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栽培技术
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无公害优质水稻是指无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以良种、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等方式种植出的优质水稻,这种水稻不仅环保健康,而且口感鲜美,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以下是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
1.品种选择:选取优良、抗逆性强的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品种。
如:超级稻、俄罗斯稻、优龙等。
2.土壤整理:在开垦土地前进行耕作,进行预留肥料、清除杂草等工作,并使土壤松散透气。
3.施肥:无公害优质水稻主要施用有机肥,如沼气池渣、腐熟堆肥等,将有机肥均匀分配,达到肥料合理利用和土壤肥力持续增长。
4.田间管理:做好整地、机耕、旋压打底、水利密封、覆盖等工作。
同时,要定期进行除草、松土、保水、通风等措施。
5.灌溉:选择质量优良的水源进行灌溉,并根据土壤水分情况进行排水,有效利用水源。
6.病虫害防治:选择生物农药,采用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等方式控制病虫害,同时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避免对环境产生污染。
7.收获:根据成熟率合理安排收割时间,并在农作时及时清理草木杂物、及时收集秸秆等农作物残留物,避免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是一种有机农业技术,采用该技术可保护环境,提高水稻品质,增加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益,逐步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大棚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

大棚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大棚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是指在大棚环境下,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和其他有害物质,以生物防治、有机肥料等方式进行蔬菜生产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保证蔬菜的质量和安全,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环保、健康的生产方式。
本文将介绍大棚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具体方法和优势。
一、大棚选择大棚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大棚。
大棚的选址要尽量远离污染源,避免大气污染和水源污染。
大棚的结构要坚固耐用,能够承受风雨,保证蔬菜生长的安全。
大棚的材料要选择透光性好、保温性能优秀的材料,例如玻璃或者特制的塑料薄膜。
二、土壤处理大棚蔬菜的土壤处理很重要,要先将大棚内的土壤清理干净,去除杂草和病虫害,然后进行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可以使用高温蒸汽消毒、化学消毒剂等方法,彻底杀灭病菌和害虫,保证土壤的无公害。
还可以施加一些有机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为蔬菜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三、种子选择与播种在大棚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中,种子的选择非常重要。
要选择无公害、无污染的种子,避免使用转基因种子和含有激素的种子。
种子的质量也要有保证,可以选择一些正规的种子公司购买。
播种时要注意控制数量,保证适量的密度,避免蔬菜过密造成病虫害的滋生。
四、施肥管理大棚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强调有机肥的使用,可以使用动物粪便、秸秆、腐熟的堆肥等有机物质进行施肥。
有机肥料对土壤和植物的生长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施肥时要注意控制好施肥量,避免施肥过多造成土壤酸化和植物根系腐烂。
五、水肥一体化在大棚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中,水肥一体化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方式。
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可以利用滴灌、喷灌等方式进行蔬菜的灌溉,同时在灌溉水中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实现水肥一体化。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既节约了资源又保证了蔬菜的生长需求。
六、生态虫害防治大棚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强调对虫害的生态防治。
无公害中药材栽培技术

如杀螟杆菌 、 青虫菌、 苏芸金杆菌 环境, 就必须提倡无公害中药材栽培 病虫害 ,如地黄和玉米或芝麻间作 , 菌,
技术。 笔者根据无公 害中药材栽培实 使地黄拟豹纹蛱蝶危害减轻。 验和实践 , 将无公害中药材栽培技术 4 )深耕细作
等 ,是能产生晶体毒素的芽孢杆菌 , 它们被害虫吃了以后 , 使害虫中毒患
能促进 中药材根系发育 , 增强吸 败血病 , 一般 2 3 ~ d后死亡。 总结如下。 1 建立 无公害 中药材生产 基地 肥能力 , 、 使其生长健壮 , 同时也可直 () 2 施用生物农药 应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 , 土 接杀灭害虫。 壤肥沃疏松 , 土层深厚 , 排灌条件 良 5 )适时灌水 , 合理施肥 生物农药用后无污染 、无残 留, 是一种无公害农药 。 目前用于中药材
