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语文古文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古文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古文知识点古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古文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下册语文古文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应对考试。

古文是指古代的文言文,它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九年级下册语文中涉及的古文主要分为古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化经典两大类。

下面将就其中的几篇重要古文进行介绍和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篇杂文散文。

文章通过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范仲淹的旅行经历,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深情表白和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知识点总结:1. 古文的开头常采取描写景色或事物的方式,为后文做铺垫。

2. 文中多采用诗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以增强表达效果。

3. 语言较为繁复,需注意理解上下文的含义,善于推测句子结构和词语之间的关系。

第二篇:《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理论。

全书共20篇,包括了孔子与弟子之间的问答和对话。

知识点总结:1. 古文时常采用对话形式,通过问答来传递思想和观点。

2. 修辞手法较少,语言通俗易懂,重要的是理解其中的哲理和意义。

3. 语言简练,字数较少,需要注意理解并体会其中的深意。

第三篇:《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所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一位名叫陶潜的隐居者为主人公,描绘了桃花源这片幽静的乐土,表达了求真务实、追求自由和平静的思想。

知识点总结:1. 古文常用记叙的方式来讲述故事情节,文章中贯穿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

2. 使用了丰富的形象化描写,如桃花绽放,山水如画等,给人以美感和想象力。

3. 语言简洁明了,词语间的关系清晰,颇具韵律感。

以上是九年级下册语文古文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和总结。

通过对这些古文的学习与理解,同学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古文虽然语言上与现代稍有差异,但通过反复阅读和解析,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领悟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

九年级下册语文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必背知识点一、古诗词背诵。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知识点:- 主题:这首词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表现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 重点字词:“塞下”指边界要塞之地;“衡阳雁去”为“雁去衡阳”的倒文;“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知识点:- 主题: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 重点字词:“聊”是姑且、暂且的意思;“千骑”形容随从之多;“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天狼”指天狼星,这里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知识点:- 主题: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 重点字词:“八百里”指牛;“麾下”指军旗下面,这里指部下;“的卢”是一种良马名;“霹雳”指特别响的雷声,这里形容弓弦响声之大。

-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知识点:- 主题: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表达了她对外国列强入侵和清廷腐朽无能的愤恨,以及对妇女解放的强烈渴望。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古文诗文归纳总结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古文诗文归纳总结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古文诗文归纳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所涉及的古文诗文内容,以便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和理解文学经典。

古文诗文列表
1. 诗经:《关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2. 楚辞:《离骚》、《九歌》等
3. 唐诗: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4. 宋词:苏轼的《赤壁怀古》、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5. 元曲:关汉卿的《汉宫秋》、白朴的《西华山》等
内容归纳
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多样,歌颂了爱情、生活、祭祀等各个方面的主题。

2. 楚辞:又称《楚辞集》或《楚辞》。

文中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抒怀、思念亲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等情感。

3. 唐诗: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唐诗风格优美,用
词精炼。

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社会不公、民众疾苦的思考,白居易
的诗多写风景、写美女。

4. 宋词:宋代是古代词的重要发展时期,宋词写景描写细腻,
意境深远。

苏轼的作品流传最广,李清照的词多写女性心情、爱情
和离别。

5. 元曲:元曲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成为中
国古代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汉卿的剧作描写了古代历史和英雄
人物,白朴的作品则包含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批判。

这些古文诗文是中华文化瑰宝,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文学经典,可以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提升语文修养。

初三下语文古诗词必背和文言文

初三下语文古诗词必背和文言文

初三下语文古诗词必背和文言文初三下学期的语文课程中,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它们不仅在中考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 古诗词部分1. 《将进酒》 -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 《春望》 -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 《水调歌头》 -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4.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5. 《滕王阁序》 - 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 《望岳》 - 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 《江雪》 -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 《游园不值》 -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文言文部分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出师表》 -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4.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 《赤壁赋》 - 苏轼-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6. 《师说》 - 韩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7.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 《与朱元思书》 - 王维-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以上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需要背诵,更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sxl 2014.12)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第五单元《公输》◆原文: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译文: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要用它去攻打宋国。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1.必背古诗词:1.《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1.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2.《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1.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将雕弓拉得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1.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2.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九年级下文言文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填空。

1.墨子,名,是时期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的辑录。

2.孟子,名,时期邹人。

《孟子》是所作,家经典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鱼我所欲也》选自。

“四书”指:、、、。

3.庄周,时宋国人,哲学家,家代表人物。

《庄子》是的著作集。

4.《曹刿论战》选自《》,这部书相传为时期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5.《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这部书是时期编纂的。

6.《愚公移山》选自《》,本文的体裁是。

7.《》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三部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篇,也称。

