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配角膜塑形镜管理(借鉴内容)
角膜塑形镜验配及相关问题处理

\放平AC弧 \放平RC弧 \使BC进一步平坦化
视觉功能性异常
早期视力波动 治疗效果欠佳 效果维持时间短 重影或眩光
早期视力波动
原因:矫正初期,角膜塑形效果未达到目标 降度,日间屈光度出现回退
临床表现
\晨起裸眼视力正常,至下午或傍晚视力逐渐有所 下降
塑形镜配戴者出现的角膜上皮损伤发生率较高, 但程度多为轻度
发生的染色的部位多为中央区,其次为下方及鼻 颞侧
角膜染色
处理原则:
\对因治疗 \轻度不需处理,摘镜后数小时回复 \Ⅱ级以上角膜染色需停戴 \局部使用上皮生长因子 \局部使用抗生素 \加强护理操作 \必要时更换镜片
镜片固着或者压痕
常见原因:
角膜染色
原因
\机械损伤 \配适不良 \镜片粘附 \镜片污损 \护理液相关 \缺氧相关
8
2015-6-7
角膜染色
分级:
\ 0级:角膜上皮无点状染色,或在细致检查下仅见数个点状染色者 \ Ⅰ级:有轻微划损,或散在点状染色稍多者 \ Ⅱ级:角膜点状染色较密分布,伴有轻度不适 \ Ⅲ级:有小片的上皮缺损,刺激症状较明显 \ Ⅳ级:有较大片的上皮缺损,刺激症状重者
地形图的重要性
筛除圆锥角膜 离心率,角膜各点曲率,角膜直径 估计治疗效果 比较治疗后角膜表面变化 确保矫正发生在角膜中央 偏心意味对视力负面影响
3
2015-6-7
计算基弧
BC=平坦K-目标降幅-Jesson因子 如:平坦K为44.0D,目标降幅为-4.00D,则
基弧BC=44.0-4.00-0.50=39.50D
第三个月,第六个月
OK镜配戴的常见问题
角膜塑形眼镜金典案例

角膜塑形眼镜金典案例
女,22岁,爱美人士,故前来验配角膜塑形镜。
主观验光:
OD:-0.75——1.0
OS:-1.75DS/-0.50DC*180——1.0
角膜曲率:
OD: HK7.85 VK7.80
OS: HK7.89 VK7.79
角膜直径:
OD:11.6(采用TOPCON测量)11.8(采用TOMEY测量)
OS:11.7(采用TOPCON测量)11.7(采用TOMEY测量)
角膜E值:
OD:0.48(采用TOMEY测量)
OS:0.52(采用TOMEY测量)
试戴思路及过程:
首选露晰得Fk:OD7.89、OS7.94,DIA:10.6mm直径镜片试戴,发现镜片在角膜上基本没有活动度,裂隙灯下观
察发现镜片横径接近角膜横径,镜片纵向完全覆盖角膜纵径,故考虑选用露晰得10.2mm角膜塑形镜尝试,Fk:
OD7.89、OS7.94,详见如下所示染色视频链接。
染色视频链接:
露晰得10.6mm染色视频
露晰得10.2mm染色视频
小结:
1. 角膜横径测量对镜片的选择有着指导性意义,但是对于角膜纵径的观察往往被忽略,即便是都能
兼顾,也往往因为仪器或是人为测量有误而在试戴时出现较大的偏差,故推荐同仁们把镜片戴在角膜上,用裂隙
灯来评估应该更为精准且直观一些。
2. 露晰得建议镜片直径比角膜直径小0.8-1.0mm为宜。
3. 韩国釜山医科大学眼科博士朴英基教授表示,对于大角膜患者,角膜形态可能较正常角膜不规则
程度高,更易出现镜片偏位的情况,故大角膜患者不要随意实用小直径镜片,并非所有的镜片粘附都适合用
10.2mm的镜片来解决。
露晰得角膜塑形镜验配案例分享(五)——过度放平镜片FK导致的效果不佳案例

