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勤奋练字的故事
古今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

古今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1、“智永练字,退笔成冢”智永和尚,隋末唐初人,书圣王羲之的第64代孙。
其练字非常刻苦。
据说他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阁楼上30年不下来。
干什么?写字!笔一支接着一支的用完,一筐接着一筐地把用坏的笔装起来。
最后,装了满满四大筐之多。
于是,他把这些坏笔埋到后院,而成一土丘。
2、怀素和尚,也是一位勤奋刻苦的典范。
因为贫苦,买不起纸张,他每天取芭蕉叶来写字,后来把他种的一万多株芭蕉树叶都摘光了,于是又作了个木盘子,刷上漆,在上面练习写字,时间长了,笔尖竟把木盘也磨穿了。
他写秃的笔,可能比智永还多,后来将秃笔埋成一座坟,名叫“笔冢”。
3、钟繇是魏大书法家,楷书的鼻祖。
其练字非常用功,以致于晚上睡觉做梦的时候都在写字。
怎么写?手指为笔,被里为纸。
日复一日,被里都给划破了。
4、沙孟海,现代著名书法家,书坛两大泰斗之一(另一为启功)。
其也是嗜书非常。
何以见得?其坐着无事的时候,手指头也是不停的比划,在哪里比划?在膝盖上。
长期以往,裤子都给划破了。
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5、欧阳询专心学“二王”书法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特别喜爱“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只要看见王羲之父子的墨迹就买回来习研究。
一天,他看到一本王羲之传授王献之的《指归图》,不惜花了很多钱高兴得整夜睡不着觉。
他整学研究了一个月,直到他懂得《指归图》的精髓为止6、萧峰学写“凤凰尾”萧峰,字宣颖,小名叫作暗(àn)黎,是南朝齐高帝的第十二个儿子,被封为江夏王,曾经担任过侍中、散骑常侍、徐州刺史、秘书监等职务。
他小时候生活在张氏房里,喜爱书法,张氏却没有纸给他练字,他就在井的栏杆上练字。
字写满了,他就用水冲洗干净后再写。
他每天早上很早就起来了,不许人清除窗上的灰尘,而是在上面练习写字。
像这样一天天地练习,从来不间断。
在他五岁的那一年,高帝派人教他练习“凤凰尾诺”的字体,他一学就会。
高帝十分高兴,奖给他珍贵的玉麒麟,还风趣地对他说:“这是麒麟奖赏凤凰尾啊!”萧峰后来更加刻苦练习,成为人们推崇的书法家。
书法家练书法的故事

书法家练书法的故事
以下提供几个关于书法家练书法的故事:
1. 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
他从7岁开始练习书法,炼字用的是清洗笔砚的池水,池水因此变成墨色。
据说他小时候走路时,也不忘练字,时常在衣襟上比划。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于练出了一手好字。
2. 钟繇为练字买纸的故事。
他曾用树枝在地上练习写字,并把清水池变成了墨池,之后,他买了大量的纸张,在上面练习写字,终于成为书法家。
3. 孙过庭的故事。
孙过庭出身寒门,通过刻苦练习,他终成著名的书法家、书法评论家和诗人。
他的《书谱》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
4. 柳公权刻苦练字的故事。
他经常在堂屋里练字,笔用秃了许多,后来发现脚下的地都被磨出一个大坑。
5. 颜真卿的故事。
他小时候家里贫穷,买不起纸笔,就用笔蘸黄土在墙上练习写字,最终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家,需要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关于王羲之书法故事5篇

关于王羲之书法故事5篇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这是小编准备的王羲之书法故事5篇,快来看看吧。
王羲之书法故事一王羲之教子习书法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
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
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
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
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
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
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
“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
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
”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
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
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
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
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
王羲之练字的小故事(精选9篇)

