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完整版)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 ùq 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教版

我认为这两则寓言故事非常有教 育意义,它们教会了我如何正确 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100%
学生2
通过学习这两则寓言,我深刻体 会到了寓言故事的魅力,它们以 简单易懂的方式传达了深刻的道 理。
80%
学生3
我觉得这两则寓言故事中的角色 形象鲜明,它们的行为和语言都 很有代表性,让人印象深刻。
寓言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不要一意孤凭主观想象和经验行事,否则 会适得其反。
故事中的成语和名句
成语
郑人买履(比喻墨守成规、不灵 活的人)。
名句
宁信度,无自信也。(宁愿相信 尺子,也不相信自己脚的感受。 )
03
古代寓言二则:《刻舟求剑》
故事内容概述
01
启示1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应 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态,不 要骄傲自大,否则会像“郑人 买履”一样遭受失败。
启示2
“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 ,要善于适应变化,不要固守 旧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否则 会错失机会。
启示3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注重 实际,不要只看重表面现象, 否则会像“画蛇添足”一样失 去真实的价值。
05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本课重点回顾
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形象 ,理解其象征意义。
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的 创作背景和寓意。
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中 的语言特点,如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
理解并掌握《古代寓言 二则》中两篇寓言故事 的含义。
作业布置与要求
01
02
03
04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 识。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 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 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代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而置之其坐。
坐 同“座”,座位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 度,无自信也。”
一词多义: 之 ①至之市②而忘操之③试之以足
至 ①至之市②至爱的女儿
通假字:
反归取之
探究学习
分析郑人形象
固执、迂腐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 秦国 丞相 吕不韦 主编的,一部古代 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 。
shè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剑若此,不亦惑乎!
huò
jù qì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lǚ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 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suì nì ng dù
du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鞋子
郑人买履
这里作动词用,量长短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渡过江河 立刻,匆忙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雕刻
所从坠。”
这儿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
寻找
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
跟随前进
这样
不亦惑乎!
糊涂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返回家去取尺寸;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鬻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译文: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玉装饰它,再用火齐珠镶嵌它,最后用翠鸟的羽毛点缀它;但那个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5、狐假虎威原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6、掩耳盗铃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7、揠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8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9 画蛇添足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楚国有个祭祀的人,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会有剩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于是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那酒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酒;10 智子疑邻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译文: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认为儿子是聪明的,却怀疑偷盗的是邻居的老人;11滥竽充数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子·内储说上七术译文: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12 截竿入城原文: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13 鹬蚌相争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战国策译文: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14 塞翁失马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翻译: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老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邻居们都为此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邻居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所以福变成祸,祸变成福,变化得没法子研究到底,深得没法子测量啊;15 农夫耕田原文: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译文: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说:“你真是太懒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样一个月也干不完;”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向我示范耕地的方法吗”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还没过多少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汗如雨下,气喘吁吁的样子,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将要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我到今天才知道耕地的困难;”农夫说:“困难的不是耕田,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过路人心服口服地走了;。
七年级上古代寓言二则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吾忘持度。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宁信度,无自信也。
思考
郑人是个怎样 的人?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刻舟求剑
jù立即。
渡水。
其剑楚自人舟有中涉坠江于者,qì雕刻。
水。遽契其舟, 这儿。 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
而剑不行。求剑
若此,不亦惑乎!糊涂。
《刻舟求剑》课堂练习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遽契其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思考
楚人是个怎样 的人?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刻舟Leabharlann 剑序言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寓言小故事文言文与翻译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言文二则》人教部编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言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文言文故事中的智慧。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模拟文言文故事中的情境,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和言行。
