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环保知识资料: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措施

环保知识资料: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措施

环保知识资料: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措施一、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二、对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要实行限期治理在治理的同时,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

提倡建立技术成熟、投资较少、经济效益高的废水资源回收项目,如造纸白水回收装置。

还要督促和扶持企业实行造纸制浆方法的改革和黑液处理及烧碱回收等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三、抓好化工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减少排污总量充分回收利用废水资源,做好开源与节流工作,抓好化工资源的综合利用。

化工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流失于环境中的原料、产品及副产品。

针对区内工业结构的不合理,浪费严重的小化工项目比例较大的现象,能够采取技术投入的方法,协助它们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如小化肥厂排放的尿素解析液,氨、氮含量约为1一3%,如加尿素解析液回收装置,可使废液中氨、氮含量降至0.6-5 mg/L。

四、在污染严重的局部地区,采取超强开采的方法在地下水污染非常严重的局部地区,能够采取向地下深部岩层处理的方法。

在查明排放废液地层的水文地层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吸附容量大的岩层,把污染非常严重的地下水注入深部地层中,防止污染的扩散。

五、严格标准,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在治理水污染的同时,还要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对一些污染严重的新建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尤其是小型的造纸、化工、炼油等项目。

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污水处理项目因为新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所需的投资较大,技术水平较高,在短期内实现有一定的困难。

在资金等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氧化塘来处理生活污水。

因为氧化塘的造价较低,工期短,易于管理,处理效果较好,在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中效益显著。

七、调整产业结构,深化企业环境管理如果工业结构不合理,综合发展失去平衡,容易出现乱布点、乱上项目、处处建厂、村村冒烟的混乱局面。

为解决这个问题,要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对现有的产业结构实行合理的调整。

对乡镇,能够采取几个乡镇联合规划,统一布局,建立工业集中区,既能够合理的利用资源,又能够实行污染物的集中处理。

浅析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浅析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CATALOGUE 目录•地下水污染概述•地下水污染类型•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结论与展望地下水污染是指人为因素导致有害物质进入地下水,使其水质恶化,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地下水污染通常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三个方面,其中物理污染主要包括悬浮物、有机物等,化学污染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生物污染则包括细菌、病毒等。

地下水污染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首先,地下水污染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其次,地下水污染会影响土壤质量,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再次,地下水污染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最后,地下水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如引起癌症等疾病。

因此,防治地下水污染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悬浮物污染颜色污染气味污染030201物理污染酸碱污染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化学污染细菌污染病毒污染生物污染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地下水污染源的监管和预警。

对违法排放和污染地下水行为,依法严厉惩处,提高违法成本。

制定严格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规,明确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目标、责任和义务。

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高污染、高耗水产业的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推广节水技术和水资源循环利用,降低水资源消耗和污染。

对重点污染源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

调整产业结构对重点污染源进行严格监管,确保达标排放。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和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

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减少生活污水对地下水的污染。

强化污染源控制加强受损地下水的修复工作,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理。

建立地下水修复工程评价体系,对修复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地下水修复效率和经济性。

修复受损地下水物理法包括氧化、还原、中和等,可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

化学法生物法水质指标监测地下水的水质指标,如pH 值、电导率、总硬度等。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地下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淡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过程中的不当行为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地下水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本文将从污染原因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详细探讨地下水污染。

一、地下水污染的原因1. 工业废水排放: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随废水排入地下水体,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

2. 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会通过农田渗入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受到农药、化肥残留的污染。

3. 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场中的垃圾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例如有机物、重金属等,这些物质经过滲滤进入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4. 油品泄漏:油品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由于管道破裂、事故泄漏等原因,造成石油及其衍生物进入地下水,引起地下水的污染。

二、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相关法律与标准,限制工业、农业和生活垃圾填埋等活动对地下水的污染,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2. 加强源头减排措施:加强对工业企业、农田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等的监控,促使其采取合理的排放措施,例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化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等。

3. 提倡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提倡节水理念,减少用水量,降低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压力。

4. 加强地下水监测: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网络,定期对地下水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地下水污染,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5. 推广环保技术:广泛推广利用一系列的环保技术手段,如污水处理技术、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等,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地下水污染。

6. 加强公众教育:加强地下水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大家形成保护地下水的良好习惯。

在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监管,推动立法,确保污染源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企业应提高环保意识,加强源头减排,推动清洁生产;公众应加强环保教育,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简述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简述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简述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摘要:目前我国的地下水污染现象较普遍,且有加重发展之势。

城市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加油站储油罐的泄漏、工业三废乱排放和农业化肥使用不当都会对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

