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在中国成功的原因
星巴克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

星巴克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集团公司把目光瞄准了这个巨大的市场。
美国的星巴克公司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并在中国市场上开展了营销业务。
在中国的星巴克已经成功拥有了自己的品牌以及一定的市场份额。
本文将从营销策略的角度来分析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之路。
1.品牌塑造星巴克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离不开品牌塑造的支持。
星巴克在品牌设计上十分用心,将其特有的环境营造和独特的饮品搭配推广到各种媒体中。
无论是在电视广告、杂志、或者是公交车上的广告宣传,星巴克的品牌形象都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质。
此外,在星巴克门店内,店内装饰也是重点之一。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注重环境营造,门店背景音乐也很符合个性化消费的时尚感,更比如门店内的装饰艺术品连同香气,构成了协调一致的体验。
在营销方面,星巴克也采用了差异化策略。
星巴克的服务内化理念“人与合作条款”通过关注员工和服务来提供创新的饮品和食品,以及顾客选择星巴克的主要理由。
2.多元化的产品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大力推广其诸如拿铁、摩卡等新种类的咖啡。
除了种类繁多的咖啡饮料,星巴克还提供各种新颖的小食和甜点,其中包括类似肉松/甜松/咖喱肉卷的小食以及芒果蛋糕等甜点,广泛地吸引了更多的顾客。
在保证咖啡质量的同时,星巴克也不断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研发经费来开发更多的商品,以满足中国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此外,星巴克还推出这些饮品和小食作为礼物,进一步加强了品牌的影响力。
3.营销渠道在中国市场的网络淘宝商家中,星巴克的产品销售量一直保持着高位,在中国线下业务中,星巴克也在引入数字技术。
比如,星巴克推出了自己的手机应用程序,让顾客能够享受快速、便捷、无线的消费。
通过使用星巴克 App ,顾客不仅能够在线注册优惠券、查看星巴克的最新活动,还可以用手机实现结账和手机订单。
此外,星巴克还在社交媒体上推出了一系列营销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年轻消费者。
4.顾客服务顾客服务是星巴克公司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星巴克在中国的经营模式

星巴克在中国的连锁经营模式关键词:经营模式;连锁;特许经营1998年3月,星巴克进入台湾,1999年1月进入北京,2000年5月进入上海,目前星巴克已成为了国内咖啡行业的第一品牌。
迄今已在包括香港、台湾和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区开设近500家门店,其中包括中国大陆22个城市的230多家门店。
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星巴克在中国就成了一个时尚的代名词。
“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星巴克的这句经典广告语已为绝大多数时尚小资所熟知。
它所标志的已经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
一、星巴克全球模式及中国模式的改变星巴克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
目前,星巴克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等国家拥有超过万多家咖啡店,员工超过11万7千人。
除咖啡外,星巴克亦有茶、馅皮饼及蛋糕等商品。
其跨国经营历史较长,并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商业组织结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
在英国、泰国等地,星巴克通常采取持有100% 股权的独资直营模式;日本等地,星巴克采取占50% 股权的合资公司模式;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上海等地,星巴克进入初期采取占较少( 一般在5% 左右)股权的许可协议模式;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北京等地市场,星巴克进入初期不占股份采用纯粹授权经营的模式,如Figure 1所示。
Figure 1星巴克早期全球经营模式1. 星巴克中国市场进入方式星巴克咖啡店以许可经营和合资经营相结合的模式进入中国。