露晰得⾓膜塑形镜验配案例分享(五)——过度放平镜⽚FK导致的效果不佳案例赵姓⼩美⼥,9岁,近视-1.00度伴有轻度散光,有过⾓膜塑形镜戴镜史1年,由于戴镜期间⽩天的裸眼视⼒不稳定前来咨询检查,家长主诉孩⼦每次复查基本维持在0.5-0.6,偶尔达到0.8,询问戴镜时长及相关使⽤⽅法均未发现特殊异常,患者对镜⽚参数不了解,当⽇检查结果如下:裸眼视⼒:OD:0.6+OS:0.5⾓膜:双眼⾓膜明镜⽚:镜⽚清洁,少量划痕眼压:OD:15 mmhgOS:16mmhg⾓膜地形图:右眼左眼分析:戴镜后视⼒不佳的常见原因有:l 验光度数有偏差,镜⽚降幅设计不⾜,⾓膜地形图出现中央岛;l 患者戴镜出现严重偏位以致影响视⼒;l 患者度数⾼,曲率平,没有⾜够的压平空间;l ⾓膜⽔肿,⾓膜上⽪损伤,尤其是瞳孔区位置;l 患者眼压过⾼或过低,⾓膜可塑性差;l 戴镜睡眠时间少于8⼩时的患者;l 患者⾓膜的厚度与弹性都影响患者的矫正视⼒。
从此患者的检查情况来看,眼压及⾓膜情况均正常,地形图显⽰镜⽚整体位正,但双眼治疗区出现不同程度的“中央岛”,估计这就是患者裸眼视⼒不佳的原因,由于没有此患者戴镜前原始⾓膜地形图,⽆法对⽐其现有的压平焦值与其⾃⾝屈光度的关联,建议患者停戴3周,重新试戴评估。
患者为了配合周末,提前3天前来检查(即停戴18天),并提供原⽚镜⽚参数(右眼:42.50/-1.00/10.2;左眼43.00/-1.00/10.6)检查情况如下:主观验光:OD:-1.50/0.75*160——1.0OS:-1.50DS/-1.00DC*170——1.0⾓膜曲率:OD: HK7.58 VK7.40OS: HK7.58 VK7.36⾓膜直径:OD:11.3(采⽤TOMEY4测量)OS:11.4(采⽤TOMEY4测量)⾓膜E值:OD:0.59(采⽤TOMEY4测量)OS:0.6(采⽤TOMEY4测量)⾓膜地形图:右眼左眼试戴过程:选择露晰得常规10.6mm⾓膜塑形镜试戴a) 根据患者⾓膜e值及平K值,⾸选Fk:OD7.63、OS7.67试戴,染⾊发现镜⽚基本覆盖⾓膜,且活动度很⼩,故调整为露晰得10.2mm镜⽚试戴;7.63/10.6镜⽚染⾊图(点击图⽚观看染⾊视频)b) 由于前⼀副试戴⽚的染⾊能⾃⾏进⼊,调整镜⽚直径后,镜⽚⽮深变⼩,故试戴⽚选择与10.6mm镜⽚⼀样的Fk:OD7.63、OS7.67,右眼染⾊⾃⾏进⼊,但活动度甚⼩,右眼染⾊可,镜⽚直径⼩于⾓膜,较为理想;7.63/10.2 镜⽚染⾊图(点击图⽚观看染⾊视频)最终订⽚:OD:7.67/-1.75/10.2OS:7.67/-1.75/10.2配镜后复查情况:裸眼视⼒第⼀次复查(戴镜3周):OD:1.0- OS:0.8第⼆次复查(戴镜6周):OD:1.0- OS:0.8备注:询问家长为何没带孩⼦按时复查,家长的回答是“因为孩⼦说视⼒⽐以前好多了,我们也就没想着来检查”,当然,我们在为孩⼦⾼兴之余,对家长的这个回答有些哭笑不得~我们还是提倡按时复查,呵呵~⾓膜:双眼⾓膜明⾓膜地形图:第⼀次复查第⼆次复查分析:1.⾸副镜⽚的订制参数体现出这位验配师也考虑到患者⾓膜的问题,故1年前的右眼镜⽚直径就已经是10.2mm;2.对⽐此患者的两次订⽚参数和复查情况,此患者应该也是个个别案例了吧1年前:右眼:42.50/-1.75/10.2;左眼43.00/-1.00/10.6;1年后:右眼:7.67/-1.75/10.2;左眼7.67/-1.75/10.2据患者家长回忆,⾸次配镜试戴时,调⽚多次,估计这也是为何两次镜⽚有如此⼤的差别的原因,参数⽐较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镜⽚订⽚FK较1年前变陡1.5D和1D,但与患者⾃⾝真实平K相差0.50D;3.“中央岛”产⽣的常见原因多以镜⽚反转弧或定位弧紧、镜⽚降幅不够所致,但此案例中却出现镜⽚FK松导致的“中央岛”现象,按照正常思维,应该放松镜⽚或加⼤镜⽚降幅来解决,但是这次的试戴结果却恰恰相反。
