”三、数字联:就是将数词巧妙的嵌入其间,读来妙趣横生。
成都武侯祠有一幅据诸葛亮生平史实和传说撰写的对联,上联嵌入一至十十个数字,下联嵌入了五方和五行:“收二川,排八卦,六击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类似的如:“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四、回文联:就是对联顺念和反念,读音都一样一日,才子李调元来到川东一古刹,长老和尚请他为自己师傅画的“出水荷花”上唐伯虎题的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补写下联。
李调元略一思索,挥毫在上联旁写出了下联:“书临汉字翰林书”。
再如:“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对联的形式特点范文

对联的形式特点范文对联是一种汉字文学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仗工整:对联的最基本特点是“对仗”,即上下两句词语的音、义、形、格等方面要相对应,形成一种和谐的对称关系。
通常情况下,对联的左右两句在音韵上要求相似,如平声与平声相对应,仄声与仄声相对应。
在意义上也要呼应对应,形成完整、紧密的意义结构。
此外,两句之间还要保持相等的字数和字型,使得对联整体看起来工整美观。
2.辞章正合:对联的上下两句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语篇,要求词语之间由关联、呼应的逻辑关系。
正所谓“上下一句话,千古传心语”,对联的两句联在一起要形成意义合理、连贯完整的篇章。
左联往往能概括主题,右联则能进一步发展展开,彼此间相互呼应,共同表达出主题的深远含义。
3.形式多样:尽管对联的基本形式是上下两句,但对联的形式还是非常多样的。
既有严字对仗,也有平仄对仗(如韵对、声对、字对等),还有意合、语合等各种形式。
同时,对联的句式也很灵活,既有五言对联,也有七言、八言乃至更多字数的对联。
形式上的多样性,为对联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丰富了对联的文化内涵。
4.寄托哲理:对联是通过穿凿双句,凝练言简意赅地表达特定的主题、思想、情感或哲理。
对联是一种寄托哲理的文艺形式,通过作品所表达的句句箴言,能够启迪人心,传播正能量。
对联的主题可以涉及各个方面,如家国情怀、人生哲理、自然美景等,从而提升读者的思想境界,引发共鸣。
5.国人独特: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对联的创作和欣赏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对联通常以汉字为基础,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民族特点和文化情结。
中国的对联创作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涌现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为世人所称道。
总之,对联以其对仗工整、辞章正合、形式多样、寄托哲理、国人独特等特点,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瑰宝,并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联特点是什么范文

对联特点是什么范文对联是一种传统的语言艺术形式,具有以下特点:1.对称平衡:对联是由两组具有对称结构的短语组成,形成上下文的对称平衡。
每一组对联通常包含平行的词语,比如形容词、名词或动词,这些词语在语义和音韵上都需要保持一定的对称。
2.点题独到:对联有时会在表达中点题,通过妙语概括主题,给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觉。
点题言简意赅地将主题表达出来,使读者能够在一瞬间抓住对联的主旨。
3.富有想象力:对联常常以形象化的、富有想象力的艺术手法来营造诗意。
对联中的文字可以引发联想,给人以丰富的遐想空间,唤起读者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4.律动韵脚:对联通常遵循一定的词语韵脚和音律,形成韵律和谐、节奏流畅的写作风格。
例如,使用平仄对仗的方法,使得对联朗朗上口,读起来优美动听。
6.文化熏陶: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联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常常需要对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有较高的了解,这使得对联成为一种文化熏陶工具和传承方式。
7.立意深远:对联不仅仅是平凡的文字组合,而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对联可以通过对反义词、形近词、密语间的组合运用,表达复杂的思想,给读者以深思的启迪。
8.多样性:对联形式多样,包括平仄对仗式、义理对仗式、谐音对仗式等等。
不同形式的对联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美感,多样性使得对联能够适应不同的创作需求和欣赏口味。
总而言之,对联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通过对称平衡,点题独到,富有想象力,律动韵脚,传达情感,文化熏陶,立意深远等方面的特点,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对联的创作和欣赏不仅能够培养审美情趣,还能够开拓思维,丰富人的内在世界。
中国对联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对联的特点是什么中国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以对偶的方式表达情感、思想或寓意。
