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区规划图

北辰区规划图

附图5 天津市北辰区总体规划(2008~2020年)用地规划图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 长寿湖是重庆市最大的湖泊旅游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域中部、主城区东北方向,长寿区、垫江县和涪陵区交界处。长寿湖水域主体位于长寿区境内东北部,水域北部位于垫江县境内,在行政区划上分别跨长寿区长寿湖镇、临封场镇、双龙镇、云集镇和垫江县兴隆镇。长寿湖风景区距离重庆主城区130千米,距离长寿区政府所在地凤城镇28千米。1992年元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命名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已纳入“魅力重庆一日游”旅游线路,是休闲娱乐、度假避暑及水上运动的理想去处。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长寿湖水库总容量10.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调节库容7.48亿立方米。资源及建设条件评价 自然条件:长寿区地质构造属于压应构造形迹,具有闭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倾纵横张裂隙发育的特征。风景区内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河谷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为主。 长寿湖风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由河流型生态系统演变为湖泊型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局部气候,主要表现为水体和地形热源效应、谷地效应、冷暖效应和缓冲效应。区内常年平均气温为17.7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以八月份最高,累年平均气温为28.4摄氏度;以一月份最冷,累计平均气温6.7摄氏度。 长寿湖是龙溪河梯级发电的调节水库。龙溪河分别发源于梁平县境内的东明月山和铁凤山,两个源头会合后,流经垫江县境后在高洞与发源于忠县的沙河合流后始名为龙溪河,流经长寿区十多个镇区后,在长寿区凤城镇注入长江。龙溪河全长170千米,流域面积为3348千米,水面积为5.9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2.47立方米,天然落差为267米,已建成水利发电站6座。长寿区境内为72.8千米,流域面积为580平方千米,河床随着山丘蜿蜒曲折,上游宽阔,下

西青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西青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西青区概况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 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第一节定位与战略 第二节土地利用目标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第一节农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 第二节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 第三节未利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 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措施 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 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引导与管制措施 第六章农用地保护与利用 第一节耕地保护与利用 第二节基本农田保护 第三节其他农用地保护与合理利用 第七章建设用地调控 第一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第八章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 第一节土地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土地生态环境建设与维护 第九章土地整治 第一节土地整治目标 第二节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第十章街镇级土地利用调控 第一节街镇级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的确定 第二节街镇土地利用调控方向 第十一章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附表

前言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根据《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市级规划》),以“保护耕地、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为原则,编制《天津市西青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切实增强西青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西青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全区行政辖区范围内对土地利用进行宏观调控的战略性规划,是全区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依据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坚持实事求是,以下达给西青区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下限,以建设用地总量特别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上限,充分与《市级规划》相衔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协调社会经济发展,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用地,妥善处理保护耕地和保障建设的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原则 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2、节约集约用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统筹城乡,推进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规划任务 落实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给西青区规划调控任务,强化西青区土地用途管制,引导乡镇级土地利用调控。 1、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定严格的管控措施; 2、划定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制定差异化管控措施,优化建设用地内部结构。通过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措施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建设和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4、引导乡镇级土地利用调控,统筹安排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规划报告)

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直辖十年,重庆已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重要讲话和国家批准重庆设立全国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标志,掀开了重庆奋勇前进的新篇章。从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的特殊市情出发,集中力量建设一小时经济圈,优化“一圈两翼”总体布局,是全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第一章范围界定和基础条件 第一节范围界定 按照基础条件较好、道路交通便捷、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水平接近的原则,将距内环高速公路一小时车程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区县,纳入一小时经济圈。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涪陵区、万盛区、双桥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长寿区、南川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等23个区县,面积2.8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4.8%,2005年末常住人口166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9.4%。 专栏1一小时经济圈区位图

第二节基础条件 直辖十年来,一小时经济圈依托较好的区位优势、资源环境和发展基础,实现了相对更快的发展,处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整体进入高成长阶段。“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速12.3%,超过同期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0.7个百分点;2005年GDP总量占全市78%,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达90%以上;人均GDP超过全国和中部地区平均水平。核心区规模效应明显。都市区处于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区域,是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济密度高达2778万元/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规划(doc 44页)

