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20 清玉器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玉器

中国古代玉器

中国古代玉器第一章、中国古代玉和玉器一、中国古代玉:1863年,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莫尔,根据传到欧洲的清代乾隆朝玉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玉材有两种,即角闪石和辉石类。

1、角闪石亦称软玉,包括透闪石和阳起石,硬度为莫氏6-6.5度,比重2. 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的纤维矿物,属于角闪石的一种。

其中以新疆和阗所产的一种透闪石之类的玉石最为有名。

角闪石的色泽较近于油脂的凝脂美,纯者色白,俗称羊脂玉,细腻温润,非常名贵,经济价值极高。

又因角闪石含有少量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黑、黄等色或杂色。

2、辉石类亦称硬玉,因翠绿者质地最佳,在中国又有翡翠之雅称。

缅甸是翡翠的主要出产国,清代乾隆时期流入中国,其中含有铬镍元素的呈现绿色,称之为“翠”;含有铁元素的呈现黄、红色,称之为“翡”,如果在同一块玉石由红、绿、紫三色组成,则称为“福禄寿三星”或“桃园三结义”。

其硬度为6.75-7度,比重3.2-3.3。

辉石类则以硅酸钠和硅酸铝为主,有隐约的水晶状结构,质地坚硬,密度较高,具有玻璃的光泽,清澈晶莹。

翠绿色、苹果绿、雪花白、娇嫩的淡紫色,都是辉石类的典型色泽。

3、在中国古籍上所指的玉并不是确切的矿物学的名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阐释“玉”为:“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温和滋润具有光泽,表明玉善施恩泽,富有仁爱之心),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玉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部可以看出来其内部具有的特征纹理,表明玉竭尽忠义之心),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如果敲击玉石,会发出清亮悠扬悦耳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并传达给四周的人),不挠而折,勇之方也(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硬度,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气),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有断口但边缘却不锋利,表明玉自身廉洁、自我约束却并不伤害他人)”。

“五德”之说是儒家对玉理念的高度概括,也把玉赋予了人格化的魅力。

二、中国古代玉器:西汉扬雄在《法言》中阐述说:“玉不雕,屿璠不作器。

明清玉器鉴赏与收藏

明清玉器鉴赏与收藏

明清玉器鉴赏与收藏(手把手传授,高清图解)!2011-09-18 13:22来源:股票博客作者:K功夫K分类:操盘技巧玉器历经唐宋的发展演变后,至明清时期迎来了历史上的又一次高峰,从规模到数量、品种,均达历史最高。

明清玉雕的材质主要以新疆和田白玉为主,又有被视为“杂玉”的玛瑙、水晶、翡翠、琥珀、绿松石等,其中清早期在宫廷始见的翡翠应用更为历代之冠。

明代冶玉工艺在新疆大量玉材运往关内的有利条件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工艺最兴盛的地区为北京、扬州、苏州等地。

明代中晚期,苏州的琢玉工艺发展非常迅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技法不断提高,作坊林立,人才辈出,出现了很多著名艺人。

见于记载的有:陆子刚、刘沧、贺四、李文甫、王小溪等,他们都是善于雕琢精巧小品的能手。

明代玉器的类型和宋元时期没有很大的差异,大体可以分为装饰品、实用品、艺术品和仿古器四大类。

清代玉器制造的全盛时期是乾隆时期,乾隆皇帝非常喜爱玉器,对夏、商、周三代的古玉进行广泛收集,并进行认真的分类鉴别,对于制作较粗糙的玉器,交由清宫造办处加工改制,因此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玉器中常见旧玉后刻花、旧玉新做工。