中国对联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因数拍对:中国对联的对偶结构十分严谨。
一般情况下,左右两句对称,字数相等,句式相似。
同时,对联的左右两句还要逻辑上相互呼应,前后衔接自然。
2.有韵律感:中国对联注重韵律感和节奏感,通过平仄、押韵以及平仄的变化来增强语句的和谐感。
对联的创作通常遵循平仄、平声、仄仄、平平或者平平、仄声、仄仄、平平的诗律。
3.寓意深远:中国对联往往带有一定的寓意和人文情怀。
对联常常通过简短的语句传递出深远的思想,或者表达人们对生活、自然、人生等方方面面的感悟。
通过起联和对仗,对联能够在短短的几句话中传递出丰富的意义。
4.古典文化积淀:中国对联的创作常常借鉴和弘扬古代文化。
对联的内容往往与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有关,通过引用典故、名言警句等方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5.文字与图像兼备:中国对联在书写形式上也倾向于文字和图像的结合。
除了在纸上写对联,对联还会以木刻、石刻等形式呈现,形成一种自身的艺术风格。
对联的书写艺术也是对中国传统书法的体现。
6.易于传媒传播:中国对联的简短、明快的表达方式,使得它极具传媒性。
对联可以轻松地被刊登在报纸、书籍、网页等媒体上,也可以成为宣传、庆贺、纪念等活动的标语、对联等文化产品,进而传播到更广泛的领域。
综上所述,中国对联具有对偶、韵律感、寓意深远、古典文化积淀、文字与图像兼备以及易于传媒传播等特点。
中国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也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
对联的四大特点

对联的四大特点对联是汉字文化的一部分,早在汉字以前就已经出现了,是中国文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迥异于中国的其他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语言文字特色,对对联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一、对联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特色:1、结构严谨:对联由上联、下联和脚联组成,可以成双成对,句字态度鲜明,极具节奏感,颇具艺术性。
2、术语颇丰:对联中的搭配术语,为写出通顺、富有生机的对联,提供了不少广泛的资源,使对联的内容、形式和风格都比较丰富多彩。
3、高度的讽刺性:对联中的句子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的强烈的讽刺意味,一举两得,凝练而具有深刻感染力。
二、结构特殊:1、上联:一句书面诗歌,言简意赅,藏于字里行间。
2、下联:对上联的延伸,通常以反问,或者加以讽刺,增强表达的强势。
3、脚联:对上、下联中的观点加以总结,形成强有力的结论。
三、内涵深刻:1、妙趣横生:对联文字精炼,每句切题,语言凝练,有数不尽的智慧玄妙宝典,古人耐人寻味。
2、言简意赅:凝练而富有哲理,常常一语惊人,真正展现了中国文字哲学的高度。
3、德艺双馨:对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思想、等级制度、法治理念以及节俭自强、求知若渴的向往精神。
四、文化底蕴深厚:1.文字表达技巧:文人墨客常常采用多重引申、隐喻、对比、反问、讽刺多种表达技巧,营造美感,传递出精湛的文字格调。
2、历史渊源:对联在汉字文化中几乎可以说是最具悠久历史的文字形式之一,在中国古代建筑物边框中矗立着,与大礼、小礼和敬人无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尊贵文化圈子。
3、礼仪文明:对联文化深刻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礼仪文明,使对联文化具有更强的文化功能,以体现权威、尊贵、和谐的基本精神。
总而言之,对联是中国文化的一组精美藏宝,它给人以灵动、精致、优雅和沉郁的思想感受,文字独特、精妙绝伦,充满着文化意蕴,是一种古老文学文化的精致之道。
对联的特点是什么

Live your life with your heart, and don't take the eyes of others as the yardstick.(页眉可删)对联的特点是什么一、对联的概念: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对联的特点:1、字数相等: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
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2、词性相同:词性相同,位置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结构相应:上下联结构要相当: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
4、平仄相对: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对联种类: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
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
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
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
例如: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一步发达,对联的科目将会更多,更为齐全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的形式特点
就本质而言,