1999年,星巴克与北京美大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联手在北京打造中国第一家星巴克分店。
2000 年,星巴克与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合作进入上海市场;2002年,与美心星巴克咖啡餐饮( 南中国) 有限公司合作进入广州和深圳市场。
从2005年开始,星巴克在青岛、西安、沈阳、大连、成都、重庆等二线城市已经或者即将建立自己的直营店,如Table 1所示。
星巴克在华经营模式探析

01 一、背景介绍
目录
02 二、目标群体分析
03 三、经营模式分析
04 四、优势与挑战
05 五、启示
作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之一,星巴克自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凭借 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品牌理念,迅速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本次演示将从星巴 克在华经营模式的背景、目标群体、经营模式、优势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析, 以期为其他连锁咖啡店和奶茶店提供启示。
3、产品创新:针对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推出多样化的产品,同时注重本地化 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4、会员制度:通过建立会员制度,为消费者提供优惠和权益,增加消费者的 黏性和忠诚度;
5、营销策略:运用多种营销策略,如社交媒体推广、门店活动等,提高品牌 知名度和美誉度。
总之,通过对星巴克在华经营模式的探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在华成功的关键 所在。对于其他连锁咖啡店和奶茶店来说,可以从中汲取经验与启示,结合自 身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创新,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4、产品定位:星巴克在华产品定位以高品质、时尚为主打,致力于提供多样 化的咖啡饮品和配套的餐饮点心。此外,星巴克还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口味推出 了诸多本地化产品,如星巴克月饼、星冰粽等,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
四、优势与挑战
1、优势:首先,星巴克在华经营模式具有品牌优势,其高品质、时尚的品牌 形象深入人心;其次,星巴克拥有完善的直营模式,能够确保产品质量和服务 水平的稳定性;此外,星巴克在华拥有庞大的会员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 的优惠和权益。
二、目标群体分析
星巴克的目标群体比较广泛,主要定位于年轻的白领、学生和家庭。这些人群 对咖啡有着不同的需求,但都对星巴克的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有着较高的认可。 此外,星巴克的门店大都选址在商业中心、购物中心等繁华地段,使得消费者 在逛街购物的同时,可以顺道品尝一杯星巴克的咖啡。
星巴克的核心竞争力

星巴克的核心竞争力星巴克之所以能做到今天全球拥有13000多家店、并且正在以每天新开8家店的速度急速扩张、同时还能保持连续59个季度同店销售4-7%的增长,是因为它的品牌和运营平台后面还有更加深刻的东西,那就是坚实的核心价值观。
有人把星巴克概括为“一家有病毒般繁殖能力和宗教般信仰的公司,一家有灵魂的公司”。
星巴克的核心价值观表现在几个方面:可信赖的产品品质:坚持选用最好的(相对于大众市场而言最好的)的咖啡豆。
高度的环保意识:采用更多的环保型设备和包装材料,大力倡导并严格要求能源的节约利用。
对员工和咖啡种植者的人文关怀:向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咖啡种植者支付优厚的采购价格并提供种植者扶植基金;为员工提供最优越的健康福利计划,并大面积推行员工持股。
和谐共处的社区精神:为顾客营造温馨、自由的消费环境,鼓励店面工作人员和顾客的交流,让顾客无论是独处还是小聚都能怡然自得融入其中,润物细无声地把星巴克变为顾客住宅和工作地点之外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第三地”。
独树一帜的文化品位:有选择地参与一些温情、励志的电影和图书的推广和发行,为星巴克的品牌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要有年报,但是在年报之外,星巴克每年还要专门发表一个《星巴克社会责任履行报告》。