此外,北京造办处、扬州和苏州云集了众多的能工巧匠,雕琢精益求精。

从加工技术、装饰纹样各方面看,均达到玉器发展的最高水平。

下面就明清玉器品种加以详细介绍。

玉带钩与玉带扣玉带钩在明清之时已成为装饰把玩的仿古玉器。

明代玉带钩保存下来的数量很大,例如苏州虎丘王锡爵墓中出土有玉带钩,上海明墓中也有出土。

明代玉带钩有琵琶形、螳螂肚形、条形、圆棒形,也有的雕作龙、蠄、鸟、兽等形。

还有一种一半为钩,一半为环,分别镶嵌在玉带钩两端的称为玉带扣。

清代玉带钩做工比明代精巧,抛光度也很高。

钩头多样,别具匠心,艺术水平较高。

有些雕龙、凤、蠄的大钩,可称是玉带钩中的重器。

玉带扣形如两个方板,一板为钩,一板为扣,两板可扣接,其上镶嵌宝石碧玺,带扣可接较宽的腰带。

虽然清代玉带钩花样繁缛,但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艺术水平,都缺乏汉代严谨、流畅的风格,难以与汉代玉带钩比肩。

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唐宋-明清篇)

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唐宋-明清篇)

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唐宋-明清篇)分享者:般般知玉关键字:历代玉器造型特点时期:原始社会-夏时期唐宋玉器造型隋朝著名的镶金边白玉杯隋朝历史很短,不足40年,但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她为大唐帝国的创建铺平了根基。

在玉器史上,隋代陶玉器工艺也不曾有什么独特的建树,可她却为一个新的玉器时代拉开了序幕。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高4.1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2.9厘米此杯为直口平唇,深腹,下有假圈足,平底实足。

口部内外镶金一周,金沿宽0.6厘米。

杯用白玉制成,保存完整,造型、制作均很精美。

从这件镶金边白玉杯看,隋代已有了很精湛的玉器制作技术。

唐代玉器与汉代玉器风格迥然不同。

唐代在玉器雕琢上,最重要的特点是花、鸟、兽等纹饰及器物边缘有细密而较长的阴刻直线,给人一种雕琢如生的感觉,另外,玉人、玉兽、玉鸟的造型也有自身特点。

在唐代玉器上,三岐骨朵云大使用,这种云尾细而长,云头分为三部分,两侧似往外卷,中间部分小而团、微前凸。

制作琢工较精,刀法不乱,布局均匀,细而厚重,为唐代玉琢的又一特点。

唐龙纹璧宋元时代,玉器细腻灵巧,小件多,大件少(除北京团城元朝大玉瓮外)。

虽然花鸟一类没有唐代淳厚朴实,但因受当时国画风格的影响较深,所以非常重视神态。

琢工无粗制滥造之处,是宋元时代突出的特点。

传世宋代玉兽中,虽有异兽,但雕琢风格属写实者为多,注重肌肉处理,躯干部位有如布袋装西瓜,浑圆凸起,结构感较强。

宋代玉鸟或鸟纹玉器除少量立体型外,多为片状、衔花,玉雕的平面感较强,注重大的结构轮廓,边缘弧线少且简练,鸟身饰有长而有力的阴刻线条。

这类玉佩表面保留着较大的平面,平面边缘呈光滑的缓坡,镂雕剔去的部分准确而不琐碎,古玩家谓这“肉头”,即风格浑厚。

宋代玉鱼种类较多,一般头较小,鱼身扁平或微微隆起,分为光素无鳞和有鳞两种。

鱼鳞是用直线或弧度极小的弧线交织出的网状纹,线条较有力。

一些鱼尾饰有匀称有力的弧线。

许多玉鱼衔有荷叶、茨菰,荷叶为平面圆形,边缘四处向内微凹。

古玉种类大全

古玉种类大全

古⽟种类⼤全收藏门公众账号:sc-men。

点击上⽅蓝⾊字“收藏门”关注本平台!回复:瓷器|青花瓷|景德镇瓷|书画|佛像|古⽟|⽟器|清代⽟器|⽟雕|古珠|⽟⽯|翡翠|和⽥⽟|绿松⽯|南红|天珠|琥珀|蜜蜡|⼿串|海南黄花梨|⼩叶紫檀|菩提|⾦刚菩提|凤眼菩提,可了解更多相关收藏知识! 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产⽟器,随着社会⽣产⼒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的专业,多集中于畿、都⾢。

