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促进农户增收效应的地区差异分析
浅析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范、管理和支持小额信贷的发展。我国自引 进小额信贷开始试点以来至今仅1多年, 0 小 额信贷 中国化的过程尚未完成。 为了促进小 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 增加贫困农户的贷款机 会 ,建议政府转变对小额信贷的支持方式 , 从为小额信贷的用户提供利息补贴 , 转为对 险。 能够为低收入用户持续地提供金融服务的小 额信贷机构提供补贴 , 帮助成长中的小额信 二 、当前 我 国农村 小 额 信 贷存 在 的 财务管理 、风险管理 三 、完善农村小额 信贷的对策和建议 贷机构改进信贷管理 、 问 题 一) 适 ( )贷款 门槛高 ,部分农民资金仍 无法 ( 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 , 当放开利 率 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和进行产品创新的能 一 限 制 力, 尽快成长到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圃 满足 让参与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盈利,是 由于弱势农户大多数从事传统的单一种 养业生产 , 经济基础较差, 致富技能缺乏 , 根 金融机构愿意扩大并能持续提供小额信贷的 【 参考文献】 1 卢现祥 ,朱, 玲 . 据有关行业政策 , 部分基层信用社在小额信 根本保证。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逐渐深入 , 新制度经济学【] M.
【 关键词】
农村 ;小 额 信 贷 ;信 用
一
、
小额 信 贷的基 本 理论
小额信贷起源于 17 年代的孟加拉国,式。 这 种信贷制度和方式是在传统的金融制度安排 不能有效满足低收入用户信贷需要的情况下 出现的。如今,小额信贷是我国农村经济发 展的重要资金供给渠道 , 与国内其他提供小 额信贷服务的组织相 比, 其优越 性是显而易 见的:小金额的信贷交易;流畅、透明且简 单的程序和要求;接近和方便客户 的操作方 式;持续循环的金融服务 ;及时和可靠的金 融交易。虽然小额信贷的发放在解决农户贷 款难、帮助农户增收 、实现农村信用社增盈 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各信用 社不断推进小额信贷的进程 , 一些风险和问 题也渐渐显露出来。
浅析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范文

浅析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范文第一篇:浅析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1章关于小额信贷小额信贷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小额贷款形式,其目标群体为无法在正规金融获取资金的弱势人群。
完善的小额信贷制度应该是商业化可持续的,即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能成功服务目标群体,二是能保持商业可持续。
其中商业可持续包括组织上、操作上以及财务上的可持续。
成功的小额信贷即使在项目开展后期没有捐赠和补贴的情况下,仍能像初期一样持续地为目标群体提供贷款支持。
我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引入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小额信贷作为扶贫的手段。
十多年来,我国小额信贷主要形式有非政府组织型小额信贷、政府主导型小额信贷、农信社小额信贷和民间自发型小额信贷,资金来源分别为国际捐助、政府财政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央行再贷款支持、民间资本。
世界上7000多个由非政府组织经营的小额信贷项目中,只有不到1%是财务可持续(Alexandra,2006)。
商业可持续同样是我国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于依赖国外捐助的小额信贷项目,往往由于资金来源的不可持续性而受阻或终止。
政府主导型小额信贷又由于过分强调扶贫目标,没有针对目标群体的特殊性设计风险补偿机制,导致还款率低下,小额信贷项目无法持续。
服务目标群体与保持商业可持续两个条件只要有一项没能满足,现存的小额信贷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第2章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2.1 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小额信贷项目或机构试验的初期阶段(1993年-1996年9月)。
本阶段小额信贷试点主要是由社会团体或非政府组织利用来源于国外捐助和软贷款,以及自筹的资金进行小范围试验,资金来源基本上没有政府资金介入。
相关的政府政策和法律依据也不完善,主要以国家整体的扶贫政策和国际相关经验为参考。
项目扩展阶段(1996年9月-2000年)。
这一阶段在国外援助和自筹资金继续试验的同时,由政府和指定银行(农发行/农行)操作的国内扶贫资金也加入进来并逐渐占到主导地位,在较大范围的贫困地区推广,两大类型的项目并行发展。
小额信贷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研究

小额信贷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研究第一部分小额信贷的概念和特点 (2)第二部分精准扶贫的定义与目标 (4)第三部分小额信贷在扶贫中的应用模式 (5)第四部分案例分析:小额信贷在贫困地区的实践效果 (8)第五部分小额信贷对贫困户生计提升的影响 (10)第六部分如何有效防范小额信贷的风险 (13)第七部分小额信贷在乡村振兴中的持续发展路径 (15)第八部分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如何更好地利用小额信贷实现精准扶贫。
(18)第一部分小额信贷的概念和特点小额信贷是一种提供给低收入和贫困人群的微型金融工具,它以“小额、分散”为特点,通过提供小额度、无担保的贷款,帮助那些无法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人开展创业活动或者改善生活状况。
其主要特点包括:1.贷款额度小:通常情况下,小额信贷的贷款额度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之间,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大额贷款相比,其贷款额度较小。