在最新的2006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星巴克详细地刊登罗列了他们在过去一年里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作为,包括:绿色咖啡(没有经过烘焙的咖啡)的比例从25%提高到53%;员工社区义务服务的总量从30万小时增加到38万小时;每平方英尺的每月耗电量为6.57瓦;每平方英尺的每月用水量为26加仑;慈善捐助从3000万美元提高到3600万美元;员工工伤率从每20万小时7起降低到5.5起;女性在员工中占到66%,在高管团队中占到33%;有色人种在美国员工中占到30%,在高管团队中占到15%;从少数族裔和女性拥有的供货商的采购额从1.7亿美元提高到2.1亿美元;在北美和加拿大把所有的热饮杯换成10%PCF含量的杯子;等等等等…无独有偶,就在一周前,星巴克的董事长舒尔茨先生在一封给公司内部员工的电子邮件中恰恰又提到了“灵魂”的问题。
星巴克中国的SWOT分析

星巴克中国的SWOT分析一.中国快餐业现状中国的快餐业起步较晚,自1987年4月美国肯德基快餐连锁店在中国落户,现代快餐的概念才引入到中国。
短短10年里,中国快餐业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西式、高档与低档快餐竞争与并存的市场格局。
目前,中国快餐业的发展尚处于初创阶段,还处于借鉴、模仿和积累阶段,没有形成体系和规模。
经营主体仍是中式快餐。
尽管西式快餐日益受到欢迎,中式快餐仍以其价格优势和在主要消费层次中的口味优势,占据大部分国内快餐市场。
二.星巴克在中国全球最大咖啡饮品零售商———美国星巴克公司(S t a rb u ck s)目前正在实施大规模扩张计划,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取代麦当劳,成为全球快餐业的老大。
在星巴克,经常能够看到消费者们开着笔记本电脑或者手捧杂志,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与其他一些快餐店相比,星巴克更多的是表达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经营理念很有发展前景。
分析人士认为,星巴克有许多地方是值得称道的。
首先,它不断推出的休闲饮料吸引着回头客;此外,咖啡也日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
目前星巴克在海外经营亮点是中国市场。
如今,星巴克在中国有230家连锁店,且中国的潜在消费者人群约有 2.5亿,这已经相当于美国的人口总数。
因此未来星巴克在中国的市场规模有可能接近其在美国的市场规模,连锁店总数有可能达到1万家。
星巴克能够盈利并且迅速推广的真正理由是什么?从产品角度看,它并不是产品制胜,替代性产品和竞争性产品比比皆是;从服务角度看,也不是服务制胜,自助式的服务顶多让消费者感到“平等”,个性化服务根本谈不上;在特许加盟方面,星巴克也是一个“怪胎”,在北京很多人以为它是“美大”的买卖,在上海很多人以为它是“统一”的企业,它自己则说:“我们主要的经营模式还是直营。
”其实,星巴克的成功主要在于它是“市场下的蛋”,它的一切都是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中雕塑完成的。
如果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评判星巴克,则可以说星巴克充分运用了目前最热门的“体验”来作为其制胜的“营销工具”。
浅析星巴克在中国的成功

课程名称:论文题目:浅析星巴克在中国的成功姓名:学号:成绩:注:请将该封面与论文装订成册。
浅析星巴克在中国的成功摘要星巴克(Starbucks)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自从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便在极少的广告宣传下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本文以企业分析的角度,从星巴克的产品、文化、战略、营销等方面浅析星巴克为什么在中国市场上会获得这么大的成功。
关键词:星巴克企业分析咖啡目录第1章引言1第2章星巴克简述2第3章星巴克成功因素浅析3 3.1 SWOT 分析33.2 定位准确43.2.1市场定位43.2.2 价格定位43.3 服务周到53.3.1 星巴克服务的技巧化5 3.3.2 星巴克服务的标准化5 3.3.3 星巴克服务的人性化6 3.4 营销高明63.4.1 宣传星巴克文化6 3.4.2 文化营销策略7第4章总结分析8致谢9参考文献10第1章引言自1998年进入中国以来,星巴克已在包括XX、XX和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区开设了430多家门店,其中约200家在大陆地区。
星巴克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
其以高品质、低价格的特点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本文主要站在企业诊断分析的角度,从星巴克的产品、服务、战略、营销、文化等方面,来尝试浅析星巴克为什么能在短短几十年内获得巨大的成功。
如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2章星巴克简述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星巴克品牌拥有者。