关于角膜塑形镜验配流程的案例分享

关于角膜塑形镜验配流程的案例分享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角膜塑形镜验配流程的深度体验:一位患者的亲身案例在当今社会,视力问题日益普遍,而角膜塑形镜作为一种非手术性的矫正近视方法,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角膜塑形镜验配技术-基础篇学习指导中

角膜塑形镜验配技术-基础篇学习指导中(一)角膜形态1.角膜顶点角膜顶点((apex of cornea)是角膜前表面的最高点,在角膜镜影像中,此点是影像的中心。
在正常角膜,角膜顶和光轴相距很近。
在一些角膜病,如圆锥角膜的角膜顶可能移位。
2.角膜的非球性形态正常人群的角膜前表面呈绝对的非球性形态,角膜顶的曲率最大,从角膜顶到角膜缘曲率逐渐减少,这种中央区陡峭,逐渐向周边过渡而变得平坦的曲线称为具有正性形态因数的曲线,即角膜曲率半径从中央到周边逐渐变大,角膜的平坦变化最先出现在鼻侧区域3.角膜表面的分区在角膜地形图上,习惯上将角膜划分成四个同心解剖(1)中央区:又称顶区,即角膜顶周围屈光度变化在1D甚至0.25D以内的区域,该区角膜屈光力变化较小,较规则,近似球形。
一般来说,该区直径是4mm(光学区)(2)旁中央区:角膜中央区旁4~7mm直径处的3mm宽的环形区,该区角膜逐渐变扁平,呈非球面形态,此区在角膜接触镜的设计和配戴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周边区:角膜7~11mm直径处的4mm宽的环形区,该区最平坦,非球面性表现得更显著且多呈非对称形态(4)角膜缘区:与巩膜相邻,宽约0.5mm的环形区,常被角膜缘血管弓所覆盖,此区与一些角膜边缘部变薄性疾病有关,角膜边缘部变化会引起该区屈光力的变化,进而间接影响角膜中央的屈光状态(二)评估及参数1.角膜钟点坐标角膜全周分12个钟点,上方角膜缘正中点是12点钟下方角膜缘正中点为6点钟,顺时针方向排列,三个钟点为一个象限2.角膜子午线、半子午线及极坐标为描述角膜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引入了角膜的子午线、半子午线及极坐标的概念(1)角膜子午线:是通过角膜中心的直线,两端达角膜缘。
从3点钟位开始,左右眼角膜均按照逆时针方向,划分为0°~180的子午线(2)角膜半子午线:是角膜中心至某一侧角膜缘的连线。
从3点钟位开始,左右眼角膜均按逆时针方向,划分成0°~360°的半子午线(3)距离:描述角膜病变的位置除了方向外,还有某点与角膜中央的距离距离一般用毫米(mm)表示(4)极坐标法:即用半子午线方向和距角膜中央的距离来标明角膜上某一点位置的方法。
ok镜验配案例分享

【病历分享】角膜曲率较为陡峭的角膜塑形镜(OK镜)验配患者小段,8岁半男孩,家住唐山。
半年前自觉视力下降,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双眼近视:屈光度:OD:-1.75D=1.0,OS:-1.25D=1.0。
眼轴长度:OD:22.34mm,OS:22.23mm。