⾃宋⾄清,苏州成为全国性的制⽟中⼼。

历代王室朝廷皆设有⽟器作坊,进⾏⽣产。

因⽟硬度较⾼,加⼯时需要特殊的⼯具和⽅法,故加⼯过程⼤体有选料、画样、锯料、做坯、打钻、做细、光压、刻款等若⼲⼯序。

仿古⽟还要增加“致残”和“烧古”等⼯序。

奴⾪社会治⽟以青铜⼯具为主。

封建社会由青铜⼯具逐步变为钢铁⼯具。

⽯英砂硬度⾼于⽟,因此⾃古⽤于磨⽟,⼜名“解⽟砂”。

当⽆齿锯前后推拉或鉈、钻旋转接触⽟材时,放进⽤⽔调匀的⽯英砂,随⼯具运动⽽琢磨成器。

⽟器的造型、花纹都是靠这种⽅法制成。

⽟圭: 古⽟器名。

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的⽟制礼器。

为瑞信之物。

长条形,上尖下⽅,也作“珪”。

形制⼤⼩,因爵位及⽤途不同⽽异。

《周礼·春官·典瑞》有⼤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

周代墓中常有发现。

⽟笏: 上朝时所执的⽟制⼿板。

即“珽”。

《礼记·⽟藻》:“笏:天⼦以球⽟,诸侯以象,⼤夫以鱼须⽂⽵。

”注:“球,美⽟也。

” 镇圭: 古代朝聘所⽤的信物,王执镇圭,为六端之⼀。

也作“镇圭”。

《周礼·春官·⼤宗伯》:“王执镇圭。

”注:“镇,安也,所以安四⽅。

镇圭者,盖以四镇之⼭为瑑饰,圭长尺有⼆⼨。

” 命圭: 帝王授给⼤⾂的⽟圭。

《左传》僖公⼗⼀年“赐晋侯命”注:“诸侯即位,天⼦赐之命圭为端。

”《周礼·考⼯记·⽟⼈》:“命圭九⼨,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五⼨,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谓之躬圭,伯守之。

古代玉器基本特征

古代玉器基本特征

古代玉器基本特征一般来说,按照古玉去仿古玉比较难,其一是很少能碰到相同的古玉,即难仿其玉质;其二是古玉有沁色,即玉在地下埋久了,受地下介质影响,产生侵蚀变质和变色,而人工难仿其质和色;其三是随着各代玉器业的兴衰,从业者技术优劣不等,工艺风格变迁,其工艺造型技术特点难于再现。

因此,在讨论仿制古玉器的工艺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古玉器的基本特征。

根据对前人资料的学习以及笔者对古玉器的认识与实践,古玉器的基本特征大致为以下四点:(1)形制与做工符合古代制玉的古朴风格;(2)琢工明显地繁缛和费劲;(3)磨制痕迹或残缺痕迹表现得古老陈旧;(4)表面沁色及其分布符合受自然侵蚀的特点。

1.1 形制与风格无论是在鉴定古玉器或者是仿古玉制作中,正确把握各个历史时期玉器的时代特色和艺术风格,都是致关重要的。

大致可以从形制、饰纹、琢工、玉质等方面着眼,以各时代的时间线索来分析考察。

以下就新石器时代玉器、夏与商前期的玉器、春秋战国等历史时期玉器进行简要分述。

1.1.1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此类玉器主要为简单的礼器、象征性武器、工具及装饰品等。

多为片状,形制简单,薄厚不匀,造型不很规则,以素面居多。

有些有较繁缛的阴线刻纹。

动物造型或纹饰多侧重于头部,尤为突出眼目的表现。

由于制玉工具比较落后,常在器表留下明显的制作残痕;而在穿孔玉器的孔壁上,则由于工具的不断磨损,造成愈至深处孔径愈小的现象。

1.1.2夏与商代前期玉器此类玉器主要是象征武器、工具和少数简单装饰品。

制艺较粗糙。

有些器物两侧已出现锯齿状扉棱,并在刻纹上开创双线勾勒之先河。

1.1.3商代后期玉器此时期玉器数量繁多,种类丰富,主要有礼器、礼杖、工具、器皿、装饰品、简单艺术品等多类。

人物、动物形玉器大量出现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片状玉雕绝大部分呈弧扇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造型各异的立体圆雕作品。

