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常见并发症诊断的处理

合集下载

麻醉意外及并发症处理规范及流程

麻醉意外及并发症处理规范及流程

全麻诱导麻醉相关意外及并发症处置规范一、一般并发症的处理:全程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

当血氧监测低于90%时应及时给予橡皮球囊持续正压通气,一般都能恢复正常。

因为丙泊酚的半衰期较短只有2-4分钟。

如果发生严重的呼吸和心脏抑制大多数是由于麻醉药物过量、病人的特殊体质引起的。

要立即给予橡皮球囊持续正压通气,必要时给予可拉明0.375毫克、洛贝林0.3毫克静脉推注。

心血管抑制时要把病人的头部放低,如果抑制严重,应该使用扩容药和升压药,肾上腺素1毫克静脉推注,706代血浆静滴。

如病人病情急剧恶化,应及时行气管插管,并请相关科室及时会诊。

二、相关并发症的处理:1、气管插管操作有关的各种损伤(1)有些损伤不需处理如口唇损伤、粘膜损伤出血,如出血不止则可局部压迫止血,必要时用含肾上腺素的棉球或小纱布压迫。

(2)如操作中牙齿脱落,应立即取出,应防止滑入气管或食道。

(3)如声带损伤和声门水肿,可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等。

2.呼吸暂停(1)立即经面罩人工呼吸,有上呼吸道梗阻者可置入中咽通气道。

(2)如无效,可插入喉罩,施行人工呼吸。

(3)必要时可在肌松药辅助下插入气管导管人工呼吸。

3.上呼吸道梗阻(1)托起下颌,头偏向一侧,适用于舌下坠而引起上呼吸道梗阻。

(2)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3)如无效插入合适的喉罩,必要时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

(4)如因喉痉挛引起上呼吸道梗阻,或反流物引起,应立即用肌肉松弛药,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4.误吸综合征综合(1)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充分吸引中咽部胃液和食物残渣等。

(2)气管插管后立即气管内吸引,在纤支镜下吸引和冲洗。

(3)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

(4)大剂量抗生素应用。

(5)呼吸支持。

5.气管导管插入食道或插入一侧支气管(1)导管过深插入一侧支气管,将导管退至总气管,并听诊确定。

(2)导管插入胃,则应退出,面罩吸氧,人工呼吸后,再次插管并确定。

(3)吸出胃内气体。

6.过敏反应(1)麻醉中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该药物的使用,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人工通气。

麻醉科中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处理

麻醉科中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处理

麻醉科中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处理麻醉科是医学的重要分支,致力于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管理。

然而,即使在麻醉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患者手术后仍有可能出现并发症。

本文将探讨麻醉科中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一、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1. 麻醉反应麻醉反应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嗜睡或兴奋等症状。

处理方法包括:- 控制患者的呼吸道,确保通畅;- 给予抗恶心药物,如登记宁、異丙嗪等;- 给予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2. 术后疼痛术后疼痛是患者术后常见的问题。

适当控制术后疼痛对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减少并发症非常重要。

处理方法包括:- 评估疼痛等级,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 给予局部麻醉药物,如硬膜外麻醉;- 采用物理疗法,如热敷、按摩等缓解疼痛。

3. 术后感染术后感染是麻醉科中另一常见的并发症。

处理方法包括:- 术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定期更换导管或敷料;- 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

4. 呼吸道问题术后呼吸道问题是麻醉科中比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处理方法包括:- 监测患者的呼吸状态,保持通畅;- 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物,促进呼吸道通畅;- 在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

二、并发症处理的注意事项1. 及早发现并早期介入对于出现的并发症,应及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任何异常情况保持警觉,并立即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2. 多学科合作处理麻醉科中的并发症需要多学科间的合作。

麻醉科医生、外科医生、护士等应紧密配合,共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及时交流和沟通可以减少因误解或信息不完整而导致的错误处理。

