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毒理学绪论
畜牧兽医类-动物毒理资料

毒理学第一章绪论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以及两者直降的相互作用的学科,为保护生物体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了依据。
毒理学的任务:1、化学结构与毒性作用关系2、毒物动力学3、中毒机理和中毒诊断4、化学物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卫生标准制定5、生态都行的研究与评估第二章动物毒理学的基本概念1、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对活的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
2、毒素:是由活的机体产生,切化学结构上位完全清楚地一类特殊物质。
3、毒性:是指外援化学物对机体的易感部位引起有害生物学作用的能力。
化学物的毒性大小是相对的,既只要达到一定的剂量水平,所有的化学物均具有毒性而低于某一剂量时,又都不具有毒性。
接触条件对化学物毒性的影响:1、染毒途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内注射>经口注射>经皮染毒2、染毒时间3、染毒频率4、染毒期限急性、亚急性或蓄积性、亚慢性和慢性4、危险性:表示化学物对机体引起有害生物学作用的可能性大小。
是指外源化学物在特定的接触条件下,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可能性的定量估计。
(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大和危险性大小不是一个概念,毒性大,极小量致死,但是接触少,因而危险性大;毒性小,危险性也可能会大)。
5、安全性:安全性与危险性是相对的概念,理论上安全性是指无危险性(零危险度)或危险度可忽略的程度。
但是实际上不可能会存在绝对的无危险性。
6、致死剂量(LD):是指某种外源化学物引起机体死亡的剂量,一般用mg/kg表示。
7、绝对致死剂量(LD100):是指外源化学物引起的受试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浓度,如果降低此浓度,就会有动物存活。
8、最小致死剂量(MLD或LD01):指外源化学物使受试动物群体中个别动物出现死亡的剂量。
9、最大耐受量(LD0):指外源化学物不引起受试动物死亡的最高剂量。
10、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给受试动物一次或者24h内多次染毒后引起半数动物出现死亡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11、半数耐受量(Tlm):指水中受试化学物在规定的时间内有半数水生生物存活的浓度,单位为mg/l。
研究生《动物毒理学》教案

研究生《动物毒理学》教案第一章:动物毒理学的概述1.1 动物毒理学的定义1.2 动物毒理学的研究内容1.3 动物毒理学的研究方法1.4 动物毒理学的应用领域第二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2.1 毒物的定义和分类2.2 毒性作用的机制2.3 毒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2.4 毒物的剂量-反应关系第三章:毒性评价方法3.1 急性毒性评价3.2 亚慢性毒性评价3.3 慢性毒性评价3.4 遗传毒性评价3.5 致癌性评价第四章:毒理学实验设计4.1 实验设计的原则4.2 对照组的设置4.3 实验动物的选择4.4 剂量确定和给药方式第五章:毒理学数据处理与风险评估5.1 毒理学数据的统计分析5.2 风险评估的方法5.3 安全性评价和风险管理第六章:化学毒物毒性机制6.1 概述化学毒物的毒性机制6.2 毒性作用的靶器官6.3 化学毒物的代谢和毒性相互作用6.4 化学毒物的毒性预测和结构活性关系第七章:生物毒物毒性机制7.1 生物毒物的分类和特征7.2 生物毒物的毒性机制7.3 生物毒物的代谢和毒性相互作用7.4 生物毒物的生态风险评估第八章:环境因素对毒性的影响8.1 环境因素的分类和作用8.2 温度和压力对毒性的影响8.3 水质和土壤质量对毒性的影响8.4 食物链对毒性的传递和放大第九章:毒理学实验技术9.1 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管理9.2 实验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9.3 生物材料采集和处理9.4 现代毒理学实验技术第十章:毒理学研究的伦理和法规10.1 毒理学研究伦理10.2 实验动物福利和保护10.3 毒性测试的国际法规和标准10.4 毒理学研究中的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第十一章:毒理学在食品安全评估中的应用11.1 食品安全与毒理学的关系11.2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与评估11.3 食品安全标准与风险管理11.4 毒理学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第十二章:毒理学在环境污染评估中的应用12.1 环境污染与毒理学的关系12.2 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检测与评估12.3 环境标准与风险管理12.4 毒理学在环境监管中的作用第十三章:毒理学在药品安全评估中的应用13.1 药品安全与毒理学的关系13.2 药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与评估13.3 药品安全标准与风险管理13.4 毒理学在药品监管中的作用第十四章:毒理学在职业健康评估中的应用14.1 职业健康与毒理学的关系14.2 职业有害物质的检测与评估14.3 职业安全标准与风险管理14.4 毒理学在职业监管中的作用第十五章:毒理学研究的前沿与未来15.1 毒理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15.2 毒理学在生物标志物和分子毒理学领域的发展15.3 毒理学在纳米毒理学和再生毒理学领域的发展15.4 毒理学在全球环境和公共健康问题中的挑战和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毒性作用的机制、毒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剂量-反应关系等。