同一种中药 材在 同一块地 上连 膜 , 在薄膜外涂 匕 废机油诱杀成虫。
综合方案 , 做到多种病虫害能兼治的
如 白术 、 地黄 、 丹参 、 桔梗 等不 宜连
能挑 治的不 普治 , 防治一 利用寄生性益虫防治害虫, 如通 不要专治 ,
释放在 田间可 次有效 的不要多次治, 尽量减少化学 作。 一般烂根病严重的中药材选择与 过人工繁殖赤眼卵蜂 ,
3 合理轮作 、 ) 间套种
作, 由于病菌和害虫累积增加 , 导致 病虫害加重, 特别是一些根茎类药材
上涂橙黄色或贴橙黄纸 , 外包塑料薄 技术 , 合理使用农药 。 适期施药 , 严格 控制施药面积 、 次数 和浓度 。 要根据
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化学 防治 2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 )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 1
好。 且周围不存在环境污染的地方作
基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基地必须切实防止环境污染 ,
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

、
危害 。 1 、 坚持以农业无公 害栽 培技术为基础 。
①品种上应选用抗病 品种 。 目前主要蔬菜抗病 品种有 :
化 学农 药 限定 使用 的 时 问和 用量
最后 一次用药 农 药名称一 距采 收间隔时
问 ( 天 )
用 药 量 克 /次 育 或 一 最 多 喷 药
5 0 %1 0 00 —1 5 0 0倍 一
分钟 , 捞起洗净后再用 清水浸种 3 - 4小时即可 。 3 、 科学 的采用化学防治 。 无公 害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学农 药 ,化学农药是 防治蔬 菜病虫害的有效 手段 , 特别 是病害流行 、 虫害爆发 时更 是有 效的防治措施 , 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加 以使用 , 既要 防治 病虫为害 , 又要减少污染 , 使上市蔬菜中的农 药残 留量 控制 在允许 范围内。 化学 防治是蔬菜病虫害防治的主要 有效措施 ,而 且在 些病虫的防治上是 唯一有效措施 。只要采取科 学的施药 方法 ,使用 高效低毒 的农药就可避免农 药对人体及 环境造 成公害的可能。在农药 的使用上 , 既要对症下药 , 又要 掌握 好用药时间和用药量 。 在化学防治上坚决禁止使用 甲胺磷 、呋喃丹 、氧化乐 果、 甲基 对硫磷 、 对 硫磷 、 久 效磷 、 甲拌磷 ( 3 9 1 1 ) 甲基 异柳 磷、 五氯酚钠 、 杀 虫脒 、 三氯杀螨 醇等农药 , 包括含上述成分 的混配制剂 。 使用化学农 药 , 采收时要注意“ 安全间隔期” , 即在最后 次用药后 , 隔一定的天数才能采收上市 。 4 、 科学使用肥料 根据蔬 菜作 物的营养需要配合施肥 。 选用腐熟 的厩肥 、 堆肥等有机肥为主 , 辅 以矿质化学肥 料。 禁止使用城市垃圾 肥料 。生食蔬菜禁用人畜粪肥作追肥 。严格控制氮肥施用 量, 否则可能引起菜体硝酸盐积累。 首先应增施 有机肥作底肥 ,亩用量在 4 0 0 0公斤 以上 , 尽量减少化肥的应用量 。二是要应用生物菌肥 以提高蔬菜 产品 的品质 、 产量及抗病力 。三是要 增施 二氧化碳气肥 , 提 高作物的光合作用。 ( 作 者单位 : 1 6 1 2 0 0黑龙 江省富裕县 农业技 术推 广 中
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

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水稻是世界粮食生产和供应中最重要的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水稻品质和数量,人们不断尝试各种栽培技术。
无公害栽培技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栽培模式,可以显著减少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量,同时保证产品安全、健康。
一、优选土地选择适宜的土壤是水稻无公害栽培的第一步。
在土地选择时,要考虑土壤酸碱度、土壤水分状况和土壤养分。
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应该PH值在5.5~6.5之间,同时土层厚度应该大于30厘米,不可有高风险灾害。
二、选用无公害种子在选择水稻种子时,要选择高质量的无公害种子。
种子应该经过检测,不含有害物质,不受农药等化学物质污染,无品种杂交现象,具有良好的种子萌发率和良好的抗病性能。
三、化肥使用无公害栽培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化肥的正确使用。
首先需要进行土壤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肥料和用量。
施肥时要避免施过量,适量施肥按时追肥,可以大幅减少化肥的用量。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水稻无公害栽培的一种有效方式。
采用生物防治可有效代替部分或全部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生产效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选取在当地生态环境中生长适应的微生物,然后将微生物种植在田间,可以大幅提高水稻的抗病抗虫能力。
五、病虫害防治无公害栽培中,通过防治病虫害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病虫害,防治时坚持使用生态友好型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规定使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防止产品农药残留的风险。
总之,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是一套高效的栽培模式,可以大幅减少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保障水稻品质和数量,并减少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因此,这些方案被广泛应用于当今的水稻生产中。