3. 个体化治疗每位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不同,对并发症的处理也应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高龄患者、儿童患者或重症患者,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法。

4. 预防为主预防并发症是麻醉科工作的重要部分。

麻醉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麻醉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麻醉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引言麻醉是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麻醉手术常常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我们需要遵循一些预防与处理规范。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1. 遗传因素相关并发症一些患者可能存在与遗传因素相关的并发症风险。

在手术前,医生应进行详细的家族病史调查,并根据结果进行风险评估。

对于高风险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特殊的麻醉药物选择或监测手段等。

2. 药物相关并发症麻醉药物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和呼吸抑制等。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并谨慎选择合适的药物。

此外,合理的药物剂量控制和监测也是减少药物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3. 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呼吸系统可能出现并发症,如支气管痉挛和气管插管困难等。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医生应提前评估患者的呼吸系统功能,并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此外,麻醉医生应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技术,以避免插管困难导致的问题。

4. 循环系统相关并发症麻醉手术可能对患者的循环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心律失常和低血压等。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心脏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麻醉药物和液体管理等。

此外,密切监测患者的循环系统状况也是必要的。

并发症的处理规范1. 及时发现并诊断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并及时发现可能的并发症。

一旦发现并发症,医生应立即进行相关的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急救措施对于麻醉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急性危机,医生应具备紧急处理的能力。

例如,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3. 多学科合作对于复杂或高风险的并发症,医生应及时寻求其他专科医生的协助与意见。

多学科合作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论通过遵循麻醉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我们可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麻醉科常见手术并发症处理

麻醉科常见手术并发症处理

麻醉科常见手术并发症处理手术是医疗领域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麻醉科在手术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手术过程中,一些并发症可能会出现,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带来风险。

因此,麻醉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及时处理和预防手术并发症,确保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的术后恢复。

一、出血并发症的处理出血是手术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出血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麻醉医生在手术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心率等指标,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在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时处理潜在的术后出血。

二、心血管并发症的处理手术过程中出现心血管并发症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之一,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麻醉医生在处理心血管并发症时需要迅速稳定患者的心脏功能,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同时必要时还需考虑进行血管扩张或支持性治疗等措施。

三、呼吸道并发症的处理由于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接受全麻,呼吸道并发症是较为常见的问题。

麻醉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困难、气道堵塞等问题。

对于呼吸道并发症的处理,通常可以采取插管、气管切开等措施,以确保患者正常呼吸。

四、过敏反应的处理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可能是由于药物、麻醉剂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麻醉医生需要迅速分析判断过敏类型,采取相应的抗过敏治疗,如快速输液、注射抗过敏药物等,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

五、感染并发症的处理手术是一种有一定创伤性的治疗过程,患者在手术后存在感染的风险。

麻醉科在手术中需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

若出现感染并发症,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感染部位和程度合理选用抗生素,配合手术医生进行协同治疗,以控制感染的蔓延。

六、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处理特定手术过程可能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并发生神经损伤等问题。

麻醉医生在处理神经系统并发症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神经反应,必要时可以进行神经监测,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神经损伤。

麻醉并发症及意外的处理规范和流程

麻醉并发症及意外的处理规范和流程

麻醉并发症及意外的处理规范和流程
1. 患者在麻醉中、麻醉后发生并发症或意外,应立即查找发生
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达到有效治疗,密切观察疾病转归,并向科主任或上级医师汇报。

2. 发生医疗差错、事故,麻醉意外或严重并发症,立即向科主
任或上级医师报告除立即组织积极抢救处理外,应及时向医务处和
主管院长汇报。

3.及时组织全科讨论,明确原因,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同时
加以整改,并将讨论处理意见记录在差错不良事故登记本上。

4.严重并发症和意外应及时向医务科和主管院长做书面报告,
必要时全院组织会诊讨论。

5.必须加强围术期麻醉质量管理,使麻醉精准化、制度化,使
质量达到最佳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痛苦,减少麻醉失误和麻
醉意外,保证麻醉病人生命安全。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处理规范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处理规范