城市总体规划(doc 44页)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 2.1.2 充分发挥天津城市的综合优势和潜力,基本建立与现代化大城市相适应的新型产业体系,基本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与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 2.1.3 优化整合城市布局结构,近期优先建设津滨带状走廊,基本建成大天津空间格局; 2.1.4 初步形成海河两岸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的基本功能和风貌,发挥"五举之首"的作用; 2.1.5 基本建成以"三港、两高、两快"为核心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1.6 切实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加大环境建设的力度,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位,建设最适宜创业与居住的生态文化型城市; 2.1.7 实现区域空间整合与产业接轨,基本建成市域城镇空间合理布局体系; 2.1.8 实现"环保创模"和建设园林城市的目标。 2.2 近期建设规划指标体系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资料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说明书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05年9月

简介 1992年元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为市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确定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 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具有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在重庆市具有一定独特性和垄断性。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长寿湖水库总容量10.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公里,调节库容7.48亿立方米。 近年,为深入发掘“长寿”旅游文化内涵,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大力开发具有长寿特色的旅游产品,争取将长寿湖开发建设成为重庆主城区近郊的休闲、观光、康娱、度假旅游中心,使其成为长寿区旅游拳头产品;并在长寿区内逐步形成以长寿湖为重点的“园区—城区—湖区”的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带。长寿区逐步加大了对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的工作力度,将理顺管理体制,向湖区纵深发展,提高开发层次,完善周边的配套设施和旅游线路等作为近年长寿湖风景区建设工作重点。并形成了一批重点项目,如抓紧完成长寿湖旅游项目和产品策划、开工建设双龙—罗山旅游公路、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广场、旅游码头、西岸片区道路、电、水、气等。 在此背景下,2005年4月,受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委托,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承担《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05年5月初,项目组共十一人进入现场,展开基础资料收集、现状踏

天津市空间发展双城双港战略整体规划

天津市空间发展"双城双港"战略规划征求民意 总体战略示意图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

总体战略示意图双城双港< !--splitnewspage-->

总体战略示意图相向拓展!--splitnewspage--> 滨海新区发展策略示意图一核

!--splitnewspage--> 中心城区发展策略示意图一主两副沿河拓展!--splitnewspage--> 天津市文化中心总平面图 !--splitnewspage-->

2006年7月,国务院批复《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该规划进一步调整提升了天津的城市定位,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指导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深化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自去年5月开始,组织开展了《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以下简称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 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的重要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对天津的城市定位和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按照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对城市发展方向、空间布局结构等重大问题作出展望和安排。 按照高起点规划的要求,我们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高水平设计单位组成联合设计团队共同承担规划编制工作,相继开展了港口集疏运、盐田利用等多项专题研究,并邀请规划、交通、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反复研讨和论证。 市主要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先后十几次现场办公,听取汇报,深入讨论研究。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对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进行了审议。规划部门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决定,从6月3日至12日,用10天时间充分听取、广泛征求全市人民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进一步完善提升规划方案,为城市发展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保障。 征求意见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广泛集中群众的智慧,推动“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深入扎实开展,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热爱天津、建设天津、发展天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同时开辟专门展厅进行展示。有关组织单位还设置专线电话、电子信箱和意见箱等,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经过认真梳理研究,充分吸纳并体现到规划成果之中。 展示地点:天津市规划展览馆一楼公示区 通讯地址:河北区博爱道30号邮编:300010 联系人:赵利华 意见建议投递方式: 电子邮件:zlgh@https://www.360docs.net/doc/2f17932218.html, 电话:24457387 联系人:刘成哲 一总体战略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围绕和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新时期发展“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的总体部署和温家宝总理对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重要作用的战略定位,长寿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产业优势,在西部大开发以及促进重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长寿区迎来了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重庆市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对全区土地利用做出新的研究和规划势在必行。 为了贯彻落实《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下达给长寿区的目标和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等提出的要求,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在综合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长寿区的实际情况,编制《重庆市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本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远期目标年。规划范围为长寿区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面积共计142363.36公顷。 第一章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面临的形 势 第一节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根据长寿区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长寿区辖区面积142363.36公顷(折合2135450.4亩),其土地利用结构为: (一)农用地:共116474.97公顷,占总面积的81.82%,其中耕地58125.07公顷,园地7773.21公顷,林地25690.09公顷,牧草地153.67公顷,其他农用地24732.93公顷,分别占农用地的49.90%、6.67%、22.06%、0.13%和21.24%。 (二)建设用地:共20584.77公顷,占总面积的14.46%,其中城镇工矿用地2977.70公顷(其中建制镇2499.91公顷,独立建设用地477.79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9221.13 公顷,采矿用地427.48公顷,交通水利用地7654.57公顷,其他建设用地303.89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的14.47%、44.80%、2.08%、37.17%和1.48%。 (三)未利用地:共5303.61公顷,占总面积的3.73%,其中水域面积2774.46公顷,滩涂沼泽面积1140.83公顷,自然保留地面积1388.34公顷,分别占未利用地的52.31%、21.51%和26.18%。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文本