2.无需担保:传统的贷款方式往往需要借款人提供房产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而小额信贷则不需要,这大大降低了借款人的门槛。
3.利率较低:由于小额信贷面向的是低收入和贫困群体,因此在利率方面一般会比较低,使得这些借款人能够承受得起。
4.放款速度快:小额信贷的审批流程相对简单,办理时间短,能够快速满足借款人的资金需求。
5.社会公益性:小额信贷的目标是扶贫和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
6.可持续性:小额信贷机构通过收取合理的利息和复利等方式,实现资金的自我循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7.灵活性:小额信贷的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降低了还款压力。
8.风险可控:小额信贷机构会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贷款风险,例如联合担保、社区担保等。
9.增加就业机会:小额信贷有助于贫困人口通过创业等活动增加就业机会。
10.提高生活水平:通过获取小额信贷,低收入人群可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部分精准扶贫的定义与目标精准扶贫是一种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扶贫方式,其目标是通过提供适当的教育、培训、金融支持等手段,帮助贫困人口提高生活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中介效应实证分析[小额农贷与农民增收效应实证分析]
![中介效应实证分析[小额农贷与农民增收效应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e6e12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2.png)
中介效应实证分析[小额农贷与农民增收效应实证分析]摘要: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贷款快速增长,然而小额农贷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常德市4乡镇200个农户的实地调查,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小额农贷作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对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作用效果在逐步弱化。
关键词:小额农贷;农民收入;效应一、样本选择与基本分析(一)样本选择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洞庭湖滨一个比较典型的农业地区,农产品以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茶叶、生猪和水产品为主。
2007年末,该市农业人口46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6.5%。
2007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081.2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98.2千公顷,占55.3%;农民人均纯收入3966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2元。
2007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62.7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29.9亿元,占47.7%;当年累计借入中央银行支农再贷款6.8亿元,成功兑付央行票据5.5亿元,有效地缓解了农村信用社资金不足的矛盾。
为使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我们分别选择了汉寿县周文庙乡、安乡县安全乡、临澧县望城乡和桃源县马宗岭镇四个乡镇为样本,同时以与乡(镇)政府距离的远近、贷款发放量的多少为依据,每个样本乡(镇)选择2―3个有代表性的行政村进行经济总量与结构调查,并从被调查4乡(镇)随机抽取有贷和无贷农户各25户(共计200户)进行问卷调查。
从经济总量、收入结构和金融供需等各方面看,我们选择的样本县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很好的代表全市经济金融互动效应现状(见表1)。
通过对4乡镇的经济、金融和农民收入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快速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表1:2007年被调查4乡镇基本经济情况表周文庙乡安全乡望城乡马宗岭镇合计一、耕地面积(亩)25793425002633132250126874二、总人口(人)1936032600168122288591657三、农业人口(人)1832927585161232092282959其中:外出务工人员(人)460058003216670820324占农业人口比重25.1%21%19.9%32.1%24.5%五、农民人均纯收入(元)40794023246237703584六、各项存款年末余额(万元)2747.24345.536026069.716764.4七、各项贷款年末余额(万元)1174.31933.72829.73819.59757.3其中:小额农贷余额(万元)436.51453.31697.8625.74213.3(二)小额农贷及农民收入变化的现状及特点1、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呈加速发展态势1999年以来,4乡镇小额农贷业务快速发展,占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的比重逐年上升,截至2007年末,4乡镇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余额4213.3万元,比1999年末增加3264.9万元,增长3.44倍,年均增长20.3%;小额农贷占各项贷款比重43.2%,比1999年末提高18个百分点。
农民收入增长的区域差异

CHAPTER 05
区域差异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
区域发展不平衡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
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较 快
