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测量

合集下载

对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调研

对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调研
[ 稿 日期 ]20 0 0 收 06— 6— 2
二 、 究过 程 及 结 果 研
1研 究 的 样 本 取 自 山西 省 5所 高 校 ( 西 大 . 山
意 义。

只是允许 和帮 助他 , 自己 的潜 能现实化 , 使 而不是实 现 环境 的潜能 。可 见 , 极 的适 应 是一 种 健 康 的适 积
应, 它有 两层含 义 : 一是改 变 自己以顺 应环境 或环境 中 的某 些变化 ; 二是 不断 地选择 和抗争 , 从一 个 目标 走 向另 一个 目标 , 是发展 的适 应 。可 以说 , 这 个体成 长 发展 的过程 就是 一 个 不 断适 应 新 生环 境 的过程 , 在此过 程 中 , 展 和适 应 紧随 且 互 为 因果 。我 们追 发 求 在适 应 中谋求 发 展 , 发展 中体验适 应 , 应 的关 在 适 键 取决 于 内部 心理 活动 的 自我 调节 。 另 外 值得 一 提 的是 , 能发 挥 的重 要 条件 是个 潜 人实践 , 个人 在具 体 环 境条 件 下 能动 地 活 动 。将环 境 的有 利 因素和个 体 中的积极 因素统 一在 自己能力 的实践 活动 中 , 就 能 获得 一 种 积极 的适 应 。发展 人 正是人 对环境 的积极适 应 。 心理 适 应能力 是 心 理素 质 的核心 内 容之 一 , 同 时也是 未来 社会 对人才素 质 的基本要 求之 一 。它通 常是指 当外 部环 境 发生 变化 时 , 们 通 过 自我 调节 人 系统做 出能动反 应 , 自己 的心理 活 动 和行 为 方式 使
[ 中图 分 类 号 ]C 4 [ 献 标 识 码 ]B 44 文 [ 章 编 号 ]1 0 文 0 8—6 8 ( 0 8) Z一0 9 2520 O 0 4—0 3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及评分标准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及评分标准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及评分标准心理健康量表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工具,用于测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健康量表:
1. 抑郁情况量表:用于评估大学生是否存在抑郁症状。

2. 焦虑情况量表:用于评估大学生是否存在焦虑症状。

3. 应对方式量表:用于评估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如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等。

4. 社交适应量表:用于评估大学生的社交适应能力。

以上仅为一些例子,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使用其他相关的心理健康量表。

评分标准
心理健康量表的评分标准根据不同的量表而有所不同。

通常,
评分标准根据量表中的各个项目的得分情况进行判断。

以下是一种
常见的评分方式:
1. 抑郁情况量表:根据得分范围将大学生分为正常、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等级。

2. 焦虑情况量表:根据得分范围将大学生分为正常、轻度焦虑、中度焦虑和重度焦虑等级。

3. 应对方式量表:根据得分情况评估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如积
极应对、消极应对等。

4. 社交适应量表:根据得分情况评估大学生的社交适应能力,
如良好、一般和较差等级。

评分标准的具体细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结论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及评分标准对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
康状况,指导干预和提供适当的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适当的心理健康量表,并根据评分标准对评估结果进行分
类和解读。

这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适应能力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适应能力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适应能力分析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大学生处于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的重要阶段,面临着来自学业、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适应能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适应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适应能力的概念和重要性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应对环境变化、压力和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应激反应和调节能力。

对于大学生而言,适应能力是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能力,也是应对各种问题和困难的能力。

适应能力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适应能力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术压力。

大学生面临着更高的学习难度和学业要求,适应能力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克服学习困难。

其次,适应能力对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也非常重要。

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社交环境,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关系,适应能力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此外,适应能力还对大学生的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适应能力分析1. 学业适应能力大学生面临着更高的学习要求和压力,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业适应能力。

良好的学业适应能力包括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解决学习困难的能力。

大学生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方式提高学业适应能力。

2. 社交适应能力大学生社交适应能力的好坏对于其心理健康起着重要影响。

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社交环境,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关系。

对于社交适应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班等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并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3. 压力适应能力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主要包括学习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压力等。

良好的压力适应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压力。

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整心态,寻求支持,培养一些放松的方式(如运动、音乐等)来提高自己的压力适应能力。

4. 情绪调节能力大学生常常面临情绪波动,压力大的时候往往容易情绪失控。

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估与筛查工具

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估与筛查工具

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估与筛查工具心理健康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如今高度竞争的大学环境下,大学生们常常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诸多挑战,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增加。

为了更好地了解并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发并使用适用的心理健康评估与筛查工具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健康评估与筛查工具旨在通过系统的测试和调查,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其主要目的是识别和筛查出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便及早采取必要的干预和支持措施。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估与筛查工具:一、自评量表1. 卡特尔16PF问卷卡特尔16PF问卷由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创立,通过检测个体的16个人格因素,来测量个体的核心性格特征。

这一工具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适应能力、情绪稳定性以及对压力的应对能力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