商代后期常见的纹饰有重环纹、菱形纹、同心圆弦纹、兽面纹等。

双线勾勒法普遍,器物的一侧或两侧,起扉棱的现象极为常见。

中国古代玉器资料

中国古代玉器资料

中国古代玉器资料玉花斑弧刃斧玉器-----新石器时代玉花斑弧刃斧,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长23.7cm,宽8.7cm。

此玉斧玉料呈青灰色并有较多的自然纹理而形成暗花。

斧为长条形,略扁,刃部呈前凸的弧状,斧顶略窄,近顶部有一圆孔。

此玉斧于1987年在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地的M4号墓葬出土。

墓葬中有大量的随葬玉器,其中包含许多精品,如玉勺、玉龟甲、玉刻图板等,并有大量玉斧。

由此推测,墓主人是地位显赫的人物,所葬玉斧既象征权力,又标志着财产的丰厚。

此件玉斧是随葬玉斧中制作最精致的一件,斧的刃部锋利,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具有实用性。

其玉材虽因埋葬时间久远而发生了颜色的变化,但仍不失华美的本色。

斧的外表光滑,磨制精细,顶部略糙,可知顶部原嵌于木柄中因而未将其磨光。

此件作品显示出玉斧由实用工具向礼仪用器的转化。

琢:治玉的一种方法。

在玉的外表加沙与水,用工具带动砣头旋转,用砣头琢玉。

玉刻图长方形板玉器-----新石器时代玉立人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玉立人,高9.6cm,肩宽2.3cm,厚0.8cm。

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

玉料因受沁呈鸡骨白色。

玉人作立状,方头,以阴线方格纹刻划出冠,大眼,三角形鼻,大嘴,唇上有须,两耳垂处各有一圆形钻孔。

双臂贴胸而抱,十指分开,腕部有阴刻衣纹。

束腰上雕出斜纹带饰。

双腿间有缝隙,雕出脚趾。

此玉人比例匀称,雕刻刀法简练,展示出古人局部服饰的简貌,也反映了江淮地区史前时期匠人们的雕刻技能,为迄今所见新石器时代最完整的直立玉人。

有人称此时期为含山文化时期。

含山文化,1987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它晚于同一地域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而应早于良渚文化,与同一地区的薛家岗文化相当,是中国早期玉文化开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鸡骨白:玉器常年埋于地下,受外界有害物质沁蚀后仍带少许光泽,色如水煮之鸡骨,故俗称鸡骨白。

又因似石灰之色,也称石灰古。

玉双虎首璜,长11.9cm,厚0.4cm。

中国最有名的十大古玉,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

中国最有名的十大古玉,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

中国最有名的十大古玉,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收藏国际1 渎山大玉海现陈列于北京北海公园团城承光殿前玉瓮亭内“渎山大玉海”是元代的一件巨型贮酒器,又名玉瓮、玉钵。

器体呈椭圆形,口径1.35-1.82、高0.7米,重达3500公斤。

用整块黑质白章的墨玉雕成,玉质斑驳变幻,墨色中夹杂白纹,制作采用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琢玉工艺上“量材取料”和“因材施艺”的传统技巧,玉瓮内部掏空,空膛深55厘米,利用玉色的黑白变化来勾勒波浪的起伏、表现动物的眉目花斑,下部以浮雕加阴线勾刻的手法表现旋卷的波浪,上部以阴刻曲线勾画漩涡作底纹。