以上的方法只是无公害栽培的基本方案,对具体的生产过程还要重新调整和计划,以期取得更佳的生产效果。
无公害农产品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案例

无公害农产品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案例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确保产品的安全、优质和高效。
本文将介绍一个成功的无公害农产品栽培技术案例,希望能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选用优质种苗选用优质的种苗是保证农产品高质量产量的基础。
该案例中,农业生产者经过多方的筛选和实验,选用了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抗病虫害健壮的无公害种苗。
他们定期与当地农科院合作,从种子繁育到育苗过程中严格把控,确保种苗的健康和质量。
二、科学施肥管理科学的施肥管理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在该案例中,农业生产者根据土壤养分分析结果,制定了科学的施肥方案。
他们结合农作物的需求量,合理地调配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确保作物吸收养分的效率和均衡。
三、生物防治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中,生物防治是一种重要的绿色防治方式。
该案例中,农业生产者采用了生物控制技术,引入了益虫和食草动物来控制害虫的繁殖。
他们还使用了环境友好的植物农药,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通过生物防治,农业生产者有效地控制了害虫的数量,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合理灌溉管理灌溉管理对于农产品生长的健康和水分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在该案例中,农业生产者采用了多种灌溉方式,如滴灌、旱作、微喷等,并结合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水量的监测,实施合理的灌溉调度。
通过科学的灌溉管理,不仅保证了农作物的水分供给,还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
五、综合管理无公害农产品的栽培过程需要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
农业生产者在该案例中,采用了果树密植、有机覆盖、有机质返青等综合管理措施,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了作物的抗逆性。
他们还注意了病虫害的预防,经常对农田进行巡视和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保证了农产品的无公害品质。
综上所述,该无公害农产品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案例从选种、施肥、防治、灌溉和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操作。
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成功地实现了农产品的安全和优质产量。
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

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会对水稻本身的品质产生影响。
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方向。
无公害栽培技术是指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和农药,通过改良栽培技术和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减轻农田污染,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具体方法和实施要点。
一、土壤改良1. 合理施肥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因此在无公害栽培中,合理施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可以选择有机肥料进行施用,比如畜禽粪、秸秆等。
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养分,并且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
合理施用磷、钾等微量元素,保持土壤中的养分平衡,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2. 轮作种植在无公害栽培中,可以选择将水稻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种植,比如小麦、油菜等。
轮作种植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水稻生长。
3. 畜禽养殖在水稻田旁或周围适当发展畜禽养殖业,能够产生大量的有机肥料。
畜禽粪便可以经过发酵后作为有机肥料施用于水稻田中,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二、生态控制1.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能够减少使用化学农药,降低环境污染。
在高温多雨等有利于病虫害生长的气候条件下,合理调整种植时间,避开病虫害流行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生物防治在水稻田中种植一些对水稻有益的生态植物,比如蒲公英、苜蓿等,吸引天敌和天敌,形成生物防治的链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适时进行生物防治,比如释放天敌,使用生物农药等,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3. 种植多样化在水稻田中适当种植一些瓜果蔬菜等作物,能够吸引有益昆虫和鸟类,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多样化种植,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三、合理田间管理1. 合理密植在水稻无公害栽培中,可以采用合理密植的方式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通过合理调整植株间距和行距,保证植株之间的空间,促进光照、通风等,提高光合效率和产量。