在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的地区,农民能够获得 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从而增加收入 。
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增长 缓慢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缺乏产业支 撑和就业机会,农民的收入增长相对较慢。
03
优化区域发展政策
政府应优化区域发展政策,加大对欠 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区域间经 济协调发展,减少农民收入增长的区 域差异。
研究不足与展望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地 区农民收入增长差异的具体 原因,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制
定政策措施。
需要加强对新型农业形态发 展的研究,探索更加适合当 地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和路
不同地区农民的收入增长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这主要与地区间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政策环境等因素有关。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
研究显示,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特别是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能够显著提高农民收入。
教育和技能培训是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农民的受教育和技能培训程度对收入增长有重要影响,提高农民的受教育和技能培训水平有 助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社会因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
教育和技能水平
农民的教育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其在农业生产中的表现和收入。接受过良好教育和拥有实用技能的农 民能够更好地应用新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增加收入。
社会公平与稳定
社会公平与稳定对农民收入增长也有重要影响。当社会公平得到保障、社会稳定得到维护时,农民能 够更好地投入生产活动,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收入。同时,社会公平还能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融资渠道不畅农村小额信贷机构通常依赖于银行、信用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渠道获取资金,由于资金来源有限,导致了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
这对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资金保障和业务拓展造成了困难。
二、风险管理不完善农村小额信贷涉及的客户大多是农民、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村企业等,他们的经济状况和信用状况较为复杂,可能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
目前,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手段。
三、利率水平较高由于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成本较高,以及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利率水平较高,这增加了农民等客户的还款负担,影响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四、服务水平不高农村小额信贷机构通常缺乏专业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导致了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
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路径来解决:一、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可加大对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小额信贷领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以解决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
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可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引入先进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手段,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减少信用风险,提高贷款回收率。
三、降低利率水平政府可采取降低税费、优惠贷款等政策措施,减少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成本压力,从而降低利率水平,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
四、提高服务水平政府可加大对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培训和扶持力度,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引导其引入先进的金融技术,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专业水平。
农村小额信贷在农村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上述问题,以推动农村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民增收绩效的实证分析--以江西省新建县为例

贷 款远高于非正规贷 款 ,并且对促 农增收 的作 用较大 。C G A P ( 2 0 0 1 ) 认 为小额信贷是一种与 贫困做斗争 的有效工具 。 它能 够