周身壁上随玉自然形状肌理雕饰有海浪以及腾跃出没其中的鱼龙、海马、海猪、海羊等神奇海兽,底座是一大一小两件叠置的八角石床,既粗犷豪放,又细致典雅,兼具写实气质和浪漫色彩。

这尊大酒瓮可贮酒三十余石,大约相当于三千六百瓶一斤装的白酒。

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大玉海成器于至元二年(1265年),相传是元世祖忽必烈为犒赏三军而制,忽必烈经常用它盛酒,大宴群臣及军中武士。

2 玉“C”神龙现藏于内蒙古翁牛特旗博物馆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新地村东拐棒沟红山文化遗址群中。

这条玉龙墨绿色,高26厘米,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3~2.9厘米。

体蜷曲,呈C字形。

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有鬣。

颈背有一长鬣,弯曲上卷,长21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

鬣扁薄,并磨出不显著的浅凹槽,边缘打磨锐利。

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

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平。

红山玉龙的具体用途尚有待进一步探讨,不过龙体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经试验,若穿绳悬起,龙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线上,显然,孔的位置是经过精密计算的。

考虑到玉龙形体硕大,且造型特殊,因而它不只是一般的饰件,而很可能是同我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

玉器PPT课件

玉器PPT课件

.
2
玉器之时代与特征
商代 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至隋唐 明清
时代
粗糙,但有立体感 呆板,规范
各式各样,“德”的象征 精美奇特,贵族象征 玉器之巅峰
特征
.
3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绿松石龙形 器
河姆渡文化玉器---双凤朝阳
.
新 石 器 时 代 玉 器
4

良渚文化玉器---神人 兽面纹玉琮
石 器
龙红 山 文 化 玉 器
三、按用途:(1)玉兵器 (2)玉工具 (3)礼器玉 (4)丧葬玉 (5)佩饰玉 (6)玉器皿 (7)玉摆件
.
30
硬玉
蓝田玉
硅孔雀石
南 阳 玉
阿 富 汗