王羲之练字的小故事(精选9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王羲之练字的小故事的资料9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王羲之练字的故事王羲之真迹还有吗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被后世称为“书圣”,可见他在书法上造诣是多么的高。
王羲之在书法上的研究和实践,令后人无不推崇万分,离他最近的儿子们都受其影响成为远近闻名的书法大家。
后世的书法家们无不临摹王羲之的笔墨,这么一位传奇式的人自然有着很多人们乐道的故事。
王羲之小时候就开始沉醉在书法的练习中,所以少年时期的他就已经有着很不错的书法功底。
有一日,晋帝要去祭祀,就让王羲之在木块上写下祝词,然后让人雕刻。
然而刻字的人将木块削了一边又一边,直到削进原来的第三分才见低,无不惊叹于王羲之笔法的雄劲之力,成语“入木三分”也由此而来。
到了王羲之十六岁的时候,当时城中的郗鉴有个年方二八并且貌美的女儿。
郗鉴就想为自己的宝贝女儿选一个好夫婿,恰好他同丞相王导交情好,又闻王家弟子众多,各个都是才貌不凡,所以他就前往王家看看。
王家弟子听闻郗鉴要来选个佳婿,于是都精心准备了一番。
郗鉴派心腹的管家在王家四处逛了一遍,当他来到东边发现一个正袒腹仰卧的年轻人,似乎无动于衷。
管家回来告诉郗鉴,因为选婿王府公子都争先恐后地,只有东床的一个公子仿若无事。
郗鉴认为,他的女婿就应该是这样的人。
于是王羲之就这样成了郗鉴看重的人,“东床快婿”这一成语也就此产生。
王羲之练字的故事王羲之从他年幼的时候就是十分喜爱书法,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专研,终于令他成为后人所仰慕的“书圣”。
王羲之十二岁的时候,发现父亲王旷手中有本《笔论》,于是偷来习读。
其父发现了,担心会将家传泄露出去,便将《笔论》拿了回来。
然而醉心书法的王羲之跪在王旷身前,许他研读,可见王羲之练习书法之心的真切。
王羲之练字的刻苦精神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他在平常的走路吃饭的时间都会被利用来习字。
王羲之经常是一边走路,一边在自己衣服上用手比划着,时间一久,连衣服都被他划破了。
书法家练字的故事

王羲之与天鹅饺子王羲之从小就喜爱练字,他7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
他集中心力刻苦勤练,日有长进,不到三年已经是笔力沉劲,顿挫生姿。
在琅琊太守举办的书法赛会上,一举夺魁,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书法名家。
一时间,赞声不断,贺客盈门。
刚满10岁的王羲之,在这种情况下,也不禁飘飘然地骄傲起来了。
一天,王羲之路过一个小巷,见一家饭店门口人声喧沸,热闹非常。
尤其是店门上那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
上面写着: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
横匾上写着“天鹅饺子”。
但是字却写得无生气,缺功夫,呆呆板板。
王羲之看罢,小嘴一撇,心中暗想:这缺少功夫的字儿,也只有配在这陋巷小店门口献丑罢了!但他又一琢磨: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
饺子有什么出奇?这是谁开的饺子店?竟敢如此狂傲!王羲之走进店内一瞧,见店内有四口开水大铁锅,并排设在一道屏风下边,包好的饺子,好似一只只白色飞鸟,一个接一个地飞过屏风,不偏不倚,降落在各个滚沸的锅内。
饺子店内的伙计,则忙前忙后地招呼着食客,每个伙计管一口锅,各自报着数:一号锅半斤,好,再来1斤。
”“二号锅斤半。
”“三号锅9两……。
”王羲之好奇,顺手掏出几个铜钱,要了半斤饺子,然后坐下。
饺子不一会儿端上了桌。
他仔细观看,这里的饺子果然与众不同,一个个玲珑精巧,好像浮水嬉戏的白天鹅,曲项向天歌,真是巧夺天工。
他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送到嘴边轻轻咬了一口。
呀,顿时鲜香盈盈,味美绝伦,不知不觉间,把那一盘饺子全吞到了肚里,真是饱餐之后,回味深长。
王羲之不由自言自语:“这天鹅饺子,果然名不虚传。
”心中暗想: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拙笔劣迹,实难和这饺子相配。
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饭店另写一副对联,也好不辜负食此美味。
想到此,他便问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店伙计用手指了指屏风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屏风后。
书法家刻苦学习的故事