2. 抑郁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是一种常用的自评量表,用于评估大学生的抑郁程度。

通过询问个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感受,以及对压力和挫折的应对方式等因素,来确定大学生的抑郁程度。

二、专业评估工具1. 心理病理学诊断系统心理病理学诊断系统是一套常用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诊断潜在的心理疾病。

该系统包括了多个不同的量表和测验,覆盖了多个心理健康问题,可通过综合分析来评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2. 学习适应能力评估学习适应能力评估工具用于评估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通过测量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标,来判断其学习适应能力的情况。

三、线上平台1. 网络心理健康评估系统网络心理健康评估系统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其他方便的地方进行测试。

这些系统往往会提供一个完善的测试平台,通过不同性格测试、焦虑与抑郁评估等模块,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

2. 心理健康咨询平台心理健康咨询平台提供线上咨询与辅导服务,大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进行心理咨询并获得专业帮助。

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使用手册

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使用手册

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使用手册1、量表的结构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由六个分量表共139个题项(包括5道测谎题和1道效标题)组成,分别是:性格特征素质分量表、职业能力素质分量表、人际管理素质分量表、心理动力素质分量表、学习心理素质分量表和自我意识分量表。

(1)性格特征素质分量表性格特征素质分量表有6个要素,共31个题项。

各要素和所含题号如下:责任感:109、80、55、92、135、6、74;自信心:28、89、51、1;积极情绪调节能力:8、75、34、73、7、56;坚强意志:131、134、82、121、71;独立性:90、108、31、53、4;受挫能力:30、3、107、132。

(2)职业能力素质分量表职业能力素质分量表有5个要素,共25个题项。

各要素和所含题号如下:竞争能力:106、54、40、124、60;自我设计:78、96、65、39、112、14;决策能力:17、29、41、123、97、113;社会知觉能力:42、62、18、59;合作能力:52、61、110、16。

(3)人际管理素质分量表人际管理素质分量表有4个要素,共21个题项。

各要素和所含题号如下:人际适应能力:36、12、138、77、58、111、11、125;应变能力:35、10、57、127、94、137;人际交往能力:76、79、72、126;社会适应能力:139﹡、37、13。

(4)心理动力素质分量表心理动力素质分量表有3个要素,共24个题项。

各要素和所含题号如下:抱负水平:22、19、136、115、45、99、44、122、21;荣誉感:81、24、114、33﹡、102、43、64、32、98;自我表现:95、100、66、46、25、20。

(5)学习心理素质分量表学习心理素质分量表有4个要素,共21个题项。

各要素和所含题号如下:学习热情:129、130、5、117、49、48;求知欲:67、83、133、116、26、47、93;学习毅力:86﹡、68﹡、2﹡、120﹡;进取心:101、15、23、85。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与评价课件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与评价课件
第六章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 的测量与评价
学习交流PPT
1
• 主要内容:健康的含义与标志、心理健康测量的本 质、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制作与使用、不同人生阶 段的心理健康测量常用量表类型、社会适应能力及 其常用测量量表类型等。
• 重点、难点:心理健康测量的方法、社会适应能力 测量量表与评价方法。
学习交流PPT
2
第一节 心理健康测量概述
学习交流PPT
3
一、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与标准
• 1、健康与健康标准 • 2、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标准
学习交流PPT
4
二、测量与心理健康测量
• 1、测量 • 2、心理健康测量
学习交流PPT
5
三、心理健康的可测性
• 1、弄清测量的本质,看它对被测对象的要求是什么; • 2、查明心理健康特质的属性,看它能否满足测量所
• (10)幻想性
• (11)世故性
• (12)忧虑性
• (13)实验性
• (14)独立性
学习交流PPT
27
二、社会适应能力测量
• 3、陈建文《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2004) • 4、傅宏《幼儿社会适应状况量表》(2000) • 5、内外向性格类型量表 • 6、中国人社交关系量表(CSRSV1.0)
学习交流PPT
19
常见的中学生心理测量的类别与量表 有
• (1)中学生学习的适应性测量:如福建师大吕冠编制的中学生 学习方法问卷、中学生学习动机测量问卷、意志测量问卷、 中学生考试心理得健康状况检测。
• (2)中学生价值观自测的问卷: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 制的中学生价值观自测问卷、中学生成熟程度测量。
发展的核心因素; • 4、小学生具有情绪不稳定的特点; • 5、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还处于比较微弱的状态。 • 中国常用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测量: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

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调查分析

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调查分析

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调查与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护理学院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

方法:对护理学院两个年级126名在校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进行调查。

结果: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是较强的,大学生适应能力与性格有关。

与性别、年级、生源地无关。

结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应该从大学生的性格改变为主。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521-02心理适应能力是指一个人根据客观环境要求,主动采取对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的能力。

即一个人非常满意地与现实生活和谐相处的一种能力。

有了对环境的良好适应,才能有自身的健全发展和潜能的充分发挥。

自信、乐观、面对挫折不退缩,面对困难,知难而上,是心理适应能力强的标志。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人民的重托,他们的心理适应不良,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而且还直接关系着国家和历史的发展,人才是科学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和研究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状况,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措施,以提高人才的素质[1]。