.
31
玉器纹饰
• 玉器纹饰的种类和演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古玉器的特征。 特别是龙纹和蟠螭纹,在古玉器中所占比重较大。此外尚 有饕餮纹、谷纹、蒲纹、蚕纹、乳钉纹以及各种人物、花 卉纹等。商、西周多龙、蟠螭、饕餮、云雷纹;春秋、战 国多蒲、谷、乳钉等纹;两汉多勾云纹,谷、蒲等纹亦较 常见;隋、唐多飞天、花卉。
.
6
商代玉器
• 商代是我国目前所发现 的第一个有书写文字的 奴隶制国家。商代文明 不仅以庄重的青铜器闻 名,也以众多的玉器著 称。
.
7
商代玉器
• 商代早期玉器发现不 多,琢制也一般较粗 糙。商代晚期玉器以 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玉器为代表,共出玉 器755件,按用途可分 为礼器、仪仗、工具 、生活用具、装饰品 和杂器六大类。
.
12
西周玉器
• 西周玉器独创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 艺,这在鸟形玉刀和兽面纹玉饰上大放异彩。西 周玉器没有商代活泼多样,显得有点呆板,过于 规矩。这与西周严格的宗法、礼俗制度也不无关 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仿痕玉器是指乾隆朝通过新疆回部首领购自北印 度莫卧儿王朝玉器而言, 内廷称痕都斯坦玉器。 痕都斯坦即印度,痕都斯坦玉器带有阿拉伯民族 风格,它的异国情调及其薄胎、隐起花纹、嵌金银 丝及宝石等工艺打动弘历,并作了五十六首诗来歌 颂痕都斯坦玉器。由于皇帝喜欢这种玉器,养心殿 造办处玉作及苏州、扬州等玉肆便加以仿制或摄取 其图案以装饰时作玉,这种仿痕玉成为清代玉器上 的一种时尚。
3、纹饰图案:
清代玉器大体沿用明代图案纹饰,雕琢更加精细,甚 至出现艺术水平逊色于技艺水平。 仿古玉器上的纹饰线条工艺也很精细,抛光度高,无 砂碾毛刺。
4、雕刻工艺:大、薄、精、新特色,具体表现:
大型玉雕是琢制水平的标志之一。 一些大碗、盘子、瓶、花熏等薄得近乎透明。 雕琢工艺精湛,高浮雕、浅浮雕、线刻、刻款、多层 透雕等多种技艺巧妙结合。 作品构思奇妙无比,巧用皮色创作。 玉器上刻诗、刻词、刻年号、刻吉祥语是清代玉雕的 一大特点。 玉雕作品直接表现自然。
2、品种
新品种大量涌现,以佩饰、实用玉器和陈设玉器为主, 且品种和特征不同于前朝各代。如鼻烟壶、烟嘴、翎管等; 盛行山子、屏风、彝、鼎等大型陈设玉器。 礼器:少量如璧、圭、爵等,有仿汉代和按当时理解琢制。 佩饰:玉佩有许多新品种:按形制:英雄(鹰熊)佩等; 按吉祥语:虎符等。 带钩多琵琶型,带扣呈两方板,钩环相连。较明代精细。 翎管多用白玉或翠玉制。清官有翎管制度。 发簪中部扁宽并雕有各种纹饰图案。 扳指在清朝很多,用于玩赏或拉弓。 玉锁呈薄板状方形,上一横梁,双面纹饰,多有吉祥语。 合符有龙凤合符、日月合符、同心璧合符等。 香囊有花篮型、葫芦型、瓜棱型等,表面饰寿吉等字。
二、清代玉器特征
1、玉材
以和田玉和翡翠为主、玉材数量、生产规模(数量和品种 )、加工技术、纹饰都远非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可以相提并 论。堪称中国古代玉雕史上最后一个高峰。 全盛时代是乾隆时期,皇帝喜爱玉器,尤对夏、商、周三 代的古玉器进行广泛收集、鉴别,甚至改制。清代宫廷玉器 中旧玉改制品很多。 宫廷玉器:精美的玉器基本上都曾为皇帝所拥有; 器来源:专门琢制、民间进贡、民间收购; 玉质为和田玉中的优质玉和(出现)翡翠。 民间玉器:民间百姓也爱玉,风格与宫廷玉一致,而玉质 则主要是岫玉和独山玉。
翠白菜
白菜一棵,菜叶翠绿, 鲜嫩挺拔,叶片屈伸依 势就形,叶脉通达自然, 菜帮根部镂雕,白菜中 心雕成空筒,可做笔插 或花插之用,形体似真, 色彩自然,是一件珍贵 的翠雕艺术品, 现藏故宫博物院

翡翠十八子手串
周长28cm,翡翠 嫩绿无瑕,光润 滋蕴,由用十八 颗圆珠串连而成, 故称“十八子 手串”,翡翠手 串是清宫所艺术 珍品, 现藏故宫博物院

金镶宝石玉碗
碧玉太平有象
玛瑙梅花洗
嘉庆宝玺(1796-1820)
乾隆宝玺(1736-1796)
鸡血石宝玺
咸丰宝玺(1850-1861)
慈禧宝玺
同治宝玺(1862-1875)
清代的玉材来源: 新疆——优质的和田玉, 缅甸——翡翠。 除高级翡翠玉材生产出板指、翎管、马橙、烟嘴、 龙钩等外,一般翡翠制品也充斥民间,使人们“平 地暴富”。 宫廷玉器在玉山子、薄胎、压丝、仿古玉器、金 玉复合器物等方面的生产很有成就,其他如人物、 动物、插屏、烟壶、首饰等造型与工艺技术加工也 具有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第九节
颐和园
清代玉器
皇家陵寝
一、概述
公元1616年,满族首领努尔 哈赤建立后金政权,20年后,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 清世祖入关,定都北京,以后 逐渐统一全国。至宣统三年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发 生,终于推翻了清朝,结束了 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的封建制 度。
太祖 天命 1616 - 1626 太宗 崇德 1626 - 1643 世祖 顺治 1643 - 1661 圣祖 康熙 1661 - 1722 世宗 雍正 1722 - 1735 高宗 乾隆 1735 - 1796 仁宗 嘉庆 1796 - 1820 宣宗 道光 1820 - 1850 文宗 咸丰 1850 - 1861 穆宗 同治 1861 - 1874 德宗 光绪 1874 - 1908 宣统 1908 - 1911
陈设玉器:仿古类:鼎、彝、簋、鬲、觚等。 仿古玉器的仿古对象广泛,自商周至秦汉都有;有 形制、纹饰仿古;有作旧(沁色);有的在同一器物上 同时并用龙山、西周、宋代三个朝代的纹饰,并刻上乾 隆铭文。 新型玉器:花觚、花插、香亭、香炉、香熏、 悬磬、悬钟、山子、佛、人像等。 文房用品:有实用文具和非实用玩赏品,素面多。 笔筒:外面常有浮雕图案。 笔架:有山形、花枝形、五子形等。 砚 :有凤背、卧鹅等造型。 镇纸:细长条形,有的雕成动物或人形。 臂搁:器表雕有图案或诗词。
雕花翠烟壶


