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1第1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3课时) 作业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课件(共23张PPT)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课件(共23张PPT)

⑴按物质的组成分类
混合物: 空气、碘酒、食盐水
单质: 铜、碘、氧气、石墨
乙醇 化合物:
水、硫酸铵
(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空气、乙醇(C2H5OH)、水、硫酸铵、铜、碘酒、 碘(I2)、氧气、石墨、食盐水。
⑵按物质的状态(常温下)分类
固态: 硫酸铵、铜、碘、石墨 液态: 乙醇、水 、碘酒、食盐水 气态: 空气、氧气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交流与讨论
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空气、乙醇(C2H50H)、水、 硫酸铵、 铜、 碘酒、 碘(I2)、 氧气、 石墨、 食盐水
空气、乙醇(C2H5OH)、水、硫酸铵、铜、 碘酒、碘(I2)、氧气、石墨、食盐水。
空气、乙醇(C2H5OH)、水、硫酸铵、铜、碘酒、 碘(I2)、氧气、石墨、食盐水。
⑶按物质的导电性分类 导体: 铜、石墨、食盐水、 绝缘体: 空气、乙醇、水、碘酒、碘、氧气
硫酸铵晶体不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
空气、乙醇(C2H5OH)、水、硫酸铵、铜、碘酒、 碘(I2)、氧气、石墨、食盐水。 ⑷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类 易溶: 乙醇、 硫酸铵、食盐水、水、碘酒 微溶: 碘、氧气 难溶: 空气、铜、石墨
强碱 NaOH、KOH、Ca(OH) 2、Ba(OH)2

从碱性强
弱分
弱碱
NH3·H2O 、Cu(OH)2、 Mg(OH)2、Fe(OH) 3
……
物质的分类
从是否溶 于水分
按组成 离子分 盐
可溶盐
难溶盐 钠盐 钾盐 氨盐
NaCl、AgNO3、CuSO4
CaCO3、BaSO4、ZnS

苏教化学必修1专题1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苏教

苏教化学必修1专题1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苏教

高中新课标化学《必修1》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单元分析】本单元教材是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体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

由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微粒的变化,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微粒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物质的分散体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微粒,所以本单元很自然地引出了“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等基本概念。

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

本单元中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

还可以为后阶段学习钠、镁、氯、氮和硫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打下必要基础。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气体物质、固体沉淀、溶液、浊液等具体实例,本单元中有关“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体系”的内容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重要的基础。

从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胶体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中,是学生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从本专题的三个单元之间的关系看,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有关原子的一些基础知识,本单元转向从分子层面去认识化学物质,同时又为第三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打下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目标角度分析,本单元内容和编排为教学留下了自主发挥的余地。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教案1 苏教版必修1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教案1 苏教版必修1
3、物质的性能 3、化学反应的条件;
二、按照物质的组成分类 四、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1、分类 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2、氧化物
教学重点
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理解和应用,物质的转化途径、物质的转化关系
教学难点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理解和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教学方法
归纳整理法,归纳探究法
教学媒体
丰富多彩的物质图片,
师 生 双 边 活 动 细 目
改进意见
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活动目标
设问
引入
这些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分别属于哪些类别?我们学过的有关物质的概念有哪些?
化合反应
AB = A + B
分解反应
AB + C = A+ CB
置换反应
AB+CD=AC+BD
复分解反应
完成左图表格
写出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判断哪些化学反应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思考简答:
学会分析,由特殊到一般。
巩固新知,拓展新知。
2、请说出一种金属与另一种金属反应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说明其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阅读归纳能力培养
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物质的分类,物质之间转化关系即反应类型,特别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
倾听、记录。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课本P4 交流与讨论1与2
板书设计
物质的分类三、物质的转化方式
一、物质分类的依据 1、物质类别的转化
1、物质的组成 2、基本转化类型
2、物质的状态 --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化学:专题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教案多课时苏教版必修