是有历史性、政治性、时代性和审美属性的一种文体形式。
认识这
一点对写作对联创出新意很有帮助。
对联又有其特殊的外在形式,
掌握其形式特点很重要,具体来讲,对联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上下两联数字相等,长短一致对联由上下联组成,上下联
又分别可以称作出句,对句。
有的对联还有横批,也叫横额。
横批
就好象是对联的题目一样,同对联内容相关,起画龙点睛的作
用。
对联无论长短,对上下两联而言字数都是一样的,也
就是说不能一个字数多,一个字数少。
再长的对联也是这样。
需指
出的是对联不管多短多长,何为上联,何为下联,要搭配好,一般
次序不宜颠倒。
另外,对联写作的长短一般视所挂的地方的需要而定。
(二)上下两联要求对称具体来讲就是上下两联要名词
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
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也需一致,要
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
另外要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
当
然有的对联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只要词性,结构基本相对就行了,
这种对联叫宽式对。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
幽。
这里“蝉”对“鸟”、“林”对“山”是名词对名词;“愈”对“更”是副词对副词;“静”对“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噪”对“鸣”是动词对动词;“蝉噪”对“鸟鸣”是主谓相对;“林愈静”对“山更幽”也是主谓相对。
同时两句话的意思又分别是由一种因果关系构成的,这是两联对仗工整的句子。
又如: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
朝。
这是一句宽式对,上下联的词性都不相对,物名之间也不构成对应关系。
(三)上下两联要求平仄相对平仄即从声调、节奏、韵律方面讲。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偶句不同,不必押脚韵,但必须分节奏,调平仄。
对联要有节奏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
节奏感在对联中是重要的,不论是五字联、七字联,都需节拍谐调,长短强弱不能乱。
长对联是由许多短句组成的,其节拍可依据短句的要求而要求。
对联要注意平仄相对,遵守“上仄下平”的规则。
即上句最末一字要用仄声字,下句最末一字要用平声字。
这里平仄是词诗格律中的术语。
在古汉语中,四声为“平、上、去、入”。
今天的阳平阳平相当于“平”,上声去声相当于“仄”。
而古汉语的入声字是分别派入到现代汉语的四声之中了,入声字归入仄” 。
过去人们流传这样一个口决叫“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就是说,上下联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对,每句的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受限制,而第二四六三个字则必须按照平仄格式,要平仄分明。
平仄的基本句式有以下几种:三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五言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掌握好对联的平仄和它的分布规律非常重要。
仄声字
具有短促有力的特点,平声字具有舒缓悠长的特点,故平仄的交替
安排,往往可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产生轻重、抑扬、回旋的音
乐美。
如:海阔凭鱼跃(仄仄平平仄) 天高任鸟飞(平平仄仄平)又如:柳绿千山秀(平平仄仄平平仄) 风和万水欢(仄仄
平平仄仄平)
北宋苏东坡少时曾自恃才高,于门口写一对子:识遍天下字,读尽
人间书。
一天,一白发老翁拿一本小书登门“求教”,苏轼竟不识
书上的任何字。
于是羞惭,老翁去后,即改写了门联:发奋识遍天
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今天人们所写的对联,有很多思想内容很好而艺术魅力不够,难以
引起人们回味和玩赏。
一般来讲,对联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其是否讲
究修辞。
对联的修辞可分为特殊的修辞法和普通修辞法两种。
具体在写作对联时,人们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诗词联句用
前人诗词、文、赋中的句子联缀在一起形成对联,一般这种对联所
占比例不大。
如:古来才大难为用,老来诗名不厌低。
该句集杜甫、陆游诗句而成。
对联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枝奇葩,世界之上,独此一家。
外国的字母
文字无法仿制。
不仅如此,一般的实用文体,不要求有文学性,而对联的文学性却很强。
其文学价值越高,其实用价值也就越大。
对联的分类与对联撰写很有关系,不明确对联的分类,就写不出内容准确的好对联来。
具体来讲对联有以下几种分法。
(一)按使用的范围分对联从使用范围上划分,可分为应用联和装饰类两大类。
【范文一】聘请书为了提高数学质量,本校总部成立了刊授教学研究会。
特聘请刘×老师为指导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并关心、指导本校的教学工作。
聘书要郑重严肃,对有关招聘的内容要交待清楚。
同时聘书的书写要整洁、大方、美观。
聘书一般要短小精悍,不可篇幅太长,语言要简洁明了、准确流畅,态度要谦虚诚恳。
聘书是以单位名义发出的,所以一定得加盖公章,方视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