毒理学(第一章)

毒理学(第一章)第一章绪论毒理学(toxicology)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一毒理学发展简史:毒理学的前身是毒物学,中国古代有关毒物学知识的最早记载可见于《周礼》、《山海经》、《尔雅》及《诗经》等古籍中。
在西方,瑞士药理学和毒理学家Paracelusus(1493—1541)对早期毒理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明确提出剂量概念,提出所有物质都是有毒的,只是依剂量不同来区别是药物还是毒物。
同时,他还陈述了一些诸如法医、职业中毒和环境毒理学等的毒理学概念。
西班牙学者Orfila(1787—1853)为近代毒理学的创始人,他通过实验系统观察了化学物与生物体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化学分析在鉴定中毒事件中的重要性,为近代法医毒理学奠定了基础。
到20世纪,萌发出现了军事毒理学。
由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化学分析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大大推进了外源化学物遗传毒性、致畸毒性研究方法的发展,丰富了毒理学的内涵,其研究对象则以机体微观世界和生物圈的宏观世界两方面齐头并进。
在宏观方面,开展了环境污染物对人和动物危害的流行病学和生态学调查,阐明了不少病因;在微观方面,在化学毒物损害生物体的机理上揭示了许多本质现象。
到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支毒理学专业队伍,它以研究剂量—反应关系为中心,为制定合理的卫生标准提供了依据。
20世纪70年代以来,毒理学的研究主要以化学物的安全评价为重点,从整体的毒理学逐步发展为对各器官系统的研究;从对母代健康影响的观察进展到对子代危害的研究,建立以保障人类安全为目的的新概念,相继出现了遗传毒理学、行为毒理学等边缘分支学科。
外源化学物对人类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现代生物技术已渗透到环境毒理学的各个领域,这促进了环境毒理学的发展。
近20年来,我国动物毒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兽药、药物添加剂及饲料中有毒有害化学物的检测及其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为制定我国兽药及饲料药物添加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动物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饲料卫生标准及动物组织中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提供了科学依据。
兽医毒理学讲义

兽医毒理学讲义目录第一章绪论···································································- 2 -第一节概论 ·································································- 2 -第二章毒物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 3 -第一节毒物的生物膜转运 ···············································- 3 -第三章毒作用···································································- 7 -第一节毒作用的分类 ·····················································- 7 -第二节毒作用机理 ························································- 7 -第三节影响毒作用的因素 ·············································- 12 -第四章动物性食品中兽药及化学物残留································- 14 -第一节概述······························································- 14 -第五章毒理学的研究与方法···············································- 15 -第六章外来化学物的安全性···············································- 18 -第一节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 18 -第二节兽药临床前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指导原则···········- 21 -附:名词解释 ··································································- 23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论一、毒理学的目的其目的在于评价工业化学物,环境污染物和其它的物质对人、畜所致的危害。
第1章__毒理学绪论

1986年4月26日凌晨, 位于苏联乌克兰加 盟共和国首府基辅以北130公里处的切尔诺 贝利核电站发生猛烈爆炸,反应堆机房的 建筑遭到毁坏,同时发生了火灾,反应堆 内的放射物质大量外泄,周围环境受到严 重污染,造成了核电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 的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共有4个功率均为100万 千瓦的核反应堆,其发电量占乌克兰总发 电量的50%,并向大多数东欧国家提供重 要电力。但该核电站的反应堆是20世纪70 年代引进的水冷式石墨慢化反应堆,铀燃 料棒放在一大堆石墨中,由石墨有效地控 制反应的速度,从而产生推动涡轮机的蒸 汽。
2013-12-24
41
Casarett 和 Doull 1975年编写了第1 本现代毒理学教材
第二节 毒理学发展简史
/historyoftox/index.php
2013-12-24 43
毒理学的3个发展阶段
1. 2.