化学:专题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教案多课时苏教版必修

专题1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一、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依据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物质进行分类。

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物质分类方法(1)按组成结构分类(2)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如氧化物的分类1酸性氧化物A.概念:能够与碱反应生成________的氧化物。

B.举例:写出CO2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碱性氧化物A.概念:能够与酸反应生成________的氧化物。

B.举例:写出CaO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物质的转化1.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类型物质的转化化学方程式举例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单质碱性氧化物―→碱酸性氧化物―→酸酸―→盐碱―→盐盐+盐―→两种新盐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2.钙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化学反应的几种类型1.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为分类依据,化学反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苏教化学必修1专题1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共18张PPT)

苏教化学必修1专题1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共18张PPT)
CaO +H2O====Ca(OH)2 H2SO4 +2NaOH====Na2SO4 +2H2O
CO2+H2O====H2CO3
NaOH +HCl====NaCl+H2O
点燃
2KClO3====2KCl+3O2 Fe +CuSO4====FeSO4+Cu
碳酸钙生成氧化钙 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
(2)按反应类型研究物质的转化
结论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钠、氯气、氯化铁溶液、硫酸、碳酸钙、氧化钙、 氢氧化钠 葡萄糖
答案: 混合物:
氯化铁溶液
单质:
钠、氯气
氧化物:
氧化钙
酸: 碱: 盐: 有机化合物:
硫酸 氢氧化钠 碳酸钙 葡萄糖
交流与讨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请你按一定的依据 对上述物质进行分类:
空气、铜、酒精、硫酸铵、碘酒、碘、氢气、石墨、食盐水、
物质的分类
从是否溶 于水分
从组成离 子分

从酸根是 否含氧分
……
可溶盐 难溶盐 钠盐 钾盐
氨盐
NaCl、AgNO3、CuSO4
CaCO3、BaSO4、ZnS
硫酸盐 碳酸盐
……
硝酸盐
含氧酸盐 无氧酸盐
KNO3、KMnO4、FeSO4 NaCl、ZnS、CaCl2
练习:
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从酸性
强弱分
中强酸
Hale Waihona Puke H3PO4……弱酸
H2CO3
物质的分类
从是否溶 于水分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3课时).docx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3课时).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课时11、在高空中有一层臭氧层,它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臭氧的化学式是O3,它是一种( )A. 混合物B. 氧化物C. 单质D. 化合物2、想一想,NaOH(固)、P2O5(固)、无水CaCl2(固),为什么可归为一类。

据此从A~D中选出一种最适宜与这三种物质归为一类的是()A.浓硫酸 B.氯化钠C.碱石灰 D.生石灰3、某物质经分析知,其中仅含一种元素,此物质()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是一种单质4、下列各组物质中,肯定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氯和氯水 B.酒精溶液和乙醇C.七水合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 D.干冰和混有冰的水5、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次排列。

正确的( )A.硫酸,纯碱,孔雀石 B.硝酸,烧碱,绿矾C.冰醋酸,乙醇,醋酸钠 D.盐酸,熟石灰,苛性钠6、据报道,2003年12月26日,重庆开县发生了天然气矿井“井喷”事件,喷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硫化氢(H2S),氰化氢(HCN)等多种有毒气体,造成290多人中毒死亡。

你认为喷出的气体是()A.一种纯净物B.全部由无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C.全部由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D.由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7、下列物质中,不能导电的是()A.氯酸钾溶液 B、澄清石灰水C、酒精D、干冰8、目前有些中小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经实验证明,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二氯甲烷(CH2Cl2)就是其中一种。

下面是关于二氯甲烷的几种说法:①它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它是由氯气(分子式为Cl2)和甲烷组成的化合物,③它的分子中碳、氢、氯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2,④它是由多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化合物。