书法家刻苦学习的故事故事之一《智永和尚的“退笔冢”》隋唐时代的著名书法家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
据说他曾住在永欣寺楼上,刻苦学书三十年。
他身边备有一个大竹篓,将写秃的笔扔进竹篓里,整整装满了五篓,后来将秃笔取来埋在一起,称为“退笔冢”。
经他亲手临写的《千字文》有八百多本,分别散在江南各寺庙里。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綉花针”,智永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每天来求他写字的人络绎不绝,把他家的门限都踏穿了,于是用铁皮包上,被人称为“铁门限”古人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正是智永和尚的写照吗?故事之二《红叶作书,郑虔三绝》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博。
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天取红色的柿叶当纸,刻苦学书。
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终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
前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从郑虔学书的故事中,不是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吗?故事之三《穷和尚成了大书法家》唐代的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也是一位勤奋刻苦的典范。
因为贫苦,买不起纸张,他每天取芭蕉叶来写字,后来把他种的一万多株芭蕉树叶都摘光了,于是又作了个木盘子,刷上漆,在上面练习写字,时间长了,笔尖竟把木盘也磨穿了。
他写秃的笔,可能比智永还多,后来将秃笔埋成一座坟,名叫“笔冢”。
怀素刻苦学书几十年,终于自成一家,他的草书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珍品。
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条件,比智永、郑虔、怀素要好得多,难道不应该趁这大好时光,奋发自励吗?故事之四《身残志坚的书法大师》前面介绍的三位书法家,生活在离我们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时代。
现在,我再给大家介绍几位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事迹。
这几位书法家都有相同的美德:身残志坚,老当益壮,生命不息,勤奋不巳,堪为我们年轻一代的表率。
王羲之勤学苦练的故事

《王羲之勤学苦练的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来讲王羲之勤学苦练的故事。
王羲之呀,是个特别厉害的书法家。
他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写字。
每天呀,他都会拿着笔不停地写。
有一次,他在家里练字。
写了一张又一张,纸都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了。
可是他觉得还是不满意,继续练。
他的小伙伴们都出去玩啦,叫他一起,他都不去。
就一心想着把字写好。
还有呢,他为了练好一个笔画,能练上好多好多遍。
就算手都酸了,也不停下来。
小朋友们,王羲之是不是很努力呀?
《王羲之勤学苦练的故事》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讲。
王羲之经常去观察大自然。
他看到鹅的姿态优美,就想着怎么能把这种美用到写字里。
他还会仔细看水流的样子,琢磨怎么能让自己的字像水一样流畅。
有一回,他看到一位老婆婆在卖扇子,可是扇子卖不出去。
王羲之就主动帮忙,在扇子上写字。
结果呀,扇子一下子就都卖光了。
这说明他的字写得有多好呀。
都是因为他一直勤学苦练。
小朋友,我们是不是也要像他一样努力呀?
《王羲之勤学苦练的故事》
小朋友,我来讲王羲之勤学苦练的故事给你听。
王羲之练字可认真啦。
有时候,他吃饭都在想怎么写字。
晚上睡觉做梦都在练字呢。
他家旁边有一个水池,他经常在那里洗笔。
时间长了,水池里的水都变黑啦。
就因为他这么刻苦,最后才能成为大书法家。
小朋友,我们做事情也要有这样的精神,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你们说好不好呀?。
关于练字的名人故事