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
图2-1星巴克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立志于在中国长期发展。
自1998年进入中国以来,星巴克已在包括XX、XX和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区开设了430多家门店,其中约200家在大陆地区。
星巴克在中国成功的原因

星巴克在中国成功的原因中国式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星巴克如何打入中国市场,发掘这个巨大市场中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开发中国市场,不但需要技术资源,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宝贵的管理资源。
根据中国人的口味与欧美国家人群的差异,星巴克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满足了中国人的口味,为扩大消费圈奠定了基础。
星巴克并没有强迫中国市场接受与美国相同的产品,如奶油乳脂丰富的冰咖啡饮品,而是适应当地口味,推出绿茶味的咖啡饮料。
美国星巴克分店主打的是外卖,中国分店却顺应当地消费者需求,宣传店内餐饮。
而星巴克提供舒适的店内环境,在九十年代是中国大陆少数有冷气的餐厅,因此成为企业中高层主管开会和白领聚会的好地点.然后确定目前重点在哪个商圈开店,主要目标是哪些。
在商圈选择的标准上,要考虑星巴克自身的市场定位,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商圈的稳定度和成熟度。
咖啡店的定位不同,吸引的顾客群不同,商圈的选择也就不一样。
推广中国店内用餐的作法,自然会使单位面积营收不如美国分店,仅占美国店的1/3至2/3,但星巴克的作法是以高价位来平衡,中国的星巴克卖得比美国贵得多,拿著星巴克的杯子即代表着着某种富含情调的小资生活,对白领有莫大吸引力。
也因此星巴克中国分店利润达34。
6%,较美国分店的21.8% 高。
而且星巴克高价策略非但适应市场需求,还能不时推出高利润的特别商品,如咖啡礼盒。
星巴克在中国是时尚的字眼,人们在星巴克喝的已经不止是咖啡,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星巴克”文化。
星巴克已被中国人接受,甚至它已经成为了“小资”的代名词。
星巴克的成功并不在全在于其咖啡品质的优异,轻松、温馨气氛的感染和由此形成的文化才是星巴克成功的关键。
因为星巴克的咖啡店所渲染的氛围是一种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带有一点“小资”情调的文化。
在星巴克的店里,强调的不再是咖啡,而是文化和知识。
“星巴克"文化实际上围绕人和知识这两个主题下进行的,这种文化的核心,是利用尽量舒适的环境帮助人拓宽知识和能力层面,挖掘人在知识上的最大价值。
星巴克成功之道

星巴克成功之道一、星巴克如何吸引消费者1.星巴克的体验文化星巴克更擅长咖啡之外的"体验":如气氛管理、个性化的店内设计、暖色灯光、柔和音乐等。
就像麦当劳一直倡导售卖欢乐一样,星巴克把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东西。
他们的产品不单是咖啡,而且是咖啡店的体验文化,咖啡只是一种载体。
而正是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送给顾客。
咖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性的文化层次上的消费,文化的沟通需要的就是咖啡店所营造的环境文化能够感染顾客,并形成良好的互动体验。
2、强调个性和品位的环境。
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共同塑造了星巴克咖啡馆浪漫的情调。
重烘焙极品咖啡豆是星巴克味道的来源,加上"四禁"政策(禁烟、禁环境设计。
星巴克以咖啡制作的四大阶段衍生出以绿色系为主的"栽种";以深红和暗褐系为主的"烘焙";以蓝色为水、褐色为咖啡的"滤泡";以浅黄、白和绿色系诠释咖啡的"香气"。
四种店面设计风格,依照店面的位置,再结合天然的环保材质,灯饰和饰品速配成因地制宜的门店,创造新鲜感。
随着季节的不同,星巴克还会设计新的海报和旗标装饰店面。
灯、墙壁、桌子的颜色从绿色到深浅不一的咖啡色,都尽量模仿咖啡的色调。
包装和杯子的设计也彼此协调来营造假日欢乐的、多彩的情调。
长期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
这样的理念,会给人温馨的感觉,让疲劳了一天的人们能在这里释放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烦劳,这样更加人性化。
这种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我们在这里品尝的不仅是一杯咖啡,更是享受一份心情 ,而这也有利于它自身企业文化的发展3、节日文化,引领潮流一节日为基础,打造不一样的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巴克在中国成功的原因?