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④9、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A.测定密度 B.放入稀硫酸中C.放入盐酸中 D.观察外观10、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失事。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1-1-3.物质的聚集状态 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1-1-3.物质的聚集状态 教案
2、对于气、液、固三态物质,它们的体积主要取决于何种?
3、相同条件下的气体的体积为何是相同的?
板书:微粒的数目
1、物质的体积取决于:微粒之间间隙大小
微粒的大小
微粒数目
2、气体体积温度
微粒的间隙
压强
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的分子之间的间隙相同。
强调:由于气体体积受外因(温度、压强)的影响大,故而我们在描述一定量的气体的体积时,必须指明所处的状态。
提问:V(Al)=V(Fe)=
V(H2O)= V(乙醇)=
V(H2)=V(N2)=
V(CO)=
提示:以上我们计算的是1mol的不同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体积,计算完你有什么发现?
设疑:那么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第1-3段,思考:1、物质的体体从微观结构来看,取决于哪些因素?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
2、表达式:
3、单位:
4、规定:
布置作业教学探讨与反思:ຫໍສະໝຸດ 4、1mol的空气的体积为;
归纳:只要是在标准状况下,由于任何气体的分子间隙相同,故而不管是纯洁气体还是混合气体,它们的Vm = 22.4L/mol。
二、计算:在标准状况下:
1、0.5 mol的CO2的体积为;
2、2 mol的CO2的体积为;
3、11.2L的O2的物质的量为;
强调:由气体摩尔体积的表达式,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形:
设疑:那么大家由此归纳一下,对于固体、液体和气体,它们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之间的联系?
师生共同:
固体:微粒的间隙很小——(难以被压缩)
液体:微粒的间隙较小——(难以被压缩)
气体:微粒的间隙很大——(容易被压缩)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_苏教版[整理]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_苏教版[整理]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学习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请将下列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反应关系连线:[例题解析]例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硫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硫酸,试关于它们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

(2)写出它们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同,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从组成上看,镁条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从状态上看,硫酸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

从性质上看,硫酸镁和硫酸都是易溶物,另三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可先明确上述物质所属物质类型,再根据此类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如:锌属于活泼金属,可与酸(或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据此可写出反应式:Zn + H2SO4 == ZnSO4 + H2↑, 依此类推,有:2 Zn + O2 == 2 ZnO,Zn(OH)2 + H2SO4 == ZnSO4 + 2H2O ,ZnO +H2SO4 == ZnSO4 + H2OZn(OH)2 △=ZnO + H2O , ZnO + H2△=Zn + H2O〔基础训练〕1.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A.NH3B.CH4C.NaHCO3D.HClO32.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3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必然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氧气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然相等
C.1 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 L氧气的质量小
D.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物质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B[只有气体物质才符合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同体积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具有相同物质的量的两种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因温度、压强不能确定,故1 L CO和1 L O2的物质的量大小也不能确定,即二者的质量大小无法比较。

]
2.标准状况下,若11.2 L氧气含有n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可表示为()
A.4n B.3n
C.2n D.n
D[根据恒等式
V
22.4=
N
N A可知N A=
n×22.4 L·mol-1
2×11.2 L
=n mol-1。

]
3.在标准状况下,由0.5 g H2、11 g CO2和4 g O2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
A.8.4 L B.11.2 L
C.14 L D.16.8 L
C[根据n=m
M,0.5 g H2的物质的量为
0.5 g
2 g·mol-1
=0.25 mol,11 g CO2的物
质的量为
11 g
44 g·mol-1
=0.25 mol,4 g O2的物质的量为
4 g
32 g·mol-1
=0.125 mol,V=
(0.25+0.25+0.125) mol×22.4 L·mol-1=14 L,故C项正确。

]
4.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B.在常温常压下,25.5 g NH3所含的原子数为6N A
C.标准状况下,11.2 L水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B[0.5 mol Cl2所含的分子数是0.5N A,但在常温常压下,11.2 L Cl2的物质
的量不是0.5 mol,A项错误。