项目名称: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委托单位: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设计单位: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设计编号:2005G025 协编单位: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人民政府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院长: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 审定: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 总规划师:黄光宇教授博士导师注册规划师 审核:张九师总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朱大庸总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注册建筑师 规划设计:黄勇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 毕文婷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 姜涛规划师建筑学硕士 朱猛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 戴彦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 李卉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 汪洋讲师地理信息博士生 李俐娟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 李毅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 乔柳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 段炼副教授注册规划师 道路交通:李泽新副教授注册规划师 魏来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 江毅规划师道路交通硕士 工程管网:叶树之工程师 韦小军讲师注册规划师 聂晓晴讲师注册规划师 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林家鹤长寿区副区长管委会主任 黄天江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胡晓东管委会副主任 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人民政府黄世斌镇党委书记 杨德华镇长 黄广荣镇人大主席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文本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06年3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5) 第二章风景区性质与规模 (7)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8) 第四章总体布局 (9) 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 (12) 第六章核心景区规划 (15) 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16) 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 (17) 第九章游览设施规划 (18) 第十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21) 第十一章植被规划 (21) 第十二章道路交通规划 (23) 第十三章基础工程规划 (26) 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29) 第十五章分期发展规划 (29) 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30) 第十七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31) 第十八章防灾规划 (33)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 长寿湖是市最大的湖泊旅游风景区,位于市域中部、主城区东北方向,长寿区、垫江县和区交界处。长寿湖水域主体位于长寿区境东北部,水域北部位于垫江县境,在行政区划上分别跨长寿区长寿湖镇、临封场镇、双龙镇、云集镇和垫江县兴隆镇。长寿湖风景区距离主城区130千米,距离长寿区政府所在地凤城镇28千米。1992年元月3日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命名为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已纳入“魅力一日游”旅游线路,是休闲娱乐、度假避暑及水上运动的理想去处。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长寿湖水库总容量10.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调节库容7.48亿立方米。 资源及建设条件评价 自然条件:长寿区地质构造属于压应构造形迹,具有闭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倾纵横裂隙发育的特征。风景区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河谷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为主。 长寿湖风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由河流型生态系统演变为湖泊型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局部气候,主要表现为水体和地形热源效应、谷地效应、冷暖效应和缓冲效应。区常年平均气温为17.7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以八月份最高,累年平均气温为28.4摄氏度;以一月份最冷,累计平均气温6.7摄氏度。 长寿湖是龙溪河梯级发电的调节水库。龙溪河分别发源于梁平县境的东明月山和铁凤山,两个源头会合后,流经垫江县境后在高洞与发源于忠县的沙河合流后始名为龙溪河,流经长寿区十多个镇区后,在长寿区凤城镇注入长江。龙溪河全长170千米,流域面积为3348千米,水面积为5.9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2.47立方米,天然落差为267米,已建成水利发电站6座。长寿区境为72.8千米,流域面积为580平方千米,河床随着山丘蜿蜒曲折,上游宽阔,下游险峻,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 划方案 1