于是配戴了框架眼镜。
戴镜半年后,于当地复查发现近视屈光度增长-0.75D。
现OD:-2.50D=0.8-,OS: -2.00D=0.8-,双眼眼轴增长约0.4mm。
验光结果让小段家长很是担心,一方面是近视度数半年就增长了-0.75D;另一方面是最佳矫正视力也比以前差了,从1.0降到了不足0.8。
家长心急之下慕名来到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学中心需求帮助。
在我院就诊时,检查外眼、眼前节及眼底均未见明显异常。
散瞳验光结果:OD:-2.50-1.00*180=1.0,OS:-2.00-1.25*170=1.0。
(因为当地医院未充分矫正散光,所以矫正视力不良。
)角膜曲率:OD:46.50@10/48.00@100OS:46.25@165/47.75@75眼轴:OD:22.77mm OS:22.62mm角膜地形图如下:切线图OU:高度图OD:高度图OS:角膜地形图特点:该患者右眼角膜曲率陡(>46.00D),中度的角膜顺规散光(1.74D),距角膜中央7mm,垂直和水平方向角膜高度平均值的差值为28?m;左眼角膜曲率陡(>46.00D),中度的角膜顺规散光(1.53D),距角膜中央7mm,垂直和水平方向角膜高度平均值的差值为23?m。
根据孩子情况和家长想要控制近视的迫切要求,我们为小段选择了角膜塑形镜来控制近视发展,进一步详查视光相关检查。
角膜直径(WTW):OD:11.6mm OS:11.7mm眼压:OD:12.5mm/Hg OS:16 mm/Hg内皮细胞检查:OD:角膜厚度:0.516mm;细胞密度=3266/mm2,变异系数=26%,六边形比例=62%OS:角膜厚度:0.519mm;细胞密度=3315/mm2,变异系数=24%,六边形比例=65%病历特点:患者曲率性近视合并中度角膜散光,角膜曲率大于46.00D。
角膜塑形镜验配3--试戴评估

很快就会适应
3
戴镜后确认镜片的中心 戴镜后确认,试戴5分钟后再次确认。复位不畅
位置
或镜下有气泡不能排出,可摘镜重新清洗戴镜。
4
戴镜过程中镜片疑似被 如被眼睑挤出、镜片触及眼睑皮肤或睫毛而被
污染
污染,或不慎掉落在桌面衬巾上
5
戴镜不顺利戴不上
手指上和眼睑皮肤上水分较多或有黏液,增加
了戴镜困难。所以戴镜前可用纸巾或洁净毛巾
短时间后,因泪液循环差,表面易干燥,反而出现视物模糊的现象。
较长时间后,泪液交换不充分,新鲜泪液的氧和营养成分不 能及时补充,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可能导致角膜的缺 氧反应和毒性反应,比较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紧镜综合征。
由于镜片移动度过小在早期并无不适症状,初 次戴镜不适应时又不易被发现,故尤应引起 高度重视,尽量避免由此导致的眼表并发症。
适宜的移动度为1—1.5mm。
对泪液循环和眼表健康的影响显著。
镜片的活动
镜片松紧
对泪液循环和眼表健康的影响显著。
正常松
评估镜片经推移后移
紧度
动的量和复位的速度。
方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镜 片 偏 紧
轻轻推移镜片,镜片平 滑地向上移动,撤离作 用力后缓慢下降至原位, 或偏下适量位置。
瞬目时镜片活动度过小 甚至不动,向上推移镜 片亦活动迟钝,撤离作 用力后较难下移至原位 甚至不动。
谢谢!