根据n=m
M,n(NH3)=25.5 g÷17 g·mol
-1=1.5 mol,1
mol NH3含有4 mol原子,1.5 mol NH3所含的原子数为6N A,B项正确。

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C项错误。

气体单质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故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的物质的量相同,但含有的原子个数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
5.如图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瓶内气体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原子数相等B.密度相等
C.质量相等D.摩尔质量相等
A[由同温同压可得V m相同,再由公式n=
V
V m可得两瓶内分子的物质的量相
同,又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由原子个数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可得两瓶内分子所含原子数相同,A项正确;两瓶内分子的物质的量相
等,由m=nM,M不一定相等,故m不一定相等,同时由ρ=m
V也可得ρ不一定
相等。

]
6.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________;同质量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其中含有的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若二者氢原子数相等,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

[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物质的量相同。

故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17∶34=1∶2;同质量的氨气和硫化氢的物质
的量之比为1
17∶
1
34=2∶1,氢的原子个数比为(2×3)∶(1×2)=3∶1。

二者氢原子
数相等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
3∶
1
2=2∶3,故体积之比为2∶3。

[答案] 1∶2 2∶1 3∶1 2∶3
7.通过下列条件,无法确定该物质摩尔质量的是( )
A .物质标准状况的体积和质量
B .该物质一个分子的真实质量
C .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
D .该物质气态标准状况时的密度
A [气体摩尔质量M =m /(V /V m )=mV m /V 中,已知物质的体积和质量,如果不知物质的聚集状态是气体,无法计算其摩尔质量;一个分子的真实质量乘以N A 等于摩尔质量;由公式M =m /n 能计算其摩尔质量;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22.4 L·mol -1,密度和气体摩尔体积已知,由M =ρV m ,能计算出其摩尔质量。

]
8.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合物X 受热分解:2X=====△A ↑+2B ↑+4C ↑,测得
反应后生成的混合气体对H 2的相对密度为11.43,在相同条件下,X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11.43
B .22.86
C .80.01
D .160.02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 mol X 生成7 mol 混合气体,X 的摩尔质量为11. 43×2 g· mol -1×7 mol 2 mol
=80.01 g·mol -1。

] 9.下列示意图中,白球代表氢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容器,容器中间有一个可以上下滑动的隔板(其质量忽略不计)。

其中能表示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是( )
A B C D
A [氦气是单原子气体,故排除
B 项;相等质量的氢气和氦气,氢气的物质的量是氦气的两倍,氢气所占的体积也是氦气的两倍,故选A 。

]
10.室温下,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由可移动的活塞隔成A 、B 两室,分别向A 、B 两室充入H 2、O 2的混合气体和1 mol 空气,此时活塞的位置如图所示。

(1)A 室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总数为________。

(2)实验测得A 室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4 g ,则该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条件下氢气密度的________倍。

(3)若将A 室H 2、O 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恢复原温度后,最终活塞停留的位置在________刻度,容器内气体压强与反应前气体压强之比为________。

[解析] (1)相同条件下,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即A 中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2 mol ,含有气体分子数为2N A (或1.204×1024);(2)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混合气体摩尔质量为34 g /2 mol =17 g·mol -1,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氢气密度的8.5倍;(3)n (H 2)+n (O 2)=2 mol ,[2n (H 2)+32n (O 2)]/[n (H 2)+n (O 2)]=17,解得n (H 2)=n (O 2)=1 mol ,点燃后发生反应:2H 2
+O 2=====点燃2H 2O ,求出氧气有剩余,剩余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空气物质的量为1 mol ,因此隔板停留在2刻度;原来气体总物质的量为3 mol ,反应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5 mol 。

同温同体积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即反应后压强与反应前压强之比等于1.5∶3=1∶2。

[答案] (1) 2N A (或1.204×1024) (2) 8.5
(3)2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