-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 ]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 ]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 ]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 - )>。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至。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 )>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 )>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 -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它安排的意见。 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处理好促进经济发展、调控空间资源与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关系; 1.5.2 加快天津区域都市化发展进程。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京津大都市圈中,对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要素市场进行全面接轨与整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1.5.3 突出"海河"和"海岸带"综合开发的龙头作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市服务功能,注重城市特色和文化品位,整体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1.5.4 树立城市经营理念,合理调控城市空间资源,统筹安排重大项目用地,适度超前建设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发挥重大项目的拉动和乘数效应;

以重化工为依托推进重庆市长寿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185期2013年第3期Serial No .185 No .3,2013在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域规划中指出,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发展,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做强重庆的万州、涪陵、长寿等区域性中心城市。 重庆市长寿区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为石油天然气化工、冶金建材、合成材料基地,区域性专用物流节点城市,支持长寿发展成为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区),并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重庆市长寿区构建山水、人文、生态并举的和谐宜居城市,既是长寿自身城市发展的现实选择, 也是整个大重庆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重庆市长寿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自身明显的区位优势 1.长寿工业经济优势明显。从重庆钢铁集团的环保搬迁、MDI一体化、百亿川维、煤化工等一批战略性重特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或全面投产,必将带动长寿区工业产值“井喷式”增长。当前重庆市长寿区委区政府正在倾全力打造以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世界级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国家级的船舶钢材供应基地、新材料基地和西部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煤化工基地和精品钢材基地,使长寿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国内一流的重化工基地。 2.长寿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强有力的科研支撑。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建设国家级的化工新材料研发中心,也建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再加上以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重庆大学化工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以及重庆市委党校新型工业园区等一系列教学实践基地的设立,积聚了一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和科研人才,使长寿区能够充分开发利用高校科研资源并把它及时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些都将为长寿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研和技术 人才支撑。 3.长寿旅游资源积淀丰厚。长寿具有地处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的独特优势,既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更有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长寿区依托全国唯一、 得天独厚的“长寿文化”资源,深度挖掘提升长寿文化主题,全面开发菩提长寿山、滨江长寿谷、河街长寿梯,保护性开发长寿湖、大洪湖旅游景区,全力打造世界长寿文化大观园,努力提升宜居长寿魅力的城市特色。长寿通过深入研究福寿文化对市民文化的影响,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形成以地域特色文化为吸引点的旅游产业,这必定会对长寿城市发展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从而提升长寿的城市竞争力。 4.长寿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较完善的基础设施。长寿地处重庆腹心地带,襟长江而临重庆主城,居渝东而挟三峡库区。便利的交通优势,丰富的农副产品和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电力供应充裕,这些都为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充分的能源保障,使长寿成为理想的物质技术中心、物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长寿交通四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是重庆主城到三峡库区和渝东地区的必经之地。渝涪、渝沪高速公路使长寿融入大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渝怀、渝利铁路两条大动脉贯穿全区;长江黄金水道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渝万高铁等等,这既缩短了长寿与大城市的距离,也使长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二、重化工业是长寿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与发 展的重要支撑 1.长寿区发展重化工业具有历史积淀的支撑。重化工业一直是长寿区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长寿区发展重化工业也是综合我区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的充分体现。早在新中国 收稿日期:2012-10-19 作者简介:陈国富(1971-),男,河南商水人,副教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李国辉(1960-),男,重庆人,高级讲师,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以重化工为依托推进重庆市长寿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陈国富,李国辉 (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党校,重庆401220) 摘要:重庆市长寿区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为石油天然气化工、冶金建材、合成材料基地,区域性专用物流节点城市。重庆市长寿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自身明显的区位优势, 构建山水、人文、生态并举的和谐宜居城市,既是长寿自身城市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整个大重庆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研究长寿作为成渝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对长寿城市自身的发展,以及充分发挥其在整个成渝经济区的集聚及辐射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宜居长寿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153-02 153——