9 10 洗镜 片片
归
位
是
12 11 拍 裸地 眼形 视图 力
14
13 告 确知 定患 订者 镜试 参戴 数结
束
否
是否符合配适
良好的标准
是否需要调片
是
否
试戴注意事项
角膜塑形镜验配案例分享

如 下 图 :
右 眼
左 眼
最终 处 方 :
CRT . OD:85/550/34/1 0 5/59# 1
配 适 评 估 : OU:定位 居 中 ,活动 度 垂 直顺 滑型 ,1~2mm :
BC区 约4m m ;RZD区高 亮 荧 光 ,宽 约 1 mm ; LZA 区与 角 膜 平行 配 适 ,呈淡 荧 光 ,边 翘 约 0.4mm 。 片 上 验 光 :
o D : +0.75-1.O OS . +1.00-1.0
案 例 分 享
角膜塑形镜 验 配案例 分享
文/; ̄il杨
案 例 1: 女 孩 ,9岁 ,发现 近 视一 年 ,每 半 年增 长 一1.00D,家
长 不希 望孩 子 发展 为 高度 近 视 ,希望 控 制 近视 增 长 速度 。 否认 药 敏 及过 敏 史 ,父 母均 高度 近 视 一7.00D~-8 00D 裸 限 视 力 及 屈 光 检 查 :
:: ■ 日
日● ■_
停 戴一 周 后 重 新 配 适 评 估 。 OU: 自 片 59# )85-550—34 一 1 0.5+0 50 定 位 居 中 , 舌动 度 垂 直 顺 滑 型 1—2m m : BC区 约 4mm ; RZD区 高 亮 荧 光 ,宽 约 1 mm :LZA区与 角 膜 耳 行 配适 ,呈 淡荧 光 ;边 翘约 0 4mm 。 片 上验 光 :
7
案 例 分 享
OS . 0.05 —2.00=1.0
眼前 节 检 查 : 0D:结 胰 未 见 明显 充 血 ,角 膜 透 明 OS:结 膜 未 见 明 显 充 血 ,角胰 透 明 戴镜 一 天 角 胰 地 形 图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管理的通知
卫医发〔2001〕258号
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是一种通过与眼球直接接触,改变角膜形态来矫治屈光不正的医疗器械。
近一段时间以来,患者在使用角膜塑形镜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因此造成了严重后果。
为保证医疗安全,维护患者权益,现就医疗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执业管理提出以下要求:
一、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基本条件
(一)医疗机构
1、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二级(含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
3、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诊疗科目中有眼科;
4、有接待室、检查室、验光室和配戴室等,并有良好的卫生条件。
(二)人员
1、医师
(1)具有执业医师资格;
(2)具有中级以上眼科医师职称;
(3)参加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专业学术团体组织的相关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者。
2、技师
(1)具有中级以上技师职称;
(2)参加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专业学术团体组织的相关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者。
符合验配基本条件技师必须在眼科医生的配合下完成验配OK镜的工作。
(三)设备
具备角膜曲率计、角膜地形图仪(8mm以上直径测量范围)、非接触眼压计、角膜厚度测定仪、电脑验光仪、综合验光仪、验光试片箱、裂隙灯显微镜、远/近视力表、检眼镜、眼底镜、荧光素钠试纸、焦度计、镜片投影仪(不低于7.5倍)、镜片弧度测定仪等。
二、操作规范
(一)验配前,验配人员必须真实、客观地向患者告知角膜塑形镜的各项性能、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验配程序等,并取得就医者的签字同意。
(二)根据检查数据确定是否适合配戴角膜塑形镜,除眼科裂隙灯常规检查外,应包括:角膜形态、角膜厚度、眼轴、眼压、眼位、远/近视力、屈光度、泪液测试、角膜直径、瞳孔直径、眼底检查。
(三)首次配戴镜片和定配前应进行试戴,观察、评估
适配状态。
(四)根据检查数据和试戴评估结果设计定片参数和配戴方案。
(五)为患者提供角膜塑形镜使用指导,将指导内容以“使用说明书”的形式发放给每位患者。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复诊制度,复诊的时间是初戴OK 镜后两天内、和戴镜后一周、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之后随诊。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关于设置或变更诊疗科目的有关规定,根据上述要求认真做好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此项诊疗活动的日常监管工作。
对本辖区内业已开展此项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清理整顿,并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情况及时报送我部。
卫生部
二OO一年八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