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民间音乐

合集下载

美洲民族民间音乐教案[001]

美洲民族民间音乐教案[001]

美洲民族民间音乐教案[001]教学目标1.了解美洲民族和民间音乐的背景、历史和文化特征。

2.掌握美洲民族和民间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技巧。

3.学会演奏美洲民族和民间乐器,如手鼓、竖琴、南美的木吉他等。

4.学会合唱美洲民歌和国际歌曲。

教学内容美洲民族音乐美洲民族音乐是与美洲土著居民生活、文化、宗教、历史、政治、习俗等联系紧密的音乐。

它包含了北美的印第安民歌、南美的恩斯特音乐、美洲西海岸的特立尼达迪亚哥音乐和巴西的桑巴音乐等。

其中,印第安民歌是美洲民族音乐的代表性音乐之一,歌曲的主题围绕着大自然、生命、神话传说等,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

美洲民间音乐美洲民间音乐是美洲各地民间乐器、民歌的集合体。

它是社交、纪念、娱乐和节日庆祝的重要方式,因此具有很强的现场性和欢乐性。

美洲民间音乐的代表性乐器有手鼓、竖琴、木吉他、铃铛等。

课堂活动第一课:美洲印第安民歌1.播放印第安民歌,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民族音乐的特点和美感。

2.分析歌曲的元素和结构,如歌曲的旋律、节拍、节奏、歌词等。

3.学唱《美洲之旅》,了解印第安人所处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等。

4.学习手鼓、铰鼓的基本演奏技巧,学生分组进行演奏。

第二课:南美音乐1.播放南美音乐,了解南美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分析南美音乐的元素和结构,如节拍、节奏、乐器的演奏技巧等。

3.学习南美木吉他的基本演奏技巧,了解巴西桑巴音乐的特点。

4.小组分工合作,演奏《圣母颂》,表现南美文化的热情和感染力。

第三课:美洲民间乐器1.介绍美洲民间乐器,如手鼓、竖琴、铃铛等,学生了解其乐器结构和演奏技巧。

2.听取民间乐器演奏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演奏。

3.小组分工合作,演奏美洲民间乐器,进行一场欢快的音乐表演。

第四课:国际歌曲1.学习《国际歌》的旋律和歌词,了解其背景和意义。

2.进行合唱练习,让学生深刻理解国际主义的思想和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1.听、说、演奏相结合,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美洲民族和民间音乐。

北美民间音乐

北美民间音乐

总结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首先是欧洲人踏上这 片土地。他们带来了自己家乡的文化,这种 文化渗透到新大陆,形成了具有欧洲音乐特 点的民间音乐。而当大量的黑奴被贩卖到美 洲后,酷爱音乐的黑人又带来了新的音乐元 素。由此,黑人音乐与乡村音乐的结合,以 及欧洲音乐的影响,逐渐形成北美民间音乐 的主流。
美国乡村音乐美国乡村音乐女创作歌手Taylor Alison Swift泰勒·斯威夫特Change.flv
起源于美国南部与阿帕拉契山区,可追溯至1920年代,融合了传统民谣 音乐、凯尔特音乐、福音音乐及古时音乐。乡村音乐的曲调,一般都很 流畅、动听,曲式结构也比较简单。多为歌谣体、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
涂红颜料所给人的错误认识。
印第安人经过四万多年的文化,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和语言,在历史
上曾建立过四个帝国,最重要的是中美洲的阿滋特克帝国和南美洲的印加帝
国,发明过玛雅文字,对天文学研究的造诣也相当深,为世界提供了玉米、
番薯、西红柿、烟草、可可等作物。由于殖民者迫害、杀戮印地安人,毁灭
印地安文化,致使现在残存的古代文明材料已经不多,但目前的研究越来越
中跳进比较多。民歌的歌词一般都用本民族语言,也有在歌
词中加人西班牙语词汇的,但很少有全用西班牙语的歌词。
乐器
主要有排箫、竖笛和鼓。排箫用竹管或芦管制成,尺寸
不一,是印加帝国时期就已流行的古乐器。笛子有横笛、竖
笛两种:横笛与中国的笛子相仿,只是没有笛膜;竖笛与欧
洲人的高音竖笛类似,音色尖锐。它们的音色都很容易和排
箫融合。双面蒙皮的蒂尼亚鼓和单面蒙皮的万卡尔鼓是印第
安人的主要打击乐器。厄瓜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秘鲁、玻利维亚三个国家
的印第安人常采用这几种乐器加上一两把吉他组成“安第斯 乐队”,