古代与中世纪毒理学 启蒙时代毒理学
2005年
苏丹红 ,辣椒、 丙稀酰铵,炸土豆 啤酒中甲醛,甲醛除去酒中絮状物 牙膏 三氯砷 哈尔滨水污染,苯 特富龙,teflon,所有碳氢树脂的总称,包括 聚四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及各种共聚物 。杜邦公司。全氟辛酸铵
2006
甘肃徽县 血铅超标,截至11日,因血铅超标问题住 院的徽县水阳乡群众共179人。其中14岁以 下171人,14岁以上的8人。
1423年,明朝周满船队的放射事件。澳大利亚伽比鲁漫 游者矿区是世界最大的铀235储存地之一,铅是铀235自 然衰减物。由于采铅,周满舰队的死亡率为90%。
46
2013-12-24
转基因食物是安全的吗?
食品,是一类很特殊的消费品,是所有人必须 消费的,终生不断. 担心:1)遗传工程育种与传统育种;2)插入的 外源转基因是否长期稳定从而发生”非预 期效应”;3)长期食用转基因食物;4)作为主 食和添加剂的转基因事物是否一样;5)会引 起过敏反应吗;6)吃进食物中的转基因DNA 有危险吗
毒理学整理资料(绝对给力)

第一章绪论1.环境毒理学: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已存在或即将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动物一般为哺乳动物。
(一)体内试验:亦称整体试验,是利用整体动物进行的试验。
按染毒的持续时间不同而分为急性(一次染毒或24h内重复染毒的毒性实验研究)、亚急性(1-3个月)和慢性毒性实验(一般6个月以上到终生染毒)。
(二)体外试验:根据选用生物试验对象分为:1.微生物试验;2.哺乳动物体外试验(器官水平;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分子水平);3.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人)第二章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1.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被称之为污染物的迁移(位置)和转化(形态),也可称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或环境转归。
2.污染物的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
结果导致局部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综合毒性的强度发生变化,引起污染范围的扩大或缩小,污染物浓度的降低或增高,污染物所处的局部条件重新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
3.迁移方式三种类型:机械性迁移、物理-化学性迁移和生物性迁移。
4.生物性迁移:污染物通过生物体的吸附、吸收、代谢、死亡等过程而发生的迁移。
5.三种类型:(一)生物浓缩:又称生物富集,生物体从环境中蓄积某种污染物。
出现生物体中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浓缩程度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BCF=环境中该污染物的浓度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二)生物积累:生物个体随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从环境中蓄积某种污染物,而是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
生物积累的程度可用生物积累系数表示:BAF=染物的浓度较前阶段体内蓄积该污同一生物个体生长发育物的浓度较后阶段体内蓄积污染某一生物个体生长发育(mg/kg )(三)生物放大: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某种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毒理学绪论专题知识讲座

某些化学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
物种
LD50(mg/kg)
小鼠
10,000
小鼠
4,000
大鼠
1,500
大鼠
900
大鼠
150
大鼠
100
大鼠
5
大鼠
2
大鼠
1
大鼠
0.5
大鼠
0.1
豚鼠
0.001
大鼠
毒理学绪论专题知识讲座
0.000,01
7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毒理学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
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
论
•
内源化学物
是指机体内原有的和代谢过程中所
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
2021年5月24日
毒理学绪论专题知识讲座
5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 毒理学的目的