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

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是指采用生态友好的方式,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和转基因技术,利用自然的生态系统和适宜的栽培技术种植蔬菜的方法。
这种栽培技术可以保证蔬菜的品质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土壤管理技术1.选择适宜的土壤:无公害蔬菜栽培需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通气性好的土壤,避免选择沿街道或工业区域周围的土地,以防污染源对蔬菜的污染。
2.有机肥的应用:无公害蔬菜栽培中,应充分利用有机肥料,如堆肥、腐熟的畜禽粪便等,进行土壤改良。
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
3.合理施肥:无公害蔬菜栽培中要注意合理施肥,根据不同的蔬菜品种和生长阶段的需求进行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和低效施肥。
可以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如复合肥料和微生物菌肥料等。
二、病虫害防治技术1.选择抗病虫害品种:无公害蔬菜栽培中,应选择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蔬菜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通过选育抗病虫害品种和使用合适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来降低病虫害的危害。
2.生物防治:无公害蔬菜栽培中,可以运用生物防治技术来控制病虫害。
如释放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使用生物农药来防治病害,如利用茶多酚来防治番茄叶霉病。
3.规范化管理:无公害蔬菜栽培中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包括定期巡视、清除杂草和病虫害的残留物、及时采摘病虫害植株等。
同时要注意隔离种植不同的蔬菜,避免病虫害的交叉传播。
三、生态环境保护技术1.保护生态环境:无公害蔬菜栽培应保护生态环境,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避免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要加强对农田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如种植花草树木、建立人工湿地等。
2.水资源管理:无公害蔬菜栽培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
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减少水耗量和水资源的污染。
3.处理农田废弃物:无公害蔬菜栽培后要及时处理农田废弃物,如落叶、秸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
无公害蔬菜是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安全标准和栽培技术生产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型蔬菜。
并且,蔬菜中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及其它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的含量控制在法定允许限量之内,要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一、检测标准
(一)生产基地环境检测共有18项指标。
其中农田灌溉水指标9项,它们是pH值、汞、镉、铅、砷、铬、氟化物、氯化物、氰化物;土壤质量指标9项,它们是pH值、汞、砷、铅、镉、铬、铜、六六六、DDT。
(二)蔬菜产品卫生质量检测共23项指标。
它们是氟、砷、汞、镉、铅、铬、六六六、DDT、甲拌磷、甲胺磷、对硫磷、辛硫磷、马拉硫磷、倍硫磷、氧化乐果、敌敌畏、乙酰甲胺磷、乐果、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百菌清、多菌灵、亚硝酸盐。
二、栽培技术
发展无公害蔬菜,重点是把好生产基地选择与改善,种植过程无害化,蔬菜残留毒物检测“三关”,抓好产地环境、品种选用、培育壮苗、健身栽培、病虫防治、质量检测“六大环节”。
总的来说就是采取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措施,使基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要求。
首先是选择好环境条件,确保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本要求。
1、作为生产无公害蔬菜地块的立地条件,应该是离工厂、医院等三公里以外的无公害污染源区。
2、种植地块应排灌方便,灌溉水质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3、种植地块的土壤应土层深厚肥沃,结构性好,有机质含量达2-5%。
4、基地面积具有一定规模,土地连片便于轮作,运输方便。
其次是改善田间生态条件,创造利于蔬菜作物生长环境。
1、改善蔬菜生产条件。
改善蔬菜生产条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完善田间水利设施,健全排灌系统。
二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土壤具有团粒结构。
三是健全田间道路网络,便于机械化作业。
2、要建立农田轮作制度,不同菜地、不同蔬菜品种采取不同的轮作制度。
3、利用农业设施来改善生态条件。
4、清洁田园,改善生态条件。
5、提倡不同科蔬菜间作套种。
