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秋新教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单元复习课件

2024秋新教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单元复习课件
2.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
性著作,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未涉及化学变化的( B )
A. 白土烧瓷 B. 棉纱织布 C. 炉甘石炼锌 D. 五谷酿酒
3. 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
化的是( B )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A.镁条燃烧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B.陶土网上收集到的固体呈黑色 C.根据镁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的性质可推知镁可用作烟花和照明弹 D.可用试管夹夹持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单元复习
1. 物理变化:没有__新__物__质__生__成__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形状、状本态质发区别生:改是变否..有....新物质生成
2. 化学变化:有__新__物__质__生__成____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伴随现象: 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还伴随着 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NH3 H2O
CO2
4
现象
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试管口有水珠产生
结论
“铜绿”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铜、
水和二氧化碳 碱式碳酸铜 加热 氧化铜 + 水 + 二氧化碳
CuO H2O
CO2
5
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结论
镁在常温下即可与空气中的氧气
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
镁+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4. 以下是《礼记》记载的中国秦代古法酿酒。其中涉及化学变

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复习课件沪教版0628191

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复习课件沪教版0628191

本章总结提升
测定装置
现象分析
方法原理
一段时间后铁粉变 通过物质与空气中
为红棕色,烧杯中 的氧气反应,消耗
的水进入集气瓶, 氧气,使密闭容器
进入的水约占集气 中的气体减少,减
瓶内空气体积的 少的气体体积即为
1/5
氧气的体积
本章总结提升
测定装置
现象分析
方法原理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 的烟,开始时活塞向 右移动,冷却后活塞 向左移至刻度4处
本章总结提升
2.2017·台州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C )
图1-T-3
本章总结提升
我的答案:( A ) 我的讲评: _使_用__胶__头_滴__管_时__先__挤_压__胶_帽__,__排_出__空_气__,__再_伸__入_液__体__中_吸__取__;_使__用_胶__头__滴_管___ _向_某__容__器_中__滴_加__试__剂_时__,_应__由__一_人__完_成__;__给_试__管_中__的__液_体__加__热_时__,_大__拇__指_不___ _能_按__在__试_管__夹_的__短__柄_处__,_以__防__试_管__滑_落__。___
[解析]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一般 可以通过仪器测量和身体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如颜色、气味、硬度等;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活泼性、可燃性等。
本章总结提升
考点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此类试题分图示类和叙述类。熟练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和 用途、药品的取用、物质的称量(或量取)、仪器的连接等是解 题的关键。
用如图 1-T-2 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
误的是( D )
A.铜粉用量的多少,会影响实验结果

1.1 开启化学之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共20张PPT)

1.1 开启化学之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共20张PPT)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万物不同---物质怎样构成 为啥不同? 为什么物质的性质不同? 我们怎样认识和利用物质?
讨论:?
氮气
空气中的氮气很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在包装 袋中充人氮气,可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科学家通过研究还发现,在一 定 条件下,可用氮气和氢气作原料制得氨气。氨气可用于生产氨肥,从 而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危机作出重大贡献。氮气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有更 广泛的应用(图1-4)
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商代冶铁

•火药

•元代瓷器烧制
闻 名
•造纸
练习
• 2、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 B、汽车排放的尾气 C、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D、动植物呼吸产生的气体
• 3、下面①一④项的建议中,你认为与我市的环境保护不相符的是( ) ①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②生活污水直接排人大运河③将生活垃圾倒入护城河内或就地焚烧 理后循环使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下列橡胶制品中硫化
程度最高的是( )
A、橡皮筋 B、汽车外胎 C、普通气球 D、医用乳胶手套
填空题
• l、我国古代举世闻名的化学工艺有




等。
• 2、
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被称为全球性的三大环境危机。
• 3、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例如食盐有咸味、无毒,常用作食品调味剂。请仿照上述示例, 请你再举出两例。
要各种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如用陶瓷 航天飞机防热瓦;用硅晶体 制造计算机芯片;用
制造
光导纤维等。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复习课课件 (共24张PPT)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复习课课件 (共24张PPT)