1 发生率
麻醉意外在麻醉手术中的发生率约为1-2%。
2 影响
麻醉意外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器官功能损害 或永久性伤害。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处理流程
1
早期识别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以及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和反应。
2
紧急处理
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适当的紧急处理措施,例如调整药物剂量或给予救治措施。
3
后续处理
结论和主要要点
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处理规范对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以及早期识别和处理方法,可以减少意外的发生, 并提高麻醉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处理规范
在麻醉过程中,意外和并发症是一种不可避免的风险。了解和处理这些情况 至关重要,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麻醉意外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麻醉意外是指在麻醉过程中发生的与麻醉相关的 不良事件或意外情况。
分类
麻醉意外可分为麻醉药物过敏、意识障碍、循环 系统问题、呼吸系统问题等。
麻醉意外的发生率和影响
2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检查和监测结果进行准确的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3
治疗
给予适当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补液、氧疗等,以减轻并发症的影响。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案例分享
手术室意外
通过案例分享,了解不同类型的麻醉意外和并发症, 及其对患者和医疗团队的影响。
患者并发症
探讨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分享 如何及时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
进行事故分析,总结教训,制定相关改进措施,并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
麻醉意外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1 培训
麻醉医生和护士应接受系统的麻醉培训,熟悉麻醉设备和操作技术。

麻醉并发症及意外的处理规范和流程

麻醉并发症及意外的处理规范和流程

麻醉并发症及意外的处理规范和流程
1. 患者在麻醉中、麻醉后发生并发症或意外,应立即查找发生
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达到有效治疗,密切观察疾病转归,并向科主任或上级医师汇报。

2. 发生医疗差错、事故,麻醉意外或严重并发症,立即向科主
任或上级医师报告除立即组织积极抢救处理外,应及时向医务处和
主管院长汇报。

3.及时组织全科讨论,明确原因,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同时
加以整改,并将讨论处理意见记录在差错不良事故登记本上。

4.严重并发症和意外应及时向医务科和主管院长做书面报告,
必要时全院组织会诊讨论。

5.必须加强围术期麻醉质量管理,使麻醉精准化、制度化,使
质量达到最佳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痛苦,减少麻醉失误和麻
醉意外,保证麻醉病人生命安全。

麻醉过程中意外与并发症处理准则与流程

麻醉过程中意外与并发症处理准则与流程

麻醉过程中意外与并发症处理准则与流程
麻醉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意外或并发症,因此医务人员需要根据特定的流程进行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下面是一些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处理的准则和流程:
意外:氧饱和度降低
如果患者的氧饱和度降低,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麻醉过程并给患者吸氧。

如果氧饱和度无法恢复,应考虑使用呼吸机或进行人工通气。

意外:心率不齐
如果患者的心率不齐,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麻醉药物的使用,并检查患者的心律是否正常。

如果存在心律失常,应考虑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或进行电除颤。

并发症:恶心呕吐
如果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医务人员应给予恰当的药物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症状。

并发症:过敏反应
如果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应的药物,并考虑使用抗组胺药物或皮质类固醇等治疗方法。

在麻醉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始终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的意外和并发症,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了解不同麻醉药物的特点和副作用,以在处理过程中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篇麻醉常见并发症诊断的处理一、恶心、呕吐(一)主要原因1.病人因素(1)饱胃病人;(2)青年女性和儿童(3)肥胖病人;(4)术后给予阿片类药物;(5)以往麻醉后恶心、呕吐的病人;(6)患有晕动症的病人。

2.手术因素(1)腹腔镜手术;(2)五官科手术;(3)上消化道手术;(4)急诊手术;(5)妇科手术。

(二)预防1.择期手术病人术前禁食;2.术前免用阿片类药物;3.使用较少引起恶心、呕吐的全麻药物,如异丙酚;4.全麻诱导时避免胃胀气,如已经发生,应放置胃管,吸净胃内容物;5.椎管内麻醉时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治低血压;6.腹腔镜手术后应将腹腔内二氧化碳尽可能排放干净;7.预防性使用镇吐药;8.搬运病人时做到轻、快、稳。