重庆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风景区性质与规模 (6)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8) 第四章总体布局 (8) 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 (16) 第六章核心景区规划 (20) 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21) 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 (24) 第九章游览设施规划 (25) 第十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31) 第十一章植被规划 (32) 第十二章道路交通规划 (35) 第十三章基础工程规划 (39) 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43) 第十五章分期发展规划 (44) 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45) 第十七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47) 第十八章防灾规划 (51) 第十九章附则 (55) 附表一: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游览线路组织一览表 (56) 附表二: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居民点调控一览表 (63) 附表三:长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64) 附表四: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码头规划一览表 (65) 附表五:风景区用地一览表 (67) 附表六风景区用地分类表 (68) 附表七:现状建筑风貌控制一览表 (74) 附表八:地质灾害中易发区评价及规划用地建议说明 (82) 附表九: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 (8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是重庆市市级风景名胜区,长寿区旅游业发展和三峡旅游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发挥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和作用,有效保护风景资源,加强风景区管理的科学性,统筹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8);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 6、《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 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0); 10、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 11、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 12、建设部《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3); 13、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罚规定》(1994); 1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2000);

最新版武清新城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 第三章新城性质与规模 第四章新城空间布局及分区指引 第五章新城用地布局 第六章新城生态系统 第七章新城景观规划 第八章新城道路交通规划 第九章新城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十章环境保护、环境卫生规划 第十一章防灾规划 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三章规划实施 附录1 《天津市武清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强制性内容 第一章总则 1.1 为了顺利实施武清新城总体规划,推动武清区特别是新城的建设发展,落实规划的引导和控制要求,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

的控制标准,特制定本规划文本。 1.2 本规划以下列法规、文件作为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 (3)《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4)《武清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5)《武清区发展战略研究》 1.3 规划期限 近期2006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1.4 武清辖区尤其是新城规划范围内的一切城市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本规划所称武清辖区是指天津市现行行政区划确定的武清区范围内的地域。包括新城(杨村、徐官屯、下朱庄、黄庄、东蒲洼)和24个乡镇(崔黄口、梅厂、河西务、王庆坨、城关、石各庄、南蔡村、大良、大王古庄、下伍旗、河北屯、大孟庄、大碱厂、汊沽港、陈嘴、黄花店、泗村店、东马圈、高村、白古屯、豆张庄、曹子里、大黄堡、上马台),还包括行政区划范围内的武清农场和军事用地,总面积1573.5平方公里。 新城规划范围北起龙凤新河,南至前进道、杨北公路,东起武旗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西至龙凤河故道,总面积约86平方公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2006年3月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2006年3月 1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简介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于1992年元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确定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1999转为直辖市级风景名胜区。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具有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在重庆市具有一定独特性和垄断性。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

点建设项目之一。长寿湖水库总容量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调节库容亿立方米。近年,为深入发掘“长寿”旅游文化内涵,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大力开发具有长寿特色的旅游产品,争取将长寿湖开发建设成为重庆主城区近郊的休闲、观光、康娱、度假旅游中心,使其成为长寿区旅游拳头产品;并在长寿区内逐步形成以长寿湖为重点的“园区—城区—湖区”的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带。长寿区逐步加大了对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的工作力度,将理顺管理体制,向湖区纵深发展,提高开发层次,完善周边的配套设施和旅游线路等作为近年长寿湖风景区建设工作重点。并形成了一批重点项目,如抓紧完成长寿湖旅游项目和产品策划、开工建设双龙—罗山旅游公路、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广场、旅游码头、西岸片区道路、电、水、气等。在此背景下,为了更为有效、合理的开发和建设长寿湖风景名胜区,2005年4月,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文本