北美音乐文化区

北美音乐文化区
• 兔子舞:一对男女为一组,以悠缓的速度 合着三拍子的节奏而舞蹈
• 圆圈舞:夜里社交集会的舞蹈。
民间音乐的一般性特点
1、音阶:无半音五声音阶,旋 律大2和小3为基础进行。羽、 徵、宫调式。
2、均分律动:强拍出现有规律,节奏 整齐有力,齐唱和一领,鼓伴奏。 3、节拍:非均分:独唱,对唱的民歌, 旋律特点是吟诵性,节奏不整齐,速度 自由。 4、节奏:短后长的短长格节奏型。 5、旋律: a、直线下行形式(全曲从高音区开始, 随旋律展开,到最低音时也就结束了) b、弧线下行形式(全曲旋律以高到低 音趋势发展,但中间插了从低到高的弧 线) c、右半抛物线式(旋律从中音区开始, 很快上升到高音,后逐渐低音结束)
因纽特人的音乐体裁
(一)舞蹈歌(鼓舞歌) 歌词类型:①没意义(全部只唱哎哎啊这些衬词) ②有意义(生活中捕猎狩猎的) 注:鼓舞举行在冬季,小屋里进行。歌舞交流会
(男鼓,舞,妻子唱,传给客人也一样) (二)动物歌(模仿动物叫声、动作) (三)竞赛游戏
喉鸣游戏,特征——比赛声音的技巧。 瞪眼竞赛 心脏竞赛
音乐体裁
①民歌—— 演唱形式分:齐唱、合唱、 独唱、独唱
②歌舞——祭祀活动、宗教场合,载 歌载舞,歌舞结合,打击乐器为伴 奏。
③乐器——鼓、梆子、木棍、笛子 (演奏民歌及变奏)
音乐欣赏
• 加拿大海达族《图腾柱树立仪式》《赠物 宴会的歌舞》
• 加拿大克瓦基乌特尔族的歌和舞:首长们 的舞蹈,用手脚的振动来表现节奏。
调式5 6 1 2 3 5 ②小3与大2连接成的中国羽
调式6 1 2 3 5 6 (二)音域和旋法
①音域较窄,多在5、8度之 内
②旋法与语言的重音、声调密 切相关(旋法特征) (三)节奏——多为2拍子

《红河谷》教学设计

《红河谷》教学设计

《红河谷》教学设计《红河谷》教学设计1课题名称《红河谷》授课时间40分钟教材分析本课的教课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美洲乐声》这一主题中的一首学唱歌曲。

《红河谷》是一首加拿大民歌,反应了17世纪来自英国的移民开发北美的情形,表现了北方红河一带的人民,在这开垦荒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城市,并经过人民的艰辛劳动,把一片片荒地变为美好的家园。

歌曲为G大调,4/4拍,弱拍起的节奏性贯串全曲。

单乐段构造,歌曲旋律优美,拥有伸展、陈述的特点。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心理及生理上都逐步成熟,获得知识信息的途径也增多了,在学习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经验,表达方式方法和小学生也有所不同。

由于这些孩子处于农村,接触的音乐类型并不是十分丰富,受条件的限制,对于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了解的也不是很多。

所以要求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来巩固和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技能,增加他们的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而且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变声的阶段,声带不稳定,歌唱时要轻声不喊叫,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与歌唱习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悉并能准确演唱弱起小节,能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体验、倾听感悟等方法感受歌曲中的热情,并提高音乐表现、实践与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红河谷》,感受加拿大民歌的艺术魅力,体会北美音乐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熟悉并能准确演唱弱起小节,感受北美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法讲授法、提问法、演示法、信息技术2.0中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学法聆听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多媒体、电子琴、黑板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程导入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同学们,同学们出去旅游过吗?都去过哪里呢?那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加拿大旅游一番。