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延边某护理学院的08、10级在校大学生126名。

纳入标准:知情同意的本科大学生。

1.2 方法采用方便抽样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

1.2.1调查表的设计一般资料:包括年级、性别、生源、性格等。

心理适应能力量表用汪向东[2]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的量表。

心理适应度分为3个标准:60分一下为一般,61-80分为适应性较强,81分以上为适应性强。

分数越高适应能力越好。

本研究cronbach ’a=0.521。

1.2.2 调查方法由本人向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对每名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指导其完成,当场发放问卷当场回收。

1.3 统计学方法将所收集的资料统一输入spss13.0数据库,用spss13.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大学心理测试实验报告

大学心理测试实验报告

大学心理测试实验报告1. 引言心理测试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测验个体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方式。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心理测试,探寻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点。

2. 实验设计2.1 实验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焦虑程度和自尊水平;- 探究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和行为模式。

2.2 实验材料- 焦虑量表;- 自尊量表;- 人格特质问卷。

2.3 实验步骤1. 分发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给实验对象填写,并收集数据;2. 分发人格特质问卷给实验对象填写,并收集数据;3. 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4. 根据分析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3. 实验结果3.1 焦虑程度与自尊水平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来测量大学生的焦虑程度和自尊水平。

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的焦虑程度整体较为普遍,而自尊水平则存在一定的差异。

具体来说,焦虑量表的平均得分为70分(满分为100分),说明大学生整体上有一定程度的焦虑问题。

而自尊量表的平均得分为78分(满分为100分),显示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较高。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较低情况,这可能与他们的个人经历和环境有关。

3.2 人格特点和行为模式通过人格特质问卷,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和行为模式。

根据问卷分析,我们将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划分为五个维度:外向性、内向性、神经质、宜人性和尽责性。

结果显示,大学生整体上表现出中等程度的外向性和内向性,相对而言更容易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同时也注重自我思考和内省。

大学生的神经质得分普遍较低,表明他们情绪稳定,相对不容易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

宜人性和尽责性是大学生普遍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特点。

他们温和友善,善于与他人相处,并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这些人格特点和行为模式对于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社交关系非常重要。

4.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点进行了初步了解。

实验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存在焦虑问题,但整体上具有较高的自尊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测量
测验说明:
下面的问题能帮助你进行心理适应能力的自我判断。

请认真阅读,从三个备选答案(A.是B. 无法肯定C.不是)中选出与你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一个。

有些题目可能与你不符或你从未思考过,如有这种情况请尽可能选出你个人倾向的一个答案。

试题题目:
1. 我最怕转学或转班,每到一个新环境,我总是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2. 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很容易同别人接近。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3. 在陌生人面前,我常无话可说,以致感到尴尬。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4. 我最喜欢学习新知识或新学科,它给我一种新鲜感,能调动我的积极性。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5. 每到一个新地方,我第一天总是睡不好,就是在家里,只要换一张床,也会失
眠。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6. 不管生活条件有多大变化,我也能很快习惯。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7. 越是人多的地方,我越感到紧张。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8. 我的成绩多半不会比平时练习差。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9. 全班同学都看着我,心都快跳出来了。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0. 对他(她)有看法,我仍能同他(她)交往。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1. 我做事总有些不自在。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2. 我很少固执己见,常常乐于采纳别人的观点。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3. 同别人争论时,我常常感到语塞,事后才想起怎样反驳对方,可惜已经太迟了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4. 我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即使生活条件很差,我也能过得很愉快。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5. 有时自己明明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可在课堂上背的时候,还是会出差错。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6. 在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时刻,我虽然很紧张,但总能很快地使自己镇定下来。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7. 我不喜欢的东西,不管怎么学也学不会。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8. 在嘈杂混乱的环境里,我仍能集中精力学习,并且效率很高。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9. 我不喜欢陌生人来家里作客,每逢这种情况,我就有意回避。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20. 我很喜欢参加社交活动,我感到这是交朋友的好机会。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测量答题卡
评分规则:
①单项号题选A —2分,选B为0分,选C为2分
②双数号题选A为2分,选B为0分,选C为—2分。

结果解释:
35-40分:心理适应能力很强。

能很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人交往轻松、大方。

给人印象极好,无论进入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应对自如、左右逢源。

29-34分:心理适应能力良好。

17-28分:心理适应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一旦遇到困难易怨天尤人,甚至消沉。

6-16分:心理适应能力较差。

5分以下:心理适应能力很差,在各种新环境中,即使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够适应,常常感到困惑,因与周围事物格格不入而十分苦恼。

在与他人交往中,总是显得拘谨、羞怯、手足无措。

如果你在这个测查中得分较高,说明你的心理适应能力较强。

但是,如果你的得分较低,也不必忧心忡忡,因为一个人的心理适应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不断增强的。

只要你充满信心、刻苦学习、虚心求教、加强,你的心理适应能力一定会增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