项目名称: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委托单位: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设计单位: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设计编号:2005G025 协编单位: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人民政府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院长: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 审定: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 总规划师:黄光宇教授博士导师注册规划师 审核:张九师总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朱大庸总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注册建筑师 规划设计:黄勇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 毕文婷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 姜涛规划师建筑学硕士 朱猛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 戴彦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 李卉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 汪洋讲师地理信息博士生 李俐娟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 李毅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 乔柳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 段炼副教授注册规划师 道路交通:李泽新副教授注册规划师 魏来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 江毅规划师道路交通硕士 工程管网:叶树之工程师 韦小军讲师注册规划师 聂晓晴讲师注册规划师 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林家鹤长寿区副区长管委会主任 黄天江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胡晓东管委会副主任 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人民政府 黄世斌镇党委书记 杨德华镇长 黄广荣镇人大主席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文本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06年3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5) 第二章风景区性质与规模 (7)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8) 第四章总体布局 (9) 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 (12) 第六章核心景区规划 (15) 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16) 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 (17) 第九章游览设施规划 (18) 第十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21) 第十一章植被规划 (22) 第十二章道路交通规划 (23) 第十三章基础工程规划 (26) 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29) 第十五章分期发展规划 (29) 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30) 第十七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31) 第十八章防灾规划 (33) 第十九章附则 (36) 附表一: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游览线路组织一览表 (38) 附表二: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居民点调控一览表 (40) 附表三:长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40) 附表四: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码头规划一览表 (41) 附表五:风景区用地一览表 (42) 附表六风景区用地分类表 (42) 附表七:现状建筑风貌控制一览表 (44) 附表八:地质灾害中易发区评价及规划用地建议说明 (48) 附表九: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 (49)

长寿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实施方案

长寿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实施方案 为切实维护退地农民合法权益、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根据《重庆市地票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95号)、《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009〕495号)、《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增减挂钩项目管理的通知》(长寿府发〔2013〕139号)和《重庆市长寿区国土资源局重庆市长寿区财政局关于公布增减挂钩项目有关费额标准的通知》(长国土发〔2013〕174号)等规定,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概念 1. 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计划,对依法取得的利用效益不高或废(放)弃的农村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益设施用地等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或可转为耕地的园地及其他农用地的行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包括增减挂钩类和地票类。 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即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一定行政辖区内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区)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用地的地块(即建新区)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等措施,在 ― 1 ―

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加合理的目标。 3. 地票。指土地权利人自愿将其建设用地按规定复垦为合格的耕地等农用地后,形成的在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交易的建设用地指标。 (二)基本原则 1. 严格执行政策规定。严格按照国家、市、区有关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条件进行复垦资格认定,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一律不得纳入复垦范围,严禁通过弄虚作假、伪造资料等方式骗取复垦资格。 2. 尊重农户意愿。要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由农户自己选择是否退出合法宅基地用于复垦、是否进行户口迁移、是否入住农民新村或者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切实保障农户的知情权、参与权、自主权和监督权。 (三)基本要求 申请复垦的土地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地上主体房屋保留完整,现状为建设用地,且符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2.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及能源、交通、水利等工程设施用地范围外,具备主要复垦为耕地的条件; ― 2 ―

项目名称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欢迎共阅 审定: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 总规划师:黄光宇教授博士导师注册规划师 审核:张九师总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朱大庸总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注册建筑师 规划设计:黄勇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

毕文婷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 姜涛规划师建筑学硕士 朱猛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 戴彦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 李卉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 汪洋讲师地理信息博士生 李俐娟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 李毅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 乔柳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 段炼副教授注册规划师 道路交通:李泽新副教授注册规划师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风景区性质与规模 (5)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6) 第四章总体布局 (7) 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 (10) 第六章核心景区规划 (12) 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13) 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 (14) 第九章游览设施规划 (15) 第十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17) 第十一章植被规划 (18)

第十二章道路交通规划 (19) 第十三章基础工程规划 (22) 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24) 第十五章分期发展规划 (24) 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25) 第十七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26) 第十八章防灾规划 (28) 第十九章附则 (30) 附表一: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游览线路组织一览表 (31) 附表二: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居民点调控一览表 (33) 附表三:长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3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是重庆市市级风景名胜区,长寿区旅游业发展和三峡旅游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发挥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和作用,有效保护风景资源,加强风景区管理的科学性,统筹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19、《重庆市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20、《重庆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 21、《长寿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 22、《长寿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23、《长寿区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03-2020)》。 第三条规划成果 本规划成果由文本、图纸及附件(规划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其中文本与图纸具