同学们看图片中是加拿大的红河谷,大家觉得漂亮吗?但大家想知道曾经这片土地是一种什么景象吗?又是谁改变了它呢?(二)新课讲授1.我们一起从下面一首歌曲里找找答案。

雷鬼音乐

雷鬼音乐

牙买加民族乐
在60年代中期,牙买加已形成一种 音乐形态「Ska」,基本上已有雷鬼 的影子在,但这种音乐的节奏很快; 后来又发展成「Rock Steady」,节 奏变得比Ska慢,再经转 变之后, 并融入「Soul」(灵魂乐),于68年左 右,「Reggae」正式成形。
美国
雷鬼音乐
音乐形态
雷鬼音乐结合了传统非洲节奏,美国的节奏蓝调及原 始牙买加民俗音乐, 这种风格包含了”弱拍中音节省 略”,“向上拍击的吉他弹奏”, 以及”人声合唱”。 歌词强调社会、政治及人文的关怀。
雷鬼音乐
音乐风格
Ska
早在50年代的中期,美国的节奏布鲁斯(Rhythm and Blues —也就是我们 所说的R&B),通过迈阿密、新奥尔良、孟菲斯等地的广播电台传入牙买加 后,当地的一些音乐家便将其与牙买加当地的传统民间音乐Mento(门特) 相融合,并混杂了美式灵歌的演唱,逐渐形成了Ska(斯卡)音乐。 Ska音乐的速度较快,感觉更轻易让人随之舞动蹦跳起来,更加活泼跳跃, 节奏强调反拍的重音,乐队中除了采用传统的Mento音乐的乐器(如木吉他、 各种拉美打击乐器)外还加入了铜管乐、电吉他、电贝司和键盘等乐器, 并突出铜管的华丽色彩。 而电吉它的反拍切分演奏技巧也更是体现了Ska音乐的特性,更轻易与其他 音乐区别开来。 Ska不仅延承了Mento中诙谐的论题和音乐上的特点,其更为欢快的节奏则 更能体现出牙买加这个布满阳光和希望的加勒比海岛国的开放与热情
Rocksteady
雷鬼音乐
传播
Reggae
民间舞蹈和Reggae乐的传播,迅速遍及北美黑人社区。 而Bob Marley和他的The Wailers乐队以狂飙一般所向 披靡的气势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传遍了北美和欧洲, 一时间,牙买加首都金斯敦成为了世界上无数Reggae 乐迷心中的圣地,而人们也记住了Bob Marley的名字 和他极具迷幻色彩而又布满了对自由渴望的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音乐的欣赏1、《少女的祈祷》钢琴独奏曲,变奏曲式。

波兰女作曲家苔克拉。

芭达捷芙斯卡所作。

2赋格曲:用复调手法写的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同时也是一种复调音乐曲式。

3赋格曲基本特征:由一个(有时有两个或多个)音乐主题在不同声部时隐时现、一再模仿、不断变化重现。

4赋格曲源于欧洲,在17-18世纪发展成熟和完善。

德国作曲家巴赫是欧洲复调音乐的代表人物。

5瞿小松中国当代作曲家,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出来的新一代作曲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作品:交响组曲《山与土风》小提琴与乐队《山之女》大提琴与乐队《山歌》等。

6音乐: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

7《山林之歌》是一部标题性的交响组曲,由五部分组成:A 山林的呼唤B 过山C 恋歌D 舞曲E 夜8《1812年序曲》俄国钢琴家、作曲家、莫斯科音乐学院创始人尼古拉。

鲁宾斯坦,邀请柴可夫斯基为莫斯科及工业博览会写的一部大型乐曲,供合唱队获管乐队使用。

9《马赛曲》法国国歌。

10柴科夫斯基:作品:舞剧《天鹅湖》歌剧《叶甫根尼。

奥涅金》钢琴独奏曲《六月—船歌》第二单元音乐的美1、音乐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喜剧美、欢乐美、悲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2、优美是音乐美中最有普遍性的基本范畴,具有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的特点。

3、优美的基本特征:舒展流畅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适中的速度与力度、均衡的结构形式。

4、壮美具有刚劲、果断、勇猛、粗狂的特点5、《牧歌》海默词,瞿希贤以内蒙古昭乌达盟的长调民歌,运用和声变奏手法改编成的一首无伴奏合唱曲6、#C小调奏鸣曲,也称《月光奏鸣曲》贝多芬作于1801年。

