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评课稿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教版
学生1
我认为这两则寓言故事非常有教 育意义,它们教会了我如何正确 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100%
学生2
通过学习这两则寓言,我深刻体 会到了寓言故事的魅力,它们以 简单易懂的方式传达了深刻的道 理。
80%
学生3
我觉得这两则寓言故事中的角色 形象鲜明,它们的行为和语言都 很有代表性,让人印象深刻。
寓言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不要一意孤凭主观想象和经验行事,否则 会适得其反。
故事中的成语和名句
成语
郑人买履(比喻墨守成规、不灵 活的人)。
名句
宁信度,无自信也。(宁愿相信 尺子,也不相信自己脚的感受。 )
03
古代寓言二则:《刻舟求剑》
故事内容概述
01
启示1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应 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态,不 要骄傲自大,否则会像“郑人 买履”一样遭受失败。
启示2
“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 ,要善于适应变化,不要固守 旧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否则 会错失机会。
启示3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注重 实际,不要只看重表面现象, 否则会像“画蛇添足”一样失 去真实的价值。
05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本课重点回顾
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形象 ,理解其象征意义。
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的 创作背景和寓意。
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中 的语言特点,如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
理解并掌握《古代寓言 二则》中两篇寓言故事 的含义。
作业布置与要求
01
02
03
04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 识。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 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 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

七年级语文上册《郑人买履》精品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郑人买履》精品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郑人买履》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寓言故事》,具体章节为《郑人买履》。

该文讲述了郑人因过于拘泥于尺寸而未能买到合适鞋子的故事,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详细内容包括对故事的解读、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寓言意义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郑人买履》的故事内容,了解寓言文学的特点。

2. 分析郑人的人物形象,领会故事寓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故事寓意,分析郑人的人物形象。

重点:掌握寓言故事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引出《郑人买履》的故事。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

3. 解读课文:分析故事内容,讲解生词、成语,解释寓言意义。

4. 例题讲解:分析郑人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寓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寓言故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难点和重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板书设计1. 《郑人买履》2. 主要内容:故事梗概人物形象分析寓意解读3. 重点、难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郑人买履》的故事梗概。

(2)分析郑人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3)谈谈你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答案:(1)故事梗概:郑人因过于拘泥于尺寸,未能买到合适的鞋子。

(2)人物形象分析:郑人过于拘泥于形式,不知变通,但诚实守信。

(3)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寓言故事以小见大,寓意深刻,可以引导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错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讲解、人物分析、寓意探讨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及反思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及反思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及反思《郑人买履》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3个认读字,3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背诵课文。

3.了解郑人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做什么事都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时刻随机应变”这个道理。

教材简析:《郑人买履》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出现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

它叙述了一个宁愿相信自己的脚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国人的故事,讽刺了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故事简短有趣,用郑人的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事情经过,郑人因不相信自己的脚而返回家拿尺码,最终因“市罢”而“不得履”。

第二部分,借郑人与路人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引读者深思。

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引发思考,揭示寓意。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背诵课文。

2、了解郑人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做什么事都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时刻随机应变”这个道理。

教学难点:了解郑人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做什么事都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时刻随机应变”这个道理。

教具准备:1、预学单(见附录1)2、课件设计总述:《郑人买履》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出现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小学对文言文的要求是这样的:“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而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在讲到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时提到:“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主要是让学生见一见,感受一下,以至于到了初中不感到陌生。

”根据这些要求,作者在设计《郑人买履》时,有一个中心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今天学的是一篇文言文”,所以我使用最多的一个方式就是诵读,通过自读、互读、抽读、练读、齐读等各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了解意思,品味韵味。

苏教版七上语文导学案:五 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苏教版七上语文导学案:五 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五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指导阅读的方法。

2.能积累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指导阅读的方法。

2、能积累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3、了解寓言的特点,能体会寓意,并说说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1.能积累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2.了解寓意,体会寓意。

【教学法】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以什么是寓言导入新课。

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夸张、讽喻等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给人以劝诫作用。