关于练字的名人故事篇一:练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有许多名人热爱练字,并且通过练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以下是几个有趣的练字名人故事:1. 王羲之: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据说,王羲之在幼年时就开始练习写字,每天坐在池塘边练习毛笔字,最后成为了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
2. 柳公权:柳公权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被称为“柳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据说,柳公权小时候非常喜欢玩,但他每次看到墙壁或纸张时,都会认真练习写字。
最终,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成为了著名的书法家。
3. 董其昌:董其昌是清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被誉为“董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据说,董其昌小时候家庭并不富裕,但他非常喜欢写字,每天都会认真练习。
后来,他的字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成为了著名的书法家。
4. 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据说,鲁迅小时候非常喜欢写字,每天都会认真练习。
后来,他的字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并且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以上是几个有趣的练字名人故事,他们的成功都来自于坚持不懈的练习和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
练字不仅可以提高书法家的技艺,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在今天,练字仍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
篇二:练字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书写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方法。
在历史上,许多名人都非常注重练字,并且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成为了书法界的大师。
以下是几个关于练字的名人故事。
1. 王羲之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独特,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在练字方面非常认真,他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书法,特别是楷书和行书。
据说,王羲之曾经因为在池塘边练字而忘记了时间,墨水染黑了池塘的水。
由此可见,王羲之对于练字是非常痴迷的。
2. 颜真卿颜真卿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雄浑有力,被誉为“颜体”。
颜真卿在练字方面也是非常认真的,他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书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家勤奋练字的故事
钟繇[yáo](151-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一作许昌人。
三国曹魏时大臣,杰出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唐张怀《书断》),开创了由隶入楷的新体,对我国书法的发展贡献很大,当时的名将曹操也曾向他讨教过书法。
钟繇从小聪明好学,十一、二岁时,曾不辞辛劳跟着书法前辈刘德升(字君嗣)到山东南部的抱犊山临摹秦汉摩崖石刻。
他白天与人闲谈时,也常用物画地练字长达数丈;晚上睡在床上,还是不停地用指在被子上比划,三年后终于书法大进。
三国鼎立后,钟繇与韦诞、曹喜、邯郸淳等书法家共事曹操。
有一次,钟繇在韦诞家中看到一卷蔡邕的书法理论著作《九势八字诀》,非常爱慕,要求韦诞借给他拿到家中看看。
但韦诞出于对《九
势八字诀》的珍宝,只同意他在家翻阅,不肯让他携宝出门。
后来韦诞死了,知情者暗地掘开他的坟墓,得到了这卷墨宝《九势八字诀》。
钟繇便用重金将它买下,终日拿在手中,连大小便时也披览。
有几次他去厕所,因揣摩间架入迷,半天没有出来,急得有人到处寻找。
钟繇一生活了七十九岁,他临终前曾捧着《九势八字诀》谆谆嘱咐儿子钟会(字士季)说:“吾精思三十余载。
行车未尝忘此,常读他书未能终,惟学其字,每见万类,悉书象之。
若止息一处,则画其地,周广数步;若在寝息,则画其被,皆为之穿。
”(唐蔡希综《法书论》)这段话,可说是他一生学书经验的总结。
------------
欧阳通,唐代大臣、书法家。
欧阳通是欧阳询的儿子。
欧阳通很小的时候,欧阳询就去世了。
欧阳通懂事后,母亲开始教他临习父亲的字。
欧阳通人小,练字时间一长,就想出去玩,字也
写得马马虎虎。
母亲就对他说“孩子,你父亲写的字可好了,还有许多人用很高的价钱来买他的字。
你要像你父亲那样,写出一手好字来。
”欧阳通听了说:“我也能像父亲那样写出好字,只是不知道被人家买出的父亲的字是怎样的。
”以后,他就经常把母亲给的零花花积起来,将父亲以前卖给人家的字,再买回来。
人家不肯卖时,他就出高价。
在知道父亲的字确实很好后,他练字就不再偷懒了。
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欧阳通的字能写得和他父亲一样好,来买他写的字的人也多了。
------------
张芝临池水尽黑张芝(?—约192),字伯英,号有道,东汉敦煌洒泉(今甘肃省)人。
他是一位在书学上具有高深造诣和杰出贡献的名书家;同时也以品德高尚、为人正直而知名当世。
张自幼通经史,勤学书法,东汉政府多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没有出仕。
张芝练字不择纸笔,他有时拿着抹布蘸水在石上写,有时执筷子
在桌上划,甚至家里准备缝制衣服的布帛,也都是他先用颜色书写后再染了使用。
但是他对书写的姿势却十分讲究,常常是对着铜镜挥毫,这样自己的正面和反面皆能通过镜面上暗淡的反光看得一清二楚。
为了便于练字,张芝在自己的家门前掘了一个方圆数丈的洗砚池。
一天的功课做完了,他就上池塘边将砚台和毛笔上的余墨洗涤干净,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他洗呀,洗呀,日子一久,整个池塘里的清水也被染黑了。
后来,人们把练字称做“临池”,就是从张芝的这个学
书故事中演变而来的。
张芝擅长隶、行草和飞白书,学崔子玉和杜操之法,晚年脱去旧习,省改章草的点画波磔,字字区分,创为气脉通畅、隔行不断的“一笔书”,“今草”。
被三国韦诞称之为“草圣”。
东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首推钟(繇)、张(芝)两家,
认为其余不足观;而王氏父子(羲之和献之)的草书,亦颇受其影响。
张芝的弟弟张文舒,书名仅次于兄,有“亚圣”之称。
------------
柳公权,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并称“楷书四大家”。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
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
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
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
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
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
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