是一首钢琴曲7、《彩云追月》任光写的一首优美、典雅的民族器乐曲。

全曲为引子和带再现的三段体。

8、《国际歌》为带副歌的二段体结构,进行曲速度,大调式。

歌词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所作,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为其谱曲。

高中音乐走进非洲和美洲(北美洲音乐)

高中音乐走进非洲和美洲(北美洲音乐)
备作战等场合,以鼓等打击乐器伴奏,形式较 为简单。
16世纪后,欧洲移民大量涌入北美,带来他 们的音乐文化,其中英国的影响最大。这些新
大陆的开垦者把他们的歌声和曲调带进当地的 生活,形成早期的美国乡村音乐。
印第安音乐 非洲黑人音乐
1619年第一批非洲黑人奴隶被贩卖到美国, 此后,大量黑奴的源源不断的从非洲运来,黑 人音乐动人的曲调和切分节奏,对美国音乐的 发展起了重大影响。
加拿大是全世界第二
大的国家,她的国土占 据了北美大陆北半部的 主要地区。
加拿大人多半是英 国移民的后裔和法国移 民的后裔。所以该国的 音乐主要是外来音乐的 衍变。
《晒稻草》就具有浓 郁的英法民歌的痕迹。 边听边思考:结构、节 奏特点。
英法民歌特色
1、结构简单,四句的结尾清晰
2、节奏相同: 0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北美主要包括美国和加
拿大两个国家。在“新 大陆”被发现之前,当 地的主要居民是印第安 人,后来欧洲移民大量 移入北美,非洲黑奴也 被源源不断的贩运到此, 因此美国和加拿大是移 民国家。
1492年,当欧洲航海家哥伦布抵达这块“新 大陆”时,当地的原住民印第安人还生活在原
始阶段。他们的歌舞主要用于劳动、婚丧、准
3、乐材料精炼,保留了 某些古印第安人的特征,强调了主 音6的稳定性,但余味深长,令人 回味不已。
《深深的河》(美国黑人歌曲)
生活在全世界的黑人由于语言不同,信仰 不同,他们对“主”和“天国”非常虔诚, 至死不渝。不少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后,对 故土的怀念依然十分强烈,而且一代一代 的人都继承这一传统,所以在美国黑人社 区才会流行这样的怀旧歌曲。
人们通常将美国以南 的美洲地区,包括, 墨西哥、中美洲、西 印度群岛和南美洲, 统称为拉丁美洲。

什么是乡村音乐?

什么是乡村音乐?

什么是乡村音乐?起源·发展过程·代表歌手乡村音乐是美国最受欢迎的音乐流派之一。

事实上,2020年4月,数字音乐流媒体网站计算出了13.89亿首乡村歌曲流。

乡村音乐诞生于一个文化大熔炉,是现代美国音乐的首批流派之一。

它起源于欧洲定居者的传统民谣和非裔美国人的布鲁斯音乐,并发展到美国南部。

它始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有弦乐器和轻快的人声。

然后,随着每一代人的逝去和新的影响,它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们所知道的许多流派和亚流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带您了解乡村音乐的起源和六代人。

弹壳中的乡村音乐乡村音乐最初是移民到美国的民歌的结合。

然而,由于菲德林的约翰·卡森、吉米·罗杰斯和卡特家族,它在20世纪20年代初成为了一种官方流派。

从那时起,乡村音乐根据流行趋势继续发展,同时仍然保留了乡村歌曲的元素,如叙事歌词和弦乐乐器。

乡村音乐的起源乡村音乐作为一种流派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1923年发行了第一首商业录制的歌曲。

它被称为“乡巴佬”音乐,而不是这种音乐风格起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定居者。

十九世纪,随着国家走向现代化和工业化的生活方式,不列颠群岛的定居者和非裔美国人搬到了东南部各州。

他们将自己的传统从与世隔绝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带走,并将其融入到新的生活方式中。

这两种不同的背景继续相互影响,最终在中间相遇,创造了我们现在所知的古老音乐——第一代乡村音乐。

乡村音乐刚开始时,有两种主要乐器将其与其他流派区分开来:小提琴和班卓琴。

两者都是来自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和传统的弦乐器。

小提琴乡村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

这是因为小提琴在乡村音乐创作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种弦乐器是从旧的欧洲世界传到北美大陆的。