2.作者链接1)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

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

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

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

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

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2)吕不韦,生年不详,战国末期卫国人。

作品《吕氏春秋察今》卒于秦始皇十二年(公元前235年)。

他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的大商人,在经商期间,遇到了流亡赵国的秦公子子楚,当时子楚在赵国的处境很艰难,吕不韦很同情他,并认为子楚是“奇货可居”,于是用金钱资助子楚,并帮助他获得了继承王位的资格。

公元前253年,子楚继承王位,是为庄襄王。

庄襄王以吕不韦为丞相,并封他为文信侯。

庄襄王死后,其子政立,是为秦始皇。

秦始皇尊吕不韦为相国。

号称仲父。

在他执政为相期间,秦国出兵灭东周,攻取韩、赵、卫三国土地,建立三川、太原东郡,为统一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课堂实录-最新教育文档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课堂实录-最新教育文档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归纳方法1、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不少的寓言故事,知道了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它用简短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谁能把你知道的寓言故事和它告诉给我们的道理简单地说一说。

生1:我知道寓言故事《自相矛盾》,它告诉我们……生2::我知道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它告诉我们……2、师:看来,同学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还掌握得挺牢固。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则新的寓言。

(板题,强调“履”字的写法。

)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郑人买履”。

)师: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生:郑国人买鞋。

师:你是怎么知道“履”的意思就是“鞋子”的呢?生:从书上的解释中看出来的。

师:你真会学习!参照注释理解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

(板书:参照注释理解。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当我们拿到一篇文言文,首先应该做什么呢?生:要多读几遍。

师:对,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板书:朗读。

并将之与“参照注释,理解”共括为“方法”。

)二、初读课文1.初步感知。

(1)师:很好,今天我们就用你们自己归纳的方法来学习这篇文言文。

首先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课文,边听边给难读的字标上拼音,并试着划出文中的停顿。

(播放录音)(2)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模仿录音中的朗读,看着大屏幕自己读一读,要读准字音,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

(出示全文)(3)汇报:①师: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一听?师:不错!声音很洪亮,尤其是文中的这个多音字“度”,你读得很准确。

这个字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出示全文,三个“度”字用红色字体强调。

)你能带着大家读一读吗?(出示句子,生带读含“度”的三个句子。

)②师:谢谢你!老师想问你:你这样读的理由是什么呢?生:在预习课文时,通过书上的注释我知道了在“先自度其足”中这个字的意思是量长短,所以读“duó”,在“吾忘持度”和“宁信度”中,它们的意思都是指量好的尺码,所以都应该读d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之郑人买履教案(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之郑人买履教案(新版)苏教版

第五课《古代寓言二则》之《郑人买履》【理论支持】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郑人买履》的教学设计要坚持“以读为本”、“读思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语文学习,注重指导和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使学生自己会学,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本课重要词句的含义。

3.让学生懂得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教学重难点】1.理解“履、度、操、反、遂、宁”等词的含义。

2.懂得本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1.收集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并说说它所蕴含的道理。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布置的预习练习题。

课内探究一、学1. 导入新课问题导入: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说说这些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检查预习(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

(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本课的初步感受。

3. 自主阅读【出示幻灯片】(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读不准的标出来。

(2)解释“度、坐、操、反、及、罢、遂、之”的意思。

(3)对照注释准确翻译课文。

(4)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师在学生个体阅读时巡视)(这一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为合作交流学习提供充分的准备。

此外,带着目标学习,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

)4.小组合作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

【要求各组在充分交流碰撞的基础上,用书面的形式对这4题的研读形成共识,并列出合作交流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便在班内交流。