(三)常用镇吐药(见PONV预防指南)二、气管插管并发症(一)插管时发生1.心血管反应高血压、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心律失常2.损伤牙齿、齿龈、唇、舌、鼻腔、鼻咽和口咽、会厌、气管3.插管插管困难、导管插入食管、导管插入支气管4.其它危险低氧血症、支气管痉挛、反流误吸(二)导管原因1.导管固定不当导管成角、阻塞、导管与呼吸机接头脱落、导管脱出。

2.其它支气管痉挛、病人咬管、导管气囊漏气(三)拔管后发生1.早期并发症: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上呼吸道梗阻、反流误吸、声带麻痹和咽痛等、杓状软骨脱位等。

2.晚期并发症鼻腔插管后菌血症、喉溃疡、气管狭窄。

(四)预防1.术前气道评估。

2.择期手术术前禁食,急诊手术前服用制酸剂。

3.插管前给氧。

4.使用大小恰当的气管导管。

5.插管前麻醉要有足够深度,避免浅麻醉。

必要时插管前使用艾司洛尔、拉贝洛尔和利多卡因等预防插管时心血管反应。

6.插管时做到轻快、准确,减少损伤。

有出血倾向的病人避免鼻腔插管。

气管导管外壁应涂抹润滑剂。

7.插管后仔细听诊两侧胸部,同时注意导管深度。

8.妥善固定气管导管。

固定后再次确定气管导管的位置。

9.气囊充气适度,避免气囊过度充气压迫气管。

10.拔管应严格掌握指征。

11.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应及时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如确实有杓状软骨脱位,应立即处理。

12.ICU的病人难以难受长时间口腔气管插管,需要长时间呼吸支持的病人可考虑气管造口。

三、寒战(一)原因1.低温。

2.术中使用吸入全麻药。

3.硬膜外阻滞后寒战,发生机制不明。

4.其它原因(需排除)感染、药物过敏、输血过敏等。

(二)预防1.预防术中、术后低温液体加温、使用加温毯、吸入气体加温湿化。

2.减少吸入全麻药用量和吸入时间。

3.硬膜外阻滞时给局麻药加温(效果不确切)。

4.排除其它引起寒战的原因。

(三)处理1.给病人保温。

2.吸氧。

3.监测体温、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

4.静脉注射小剂量哌替啶(12.5~25 mg)。

四、呕吐、反流和误吸(Mendelson’s syndrome)当吸入胃内容物>25 ml(或0.4 ml/kg体重),且胃内容物pH < 2.5,或胃内容物为固体时,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引起反流误吸综合征。

(一)发生原因1.食管下段抗反流作用减退如食管裂孔疝或以往食管手术的病人。

2.饱胃病人如产妇、肥胖病人、急诊病人、肠梗阻和上消化道出血病人。

3.胃动力减退如服用阿片类药物后。

4.喉反射迟钝或消失如病人意识不清或喉头局麻后咽喉部麻痹。

5.面罩供氧效果不佳引起胃扩张。

6.环状软骨压迫效果不佳。

7.插管困难或气管导管插入食管。

(二)预防1.预防措施(1)术前禁食;(2)口服非固体制酸剂,如0.3M枸橼酸钠30 ml;(3)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400 mg静脉注射)术前口服或静脉注射;(4)静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加快胃排空;(5)放置胃管,吸净胃内容物后拔除胃管。

2.有反流误吸危险的病人尽可能在局部麻醉下手术。

3.术中应避免抑制清醒病人的咽喉反射、4.如必须在全麻下手术(1)首先放置胃管,将胃内容物吸净后拔除(2)采用快速诱导插管方法(3)入睡后即压迫环状软骨,直至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气囊充气完毕(4)术毕应等待病人完全清醒,咽喉反射活跃方能拔管(三)临床表现1.喉镜置入咽喉部可见大量呕吐物。