任何一种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
绪 对机体有害的,毒理学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外源
化学物质的毒性和产生毒性作用的条件,阐明 剂量一效应(反应)关系,为制订卫生标准及防治
2021年5月24日
毒理学绪论专题知识讲座
26
第四节 毒理学展望
从高度综合(集化学、生命科学和基础学科知 识为一体)到高度分化(形成多个交叉分支学 科);
从体内试验(in vivo)到体外试验(in vitro);
从结构-活性关系(SARs)到三维(3D)定量 结构-活性关系(QSARs);
化为:药物毒理学、食品毒理学、临床毒理学等 ▪ 按照毒理学的不同性质,毒理学的分支学科主要划分
为:农药毒理学、金属毒理学、有机溶剂毒理学等
2021年5月24日
《兽医毒理学》绪论

特点
在实践中积累了用天然毒物治 疗疾病和解救中毒的经验
识别和发现各种自然毒物被用 于狩猎、战争冲突和谋杀
38
毒物被用于谋杀
26
机制毒理学作用
验证与人类直接相关的实验动物中所观察到的
1 某种不良结局(发生于人类的损害作用应用动
物实验予以验证)
27
机制毒理学作用
2 排除实验动物有害反应发生于人类的可能性
糖精致大鼠膀胱癌, 不引起人类膀胱癌
大鼠尿液糖
精达到很高浓 度并形成结晶 才引起
正常饮食不
可能。大量饮 食人膀胱中也 不可能达到如 此高的浓度
为安全性评价和管理法规与 措施的制订提供基础资料
为外源性物质的毒作用 机制研究提供资料
24
研究模型
人、动物和植物等
毒理学的研究是从细胞到整体
25
2、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
毒理基因组 -基因组水平
研究外源和内源因素对生 物系统产生损害作用的细胞、 生化和分子机制。
管理方法
制定相关法律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 成立相应管理机构并颁布 了药品、食品和化妆品法, 农药杀虫剂、杀真菌剂和 灭鼠剂法,有害物质控制 法和环境资源保护法等。
制定有关标准
管理毒理学工作者还需 根据危险度评价的原理和 方法,结合描述和机制毒 理学研究提供的科学信息, 制定大气、职业环境和饮 用水中化学物的卫生标准。
34
第二节
毒理学简史
毒理学简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7/21
• 按对人和动物的损伤部位或系统不 同,形成了呼吸毒理学和肺脏毒理学、 皮肤毒理学、肝脏毒理学、肾脏毒理学 、血液毒理学、眼毒理学、神经与精神 毒理学、行为毒理学、免疫毒理学、生 殖发育毒理学和遗传毒理学等分支学科 。
2020/7/21
2020/7/21
2020/7/21
人体的大部分疾病都是外界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020/7/21
二、毒理学发展简史
• 毒理学的历史,自有文字的记载大约有3500
年的历史,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的医学书上记载 过对毒物的认识。
•
毒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先由巴黎大
学西班牙学者Orfila 于1815年编写的著作中提出
•
随着毒理学的发展,在不同的领域内,
逐渐根据不同的对象,形成了各种毒理学的
分支学科,它们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基本相似
。但是研究对象不同,传统毒理学可分为:
• 环境毒理学
• 经济毒理学
• 法医毒理学
2020/7/21
• 1.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 toxiwlogy) 主要研究环境污染、食品及饲料中有毒物质的
2020/7/21
• 4. 化学物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卫生标准制定
• 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向两级发 展,一是微观方法,即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 法技术,观察化学物各方面毒性作用现象;二是宏观方 法,即研究机体整体以至于机体群体与毒物相互作用的 关系。
•
制定卫生标准,研究毒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合
→器官→细胞亚细胞水平,70年代以后期迅速发展为
分子水平,尤其重视分子作用机制,即:1.钙稳态(
Homostasis);2.大分子共价结合;3.氧化损伤。
2020/7/21
• 现代毒理学研究的重点不再是急性、慢性
和肉眼评价(死—活比率的计算),而是着重 于慢性毒性和微细效应的研究;不再是即时效 应的研究 ,而着重于特有的最终迟发性反应 ,如致突变 、致畸 、致癌、先天性缺陷 、免 疫抑制或对行为的影响等。
残留(包括供人类食用的动、植物组织中的药品 和各种化学物质等)以及工业卫生。从该意义上 说,指环境污染、残留和卫生毒理。
2020/7/21
• 2.经济毒理学(Economic toxicology) 主要研究药物发展(新药毒理及安全