这两篇文言文旨在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通过故事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增强文化认同:通过学习文言文,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文化背景理解:让学生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这些观念对今天的影响。
举例:《刻舟求剑》中的“舟”和“剑”分别代表了事物的变化和静止,通过理解这一对比,学生可以领悟到适应事物变化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词汇理解:学生对文言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如“刻”、“求”等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
2.新课讲授环节:在讲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故事案例时,我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简化讲解,用更易懂的例子来说明文言文的用法和寓意。
3.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同学们积极参与,但我发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针对这个问题,我应该在活动前给出更明确的指导,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寓言两则 《刻舟求剑》、《郑人买履》》语文教学课堂实录及教案

《寓言两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语文教学课堂实录及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寓言两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
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宝剑。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
《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身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身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刻舟求剑》共三句话,分三层,先讲楚人坐船过江掉剑,在船上刻记号,然后讲停船后,楚人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找剑。
最后讲作者的评论,刻舟求剑得不到剑的原因。
《郑人买履》分两层,先陈说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
前后两局部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
这种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某种含蓄和幽默。
〖要点提示〗1.选编这两则寓言的意图是,在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读一点文言文,为初中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2.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身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而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考虑,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
3.指导朗读是教学重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文的经验。
现在的学生阅读古文的障碍在于古文词语、句式运用与现代文存在差异。
这种障碍的消除,对小学生来说,不能讲古汉语的词法、句法。
主要方法是: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揣测句子的大意,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悟句子以至全文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亡斧疑邻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shè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jùqì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yǐ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huò 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
jù立即。
渡水。
楚人有涉江 者,其剑自舟中 坠于水。遽契其 舟,曰:“是吾 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 者入水求之。舟 已行矣,而剑不 行。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认识寓言
寓言: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
语言精练生动,常用拟人象征,情节完整,讽刺 性强,富有理趣,发人深省。
举 例: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南辕北辙……
1、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 3、理解寓意。
郑人买履
《韩非子》
自主学习:认识作者
dù
suì
nì ng
理解词意
郑人买履
duó,量长短
Lǚ,鞋子
到……去
郑人有欲买履 同“座”,座 者,先自度其足, 位 而置之其坐。至之 量好的尺码。 市,而忘操之。已 得履,乃曰:“吾 同“返”,返 忘持度。”反归取 回 散集 之。及反,市罢, 遂不得履。人曰: 用 “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 宁可 自信也。”
终于
《郑人买履》课堂练习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吾忘持度。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宁信度,无自信也。
探究学习
郑人是个怎样
的人?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分析郑人形象
固执迂腐 不知变通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做事情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 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 人不能墨 守成规,而要重视根据实际得出 的体会和结论。
其它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郑人买履》(板书)背诵思路
| —买履—度足—置之其坐| 郑人买履 |—之市—忘操—归取 |宁信度 |—及返—市罢—不得履 |无自信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亦称
《吕览》是战国末秦
相吕不韦组织编写 的论文集。全书内容 较杂,包括儒家,道家 等各家学说。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人物:楚人 船夫
练习巩固
说出下列字词意思
之:反归取之 至之市 试之以足 是吾剑之所从坠 惑:不亦惑乎 度:吾忘其度 自度其足 反:及反 坐:置之、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宁信度,无自信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韩非(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 年)。战国末期哲学家。是当时 思想家荀卿的学生。他继承和发 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 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主要代 表人物。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 子》。
,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
郑人买履
lǚ
duó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
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板书)背诵思路
叙事 —涉江—剑坠—遽契其舟 刻舟求剑 —入水—求之—不复得剑 议论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能力培养:你说我说
1、畅谈你通过学习这两则寓后懂得了一 些什么样的道理。 2、你能讲一个寓言故事吗?并告诉大家这个故
事讲了什么道理?看谁讲得好。
qì 雕刻。
这儿。
糊涂。
《刻舟求剑》课堂练习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遽契其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拓展提高
楚人是个怎样
的人?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楚人是一个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 策的蠢人。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 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 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 要。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 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 期的结果。也告诉我们不要静止地看 问题,要用运动和发展的眼光来看问 题。
①② ③④
刻舟求剑 (课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