帮助 穷人 建立 资产 、提 高收入 和增 加抵 御外 部 冲击 的能力 。 Ha r t a r s k a ( 2 0 0 4 ) 对东欧和中欧地区的小额信贷进行研究 , 发 现 这 些 地 区信 贷 机 构 的 收 益 很 高 ,财 务 绩 效 表 现 的 很 好 。 P i s c h k e ( 2 0 0 9 )  ̄ t 为, 小 额 信 贷 的 开展 使 那 些 缺少 实 物 资 产 但 却 拥 有 良 好 经 营 观 念 的信 贷 者 由 于 小 额 信 贷 的 可 得 性 而 改 变 了 他 们 的
方 芳: 农 村小 额 信 贷 对 农 民 增 收 绩 效的 实 证 分 析
财务 ・ 金 融
农村小额信贷对农 民增收绩效的实证分析
以 江江 西农 业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 江 西 南 昌 3 3 0 0 4 5 )
[ 摘 要] 农 村 小额 信 贷 是促 进 农 业 经 济 发 展 , 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 促进 农 民增 收 的有 效 手 段 。利 用 实地 调 查 数 据
证 分 析 j -1 9 7 8 — 2 0 0 2年 金 融 发 展 与 经 济 发 展 的关 系 , 得 出 农 村 金 融 的 发 展 对 农 村 经 济 的 发 展 存 在 长 期 均 衡 的 关 系 。 聂 永 ( 2 0 0 9 ) J  ̄用 层 次 分 析 法 , 建 立 农 村 小 额 信 贷 的 综 合 绩 效 评 价 模 型, 实 例检 验 了 湖北 省 X C县 农 信 社 投 放 的农 村 小 额 信 贷 , 结 果 表 明, 发 放 农 村 小 额 信 贷 后 的 综 合 效 益 显 著 高 于 小 额 信 贷 发 放
农村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与解决方案

农村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与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农村经济发展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
本文将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均衡发展。
一、资源禀赋差异引发的地区差异地区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源禀赋的差异。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经济条件都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一些地区由于亚热带气候条件,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另一些地区可能由于地理位置或气候条件不利,农业发展相对困难。
这些差异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的地区差异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也是导致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导致农业生产和农村产业的发展受限。
相比之下,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的地区往往具备更好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这种差异进一步加大了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三、市场需求差异引发的地区差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还与市场需求的差异密切相关。
由于不同地区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等的差异,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往往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的农产品需求旺盛,农业发展较为迅猛;而其他地区的农产品需求相对较低,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需求差异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四、政策支持不均导致的地区差异政策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然而,由于政策支持的不均衡,不同地区存在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差异。
有的地区获得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刺激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而另一些地区由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限制。
这种政策支持不均衡引发了地区差异的进一步加大。
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我们应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合理划分和布局农业产业,提高产业的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
同时,通过开展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壮大点,推动农村经济的均衡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额信贷促进农户增收效应的地区差异分析【摘要】本文选取山西、安徽、内蒙古、重庆以及广东五个省区数据作为样本,采用阈值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小额信贷与农户增收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小额信贷促进农户增收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小额信贷三农阈值回归“三农”问题是一个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促进农户增收。
提高农户收入以往主要的手段就是增加财政投入,然而要全面提高农户收入,仅仅依靠财政资金是远远不足的,还得借助金融部门的支持。