第三是健全栽培管理措施,提倡“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逆性和抗病虫能力。
1、选用良种。
2、进行种子消毒。
3、适期播种。
4、培育壮苗。
三、种植管理
(一)根据土壤类型不同,种植不同种类的蔬菜。
(二)精细整地。
(三)定植,根据不同品种要求,合理密植。
(四)中耕、除草、培土。
(五)搭架、整枝、疏果。
(六)小拱棚、大棚温湿度管理。
1、南北向延伸搭棚,可以均匀受光。
2、棚四周挖深沟排水,棚内菜畦覆盖地摸。
若有管道微喷灌,要把管道放置在地膜内灌溉。
3、通风降温、降湿视天气而定。
寒冷的天气,宜中午通风,下午3点及时覆膜保温。
随着棚内温度上升,逐渐加大通风度,直至掉边裙膜及全部薄膜,改用遮阳网。
四、种植原则方法
(一)基本原则。
1、沙土壤经常灌,粘壤土要深沟排水。
低洼地“小水勤浇”,“排水防涝”。
2、看天看苗灌溉。
晴天、热天多灌,阴天、冷天少灌或不灌,叶片中午不萎蔫的不灌,轻度萎蔫的少灌,反之要多灌。
暑夏浇水必须在早晨九点前或傍晚五点之后进行,避免中午浇水。
3、根据不同蔬菜及生长期需水量不同进行灌溉。
(二)灌溉方法。
1、沟灌:沟灌水在土壤吸水至畦高1/2-2/3后,立即排干。
夏天宜傍晚后进行。
2、浇灌:每次要浇透,短期绿叶菜类不必天天浇灌。
五、施肥原则方法
(一)施肥原则。
1、选用腐熟的厩肥、堆肥等有机肥为主,辅以矿质化学肥料。
禁止使用城市垃圾肥料。
莴苣、芫荽等生食蔬菜禁用人畜粪肥作追肥。
2、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否则可能引起菜体硝酸盐积累。
(二)施用方法。
1、基肥、追肥。
a、氮素肥70%作基肥,30%作追肥,其中氮素化肥60%作追肥。
b、有机肥、矿质磷肥、草木灰全数作基肥,其它肥料可部分作基肥。
c、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后作基肥。
2、追肥按“保头攻中控尾”进行。
a、苗期多次施用以氮肥为主的薄肥;蔬菜生长初期以追肥为主,注意氮磷钾按比例配合;采收期前少追肥或不追肥。
b、各类蔬菜施肥重点。
b1、根菜类、葱蒜类、薯芋类在鳞茎或块根开始膨大期为施肥重点。
b2、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等在结球初期或花球出现初期为施肥重点。
b3、瓜类、茄果类、豆类在第一朵花结果牢固后为施肥重点。
3、注意事项
a、看天追肥:温度较高、南风天多追肥,低温刮北风要少追肥或不追肥。
b、追肥应与人工浇灌、中耕培土等作业相结合,同时应考虑天气情况,土壤含水量等因素。
4、根外追肥(叶面肥)。
(三)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改良。
1、短期叶菜类,每亩每茬施石灰20公斤或厩肥1000公斤或硫磺1.5公斤(土壤PH值6.5左右)随基肥施入。
2、长期蔬菜类,石灰用量为25公斤,硫磺用量为2公斤。
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最关键的一
个环节,防治原则:一是培育和选用抗(耐)病虫品种,调节蔬菜生育期等一系列措施,提高蔬菜对病虫的抵抗能力;二是防止新的病虫侵入,对已有的病虫采取压低越冬技术、切断传播途径等手段,防止病害侵染,或将虫害消灭于严重为害之前;三是栽培管理,改善菜田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发育的环境条件。
(一)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采取健身栽培、合理轮作等一套农业措施,提高蔬菜抗逆性,减轻病虫为害。
(二)物理防治。
通过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但有利于或无碍于蔬菜生长的
生态条件的防治方法,是一种较理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它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
种群、有害微生物或减轻其危害程度的方法。
(四)化学防治。
无公害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农药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病害流行、虫害爆发时更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加以使用,既要防治病虫为害,又要减少污染,使上市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七、生产过程中全面禁止使用的农药
甲胺磷、呋喃丹、氧化乐果、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甲拌磷(3911)甲基异柳磷、五氯酚钠、杀虫脒、三氯杀螨醇等农药,包括含上述成分的混配制剂。
下面是部分禁止使用农药品种及替代农药品种。
禁止使用甲胺磷,推荐替代农药:阿维菌素、Bt、氟虫腈、杀虫胺、毒死蜱、灭蝇胺、喹硫磷、虫酰肼(米满)等。
禁止使用呋喃丹(克百威),推荐替代农药:辛硫磷、米乐尔、毒死蜱、农地乐等。
禁止使用久效磷,推荐替代农药:辛硫磷、毒死蜱、Bt、百树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氟虫腈等。
禁止使用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推荐替代农药:阿维菌素、Bt、毒死蜱、百树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氟虫腈等。
禁止使用对硫磷(1605、乙基对硫磷),推荐替代农药:阿维菌素、毒死蜱、Bt、百树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水胺硫磷、氟虫腈等。
禁止使用甲拌磷(3911),推荐替代农药:辛硫磷、米乐尔、毒死蜱、农地乐等。
禁止使用甲基异柳磷,推荐替代农药:辛硫磷。
禁止使用氧化乐果,推荐替代农药:吡虫啉。
无公害蔬菜栽培,除了选好环境条件、改善田间生态条件、健全栽培管理措施外,还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一是采收前自检。
查看是否过了使用农药、肥料的安全间隔期,有条件的可用速测卡(纸)或仪器进行农残检测。
二是采收和分级。
要适期采收,采后要做到净菜上市(符合各类蔬菜的感官要求,净菜用水泡洗时,水质应符合规定标准),还要按品质、颜色、个体大小、重量、新鲜程度、有无病伤等方面进行分级。
分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