管理部门可以通过采取制定相关法律、加强监督管理、建设地下水监测网络、研究地下水污染防治新技术等措施来减少地下水的污染。

文章对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体系的架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引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于地下水资源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只有保障良好的地下水环境,才能够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需求,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环保理念的缺失,工业生产与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地下水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不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为了促进水资源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提升,必须对造成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因素进行分析,保障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

预防工作是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核心,除了应该优化开采方式和防渗措施之外,还应该完善制度保障体系,确保对地下水环境进行监督与管理。

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等,是造成地下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因此在防治工作中应该对上述污染源进行重点控制,切实改善地下水环境。

1、地下水污染来源分析1.1城市中垃圾填埋场周边的污染目前,城市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卫生填埋。

垃圾填埋虽然能够有效减少垃圾的体积,但是垃圾堆积后会产生渗滤液和甲烷等次生产物。

如果防渗措施不到位,渗滤液就会通过土壤下渗进入地下水。

渗滤液中含有大量有害细菌,还有很多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含有细菌和有害物质的渗滤液经过土壤下渗到地下水循环系统中,对地下水的污染是难以估量的。

1.2加油站储油罐泄漏造成的污染现在城市中有很多加油站,其中一些加油站的建设不是非常规范,就会引起储油罐的泄漏。

油是不溶于水的,油内的物质不挥发,长期累积会对加油站周围的地下水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

1.3工业三废乱排放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工业三废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浅析我国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浅析我国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浅析我国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摘要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宝贵的自然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激增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地下水资源越来越稀少,地下水被污染后,反过来对工业生产造成危害,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保护地下水资源迫在眉睫。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很多工业的兴起对水资源造成了不少的浪费和污染,特别是对地下水的污染尤其值得关注,再加上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有限,严重破坏了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导致多个地区发生干旱、缺水。

所以,运用先进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对地下水污染和防治非常必要。

关键字:地下水、污染、污染途径;防治措施绪论: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城市垃圾及农药化肥等被生产出来。

水是生命的源泉,地下水相比地表水而言有水质好、不易被污染、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率高等特点,是我国重要的饮用水水源。

而地下水是全国近三分之一人口饮用的主要水资源,是城市和工农业的主要用水资源。

由于一些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很多企业没有认真做好排污项目,还有一些市民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意识不够等,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在逐渐受到污染,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很大的阻碍,对人们正常生活和饮水安全也是很大的威胁。

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关注程度,采用有效的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治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为我国的发展提高更为良好的契机。

一、地下水的污染现状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是地下水,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家在国际地下水论坛的发言中提到,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

据新华网报道,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曾获“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的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负责人马军说,饮用水源地所受污染尤其重金属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很难被传统水处理工艺消灭,饮用水源地的产业转型升级成本,不仅大于水厂升级改造成本,也大于城市管网改造成本。

地下水污染:如何保护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污染:如何保护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污染:如何保护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下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段:介绍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并引出问题1. 指出地下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用于城市供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等方面。

2. 指出地下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生态环境。

第二段: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收集1. 建立地下水监测站,并对地下水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

2. 制定并强制执行地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追踪和控制潜在污染源。

第三段:提倡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循环利用1. 加强公众教育,提倡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2. 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例如雨水收集和处理再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第四段:加强农业环保措施1. 促进有机农业发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避免地下水被农药和化肥污染。

2. 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体系,例如建立农田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处理设施,避免农业废水直接排放到地下水中。

第五段:加强工业污染治理1. 对工业企业进行监管,设立污染物排放标准,确保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才排放到地下水中。

2.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污染物的产生,并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第六段:加强法律法规和执法措施1. 制定更加严格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加大对地下水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

2. 增加执法力度,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巡查和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落实。

第七段:加强国际合作和跨行政区域合作1. 加强国际间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地下水污染问题。

2. 在国家层面加强省际、市际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跨行政区域的地下水污染问题。

结论段:强调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总结全文,强调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呼吁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地下水保护行动。

只有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宝贵的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污染防治和治理

地下水污染防治和治理

地下水污染防治和治理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进步,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随着人类对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地下水污染也日益严重。

一、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与危害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如地质水文条件的变化、自然降解、植被变化等;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如工业排放、生活污水排放、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

地下水污染的危害也十分明显。

首先是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危害。

地下水污染会导致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摄入这些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肝肾损害、免疫力下降、癌症等。

其次,地下水污染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稳定。

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治理的方法地下水污染的防治与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和治理方法。