2.插管后气道压力高,有支气管痉挛并闻及哮鸣音,两肺通气不良。

3.气管导管内吸出胃内容物。

4.胸部X线摄片肺部浸润性病变、ARDS、肺不张,一侧支气管被固体食物堵塞后全肺不张、萎陷。

(四)处理1.喉镜置入时发现反流、误吸后,立即插管,并经气管导管用生理盐水冲洗、吸引,随后正压通气。

2.如出现低氧血症,提高吸入氧浓度,并加PEEP。

3.择期手术应推迟进行。

4.如吸入物中有固体成分,可立即行纤维支气管镜吸引。

5.支持治疗包括:维持循环稳定,补液,扩张支气管,胸部理疗。

应定期复查动脉血气和X线胸片。

6.静脉注射抗生素。

7.静脉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

五、支气管痉挛(一)原因1.哮喘。

2.COPD。

3.气道受到刺激化学刺激如吸入胃液等,机械刺激如浅麻醉时插入气管导管,物理刺激如温度变化等。

4.静脉注射药物引起组胺释放的药物如箭毒、阿曲库铵和吗啡等,均可诱发支气管痉挛, 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静注也可诱发支气管痉挛。

(二)临床表现1.肺顺应性下降表现为气道峰压高、肺泡通气量小。

麻醉后的病人肺通气困难。

2.呼气时间延长,伴有哮鸣音。

3.胸廓活动幅度下降。

4.氧饱和度下降,病人出现紫绀。

5.交感兴奋,表现为出汗、高血压、心动过速、快速性心律失常。

6.清醒病人烦躁不安、躁动。

(三)鉴别诊断1.气管导管位置不当如导管触及气管隆突或插入支气管,导管被血液、分泌物、异物等堵塞,导管打折等。

2.吸入胃内容物。

3.各种原因的肺水肿。

4.气胸。

5.药物或输血过敏反应。

6.空气或羊水栓塞。

(四)处理1.首先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它各种困难的原因,在明确病人是支气管痉挛后应及时处理。

2.吸氧。

3.调整气管导管位置,吸除导管和气管内痰液和各种异物。

4.增加麻醉深度,可吸入安氟醚、异氟醚或氟烷;也可静脉注射氯胺酮(50~100 mg)、异丙酚或硫喷妥钠。

5.保持吸入气温暖,气道湿润。

6.药物治疗(1)扩张支气管可通过气管导管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胆碱能受体阻断药爱喘乐;(2)静脉滴注小剂量肾上腺素(0.25~1 μg/min);(3)静脉注射氨茶碱5 mg/kg,继之0.6 mg/kg/hr静脉滴注;(4)每4小时静脉注射琥珀酰氢化可的松100 mg或甲基强的松龙30~60 mg 。

六、苏醒延迟(一)原因1.药物原因术前用药或麻醉药物(包括静脉和吸入全麻药、麻醉性镇痛药、肌松药)过量。

2.低温。

3.代谢和内分泌因素(1)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2)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钾、低钠、低钙和高镁(3)血浆渗透压增高或降低(4)高血糖或低血糖(5)肝性脑病或肾性脑病4.神经系统原因(1)脑水肿、脑出血,颅内高压(2)脑血管意外(3)缺氧性脑病(二)处理1.一般支持(1)检查生命体征和氧饱和度;(2)持续吸氧;(3)呼吸支持,必要时重新气管插管;(4)有指征的病人输血、补液或静脉输注强心药。

2.检查神经肌肉阻滞情况(1)使用神经刺激器检查肌松作用(2)必要时静注肌松药拮抗剂3.检查术中用药情况,包括剂量,最后给药时间及给药后的反应4.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瞳孔、反射、病人对刺激的反应、肌力和腱反射等。