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

重庆市涪陵区 (2008-2020) 城 乡 总 体 规 划 编 制 大 纲 资环05第六组 编制成员: 夏支奎 05160125 张桓兴 05160111 江波 05160130 陈锋武 l0000006 08年7月

目录 第1章基本概况 (1) 1.1 自然概况 (1) 1.1.1 区域位置 (1) 1.1.2 地形地貌 (1) 1.1.3 地质构造 (1) 1.1.4 气候气象 (2) 1.1.5 河流水系 (2) 1.1.6 自然资源 (2) 1.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 1.2.1 经济发展现状 (3) 1.2.2 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4) 1.3 历史沿革 (5) 第2章规划背景、依据及原则 (5) 2.1 规划背景 (5) 2.2 规划依据 (6) 2.3 规划原则 (6) 2.4 规划期限 (7) 2.5 规划区范围 (7) 第3章城镇体系规划 (7) 3.1 市域与城镇发展条件分析 (7) 3.1.1 发展背景 (7) 3.1.2 空间区位 (8) 3.1.3 历史基础 (8) 3.1.4 区域基础 (8) 3.1.5 经济基础 (9) 3.1.6 制约因素 (9) 3.2 城镇发展战略 (10) 3.2.1 战略指导思想 (10) 3.2.1 战略重点 (11) 3.2.1 战略构想 (11) 3.3 城镇体系规划 (11) 3.3.1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11) 3.3.2 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12) 3.3.3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 (12) 3.4 旅游发展规划 (12) 3.5 基础设施规划 (14) 3.5.1 交通 (14) 3.5.2 水资源 (15) 3.5.3 电力 (15) 第4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15) 4.1 城市性质 (15) 4.2 城市定位 (16)

县域城乡总体风貌设计方法探讨

县域城乡总体风貌设计方法探讨 摘要:通过分析长寿区域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历史人文、社会经济,在充分认识城乡风貌过去和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区域城乡风貌长期积累形成的问题,以《长寿区城乡总体风貌设计》为例,研究区域风貌景观要素,运用城市设计原理,探讨县域城乡总体风貌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城乡总体风貌,设计方法,长寿区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ongevity area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ocial economy, thoroughly understand the past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tyle, based on regional urban and rural style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problem, with “longevity area overall style desig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for example, regional style landscape elements, the use of urban design princi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verall view of the urban and rural county design method.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overall style, design method, longevity area 长寿区地处重庆腹心,拥有“一江二湖三山两槽”,地形地貌特征鲜明,自然景观资源丰富,长江水道和长寿湖等风景旅游资源尤为突出;长寿是重庆重要的化工城,具有现代重化工业城市的特点。然而,现状长江岸线的利用不尽合理,景观环境欠佳,工业发展与城乡景观塑造的矛盾日益显现,城乡风貌景观特色逐渐消逝,迫切需要集中的解决。《长寿区城乡总体风貌设计》旨在建立一个符合地域特性、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城乡风貌建设指引框架,保护自然生态本底,重塑城乡风貌魅力,提升区域竞争力。 1 探索县域城乡总体风貌设计方法 针对县域范围的大尺度风貌总体设计在国家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或是编制办法,因此明确设计目标是探讨县域城乡风貌总体设计问题的基础。设计围绕三个核心问题:什么是最具长寿特色的城乡风貌和主要的风貌问题?如何改善风貌存在的问题同时保护和强化特色风貌?如利用设计指导建设特色风貌,形成区域特色风貌,提升区域竞争力?设计从分析城乡聚落特色景观特色、分析山水自然格局、发掘历史文化底蕴、提炼城乡产业特色风貌出发,以长寿特有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经济环境特征为基础,采取了一种既考虑到城乡风貌整体又顾及局部,一种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切合长寿实际情况的城乡总体风貌设计方法来指导城乡相关设计、建设和管理。在设计思路上,本着宏观总体定位、中观引导、微观落实的原则,实行总则和分则两条技术路线:总则是城乡风貌整体性指引,分总体景观系统构建和风貌专题研究两条支线。分则是在总则指导下,对区域城乡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