2013年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出台,明确指出要“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并提出“力争全年‘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当年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具体要求。
作为“三农”重要金融服务的小额信贷,无疑将再次引人瞩目。
小额信贷公司最早是在四川、山西、陕西、贵州以及内蒙古进行试点,2008年之后在全国推广开来。
小额信贷公司在促进农户增收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具体到各个省份,小额信贷促进农户增收的效应是有差别的。
基于此,本文选取五个具有代表性的省区,集中考察这几个省区小额信贷实施的效果,以及小额信贷与农户增收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一、文献综述Donald R. Snodgrass,Jennefer Sebstad(2002)利用印度、秘鲁以及津巴布韦这三个国家的数据研究了小额信贷对个体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这三组数据当中只有两组数据显示小额信贷显著促进农户增收。
孙若梅(2006)以河北易县和河南南召县作为样本村,考察小额信贷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由于这两个地方农户初始禀赋、边际收益产品以及使用贷款次数的不同,造成小额信贷促进农户增收的效果不一样。
蒋丽敏、郑长德(2008)将农民分成富裕、中等、贫困三个收入层次,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小额贷款在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民群体中的运用效率,结果表明,农民收入水平与小额贷款的运用效率成正比。
Samuel Adam(2010)认为只有农村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小额信贷与当地政府向农户提供赚钱渠道并举,同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展农村非农经济,才能使小额信贷发挥促进农户增收的作用。
孙健、胡金炎(2011)采用倍差分析法研究了小额信贷公司的进入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小额信贷公司的成立有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但这种影响是不显著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进入对当地银行贷款余额的增长率有着负向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也是不显著的。
说明当前小额信贷公司的成立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的金融环境,对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作用有限。
卢亚娟、孟德锋(2012)研究发现,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支农广度以及支农深度均为正相关,由此得出结论,小额贷款公司在其运营的过程中可以实现盈利和支农目标的兼容,避免目标上移现象。
已有的相关文献只是简单地考察小额信贷与农户增收之间的线性关系,样本比较单一,一般将研究对象锁定在一个地区,并且忽略了外部因素对小额信贷促进农户增收这一机制的影响。
为此,本文拟从两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拓展:第一,本文将小额信贷贷款效率作为一个外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小额信贷与农户增收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第二,选取五个具有代表性的省区,分别研究小额信贷促进农户增收在这五个省区的不同的经济效应。
二、研究方法为了研究小额信贷促进农户增收的机制,本文采用阈值回归模型这一非线性模型,阈值回归模型基本模型假定如下:yt=[?琢1+?茁1xt+e■■]I(qt<?酌)+[?琢2+?茁2xt+e■■]I(qt?叟?酌)(1)其中,xt表示模型的解释变量,yt表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琢1、?琢2分别表示两个常数项,?茁1、?茁2分别表示回归系数,e■■和e■■则分别表示残差项。
qt则是模型的阈值变量,它的作用就是将所有观测值划为两个机制,?酌则表示最优的阈值,它是通过LM检验判定取得的。
I为指示函数,当qt<?酌,I(qt<?酌)=1,I(qt?叟?酌)=0;相反,当qt?叟t,I(qt?叟?酌)=1,I(qt<?酌)=0。
另外,由于阈值回归模型是非线性回归模型,所以有必要先对模型进行非线性检验。
本文引入了阈值回归模型LR检验。
关于是否存在阈值的检验如下,预先设定原假设与备择假设为:H0∶?茁1=?茁2;H1∶?茁1≠?茁2假若接受原假设,在不存在阈值?酌的情况下阈值参数无法识别,导致渐进分布并非?字2分布,而是受冗余参数影响的“非标准”分布。
Hansen(1996)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方程下,采用自助抽样法模拟似然比检验(likelihood ratio test)的渐进分布。
当存在阈值值时,■和真实?酌0具有一致性,阈值检验的原假设为:H0∶■=?酌0,其似然比统计量为:LR1(?酌)=■(2)LR1为非标准分布。
Hansen(2000)通过对LR1(?酌)的渐进分布的估计,得到在显著性水平为?琢时,当LR1?燮c(?琢)=-2ln(1-■),不能拒绝■=?酌0的原假设。
对于阈值?酌,其置信水平为1—?琢时的置信区间为:LR1小于c(?琢)时的部分。
三、实证研究1、数据选择本文选取了山西、安徽、重庆、内蒙古和广东这五个具有代表性地区的数据作为样本,样本的时间范围为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时间间隔为半年。
其中,农户人均纯现金收入来源于各个省区的统计局网站;小额信贷公司数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小额信贷公司发放的各类贷款余额以及涉农贷款余额来自于中国易贷网、中国人民银行每一年度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各个省区人民政府网站。
yit代表农户人均纯现金收入,反映农户收入水平,用各省区各时期农户人均纯现金收入来表示;nmicit代表小额信贷公司的数量,用各省区各时期小额信贷公司总数来表示;effit代表小额信贷公司的贷款效率,用同一时期小额信贷公司发放的涉农贷款余额与各类贷款余额的比值来表示,即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效率=涉农贷款余额/各类贷款余额。