它在白人聚居地广泛流行,是他们唯一演奏的乐器。

不列颠群岛的定居者演奏小提琴,将他们的许多曲调和民歌保存了很长一段时间。

小提琴是欧洲对早期乡村音乐的贡献。

然而,到了19世纪,小提琴演奏界不再完全由白人主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是熟悉教材 熟悉教材的两个角度: 1.是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2.是熟悉教学内容。
(南京12中贾兰)《中国通俗音乐》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过程,鉴赏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北美民间音乐》教学目标:
…… 3. 能初步了解印第安音乐、乡村音乐、 爵士乐的风格特点。
三、了解学生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依据学生学情。
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关注兴趣(态度) 之外,我们还应该关注什么呢?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 的关注”又应该表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决不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文 字描述 ,而应是音乐课程的价值(审美体验价值、创造 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在一节音乐 课中的具体体现。 在一节一节的音乐课中逐步使学生认识到音乐课程 的价值,使学生逐步理解音乐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意义。
《爵士乐》教学目标:
能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爵士音乐文化的资料(文字、 音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过程与方法目标) 共同探讨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其相关文化及艺 术价值。(这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以开放的心态, 正确审视美国黑人爵士音乐文化,增强对多元文化的接 纳与包容意识。(提出了明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方面的目标,对新课程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目标,必 须明确、具体)
例: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学习 《摇滚乐》把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由小组长确定四个角度:起源及发展、 不同风格及代表乐队(人物)、音频(视频)材料、中国摇滚乐的特点。课 前,教师提供部分网站网址、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源,并且在计算 机老师的帮助下创设了一个讨论区。各组同学由组长组织分工后在网络上搜 集资料,并展开讨论、研究,由小组长整合本组同学的观点,在讨论区发言、 交流。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二次 加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不同地区、 不同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学情 的教学目标。
《流行音乐中国风……》
小结:
教学目标既是一节课的出发点,也是一节课的会拢点。
①在新课改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放在音
乐课程目标的首位的。 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 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顿悟等情感层面。特 别是对鉴赏课来说,更是如此。
②过程与方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音乐,不如会学音 乐。 重视过程、强调方法,其实质是尊重学生的学习经历、学 习体验和学习方式。这是学生学会音乐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课程标准》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化为四个具体目标: 体验、比较、探究、合作。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目标确立
现象:“三维目标”中的“知识、技能目标”容易把握, 而 “过程与方法”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
如: “乐于聆听、感受相关音乐作品,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体验音乐的韵味,感受其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及风格特点” “乐于聆听……等作品”ຫໍສະໝຸດ 很难明确、具体、清晰地表述。
2.比较是音乐教学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体裁形 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以利于学生 形成对音乐的深刻印象。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并 且有利于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 例:(金陵中学 刁雪梅) 《欧洲民间音乐掠影》教学目标:
……
3.了解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能区别苏格兰风笛与爱尔兰风笛。 4.在欣赏过程中能善于观察、感受俄罗斯民间舞蹈、爱尔兰踢踏舞的风格特点。
1.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 “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 它强调身体性参与。一句话,就是学生要自身去经历、去 感悟、去操作。
(南京五中 沈熙春)《音乐的悲剧美》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和乐曲《一个华沙的幸存者》等作品,感受作 品的音乐意境;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分析作品的互动活动,理解音乐悲 剧美; 2.能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的片段,体验、表现作品的悲剧美。
4.合作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 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的方式目前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特点大致有几点:按音乐素质、
能力和性别划分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充分交流、研讨、协作,例如 对歌曲 进行演唱处理,由各小组自行讨论设计演唱形式,编创表演动作,制作表 演道具,选择伴奏乐器等;融会游戏、竞赛因素,促进小组间的竞争,增 加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例:((南京一中 刘晓丹) 《音乐的优美与壮美》教学目标: …… 3.能够围绕”优美与壮美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的特点”这一问题发表自 己的见解。
3.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形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 是指教师不将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由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收 集资料、调配研究、分析交流、发现与探索问题并获得结论的过程。
《 走 近 非 洲 》 教 学 目 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依据三个方面:
一是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 二是要熟悉教材; 三是要了解学生。
一、以《课程标准》为指导
了解课改“改”在什么地方?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课改就是要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 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 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