硫酸铜
混合物
Page 4
问题:5、若要加热此试剂,如何选择仪器进行组装?
Page 5
知识系统:
重要作用 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化 学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研究内容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重视化学实验
学习方法
进行科学探究 使用化学符号
Page 6
Page 20
① ④ ⑤ ⑦ ,属于纯 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 ②③⑥ ①海水 ②水蒸气 ③氧气 ④白酒 ⑤液态空气 ⑥氮气 ⑦加碘食盐
Page 21
3、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 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倒出部 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mL,则该学生 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B ) A、大于6mL B、小于6mL C、等于6mL D、无法确定
开启化学之门
复习课
工业级 500g 本试剂为蓝色结晶粉末,有毒,有金属涩味, 比重2.284,露置于干燥空气中会慢慢风化,表面变 为白色粉末,能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 含量:≧96.0% 杂质最高含量:水不溶物:0.2% 游离硫酸:0.1% 问题:1、这瓶试剂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硫酸铜
Page 2
问题:2、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依据是什么?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问题:3、如何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有无新物质生成
Page 3
工业级 500g 本试剂为蓝色结晶粉末,有毒,有金属涩味, 比重2.284,露置于干燥空气中会慢慢风化,表面变 为白色粉末,能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 含量:≧96.0% 杂质最高含量:水不溶物:0.2% 游离硫酸:0.1% 问题:4、这瓶试剂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沪教版初中初三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复习课件

沪教版初中初三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复习课件

【解析】(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 要向着手心,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面上;
(2)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盖灭时轻提一下灯帽的原因防止温度 降低压强变小,下次使用不易打开,同时也使生成水分蒸发掉,不是为 了节约酒精;
(3)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3,试管夹 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必须先预热;
(3)猜想和验证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 焰心气 体含二 氧化碳
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 _罩__一__个__涂__有__澄__清__石__灰_____ _水__的__玻__片__或__小__烧__杯___
_石__灰__水__不_ _变__浑__浊___
假设①不成立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 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 假设②: 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 焰心气 再用火焰点燃 体含石 蜡蒸汽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 巾
(2)利用化学科学的发展,可以制造出 性能更加优异的材料。
(3)化学科学在合成药物、消灭传染病、 治疗疾病和延长寿命等方面都发挥着巨 大的作用。
知识点2:化学研究些什么 1.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理变化:___没__有___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_形__态___的变化。
_不__能__点__燃_
_玻__璃__管__内_ _壁__有__固__体_ _附__着_____
假设②成立
【解析】(1)根据图中的木条可以知道木条中间未 变色,说明焰心温度最低。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 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 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状态为气态,在玻璃管 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 具有可燃性;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复习课件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复习课件

正确使用胶头滴管的操作是( )C
A、
B、 C、 D、
取用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拿下_倒__放__放在
桌面上,拿起瓶子时标签应_向__着__手__心___,取完液 体后应立即把瓶塞__盖__上___,并注意使瓶上的 __标__签__向__外__。
如图有40mL的液体,
哪种读数方法正确?
如果想准确量取一定
至灯嘴处。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不 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D、试管夹应该从试管上部套入,并夹在
试管的中上部。
下列仪器不能用来加热或做反应容器的
是( D)
A、烧杯
B、试管
C、蒸发皿
D、量筒
下列仪器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有( B )
A、蒸发皿
B、烧杯
C、试管
D、集气瓶
以下仪器中虽有刻度,但没有零刻度线的
是( )B
A、试管
B、量筒
C、托盘天平
D、集气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可以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 B、实验要求中未说明药品的用量,就应取
最少量,液体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C、取用块状药品可以用手拿 D、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可以放回原试剂瓶中 下图中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D)
现象:看到,闻到,感觉到 结论:结果 如:镁条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
生成氧化镁 ( )
仪器与实验操作
•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
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
持水平,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
液面最低处,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
A 体的体积是( ) Zx.xk
z.xx.k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复习 课件 (共21张PPT)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复习 课件 (共21张PPT)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8时45分21.11.920:45November 9, 2021
•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8时45分37秒20:45:379 November 2021
保护环境:大气、水污染,臭氧层空洞、气候变暖
练习一
1 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 “绿色化学”是对环境无负面影响的化学 B “白色污染”是指白色粉尘对环境的污 C 染“酸雨”是大气中含硫和氮的氧化物等形成的
D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CO2和CH4
2 下列产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C)
练习三
1 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填空
汽油挥发属于 物理变化,汽油容易挥发 物理性质 , 石蜡燃烧时,石蜡受热熔化属于 物理变化,同时石蜡 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 化学变化 。
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B )
A 铜做导线 C 金刚石做玻璃刀
B 煤气做燃料 D 铁制炊具
开启化学之门(复习课)
化 1、正确认识物质 解决 健康问题