1. 在源头控制方面,可以采取制定严格的环保、用水、用能等政策法规,并对污染源进行跟踪监测,及时纠正可疑的污染行为。

2. 在污染治理方面,可以采用生物、物理、化学、深度氧化等技术,对地下水进行净化。

其中生物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处理有机污染、农药等有机物的去除。

3. 充分利用好水资源。

水资源的利用最好能够实现使用“三次”,即在使用后能够进行二次和三次利用,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在这个方面,通过实施节水措施也能减少对水资源的使用。

4. 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及时反馈监测结果,并针对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理对策和补救措施。

5.提高人们的水观念,加强水资源的知识普及,强调水资源的重要性,并倡导人们节约用水的理念,使人们彻底改变对水资源的乱用浪费的习惯。

三、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建设地下水污染治理,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具体的管理措施如下。

1.建立有关部门之间的配合与联动,形成多部门共同管控的模式,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各项治理工作有序、协调、互相关联。

2.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快立法、规划等统筹管理水资源,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

简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简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科技论坛
简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张慧 黄山市祁门县生态环境分局 安徽 祁门 245600
摘 要 地下水资源不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命之源,而且地下水资源还能够参与全球的水循环,通过水循环保 持世界上的水资源平衡,调节整个地球的气候稳定,净化空气,同时地下水资源在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也具有关键 作用,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对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防治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原因;特征;防治措施
(上接第172页)
参考文献 [1] 蒋祖国,王俊扬,刘文宾,等.飞机结构腐蚀疲劳[M].北京:航空工业
出版署,1992:51. [2] 王荣,高惠临.铝合金表面防护体系的腐蚀疲劳性能[J].西安石油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5(2):45-48. [3] 李玉海,贺小帆,陈群志,等.铝合金试件腐蚀深度分布特性及变化
规律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28(1):98-101.
(上接第173页)
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我们推荐选用高解像力、反差系数适当 的胶片,有利于多代拷贝。
③拷贝机的性能及操作水平。拷贝机的性能指标越高,日 常使用保养得越好,越能保证拷贝的质量。就设备而言,主要 看母片和拷贝片的密接程度、光的单向性、曝光滚轴的清洁程 度、机器运行的稳定性;就操作而言,最主要是如何正确地选 择和控制拷贝曝光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下水资源对社会生产与生活发挥关键性作
用。近年来,地下水环境发生变化,地下水污染形势日益严 峻,因此必须加强对其进行监测,同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
(下转第177页)
科学与信息化2019年6月中 17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摘要:目前我国的地下水污染现象较普遍,且有加重发展之势。

城市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加油站储油罐的泄漏、工业三废乱排放和农业化肥使用不当都会对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

管理部门可以通过采取制定相关法律、加强监督管理、建设地下水监测网络、研究地下水污染防治新技术等措施来减少地下水的污染。

文章对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体系的架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引言
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于地下水资源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只有保障良好的地下水环境,才能够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需求,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环保理念的缺失,工业生产与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地下水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不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为了促进水资源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提升,必须对造成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因素进行分析,保障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

预防工作是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核心,除了应该优化开采方式和防渗措施之外,还应该完善制度保障体系,确保对地下水环境进行监督与管理。

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等,是造成地下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因此在防治工作中应该对上述污染源进行重点控制,切实改善地下水环境。

1、地下水污染来源分析
1.1城市中垃圾填埋场周边的污染
目前,城市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卫生填埋。

垃圾填埋虽然能够有效减少垃圾的体积,但是垃圾堆积后会产生渗滤液和甲烷等次生产物。

如果防渗措施不到位,渗滤液就会通过土壤下渗进入地下水。

渗滤液中含有大量有害细菌,还有很
多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含有细菌和有害物质的渗滤液经过土壤下渗到地下水循环
系统中,对地下水的污染是难以估量的。

1.2加油站储油罐泄漏造成的污染
现在城市中有很多加油站,其中一些加油站的建设不是非常规范,就会引起
储油罐的泄漏。

油是不溶于水的,油内的物质不挥发,长期累积会对加油站周围
的地下水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

1.3工业三废乱排放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工业三废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特别是废水和废渣的不当处置,造
成污染物进入土壤和地下水。

三废的排放量不仅大,而且污染物质种类也很复杂,污染物中含有大量不容易净化、毒性非常大的物质。

1.4农业施肥不当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
现代农业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会对农作物进行施肥和喷洒农药的处理。

如果超量施肥和喷洒农药,过量的化肥和农药不能被植物吸收而会进入土壤,经
过降雨等水循环作用就会进入地下水,其中的有害物质将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2、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2.1规划产业布局
对于造成地下水环境污染的产业进行综合分析,并以当前产业政策为基础,
对农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行合理规划,整治污染严重、能耗较高的企业。


允许排放总量的设置,应该严格以环境容量为参考,在排放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
时进行严格处理与检测,防止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破坏。