】二、导1.全班交流(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寓意及其表现手法。
-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
-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寓言文学的学习。
2.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与寓言故事相关的阅读理解题、成语填空题、改写句子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运用寓言故事的表现手法,创作一篇寓意深刻的短文。
-教师及时批改、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写作水平。
2.教学目标:
-巩固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布置学生阅读一篇与《五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类似的寓言故事,要求学生能理解故事情节,体会寓言寓意,并尝试从故事中总结出生活中的智慧。
2.写作练习: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寓言故事表现手法,要求学生创作一篇以日常生活为背景的寓言短文,寓意要深刻,不少于300字。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寓言文学素养。
-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成语和句式,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分析寓言故事的表现手法,指导学生如何将寓意融入写作中。
2.教学方法:
-运用讲授法、问答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表现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寓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讨论。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郑人买履3篇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郑人买履3篇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郑人买履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郑人买履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郑人买履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郑人买履的相关背景知识;2. 能够理解、分析和解读《郑人买履》这一古代寓言故事;3. 能够借助故事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并能运用到相关的写作和口头表达中。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寓言故事《郑人买履》;2. 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寓意;2. 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写作和口头表达。

教学准备:1. 《郑人买履》的故事文本;2. 与故事相关的词汇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介绍课文《郑人买履》的背景,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古代寓言故事,进而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郑人买履》,理解故事的情节,分析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寓意。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并指导学生总结故事的寓意。

Step 3:词汇学习(10分钟)通过解读课文中的难点词汇,以及相关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新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然后,进行词汇记忆活动,巩固学生的词汇掌握程度。

Step 4:语言运用(20分钟)让学生以《郑人买履》为蓝本,进行写作或口头表达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写出自己的故事或个人观点。

Step 5: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Step 6: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或写作任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2. 按照故事的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和角色的心理活动;3. 鼓励学生找寻其他具有寓言含义的故事,进行分享和解读。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郑人买履精选3篇(二)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五单元,主要内容是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刻舟求剑》,通过这个故事,教导学生不能受到束缚,不断进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评课稿
一、前言
《五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
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两则古代寓言,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生活智慧。

本文是对该课文进行评课的稿件,旨在对该课文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详细介绍,以提供教师教学时的参考。

二、课文特点
1.寓言形式:本课文以寓言的形式呈现,采用两则古
代寓言的故事,通过动物或其他事物的形象来塑造人物,
具有警示作用。

2.生活智慧:通过故事情节和寓言背后的寓意,课文
传递了一些生活智慧和道德准则,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和
人性弱点的思考和反思。

3.故事情节紧凑:本课文的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紧凑,
节奏感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古代寓言的特点与寓意;
–掌握《五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课文的核心内容与主题。

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生活经验和道德准则理解古代寓言;
–能够通过故事情境推导出人物的行为和动机。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智慧人生的崇尚和追求;
–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思维品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中的寓意和人性弱点;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维品质。

2.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通过寓言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
–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思考和发掘寓言的深层意义。

五、教学内容
1.寓言一:“郑人买履”
–介绍寓言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的寓意;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欲望和物质追求。

2.寓言二:“五古代”
–解读寓言中五种不同的社会风貌;
–探讨文明与野蛮、进步与停滞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方法
1.导入法:通过提问、呈现图片等方式,引发学生对
寓言和故事的兴趣。

2.讲授法: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行为和寓意,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内涵。

3.互动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促进
学生之间的活动交流和思想碰撞。

4.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培养学
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并复述前几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寓言的记忆;
–提问:“你为什么觉得寓言如此有趣?”
2.学习寓言一:“郑人买履”(15分钟)
–呈现寓言故事的内容并带领学生阅读;
–解读故事情节和寓意;
–分析郑人买履的行为动机和欲望满足。

3.学习寓言二:“五古代”(20分钟)
–介绍寓言的背景和主题;
–分组讨论五种不同社会风貌的特点和寓意;
–小组展示并讨论文明与野蛮、进步与停滞之间的关系。

4.总结与延伸(10分钟)
–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引导学生将寓言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自身的欲望和道德准则。

八、课后作业
1.撰写读后感:请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关于寓
言启示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2.自主思考:请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认为自己
有哪些行为可能受到寓言中所揭示的弱点的影响?你会如
何避免或解决这些问题?”
九、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针对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这一课文进行评课,通过详细介绍课文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时的参考。

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适时进行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道德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文化,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品格修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