地球 能源问题

带 2、合理利用资源 正面

临的
人 3、促进科技发展 问题
粮食问题 环境问题
启类
物理变化
化 研 物质的变化
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学 之 门
究 内 容
性质 化学性质 组成(元素) 分子 物质的组成结构: 结构(基本微粒) 原子
熔点、沸点、挥发性、溶解性等 还原性、助燃性等

2024年新沪教版9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1节 认识化学科学

2024年新沪教版9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1节 认识化学科学
事例
材料特点
全碳气凝胶——“碳海绵”
①世界上最轻的材料;②具有很好的隔热效能,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
港珠澳大桥
①新一代防腐涂层钢筋可抗击高温高湿的海洋气候环境对金属的腐蚀;②由特殊的聚乙烯纤维制成的高性能绳索强度高、承重力大
1.化学的发展化学是在人们对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探索和应用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人类最初只是用石头、树木等天然材料制造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2)我国古代化学工艺 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新石器时期就能烧制陶器;殷商时期就能冶炼、铸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已能熟练掌握铁的冶炼技术,并用于各种器皿、农具和兵器的制造。②中国古代化学工艺为世界化学工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评价道: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之一是从中国传出去的。
实验探究 教材第2页1.现象:产生大量气泡。解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现象:产生大量气泡,红豆上下翻滚。解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持续产生的二氧化碳推动红豆在液体中上下翻滚。
交流讨论 教材第3页快速下压活塞时,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使筒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乙醚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时,乙醚燃烧,进而引发棉花燃烧。观察思考 教材第3页手帕上的水蒸发吸收大量的热量,温度达不到手帕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手帕不燃烧,所以没有被烧坏。
特别提醒对微观粒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理解1.无论物质处于什么状态,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2.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如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3.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肉眼无法看到,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较小固体的运动,如尘土飞扬等不能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
谢谢聆听!
3.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化学科学在提取生物药物、研制合成药物、防治传染病、治疗疾病、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燃
在食醋中的 变化 有气泡产生 放热
氧气 镁带燃烧: 镁带燃烧: 镁+氧气
氧化镁
三、化学符号 元素符号 氢元素 H 化学式 氧气 O2 二氧化碳 CO2 水 H2O 氧元素 O 碳元素 C
作业: 作业 : 仔细观察家中燃气灶具点火后发出的火焰 颜色, 请你猜猜同时有什么新物质生成? 颜色 , 请你猜猜同时有什么新物质生成 ? 请设计 实验证实或否定你的猜测。 实验证实或否定你的猜测。
鸡蛋与白醋
1、 以下物品的发明与开发 , 属于化学对人体健康方面 、 以下物品的发明与开发, 作出巨大贡献的 ( B ) A.不锈钢 . B.青霉素 . C.农药和化肥 D.电话和电视机 . . 2、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 A.指南针的发明 .
( A)
B.青铜器的制造 .
C.钢铁的冶炼 . D.黑火药的发明 . 3、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D )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A.实验 B.物体 . . C.运动 . D.物质 .
幻灯片 2
[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
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许多方面得益 于化学科学的发展。请你从日常生活中的衣、 于化学科学的发展。请你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 行各方面列举事例证明这一点。 住、行各方面列举事例证明这一点。
幻灯片 2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4、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制造业在世界享有盛名的 、 是 烧瓷 、 火药 、 造纸 、 青铜器 。
[练习与实践 练习与实践] 练习与实践 1、完成课本第8页的活动与探究。 、完成课本第 页的活动与探究 页的活动与探究。 2、 仔细观察课本第 - 9页上的 张彩图 , 查阅相 、 仔细观察课本第8- 页上的 张彩图, 页上的8张彩图 关资料,谈谈它们的主要用途。 关资料,谈谈它们的主要用途。 3、课本上第15~16页有六张图片来说明化学研究 、课本上第15~16页有六张图片来说明化学研究 15 的内容,其实就是六个精彩的化学史实, 的内容,其实就是六个精彩的化学史实,选择一 个你感兴趣的图片收集资料下节课来给大家介绍 一下? 一下?
研究问题: 化学变化常伴随哪些现象? 研究问题: 化学变化常伴随哪些现象? 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 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燃烧 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电池 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化学能转变为光能: 化学能转变为光能:燃烧 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电池充电 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光合作用