2、五省区阈值回归结果由于阈值回归模型是非线性回归模型,所以必须先对模型进行非线性检验,即检验是否存在阈值。
根据Hansen阈值检验思想,由于LM检验统计量为“非标准”分布,所以用自助抽样法计算P-值,抽样次数为100次。
(1)广东省阈值回归结果。
自助抽样法检验结果显示,在广东省,农户年均纯现金收入与小额信贷公司数目显著存在非线性关系,且这两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只存在一个阈值,为0.0959。
下面根据该阈值将广东省的样本数据划分为两个机制,这两个机制形成的回归方程为:yit=[6445.90+19.49numcit](effit<0.0959)+[6633.88+22.76numcit](effit?叟0.0959)(0.0071)(0.0732)(0.161)(0.3028)(3)(2)安徽省阈值回归结果。
根据自助抽样法检验,在安徽省,农户年均纯现金收入与小额信贷公司数目之间非线性关系不明显。
(3)重庆市阈值回归结果。
在重庆市,农户年均纯现金收入与小额信贷公司数目非线性关系阈值为0.1832,然后我们根据这一阈值将重庆市样本数据分割为两个机制,这两个机制的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4)内蒙古阈值回归结果。
在内蒙古自治区,农户年均纯现金收入与小额信贷公司数目非线性关系阈值为0.2995,然后我们根据这一阈值将内蒙古自治区样本数据分割为两个机制,这两个机制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5)山西阈值回归结果。
在山西省,农户年均纯现金收入与小额信贷公司数目非线性关系阈值为0.1877,然后我们根据这一阈值将山西省样本数据分割为两个机制,这两个机制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四、结论根据Hansen阈值检验思想,我们采用自助抽样法来检验五个代表性省区小额信贷与农户增收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检验结果显示,除了安徽省之外,其他四省区的农户年均纯现金收入与小额信贷公司数目显著存在非线性关系,且这两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仅存在一个阈值。
然后根据这一阈值,我们将各省区的样本数据分成两个机制,并且对这两个机制逐一进行回归分析。
从回归结果来看,当小额贷款效率比较低时,广东省、内蒙古自治区的样本回归方程拟合优度比较高,回归系数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表明在这两个省区小额信贷促进农户增收的效应比较明显;而重庆市、山西省的样本回归方程拟合度比较低,且回归参数在统计上也不明显,也就是说,当小额贷款效率处于低水平的情况下,重庆市、山西省这两个省市小额信贷促进农户增收的效应是不明显的。
另外,通过阈值回归,我们也发现了另一个比较令人费解的现象,当小额贷款效率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时,重庆市、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山西省的样本回归方程拟合优度都比较高,且回归参数在5%执行水平下是显著的,说明在这三个省区,小额信贷促进农民增收的效果是明显的,唯独广东省的这一效应不明显。
小额信贷公司从五省区试点,再到全国推广,至今已经整整走过了八个年头。
在这八个年头里面,小额信贷的实施在促进农户增收方面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也的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具体到各个省区,小额信贷促进农户增收的效应又是参差不齐的。
这可能跟各个省区人民政府针对小额信贷实施的政策和措施不一致有关。
小额信贷公司资金来源有限这一问题限制了某些地区小额信贷公司的发展,进一步影响了该地区小额信贷促进农户增收的效应。
另外,在某些地区,小额信贷公司的贷款模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农户需求,小额信贷公司提供的小额信贷贷款期限与农作物生产周期不匹配,这些因素也会制约小额信贷促进农户增收的效应。
【参考文献】[1] Donald R.Snodgrass,Jennefer Sebstad.Client in Context:The Impact of Microfinance in Three Countries[R].Office of Microenterprise Development Global Bureau,USAID,2002.[2] 孙若梅:小额信贷与农民收入——理论与来自扶贫合作社的经验数据[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2006.[3] 蒋丽敏、郑长德:农户小额信贷促进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波阳县的个案分析[J].海南金融,2008(5).[4] Samuel Adam.The Impact of Microfinance on Maize Farmers in Nkoranza[J].Journal of management research,2010(2).[5] 孙健、胡金炎:小额贷款公司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以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1(12).[6] 卢亚娟、孟德锋: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业的目标权衡——基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2(3).[7] Bruce E. Hansen:Inference when a nuisance parameter is not identified under the null hypothesis[J].Econometrics,1996a(64).[8] Bruce E. Hansen: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Estimation,testing and inference[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2).[9]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农村金融与信贷政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0] 薛毅、陈立萍:统计建模与R软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