二、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4.,再而衰,三而竭。

5. 吾妻之美我者,;妾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

私我也畏我也欲有求于我也6. 求之不得,。

优哉游哉,。

7. 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三个,其中“人和”最重要的句子,。

9.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重点说明防御一方地利条件优越的句子是,,,。

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的句子,,,,,,,。

11. 《鱼我所欲也》中点明本文论点的句子是,;,。

,。

12. 《曹刿论战》中最能体现庄公取信于民的是,,。

13.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令初下”后情形是,。

14.《关雎》中用起兴开篇,表明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的句子是,。

,。

15. 在今天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蒹葭》中的“,。

,”,且被谱上了曲演唱,成为了歌曲的一部分。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公输盘不说()通()2.子墨子九距之()通()3.子墨子之守圉()通()4.公输盘诎()通()5.亲戚畔之()通()6.曾益其所不能()通()7.衡于虑()通()8.入则无法家法家拂士()通()9.故患有所不辟也()通()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11.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12.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13.乡为身死而不受()通()1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通()15.始一反焉()通()16.汝之不惠()通()17.亡以应()通()18.一厝朔东()通()四、古今异义词。

九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

九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

九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说”通“悦”:高兴。

例句:公输盘不悦 2“圉”通“御”:抵御。

例句:子墨子之守圉3“距”通“拒”:抵抗。

例句:子墨子九距之 4“诎”通“屈”:理屈。

例句:公输盘诎5“舍”通“捨”:放弃。

例句:舍其文轩 6“争”通“挣”[zheng]:直言劝告7畔:通”叛”:背叛。

例句:亲戚畔之 8“曾”通“增”。

例句:曾益其所不能9“拂”通“弼”,辅弼。

例句:法家拂士 10“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例句:衡于虑11“得”,通“德”,动词。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12“乡”同“向”,原先,从前。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13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14指通豫南:“指”通“直”。

15始一反焉:“反”通“返”。

16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17亡以应:“亡”通“无”。

18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19陇断:“陇”通“垄”,高地。

二、一词多义:1为:替。

例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例句:夫子何命焉为?是。

例句:必为有窃疾矣。

制造。

例句: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当作。

例句:以牒为械2见:动词,会见。

例句: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动词,引见。

例句:胡不见我于王动词,入见。

例句:于是见公输盘3类:动词,类推,例:不知可谓知类;名词,种类,为与此同类。

4之:的。

例句:三里之成,七里之郭指城郭。

例句:环而攻之5而: 表承接。

例句;环而攻之而不胜表转接. 例句;环而攻之而不胜6拂:违背。

例句:行拂乱其所为通“弼”,辅弼。

例句:法家拂士7于:介词,在。

例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介词,从。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给。

例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8与: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给。

例句: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9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

例句: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却”的意思。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10于:介词,表示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那个词。

(1)公输盘不说()通()
(2)子墨子之守圉()通()
(3)子墨子九距之()通()
(4)公输盘诎()通()
(5)亲戚畔之()通()
(6)曾益其所不能()通()
(7)入则无法家法家拂士()通()
(8)衡于虑()通()
(9)故患有所不辟也()通()
(10)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通()
(11)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
(12)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
(13)乡为生死而不受()通()
(1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通()
(1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通()
(16)始一反焉()通()
(17)汝之不惠()通()
(18)亡以应()通()
(19)一厝朔东()通()
(二)说说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1)请献十金金:古义今义(2)吾义固不杀人固:古义今义(3)舍其文轩文:古义今义(4)荆之地点千里地点:古义今义(5)尽管,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尽管:古义今义(6)吾之因此距子矣因此:古义今义(7)亲戚畔之亲戚:古义今义(8)池非不深也池:古义今义(9)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古义今义(10)能够一战能够:古义今义
(11)小大之狱狱:古义今义
(12)再而衰再:古义今义
(13)衣食所安安:古义今义
(14)又何间焉间:古义今义
(15)一箪食,一豆羹豆:古义今义
(16)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今义
(17)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今义
(18)今齐地点千里地点:古义今义
(19)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今义
(20)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今义
(2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今义
(23)河阳之北阳:古义今义
(24)达于汉阴阴:古义今义
(2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今义
(26)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今义
(三)辨析下面的一词多义词。