对于星巴克的成功,有过很多的分析,就我看来,星巴克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只有两条:一是星巴克善于吸引消费者,这是咖啡馆的生意来源;
二是星巴克善于管理,这是星巴克能够迅速扩张的根基。
经营获利能力上的差距体现在:谁能吸引时尚消费者、谁能制造时尚
作为一家拥有25年历史全球连锁店超过6000家的咖啡公司,星巴克(Starbucks)咖啡馆行业的楚翘。
因此它在宣扬其咖啡文化和制造时尚方面有其独特的管理哲学和经验。
在中国星巴克的选址策略一直是在最繁华的商业区域开设咖啡馆。
这大大有利于吸引商务消费者和情侣消费者这两大类消费群,由于这两类消费群本身就属于时尚的制造者和追逐者。
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星巴克里有人在使用最新流行的手机接电话,有人在用最新款的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这种店内风景就在不断地制造照着星巴克式流行风。
同时,从收入和支出角度看,这两类消费者关注的是星巴克的氛围,而非产品或价格。
从其良好的店堂环境看,星巴克迎合了现代人文化消费的需求,提高了商品(服务)的外在质量和主观质量,使商品(服务)的形象更加完美,顾客在听、看、嗅的过程中,产生喜欢的特殊感觉,作为提供产品与服务的星巴克真正把这种感觉传递到了顾客的心中。
因此对于星巴克来说,咖啡只是一种载体,通过这种载体,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氛围传送给顾客。
这种氛围就是“浪漫”。
星巴克努力把顾客在店内体验化为一种内心的体验——让咖啡豆浪漫化,让顾客浪漫化,让所有感觉都浪漫化,都是让顾客在星巴克感到满意的因素。
星巴克主席兼CEO霍华德·舒尔茨说:“我们追求的不是最大限度的销售规模。
我们试图让我们的顾客体会品味咖啡时的浪漫。
”
正是星巴克定位于一间真正顾客至上的咖啡店,把满足顾客情感上的感受放在了第一位。
现在,从销售咖啡到销售咖啡文化的星巴克,实现了以产品为中心到以顾客体验为中心的转换,这正是新经济的一个核心特征。
于是,在星巴克,没有顾客再去关心价格、份量、质量这些原本在咖啡的产品经济模式中最直接的竞争要素,顾客要的就是情调上的体验。
而星巴克在营造其咖啡文化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每家商店都陈列着介绍咖啡历史的图片和样品,琳琅满目的袋装咖啡豆标着Java,FrenchRoast等字样,后面墙上挂着一幅古色古香的地图。
开放式的吧台、友好而富有知识性的服务、工艺考究的咖啡器具、全木质的桌椅、清雅的音乐以及绿色为主的色彩基调,即使是一张餐巾纸,也配以简洁淡雅的色彩线条,让顾客一走进星巴克,就感受到它的独特,体验到环境氛围对自己的影响。
坐在星巴克门外的椅子上,膝头摊开一本书,咖啡在手,消费者能体会走在时尚前沿的浪漫。
说到星巴克,想必没有人会觉得陌生,星巴克在全球都是赫赫有名的。
星巴克之所以能够走向全球,并不是它的产品有多么的让人难以忘怀,反倒是星巴克的营销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星巴克成功的营销经验之一切集中于“熟悉”。
星巴克的所有产品都拥有人们非常熟悉的外包装,这能让人们对这个品牌产生一个固定的、深刻的印象。
如对家具的选择,固定的装饰和摆设,产品的名称,甚至杯子上附带的信息、图形,等等。
可以感受得到,在星巴克,所有的东西都经过了认真、精心的设计。
举个例子,笔者所在的纽约,星巴克在店内甚至设置了一个小纸盒,用于放置经理和经理助理的名片。
这看似简单的小设置其实非常聪明!这能令顾客对星巴克产生相当美好的感觉,它让顾客感受到,在星巴克是有人在为他们负责的,星巴克绝对不会弃责任于不顾。
而责任,在如今的商业环境中,是越来越罕见的东西了。
其实简而言之,在星巴克绝对没有多余的东西。
相应地,那些“多余的东西”也不应该出现在你的企业里。
事实上,每一个企业,无论它的空间多么小,只要努力地去增强自己的品牌在公众间的熟悉度并能够有意识地与客户进行互动,这就是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
在客观条件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在考虑如何增长你的业务时,如果你能将注意力放在一些细节上,实际上,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它们可以为你的品牌传递出十分强大的信息量。
把精力用在细节上,就能够将你的一些服务概念传达给客户,让他们感觉到你重视他们。
反过来也会让客户对品牌产生一种信任,最终让他们自己去承认你的品牌、产品和服务。
星巴克之所以能够取得今时今日的成绩,当然是因为其营销做的很精致,另外还有产品的特色诱人。
如果您也想在餐饮行业中取得傲人成绩,那么您也应该学习星巴克的营销经验,希望您能成为下一个星巴克!
作为星巴克的消费者之一,我觉得星巴克的服务态度也是非常好的,我相信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拒绝美丽店员的招待。
国本105 沈佳骏38
国际营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