性)、饲料添加剂以及农药对人和其他生 物的毒害作用。药物毒理包在其中。 • 3.法医毒理学(Forensic toxcology)
的。但毒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并得到迅
速发展,只是近二十多年。
2020/7/21
• 毒理学是与其他多种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近 二十多年来,毒理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医学、 免疫学及公共卫生学等学科的发展和深入,特别是化 学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等手段的提高,促使了毒理 学的研究日趋全面。
•
总的来说,在70年代以前毒理学研究水平在整体
• 按外源化学物中毒机理研究的角度和深度 不同,形成了生物毒理学(含毒物动力学)、 膜毒理学、免疫毒理学、分子毒理学、受体毒 理学、甚至量子毒理学等分支学科。
象。 2020/7/21
• 3.中毒机理与中毒诊治
• 对毒物中毒机理的深入研究,将有 助于寻找早期中毒的诊断指标和有效解 毒方法,开发特效解毒药物。有关毒物 的早期诊断技术和特效解毒药发展目前 仍未能满足需要,对许多毒物至今没有 特效的特异性解毒药,某些解毒药的副 作用较大等,所有这些问题均需要逐步 加以解决。
2020/7/21
2020/7/21
一、毒理学概述
• 毒理学(toxicology)
• 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 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
• 现代定义:是研究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 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危险度评价和危 险度管理的科学。
• 16世纪,瑞士学者巴拉塞尔苏斯明确指出:“
毒性首先要弄清毒物的来源、化学结构及 理化性质。就毒物本身而言,各种毒物之 间毒性的差异主要是由毒物分子的化学结 构所决定的。利用化学结构与各种毒性作 用关系的规律,可研究和预测化学致癌性 ,也可在合成新的化合物时寻找低毒安全 的化学结构。
2020/7/21
• 2.毒物动力学
• 自然界存在的所有毒物的毒性作用 均与其到达机体靶组织靶器官的量有密 切关系。毒物进入机体后要经过吸收、 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等一系列体内过 程。机体内的许多酶系统参与毒物的生 物转化,深入研究代谢酶及酶诱导与抑 制,有助于解释毒物作用的某些本质现
所有的物质都是有毒的,只有剂量才是 区别毒物与非毒物的界限”。
2020/7/21
某些化学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
2020/7/21
三个主要研究领域:
• 描述毒理学 (descriptive toxicology) 直接研究毒性鉴定,以期为安全性 评价和危险度管理提供信息; 为化学物的毒作用机制研究提 供重要线索。
现场调查,可为制定合理的卫生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提供充分依据。同
时,某些毒物对遗传、胚胎发育、行为产生的影响如何
体现在制定卫生标准上应给予重视。
•
动物毒理学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制定化学物
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最高残留限量和休药期标准,同时要
建立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标准。
2020/7/21
四、毒理学的分支学科及主要研究内容
2020/7/21
三、动物毒理学研究内容
• 研究内容: • 毒物的来源、结构及理化性质、 • 外来化合物/生物性污染物 • 中毒的临诊症状、病理变化、组织病理、
鉴别诊断 • 毒性作用机制 • 安全性评价 • 危险性评估
2020/7/21
• 1. 化学结构与毒性作用关系 • 毒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研究毒物的
2020/7/21
• 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
阐明化学物是何如产生 毒作用的,为建立敏感 的预测试验、安全性评价、 设计和生产安全性的化学 物和化学性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提供依据。
2020/7/21
• 管理毒理学 (regulatory toxicology)
根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的 研究资料进行科学决策, 协助政府部门制定卫生标准、 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 付诸实施,以确保化学物、药 品、食品等进入市场足够安 全,达到保护人民群众身 心健康的目的。