[联想与启示] 联想与启示]金刚石加工成钻石金刚石燃烧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在这两种情况下,金刚石发生什么变化? 在这两种情况下,金刚石发生什么变化? 金刚石加工成钻石是物理变化, 金刚石加工成钻石是物理变化, 金刚石燃烧是化学变化 [教师设疑]这些变化说明金刚石具有什么性质? 教师设疑]这些变化说明金刚石具有什么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 物理性质: 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 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 密度、气味、 密度、气味、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 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分解性等
5、根据生活经验,在横线上写出区别下列物质的 、根据生活经验, 依据: . 依据:A.水和酒精 气味 ; B、蔗糖和食盐 、 C.铜片和铝片 . D.面粉和白糖 .
味道 颜色
; ; 。
溶解性或味道
作业:加热一根铜丝, 作业:加热一根铜丝,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第三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一、化学实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幻灯片 3
幻灯片 4
幻灯片 5
幻灯片 6
[演示实验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演示实验]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演示实验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问题 你能猜测这些碳酸氢铵消失的原因吗? 问题]你能猜测这些碳酸氢铵消失的原因吗 问题 你能猜测这些碳酸氢铵消失的原因吗?
幻灯片 8
练习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光合作用 C. 汽油挥发 B. 烧制瓷器 D. 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 ( D ) ( C )
2、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 . C.气味 . B.状态 . D.可燃性 .
3、判断镁条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C )。 、判断镁条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有热量放出 . B.发出耀眼的白光 .
幻灯片 8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物质由元素组成 、 活动与探究:加热葡萄糖、砂糖、 活动与探究:加热葡萄糖、砂糖、面粉 现象: 现象: 变黑
结论: 结论: 可能含有相同的元素 2、物质由微粒构成:分子、原子、离子 、物质由微粒构成:分子、原子、
幻 灯 片 8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加热
碳酸氢铵→二氧化碳+氨气+水 碳酸氢铵→二氧化碳+氨气+ [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 1、为何用铁锅烧菜比较好? 、为何用铁锅烧菜比较好? 2、为什么吸烟有害身体健康? 、为什么吸烟有害身体健康?
幻灯片 2
[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 研究化学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什么样的 重要意义? 重要意义?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幻灯片 9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幻灯片 14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幻灯片 17
幻灯片 18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对蜡烛的研究 点燃蜡烛, 点燃蜡烛,观察变化 [交流讨论 1、 石蜡熔化前后物质有没有改变? 交流讨论] 、 石蜡熔化前后物质有没有改变? 交流讨论 物质没有变,石蜡只是由固态变为液态, 物质没有变,石蜡只是由固态变为液态, 改变的是状态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的变化是 2、石蜡燃烧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石蜡燃烧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变为二氧化碳和水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碱式碳酸铜
加热
氧化铜+二氧化碳 水 氧化铜 二氧化碳+水 二氧化碳
二、科学探究
完整的科学探究由8个要素构成: 完整的科学探究由8个要素构成: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活动与探究2] 2]镁的性质 [活动与探究2]镁的性质 状态 固态 颜色 银白 色 硬度 软 在空气中燃烧的 现象 发出耀眼的强光 有白色粉末生成
C.银白色的固体变成了白色粉末 D.镁条逐渐变短 . .
4、(2003·江苏常州卷)为履行国际社会《关于消耗臭氧 、 江苏常州卷) 江苏常州卷 为履行国际社会《 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我国政府决定自2003年6月1 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政府决定自 年 月 日起在全国范围禁止用“ 作为清洗剂。 日起在全国范围禁止用 “ CTC”作为清洗剂 。 “ CTC”又 作为清洗剂 又 称四氯化碳,是常用服装于洗剂.也是修正液( 称四氯化碳,是常用服装于洗剂.也是修正液(又称涂改 中的一种溶剂.还是一种优良的灭火剂。 液)中的一种溶剂.还是一种优良的灭火剂。根据以上信 息回答:推测“ 息回答:推测“CTC”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种 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种 物理性质:能溶解油脂、不溶解纤维、不溶于水、 物理性质:能溶解油脂、不溶解纤维、不溶于水、 挥发性 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性质稳定、有毒、 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性质稳定、有毒、 能与臭氧反应
[活动与探究1]研究碱式碳酸铜(铜绿)的两个实验 活动与探究1 研究碱式碳酸铜(铜绿) 实验步骤 碱式碳酸铜 和盐酸的作 用 碱式碳酸铜 受热的变化 实验现象 绿色粉末消失, 绿色粉末消失, 有气泡产生 , 溶液变为蓝绿色 实验结论 碱式碳酸铜能 与盐酸的反应
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碱式碳酸铜受热 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口有水滴, 管口有水滴,澄清 分解 石灰水变浑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