2.2规范地下水开采
分层开采的方式往往适用于含水层水质差异较大的情况中,避免未污染含水
层与已污染含水层的同时开采。

为了避免勘探工作中出现串层问题,应该采取一
定的防护措施,防止地下水环境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为了对项目建设中的污染
问题进行合理控制,在地下水开采中还应该注重工程防渗工作。

防渗要求会由于工程项目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特点。

比如在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填埋场中,应该对沥青、黏土和高效防渗膜的规格等进行合理选择,确保其具备多层防渗处理措施。

在防渗工作中,还要加强地下水与淋滤液处理设备的运用。

2.3污染物清除与阻隔
地面挖除的方式往往适用于地面泄露污染物的处理,而抽水治理的方式则适用于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的情况中。

为了有效阻隔地下水环境的污染物,还可以采用物理屏蔽的方式,比如地下帷幕灌浆。

在采用屏蔽法时,首先应该确保具备多样化物理屏蔽设施。

灰浆帷幕法能够集中处理已被污染的地下水,避免污染水源的向外扩展。

其主要原理是将帷幕设置于已被污染的水体周围,对于未被污染水体进行有效阻隔。

在石油类污染的处理当中,通常采用抽出处理的方式。

对于含水层地下水面附近的水进行抽取,在处理过程中运用地表水处理技术使其达到相应标准。

为了对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也可以建立地下反应墙,促进通过反应墙的水流中有机污染物与还原性物体的反应,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2.4综合防治
首先,应该加大对地下水环境污染治理的执法力度。

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排放进行管理,责令污染企业进行限期治理,督促其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对于相关污染源进行有效控制。

在城市污染处理厂对毒性较小的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以提升治理工作效率。

而限制处理的方式则适用于毒性较大污染物的处理。

在扩建和新建项目中,应该确保配备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

其次,应该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以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与污染治理。

相关部门应该协助企业开发无污染与少污染的生产工艺,在生产中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水排放量。

对于水资源短缺问题和水污染问题的共同关注,是当前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最后,应该实现污废水资源化。

通过可持续利用技术的运用,使污废水重新获得使用价值,以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3降低农业生产污染出现可能性
3.1大力推广科学性施肥
一般来说,并非是施肥量越多越好,重点在于养分的均衡性,如果农业施肥
较多,那么产生的多余养分就会进入到土壤和水环境中,容易造成严重污染威胁。

据调查数据显示,一旦农业生产中的氮素含量超出20%、钾素含量超出50%就会
造成一定程度污染。

在此情况下完善性的生态农业构建就非常有必要的,需将关
注重点放在化肥使用量减少和使用成效提高上,并且还要提出较先进使用技术,
对农民起到引导性帮助,将农业生产中各元素投入量控制在标准状态下,尽可能
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手段,借此降低能源消耗程度。

3.2做好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对于农业生产存在的病虫害隐患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着手于农作物耕种、
育种等一系列步骤,借助先进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等达到病虫害治理效果,其中
最有效的便是超声波、光电等物理手段。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农药治理方式仍具
备一定不可替代性,在使用农药时需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定期检查农业基础设备
的使用性能,在进行农药喷洒时需在清晨或是傍晚时间进行,防止强风天气下实施,并且喷药时农民还不得抽烟、喝酒及吃东西,避免农药进入人体对其安全性
带来威胁。

3.3制定科学法规,加大宣传力度
对于农村畜禽养殖产生的大量粪便,可将其看作是有机肥料使用到农业生产中,并以沼气为连接实现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

同时还要针对畜禽养殖提出规范
化的法规条款,始终遵循清污分流治理原则,借此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并且法规
条款中还应对化肥农药使用提出控制要求,进一步强化社会舆论宣传力度,确保
人们能对地下水环境污染有一个正确认识,切实提高地下水环境污染治理人员专
业水平,使其能够顺利开展施肥、农药喷洒等一系列活动。

除此之外,为避免出
现不科学农业行为,防止资源大量浪费,还需构建相对完善的地下水环境污染检
测机制,严格约束工作人员操作行为,便于为地下水环境治理提供切实可行参考
依据。

4结语
我国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加强污染的防治是保障社会生产生活正
常运转的关键工作。

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是导致地下水环境
污染的主要源头。

为此,应该重视规划产业布局、规范地下水开采、污染物清除
与阻隔、综合防治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地下水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陈浙墩,白静洁.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发展,2017,29(8):87-87.
[2]赖小欣.地下水污染防治在我国地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措施[J].西部
资源,2018(02):87-88.
[3]黄华坚.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体系架构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6):14-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