通高5.3cm,口径 1.8cm,底径1.7-1.3cm, 翠质晶莹,葱绿色, 小圆口,矮颈,扁圆 腹,椭圆形底且内凹。 通体浮雕花卉,山石 上长出灵芝,兰草, 花叶交错,生气盎然。 1975年烟台市福山区 李家村王懿荣子宗烈 墓出土,烟台市博物 馆收藏。
生活用器:品种多、样式丰、个体大、胎体薄。玉质 多样,有翡翠、玛瑙、水晶、碧玺等。 碗:有大小,有的刻字、诗。又大又薄为精品。 杯、盏:形制多样,耳柄变化。如斗形、荷叶形,单 柄或双柄雕龙或螭。 圆盘:有平盘、碗式盘。青玉素面玉制诗盘和薄胎碧 玉菊瓣盘最有名。 执壶:有羊首壶、凤首壶等,有柄和流。 尊:酒器,有鱼篓形、瓜棱形、石榴形、三羊形等。 钵:有云龙、云蝠、云螭、写经、七佛钵等。 盒:形状多样,如圆、椭圆、菊瓣、竹节形等。 鼻烟壶:兼有放鼻烟与玩赏功能。 早期为仿鱼、茄子、古瓶形; 后期几乎都是扁体、短颈、小口形。
清初受蒙古准部的干扰,嘉峪关以西的玉材道路 受阻,影响到清代玉器的发展。 乾隆25年(1760年)清军平定准回二部分裂叛乱 后,在新疆地区行使了正常的统治权。清代玉器有 了新的转机,迅速地跨进繁荣期,对玉器工艺的发 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达到中国古代玉器史上的 最高峰。
清朝以满族为本,服制中玉带已不复存在,其 他朝廷用玉也有调整。 康熙、雍正两朝玉器碾琢甚少,康熙朝玉器精 碾细琢、丰满华丽;雍正朝玉器体薄轻盈、光素 无华。 乾隆朝玉器则集历代玉器工艺之大成,作工严 谨,一丝不苟。乾隆帝弘历本人对玉器艺术及其 生产极为关心,他热爱玉器,做了不少的考证, 留下了有关玉器鉴赏、评论、考证、鉴定的诗文 800余首(篇),内廷收藏的玉器大部分是乾隆朝 碾制。
乾隆朝玉器分为时作、仿古、仿痕等三种。 时作玉品种繁多,以陈设玉为代表,提倡画意, 不少陈设玉上碾有故事、人物、花卉、禽兽等绘画 性图案,特别有大禹治水玉山。
故宫博物院藏
桐 荫 仕 女 图
乾隆38年(公元1773年)高15.5cm,宽25cm,厚10.8cm。