5.排除其它生化异常检查电解质、动脉血气和血糖、肝肾功能、血渗透压等6.拮抗麻醉药物的作用(1)麻醉性镇痛药:静注纳洛酮0.1 mg,直至总量0.4 mg,注意防止发生躁动、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2)苯二氮卓类:静注flumazenil(安易醒)7.其它治疗用药(1)低血糖:5%GW液静脉滴注;(2)高血糖:生理盐水+胰岛素静脉滴注;(3)血浆渗透压增高: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同时静脉注射速尿。

七、低血压不论低血压由何种原因引起,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外乎:心肌收缩力下降,外周阻力下降,血容量不足导致回心血量减少或心律紊乱。

(一)原因1.药物原因(1)麻药过量(2)药物过敏(3)用药错误2.麻醉技术(1)椎管内麻醉(2)控制性降压(3)使用IPPV或PEEP后胸腔压力增加3.血液因素(1)低血容量(2)输血后过敏反应4.病人体位改变5.外科操作影响(1)牵拉内脏、腹腔探查(2)腹腔拉钩或纱布垫填塞(3)人工气腹(4)快速开放主动脉阻断6.心脏原因(1)急性心衰,肺水肿(2)急性心梗(3)心包填塞(4)肺栓塞7.呼吸原因(1)低氧血症(2)张力性气胸8.休克(1)感染中毒性休克(2)低血容量性休克(3)心源性休克(二)处理1.检查生命体征,重复测量血压,观察皮肤颜色,证实低血压的诊断2.检查ECG、SpO2、PetCO2和CVP3.检查外科创面,核对出血量,注意外科操作4.检查麻醉机、呼吸回路和监护系统;手控呼吸,纯氧通气,同时听诊胸部,排除气胸、支气管痉挛、心包填塞和肺水肿5.扩充血容量:合理使用晶体液和胶体液6.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1)麻黄碱5~10 mg静脉注射(2)苯福林0.1~0.2 mg静脉注射(3)多巴胺3~10 g/kg/min静脉滴注(4)肾上腺素0.1 mg静脉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

八、高血压(一)原因1.病人有原发性高血压2.麻醉过浅3.缺氧、二氧化碳潴留4.液体过量5.药物的作用,如氯胺酮、潘库溴铵等6.颅内压增高7.内分泌紊乱,如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8.药物相互作用,如哌替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二)临床表现1.血压增高> 基础值20%2.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瞳孔散大、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出汗3.继发其它器官的功能紊乱(1)意识改变(2)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3)心律失常(4)急性心衰,肺水肿(三)处理1.确保良好的通气和氧供,检查麻醉机和呼吸回路,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2.评估麻醉深度,如麻醉过浅,增加吸入全麻药或麻醉性镇痛药。

如病人膀胱膨胀,应及时导尿,排空尿液;3.检查输血、补液情况,若液体过量,应静脉注射速尿,并限制输液量;4.降低颅内压,静脉滴注甘露醇0.5~1 g/kg;5.若为原发性高血压,应开始药物治疗(1)β受体阻断药,常用拉贝洛尔0.1~0.2 mg/kg IV、艾司洛尔0.5~1 mg/kg IV或普萘洛尔0.5~1 mg IV,必要时可追加;(2)血管扩张药:肼屈嗪(肼苯哒嗪)5 mg IV,可重复追加;硝普钠或硝酸甘油0.1~0.5 μg/kg/min静脉滴注,并根据血压调节滴注速率;(3)钙拮抗药:尼卡地平(佩尔地平)0.5~0.6 μg/kg IV,然后一0.5 μg/kg/min静脉滴注,按血压变化调节用量;硝苯地平10 mg IV或舌下给药;维拉帕米2.5 mg IV,可重复追加6.术后继续抗高血压治疗,预防心、脑并发症九、少尿术中尿量小于0.5 ml/kg/hr即为少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