为:(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2)夫子何命焉为?()(3)必为有窃疾矣。

()(4)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5)以牒为械()(6)今为宫室之美()
(7)妻妾之奉而为之()
见:(1)胡不见我于王()(2)因此见公输盘
(3)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类:(1)不知可谓知类()(2)为与此同类()
然:(1)然,胡不不乎()(2)尽管,公输盘为我造云梯()(3)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于:(1)舜发于畎亩之中()(2)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3)天将降大任因此人也()(4)万钟于我何加焉()
(5)所欲有胜于生者()(6)欲有求于我也()
(7)皆以美于徐公()(8)皆朝于齐()
利:(1)天时不如地利()(2)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1)二者不可得兼()(2)故不为苟得也()(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加:(1)弗敢加也()(2)万钟于我何加焉()
间:(1)又何间焉()(2)又间令吴广之丛所旁()故:(1)公问其故()(2)彼竭我盈,故克之()以:(1)必以分人()(2)何以战()(3)欲以子之梁国而吓邪()(4)必以情()
朝:(1)朝服衣冠()(2)因此入朝见威王()(3)朝于齐()
孰:(1)吾与徐公孰美()(2)孰视之()
美:(1)吾妻之美我者()(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方:(1)方七百里()(2)方其远出海门()
且:(2)年且九十()(2)且焉置土石()
曾:(1)曾不若孀妻弱子()(2)曾益其所不能()
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吾义固不杀人()
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吾义固不杀人()
亡:(1)河曲智叟亡以应()(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焉:(1)且焉置土石()(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许:(1)杂然相许()(2)高可二黍()(3)遂许先帝以驱驰()
(四)说明下面加点的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必先苦.其心志()(4)劳.其筋骨()
(5)饿.其体肤()(6)空.乏其身()
(7)行拂乱.其所为()(8)因此动.心忍.性()
(9)固.国不以山溪之险()(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1)神弗福.也()(12)惧有伏.焉()
(13)吾妻之美.我者()(14)能面
..刺寡从之过者()(15)闻.寡人之耳者()(16)朝服.衣冠()
(17)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8)吾与汝毕力平险()(19)聚室而谋()(20)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九下文言知识
(一)(1)“说”通“悦”:快乐(2)“圉”通“御”:抵御(3)“距”通“拒”:抗击(4)“诎”通“屈”:理屈(5)畔:通”叛”:背叛(6)“曾”通“增”增加(7)“拂”通“弼”,辅弼(8)畔:通”叛”:背叛(9)“辟”通“避”,躲避(10)“辩”通“辨”,辨别(11)“得”通“德”,恩惠、感激(12)“与”通“欤”,语气助词(13)“乡”通“向”,从前(14)“徧”通“遍”,普及,普遍(15)“孰”通“熟”,认真(16)“反”通“返”;返回(17)“惠”通“慧”,聪慧(18)“亡”通“无”;没有(19)“厝”通“措”,放置
(二)(1)古代运算金属货币的单位,一两为一金;今专指金银之金(2)坚决;绝对;今义指牢固、牢靠(3)刺花纹,彩包饰;今常指字和文章等(4)土地点圆的面积;今指地区、区域(5)尽管如此,然而;今常用作表转折关系的连词(6)用来……的;今表因果关系(7)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或他的成员(8)护城河;今常指水塘(9)祭奠用的猪牛羊等牲畜,今指为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10)可:能够;以:凭借,表能够或能够的能愿动词(11)案件,关押罪犯的地点(12)第二次,又一次(13)养,安定(14)参与中间、空间(15)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今常为豆子的种类(16)委婉劝说;嘲笑、嘲讽(17)翌日;天下一天(18)土地点圆;地点、处所(19)国君旁边的近臣;左边和右边(20)指责、劝谏;诽谤、嘲笑(21)穿戴;衣服(22)哪怕,怎怕;不值得、犯不着(23)山之南,水之北;太阳(24)山之北,水之南;阴天(25)草木;毛发(26)哀息;休息
(三)为:(1)给、替(2)呢,语气助词(3)是(4)做、制造(5)当作(6)为了(8)同意见:(1)引见(2)召见(3)会见类:(1)类推(2)种类然:(1)那么(2)如此,如此(3)然而于:(1)从(2)由于(3)给(4)对(5)给(6)对(7)比(8)到利:(1)有利(2)锐利得:(1)能够(2)得到、获得(3)通“德”感激加:(1)虚报(2)益处、好处间:(1)参与(2)背地故:(1)缘故(2)因此以:(1)把(2)凭借(3)用(4)按照、依照朝:(1)早晨(2)朝庭(3)朝见孰:(1)谁(2)通“熟”,认真美:(1)认为……美(2)漂亮方:(1)指面积(2)刚刚且:(1)将近(2)况且曾:(1)难道(2)通“增”,增加固:(1)顽固(2)坚决亡:(1)通“无”,没有(2)逃跑焉:(1)疑问代词,哪里(2)才许:(1)赞同(2)左右(3)承诺(四)(1)四面包围(2)使……定居(3)使……痛楚(4)使……劳累(5)使……饥饿(6)使……贫穷(7)使……颠倒错乱(8)使……打搅;使……坚强(9)使……巩固(10)使……可怕;威服(11)赐福(12)伏兵(13)以……为美(14)当面(15)使……听到(16)穿戴(17)用箕畚(18)用尽(19)使…聚(20)阻止,阻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