会昌九老图 清乾隆
陈设品,通座高145cm, 最宽断面90cm,最大径围 275cm,新疆和田青玉。
青玉嵌白玉宝石盒
高8.3cm,口径14cm。青白玉料中夹有黑色小瑕点。 花叶翻卷攒簇内满琢蕃莲纹。此器造型新奇, 琢制的纹饰细密剔透,是乾隆时中国玉工琢制的痕都 斯坦玉器。
镂 空 花 薰
嘉庆时期的玉器勉强维持乾隆时代作工与风韵, 但其有形无气的弱点已暴露无遗。 道光、咸丰时期的玉器陷人低谷,此时苏、扬、 宁、杭等地玉作已成废墟,只有北京玉作在几次浩 劫中保存了元气,尚有较为缓慢的发展。 清代开发的宝玉石资源品种很多: 国外的金刚石、红宝石、蓝宝石、猫眼、碧玺、 祖母绿、紫牙乌等高档宝石; 国产的碧玺、雨花石、玛瑙、绿松石、菊花石、 和田玉、五花石、寿山石、田黄石、青田石、鸡血 石以及各种砚石等。
蕃莲花碗
痕玉的主要特点: 器轻体薄、 小巧玲珑、 质地温润、 纹饰隐起。 5.1cm高,口径9.2cm,白玉质。为一对,二者纹饰 相同,采用双面对琢对砣的技法琢制纹饰,碗内壁 凹进的花瓣做为碗外壁凸起的花瓣。碗壁薄如蛋壳, 每只碗不足50g,堪称痕都斯坦玉器中的珍品。

高6.8cm,口底径 均为13.3cm,是痕 都斯坦送给清政府 的礼物,由数块青 玉、白玉和宝石组 合镶嵌而成,乾隆 皇帝平定新疆天山 南北路叛乱后,痕 都斯坦玉器大量东 传,乾隆帝对这类 异国风格的艺术十 分喜爱,大量收藏, 并为之赋诗撰文。
故宫博物院藏
仿古碧玉觥
乾隆所制仿古玉偶 按《考古图》仿,绝 大多数是仿青铜器而 制,并镌“大清乾隆 仿古”或“乾隆仿古” 铭。弘历提倡仿古彝 器,一方面由于他的 慕古思想,另方面是 为纠正苏州专诸巷玉 作出现的各种流弊。
高4.5cm,宽3.8cm。佩为龙 形,长嘴翘唇卷舌,额突目 瞪。威武凶猛,令人生畏。 龙体弯曲呈“己”字形,周 身阴刻线条,刀法简捷明快。 腹部弯曲处,一只黄色小鼠 蜷伏于龙的怀抱中,似作攀 登态,形象生动活泼,造型 富有情趣。龙与鼠合称子辰 配。原为白玉质,为仿古而 作沁色,虽墨色晶莹,却全 无古玉之神韵风采,是清代 典型的仿古佩。
山水人物碧玉笔筒
直口,平沿,腹 部呈圆筒形,平 底,四足。 14cm 高,口径14cm, 厚1.1cm, 现藏湖南省博物 馆。

白中泛青色。壶10.5cm 高,口径8.5cm,梁高 10.4cm,壶外形如瓜, 有十二瓣瓜棱,卷形足。 流如羊首,捉颈昂首, 双角连于壶身。盖有一 瓜形钮。肩部有三系, 穿连三联式铜提梁,作 如意式,并饰掐丝珐琅 图案。底中部阴刻方框 图章式“嘉庆御用”四 字款。设计巧妙,将静 物与动物的造型巧妙地 结合在一起。 现藏故宫博物院。

镂空花薰、香薰


清乾隆,最大口 径14cm,碧玉,
故宫博物院藏。
龙凤纹黄玉瓶


通高14.4cm, 12.4cm 宽,厚3.4cm,玉质晶 莹,呈现黄色,通体 光高,器体作扁形, 小口,细颈,扁腹, 下接横座,左侧透雕 一凤,右侧透雕一龙, 上有盖,龙形钮,质 料名贵,形制新颖, 线条圆润, 济南市文物商店徵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